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细六粗

~ 上自下然和尚 宣讲 ~

古德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什么是三细?三细是觉体随缘的不思议变,但是正在变时,众生却在上面坚固立明,从此以后就离开了觉性。坚固立明就是妄想,本来就是觉体的不思议变。三细者,无明业相,能见相(转相),境界相。
无明业相讲的是什么?觉性根本无所谓明故,但是就能够现种种作。业者,作也。作是兴起,兴民也。兴者,大化。民者,万法。上次有讲四民──士、农、工、商,在觉体上如何解释士、农、工、商。自性中的士农工商,从自性中起种种万民。觉体中根本不必立种种明故,但是一定有他的作相,有他的兴起,有他能随缘大化的相,可是在这边要是真的觉得觉体有如是作时,就立了一个明,从此以后这叫做真无明,这叫做妄想无明。不是根本自性清净的无明,是妄想无明。
先讲到清净无明中一定有作相,一定能够随缘大化。镜子根本无所谓照故,随缘现出种种镜色,就是镜子清净无明。但他一定能随缘照,一定有作相,就能兴民,成起大化。既然能随缘照,就能转。既然随缘照,好似就有能照,见相现前,能见。因为他有作故,有大化故,就感觉到有个目标,能见。见字上面有个目,眼目,有所指,有所示,指示现前,能见。在觉体上面就是能作,能见相。既然能见,随其见故,起种种见不能及的及,随其所及,突然能及,看到他的见。见性在前,必能够成就种种见用,见的事情的成就,叫能见相。
要是真正在觉明体上来说,这三个都是不思议变,根本都是觉明体上的不思议,清净随顺,可是却在随顺上面似有所作。你要是在这上面再把无明当成妄想无明,在这个作相上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但这三细就是师父常讲的,觉心就是会如是现故,所以众生却在这个现中堕在真有如是现的妄想,那是众生的生死根本。当他能够见相时,见相不及于理,你把这个见相当成了妄想无明,那见相也就是生死流转。但这里祖师讲的见相是根本性明,根本的清净,觉体的作用。讲到无明生三细要分两个方面讲,一个是众生妄想无明,一个是大觉体清净无明。本来无明,但他能够现出种种性用。
为什么说细?这所有的觉性中的作用,一剎那中,从他的能作能兴起,就是觉体的智用现前兴起处,一剎那中已经到了境界相,剎那现前,只是细分中间就有这种三种渐次。大智一定能够随缘兴起;正在兴起必有所指所示,就是能见相;于其所指,于其所示,就能够看到境界相。境,从土,土是分疆的意思;竟就是毕竟明白,随他的作用分疆。上次也讲到界,法界的界,一切业用有差别故,所以就能够界分其发。既然能够随他的作用分疆,因为见不同故,立种种界,分疆分界,就有境界相。随他所取所食,就有境界相,根本就是觉体的一剎那中就能够生出种种的智变,就是不思议变,就叫做细。
从细以后,就在境界上面,从此为缘。最后变成境界相,就在境界上面为缘,马上就转成六麤。这三细之中是看不到的,众生觉得能见时已经在境界上面说种种知法。六麤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大觉智性,随缘现前时,一剎那中就到了境界上,众生就在境界上面再分有觉。第一个在智相上为什么叫六麤?这个智,跟平常讲的智不一样,这个智是随大觉现前,但都是众生的妄想之中随其起照的,下面这个日就有世间的随照相,就有东升西落,初日终日后日的感觉,其实日从来不动,随众生在境界上面感受到有智时,那个智是在这上面立的,那个日就变成了随动而照。因为动而照故,在照中就觉得有动。
