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夜聊天室#【新冠后,美国打工人“大辞职”】
在2021年国内高喊“躺平”的时候,大洋彼岸美国的躺平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且直接付诸了实践——数以百万计的雇员主动放弃了工作,在丝毫不见收敛的新冠疫情下过上了无业游民的生活。对此,德克萨斯A&M大学梅斯商学院的Anthony Klotz教授,在2021年5月抛出了一个概括这种社会状态的新名词:“大辞职(Great Resignation)”。
用学术一点的定义来说,“大辞职”也被称作“大离职(Big Quit)”或者“大改组(Great Reshuffle)”,具体是指从2021年年初开始,面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停滞不前的薪酬收入、持续流行的新冠疫情以及长期累积的工作不满,大批美国上班族自愿集体请辞的群体社会行为。在部分经济学家眼中,“大辞职”基本等同于一场没有协同和组织的总罢工。没有人真的组织罢工,但大家就是默默地……不干了。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辞职的美国上班族达到了创纪录的4700万人,趋势直到今天依旧不见放缓——仅在2022年3月,就有超过450万美国职场人放弃了工作。不再上班,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
同样是经历过新冠疫情带来的出行受阻、居家办公、收入缩水和购买欲望降低COMBO之后,从2021年开始,“低欲望”逐渐取代了“过劳光荣”,成为了上班族身边的显学:相比于透支健康和生命换取财富、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快节奏生活,形式上趋于犬儒主义的“活在当下”孰优孰劣,各人自有答案。所以,从硅谷到西雅图,“躺平”为什么会引起全球职场人的共鸣?
跟风随大流,确实属于人类的本能,但也不见得每次都会奏效——假如你身边的熟人在一夜之间纷纷被炒了鱿鱼,你还会主动辞职吗?
当然不会。但对于现如今的美国上班族来说,“会”才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反常,正是“大辞职”引起西方学术界和媒体广泛关注的主因。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的统计,在新冠疫情到来的第一年,2020年3月和4月之间,美国国内的裁员规模一路攀升——就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超过2200万名美国上班族收到了裁员通知,线下经济(包括但不限于服务、零售和医疗行业)遭受的冲击尤为明显。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经济下行异态,“稳住手头工作,求稳不跳槽”成为了美国职场人的主流心态,辞职率一度暴跌到了1.6%,几乎是近7年以来的最低值。
但是,这种“离职率与经济形势保持正相关”的常规趋势,没过多久就产生了异变:2021年6月,美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者人数达到了950万,其中包括当月主动请辞的403万人,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空缺岗位数量大约有980万个;随后在2022年3月,失业人数下降到了590万,离职人数则一路上涨到了450万,参与“大辞职”的躺平雇员,成为了美国无业群体的绝对主力——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内的实际空缺岗位数量,此时飙升到了21世纪以来的历史新高,足足有1154万个职位压根无人问津。
换句话来说,自从“大辞职”流行以来,其实有很多人在主动辞职或被动裁员之后完全放弃了寻找新工作。这些彻底躺平的上班族,其实并没有列入美国失业者的统计当中。那么,到底是哪些行业如此神憎鬼厌,以至于雇员离职后谁都不想回头再看一眼?
