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穷
人生下来就是穷的,除了带来一口奶之外,赤条条的,一无所有,谁手里也没有握着两个钱。在稍稍长大一点,阶级渐渐显露,有的是金枝玉叶,有的是“杂和面口袋”。但是就大体而论,还是泥巴里打滚袖口上抹鼻涕的居多。儿童玩具本是少得可怜,而大概其中总还免不了一具“扑满”,瓦做的,像是陶器时代的出品,大的小的挂绿釉的都有,间或也有形如保险箱,有铁制的,这种玩具的用意就是警告孩子们,有钱要积蓄起来,免得在饥荒的时候受穷,穷的阴影在这时候就已罩住了我们!好容易过年赚来几块压岁钱,都被骗弄丢在里面了,丢进去就后悔,想从缝里倒出来是万难,用小刀拨也是枉然。积蓄是稍微有一点,穷还是穷。而且事实证明,凡是积在扑满里的钱,除了自己早早下手摔破的以外,大概后来就不知怎样就没有了,很少能在日后发生什么救苦救难的功效。等到再稍稍长大一点,用钱的**更大,看见什么都要流涎,手里偏偏是空空如也,那时候真想来一个十月革命。就是富家子也是一样,尽管是绮襦绔?,他还是恨继承开始太晚。这时候他最感觉穷,虽然他还没认识穷。人在成年之后,开始面对着糊口问题,不但糊自己的口,还要糊附属人员的口,如果脸皮欠厚心地欠薄。再加上祖上是“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话,他这一生就休想能离开穷的掌握,人的一生,就是和穷挣扎的历史。和穷挣扎一生,无论胜利或失败,都是惨。能不和穷挣扎,或于挣扎之余还有点闲工夫做些别的事,那人是有福了。
所谓穷,也是比较而言。有人天天喊穷,不是今天透支,就是明天举债,数目大得都惊人,然后指着身上衣服的一块补绽或是皮鞋上的一条小小裂缝做为他穷的铁证。这是寓阔于穷,文章中的反衬法。也有人量入为出,温饱无虞,可是又担心他的孩子将来自费留学的经费没有着落,于是于自我麻醉中陷入于穷的心理状态。若是西装裤的后方越磨越薄,由薄而破,由破而织,由织而补上一大块布,细针密缝,老远的看上去像是一个圆圆的箭靶,(说也奇怪,人穷是先从裤子破起!)那么,这个人可是真有些近于穷了。但是也不然,穷无止境。“大雪纷纷落,我往柴火垛,看你们穷人怎么过!”穷人眼里还有更穷的人。
穷也有好处。在优裕环境里生活着的人,外加的装饰与铺排太多,可以把他的本来面目掩没无遗,不但别人认不清他真的面目,往往对他发生误会(多半往好的方面误会)就是自己也容易忘记自己是谁。穷人则不然,他的褴褛的衣裳等于是开着许多窗户,可以令人窥见他的内容,他的荜门蓬户,尽管是穷气冒三尺,却容易令人发见里面有一个人。人越穷,越靠他本身的成色,其中毫无夹带藏掖。人穷还可落个清闲,既少“车马驻江千”,更不会有人来求谋事,讣闻请笺都不会常常上门,他的时间是他自己的。穷人的心是**的,和别的穷人之间没有隔阂,所以穷人才最慷慨。金错囊中所余无几,买房置地都不够,反正是吃不饱饿不死,落得来个爽快,求片刻的快意。此之谓“穷大手”。我们看见过富家弟兄析产的时候把一张八仙桌子劈开成两半,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盂残羹剩饭。
穷时受人白眼是件常事,狗不也是专爱对着鹑衣百结的人汪汪吗?人穷则颈易缩,肩易耸,头易垂,须发许是特别长得快,擦着墙边逡巡而过,不是贼也像是贼。以这种姿态出现,到处受窘。所以人穷则往往自然的有一种抵抗力出现,是名曰:酸。穷一经酸化,便不复是怕见人的东西。别看我衣履不整,我本来不以衣履见长!人和衣服架子本来是应该有分别的。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别看我落魄无聊,我有所不为,这样一想,一股浩然之气火辣辣的从丹田升起,腰板自然挺直,胸膛自然凸出,裴褒啸傲,无往不宜。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块茅厕砖??臭而且硬,可是,人穷而不志短者以此,布衣之士而可以傲王侯者亦以此,所以穷酸亦不可厚非,他不得不如此。穷若没有酸支持着,它不能持久。
