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千刃,惟有登攀,方达其巅。
水有万顷,惟有足涉,可到彼岸。
故曰:
山有峰顶,海有彼岸;
漫漫长途,终有回转;
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行长路者其修远,有毅志者成事;
又曰心静者胜出,心定者事成。
所以:
君子忘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
穷则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登峰者,高瞻远瞩,放眼其壮观;
临水者,宽宏雅量,胸怀之浩瀚。
识盈虚之有数,知宇宙之无穷,
容大千之世界。
故有宏图万里,不中断其梦想。
北冥有鱼,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冥。
鹏之徙也,
一击流水三千顷,扶摇而上九万里。
天之苍苍,其远而无极也;
地之茫茫,其阔亦无穷也。
夫水积之不够,则其无力负大舟;
其风积之不够,则其无力负大翼。
故鹏程万里,则风斯在其下矣;
行舟万里,则掌舵在于水上也。
而今乃后应该培风,
则可背负青天,遨游宇宙。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厚德方可载物,不中断其远航。
故小知不如大知,
扶摇万里者,凭风之势;
行舟万里者,借水之力。
而江河之外有汪洋大海,
山外有山以致天外有天;
胸怀之多大,其容天地之有多广。
所以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
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遨游无穷,则识得宇宙无限;
故至人无我,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夫行山水之间,犹临人间仙境。
绿水清澈,青山明媚;
有空翠山野,
千岩万壑,气象万千;
叠峦沓嶂,起伏连绵;
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又有浩瀚碧水,
水跃锦鳞,风吹细浪;
钟灵毓秀,烟波浩渺。
山光水色交相辉映,
青山环水,绿水环山;
静态与动态相互融合。
碧水争流, 青峰竞秀;
山光溢彩,波涛浮翠。
绿水青山两相和,天光云影共徘徊。
心思身长双翼,化为青鸟;
于无限空中,而自由翱翔。
泛舟水面,
捧一汪碧水,感知一份清爽;
翠崖蓝天,绿水荡漾;
行影于一片风光无限画廊。
行画景中,衣袂飘举;
浮光掠影,击水而乐;
共万道碧波漂游,向九霄青峰飞龙在天。
清风生,爽籁响;
逸兴遄飞,遥襟甫畅。
蓝天白云陆海云尔,请君共我侧而听:
云海玉宫霞带连,银河星海接翠烟。
金霄紫极飞秀峰,神水仙山浮画岚。
九转玉关通阊阖,且看天之骄子下东南。
绿野千里凌苍苍,碧波万道向茫茫。
青山绕水水绕山,流翠滴绿见画廊。
玉蒸霞蔚垂天瀑,虎啸熊咆殷岩泉。
珠歌翠舞起叠嶂,浮光跃金拔层峦。
此景只应天上有,璀璨明珠翡翠台上碧玉盘。
奇山秀水谱乐章,山光水色动管弦。
上有九龙翻空舞玉涛,下有八蛟冲波搅翠澜。
昼行峦嶂红日暖,夜卧峰岭清月凉。
泉吟瀑鸣银磬来,钟鸣鼎沸金石往。
水鼓丘壑欲腾渊,细浪拍卷飞山梁。
丹青绘描玉屏春,风吹画开九锦张。
登高一览群山远,横渡相傍碧波万道长。
流水宽,蓬莱源,山势高,星宿轩。
千峰竞秀浮画景,碧波万道跃锦鳞。
此去可以会日月,凌空可以伴星辰。
玉喷琉璃,山青水秀蓝天白云辉映奇。
雄峻壮美,接天连地,天合地开。
蔚为大观,且问不为此千里来共我乘风哉!
