《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转载——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肖”,相似之意,如惟妙惟肖。“不肖”,是指后代不像前辈那样贤能忠孝。“似不肖”之义,泛指不懂大道之理,不贤无德。

“天下皆谓我道大”,太上说:天下人都说我的道行极大,而我却佯愚“似不肖”,若遗若鄙,若屈若拙,若愚若痴。在世人的眼目中,有道之人乍看起来,好象都是一些不精不明的人,好象都是痴愚之人,一副不引人注目的平常模样。这是世人以常人之心看待非常态之道,所以总用人心的后天意识,去观察有道之人,同样是一张嘴巴两只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似乎不像道那么大。这就是“似不肖”。

道大无边际,大无不包,细无不入。若以大名之,则“浩然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若以小言之,则“无名之璞,至隐至微”,藏于万物的内核中。其在于人,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要在于自无而有,由微而著。微者是其原,大者是其委。与其言大以明道,不如言小以显道。所以太上言“天下皆谓我大”。

“天下皆谓我大”之“我”,即道也。道本无方无体,今以大相称,是说道有方体可以比拟,但又似又不肖,说像又不像。大道无法用形名色象来比喻,不像世间某个具体物象。正因为它广大无边,所以无法用语言形容。若用形象比拟,就成为某个具体事物,那就不是道了。故曰“似不肖”。

道本是无极而太极。无大无小,非大非小,即大即小。所以用言语能描述的,都不是大道的本体。天下人妄自形容大道,强为猜度大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皆自以为自己最知“道”,故而夸夸其谈,强辞夺理,唇枪舌战,争个你是我非,无非是要表现出“我有道”、“我道大”。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伪道、嘴皮子道。

太上在此告诉世人,“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意思是说:道之大,是不能用有形有象去言说的。任你百般聪明,任你巧舌如簧,即使千比万喻,也只能喻其理,很难把大道说准确。大道无名无象,无声无色,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天地万物,无不是道。故大道在不言中,只能意会,不能言说。

【夫唯大,故似不肖】

“夫唯大”,道若不大,若有边际可求,有方所可指,那样虽然可以形容比拟,但已不是大道的本质。正因为道大无边,所以难以用天下任何物象、任何语言去形容,故“肖”之非易事。

大道上极于天,下极于地,天下莫能载,无有形象可比拟,所以无法用天下的文字语言去形容,也无法用图解去描绘。即使再先进的科学手段,也难以破解大道的真谛,而只能认识大道所生物性的某些外相,及其所表现出的物理、事理或象数。而难知大道本源核心的真相,及其由无极而太极,再由太极返无极的玄妙变化过程。故用任何比拟大道,都是“似不肖”,皆不能概全其貌。因为道太大太大了,毫无边际,无穷无尽,正因其大无外,包容天地万物,人怎么能准确比喻呢?

太上在此反复申明大道“似不肖”,其意在于担心世人对大道的误拟误喻,反而使大道难以明晓于天下。若指某个具体事物就是大道,必然会误导人们曲解大道,甚至步入偏邪,那便是对道的最大不敬!大道在人心,唯心是道,故太上有“观心得道”之训。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此二句是再三申明“不肖”之义。“肖”者,像也。如果发一言,便以所言像乎道,那样无疑是以言语误人见道。喻一物,便以某物像乎道,那无疑是执象而为道。立一行,便以其行以为道,则是以此行误人行正道。此言、此物、此行,虽见其“肖”,但实际上却都是是似而非,并非真道。以为大道耳可以听,目可以视,口可以言,比拟可得似,此皆是道之皮毛而已。
“若久肖者”,是说如果长期执于有言、有象、有音、有形,必然将无边无际的大道,视为有边有际。将无色、无象、无声的大道,视为有形、有色、有声的后天之物。将大道之无方无所,视为有方有所。如此,大道岂能充塞于六虚?焉能遍满于法界?如此理解,则大道只能成于一物,而不能成于万物;只能成于一事,而不能全万事。