扬雄有逐贫之赋,韩愈有送穷之文,理直气壮的要与贫穷绝缘,反倒被穷鬼说服,改容谢过肃之上座,这也是酸极一种变化。贫而能逐,穷而能送,何乐而不为?逐也逐不掉,送也送不走,只好硬着头皮甘与穷鬼为伍。穷不是罪过,但也究竟不是美德,值不得夸耀,更不足以傲人。典型的穷人该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不改其乐当然是很好,箪食瓢饮究竟不大好,营养不足,所以颜回活到三十二岁短命死矣。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譬喻则可,当真如此就嫌其不大卫生。

人生下来就是穷的,除了带来一口奶之外,赤条条的,一无所有,谁手里也没有握着两个钱。在稍稍长大一点,阶级渐渐显露,有的是金枝玉叶,有的是“杂和面口袋”。但是就大体而论,还是泥巴里打滚袖口上抹鼻涕的居多。儿童玩具本是少得可怜,而大概其中总还免不了一具“扑满”,瓦做的,像是陶器时代的出品,大的小的挂绿釉的都有,间或也有形如保险箱,有铁制的,这种玩具的用意就是警告孩子们,有钱要积蓄起来,免得在饥荒的时候受穷,穷的阴影在这时候就已罩住了我们!好容易过年赚来几块压岁钱,都被骗弄丢在里面了,丢进去就后悔,想从缝里倒出来是万难,用小刀拨也是枉然。积蓄是稍微有一点,穷还是穷。而且事实证明,凡是积在扑满里的钱,除了自己早早下手摔破的以外,大概后来就不知怎样就没有了,很少能在日后发生什么救苦救难的功效。等到再稍稍长大一点,用钱的**更大,看见什么都要流涎,手里偏偏是空空如也,那时候真想来一个十月革命。就是富家子也是一样,尽管是绮襦绔?,他还是恨继承开始太晚。这时候他最感觉穷,虽然他还没认识穷。人在成年之后,开始面对着糊口问题,不但糊自己的口,还要糊附属人员的口,如果脸皮欠厚心地欠薄。再加上祖上是“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话,他这一生就休想能离开穷的掌握,人的一生,就是和穷挣扎的历史。和穷挣扎一生,无论胜利或失败,都是惨。能不和穷挣扎,或于挣扎之余还有点闲工夫做些别的事,那人是有福了。
所谓穷,也是比较而言。有人天天喊穷,不是今天透支,就是明天举债,数目大得都惊人,然后指着身上衣服的一块补绽或是皮鞋上的一条小小裂缝做为他穷的铁证。这是寓阔于穷,文章中的反衬法。也有人量入为出,温饱无虞,可是又担心他的孩子将来自费留学的经费没有着落,于是于自我麻醉中陷入于穷的心理状态。若是西装裤的后方越磨越薄,由薄而破,由破而织,由织而补上一大块布,细针密缝,老远的看上去像是一个圆圆的箭靶,(说也奇怪,人穷是先从裤子破起!)那么,这个人可是真有些近于穷了。但是也不然,穷无止境。“大雪纷纷落,我往柴火垛,看你们穷人怎么过!”穷人眼里还有更穷的人。
穷也有好处。在优裕环境里生活着的人,外加的装饰与铺排太多,可以把他的本来面目掩没无遗,不但别人认不清他真的面目,往往对他发生误会(多半往好的方面误会)就是自己也容易忘记自己是谁。穷人则不然,他的褴褛的衣裳等于是开着许多窗户,可以令人窥见他的内容,他的荜门蓬户,尽管是穷气冒三尺,却容易令人发见里面有一个人。人越穷,越靠他本身的成色,其中毫无夹带藏掖。人穷还可落个清闲,既少“车马驻江千”,更不会有人来求谋事,讣闻请笺都不会常常上门,他的时间是他自己的。穷人的心是**的,和别的穷人之间没有隔阂,所以穷人才最慷慨。金错囊中所余无几,买房置地都不够,反正是吃不饱饿不死,落得来个爽快,求片刻的快意。此之谓“穷大手”。我们看见过富家弟兄析产的时候把一张八仙桌子劈开成两半,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盂残羹剩饭。