这个智是跟我们常说的智是不一样的,但为什么古德却在这里不说是众生的智,却一定要用智呢?因为最初的的六麤相现前时,也是大觉的根本智体,见到境界就是分疆分界,但也就是大觉的随缘而已,你不知道那还是智?你却在智上就感觉到有随动,感觉是动,但是假如在这个上面不承认是智,假如立知时,离开觉体再说知,那这样子的说法也有过失。明明就是智体,但是智体只是随动,你的智是随动,起动觉。虽然随动,但也不失日本来不动的本性,所以还是说智。总之就是觉明随缘兴起,马上在微细处就已经达到境界了,就好像镜子现前的时候就是随缘,随种种缘。
这就像我之前,好像在《华严概要》跟《金经开卷》一直讲到孤魂两个字,大觉心性就能够随缘遍照,随缘遍照是大觉心性入众的智慧,因为他随缘就能随一切众。有缘现前就能随,就是入众的智慧,但是觉心随缘显众、入众的智慧时,随缘现时都是孤。什么意思?就好像镜子,镜子一定有入众的智慧,黑来能现黑,白来能现白,大来能现大,小来能现小,所以镜子能现的智慧是入众的智慧。这个众中不能用一法去衡量他,也不能用一法去束缚他,所以叫入众。可是镜子入众当下,随缘现黑现白时就只能现一个,你说:「镜子可以黑白一切现吧?」可以,黑白一起现也是一个相。照黑也是一个相,把青黄赤白放在一起照也是一个相,所以他现出作用来的时候都是孤。他为什么能够随缘现孤?就是能随缘入众,孤其实就是入众的智慧。
为什么我们讲说要度孤魂孤魂?因为众生就是在觉心之中,随缘现时 ,堕在相上立孤,你不知道能现这个相的、能现这个孤的就是觉体的能入众智啊?所以叫度孤魂众,观想一切众生堕在这觉受上面从此以后觉得的,你只是堕在现在觉受的执着点上,你不知道整个觉受就是觉体入众的智慧,那叫做度孤魂入大觉心性的僧种。僧种叫做众。度孤魂入僧种,所以为什么叫度佛子、有情、孤魂众?度佛子叫做度其佛种,度有情叫做拔种,度孤魂叫入僧种。
这个智,众生虽然是在分疆分界中现的,但是疆界中现也就是大觉的智,入众的智慧。可是镜子要觉得有镜体的时候,就是现黑的时候说有镜,现白的时候说有镜,所以显孤之时就是镜体显时。显孤当下就是镜体显时,但是要知道镜体的智慧从来入众。镜体的智慧就是入众,晚上做大蒙山、小蒙山的时候就可以观,入孤魂,度孤魂众:凡有一切众生堕在如是执受上面,而不懂得觉体根本入众的清明,我都要度尽众生一切妄想执着,觉得好像陷在执着中的种种业力,那种叫做度孤魂。
不管堕在苦难、饿鬼道都是因为这种执受,这种执着堕在鬼道的。今天不要缘着一个鬼道相来想,觉得众生的业力上说,度一切孤魂。觉得孤时,觉得感受执着时,其实就是你觉体能入众的智慧。你只要回过头来入在众上,你只要回过头来入在你根本的觉体上,觉体虽然随缘只是现黑,只是现白,又何妨?现黑现白,虽然现的都是孤,但是这个孤再也障不了你那个入众的清明。就好像镜子随缘现黑现白,现前的时候就是黑,但是现在现的黑也障不了镜体下次还能随缘现白的智慧,这是入众的智慧。就是在这上面叫做度孤魂众,就是度他入众的僧种。
既然讲到麤,就是从境界说知。明明从这个孤中现的智,其实就是入众的智慧,但是他只执着孤了,不知道入众了。就好像镜子现黑,就觉得整个黑就是镜,整个镜就是黑了,虽然还是智,但已经离开了,就已经变成麤了,堕在麤相中了。从此以后,就在随业力境界相中的业力,随这种妄想分别,境界就是分别,分别两个字在众生的业力上叫做分开别住。事实分别里面还有一种意思,分别叫做明白。分别清楚,明白,众生却在这里面分开别住,那是众生的生死业力,分开了。真正知道分别就是明白的,那叫妙观察智。
明白的人一定不随个别的相中随他堕落流转,那种明白。你现在执着以后,以为明白,那是分开别住。什么分开?分开你的觉体,分开你的镜体,分开你清净的大圆镜智的镜体,就在上面,以为整个我的心就是黑,就住在上面,从此以后就在上面不断地流转,不断地这样子一直执着。起先的执着流转是相续相,就在上面认为说就是有实,就在上面从此以后认为觉体、整个镜子就是黑,或者整个觉体就是他,就在那边相续,其实你是在境界上的,所以叫做境界为缘长六麤,是在境界相上的。境界相其实就是三细的最末端,是觉明现处的最末端,一开始就在这边不断地相续流转。
