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决胜局!中国的去美国化与美国的去中国化(一)



据昆仑策研究院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未来,美欧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可能落地。

美国主导的世界供应链重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美国为主导,美欧日为主体,以“印太经济框架”和美欧自贸协定(或美欧之前其他的协定)为两翼,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世界贸易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世界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以东盟和印度作为中国“世界工厂”角色的代替。

总之,美国的主要目标就一个: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轻视拜登的人,也应该清醒一下了,这一届美国政府并不简单。拜登虽然老迈,但他的团队以及背后的影子政府(deep state),战略谋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力都很强,他们整合了美国之前连续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奥巴马在任时期策划实施的军事力量“亚太再平衡”、经济贸易推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两个投资和贸易协定,对遏制中国崛起威胁很大。拜登今天的对华战略,基本就是奥巴马政府遏华战略和特朗普印太战略的结合。拜登本人就当过八年奥巴马的副总统,参与并熟知奥巴马的整个对华战略框架设计。他只要复制粘贴,结合时局变化,加一些调整就可以。

也就是说,从奥巴马时代,美国对华的对抗加遏制战略就已经基本成型,主要包括军事安全防务和经济贸易投资两个方面,军事是主要的威慑手段,经济为主要遏制手段。只不过中间上来一个特朗普,把奥巴马苦心打造的战略给废掉了,这也给中国大致争取了四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伟人当年见尼克松时说过,他比较喜欢西方的右派当政。作为美国左派的民主党确实比右派的共和党更不好对付,他们既当又立,既坏又阴。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这种硬实力外交能够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分化机会和腾挪空间。民主党的价值观外交和“巧实力”外交,更擅长联合更多的力量遏制对手,破绽更少,对我们危害性更大。



印太战略成为美国布局战略的重中之重,与美国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相匹配。“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中美竞争经济是主战场,这点越来越清晰了。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虽然美国还有明显的优势,但中国实现自保和统一都没有问题。美国在军事方面拉再多的盟友,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崛起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军事实力在飞速提升,但要通过军事手段击败美国,也不可能。更何况,核武大国之间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直接战争。

美国舆论思想战没有实现“和平演变”目标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开始主要放在经济上。金融战虽可一招致命,但中国的金融防护得比较严密,金融战必需的金融自由化条件,在中国还不具备。

综合以上原因,美国不得不把主战场放在经济上,经济主战场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才是一个大国的经济根基,美国最忌惮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

中低端产业,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势,如果再等中国的制造业完成升级,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优势也大打折扣,美国的霸权根基就会悬空,军事优势、金融霸权、美元地位统统难以继续。而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的核心优势,如果被瓦解,中国崛起的基础和底气也就没了。

绝顶高手对决,没有了闪击取巧的可能,也不搞那么多花架子。双方努力的方向都是制造业这个实力的根基,这等于比内功了。只不过中国是专心想发展,更关注如何超越自己;美国是一心想破坏,琢磨怎么遏制对手发展。

以制造业为中心,中国的去美国化(极端条件下可能不得不升级为去西方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的博弈,这才是大戏。百年变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去美国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谁先完成。

美国要在中国完成产业升级之前,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高端产业优势,从供应端把中国产业升级阻止在半途,再用市场的优势,把替代性强的中低端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中国在美国能够完成美欧、日韩和东盟、印度的产业链形成对接,具备对中国制造业的代替条件之前,完成对西方控制的高端主要产业的替代竞争,是瓦解美国这一遏华战略的最好应对之策,似乎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法。

美国从制造业下手,对中国釜底抽薪,美国最近的很多外交动作,都围绕此目的。现在,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美国在日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接下来,需要关注美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展情况。3月31日,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呼吁欧盟和美国进行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应该恢复关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特别是在现在的危机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与世界各地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自由贸易是多么重要。”这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在谈了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被无限制搁置后,主动提出与美国重启自由贸易谈判,而且强调共同价值观。但凡美西方政客强调共同价值观的时候,那就是要用政治标准划分阵营。