穷时受人白眼是件常事,狗不也是专爱对着鹑衣百结的人汪汪吗?人穷则颈易缩,肩易耸,头易垂,须发许是特别长得快,擦着墙边逡巡而过,不是贼也像是贼。以这种姿态出现,到处受窘。所以人穷则往往自然的有一种抵抗力出现,是名曰:酸。穷一经酸化,便不复是怕见人的东西。别看我衣履不整,我本来不以衣履见长!人和衣服架子本来是应该有分别的。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别看我落魄无聊,我有所不为,这样一想,一股浩然之气火辣辣的从丹田升起,腰板自然挺直,胸膛自然凸出,裴褒啸傲,无往不宜。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块茅厕砖??臭而且硬,可是,人穷而不志短者以此,布衣之士而可以傲王侯者亦以此,所以穷酸亦不可厚非,他不得不如此。穷若没有酸支持着,它不能持久。
扬雄有逐贫之赋,韩愈有送穷之文,理直气壮的要与贫穷绝缘,反倒被穷鬼说服,改容谢过肃之上座,这也是酸极一种变化。贫而能逐,穷而能送,何乐而不为?逐也逐不掉,送也送不走,只好硬着头皮甘与穷鬼为伍。穷不是罪过,但也究竟不是美德,值不得夸耀,更不足以傲人。典型的穷人该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不改其乐当然是很好,箪食瓢饮究竟不大好,营养不足,所以颜回活到三十二岁短命死矣。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譬喻则可,当真如此就嫌其不大卫生。

气的要死,这几天的事情,但是愤怒下不能冲动,愤怒是魔鬼,还得在愤怒得情绪里备考,看着朋友圈一些人的发言弱智到极点也不能开口骂,继续看更多让人愤怒的新新闻,有点感觉自己熬着怕不是得抑郁的。
不可取,所以随便在微博抒发一下,因为哪里都没地方给自己说这些。
最烦的莫过于看见大部分的理中客,看的懒得说他们。
我也有男性朋友,也有男性朋友反思这件事,但是也有看见另一个内容很快出现了:怎么到处都在骂男人,做坏事的是那些坏人,又不是所有男人,女人真是xxxx,积点口德吧小心这事情落到你们头上!
以此引发了些思考,更多声音发出来偶然也能做个参考,思想的火花就是在于推陈出新吧,我自己随口先出了,再有新认为就再推了。
网络这么大可能早晚就被谁看见了,如果讨厌就不要看哦,我只是觉得可以给个角度讨论的。
感觉现在肯定很多男性朋友觉得很冤枉,为什么自己啥都没干,还要挨骂,朋友圈,女朋友,各个地方,女性“女权”义愤填膺。大家张口都是“男的咋咋咋咋就是该咋咋咋”等类似句式,类似谴责。
被骂了谁都觉得冤枉,生气也是理所当然。但是真的,这一次男性真的该骂的,该恨的,是“会做坏事的人”,而这个“会做坏事的人”确实不完全包含所有男性,但是群体很容易被简单一个刻板印象概括,而且大部分都是以恶性的形容为主,比如有些定义女性的表情众所周知“女性弱小”等等,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男的该骂谁?每个男性都应该想想,
谁替你们,成为了“男性”?
男性真的是危险,恐怖,让女性随时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吗?诸多恶性形容词?是谁替你们,变成了这样?难道是女性吗?
要骂的要恨的要杜绝的,分明是造成这件事的原因,但是那么多各种各样的事件,男性群体很难在女性眼里不是多少沾点。为什么,因为女性面临的问题,举个例:就像你们听到的要成为家庭支柱,要传宗接代,要阳刚,一样的频率无孔不入女性的生活。这些事件不是激发你们责任感,拼搏心,而是激发恐惧自己会受伤害。
只要你认为酒后不小心做了冒犯他人的事情当然该被原谅因为喝酒了人没有理智,听到或者亲口辱骂过女人臭b子出来卖的,看路上的同班的女性或者看抖y看一些女性和看皇片似的和兄弟评头论足,甚至夸下海口吹嘘自己能把对方在床上干成什么样,在群里发一些让女人为自己穿高叉旗袍自拍旗袍照祝福大家“旗开得胜”的所谓“幽默一下搞热一下气氛”的“四处转发到群里偶然看见并且也随手转发”的句子……这其中任何类似的事情,其实你就是该想想了,谁在用物品的 不尊重对方的眼神看待谁?到底谁出问题了?