若将大道局限于某事某物,局限于某个细小范畴,必然会误导世人曲解大道。天下人总是以细小之物而“肖”大道。这样只在万物的表象上言道、寻道,则离道的本体则失之远矣!大道就在宇宙核心中,就在天地万物的内核中,就在人的本性自心中。大道只能在心中去体悟,在德中去求证,在性命双修中去实践,这才是修道的真谛。文中所谓“若肖久矣,其细也夫”,盖即此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此四句,是言“不肖”之妙用,是对上句“其细也夫”的深入发挥。大道无形无象,无音无色,无论以任何言语去形容比喻,都无法准确地描述大道的本质。所以道不能测其肖,只能在心中悟,靠心领神会,方可知其奥妙。大道生育天地万物,而又蕴含在天地万物之中,天下万物须臾不可离,故大道为天下之至尊至贵。

道有“常道”与“非常道”。从人到宇宙,从物质到精神,在无数个层次范围内的物质,不论其看得见或看不见,它都一概包容其中。道高于天地人,统摄天地人,贯穿于天地人。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容一切自然有无与无形的精华物质。

古人将宇宙分为“三界”,道是这三个巨系统、层次的主宰。在中、下界,任何事物均存在着阴阳变化,任何物质皆以两种方式存在于下三界。这就是有形状态和无形(质)态两大类,互相依存,互为因果,贯穿于物质变化的始终。

万物有三元(源),人体有三宝。隐态物质存在形式,由三元构成,即物元、质元、体元。显态物质存在形式,由“三源”构成,即物源、质源、体源。“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这三大基本物质的内核,皆出于玄源隐态的先天精华:元精、元炁、元神。这“三元一炁”,都是道性物质,是构成天地人万物的三宝。

人的精神思想领域也有“三宝”,即“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慈”即仁善之德,无慈善之心,不能度己;无上善之德,不能度世。故“慈”为“三宝”之首。

“俭”者,即俭朴、勤奋、节俭,亦即收敛节制之意。大道朴实无华,至简至易。人能以俭立身,不图虚华,敦厚笃实,勤以持身,俭以养心,精神内守,不被外物所扰。久而行之,则俭德可备。故“俭”德为第二宝。

“不敢为天下”,是说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高贵,凡事谦让处下,不与人争是非,不争名夺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无有私利,只知奉献,不知索取。“以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之忧为忧”。赤诚为众生,此即“不敢为天下先”之义。

太上慈悲,视天下为一家,视万民如一身。若天下还有人未立道心,必以其德心推其立之,以助其立。若天下还有人未达德,必以广大的愿力,助其立德。如此,天下人共入于大道之内,万物皆受惠于德育之泽,此乃“慈悲”心之无量。

太上所说之“俭”,意在使天下之有为,节而为无为,以无欲之德,而化有欲之心。对于天下有欲之事,作于细而不求其大,故能成其大;本于贱而不本于贵,故能保其贵。天下若能人人持俭,则奢侈之风不行;性情常归于俭,则六贼不生其乱。人若能常常止欲生悔,节俭心身,则大道可成。
“不敢为天下先”者,就是先人后己的谦让之德。天下之事,有先必有后,有后必有先,先后皆有其自然之序,不能用人心去追求。倘若见名利便以私心去争抢其先;或视己为高贵,视人为卑下。故而事事要争先,处处要强胜,则争先必妄进,争强必有损。不仅丧失其德,且必至于颠踬而不可救。故太上以此“三宝”告诫世人,应“持而保之”,不可不慎!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故能勇”之“勇”,并非世俗轻生丧命,狂暴粗莽之勇,也不是死而不顾的亡命徒。大道之“勇”,是从慈悯仁善中生发出来的慈悯之勇,勇于无为,而不勇于鲁莽;勇于无形,而不勇于有形。有形武力只能破有形之勇,而不能破无形之勇;有为的后天智谋,只能敌有为之勇,而不能敌无为之勇。只有无为之勇,才能无所不救,无所不度。所救所度,皆非肉身躯体之能,而是无形法身之力。“法大无边”,此等法力之勇,无力可挡,故称之为“大勇”。所谓“慈故能勇”即此义。