波澜壮阔宏伟,依山傍水,山水相依。
入山海境,行云流水歌,共我兴发浩叹嗟。
仁者好山,智者乐水;
行山水间,其乐无极;
胜景常在,欲赏还来;
临别赠言,恕我不才,
恭疏短引,感揭鄙怀。
共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诗尔:
青山绿水浮岛渚,腾蛟起凤动歌舞。
画里浮图南云浦,秀屏横幅东岭处。
白云荡荡空悠悠,物华丰茂书春秋。
过往帝子今何处,惟见波涛天际流。
——《行山海境如画中游赋》

水有万顷,惟有足涉,可到彼岸。
故曰:
山有峰顶,海有彼岸;
漫漫长途,终有回转;
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行长路者其修远,有毅志者成事;
又曰心静者胜出,心定者事成。
所以:
君子忘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
穷则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登峰者,高瞻远瞩,放眼其壮观;
临水者,宽宏雅量,胸怀之浩瀚。
识盈虚之有数,知宇宙之无穷,
容大千之世界。
故有宏图万里,不中断其梦想。
北冥有鱼,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冥。
鹏之徙也,
一击流水三千顷,扶摇而上九万里。
天之苍苍,其远而无极也;
地之茫茫,其阔亦无穷也。
夫水积之不够,则其无力负大舟;
其风积之不够,则其无力负大翼。
故鹏程万里,则风斯在其下矣;
行舟万里,则掌舵在于水上也。
而今乃后应该培风,
则可背负青天,遨游宇宙。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厚德方可载物,不中断其远航。
故小知不如大知,
扶摇万里者,凭风之势;
行舟万里者,借水之力。
而江河之外有汪洋大海,
山外有山以致天外有天;
胸怀之多大,其容天地之有多广。
所以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
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遨游无穷,则识得宇宙无限;
故至人无我,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夫行山水之间,犹临人间仙境。
绿水清澈,青山明媚;
有空翠山野,
千岩万壑,气象万千;
叠峦沓嶂,起伏连绵;
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又有浩瀚碧水,
水跃锦鳞,风吹细浪;
钟灵毓秀,烟波浩渺。
山光水色交相辉映,
青山环水,绿水环山;
静态与动态相互融合。
碧水争流, 青峰竞秀;
山光溢彩,波涛浮翠。
绿水青山两相和,天光云影共徘徊。
心思身长双翼,化为青鸟;
于无限空中,而自由翱翔。
泛舟水面,
捧一汪碧水,感知一份清爽;
翠崖蓝天,绿水荡漾;
行影于一片风光无限画廊。
行画景中,衣袂飘举;
浮光掠影,击水而乐;
共万道碧波漂游,向九霄青峰飞龙在天。
清风生,爽籁响;
逸兴遄飞,遥襟甫畅。
蓝天白云陆海云尔,请君共我侧而听:
云海玉宫霞带连,银河星海接翠烟。
金霄紫极飞秀峰,神水仙山浮画岚。
九转玉关通阊阖,且看天之骄子下东南。
绿野千里凌苍苍,碧波万道向茫茫。
青山绕水水绕山,流翠滴绿见画廊。
玉蒸霞蔚垂天瀑,虎啸熊咆殷岩泉。
珠歌翠舞起叠嶂,浮光跃金拔层峦。
此景只应天上有,璀璨明珠翡翠台上碧玉盘。
奇山秀水谱乐章,山光水色动管弦。
上有九龙翻空舞玉涛,下有八蛟冲波搅翠澜。
昼行峦嶂红日暖,夜卧峰岭清月凉。
泉吟瀑鸣银磬来,钟鸣鼎沸金石往。
水鼓丘壑欲腾渊,细浪拍卷飞山梁。
丹青绘描玉屏春,风吹画开九锦张。
登高一览群山远,横渡相傍碧波万道长。
流水宽,蓬莱源,山势高,星宿轩。
千峰竞秀浮画景,碧波万道跃锦鳞。
此去可以会日月,凌空可以伴星辰。
玉喷琉璃,山青水秀蓝天白云辉映奇。
雄峻壮美,接天连地,天合地开。
蔚为大观,且问不为此千里来共我乘风哉!