首先是在2020年备受新冠疫情冲击引发大规模裁员的餐饮行业。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报告,截至2021年10月,美国国内餐饮服务人员的离职率已经攀升到了6.8%,包括达美乐披萨在内的连锁快餐企业,都在困扰外卖员人手不足,不仅导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明显下滑,新店铺的扩张更是颇受影响。
紧随其后的当然是零售业,高达4.7%的离职率足以让BBC对北美市场敲响警钟;除此之外,医疗行业的离职率也引起了商业媒体的广泛关注——根据《大西洋月刊》的报道,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截至2021年11月,已经有将近五分之一的美国医护从业者,彻底辞退了治病救人的工作职务。
除了民生和服务业,科技企业同样遭到了“大辞职”的暴击:根据微软在2021年第一季度发布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的雇员在考虑离职;而在2021年8月普华永道对752名企业高管展开的调查当中,40%的CMO意识到了员工短缺已经直接对客户体验产生了负面影响,更有88%的管理者明确表示企业员工离职率远远超过了正常预期。
最后,在2021年10月发表的德勤研究报告中,73%的《财富》1000强企业CEO预计雇员短缺将在未来12个月成为影响业务发展的主因,57%的CEO认为吸纳新人才加入是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更有35%的CEO表示,已经在尝试提高企业福利来确保员工留存率。综上所述,“大辞职”并不是仅限于特定行业的行为,而是波及整个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https://t.cn/A6XcgyBf(作者:赤潮AKASHIO)

在2021年国内高喊“躺平”的时候,大洋彼岸美国的躺平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且直接付诸了实践——数以百万计的雇员主动放弃了工作,在丝毫不见收敛的新冠疫情下过上了无业游民的生活。对此,德克萨斯A&M大学梅斯商学院的Anthony Klotz教授,在2021年5月抛出了一个概括这种社会状态的新名词:“大辞职(Great Resignation)”。
用学术一点的定义来说,“大辞职”也被称作“大离职(Big Quit)”或者“大改组(Great Reshuffle)”,具体是指从2021年年初开始,面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停滞不前的薪酬收入、持续流行的新冠疫情以及长期累积的工作不满,大批美国上班族自愿集体请辞的群体社会行为。在部分经济学家眼中,“大辞职”基本等同于一场没有协同和组织的总罢工。没有人真的组织罢工,但大家就是默默地……不干了。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辞职的美国上班族达到了创纪录的4700万人,趋势直到今天依旧不见放缓——仅在2022年3月,就有超过450万美国职场人放弃了工作。不再上班,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
同样是经历过新冠疫情带来的出行受阻、居家办公、收入缩水和购买欲望降低COMBO之后,从2021年开始,“低欲望”逐渐取代了“过劳光荣”,成为了上班族身边的显学:相比于透支健康和生命换取财富、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快节奏生活,形式上趋于犬儒主义的“活在当下”孰优孰劣,各人自有答案。所以,从硅谷到西雅图,“躺平”为什么会引起全球职场人的共鸣?
跟风随大流,确实属于人类的本能,但也不见得每次都会奏效——假如你身边的熟人在一夜之间纷纷被炒了鱿鱼,你还会主动辞职吗?
当然不会。但对于现如今的美国上班族来说,“会”才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反常,正是“大辞职”引起西方学术界和媒体广泛关注的主因。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的统计,在新冠疫情到来的第一年,2020年3月和4月之间,美国国内的裁员规模一路攀升——就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超过2200万名美国上班族收到了裁员通知,线下经济(包括但不限于服务、零售和医疗行业)遭受的冲击尤为明显。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经济下行异态,“稳住手头工作,求稳不跳槽”成为了美国职场人的主流心态,辞职率一度暴跌到了1.6%,几乎是近7年以来的最低值。
但是,这种“离职率与经济形势保持正相关”的常规趋势,没过多久就产生了异变:2021年6月,美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者人数达到了950万,其中包括当月主动请辞的403万人,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空缺岗位数量大约有980万个;随后在2022年3月,失业人数下降到了590万,离职人数则一路上涨到了450万,参与“大辞职”的躺平雇员,成为了美国无业群体的绝对主力——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内的实际空缺岗位数量,此时飙升到了21世纪以来的历史新高,足足有1154万个职位压根无人问津。
换句话来说,自从“大辞职”流行以来,其实有很多人在主动辞职或被动裁员之后完全放弃了寻找新工作。这些彻底躺平的上班族,其实并没有列入美国失业者的统计当中。那么,到底是哪些行业如此神憎鬼厌,以至于雇员离职后谁都不想回头再看一眼?