如果你不觉得奇怪啊,这不过就是玩笑,谁会当真呢?
那这才是最值得奇怪的地方。
因为把这里面的主语换掉,任何角色的公民应该被部分男性有以上想法吗?
有的人甚至见到其中的事情感觉少呢,那你可以赶紧试着采访你的女性亲戚或者女性朋友,他们眼中的世界,和你的是否有所不同?
真正做过做了错事的不是你不是你兄弟,更不是害怕,愤怒的女性们,是这个社会里你们的群体里处处的不良的风气,是“代表”了你们,变成“所有男人”的那些极个别邪恶男性。
至此,若你还是认为,女权真可恶,这有什么好生气的。
那你活该被女人指着鼻子骂,明白的男性也会觉得,你这小伙子挨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附图是很有意思的一位男性同学,大概就是他发了气女人为什么错怪男人的内容让我又气又笑了很久,但是在不久前,他在班级群里所有女生都在的地方发了这样的转发内容。
不知道这个编辑的源头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幽默,让女人以自己的照片预祝天下考生“胸有成竹”“旗开得胜”能让大家相视一笑甚至浮想联翩,怎么不能是男性以屌击鼓,来一举“鼓舞士气”。
因为男人觉得后面的没意思呀!谁要看大老爷们的这玩意儿,我们想看异性的!能理解,性吸引力里男女都有。
但是最可恨的还是,居然可以觉得在青天白日,社会现实中,白看,想看就看,甚至于暗示对方自己要看渴望看。
到这里你还觉得女性有被尊重吗,这样的事情在谁都只能用qq的时候就很普遍了吧↖(^ω^)↗,难道女人们乐意吗?女人们只觉得恶心至极,那为什么还能这么普遍呢,因为有人在发呀,既然所有女人都恶心,难道还是女人发的吗?那,也就只有,另一个群体吧,可能很快就有人说,产出的是少数,自己也不转的!
但大部分男性也有不与之同乐,但是不也没反对,不也没撕破脸?时间久了,见得多了,也渐渐不觉得这是多不尊重人了。因为你知道,这是“风气”,不要和大风气作对,会被孤立呀。
你还觉得男性被刻板印象是不合理的吗?
[失望]就这大环境,女人有点刻板印象你还觉得自己被错怪了吗?你看,真的是越说越气,最后变成现在,所有男性给“恶劣行为的恶劣男性”买单了,更有甚者无辜大叫“我们是不坏的一边我们居然还要被女权骂!!岂有此理,你们女人是真的够不讲理的”,看起来多滑稽可笑啊。
你们自认为不会做这些破事的男人该骂谁呐。

不可取,所以随便在微博抒发一下,因为哪里都没地方给自己说这些。
最烦的莫过于看见大部分的理中客,看的懒得说他们。
我也有男性朋友,也有男性朋友反思这件事,但是也有看见另一个内容很快出现了:怎么到处都在骂男人,做坏事的是那些坏人,又不是所有男人,女人真是xxxx,积点口德吧小心这事情落到你们头上!
以此引发了些思考,更多声音发出来偶然也能做个参考,思想的火花就是在于推陈出新吧,我自己随口先出了,再有新认为就再推了。
网络这么大可能早晚就被谁看见了,如果讨厌就不要看哦,我只是觉得可以给个角度讨论的。
感觉现在肯定很多男性朋友觉得很冤枉,为什么自己啥都没干,还要挨骂,朋友圈,女朋友,各个地方,女性“女权”义愤填膺。大家张口都是“男的咋咋咋咋就是该咋咋咋”等类似句式,类似谴责。
被骂了谁都觉得冤枉,生气也是理所当然。但是真的,这一次男性真的该骂的,该恨的,是“会做坏事的人”,而这个“会做坏事的人”确实不完全包含所有男性,但是群体很容易被简单一个刻板印象概括,而且大部分都是以恶性的形容为主,比如有些定义女性的表情众所周知“女性弱小”等等,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男的该骂谁?每个男性都应该想想,
谁替你们,成为了“男性”?
男性真的是危险,恐怖,让女性随时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吗?诸多恶性形容词?是谁替你们,变成了这样?难道是女性吗?