“俭故能广”,俭为求仁之方,乃修道之要。学道者既想修仁慈之德,应当反求于己,笃守于心,尤当先养俭德,守俭施博,赤子舍己,得一而万事毕,才可以与道同归。“广”者,并不是务外求多,亦非过为虚声。大道之广,是从俭朴中行将出去的。俭为道之本,本立而道自生;道生自能广大无边,故以“广”言之。俭中之广,譬如人心中无私无欲,无物无贪,以俭致广,心中俭朴之德,自能与天地相合相应。以天下之目为己之目,故能未视而无所不视。以天下之耳为己之耳,故能未听而无所不听。以天下之口为己之口,故能不言而无所不言。以天下之心为己心,故能无所不正。心地无私天地宽。“俭故能广”,盖是此义。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器”,就是大道生成的天下万物万象,乃至世间人们的日用器物器具,皆为之“器”。“长”,是说万物造化于无形,成长于天地之间。天地万物皆是在无为俭约中,根据自身所禀气质之不同,在自然中各随其性而成长,各随自身所具之器能,而为道所用。

大道广大悉备,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无名之朴”虽不能当器用,但天下万器莫不由“朴”而出。故大道之“俭”,在于藏我之智,而用天下之智;以天下之智,为我之智。敛己之能,而法人之能,则天下之能,皆是己之能。不敢先于人,要将自己融于天下众生之中,才能造就成为天下大器,才能为天下所用。以不敢先为长,故才能成就天下之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此四句是言今昔世道之不同。
“今舍其慈且勇”,是说今之世人,舍其仁慈之心,只讲勇武,不讲仁善,所为者必然是不慈之勇,是鲁莽之勇,武夫之勇,也就是“强梁”之勇。此等勇虽有舍身之力,虽也为国为民,但因以后天识心用事,有建功之心念。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有得有失,不能收无为之果。这就是“舍慈且勇”之义。

“舍其俭且广”,是说丢掉了俭仆,讲求奢华,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那就是失去俭德,所想所见所得,只能是眼前的物利,看不见宇宙大真理,也不知人生命运的真谛。此种世人称为“鼠目寸光”,也就是太上所说的“不俭之广”。不俭之广,谓之虚假之广,舍其俭朴,失去俭德,追求享受,乃至贪污盗窃,腐败堕(duò)落,此皆是失去俭德的恶果。

“舍其后且先,死矣”,即舍其后己,必为人先;争于人先,必失其先。人都喜欢追逐名利,在物质利益面前,往往争先恐后,不肯处于人后。其结果往往是得点眼前蝇头小利,丢失了谦虚美德。而且所得是暂时的,所失却是长远的。争名夺利之人,多是以自高自大为先,凡事要强于人,恃才傲人,逞能显露。此种人不肯处下,总想先于人,其结果必遭人厌恶,终不能成其先。

所谓“死矣”,是失去的意思。争名争利、争前争胜,都不符合道德,愈争愈失,多争多失,久之则损德害性,其性命能长久乎?故曰“舍其后且先,死矣。”

“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此三者与“三宝”相反,与大道相背,都是失却先天美德的表现。若以此“三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行皆是后天私欲之为。顺着这条损德之路下滑,必然是轻生取死之道。是故太上特以“死”而戒之。正如前辈所云:“勇、广、先三者,人之所共疾。为众所疾,故常近于死。以慈卫物,则物爱之如父母,虽为之效死而不辞,故可以战,可以守。天之将救斯人也,则开其心志,无所不慈;无所不慈,则物皆为之卫矣。”(《老子本义》引)

《鍼灸甲乙經》之《精神五藏論》
《精神五藏論》
晉皇甫謐 撰

黄帝問曰:
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
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岐伯對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氣也。
德流、氣薄,而生也。