古德讲,瞥起是病。突然眼睛好像瞥起,好像看见。好像瞥起是病,其实瞥起就好像瞖在目,眼瞖在目,眼睛好像眼瞖遮住。古人讲,一瞖在目,空华乱舞。从此以后就见种种幻相,空华乱起。瞥起就是病,古人讲什么是药呢?不续是药,你不相续就是药。众生最主要是瞥起的时候虽然是病,但要不相续时那麤相的智就会还到三细中的根本本体中来。不续,你却在这边不断地相续。
怎么样不续?不续就是上堂课讲的,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怎么不起?凡所有念头起处都要知道他就是觉,但有一念不知道是觉就叫做妄念。就是有一念,当然这里面分上中下根,上根人任他起都是觉,不必再守持;但是下根人要这样子不断地面对他,念念之间那个念头起来的时候告诉自己:「那是觉,那是觉。」这叫数门。六妙里面的数门,数就是念念之中要计量,不断地在心中反复地计量,「那是觉,那是觉。」等到你真正用到这个智慧、这个力的时候,所有的念头起来当下就能反观这是觉,那叫随智现前,就入到随门了。绝对没有一个人不数而能入随的。前没不计量,后面能入随的,不太可能。
因为就在这边不断地妄想相续,所以就会有感受现前,感受现前就是执受现前,执受现前就是执取。因为有受,就有他的捉持。感受相,就有捉取相。你从境界,从一瞥,瞥起以后在这上面起出感受,起到智觉,马上就觉得相续,就会随他起来,然后感受就会随他起来,执着,心性的麤相马上现前,执取相现前。
既然有执取,既然有感受,你就会在这边妄计名目,叫计名字相。在白,从此以后就立一个白,计名字相。从此在这方向中不能回头,就是计名字相。
因为起了名字以后,前面有执受,后面又有名字,在里面就起业相。这里面看古德写六麤写得多微细,刚刚讲的无明业相,那个业叫做作。这边特别讲一个起业相,叫造作,叫做起妄想造作。本来的作是根本的性德圆明,可是后面再说一个作就是造作。完全造作,随着名字不断地造作,不断地内心中就是与他相应,随他流转,与他再起种种幻觉,越入深幻觉越深。
就好像在镜的黑色一样,在镜前执着黑,就会起相续;相续故慢慢慢慢就有非常朦胧的感受现前就是执取;执取以后就计这个名字,从此以后方向就确立,名字相就堕在上面;这四个相确立以后就会发会越走越深沉,黑的感受越来越深,越走越恐怖,就一直往下堕。既然越走越深沉,在那边不断地造作,反被种种造作系缚而受他的种种势力。受他的势力就叫做业系苦相。苦者,劳也。劳就是妄想造作,不断在上面妄起力行,妄作力起,从业系苦相,就是不断是从这边轮回。
这是三细六麤。
「文檔初稿节录于《华严概要讲述》08-1/2 - 上自下然法师 宣讲55:00」
阿弥陀佛!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澈。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这时,阿难和大会诸群众,听见佛说这无上的慈悲教诲(“祇夜”译作重颂,“伽陀”译作孤起颂又作赞颂)和这首重颂与赞颂参合而成的偈语,都认为文句精彩而莹明,义理清楚而透彻。故大家都能得到心眼洞开,比以前更明白如来藏修证之法门。大家都感叹得闻此未曾有之法音。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阿难合掌向佛顶礼说:我现在听见佛所说这种没有一点遮盖,没有保留的法,和盘托出,从大悲心所发之根性清净而微妙真常的理论,句句是真语实语。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可是我心里还未十分明白:六结若得解脱,一亡之明亦不存在,和解结的次第,还望世尊,垂下大慈大悲的心,再怜悯会中大众,及后世的众生,布施甘露的法音,来洗涤我们多劫以来在根中所积之深沉细垢。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