要骂的要恨的要杜绝的,分明是造成这件事的原因,但是那么多各种各样的事件,男性群体很难在女性眼里不是多少沾点。为什么,因为女性面临的问题,举个例:就像你们听到的要成为家庭支柱,要传宗接代,要阳刚,一样的频率无孔不入女性的生活。这些事件不是激发你们责任感,拼搏心,而是激发恐惧自己会受伤害。
只要你认为酒后不小心做了冒犯他人的事情当然该被原谅因为喝酒了人没有理智,听到或者亲口辱骂过女人臭b子出来卖的,看路上的同班的女性或者看抖y看一些女性和看皇片似的和兄弟评头论足,甚至夸下海口吹嘘自己能把对方在床上干成什么样,在群里发一些让女人为自己穿高叉旗袍自拍旗袍照祝福大家“旗开得胜”的所谓“幽默一下搞热一下气氛”的“四处转发到群里偶然看见并且也随手转发”的句子……这其中任何类似的事情,其实你就是该想想了,谁在用物品的 不尊重对方的眼神看待谁?到底谁出问题了?
如果你不觉得奇怪啊,这不过就是玩笑,谁会当真呢?
那这才是最值得奇怪的地方。
因为把这里面的主语换掉,任何角色的公民应该被部分男性有以上想法吗?
有的人甚至见到其中的事情感觉少呢,那你可以赶紧试着采访你的女性亲戚或者女性朋友,他们眼中的世界,和你的是否有所不同?
真正做过做了错事的不是你不是你兄弟,更不是害怕,愤怒的女性们,是这个社会里你们的群体里处处的不良的风气,是“代表”了你们,变成“所有男人”的那些极个别邪恶男性。
至此,若你还是认为,女权真可恶,这有什么好生气的。
那你活该被女人指着鼻子骂,明白的男性也会觉得,你这小伙子挨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附图是很有意思的一位男性同学,大概就是他发了气女人为什么错怪男人的内容让我又气又笑了很久,但是在不久前,他在班级群里所有女生都在的地方发了这样的转发内容。
不知道这个编辑的源头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幽默,让女人以自己的照片预祝天下考生“胸有成竹”“旗开得胜”能让大家相视一笑甚至浮想联翩,怎么不能是男性以屌击鼓,来一举“鼓舞士气”。
因为男人觉得后面的没意思呀!谁要看大老爷们的这玩意儿,我们想看异性的!能理解,性吸引力里男女都有。
但是最可恨的还是,居然可以觉得在青天白日,社会现实中,白看,想看就看,甚至于暗示对方自己要看渴望看。
到这里你还觉得女性有被尊重吗,这样的事情在谁都只能用qq的时候就很普遍了吧↖(^ω^)↗,难道女人们乐意吗?女人们只觉得恶心至极,那为什么还能这么普遍呢,因为有人在发呀,既然所有女人都恶心,难道还是女人发的吗?那,也就只有,另一个群体吧,可能很快就有人说,产出的是少数,自己也不转的!
但大部分男性也有不与之同乐,但是不也没反对,不也没撕破脸?时间久了,见得多了,也渐渐不觉得这是多不尊重人了。因为你知道,这是“风气”,不要和大风气作对,会被孤立呀。
你还觉得男性被刻板印象是不合理的吗?
