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新解》卷十:邪师和稀泥,求法只回答一两个字,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1.行阴计五
【原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解释】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佛又说道:“又此禅定中的善男子修行人,坚定凝神聚气正心修定,由于受阴透尽而外魔无法侵入心腑,想阴透尽也无法附体说法扰乱。
邪魔已经没有什么间隙可以方便干扰修行人。
行阴显现,可以穷尽十二类众生如何生灭。
观行阴幽清,已经无想的重浊相;但是还有流注细微动相扰动,如同地气蒸腾、庄子的野马那样。
把第七识作为万化的根本,于是在知见之中,生起计度。
此人堕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为什么说是不死矫乱呢?
因为此修行人在定中,所见所知是有限量的,见有见量,知有限量,比如八万劫内等,所以不能决择明了,于是妄生周遍计度。
此人坠入四种颠倒见。
为什么说不死呢?外道计无想天,为不死天。只要一生不乱回答别人,死后应当生无想天,就得不死。
如果实在不知道,就回答提问的人,恐怕成矫乱,扰乱别人的修行,影响别人的修行正途,所以不能随便回答。
所以如果有问的时候,回答秘密言词,很隐晦,或者不应该都说清楚,或者给不确定的回答。
佛法呵斥此外道说法,此才是真正矫乱。
邪知邪见带着分别心,如同严谨地遍历那样,所以说遍计;
都无实义,所以说虚论。
外道不知佛本意,不明本心,所以只是学了个样子。
比如《心经》中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道德经》中讲,世人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人皆知恶之为恶斯不善已。
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三教我们都会看到不定的说法,然而此说法恰恰对准真相,而外道在此的虚论反而是学得不像,反而不能心心相印,不能传佛心印。以佛心印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知晓是虚论。反而是误导了修行人,断了修行人的慧命。
禅宗有许多参话头和公案,看似隐秘,但是实则是直指人心的教法,令修行人顿悟而见性成佛。明眼人一看,禅宗和外道,高下立判。
如今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更是虚言虚论扰乱人心。
因此我们需要弘扬真正的佛法,正本清源。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佛又说道:“第一种虚论:
此修行人因为行阴的生灭分别,而成八种邪见。
因为想阴透尽,行阴显现,进而观行阴,以为万化变化的根元。殊不知那只是第七识变现而已,还不是根元根本。
(1)变:见行阴根元迁流流注,细微动相。
既然有迁变流转,有生有灭,所以称之为变。
(2)恒:虽然有迁变,而却前后能够相续,有相续则能无断绝,所以称之为恒即常。此变即无常,恒即常,成为一对,互为阴阳。
此外道看不到行阴背后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能证得自性本心真心。自性真心如同日月,是光明不变的。自性具足一切,可以生万法,如此变化可以说是变。
此外道看不到宇宙万化的变化,如同周易八卦那样循环无端。
卦象对应万事万物,而阴爻阳爻构成卦象,在其中隐秘阴阳推移,量变到质变而有变化。
比如渐修和顿悟也是如此。
渐修在做致良知的功夫,恢复自性真心的本有良知良能,去掉尘垢。如此隐秘阴阳推移。瓜熟蒂落,就会反转而顿悟,见性成佛。
(3)生:在八万劫内,能见所见之处,能见众生生,所以称之为生。
(4)灭:在八万劫外,冥冥混沌不可知,不见众生,所以称之为灭。此生灭互为阴阳,两者为一对。
此外道见量有限,只是八万劫内。而如来见量无所见量。
自性本来不生不灭,如同日月,只是被物欲乌云所遮蔽。
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生灭如同泡影,如同朝露,如同闪电那么快,那么虚幻。
(5)增:因为有生灭,那么在生灭的中间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能够生灭相续呢?中间必定有个什么东西,有个什么因令其相续不断。因此似多出一法,称之为增。
(6)减:因为生灭相续之中,必然有缺乏之处,中断之处。
比如出入的气息,相续而缺中交,缺少即称之为减。
增减互为阴阳,成为一对。
如来所说不增不减是真谛,直接指向自性真心。自性如同日月,不会增加一分,不会减少一分。外道不明本心,所以虚论增减,学佛不像,不能契合如来心印。
正所谓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施朱则太赤,施粉则太白。
(7)有:在八万劫内,各各生处,各各国土,因为观众生都有,所以称之为有。
(8)无:在八万劫外,见众生灭,因为无众生,所以称之为无。此有无互为阴阳,成为一对。
《道德经》中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无中可以生妙有。