即时如来在法座上,整理涅槃僧(即内衣),敛收僧伽黎(即大衣),凭著七宝几(几是用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和玛瑙七宝所嵌成),伸手到几上拈起劫波罗天(即夜摩天)所奉献的华巾,是宝叠华所织成的名贵丝巾。

【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

佛在大众前,用华巾打成一个结,问阿难说:“这叫什么?”阿难和大众,异口同声说“这个叫结”。佛又再打一结问阿难:“这个又叫什么?”阿难及大众答“这亦是结”。如是一样轮下去,共打成六个结。每打一结,就问阿难“这是什么?”阿难和大众,都次第答复佛所问:“都叫做结。”

这里佛以华巾表示如来藏性。打成六结,表示六根。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祗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祗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对阿难说:“我打第一个结时,你说是结,但这华巾只是一条。当打第二和第三结时,为何你们又说是结?”阿难说:“世尊,这条华巾,当编织成巾的时候,虽然本是一体,但如来打一结,就有一结之名,若是批一百个结,就叫做百结。何况这条巾,现在只有六结,不是七结,亦不停在五结,为何如来只许可第一个是结,而不许可第二和第三,也叫做结呢?”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佛对阿难说:“这宝华巾,你已知道原本只是一条。我打六个结时,就有六结之名。你再详细观察,巾体是同相,打了六结,就变成异相了。”

这里喻如来藏性,本来是清净湛明,有了六根便成六结。如果将六结都解了,就连一结也没有。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你的意思怎么样呢?我初打头一个结时,就叫做第一结。像这样打至第六结时,就叫第六结。但我现在想首尾相换,把第六个结,净它叫做第一个结,可以吗?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不可以的,世尊!因为第六结打成,就叫做第六结,怎可以叫做第一呢?纵使我经历生生世世,尽我的聪明辩才,也不能把六结的名次,颠倒改换。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佛说:对的。六个结确实不同,但是你要回想,六结的本因,都是由一条巾所造成的。若把它的名目杂乱倒置,当然是不可以的。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那么你的六根根性,也是一样的道理,本来是相同的,可以互用,但因有了六结,变成六用,不能互用而成异用了。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一定不喜欢这六个结,希望它成为一巾,但怎样才能恢复一的本体呢?”阿难说:“是的,我是愿意解除这六个结。因六结如果存在的话,则是非蜂起,互相起了斗争。为什么会斗争呢?就是因为有了彼此,有了一和六。这结不是那结,那结不是这结,遂生种种的分别执著。世尊!今日如果能把六结总的解除,就没有彼此,没有一和六。连一结都没有,六结又怎能存在呢?”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佛说:你说得不错,因有六,才有一,如果没有六,根本一也不存在。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

心是清净本心,性是妙真如性。狂是生相无明,乱是三细。从无始劫以来,在你清净本心,妙真如性理,忽然生出生相无明,“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即:(一)业相;(二)能见相;(三)境界相。有了这三种极微细的相分,就扰乱你的清净真心使它不得安宁。

【知见妄发】:这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有了三细之境界相为缘,就生出六粗相:(一)智相;(二)相续相;(三)执取相;(四)计名字相;(五)起业相;(六)业系苦相。