[失望]就这大环境,女人有点刻板印象你还觉得自己被错怪了吗?你看,真的是越说越气,最后变成现在,所有男性给“恶劣行为的恶劣男性”买单了,更有甚者无辜大叫“我们是不坏的一边我们居然还要被女权骂!!岂有此理,你们女人是真的够不讲理的”,看起来多滑稽可笑啊。
你们自认为不会做这些破事的男人该骂谁呐。

劉釗先生《序》
遠在貴州的蔡偉兄來信,讓我爲他的新書《古文獻叢札》寫一篇序。念及與蔡偉兄多年的友誼,我自然不能推辭。近些年我沒少爲學界朋友的大作寫序,圈子裏有些人大概頗不以爲然。其實一切關乎學術的認知和理念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對“序”的認識也不能過於拘泥。誰規定“序”一定非要名氣比作者大,學力比作者高的人來寫不可啦?學界中晚輩給先進寫序,學生給老師寫序的例子並不乏見。這好比你恰巧遇見老友在擺攤賣貨,他拉你幫忙吆喝吆喝,你說你能拒絕嗎?還譬如老友在臺上唱戲,你在臺下聽到妙處,帶頭喊了一聲好,這是不是一件很自然正常的事情呢?況且從私心出發,我也想借蔡兄的大作得以傳名久遠,於是也就不顧佛頭著糞之譏率爾操觚了。
《古文獻叢札》一書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簡牘帛書與其他古文字篇,第二部分是傳世古書篇,第三部分是校勘篇,第四部分是其他雜文篇,第五部分是訪談篇。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清華簡、安大簡、上博簡、北大秦簡、北大漢簡、漢簡《倉頡篇》、海昏侯簡、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等出土簡牘帛書資料和個別青銅器、玉版、石鼓文銘文的考釋;第二部分是對傳世典籍的考證,涉及的古書包括《楚辭》《莊子》《韓非子》《說苑》《新序》《文館詞林》等;第三部分是校勘篇,主要是對《墨子》《尚書大傳》《荀子》《文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方言》《新論》《鹽鐵論》《論衡》《史記》《廣雅》《鬼谷子》《高士傳》《群書治要》《醫心方》《篆隸萬象名義》等書的字詞進行的校勘和考釋;第四部分是其他雜文篇,包括幾篇讀書札記和書評;第五部分收録的是以作者爲對象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青年學者訪談”。
書中所收文章有些我之前曾讀過,有些則是第一次看。無論之前看過與否,此番重讀,仍然是收穫滿滿兼感慨頗多。首先是真心佩服蔡偉兄扎實朴厚的學風。文章沒有蕪詞虛言,不枝不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句句落到實處。這在學界流行鋪排漫衍,盛飾繁修類文風的當下,顯得尤爲珍貴。其實古人就是這樣做學問的,我們看乾嘉考據大家的學問,有很多都是通過此類讀書札記的形式體現出來的。所以有沒有發明創見,常常跟文章字數無關,哪怕只有片言隻字,只要是真知灼見,一樣會得到認可。相比較而言,反倒是我們現在以刊物的字數、格式等來規範限制文章的做法,頗有點“八股”的味道。其次是蔡偉兄的文章的確有很多發明創見,其中很多考釋都有相當高的難度。有些文章我讀到會心處,總不免擊節讚歎。我曾捫心自問,有些文章自忖我是寫不出來的,因此就更是佩服。說有相當高的難度,是因爲一要對古書很熟,而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長期寢饋其中的人,才會有如此熟的語感;二是要對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有比較深入的掌握,其中文字學不光要對古文字形體熟悉,還要對歷代的俗字形體也要熟悉才行;三是要對出土文獻有最新的追蹤,這樣才能跟上學術新形勢,及時用出土文獻中的新材料與傳世典籍對讀並有所發現。能做到以上三點的人很少,但蔡偉兄是真正做到了。
蔡偉兄的文章外行人看去,可能會覺得似乎飣餖瑣碎,並不高檔。其實這類實打實的文章才最爲寶貴。這樣的文章與那些隨感而發,說過即忘的文章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也是那些低級重複,炒賣估販的文章不能望其項背的。這樣的文章解決一個問題,就前進一步,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對各種古書的復原過程中逐漸接近古代典籍的原貌。如此集腋成裘,累土成臺,自然會逐漸構築成學術大廈,推動學術的不斷進展,也會讓讀者收穫更多的學術真知。從這個角度說,蔡偉兄的每一篇校讀古書的文章,都可以看作是古書的諍臣,每篇文章中的正確觀點,都可以當做是古書的畏友。蔡偉兄因古書找到了事業,得到了快樂;古書也因蔡偉兄得到了修正,恢復了原貌。真可謂協調互補,相得益彰。