波澜壮阔宏伟,依山傍水,山水相依。
入山海境,行云流水歌,共我兴发浩叹嗟。
仁者好山,智者乐水;
行山水间,其乐无极;
胜景常在,欲赏还来;
临别赠言,恕我不才,
恭疏短引,感揭鄙怀。
共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诗尔:
青山绿水浮岛渚,腾蛟起凤动歌舞。
画里浮图南云浦,秀屏横幅东岭处。
白云荡荡空悠悠,物华丰茂书春秋。
过往帝子今何处,惟见波涛天际流。
——《行山海境如画中游赋》

宁静致远
作者/黄希庆
诸葛亮在告戒自己儿子时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情怀、是一种雅致。南山采菊的悠闲是一种静;不悲不喜的淡定是一种静;心如止水,亦是一种静。一个人的心境,直接影响到人们事业的发展。
天降大任与私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必成大器。古代积累的经验,皆参透着“宁静方能志远”的大道理。宁静过后,远方不在遥远,彼岸充满了芬芳。在喧嚣的生活中,不为突如其来的困难所吓倒,莫让琐事搞乱我们的头绪,拥有一颗沉着勇敢的心与之较量。
生活中没有多少事,可如愿以偿。心静如泉,时时映照;舍弃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正是宁静以致远,这样一份优雅的心境,把忧愁雕刻成永恒的历史,把伤怀嵌入古老的屏风,将狭隘融入流水般的时光。
心态是本真,世界是虚幻,虚幻的世界是心态的影子,心态怎样,世界就怎样。躁动死寂心,无法窥视世界的轨迹和轮廓,只有宁静的心态,才能洞悉世界的和谐与真谛。深墨可以覆盖淡紫,博大可以稀释忧愁。看似单薄而厚重的生命,如银月般静静流溢着清幽的白光,似水般默默浮掠着尘世的缓急。似云朵般默默浮掠着悲伤。
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是一种古朴的情怀。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词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如水的清凉与感动,也许常人会觉得这些甚是平凡,但这平凡中所透射出的高雅与风骨恐是常人所难体会的。
静,是一种生命的态度。眼前的世界光怪陆离、色彩斑斓,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追赶心中那久存的梦想,就像一位旅行人,补充好袋子里所缺的东西又开始了新的旅程。然而,生命的本质美不在于它的绚丽,而在于它绚丽之后的祥和;生命的动人处不在于它的激情,而在于它激情之后的平静。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历历"的感觉是酒,"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感觉是茶,而宁静却是"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悠然自得,是"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的怡意安适,是"夜扫寒英煮绿茶,松风入鼎更清新"的闲情逸致,更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欲"的透澈达观。
一切,不过是一场往来无声息的风。在开始或是停止之间,所谓的故事已化作一缕青烟,散在虚无缥缈的岁月里,只是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醒悟,原来,擦肩而过。伸出手去,企图接住一片雪花,却在收手的一刹那,发现它被溶化,惟留遗憾。日出时,它也会消融,只不过,它们给大地带来的干净被我记住。
