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不放小 酒泉以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当前,在酒泉大地项目攻坚激战正酣。
今年2月19日,酒泉奏响了项目建设最强音。在2022年一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后,酒泉市紧接着召开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这是酒泉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项目建设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动员全市上下提振士气、鼓足干劲,以开工即决战、发令即冲刺的精神状态,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奋力实现一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红”的具体行动。
2月25日,酒泉市与宁夏宝丰集团在兰州市成功签订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投资合作协议。3月20日,该项目在酒泉瓜州县开工。
近年来,酒泉市千方百计谋项目、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一批又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和建成投运,为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提升、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
项目带动 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酒泉市牢固树立“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发展质量”意识,坚持抓大不放小,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量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变。
近3年,全市共实施各类项目236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4亿元,年均增长13.14%,高于全省4.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74个百分点。特别是202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拉动装备制造、煤电油运、批零住餐、劳动用工等关联产业持续增长,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位列全省第一,连续6个季度被省政府授予高质量发展“贡献奖”。
项目赋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酒泉市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意识,坚持以项目育产业,把产业类项目作为重中之重聚力攻坚,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工业方面,酒泉市大力引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矿产加工等重大项目,近3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21亿元,年均增长35.4%。常乐电厂一期、浩海煤化工等项目建成投运,红沙梁煤矿、宝丰多晶硅全产业链等项目开工建设,2021年新建入库规上工业企业73户,带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
农业方面,加快完善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东汇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祁连山药业有机肥生产项目建成投运,水发浩海、甘肃森乐源等高标准日光温室项目顺利建设。玉门新希望30万头生猪种养一体化、瓜州德品金麦3万头生猪种养等项目建成投产,水发集团苜蓿种植基地及饲料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近3年,全市累计完成一产投资96亿元,投资占比由2019年的4.9%上升到2021年8.5%。在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撑带动下,全市现代种植、规模养殖发展步入快车道,蔬菜、制种等优势产业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牛羊猪鸡饲养量、出栏量同步增加。2021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了多年来少有的高速发展。
服务业方面,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文旅融合等项目建设,酒泉智慧物流园、金瑞科创城、瓜州桥湾物流园等项目顺利实施,带动服务业持续扩规升级。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9亿元,同比增长19.3%,位列全省第2;完成三产增加值299.9亿元,同比增长7.6%,位列全省第3。
项目精准 基础设施条件更趋完善
哪里有短板弱项,项目就在哪里开路架桥。酒泉市瞄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水利、城建等关键领域,加大协调落实力度,区域发展条件日益优化。