无可以说是空,然而《金刚经》中所说的空、无跟外道所说,相差十万八千里。
外道此虚论,只是在计度和猜测罢了。”
六祖慧能大师慈悲,留下三十六对法如下:
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
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后续我们进行《坛经新解》时候再详细解释。
六祖传佛心印,与我佛如来心心相印。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佛又说道:“如上八种变和恒、生和灭、增和减、有和无。
虽然以行阴之理来观,只是用心来计算的邪见,非正知正见。明心见性之人一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知晓不契入佛心法,没有正知正见。
有求法的人来问如何修证,回答说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大概外道感觉亦字,两可的词汇,可以和稀泥,不会偏执一边,以为契合中道。岂不知,此离中道甚远。
殊不知此修行人如此说,在一切时所说这些都是扰乱修行人的说法。如此会令前面求法的人遗失真正的佛法章句。”
本来佛法是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可是外道却说,亦增亦减,亦生亦灭,亦有亦无。
如此和稀泥,邪师说法,令修行人无所适从,反而断了修行人的慧命。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佛又说道:“第二种虚论:
此修行人谛观行阴之心,观十二类众生的生灭。
因为悟得一切法都无。众生也是会灭的,八万劫数以外是无众生也是灭的。八万劫终究会过去,终究也是灭,也会归于无。
所以有求法人来问,只是回答一个字,只是说无。
除无之外,没有什么再多说的了。”
此外道更加可爱,更加绝,只是说了一边,说了一个无字。
如此显得很矫情,搅乱世人修行的心。
我们反观春秋战国,圣贤辈出,有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
虽然离坚白论,白马非马论契合大道,但是如此多的言论,令世人不知如何行,容易被误解为戏论和虚论。
《道德经》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虽然各种言论出现,但是终究会归于平静。
如今末法时期,各种邪知邪见横行,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正道正法,一切都会正本清源。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佛又说道:“第三种虚论:
此人谛观行阴之心,各各国土都有众生,虽然生了有灭,但是灭了又有。于是就偏执于有。
有求法的人来问的时候,只是回答一个字,多一个字都没有。
只是说是,是即是有。除了是之外,没有多余的话说。”
此外道执着于有,前者执着于无。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佛又说道:“第四种虚论:
此修行人不会偏执于有和无,在行阴之中,都看到了有和无。
但是其心境如同树木分为两枝。
因为此修行人的定力不够深厚,智慧不够,所以不能顿悟有和无的本义。
正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只是在字面当中去看有和无,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有无,更别谈和求法的人说清楚了。他的心是乱的,一会有,一会无,到底是有还是无呢?他的心乱,还在纠结着。
当然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
如果能够引入正道,一下顿悟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不会再有什么疑问了。
有求法的人来问,于是回答:也有,也是无。
但是无之中,并没有有;有之中,并没有无。
如此一切矫乱,会扰乱修行人。
此外道不容你去穷诘,去刨根问底。
你要去问他,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他也不会多说太多。”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佛又说道:“由此去计算计度,扰乱人心。此只是虚妄邪计,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并不能指向实相。
也不能像禅宗那样令人参话头而开悟,也不是公案。只会把修行人引入歧路。
如此就会堕落入外道,迷惑菩提自性。
此可以说是行阴的第五种外道。
如此四种颠倒见,以为不要多说就会进入不死的无想天。
殊不知堕入外道,堕入六道轮回。
殊不知所谓的不死,常的,是自性本心。
正如前面波斯匿王所问,在逐渐变老的躯壳之外,有什么可以不老不死的吗?佛慈悲开示,自性本心不生不灭。
由于此修行人贪求不死,有所贪求,所以就堕入邪见。
此人周遍计度,把所有那些论都算遍,只是虚论罢了。”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果心灵是平静的,一切都简单了。