“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从供应侧实现几个目的:1、联合日韩等盟友,利用芯片供应链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阻止中国的芯片替代战略;2、联合印度和东盟国家,在中低端产业实现对中国的替代。3、未来还要把欧洲的高端产业链跟“印太经济框架”对接,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包围圈。

欧美自由贸易或类似协定,重点是利用美欧的市场规模优势,按照价值观划线,从需求端给中国制造业设置障碍。如果再与日欧自贸区对接,美国、欧盟、日本超过全球55%的三大经济体,将实现一体化贸易联盟,加上“印太经济框架”,现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就差不多完成了。4月份,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警告中国时,就是用西方七国的经济占世界一半规模作为阻止中国崛起的主要威胁手段。

而且,美欧日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对于软硬兼施吸引东盟和印度加入他们主导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远比美国一家的拉拢效果好得多。所以不能光看美国在5月份的美国东盟峰会上给东盟的援助只有一亿多美元,就断言“印太经济框架”前景暗淡。

中国以前还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对美国盟友进行分化,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给中国崛起延长战略机遇期。但是现在,美欧越来越多以政治眼光审视经济问题,频频以价值观划分阵营;这意味着,美国欧日针对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大网,正在准备合围。

即使美欧自贸协定没有落地,美欧也有其他机制在遏制中国制造业问题上,协调行动。

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重申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权,表示要加紧制定尖端技术规则,以对抗“非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对记者说,美欧将共同努力,以符合民主价值观的方式调整技术标准。

这里的“非市场经济体”,又被西方价值观排除在外,除了东方大国,还有谁呢?

根据这份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芯片、稀土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美国推动并主导的去中国化,正在从美国一家的行动,转变为美国与欧洲和其他盟友的共同行动,而且,这么多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已就此基本达成一致立场。

相关的舆论宣传铺垫已经开始了。欧洲主要德国的老牌主流媒体《每日镜报》在设置的议题 “德国如何在中美之间选择”上,呼吁德国政府应反思,不应该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徘徊在中美之间,要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每日镜报》宣称“美国哪怕再坏,也总比中国好”。

以美国对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力,在美西方国家形成这样的舆论,施压各国的政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美国会以中国的产业升级会损害整个美西方的产业优势为理由,说服欧日韩等盟友的难度也不是那么大。这样,美国主导的“经济北约”和“印太经济框架”,可以承担起全球去中国化的角色。

尹国明:决胜局!中国的去美国化与美国的去中国化(一)



据昆仑策研究院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未来,美欧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可能落地。

美国主导的世界供应链重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美国为主导,美欧日为主体,以“印太经济框架”和美欧自贸协定(或美欧之前其他的协定)为两翼,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世界贸易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世界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以东盟和印度作为中国“世界工厂”角色的代替。

总之,美国的主要目标就一个: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轻视拜登的人,也应该清醒一下了,这一届美国政府并不简单。拜登虽然老迈,但他的团队以及背后的影子政府(deep state),战略谋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力都很强,他们整合了美国之前连续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奥巴马在任时期策划实施的军事力量“亚太再平衡”、经济贸易推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两个投资和贸易协定,对遏制中国崛起威胁很大。拜登今天的对华战略,基本就是奥巴马政府遏华战略和特朗普印太战略的结合。拜登本人就当过八年奥巴马的副总统,参与并熟知奥巴马的整个对华战略框架设计。他只要复制粘贴,结合时局变化,加一些调整就可以。

也就是说,从奥巴马时代,美国对华的对抗加遏制战略就已经基本成型,主要包括军事安全防务和经济贸易投资两个方面,军事是主要的威慑手段,经济为主要遏制手段。只不过中间上来一个特朗普,把奥巴马苦心打造的战略给废掉了,这也给中国大致争取了四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伟人当年见尼克松时说过,他比较喜欢西方的右派当政。作为美国左派的民主党确实比右派的共和党更不好对付,他们既当又立,既坏又阴。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这种硬实力外交能够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分化机会和腾挪空间。民主党的价值观外交和“巧实力”外交,更擅长联合更多的力量遏制对手,破绽更少,对我们危害性更大。