故生之来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
隨神往来謂之魂,並精出入謂之魄;
可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
意有所存謂之志;因志存變謂之思;
因思逺慕謂之慮;因慮處物謂之智。

故智以養生也,
必順四時而適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處;
節隂陽而調剛柔。

如是則邪僻不生、長生久視。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神傷;
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正;
因悲哀動中者,則竭絶而失生;
喜樂者,神嘽散而不藏;
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恐懼者,蕩憚而不収。(《太素》不收,作失守。)

《素問》曰: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故氣上;
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兩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
恐則神却,却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
熱則腠理開,營衛通、汗大泄;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
勞則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氣耗;
思則心有所傷,神有所止、氣流而不行,故氣結;
已上言九氣,其義小異大同。

肝藏血,血舍魂;
在氣為語,在液為淚;
肝氣虚則恐、實則怒。

《素問》曰:
人卧,血歸於肝。
目,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攝。

心藏脈,脈舍神。
在氣為吞,在液為汗。
心氣虚則悲、憂實則笑不休。

脾藏營,營舍意。
在氣為噫,在液為涎。
脾氣虚,
則四肢不用,五藏不安;
實則腹脹、涇溲不利。(噫,音作噯)

肺藏氣,氣舍魄。
在氣為欬,在液為涕。
肺氣虚,
則鼻息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胷慿九墟作盈仰息。

腎藏精,精舍氣。
在氣為欠,在液為唾。
腎氣虚,則厥;實則脹。

五藏不安,必審察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虚實而謹調之。

肝氣悲哀、動中則傷魂。
魂傷,則狂妄、其精不守(一本作不精;不精則不正當);
令人隂縮而筋攣,兩脇肋骨不舉,毛悴色,夭死于秋。

《素問》曰:
肝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志為怒,怒傷肝。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于肝則憂。
解曰:肝虚則恐、實則怒;怒而不已,亦生憂矣。
肝之與腎、脾之與肺,互相成也。
脾者土也,四藏皆受成焉。
故恐,發於肝而成於腎,愛發於脾,而成於肝。
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也。
腎藏精,故恐同其怒,怒同其恐。
一過其節,則二藏俱傷。
經言“若錯其歸一也。”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
神傷,則恐懼自失,破㬷音窘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素問》曰:
心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于心則喜。 或言心與肺脾二經有錯,何謂也? 解曰:心虛則悲,悲則憂;心實則笑,笑則喜。 心之與肺、脾之與心,亦互相成也。 故喜變於心,而成於肺;思發於脾,而成於心。 一過其節,則二藏俱傷。 此經互言其義耳,非有錯也。 又楊上善云: 心之憂在心、變動肺之憂、在肺之志; 是則肺主於秋、憂為正也;心主於憂,變而生憂也。 脾愁憂不解,則傷意。 意傷,則悶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于春。 《素問》曰: 脾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志為思,思傷脾。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於脾則饑一作畏。 肺喜樂,樂極則傷魄。 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其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素問》曰: 肺在聲為哭,在變動為欬,在志為憂,憂傷肺。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于肺則悲。 腎盛怒未止,則傷志。 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俯仰、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素問》曰: 腎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志為怒,怒傷腎。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於腎則恐。 故恐懼而不改一作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隂虚; 隂虚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鍼者,觀察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亾。 得失之意,五者已傷,鍼不可以治也。 文章来源:道藏读书会 https://t.cn/z8AbdJn

《鍼灸甲乙經》之《精神五藏論》
《精神五藏論》
晉皇甫謐 撰

黄帝問曰:
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
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岐伯對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氣也。
德流、氣薄,而生也。

故生之来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
隨神往来謂之魂,並精出入謂之魄;
可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
意有所存謂之志;因志存變謂之思;
因思逺慕謂之慮;因慮處物謂之智。