敦格铁路、敦当高速、柳敦公路、肃沙公路、酒额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建成通车;马桥公路、酒嘉绕城高速、七瓜公路、洪水河水库、柳红铁路、敦煌空港基础设施、酒泉新城区三期基础设施等项目相继开工;阿克塞至若羌公路、敦煌至哈密高速、“陇电入沪”、阿克塞城乡一体化供水及生态保护、肃州区第二水源厂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近3年,酒泉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34亿元,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园区道路、供水、供暖、绿化、亮化等设施和服务不断优化,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项目惠民 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群众关注哪里,项目建设就跟进和延伸到哪里。酒泉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近3年社会事业领域累计完成投资71.6亿元,年均增速23.4%。2021年,完成投资26.7亿元,同比增长62%,项目建设带动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酒泉四幼、五幼、六幼等公办幼儿园建成投运;酒泉八中、博睿思中学、酒泉中学(党校)综合楼、瓜州中学、酒泉职业技术学院5号和6号实训楼、祁连公寓5号楼等项目投入使用。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酒泉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投入使用,酒泉市人民医院迁建、市中医院综合楼、玉门中医院康复楼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养老托育建设,肃州区老年养护院二期、玉门兰新社区“夕阳红”康养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酒泉老年大学投入使用。
环境优化 带动项目建设亮点纷呈
通过持之以恒狠抓项目建设,酒泉市形成了产业类项目提升发展动能、基础设施项目夯实发展条件、文旅商贸项目增添活力动力、社会事业项目增进民生福祉的项目建设生动局面,全市上下久久为功谋项目、凝心聚力建项目、对接招商引项目、优化环境上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
项目建设思路更加清晰。酒泉市认真分析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和短板弱项,加大投资政策解读,结合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投向,建立滚动式项目库,形成流动推进机制。2021年,谋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招商引资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961个,总投资2946亿元。
搭建载体平台,打造项目建设落点。酒泉市把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园区财政分成、行政审批、人事薪酬、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酒泉经开区率先探索改革措施,成效显著;马鬃山经开区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编制马鬃山经开区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建设服务。酒泉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企业“店小二”,对合理诉求“不说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及时了解企业所忧所盼,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建立起可以坦诚交往、能够坦荡交流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向上对接争取、对下指导服务、横向协调推进,高效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尽快解决项目“卡脖子”问题。在玉门市实行“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并在全省推广。
精准调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为加强项目组织调度,酒泉市建立了市县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对清单内项目实行动态化管理,谋划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确保如期实现目标进度。每月组织各县市区和各经开区举行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坚定项目业主投资信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扩大有效投资。2021年,组织集中开工活动31场次,集中开工项目428个。
领导包抓,解决项目建设难题。酒泉市每年筛选100多个市级领导包抓项目,明确市级包抓领导、责任部门和推进责任人。市级包抓领导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开展调研,协调督促项目业主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前期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两年,酒泉市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率连续排名全省第1,综合考核全省第1,省级清单内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全部达100%,每季度考核均为满分。