人生有很多瞬间。桃花落尽,红颜逝去,其实,很多与你我毫不相干。只是,我仍然执着的认为,寂寞的白天和无月的夜晚一样,每颗星星的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的故事,或幸福,或凄婉,或怅然,只是,闪烁无声。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23-01-10

作者/黄希庆
诸葛亮在告戒自己儿子时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情怀、是一种雅致。南山采菊的悠闲是一种静;不悲不喜的淡定是一种静;心如止水,亦是一种静。一个人的心境,直接影响到人们事业的发展。
天降大任与私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必成大器。古代积累的经验,皆参透着“宁静方能志远”的大道理。宁静过后,远方不在遥远,彼岸充满了芬芳。在喧嚣的生活中,不为突如其来的困难所吓倒,莫让琐事搞乱我们的头绪,拥有一颗沉着勇敢的心与之较量。
生活中没有多少事,可如愿以偿。心静如泉,时时映照;舍弃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正是宁静以致远,这样一份优雅的心境,把忧愁雕刻成永恒的历史,把伤怀嵌入古老的屏风,将狭隘融入流水般的时光。
心态是本真,世界是虚幻,虚幻的世界是心态的影子,心态怎样,世界就怎样。躁动死寂心,无法窥视世界的轨迹和轮廓,只有宁静的心态,才能洞悉世界的和谐与真谛。深墨可以覆盖淡紫,博大可以稀释忧愁。看似单薄而厚重的生命,如银月般静静流溢着清幽的白光,似水般默默浮掠着尘世的缓急。似云朵般默默浮掠着悲伤。
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是一种古朴的情怀。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词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如水的清凉与感动,也许常人会觉得这些甚是平凡,但这平凡中所透射出的高雅与风骨恐是常人所难体会的。
静,是一种生命的态度。眼前的世界光怪陆离、色彩斑斓,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追赶心中那久存的梦想,就像一位旅行人,补充好袋子里所缺的东西又开始了新的旅程。然而,生命的本质美不在于它的绚丽,而在于它绚丽之后的祥和;生命的动人处不在于它的激情,而在于它激情之后的平静。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历历"的感觉是酒,"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感觉是茶,而宁静却是"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悠然自得,是"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的怡意安适,是"夜扫寒英煮绿茶,松风入鼎更清新"的闲情逸致,更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欲"的透澈达观。
一切,不过是一场往来无声息的风。在开始或是停止之间,所谓的故事已化作一缕青烟,散在虚无缥缈的岁月里,只是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醒悟,原来,擦肩而过。伸出手去,企图接住一片雪花,却在收手的一刹那,发现它被溶化,惟留遗憾。日出时,它也会消融,只不过,它们给大地带来的干净被我记住。
人生有很多瞬间。桃花落尽,红颜逝去,其实,很多与你我毫不相干。只是,我仍然执着的认为,寂寞的白天和无月的夜晚一样,每颗星星的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的故事,或幸福,或凄婉,或怅然,只是,闪烁无声。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23-01-10