故智以養生也,
必順四時而適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處;
節隂陽而調剛柔。

如是則邪僻不生、長生久視。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神傷;
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正;
因悲哀動中者,則竭絶而失生;
喜樂者,神嘽散而不藏;
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恐懼者,蕩憚而不収。(《太素》不收,作失守。)

《素問》曰: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故氣上;
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兩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
恐則神却,却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
熱則腠理開,營衛通、汗大泄;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
勞則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氣耗;
思則心有所傷,神有所止、氣流而不行,故氣結;
已上言九氣,其義小異大同。

肝藏血,血舍魂;
在氣為語,在液為淚;
肝氣虚則恐、實則怒。

《素問》曰:
人卧,血歸於肝。
目,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攝。

心藏脈,脈舍神。
在氣為吞,在液為汗。
心氣虚則悲、憂實則笑不休。

脾藏營,營舍意。
在氣為噫,在液為涎。
脾氣虚,
則四肢不用,五藏不安;
實則腹脹、涇溲不利。(噫,音作噯)

肺藏氣,氣舍魄。
在氣為欬,在液為涕。
肺氣虚,
則鼻息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胷慿九墟作盈仰息。

腎藏精,精舍氣。
在氣為欠,在液為唾。
腎氣虚,則厥;實則脹。

五藏不安,必審察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虚實而謹調之。

肝氣悲哀、動中則傷魂。
魂傷,則狂妄、其精不守(一本作不精;不精則不正當);
令人隂縮而筋攣,兩脇肋骨不舉,毛悴色,夭死于秋。

《素問》曰:
肝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志為怒,怒傷肝。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于肝則憂。
解曰:肝虚則恐、實則怒;怒而不已,亦生憂矣。
肝之與腎、脾之與肺,互相成也。
脾者土也,四藏皆受成焉。
故恐,發於肝而成於腎,愛發於脾,而成於肝。
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也。
腎藏精,故恐同其怒,怒同其恐。
一過其節,則二藏俱傷。
經言“若錯其歸一也。”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
神傷,則恐懼自失,破㬷音窘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素問》曰:
心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于心則喜。
或言心與肺脾二經有錯,何謂也?
解曰:心虛則悲,悲則憂;心實則笑,笑則喜。
心之與肺、脾之與心,亦互相成也。
故喜變於心,而成於肺;思發於脾,而成於心。
一過其節,則二藏俱傷。
此經互言其義耳,非有錯也。

又楊上善云:
心之憂在心、變動肺之憂、在肺之志;
是則肺主於秋、憂為正也;心主於憂,變而生憂也。

脾愁憂不解,則傷意。
意傷,則悶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于春。

《素問》曰:
脾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志為思,思傷脾。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於脾則饑一作畏。

肺喜樂,樂極則傷魄。
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其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素問》曰:
肺在聲為哭,在變動為欬,在志為憂,憂傷肺。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于肺則悲。

腎盛怒未止,則傷志。
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俯仰、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素問》曰:
腎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志為怒,怒傷腎。