蔡偉兄從高中起以讀蔣禮鴻《義府續貂》、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積微居小學述林》和王念孫《廣雅疏證》等書爲契機,逐漸迷上了古書,夢想成爲高郵王氏那樣的學者。無奈環境惡劣,獨學無友,提高很難。但他矢志不渝,癡心不改,一直在困境中堅守夢想,日日與古書爲伴。直到裘錫圭先生慧眼識珠,安排他來復旦參與科研工作並招他爲博士生,方始爲他打開了真正走入學術研究的大門。因“三輪車夫”與“復旦博士”對比的巨大反差,致使蔡偉兄考上復旦博士一事,當年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新聞,一時間聲震遐邇,遠近聞名。好在他不受暴得大名的影響,潛下心來,一心向學。在復旦他惡補古文字、古文獻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在歷代俗字和音韻學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使其見識和學力有了長足的提高。這一點在他近些年的文章中有比較明顯的體現。
雖然他收入本書的文章並非都是定論,有些只能算聊備一說,有些還感覺證據偏弱,但這都不影響其中大量的精彩的考證和結論。我一直認爲要以長時段的眼光評價一個學者,評價一個學者的高低,主要要看他身後留下了多少正確的東西,而不是看他說錯了多少東西。偶爾說錯了沒有任何關係,連王念孫、王引之都會犯錯,何況後來的我們。學術研究本來就該有一定的容錯率,研究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滾滾不息、永遠向前的學術洪流一直在篩選、沙汰研究成果,保留下正確的東西,淘汰掉錯誤的東西。這正如一個古文字的考釋,歷史上經常積累有很多錯誤的釋法,可一旦被正確釋讀後,錯誤的釋法就會被淘汰,沒人再注意是由誰曾提出過哪種錯誤的釋讀一樣。
研究古文字和校勘古書都是一件枯燥煩難的事情,首先能從中培養出興趣就很不容易,如果還想作爲事業來追求,那就需要有相應的環境和條件才行。由此也可想而知,要在這一學科自學成才的難度有多高。社會上有很多自學古文字和喜歡讀古書的人,他們癡迷、執著,但因無人指點,常常會把路子走偏,陷入越努力離正途越遠的窘境。據我所知,在這個領域自學成才者,目前只有陝西的王慎行,吉林的徐寶貴和遼寧的蔡偉兄。這固然與時勢、際遇和外部條件有關,但跟他們個人的潛質和毅力關係也不小。無論如何,他們的成功也說明,雖然在這一領域自學成才很難,但並非沒有例外。其中蔡偉兄的成功範例,就具有相當典型的啟示意義。
劉釗
2022年5月
寫於疫情封控中的書馨公寓索然居

遠在貴州的蔡偉兄來信,讓我爲他的新書《古文獻叢札》寫一篇序。念及與蔡偉兄多年的友誼,我自然不能推辭。近些年我沒少爲學界朋友的大作寫序,圈子裏有些人大概頗不以爲然。其實一切關乎學術的認知和理念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對“序”的認識也不能過於拘泥。誰規定“序”一定非要名氣比作者大,學力比作者高的人來寫不可啦?學界中晚輩給先進寫序,學生給老師寫序的例子並不乏見。這好比你恰巧遇見老友在擺攤賣貨,他拉你幫忙吆喝吆喝,你說你能拒絕嗎?還譬如老友在臺上唱戲,你在臺下聽到妙處,帶頭喊了一聲好,這是不是一件很自然正常的事情呢?況且從私心出發,我也想借蔡兄的大作得以傳名久遠,於是也就不顧佛頭著糞之譏率爾操觚了。
《古文獻叢札》一書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簡牘帛書與其他古文字篇,第二部分是傳世古書篇,第三部分是校勘篇,第四部分是其他雜文篇,第五部分是訪談篇。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清華簡、安大簡、上博簡、北大秦簡、北大漢簡、漢簡《倉頡篇》、海昏侯簡、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等出土簡牘帛書資料和個別青銅器、玉版、石鼓文銘文的考釋;第二部分是對傳世典籍的考證,涉及的古書包括《楚辭》《莊子》《韓非子》《說苑》《新序》《文館詞林》等;第三部分是校勘篇,主要是對《墨子》《尚書大傳》《荀子》《文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方言》《新論》《鹽鐵論》《論衡》《史記》《廣雅》《鬼谷子》《高士傳》《群書治要》《醫心方》《篆隸萬象名義》等書的字詞進行的校勘和考釋;第四部分是其他雜文篇,包括幾篇讀書札記和書評;第五部分收録的是以作者爲對象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青年學者訪談”。