❄️折枝聲,那是冬天的夜裡,一種令人浮想聯翩的聲音。
一棵樹,上承雨露,下接土膏。在春夏這樣的日子里,這樣的樹氣脈陽盛,活得姿態招展。秋風拂過,漸漸蔫頭耷腦。到了嚴冬,葉落了一地,只剩枯枝向天。
這棵樹,曾養活了一樹蟲。蟲伏樹枝,高高低低,鼓瑟而鳴;這棵樹,也曾養活了一樹鳥,鳥在樹上留下了啄痕和爪跡。而冬天一到,蟲鳴漸遠,鳥蹤難至。
到了冬天,樹的色調從飽和轉而到了清瘦。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能折竹的,不只雪,還有風;被摧折的,也不僅竹,還有其他的樹。這樣的聲音,雖處處皆是,卻唯有如白居易這般,時時懷抱詩心的人,才能在冬夜裡,清晰捕捉到折枝聲。
折枝聲,是鬧世清音。清音,清新淡雅之音。
俗世中,有喧嘩之音,也不乏清雅之音。陳寶琛建聽水齋,聞泉水聲而陶然自醉。清代的李慈銘卻嫌泉聲太幽,溪聲太急,唯田水聲聽來最是中和。水聲,雨聲,本都是聲,卻無聲之擾耳,反倒有清心之雅。
而折枝聲,也正是這麼一種有聲勝無聲的天籟。
折枝聲,多在嚴冬。初入冬時,總會有那麼幾天,陰雲低垂,氣候反常地溫暖。而此時,有經驗的人便知道,眼前的溫暖,不過是嚴寒的醖釀。冬日的酷烈,近在咫尺了。沒幾天,寒風呼嘯,大雪紛紛,風雪折枝的聲音此起彼落。
折枝聲,適合在深夜裡聆聽。人如鳥兒一樣,蜷縮在暖暖的被窩里,卻翻來覆去,難以入眠。這樣的時候,耳畔傳來忽輕忽重的折枝聲。可能是寒風呼嘯而過,摧折了枯枝;也可能是大雪壓枝,以至摧折。
但這樣的響,雖是聲,卻反倒有一種凸顯夜之清幽的奇效。折枝之聲,如天籟般,將心間的紛紛擾擾,心外的喧嘩鼎沸,都隔絕在了外頭。人籠罩在一種清淡的氛圍中,彷彿被催眠了一般,心慢慢淡定,眼漸漸合上。一醒,方覺東方已白。
清音之清,在於其聲如慈母之手,將懷中的孩兒安撫得妥妥帖帖。
一種聲音,如折枝聲,純淨透明,沒有雜質,聽在耳中,無車馬喧,反有人心靜。嚴冬夜,風雪折枝,人心思靜,這何嘗不是俗世中的一種修行?[照相机]

一棵樹,上承雨露,下接土膏。在春夏這樣的日子里,這樣的樹氣脈陽盛,活得姿態招展。秋風拂過,漸漸蔫頭耷腦。到了嚴冬,葉落了一地,只剩枯枝向天。
這棵樹,曾養活了一樹蟲。蟲伏樹枝,高高低低,鼓瑟而鳴;這棵樹,也曾養活了一樹鳥,鳥在樹上留下了啄痕和爪跡。而冬天一到,蟲鳴漸遠,鳥蹤難至。
到了冬天,樹的色調從飽和轉而到了清瘦。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能折竹的,不只雪,還有風;被摧折的,也不僅竹,還有其他的樹。這樣的聲音,雖處處皆是,卻唯有如白居易這般,時時懷抱詩心的人,才能在冬夜裡,清晰捕捉到折枝聲。
折枝聲,是鬧世清音。清音,清新淡雅之音。
俗世中,有喧嘩之音,也不乏清雅之音。陳寶琛建聽水齋,聞泉水聲而陶然自醉。清代的李慈銘卻嫌泉聲太幽,溪聲太急,唯田水聲聽來最是中和。水聲,雨聲,本都是聲,卻無聲之擾耳,反倒有清心之雅。
而折枝聲,也正是這麼一種有聲勝無聲的天籟。
折枝聲,多在嚴冬。初入冬時,總會有那麼幾天,陰雲低垂,氣候反常地溫暖。而此時,有經驗的人便知道,眼前的溫暖,不過是嚴寒的醖釀。冬日的酷烈,近在咫尺了。沒幾天,寒風呼嘯,大雪紛紛,風雪折枝的聲音此起彼落。
折枝聲,適合在深夜裡聆聽。人如鳥兒一樣,蜷縮在暖暖的被窩里,卻翻來覆去,難以入眠。這樣的時候,耳畔傳來忽輕忽重的折枝聲。可能是寒風呼嘯而過,摧折了枯枝;也可能是大雪壓枝,以至摧折。
但這樣的響,雖是聲,卻反倒有一種凸顯夜之清幽的奇效。折枝之聲,如天籟般,將心間的紛紛擾擾,心外的喧嘩鼎沸,都隔絕在了外頭。人籠罩在一種清淡的氛圍中,彷彿被催眠了一般,心慢慢淡定,眼漸漸合上。一醒,方覺東方已白。
清音之清,在於其聲如慈母之手,將懷中的孩兒安撫得妥妥帖帖。
一種聲音,如折枝聲,純淨透明,沒有雜質,聽在耳中,無車馬喧,反有人心靜。嚴冬夜,風雪折枝,人心思靜,這何嘗不是俗世中的一種修行?[照相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