智相:用智慧而有相;就成为世俗之智慧,即世智辩聪。以为自己聪明,什么都知道,就发生种种妄知妄见,这是第一个结。

【发妄不息】:既有妄见,就生妄执,妄执身外实有,妄上加妄,念念相续不停,这是相续相,即第二个结。

【劳见发尘】:劳虑转深,就生执取相,和计名字相,这是第三结和第四结。

妄见我及我所,就发现有世间相、众生相。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有起业相,这是第五结。造业受苦,这是业系苦相,即第六结。这六个结就把你的妙明真心,结得实实地,不得摆脱。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犹如把眼睛直视虚空,直视太久就发生疲劳,看见虚空中有狂华乱飞。在你湛澄精明的如来藏性里,因一念无明妄动,就无端端而乱生出种种妄见。三细六粗,能见所见等等,有如狂华乱舞一样。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其实一切世间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甚至连生死涅槃,都像用眼直视虚空,直视太久,发生劳相,狂妄乱成之颠倒华相一样。 https://t.cn/zQGzEdS

【张迁碑】

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额字独呈扁形,书意在篆隶之间;碑阳正文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此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到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张迁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高。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可谓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

「译文」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秋,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政。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征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筭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子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于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来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干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创作背景」

此碑石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是颂扬张迁执政谷城时多施惠政的政绩;碑阴刻有立碑官吏姓名及捐资钱数。[6]
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碑文书法多别体,未署书者姓名,刻石人为孙兴。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此碑为后人摹刻,但多数考古学家和金石学家则认为,其书风通篇方笔,古朴拙茂,非汉代人不能为之,碑面剥落的痕迹,也非人为所能做到,因此,当是汉代原碑无疑。

「用笔」

《张迁碑》运笔以方笔为主,用笔逆锋坚实,万毫齐力,方圆兼备,沉着饱满。横画两端都见方,粗重浑厚,有万钧不屈之力,如“言”、“善”等字。书写时万毫齐力,行笔似有反力相阻,右端回锋上提收笔,欲左先右,无往不收。“蚕头雁尾”的横画写法也一样,起笔处重顿后,渐提行笔,正锋而行,笔壮墨饱,收笔时顿笔后迅速上提,挺直凝重而有力。竖画的用笔方法是落笔逆锋向上,提笔调锋起笔处方厚饱满,再调笔锋向下,竖锋运笔,收笔时或轻或重顿后,提笔向上回收笔锋,如“之”、“中”、“尚”等字。折画是在横画收笔处将笔锋上提,换向后在原处入纸行笔,转折处方整斩截又自然,略呈外方内圆,或内外皆方,如“月”、“巾”等字的折画。
特别是此碑的撇画比绝大多数知名的汉碑隶书都要丰富些,如“更”、“令”等字,其写法下笔如同竖画,藏锋逆入,中锋行笔顺势顿驻后逐渐上提后回收。撇画是隶书中具有特色的笔画,由于是向左方运笔,行时阻力大,力量强劲,圆转道健,笔力畅达,如“命”字,部分字的竖钩也可看作撇画的一种,如“孝”字。撇画的妙处在于收笔的变化,因轻重、长短、斜度的不同作相应处理,因此变化多姿。有的收笔回锋圆浑,有的收笔方截,每一撇画皆根据字形差异处理得恰到好处。
捺画也是此碑极为突出的笔画,主要是平捺和斜捺。此碑捺画写得厚重而雄健,落笔取逆势,调锋后提笔行笔,用力匀称至捺脚稍顿后提锋,然后顺势宛转而出,笔锋在空中作收势,给人一种朴拙但不刻板的感觉。如“吏”字的捺逆锋起笔,在行笔过程中,逐渐用力渐行渐按,铺毫向右下行笔,行至捺端,提笔右上轻出,捺脚似方似圆,力含其中“敦”字之捺虽不粗壮,但笔画含力在内,雄强刚劲,深沉有力。捺画落笔常作蚕头状,捺脚作雁尾状,与他碑横画“蚕头雁尾”之状相合。