印太战略成为美国布局战略的重中之重,与美国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相匹配。“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中美竞争经济是主战场,这点越来越清晰了。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虽然美国还有明显的优势,但中国实现自保和统一都没有问题。美国在军事方面拉再多的盟友,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崛起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军事实力在飞速提升,但要通过军事手段击败美国,也不可能。更何况,核武大国之间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直接战争。

美国舆论思想战没有实现“和平演变”目标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开始主要放在经济上。金融战虽可一招致命,但中国的金融防护得比较严密,金融战必需的金融自由化条件,在中国还不具备。

综合以上原因,美国不得不把主战场放在经济上,经济主战场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才是一个大国的经济根基,美国最忌惮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

中低端产业,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势,如果再等中国的制造业完成升级,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优势也大打折扣,美国的霸权根基就会悬空,军事优势、金融霸权、美元地位统统难以继续。而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的核心优势,如果被瓦解,中国崛起的基础和底气也就没了。

绝顶高手对决,没有了闪击取巧的可能,也不搞那么多花架子。双方努力的方向都是制造业这个实力的根基,这等于比内功了。只不过中国是专心想发展,更关注如何超越自己;美国是一心想破坏,琢磨怎么遏制对手发展。

以制造业为中心,中国的去美国化(极端条件下可能不得不升级为去西方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的博弈,这才是大戏。百年变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去美国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谁先完成。

美国要在中国完成产业升级之前,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高端产业优势,从供应端把中国产业升级阻止在半途,再用市场的优势,把替代性强的中低端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中国在美国能够完成美欧、日韩和东盟、印度的产业链形成对接,具备对中国制造业的代替条件之前,完成对西方控制的高端主要产业的替代竞争,是瓦解美国这一遏华战略的最好应对之策,似乎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法。

美国从制造业下手,对中国釜底抽薪,美国最近的很多外交动作,都围绕此目的。现在,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美国在日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接下来,需要关注美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展情况。3月31日,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呼吁欧盟和美国进行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应该恢复关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特别是在现在的危机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与世界各地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自由贸易是多么重要。”这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在谈了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被无限制搁置后,主动提出与美国重启自由贸易谈判,而且强调共同价值观。但凡美西方政客强调共同价值观的时候,那就是要用政治标准划分阵营。

“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从供应侧实现几个目的:1、联合日韩等盟友,利用芯片供应链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阻止中国的芯片替代战略;2、联合印度和东盟国家,在中低端产业实现对中国的替代。3、未来还要把欧洲的高端产业链跟“印太经济框架”对接,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包围圈。

欧美自由贸易或类似协定,重点是利用美欧的市场规模优势,按照价值观划线,从需求端给中国制造业设置障碍。如果再与日欧自贸区对接,美国、欧盟、日本超过全球55%的三大经济体,将实现一体化贸易联盟,加上“印太经济框架”,现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就差不多完成了。4月份,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警告中国时,就是用西方七国的经济占世界一半规模作为阻止中国崛起的主要威胁手段。

而且,美欧日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对于软硬兼施吸引东盟和印度加入他们主导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远比美国一家的拉拢效果好得多。所以不能光看美国在5月份的美国东盟峰会上给东盟的援助只有一亿多美元,就断言“印太经济框架”前景暗淡。

中国以前还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对美国盟友进行分化,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给中国崛起延长战略机遇期。但是现在,美欧越来越多以政治眼光审视经济问题,频频以价值观划分阵营;这意味着,美国欧日针对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大网,正在准备合围。

即使美欧自贸协定没有落地,美欧也有其他机制在遏制中国制造业问题上,协调行动。

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重申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权,表示要加紧制定尖端技术规则,以对抗“非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对记者说,美欧将共同努力,以符合民主价值观的方式调整技术标准。

这里的“非市场经济体”,又被西方价值观排除在外,除了东方大国,还有谁呢?

