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传不动”“消失了”吗?
刚刚过去的春节,疫情并未有明显反弹,之前不少人担心出现感染高峰并没有出现。媒体和社交网络没人再谈论它,“阳”字从朋友圈消失了。
于是有人疑问,新冠病毒会像“非典”一样,就此“消失”了吗?
答案其实毋庸置疑,新冠没有消失,它还在等着卷土重来。
在这一波疫情中,预计有90%的人已感染,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吴尊友于1月21日在个人微博发表长文称有80%已感染。哪怕是传染病,如此快速传播,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
正因为短时内通过自然免疫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免疫屏障,即使是在全国甚至全球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春节,也未导致疫情反弹。专家们普遍认为,这道屏障能保护我们3-6个月。
但病毒仍在,且还在流行,不过是低水平的流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教授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从去年12月开始,再过3到6个月,我们的抗体水平慢慢下降以后,这时候如果有新的病毒变异株,我们再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非常大,仍有可能出现高峰。
但这次高峰民众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由于大家感染的时间先后有差异,再加上我们第二次感染以后,由于有一个基础抗体水平的存在,第二轮感染的人数、感染症状的轻重,以及时间集中的幅度都会比第一次要弱得多。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也在2月1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预计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随着人群免疫力的下降,人群感染风险会增加,五六月份时,疫情变化会非常明显,到时候可能会面临第二波的冲击。但第二波疫情会出现在三月份还是五六月份,取决于是否会出现一种冲击力非常大的新毒株。
过去三年严格的防控措施阻断了海外一些变异毒株向我国境内传播,可放开以后海外一些变异毒株进入我国境内几乎是必然的。2022年10月至12月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已发现输入XBB病例199例。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XBB、CH.1.1这些变异毒株比起以前我国的本土毒株有相对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在葡萄牙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有过BA.1和BA.2过往感染的患者,其对BA.5的防感染率达到75.3%。因此,XBB虽然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是短期内感染的风险依然很低。
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趋势是传染性越来越强、致病力逐渐减弱,因此越晚感染这种病毒受到的伤害痛苦也会相应越小。这也就意味着越到后面疫情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越小。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放开后第二轮、第三轮疫情的冲击都要比第一轮小,这是一场持久战,当前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在经历三年的抗疫斗争后生活正在逐渐回归正轨。

刚刚过去的春节,疫情并未有明显反弹,之前不少人担心出现感染高峰并没有出现。媒体和社交网络没人再谈论它,“阳”字从朋友圈消失了。
于是有人疑问,新冠病毒会像“非典”一样,就此“消失”了吗?
答案其实毋庸置疑,新冠没有消失,它还在等着卷土重来。
在这一波疫情中,预计有90%的人已感染,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吴尊友于1月21日在个人微博发表长文称有80%已感染。哪怕是传染病,如此快速传播,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
正因为短时内通过自然免疫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免疫屏障,即使是在全国甚至全球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春节,也未导致疫情反弹。专家们普遍认为,这道屏障能保护我们3-6个月。
但病毒仍在,且还在流行,不过是低水平的流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教授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从去年12月开始,再过3到6个月,我们的抗体水平慢慢下降以后,这时候如果有新的病毒变异株,我们再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非常大,仍有可能出现高峰。
但这次高峰民众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由于大家感染的时间先后有差异,再加上我们第二次感染以后,由于有一个基础抗体水平的存在,第二轮感染的人数、感染症状的轻重,以及时间集中的幅度都会比第一次要弱得多。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也在2月1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预计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随着人群免疫力的下降,人群感染风险会增加,五六月份时,疫情变化会非常明显,到时候可能会面临第二波的冲击。但第二波疫情会出现在三月份还是五六月份,取决于是否会出现一种冲击力非常大的新毒株。
过去三年严格的防控措施阻断了海外一些变异毒株向我国境内传播,可放开以后海外一些变异毒株进入我国境内几乎是必然的。2022年10月至12月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已发现输入XBB病例199例。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XBB、CH.1.1这些变异毒株比起以前我国的本土毒株有相对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在葡萄牙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有过BA.1和BA.2过往感染的患者,其对BA.5的防感染率达到75.3%。因此,XBB虽然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是短期内感染的风险依然很低。
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趋势是传染性越来越强、致病力逐渐减弱,因此越晚感染这种病毒受到的伤害痛苦也会相应越小。这也就意味着越到后面疫情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越小。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放开后第二轮、第三轮疫情的冲击都要比第一轮小,这是一场持久战,当前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在经历三年的抗疫斗争后生活正在逐渐回归正轨。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https://t.cn/A69kHtMr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月6日降至最低(0.9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波动下降,2月4日降至最低(1.2%),2月6日略有回升(1.5%)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6日为13.7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6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6.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0.2万,较峰值下降了98.1%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102例,较峰值下降97.6%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6日,全国共报送23217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0%)、BF.7.14(24.1%)和BA.5.2.49(14.8%)。BA.5.2等20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5%之间,53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7%)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月6日降至最低(0.9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波动下降,2月4日降至最低(1.2%),2月6日略有回升(1.5%)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6日为13.7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6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6.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0.2万,较峰值下降了98.1%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102例,较峰值下降97.6%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6日,全国共报送23217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0%)、BF.7.14(24.1%)和BA.5.2.49(14.8%)。BA.5.2等20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5%之间,53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7%)

又是一年#情人节#
无论是一个人的浪漫还是两个人的甜蜜
#EMODA# 都为你送上诚挚的祝福
限定款帆布袋2月10日正式上架MARK STYLER集合店铺
【活动时间】2月10日-2月14日
【获取途径】
1、当日消费满1888元可领取Eco Ba一个(颜色随机,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2、可到店直接购买
点缀浪漫氛围,寻回悦然格调
MARK STYLER集合店铺(上海静安久光百货4F)
期待您的赴约

无论是一个人的浪漫还是两个人的甜蜜
#EMODA# 都为你送上诚挚的祝福
限定款帆布袋2月10日正式上架MARK STYLER集合店铺
【活动时间】2月10日-2月14日
【获取途径】
1、当日消费满1888元可领取Eco Ba一个(颜色随机,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2、可到店直接购买
点缀浪漫氛围,寻回悦然格调
MARK STYLER集合店铺(上海静安久光百货4F)
期待您的赴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