書中所收文章有些我之前曾讀過,有些則是第一次看。無論之前看過與否,此番重讀,仍然是收穫滿滿兼感慨頗多。首先是真心佩服蔡偉兄扎實朴厚的學風。文章沒有蕪詞虛言,不枝不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句句落到實處。這在學界流行鋪排漫衍,盛飾繁修類文風的當下,顯得尤爲珍貴。其實古人就是這樣做學問的,我們看乾嘉考據大家的學問,有很多都是通過此類讀書札記的形式體現出來的。所以有沒有發明創見,常常跟文章字數無關,哪怕只有片言隻字,只要是真知灼見,一樣會得到認可。相比較而言,反倒是我們現在以刊物的字數、格式等來規範限制文章的做法,頗有點“八股”的味道。其次是蔡偉兄的文章的確有很多發明創見,其中很多考釋都有相當高的難度。有些文章我讀到會心處,總不免擊節讚歎。我曾捫心自問,有些文章自忖我是寫不出來的,因此就更是佩服。說有相當高的難度,是因爲一要對古書很熟,而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長期寢饋其中的人,才會有如此熟的語感;二是要對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有比較深入的掌握,其中文字學不光要對古文字形體熟悉,還要對歷代的俗字形體也要熟悉才行;三是要對出土文獻有最新的追蹤,這樣才能跟上學術新形勢,及時用出土文獻中的新材料與傳世典籍對讀並有所發現。能做到以上三點的人很少,但蔡偉兄是真正做到了。
蔡偉兄的文章外行人看去,可能會覺得似乎飣餖瑣碎,並不高檔。其實這類實打實的文章才最爲寶貴。這樣的文章與那些隨感而發,說過即忘的文章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也是那些低級重複,炒賣估販的文章不能望其項背的。這樣的文章解決一個問題,就前進一步,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對各種古書的復原過程中逐漸接近古代典籍的原貌。如此集腋成裘,累土成臺,自然會逐漸構築成學術大廈,推動學術的不斷進展,也會讓讀者收穫更多的學術真知。從這個角度說,蔡偉兄的每一篇校讀古書的文章,都可以看作是古書的諍臣,每篇文章中的正確觀點,都可以當做是古書的畏友。蔡偉兄因古書找到了事業,得到了快樂;古書也因蔡偉兄得到了修正,恢復了原貌。真可謂協調互補,相得益彰。
蔡偉兄從高中起以讀蔣禮鴻《義府續貂》、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積微居小學述林》和王念孫《廣雅疏證》等書爲契機,逐漸迷上了古書,夢想成爲高郵王氏那樣的學者。無奈環境惡劣,獨學無友,提高很難。但他矢志不渝,癡心不改,一直在困境中堅守夢想,日日與古書爲伴。直到裘錫圭先生慧眼識珠,安排他來復旦參與科研工作並招他爲博士生,方始爲他打開了真正走入學術研究的大門。因“三輪車夫”與“復旦博士”對比的巨大反差,致使蔡偉兄考上復旦博士一事,當年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新聞,一時間聲震遐邇,遠近聞名。好在他不受暴得大名的影響,潛下心來,一心向學。在復旦他惡補古文字、古文獻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在歷代俗字和音韻學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使其見識和學力有了長足的提高。這一點在他近些年的文章中有比較明顯的體現。
雖然他收入本書的文章並非都是定論,有些只能算聊備一說,有些還感覺證據偏弱,但這都不影響其中大量的精彩的考證和結論。我一直認爲要以長時段的眼光評價一個學者,評價一個學者的高低,主要要看他身後留下了多少正確的東西,而不是看他說錯了多少東西。偶爾說錯了沒有任何關係,連王念孫、王引之都會犯錯,何況後來的我們。學術研究本來就該有一定的容錯率,研究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滾滾不息、永遠向前的學術洪流一直在篩選、沙汰研究成果,保留下正確的東西,淘汰掉錯誤的東西。這正如一個古文字的考釋,歷史上經常積累有很多錯誤的釋法,可一旦被正確釋讀後,錯誤的釋法就會被淘汰,沒人再注意是由誰曾提出過哪種錯誤的釋讀一樣。
研究古文字和校勘古書都是一件枯燥煩難的事情,首先能從中培養出興趣就很不容易,如果還想作爲事業來追求,那就需要有相應的環境和條件才行。由此也可想而知,要在這一學科自學成才的難度有多高。社會上有很多自學古文字和喜歡讀古書的人,他們癡迷、執著,但因無人指點,常常會把路子走偏,陷入越努力離正途越遠的窘境。據我所知,在這個領域自學成才者,目前只有陝西的王慎行,吉林的徐寶貴和遼寧的蔡偉兄。這固然與時勢、際遇和外部條件有關,但跟他們個人的潛質和毅力關係也不小。無論如何,他們的成功也說明,雖然在這一領域自學成才很難,但並非沒有例外。其中蔡偉兄的成功範例,就具有相當典型的啟示意義。
劉釗
2022年5月
寫於疫情封控中的書馨公寓索然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