根据这份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芯片、稀土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美国推动并主导的去中国化,正在从美国一家的行动,转变为美国与欧洲和其他盟友的共同行动,而且,这么多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已就此基本达成一致立场。

相关的舆论宣传铺垫已经开始了。欧洲主要德国的老牌主流媒体《每日镜报》在设置的议题 “德国如何在中美之间选择”上,呼吁德国政府应反思,不应该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徘徊在中美之间,要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每日镜报》宣称“美国哪怕再坏,也总比中国好”。

以美国对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力,在美西方国家形成这样的舆论,施压各国的政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美国会以中国的产业升级会损害整个美西方的产业优势为理由,说服欧日韩等盟友的难度也不是那么大。这样,美国主导的“经济北约”和“印太经济框架”,可以承担起全球去中国化的角色。

尹国明:决胜局!中国的去美国化与美国的去中国化(一)



据昆仑策研究院报道:



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13个国家成为初始成员。

未来,美欧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可能落地。

美国主导的世界供应链重构,基本框架已经清晰:美国为主导,美欧日为主体,以“印太经济框架”和美欧自贸协定(或美欧之前其他的协定)为两翼,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世界贸易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世界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以东盟和印度作为中国“世界工厂”角色的代替。

总之,美国的主要目标就一个: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轻视拜登的人,也应该清醒一下了,这一届美国政府并不简单。拜登虽然老迈,但他的团队以及背后的影子政府(deep state),战略谋划能力和战略执行力都很强,他们整合了美国之前连续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奥巴马在任时期策划实施的军事力量“亚太再平衡”、经济贸易推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两个投资和贸易协定,对遏制中国崛起威胁很大。拜登今天的对华战略,基本就是奥巴马政府遏华战略和特朗普印太战略的结合。拜登本人就当过八年奥巴马的副总统,参与并熟知奥巴马的整个对华战略框架设计。他只要复制粘贴,结合时局变化,加一些调整就可以。

也就是说,从奥巴马时代,美国对华的对抗加遏制战略就已经基本成型,主要包括军事安全防务和经济贸易投资两个方面,军事是主要的威慑手段,经济为主要遏制手段。只不过中间上来一个特朗普,把奥巴马苦心打造的战略给废掉了,这也给中国大致争取了四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伟人当年见尼克松时说过,他比较喜欢西方的右派当政。作为美国左派的民主党确实比右派的共和党更不好对付,他们既当又立,既坏又阴。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这种硬实力外交能够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分化机会和腾挪空间。民主党的价值观外交和“巧实力”外交,更擅长联合更多的力量遏制对手,破绽更少,对我们危害性更大。



印太战略成为美国布局战略的重中之重,与美国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相匹配。“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中美竞争经济是主战场,这点越来越清晰了。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虽然美国还有明显的优势,但中国实现自保和统一都没有问题。美国在军事方面拉再多的盟友,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崛起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军事实力在飞速提升,但要通过军事手段击败美国,也不可能。更何况,核武大国之间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直接战争。

美国舆论思想战没有实现“和平演变”目标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开始主要放在经济上。金融战虽可一招致命,但中国的金融防护得比较严密,金融战必需的金融自由化条件,在中国还不具备。

综合以上原因,美国不得不把主战场放在经济上,经济主战场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才是一个大国的经济根基,美国最忌惮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

中低端产业,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势,如果再等中国的制造业完成升级,美国的高端制造业优势也大打折扣,美国的霸权根基就会悬空,军事优势、金融霸权、美元地位统统难以继续。而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的核心优势,如果被瓦解,中国崛起的基础和底气也就没了。

绝顶高手对决,没有了闪击取巧的可能,也不搞那么多花架子。双方努力的方向都是制造业这个实力的根基,这等于比内功了。只不过中国是专心想发展,更关注如何超越自己;美国是一心想破坏,琢磨怎么遏制对手发展。