对接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酒泉市围绕相关领域,抢抓中央扩大基础建设领域投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国家支持适应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建立项目储备库,分批次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近三年,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289个,落实到位资金34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69个,到位债券额度61.9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
来源:《酒泉日报》

当前,在酒泉大地项目攻坚激战正酣。
今年2月19日,酒泉奏响了项目建设最强音。在2022年一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后,酒泉市紧接着召开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这是酒泉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项目建设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动员全市上下提振士气、鼓足干劲,以开工即决战、发令即冲刺的精神状态,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奋力实现一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红”的具体行动。
2月25日,酒泉市与宁夏宝丰集团在兰州市成功签订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投资合作协议。3月20日,该项目在酒泉瓜州县开工。
近年来,酒泉市千方百计谋项目、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一批又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和建成投运,为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提升、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
项目带动 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酒泉市牢固树立“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发展质量”意识,坚持抓大不放小,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量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变。
近3年,全市共实施各类项目236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4亿元,年均增长13.14%,高于全省4.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74个百分点。特别是202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拉动装备制造、煤电油运、批零住餐、劳动用工等关联产业持续增长,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位列全省第一,连续6个季度被省政府授予高质量发展“贡献奖”。
项目赋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酒泉市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意识,坚持以项目育产业,把产业类项目作为重中之重聚力攻坚,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工业方面,酒泉市大力引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矿产加工等重大项目,近3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21亿元,年均增长35.4%。常乐电厂一期、浩海煤化工等项目建成投运,红沙梁煤矿、宝丰多晶硅全产业链等项目开工建设,2021年新建入库规上工业企业73户,带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
农业方面,加快完善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东汇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祁连山药业有机肥生产项目建成投运,水发浩海、甘肃森乐源等高标准日光温室项目顺利建设。玉门新希望30万头生猪种养一体化、瓜州德品金麦3万头生猪种养等项目建成投产,水发集团苜蓿种植基地及饲料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近3年,全市累计完成一产投资96亿元,投资占比由2019年的4.9%上升到2021年8.5%。在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撑带动下,全市现代种植、规模养殖发展步入快车道,蔬菜、制种等优势产业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牛羊猪鸡饲养量、出栏量同步增加。2021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了多年来少有的高速发展。