这份神圣的祝福似乎是隐藏的,因为它无法被碰触到,但是它根本上不是隐藏的。它之所以受到忽略,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头脑结构,却错过了让那结构得以成形的东西。

唯有先识破空性与觉性不二,方能证入佛性无碍 ,由自性观之,不论凡俗、娑婆与涅槃本来不二 ,你终将明白,所有佛法都在这无上自性解脱中得以圆满。

以静定开始。内在的世界就可以带给你视力。而这种内在的视力:洞见。

如果离却颠倒妄想,令见闻觉知的业力得到净化,而与如来藏本性相应,见闻觉知即转成妙观察智。

门打开了,存在显现了。这所房子将在那儿,但那时这所房子将不是你的。花朵将会在那儿但是那个花朵将会变成没有名字的。它既不美丽也不丑陋。它在那里,你的头脑里不出现任何概念。所有概念的框架消失了。存在,赤裸的、率真的存在,以它纯粹的、明镜般的存在性,保持在那儿。所有的概念、所有的意象,所有的梦幻都消失在空无之乡。

任何意象只会造成阻碍,通常我们生活总是陷在想象、白日梦以及各种内在故事与戏剧中,静心使我们身心会进入更深的放松状态,它会带来身心的转化。

完美地认识了真理,心灵才圣洁,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一切蕴藏的意义。一种蜕变和转化就在你内在发生了,因为现在没有了冲突和对立。没有任何东西要被丢弃。一切无非是净光之明耀。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我在那里等你。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观念、言语,甚至像“你我”这样的语句,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

“真空”:
(一)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是小乘的涅槃。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但空”(偏执“真”;只有“空”)。《行宗记》说:“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离相故空。”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这是小乘空义。
(二)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空义。
“妙有”: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执之实有,谓之妙有。
“真空妙有”: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小乘认为万法唯空,一切万事万物都“只有空”);非空之空曰真空,非有之有为妙有,是大乘至极之真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中道实相,就这是真空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即真空妙有的涵义。

——————

我们晓得,这个现量,“量”是什么东西?首先要搞清楚,量是一个逻辑上的观念。勉强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范围”,这个是眼睛当时的现量,等于一个照相机对好了一个镜像的镜头,这个是现量,照相机就呈现出来,这个叫现量、现量境。呈现出来。

那么现量在唯识学上的名词,用处最多是意识方面的比方。意识方面这个三量比方用处比较多。因为说我们这个意识的现量,意识就是我们譬如讲打坐吧,我们拿证成道理来讲,作功夫求证,一个人打坐坐起来,六根一摆,身体腿一盘,手一收,这个时候,也不要念佛、也不要修气功、也不要念咒,什么都没有,这一刹那一摆的时候,心里头什么都不去分别,这一刹那之间,就是六根的现量摆在这儿,里头没有思想,可是都知道,这是意识清净的现量,意识境上的现量。

那么现量的境界,就是以第六意识这个现量境界,就是我们普通讲,六根大定,六根清净,不过是现量而已。“一念不生全体现”,意识的现量而已。乃至密宗所讲的,像西藏的密宗最高的无上瑜伽的大手印,这么一拍之下,万念皆空,认为这个大手印是道,实际上还是第六意识现量而已,没有什么。不过有许多人因为在这个地方悟到,认为就是悟了。这个时候悟了,大家没有智慧的比方,他就错了。这个是现量中间你起了一个比量的念头了——“唔!这一下是空,这个就是道,这个是本来面目。”实际上,这个是比量的作用。

比量就是分别意识,就是意识在分别。那么这个意识的分别。

——————

一旦头脑说某件事情不应该发生,我们就会经验到内在的分裂。它是即刻的。我们为什么会经验到分裂?因为我们在与事实争辩。

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如果我们因为任何理由而与事实争辩,就会陷入分裂状态中。事实只是事情本来的样子。一旦我们内在有任何部分在判断它、谴责它、说它不应该发生,我们就会感觉到分裂。

真正的探询,也就是那个要看清事实真相、看清我们如何让自己陷入冲突的欲望与愿心。

一旦我们认识到让自己陷入冲突的是你我本人,我们生活中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境况能够做到这一点,能看到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入口。它邀请我们更深入地审视自己,从觉醒的状态出发来审视自己,这个状态并不试图改变任何事情,而只是热爱事实真相。

实相的终极本性是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的,实相便是事情的本来样子。确定一颗觉醒之心的最可靠的征兆是,它一视同仁地爱事情的本来样子。这意味着它爱万事万物,因为它视万事万物为自己。这便是无条件的爱的起源。一旦这种无条件的爱在我们心中复苏,它便成了实相表达自己的方式。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果心灵是平静的,一切都简单了。