以制造业为中心,中国的去美国化(极端条件下可能不得不升级为去西方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的博弈,这才是大戏。百年变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去美国化和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谁先完成。

美国要在中国完成产业升级之前,利用手中的高科技和高端产业优势,从供应端把中国产业升级阻止在半途,再用市场的优势,把替代性强的中低端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中国在美国能够完成美欧、日韩和东盟、印度的产业链形成对接,具备对中国制造业的代替条件之前,完成对西方控制的高端主要产业的替代竞争,是瓦解美国这一遏华战略的最好应对之策,似乎也是唯一有效的应对方法。

美国从制造业下手,对中国釜底抽薪,美国最近的很多外交动作,都围绕此目的。现在,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美国在日本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接下来,需要关注美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展情况。3月31日,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呼吁欧盟和美国进行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应该恢复关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特别是在现在的危机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与世界各地与我们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自由贸易是多么重要。”这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在谈了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被无限制搁置后,主动提出与美国重启自由贸易谈判,而且强调共同价值观。但凡美西方政客强调共同价值观的时候,那就是要用政治标准划分阵营。

“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从供应侧实现几个目的:1、联合日韩等盟友,利用芯片供应链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阻止中国的芯片替代战略;2、联合印度和东盟国家,在中低端产业实现对中国的替代。3、未来还要把欧洲的高端产业链跟“印太经济框架”对接,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包围圈。

欧美自由贸易或类似协定,重点是利用美欧的市场规模优势,按照价值观划线,从需求端给中国制造业设置障碍。如果再与日欧自贸区对接,美国、欧盟、日本超过全球55%的三大经济体,将实现一体化贸易联盟,加上“印太经济框架”,现行世界贸易体系的重构就差不多完成了。4月份,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警告中国时,就是用西方七国的经济占世界一半规模作为阻止中国崛起的主要威胁手段。

而且,美欧日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对于软硬兼施吸引东盟和印度加入他们主导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远比美国一家的拉拢效果好得多。所以不能光看美国在5月份的美国东盟峰会上给东盟的援助只有一亿多美元,就断言“印太经济框架”前景暗淡。

中国以前还可以利用经济手段,对美国盟友进行分化,让他们无法形成合力,给中国崛起延长战略机遇期。但是现在,美欧越来越多以政治眼光审视经济问题,频频以价值观划分阵营;这意味着,美国欧日针对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大网,正在准备合围。

即使美欧自贸协定没有落地,美欧也有其他机制在遏制中国制造业问题上,协调行动。

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重申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权,表示要加紧制定尖端技术规则,以对抗“非市场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影响力。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会后对记者说,美欧将共同努力,以符合民主价值观的方式调整技术标准。

这里的“非市场经济体”,又被西方价值观排除在外,除了东方大国,还有谁呢?

根据这份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芯片、稀土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

美国推动并主导的去中国化,正在从美国一家的行动,转变为美国与欧洲和其他盟友的共同行动,而且,这么多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已就此基本达成一致立场。

相关的舆论宣传铺垫已经开始了。欧洲主要德国的老牌主流媒体《每日镜报》在设置的议题 “德国如何在中美之间选择”上,呼吁德国政府应反思,不应该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徘徊在中美之间,要坚定地站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每日镜报》宣称“美国哪怕再坏,也总比中国好”。