服务业方面,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文旅融合等项目建设,酒泉智慧物流园、金瑞科创城、瓜州桥湾物流园等项目顺利实施,带动服务业持续扩规升级。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9亿元,同比增长19.3%,位列全省第2;完成三产增加值299.9亿元,同比增长7.6%,位列全省第3。
项目精准 基础设施条件更趋完善
哪里有短板弱项,项目就在哪里开路架桥。酒泉市瞄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水利、城建等关键领域,加大协调落实力度,区域发展条件日益优化。
敦格铁路、敦当高速、柳敦公路、肃沙公路、酒额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建成通车;马桥公路、酒嘉绕城高速、七瓜公路、洪水河水库、柳红铁路、敦煌空港基础设施、酒泉新城区三期基础设施等项目相继开工;阿克塞至若羌公路、敦煌至哈密高速、“陇电入沪”、阿克塞城乡一体化供水及生态保护、肃州区第二水源厂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近3年,酒泉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34亿元,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园区道路、供水、供暖、绿化、亮化等设施和服务不断优化,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项目惠民 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群众关注哪里,项目建设就跟进和延伸到哪里。酒泉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近3年社会事业领域累计完成投资71.6亿元,年均增速23.4%。2021年,完成投资26.7亿元,同比增长62%,项目建设带动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酒泉四幼、五幼、六幼等公办幼儿园建成投运;酒泉八中、博睿思中学、酒泉中学(党校)综合楼、瓜州中学、酒泉职业技术学院5号和6号实训楼、祁连公寓5号楼等项目投入使用。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酒泉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投入使用,酒泉市人民医院迁建、市中医院综合楼、玉门中医院康复楼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养老托育建设,肃州区老年养护院二期、玉门兰新社区“夕阳红”康养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酒泉老年大学投入使用。
环境优化 带动项目建设亮点纷呈
通过持之以恒狠抓项目建设,酒泉市形成了产业类项目提升发展动能、基础设施项目夯实发展条件、文旅商贸项目增添活力动力、社会事业项目增进民生福祉的项目建设生动局面,全市上下久久为功谋项目、凝心聚力建项目、对接招商引项目、优化环境上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
项目建设思路更加清晰。酒泉市认真分析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和短板弱项,加大投资政策解读,结合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投向,建立滚动式项目库,形成流动推进机制。2021年,谋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招商引资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961个,总投资2946亿元。
搭建载体平台,打造项目建设落点。酒泉市把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园区财政分成、行政审批、人事薪酬、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酒泉经开区率先探索改革措施,成效显著;马鬃山经开区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编制马鬃山经开区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建设服务。酒泉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企业“店小二”,对合理诉求“不说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及时了解企业所忧所盼,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建立起可以坦诚交往、能够坦荡交流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向上对接争取、对下指导服务、横向协调推进,高效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尽快解决项目“卡脖子”问题。在玉门市实行“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并在全省推广。
精准调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为加强项目组织调度,酒泉市建立了市县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对清单内项目实行动态化管理,谋划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确保如期实现目标进度。每月组织各县市区和各经开区举行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坚定项目业主投资信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扩大有效投资。2021年,组织集中开工活动31场次,集中开工项目428个。