「结字」

《张迁碑》结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大巧若拙。它完全去掉了雕饰的成分,一任天然,真可谓道法自然,浑然天成。字的各部分关系处理得非常生动,挪让呼应,顾盼有情,憨态可掬。
在整体上虽扁方,整饬划一,又因字立形,顺其自然,险中求正,字体端庄朴茂,笔短意长,有些字突出主笔横画和捺画,以尽其势。全碑各字稳而不呆,动感强烈,动中求稳,稳中求变。神采奕然的体态特征在形体、笔画的避让、空间布白的处理、平正与险绝的错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似简单,实则妙趣横生,有“险绝”后“复归平正”之感。

「章法」

《张迁碑》章法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汉代碑刻多有边框方格,排列整齐,所以大部分汉碑字形大小一致,平均摆放,给人中规中矩的感觉。而《张迁碑》却独树一帜,通篇取茂密之势,但字间和行间都无严格的固定距离,疏与密适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既严谨又空灵,疏处阔绰而不散漫,达到了疏与密的对立统一。同时,字形大小参差,正斜互用,疏密随意,但整体上又相互呼应,左右顾盼,一派天真烂漫的景象。

「名家点评」

明·王世贞《州山人题跋》:“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1]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1]
清·郭尚先《芳坚馆题跋》:“汉碑严重平硬,是碑为冠。”[1]
清·杨守敬《平碑记》:“(此碑)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1]
现代碑帖鉴定家蒋文光:“《张迁碑》是汉碑中艺术水平很高的一件作品。书法浑厚方折,朴茂端严为汉碑中方整类的主要代表。书法用笔以方为主,兼用圆笔。笔画端正,结体取势平直,饱满严密,笔致朴质古拙遒劲灵动,多有变化。同时,用笔与结体是相互为用的,不同书体,其用笔亦有所侧重。笔致变化多端,往往在均衡的横直线条和方折之中掺以一笔极其熟练而有力的弧线。看去既笔笔挺劲,气势雄浑,却又在拙朴中见秀美,在端重中显生动。全碑字字生动,变化生新,朴实自然,从而达到全局皆活的奇妙效果。”

「后世影响」

《张迁碑》对清代隶书影响极大,直至近代仍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东汉时期其他名碑相比,它是对东汉桓灵时期讲究规则整饬的流行汉隶的一种创新,为汉碑带来活泼的意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碑不仅为汉人分书之代表,而且其用笔结体之奇肆跌宕已开魏晋风气,对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启的作用。