这份神圣的祝福似乎是隐藏的,因为它无法被碰触到,但是它根本上不是隐藏的。它之所以受到忽略,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头脑结构,却错过了让那结构得以成形的东西。

唯有先识破空性与觉性不二,方能证入佛性无碍 ,由自性观之,不论凡俗、娑婆与涅槃本来不二 ,你终将明白,所有佛法都在这无上自性解脱中得以圆满。

以静定开始。内在的世界就可以带给你视力:洞见。

如果离却颠倒妄想,令见闻觉知的业力得到净化,而与如来藏本性相应,见闻觉知即转成妙观察智。

门打开了,存在显现了。这所房子将在那儿,但那时这所房子将不是你的。花朵将会在那儿但是那个花朵将会变成没有名字的。它既不美丽也不丑陋。它在那里,你的头脑里不出现任何概念。所有概念的框架消失了。存在,赤裸的、率真的存在,以它纯粹的、明镜般的存在性,保持在那儿。所有的概念、所有的意象,所有的梦幻都消失在空无之乡。

任何意象只会造成阻碍,通常我们生活总是陷在想象、白日梦以及各种内在故事与戏剧中,静心使我们身心会进入更深的放松状态,它会带来身心的转化。

完美地认识了真理,心灵才圣洁,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一切蕴藏的意义。一种蜕变和转化就在你内在发生了,因为现在没有了冲突和对立。没有任何东西要被丢弃。一切无非是净光之明耀。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我在那里等你。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观念、言语,甚至像“你我”这样的语句,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

“真空”:
(一)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是小乘的涅槃。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但空”(偏执“真”;只有“空”)。《行宗记》说:“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离相故空。”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这是小乘空义。
(二)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空义。
“妙有”: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执之实有,谓之妙有。
“真空妙有”: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小乘认为万法唯空,一切万事万物都“只有空”);非空之空曰真空,非有之有为妙有,是大乘至极之真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中道实相,就这是真空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即真空妙有的涵义。

——————

我们晓得,这个现量,“量”是什么东西?首先要搞清楚,量是一个逻辑上的观念。勉强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范围”,这个是眼睛当时的现量,等于一个照相机对好了一个镜像的镜头,这个是现量,照相机就呈现出来,这个叫现量、现量境。呈现出来。

那么现量在唯识学上的名词,用处最多是意识方面的比方。意识方面这个三量比方用处比较多。因为说我们这个意识的现量,意识就是我们譬如讲打坐吧,我们拿证成道理来讲,作功夫求证,一个人打坐坐起来,六根一摆,身体腿一盘,手一收,这个时候,也不要念佛、也不要修气功、也不要念咒,什么都没有,这一刹那一摆的时候,心里头什么都不去分别,这一刹那之间,就是六根的现量摆在这儿,里头没有思想,可是都知道,这是意识清净的现量,意识境上的现量。

那么现量的境界,就是以第六意识这个现量境界,就是我们普通讲,六根大定,六根清净,不过是现量而已。“一念不生全体现”,意识的现量而已。乃至密宗所讲的,像西藏的密宗最高的无上瑜伽的大手印,这么一拍之下,万念皆空,认为这个大手印是道,实际上还是第六意识现量而已,没有什么。不过有许多人因为在这个地方悟到,认为就是悟了。这个时候悟了,大家没有智慧的比方,他就错了。这个是现量中间你起了一个比量的念头了——“唔!这一下是空,这个就是道,这个是本来面目。”实际上,这个是比量的作用。

比量就是分别意识,就是意识在分别。那么这个意识的分别。

——————

一旦头脑说某件事情不应该发生,我们就会经验到内在的分裂。它是即刻的。我们为什么会经验到分裂?因为我们在与事实争辩。

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如果我们因为任何理由而与事实争辩,就会陷入分裂状态中。事实只是事情本来的样子。一旦我们内在有任何部分在判断它、谴责它、说它不应该发生,我们就会感觉到分裂。

真正的探询,也就是那个要看清事实真相、看清我们如何让自己陷入冲突的欲望与愿心。

一旦我们认识到让自己陷入冲突的是你我本人,我们生活中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境况能够做到这一点,能看到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入口。它邀请我们更深入地审视自己,从觉醒的状态出发来审视自己,这个状态并不试图改变任何事情,而只是热爱事实真相。