领导包抓,解决项目建设难题。酒泉市每年筛选100多个市级领导包抓项目,明确市级包抓领导、责任部门和推进责任人。市级包抓领导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开展调研,协调督促项目业主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前期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两年,酒泉市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率连续排名全省第1,综合考核全省第1,省级清单内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全部达100%,每季度考核均为满分。
对接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酒泉市围绕相关领域,抢抓中央扩大基础建设领域投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国家支持适应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建立项目储备库,分批次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近三年,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289个,落实到位资金34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69个,到位债券额度61.9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
来源:《酒泉日报》

#青海#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光坡变花海 带动千万元产业】青海省五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百佳避暑康养金地标榜……随着“油嘴湾花海农庄”扬名省内外,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依托区位优势,打出一个又一个响亮招牌,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乡村。
“油嘴湾花海农庄”项目建成后,麻吉村旅游收入、就业人数不断增多,2021年接待游客27万多人次,项目综合收入880多万元,全村60多人在家门口上班,间接带动300多人就业。与此同时,村里人积极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去年全村旅游收入1000万元,村民直接分红90万元,全村300多户,至今有200多户人家买了小汽车。
草莓种出新希望
5月5日,太阳照耀着大地,地里的油菜苗、土豆苗弯着身子,晒着太阳。
“棚内温度快30摄氏度了,刚长出的草莓要是变味了可怎么办?”采摘基地负责人陈国兴担忧草莓长势,快速冲进4号大棚,拉起塑料膜绑在支架上,为大棚通风。
“哥,你帮忙看看3号大棚里的水箱满了没?”处理完这边采摘大棚内的通风问题,他向站在大棚外的村里人求助。
“还得一会儿。”得到答复后,陈国兴才安心坐在凳子上,接受采访。
“微信到账100元。”“微信到账50元。”“微信到账26元。”刚坐下十几分钟,陈国兴的手机发出3次微信到账提示音。
短短十几分钟,收款176元,这让附近村民对陈国兴羡慕不已。说起陈国兴,村民们对他满口称赞。
陈国兴以前在村里开了10多年小卖部,2008年开始外出打工,2020年腿受伤后回村养伤。去年9月,他决定创业。花10多万元,从山东拉来奶油草莓小苗,承包下村里的5座塑料大棚发展农业采摘。
从育苗到栽培,再到全面种植,39岁的陈国兴从低海拔的平原引进草莓品种后,一次次上网搜索、刷视频,不断充电,顺利在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试种成功。陈国兴的大胆尝试,使他成为村里第一个成功在贫瘠山地种出奶油草莓的人。
原本低产量的山区土地,居然也能种出草莓,每一小筐能卖出50元……陈国兴的大胆尝试,闯出来的奇迹,让很多村民相信,只要敢想敢做,再贫瘠的土地,也能产生新的希望。
雪山下的小村有了新风景
在外打工10年后,李成莲和丈夫史洪吉决定回麻吉村创业。2018年夏天,他们回到老家发现,村里正在挨家挨户加装10厘米厚的外墙保温材料。
“啥?村委会掏钱?给农户装保温材料?”打听来打听去,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四十多公里外的省城正在为老旧小区加装外墙保温层,可眼前的自家村子竟然也同步了。
“你们家里有开水吗?可以喝一口不?”那几天,总有门外停车场的游客敲门而入,希望提供茶水或者简单的农家饭菜。这一问,让李成莲嗅到了机会。
“我们村要发生大变化了。”那些天,李成莲和史洪吉观察村子四周发现,经常有来自省城西宁、甘肃兰州等地的游客来村里游玩。
“干农家院吧!”征求家人的意见后,夫妻二人决定创业:保留家里原有7间松木大房结构的同时,将6间正房改造成6间包房,招聘1名厨师,3名服务员来帮忙。
2019年6月1日,馨悦农家饭庄正式开业。那一年,尽管农家乐开业只有4个月,但在馨悦农家饭庄、馨悦小卖部带动下,凭着李成莲和丈夫的努力,他们挣了5万多元。
“站在你家房顶上看,西边是绿色森林,东边是雪山下的五彩花海,为啥不在房顶上修个观景、喝茶的地方?”2020年夏天,一名省外来的游客带着12人的大家庭,在李成莲家住了4天后向她提出建议。
游客的这句话点醒了李成莲。那年10月,农家乐提档升级计划启动。一栋南北走向的二层小楼建成后,走进二楼纯木结构房间,可以西看花海,东看雪山。夏秋季,这里还能看到千亩油菜花海。