以美国对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力,在美西方国家形成这样的舆论,施压各国的政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何况,美国会以中国的产业升级会损害整个美西方的产业优势为理由,说服欧日韩等盟友的难度也不是那么大。这样,美国主导的“经济北约”和“印太经济框架”,可以承担起全球去中国化的角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新品预定# #赛马娘# GSC POP UP PARADE 景品 赛马娘 东海帝王 制服Ver.发售日期:2022年8月全款:191 RMB「POP UP P
  • 我睡到现在没有动静,这一下午看把你们和那些叔叔阿姨乐的,笑的我心里不踏实,我仔细一看好像系统偷着删了一条,这怎么了不声不响就没了.有什么敏感字吗?写的有点多了我
  • 或是宝宝哭时先查看下,宝宝是不是饿了、尿了,而不是立马就要求抱抱,这也是有可能的事儿。知道原因后就不会怪娃了]过年这么忙,宝宝还跟着“帮倒忙”抱着走就不哭,停下
  • #法硕[超话]#【粉丝浮力[彩虹屁][彩虹屁][彩虹屁] 卷➕平,揪20个小可爱送上华图法硕刑法真题全解析】[开学季][开学季][开学季] 重磅发布!202
  • #小萌酱的碎碎念# 今天做了爆脂,腰腹稍微有点痛,回来就和宝子抱着睡了一大觉,爸爸妈妈煮的羊肚菌鸡汤也是吼吼喝,导致我大晚上吃了一大堆肉肉,哎呀,这个体重真是不
  • A: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吧~Q:话说我好奇神,仙,神兽这三个设定的区别很久了,或许之后会讲吗[并不简单]A:嗯,蓝溪镇里会讲,慢慢来~Q:天明珠对于老君和谛听
  • 李小龙,注册心理督导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副想走咨询方向的同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篇!肠子悔青的那种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017年就已取消,目前国内尚没有国家统
  • 因为善良不是张扬,是在寂寞之中。因为善良不是张扬,是在寂寞之中。
  • [吃瓜][吃瓜][吃瓜]该谈什么样的恋爱呢身边人说:起码要帅吧,对你一定要很好吧不枉你等了这么久总要遇到个好的才对得起吧小姐妹们说:找你自己喜欢的吧首先得自己觉
  • [耶]​粉蒸、红烧和糖醋,是我远走他乡后最开始独立做的三种菜式,如今也是有十六七年的手感。6月10号35-郑豆豆#豆豆儿招牌菜#​我觉得我的粉蒸肉已经到了一定功
  • 为你折只纸色的蝴蝶吧为你折只纸色的蝴蝶吧就趁春风,就随杨柳自北向南迢迢地飞过许多山河与花朵为你折只纸色的蝴蝶吧伴着琴声,和着月鸣你是否也听过夏末的蝉鸣看过蝴蝶飞
  • 我们从上游厂商接收的技术资料可能是各种数据类型的三维模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所面对的可能并非CAD的模型,而是实实在在的实物样件,有时,甚至可能连一张可以
  • 雨有停的时候,发泄完软弱就都是坚强了。我们玩了一小会儿骰子喝了一丢丢啤酒 突然十几个黑衣警察破门而入[跪了]直直的冲我们过来 两个蓝色便衣警察前后拍照 黑衣头头
  • 京言葉で「食材同士が合わさることでお互いの良さを引き出す、取り合わせの良い食べ物」という意味を持つ那就更不对了吧,要说这作品名还真挺刁钻的,围绕着要从食材这方面
  • #艺术考研##设计考研##艺术设计考研##环境艺术设计考研# 2023江苏地区环境艺术设计择校攻略1️⃣南京艺术学院报考专业学硕:室内设计 专硕:景观设计2️⃣
  • 1.早睡早起第四天 搬砖五小时2.今日最佳是五天的假啊啊啊啊 大数据追踪是真厉害 然并卵 是属于和家人的时间呀3.是回家后的干煸豆角 肉粽 混沌 菜包和羊肉串啊
  • 影片最后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结局,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所有人还活着,陆老板提到一句他们不快点就赶不上船了,暗示他们最后没赶上船,幸免于难;另一种是所有人都死了,当他
  •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从近几年数据看,现有的10万余家房企中每年都有近500家企业进入司法破产重整。行业动向◆工信部:1-11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
  • PS:因预购图书商品特殊,除质量问题外不接受退换。PS:因预购图书商品特殊,除质量问题外不接受退换。
  • 让一个展会发展 壮大的实力就体现在是否有能力带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而 WSI,经过 20 多年的沉淀和成长,最终在展会行业绽放。上届回顾:  展出面积: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