实相的终极本性是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的,实相便是事情的本来样子。确定一颗觉醒之心的最可靠的征兆是,它一视同仁地爱事情的本来样子。这意味着它爱万事万物,因为它视万事万物为自己。这便是无条件的爱的起源。一旦这种无条件的爱在我们心中复苏,它便成了实相表达自己的方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天府智媒体城项目进京推介 50余家主流传媒机构热议新机遇[酷]】今日(12月4日)下午,天府智媒体城项目发布暨国际财经融媒中心项目合作洽谈交流会在北京举行,5
  • #李易峰[超话]#【2020 护草除虫】 04/29(1)目标人数:60004/29(1)打卡人数:885 (达标)04/29(2)目标人数:600申请加群点击
  • 今天我们就从最常见的雷暴开始说起吧。实际上,天气现象中它俩也是组合出现的,我们将这一组合称为雷电,它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通常也会伴随瓢泼大雨和冰
  • 我现在也左右为难,更难过的是从小我就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老大是个儿子,但是是我领养的,他的意思是儿子理应当多一点,这样平均分明显没把他当
  • 2001年《动人的歌谣》在“纪念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奖。2005年在《天上人间》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2010年《暖阳》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群星奖”一
  • 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斗法,但单纯的小白兔怎么斗的过大灰狼,不过是最后丢了心献上身…[微风]ps受很诱,很早就喜欢上了攻,因为看到攻和别人doi,吃醋,就在想为什么不
  • #通知公告#【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印发《四川省省级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四川省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新形势下科普阵地建
  • 当然他的成功和他在球场上的表现是分不开的,乔丹打球时就赚了几亿美金,退役后积极投身商界,还和耐克签约,创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在很多的领域都赚的盆满钵满,乔丹真是
  • ”说白了老师就是平衡阴阳的,当为结缘者处理事情时,首先道行是一方面,没有功夫在身的人方法再对也不会有效果。重要的是与暗性物质阴性磁场沟通,无非就是让她得到目的,
  • 女演员爱慕虚荣,情绪不稳定,容易给lg戴绿帽子;找老婆就是要温良恭谦让,最好很年轻就生孩子并承包所有家务;一个耳光可以让“作”女人迅速冷静……… 这些充满封建遗
  • 加个提问箱,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尽管提问~不定期整理回答[米奇比心]#拜托请你爱我# 偶然点进去看了一集,我好喜欢女三啊,于是我站了她和男主这对 傲娇自恋大明
  • 每个人都想永远18,我也不想承认并且也想无视自己的年龄,总觉得自己还有一颗纯洁的少女心,当我第一次发现自己长了一根白头发的时候,我都有点不想接受这个现实,生活有
  • 恭喜跟上的内部家人[鼓掌] 给你算笔账[红包]:10万资金在你原来的股票帐号操作,盈利10%就是1万的利润!】上周,安哥发起“护航新时代,唱响#圆梦一代#”线上
  • 给推荐这个纯番茄酱当初看fzh老师推荐我就默默记下来了 但是今年才买(之前做菜没有特别爱做番茄类的用不到,而且觉得自己也接受不了冲水喝的味道所以没买)(因为爱番
  • ____康康包,给人的第一眼就像是个青春洋溢的小女孩,鲜明的颜色充满活力,简约而精致的风格,简单到除了一个“H”的设计毫无别致,平整光滑的小牛皮,略带圆角的边角
  • 他在《处胎经》曾经说过这样子,说“昔为能仁师”:这个能仁,也就是佛;一切佛都叫能仁者,不是单单释迦牟尼佛叫能仁。现在这两位尊者的坟墓,还在河南那个地方,所以我们
  • 请大家购买电子产品一定要恪守一个定理,大部分数码产品是转手即亏。太狠了,我们建议他是自己继续用,或者我们代卖。
  • 独秀峰·王城景区,国家AAAAA级景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位于桂林市漓江之畔,是以山形秀美的独秀峰为代表和整个明代靖江王府为地域范围的景区。独秀峰·王城景区
  •   ‘祖师西来意’一语,原指我国禅宗初祖菩提达磨自西天(印度)前来东土之意义、目的,引申为佛法大意,或禅之真髓,于各类禅宗典籍中,与‘佛法的的大意’同为常见之同
  • 3月以来,巍山县森林公安局在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防控疫情专项工作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与挂钩村委会积极沟通协调,在不占用群众劳作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