今年,家里有客房23间,靠着农家院项目,李成莲和丈夫一年少说也能挣7万多元。加上她10年家政服务的资源,冬春季节还有活干,在农家乐歇业时,她还可以挣5万多元。此外,李成莲的丈夫是专业木工。这样下来,这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在15万元以上。
“以前农民只知道靠天吃饭,靠地吃饭,后来又有靠技术吃饭。现在我发现,只要我们一代代人保护好村里的大山、河流、森林、农田,我们完全可以靠村子吃饭。”说起近几年农村、农民的变化,李成莲71岁的公公史发全不由得感慨。
光坡变花海带动新发展
麻吉村是祁连山支脉龙王山下的一个普通村落,一条小河从山中流出后,将村子分为两部分,西边是山梁下的村落,东边是河滩沙地边高耸的山峰。长期以来,这里的农作物平均亩产在150公斤至200公斤之间。村民认为,这里种不出好庄稼,养不活村里人,于是纷纷外出打工。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加上农民环保意识渐强,村子山梁下的沟壑里慢慢长出了林木。如今,这些林木已经长成了十多米高的大树。
“树能长出来,花是不是也能长出来?”2016年冬,在外打工的几名村民看到山村的变化后,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议:在村里那些不长草、种不了庄稼的“光坡”上试种耐旱的花草。
2017年3月,麻吉村开始试种花草。2017年7月,花开正盛,村里打出“油嘴湾”的招牌吸引游客。随后几年,多种花草试种成功,项目占地达1200亩。到2021年,花海形成规模,综合收入达880万元。
麻吉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新说,“油嘴湾花海”发展5年来,解决了村里60多人的就业问题,间接带动村里300多人就业。此外,村民还建成农家院25户,平均每年挣钱10万元,全村50多户农民盖上了楼房……
村子大发展的同时,村里人的精气神也变了。县、乡组织技能培训时,电焊、木工、挖掘机、驾驶员等项目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到2022年,村里已有电焊工70多人、木工20多人,村里还有30多人在西宁等地从事家政服务,这些都带动了全村人的就业积极性。
74岁的老党员陶范章的大儿子——陶延金,是花海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前些年一直在外跑出租,还尝试种植苗木,但一直没挣到钱,直到花海开建后,夫妻二人一心扑在了项目上。如今,60多人成为人人羡慕的“花海员工”,每月能领到3000余元固定工资。去年,陶延金家还分红3万余元。
“家门口工作,家门口挣钱,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陶范章感叹,脱贫攻坚让山里农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带领村里人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在村里实施,国家有政策,村民有闯劲,一个个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故事正在改变农村、农民的面貌。(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油嘴湾花海农庄”项目建成后,麻吉村旅游收入、就业人数不断增多,2021年接待游客27万多人次,项目综合收入880多万元,全村60多人在家门口上班,间接带动300多人就业。与此同时,村里人积极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去年全村旅游收入1000万元,村民直接分红90万元,全村300多户,至今有200多户人家买了小汽车。
草莓种出新希望
5月5日,太阳照耀着大地,地里的油菜苗、土豆苗弯着身子,晒着太阳。
“棚内温度快30摄氏度了,刚长出的草莓要是变味了可怎么办?”采摘基地负责人陈国兴担忧草莓长势,快速冲进4号大棚,拉起塑料膜绑在支架上,为大棚通风。
“哥,你帮忙看看3号大棚里的水箱满了没?”处理完这边采摘大棚内的通风问题,他向站在大棚外的村里人求助。
“还得一会儿。”得到答复后,陈国兴才安心坐在凳子上,接受采访。
“微信到账100元。”“微信到账50元。”“微信到账26元。”刚坐下十几分钟,陈国兴的手机发出3次微信到账提示音。
短短十几分钟,收款176元,这让附近村民对陈国兴羡慕不已。说起陈国兴,村民们对他满口称赞。
陈国兴以前在村里开了10多年小卖部,2008年开始外出打工,2020年腿受伤后回村养伤。去年9月,他决定创业。花10多万元,从山东拉来奶油草莓小苗,承包下村里的5座塑料大棚发展农业采摘。
从育苗到栽培,再到全面种植,39岁的陈国兴从低海拔的平原引进草莓品种后,一次次上网搜索、刷视频,不断充电,顺利在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试种成功。陈国兴的大胆尝试,使他成为村里第一个成功在贫瘠山地种出奶油草莓的人。
原本低产量的山区土地,居然也能种出草莓,每一小筐能卖出50元……陈国兴的大胆尝试,闯出来的奇迹,让很多村民相信,只要敢想敢做,再贫瘠的土地,也能产生新的希望。
雪山下的小村有了新风景
在外打工10年后,李成莲和丈夫史洪吉决定回麻吉村创业。2018年夏天,他们回到老家发现,村里正在挨家挨户加装10厘米厚的外墙保温材料。
“啥?村委会掏钱?给农户装保温材料?”打听来打听去,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四十多公里外的省城正在为老旧小区加装外墙保温层,可眼前的自家村子竟然也同步了。
“你们家里有开水吗?可以喝一口不?”那几天,总有门外停车场的游客敲门而入,希望提供茶水或者简单的农家饭菜。这一问,让李成莲嗅到了机会。
“我们村要发生大变化了。”那些天,李成莲和史洪吉观察村子四周发现,经常有来自省城西宁、甘肃兰州等地的游客来村里游玩。
“干农家院吧!”征求家人的意见后,夫妻二人决定创业:保留家里原有7间松木大房结构的同时,将6间正房改造成6间包房,招聘1名厨师,3名服务员来帮忙。
2019年6月1日,馨悦农家饭庄正式开业。那一年,尽管农家乐开业只有4个月,但在馨悦农家饭庄、馨悦小卖部带动下,凭着李成莲和丈夫的努力,他们挣了5万多元。
“站在你家房顶上看,西边是绿色森林,东边是雪山下的五彩花海,为啥不在房顶上修个观景、喝茶的地方?”2020年夏天,一名省外来的游客带着12人的大家庭,在李成莲家住了4天后向她提出建议。