《九卷》及《素問》又曰:
精氣并於腎則恐。
故恐懼而不改一作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隂虚;
隂虚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鍼者,觀察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亾。
得失之意,五者已傷,鍼不可以治也。
文章来源:道藏读书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真心爱过的你,一辈子都在我心里,是我魂与梦的栖息地,时隔经年,我的心依旧似从前一般为你痴痴深深。想你了,好想你,我把思念写进文字里,不奢求你能读懂我的情意,只
  • ”就是说:如果有人认为如来有三十二相,想通过观看三十二相见到如来,或者用声音求如来保佑,这个人行的就是“邪道”。须菩提被佛问“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
  • 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婚前万分冰冷的男人,婚后却温柔宠溺?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婚前万分冰冷的男人,婚后却温柔宠溺?
  • 还吃了一个奶干,酸奶味的。keep的吸吸果冻没有小伶鼬的好喝 但单价来说划算一些蛋白棒推荐柠檬口味和芝士口味酸奶味的有点齁 黑巧口味水平比较常规了 爱吃巧克力口
  • ③不要体重‮一涨‬点点‮放就‬弃,因为脂肪‮会都‬有记忆‮护保‬​真正‮脂减‬成功是‮体从‬重数字‮腰,‬围度变化‮体,‬脂率三个‮面方‬来看在这种令人瑟瑟发抖
  • 【#新书推荐# 】每一个家里,几乎都会有一个忙碌的女性身影,她们好像总能毫不费力记得你最爱吃的菜,记得老人常犯的小毛病,记得遥控器、锂电池、旧手套和大大小小所有
  • 《古墓丽影》开发商Eidos一周只上4天班:员工接受率非常高据外媒报道,在最近的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包括《古墓丽影:暗影》开发工作室Eidos在内的几位游戏工作室
  • 不要报以恶意去揣揣测他人,这会让你感感到失落;不要以恶意去解读世界,因因因为无数的你将影良好的社会会风气需要大家共同营造造,社会风气的形形成是由无数个人的认知和
  • 【阅读月系列活动•曹家巷分园】被知识填满的脑细胞——“悦”读越聪明[爱你] 书是一个奇妙又彩色的世界,动听的故事、漂亮的图画和丰富的知识都能让孩子陶醉心怡。这
  • 比如:李一桐唱“super 爱豆的笑容,都没你的甜”送给关晓彤;关晓彤唱“时光时光慢些吧,别再让你变老了”送给沈腾;刚开始都比较正常,但再一次轮到沈腾时,他突然
  • [允悲][允悲][允悲]但是想弱弱的说,作为一个资深颜狗,王艺瑾也很好看,赵粤长发真的太好看了[允悲][允悲] 颜狗只喜欢好看的,哈哈哈,没谁了哈哈哈哈啊哈哈
  • 2⃣️把“想赚Q”刻进生活,多看,多听,多感受,多输入3⃣️肯定自己,建立财富日记。-ᵕ̈ ᑋᵉᑊᑊᵒ成功的人都有很多可以被复制的思维模式,这些书不会让你一夜暴
  • 你是我疲惫生活的希望与糖 ​​​是我生活中谁也打不倒的热爱 ​​​是我一眼望不尽的满心欢喜 ​​是我的快乐制造者可我希望你更快乐一起努力,一起幸福@摩登兄弟刘宇
  • 宿舍还一起拍了合照,我沾沾光犒劳自己一顿宵夜吧,这个清补凉真的很一般,还贵,怪不得没人点#海口抗疫公益在行动# 4月7日下午,爱心企业海南牧榕农业、海南章氏农业
  • ”看看,一首五言绝句,就这样帮助明成祖朱棣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善于揣摩皇帝内心的翰林学士解缙看画以后,就题写了这样一首五言绝句:“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 以梦为马是清风过客愿携秋水揽星河或凛冬月色但求冷暖便值得凭什么将就任由风贯穿我心中宇宙还欲说还休只为你收集这世间温柔我踏着七色云彩 穿过了人山人海只为你而来像一
  • 福袋说了可以换款,结果水晶换普p,或者越换越丑,要么就是换一次就不能再换了,还不如不换。越换越差越换礼物越少还不让出,出了就算倒卖,这就是帐圈的畸形吧。
  • 渠道v,关注MadameFigaro的gzh,点进去,点左下角“好物”店铺名也是精品传媒集团,可以先收藏店铺[心]三把mvp都是我系统出问题,听不到朋友讲话所以
  • 市场数据反映的是当下,你觉得正确的,可能下一个月就变天了。但这个也是有限制的,房价适度的上涨,对消费有用,但是当房价大涨,尤其是像我们国内这种房价五年翻三倍,房
  • 每个人都想拥有长久幸福的爱情,人都是在变的,可是如何让爱情持久呢?爱情中我们也会遇到瓶颈期、疲惫期,不细心的你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危险信号,还以为你们的感情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