「历史传承」

《张迁碑》于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碑山东东平县。明代初年被掘地发现,最早著录见于明代都穆《金薤琳琅》。明初出土时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铭文尚完好可读。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东里润色”四字尚完好,仅残缺五字。清乾隆间(1711—1799年),“东里润色”的“东”字泐半,“润”字的“水”旁仅存中点,“色”字与下“君”字皆泐大半。光绪十八年(1892年)碑毁于火,常熟翁氏就原碑重新剔刻,但神气全非,幸碑阴文尚完好如旧。解放后,在东平县府院内建亭,将碑置于亭内。1965年移岱庙炳灵门内,外置玻璃罩保护。1983年9月移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后一直陈列收藏于此。现残泐六十八字,其中二十二字全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我是换季就容易敏感泛红的皮肤,所以连「肌活修护」也一起入手了,都是多效合一的精华,懒人超爱。完全省去了护肤的繁琐步骤,太适合我这种懒人了,我这几天护肤都是,
  • 嘿嘿嘿 ’「チヨリ・ザ・ミライスター」⭐︎新グッズ速報⭐︎#船の日# 10000年に1人の逸才!⛓⛓製品情報:①メモリアルチケットサイズ:21×7cm②不織布マ
  • 我的喜欢是什么呢,每天都会刷视频,我的每天都充斥着你们的消息,我单方面把你们当弟弟当亲人,可我们依旧是陌路人,我们或许这辈子都无缘见一面,即使见面你也不知道我是
  • 当然这并不是一定要我们相见才可以,我会带着他的周边去我去过的地方,我会对着他的照片,娃娃,谷子说话;干脆幻想出一个他,就在我面前,向他分享我的喜怒哀乐;在手机里
  • 出色的噪点控制,画面风格更纯净,夜景清晰明亮具有质感 很多很多年了,我手机几乎保持静音振动模式,所有APP信息都设置免打扰模式。此外,还配备了超感光追焦,让拍摄
  • #孙颖莎[超话]# #孙颖莎谈心理健康#“可能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他都需要有一个很健康的心理 对待竞技体育吧因为竞技体育确实很残酷 你如果心里有一丝的波动 或者
  • 适合发朋友圈的日常文案1.在意我的话 就在意我的话2.先活着 其它再慢慢想办法3.我们共有过去 却各有未来4.别慌,月亮也在大海处迷茫5.慢慢变好的我 慢慢等你
  • ”阮温吟知道她一直自穆长枫出生起便跟着伺候,两人情同姐妹,便也没有冷着态度:“这里不需要你伺候,我自己来就行,你先下去吧。”说罢,他也无视下人疑惑的眼神,径直去
  • 前几天和以前舞室里但现在已经离职了的一个老师聊天记录发现大家都很自卑很不自信,但其实她们在我眼里跳的真的很好,比我好太多了,大家也都在夸赞,可是还是不自信,到底
  • 好喜欢这只丑丑猫[泪]性格无敌,生病了会乖乖吃药,喷药的时候就算很难受也最多喵喵叫抗议,走哪跟哪,睡觉睡在人头上,特爱踩奶,上厕所他会担心你于是乖乖守在门口。真
  • 我就说如果和你们玩的话就会很开心,然后又问我为什么没买dlc,我就说价格稍微有点贵,结果送了个dlc给我[悲伤]这不玩都不行了ㅠㅠ2023了才一刷完《请回答19
  • 我会告诉你更多:这一切都始于 2014 年的克里米亚,这将是它的结束,“ 布达诺夫在回答有关乌克兰武装部队进入克里米亚后俄罗斯联邦可能进行核打击的问题时说。罗哈
  • 还有什么“有意排除”这种带着主观臆测的词说出来不觉得好笑吗 不会觉得自己跑到我这里来扔xnb的样子好帅吧 jy当时自己联系好狗卖家准备把狗接回来 yyh开个狗账
  • 之前在国内定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真的幸福的就像是在做梦[泪]当初被桃仁锁死就是因为宝宝 真的是最苏的理想型 每次在懊悔没有早入套坑时都会被你的那句话安慰到 套门的
  • 你就会发现 原来 不是业力坚固,是你 一直抓住它不放;你就会发现 原来 没有所谓的业力,只有 你固执坚信的念头。录了一段段的,挨个画面修复,现在脑子里还有浮影之
  • 1、私生活混乱的男性女性朋友们在找伴侣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男性如果私生活混乱的话是很容易感染HPV的,而且男性感染HPV多数没有任何症状(尖尖除外),且有潜伏期,
  • 在物理法则下,晶体硅电池的效率提升之路正变得越来越窄,在通往其29%的极限效率终点过程中,今后每0.1个百分点的效率提升都意味着人类在科研领域的巨大成功,这解释
  • 潘雄翔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我们捐资助学、热心公益是企业理念的践行,也是共同富裕的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这些年通过与县六祖慈善会的合作,希望可以给更多困难家庭
  • 妍珍呐,今天我吃的是这个,快六点了我才吃上晚饭,当上气象主播的你没体会过饿肚子的感觉吧。不过妍珍呐,这是不吃碳水的你无法体会的吧。
  • 如果《二十四品》确实是司空图所作,为何司空图在其《与李生论诗》等谈论诗歌的文章中,摘引了自己得意的诸多诗句,却并未有一句引自艺术水平明显更高的《二十四品》这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