游客的这句话点醒了李成莲。那年10月,农家乐提档升级计划启动。一栋南北走向的二层小楼建成后,走进二楼纯木结构房间,可以西看花海,东看雪山。夏秋季,这里还能看到千亩油菜花海。
今年,家里有客房23间,靠着农家院项目,李成莲和丈夫一年少说也能挣7万多元。加上她10年家政服务的资源,冬春季节还有活干,在农家乐歇业时,她还可以挣5万多元。此外,李成莲的丈夫是专业木工。这样下来,这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在15万元以上。
“以前农民只知道靠天吃饭,靠地吃饭,后来又有靠技术吃饭。现在我发现,只要我们一代代人保护好村里的大山、河流、森林、农田,我们完全可以靠村子吃饭。”说起近几年农村、农民的变化,李成莲71岁的公公史发全不由得感慨。
光坡变花海带动新发展
麻吉村是祁连山支脉龙王山下的一个普通村落,一条小河从山中流出后,将村子分为两部分,西边是山梁下的村落,东边是河滩沙地边高耸的山峰。长期以来,这里的农作物平均亩产在150公斤至200公斤之间。村民认为,这里种不出好庄稼,养不活村里人,于是纷纷外出打工。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加上农民环保意识渐强,村子山梁下的沟壑里慢慢长出了林木。如今,这些林木已经长成了十多米高的大树。
“树能长出来,花是不是也能长出来?”2016年冬,在外打工的几名村民看到山村的变化后,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议:在村里那些不长草、种不了庄稼的“光坡”上试种耐旱的花草。
2017年3月,麻吉村开始试种花草。2017年7月,花开正盛,村里打出“油嘴湾”的招牌吸引游客。随后几年,多种花草试种成功,项目占地达1200亩。到2021年,花海形成规模,综合收入达880万元。
麻吉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新说,“油嘴湾花海”发展5年来,解决了村里60多人的就业问题,间接带动村里300多人就业。此外,村民还建成农家院25户,平均每年挣钱10万元,全村50多户农民盖上了楼房……
村子大发展的同时,村里人的精气神也变了。县、乡组织技能培训时,电焊、木工、挖掘机、驾驶员等项目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到2022年,村里已有电焊工70多人、木工20多人,村里还有30多人在西宁等地从事家政服务,这些都带动了全村人的就业积极性。
74岁的老党员陶范章的大儿子——陶延金,是花海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前些年一直在外跑出租,还尝试种植苗木,但一直没挣到钱,直到花海开建后,夫妻二人一心扑在了项目上。如今,60多人成为人人羡慕的“花海员工”,每月能领到3000余元固定工资。去年,陶延金家还分红3万余元。
“家门口工作,家门口挣钱,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陶范章感叹,脱贫攻坚让山里农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带领村里人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在村里实施,国家有政策,村民有闯劲,一个个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故事正在改变农村、农民的面貌。(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藝人炎亞綸近預告宣布將成立台灣唯一官方粉絲俱樂部,正式加入由台灣碩網網路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簡稱So-net ) 粉絲訂閱社群平台「Dolfan」。
炎亞綸表示:「過去在日本開設粉絲俱樂部,做了很多好玩的事,很希望有機會跟台灣粉絲多點互動,也會籌備能和粉絲見面的活動。」未來將透過專屬兜圈與粉絲親密互動,分享生活貼文、限定影音,更推出寫真轉蛋、語音鬧鐘等趣味獨家數位商品,粉絲俱樂部也不按牌理出牌的採「不定期開放入會」,從2022年5月16日上午10點起至18日限時3天,推出限量優惠碼1次訂閱3個月平均每月只要69元,後續開放時間則請鎖定平台資訊,「炎亞綸 Aaron Yan」兜圈以親民會費寵愛粉絲,除了享有限定內容、不定期的線上聊天、活動優先購票權利外,粉絲更能加值蒐藏會員限定的獨家數位商品,第一波將販售「早晨慵懶滾床寫真轉蛋」、「最強外場爆氣金句語音轉蛋」,而每逢地震必被Cue的他,也自嘲地推出了「地質學家炎P的地震起床鬧鐘」,讓偶像的聲音搖你起床,趣味十足,為了慶祝粉絲俱樂部開張,營運團隊特別舉辦早鳥「炎亞綸 Aaron Yan」兜圈抽獎活動,粉絲凡於2022年5月30日前購買任一炎亞綸轉蛋商品「10連抽」,就額外獲得一次抽炎亞綸於《來吧!營業中》節目中穿過的灰色大學T的抽獎資格,次數無上限,歡迎粉絲們一起玩轉蛋把炎P的大學T帶回家!

炎亞綸表示:「過去在日本開設粉絲俱樂部,做了很多好玩的事,很希望有機會跟台灣粉絲多點互動,也會籌備能和粉絲見面的活動。」未來將透過專屬兜圈與粉絲親密互動,分享生活貼文、限定影音,更推出寫真轉蛋、語音鬧鐘等趣味獨家數位商品,粉絲俱樂部也不按牌理出牌的採「不定期開放入會」,從2022年5月16日上午10點起至18日限時3天,推出限量優惠碼1次訂閱3個月平均每月只要69元,後續開放時間則請鎖定平台資訊,「炎亞綸 Aaron Yan」兜圈以親民會費寵愛粉絲,除了享有限定內容、不定期的線上聊天、活動優先購票權利外,粉絲更能加值蒐藏會員限定的獨家數位商品,第一波將販售「早晨慵懶滾床寫真轉蛋」、「最強外場爆氣金句語音轉蛋」,而每逢地震必被Cue的他,也自嘲地推出了「地質學家炎P的地震起床鬧鐘」,讓偶像的聲音搖你起床,趣味十足,為了慶祝粉絲俱樂部開張,營運團隊特別舉辦早鳥「炎亞綸 Aaron Yan」兜圈抽獎活動,粉絲凡於2022年5月30日前購買任一炎亞綸轉蛋商品「10連抽」,就額外獲得一次抽炎亞綸於《來吧!營業中》節目中穿過的灰色大學T的抽獎資格,次數無上限,歡迎粉絲們一起玩轉蛋把炎P的大學T帶回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