首先是在2020年备受新冠疫情冲击引发大规模裁员的餐饮行业。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报告,截至2021年10月,美国国内餐饮服务人员的离职率已经攀升到了6.8%,包括达美乐披萨在内的连锁快餐企业,都在困扰外卖员人手不足,不仅导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明显下滑,新店铺的扩张更是颇受影响。
紧随其后的当然是零售业,高达4.7%的离职率足以让BBC对北美市场敲响警钟;除此之外,医疗行业的离职率也引起了商业媒体的广泛关注——根据《大西洋月刊》的报道,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截至2021年11月,已经有将近五分之一的美国医护从业者,彻底辞退了治病救人的工作职务。
除了民生和服务业,科技企业同样遭到了“大辞职”的暴击:根据微软在2021年第一季度发布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的雇员在考虑离职;而在2021年8月普华永道对752名企业高管展开的调查当中,40%的CMO意识到了员工短缺已经直接对客户体验产生了负面影响,更有88%的管理者明确表示企业员工离职率远远超过了正常预期。
最后,在2021年10月发表的德勤研究报告中,73%的《财富》1000强企业CEO预计雇员短缺将在未来12个月成为影响业务发展的主因,57%的CEO认为吸纳新人才加入是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更有35%的CEO表示,已经在尝试提高企业福利来确保员工留存率。综上所述,“大辞职”并不是仅限于特定行业的行为,而是波及整个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https://t.cn/A6XcgyBf(作者:赤潮AKASHIO)

有意思
5月11日,长江商学院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者情绪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与2020年末相比,投资者整体下调了对房地产的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根据本期调查报告的统计,约55.9%的投资者认为,未来12个月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上涨,比2020年年末调查下降13.5个百分点。对房价的预期回报率是1.4%,比2020年年末调查下降2.2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愿意投资房地产的人数自2020年8月以来持续大幅下降。本期,愿意投资房地产的净增加人数占比为-16.8%(散户和金融业分别为-16.1%和-19.3%),比上期下降5个百分点(散户和金融分别下降5.6和3.2个百分点),比2020年8月下降17.6个百分点(散户和金融业分别下降了16.7和20.6个百分点)。

5月11日,长江商学院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者情绪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与2020年末相比,投资者整体下调了对房地产的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根据本期调查报告的统计,约55.9%的投资者认为,未来12个月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上涨,比2020年年末调查下降13.5个百分点。对房价的预期回报率是1.4%,比2020年年末调查下降2.2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愿意投资房地产的人数自2020年8月以来持续大幅下降。本期,愿意投资房地产的净增加人数占比为-16.8%(散户和金融业分别为-16.1%和-19.3%),比上期下降5个百分点(散户和金融分别下降5.6和3.2个百分点),比2020年8月下降17.6个百分点(散户和金融业分别下降了16.7和20.6个百分点)。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超话]##西希分享##与阳光相伴,和健康同行#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丰富西希学子的课余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由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心理发展与服务中心、共青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委员会主办,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承办,联合系部团委、大学生心理协会、商学院会计系学生会、轨道交通学院交通运输系学生会协办的“与阳光相伴 和健康同行”5.25心理健康文化月游园会将于2022年5月12日15点在阳光体育运动场举行。
有趣的游戏凭入场券兑换精美的奖品
美好的天气☁️
可爱的人愿烦恼离去心想事成沐沐期待大家的到来!!!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丰富西希学子的课余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由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心理发展与服务中心、共青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委员会主办,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承办,联合系部团委、大学生心理协会、商学院会计系学生会、轨道交通学院交通运输系学生会协办的“与阳光相伴 和健康同行”5.25心理健康文化月游园会将于2022年5月12日15点在阳光体育运动场举行。
有趣的游戏凭入场券兑换精美的奖品
美好的天气☁️
可爱的人愿烦恼离去心想事成沐沐期待大家的到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