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识# :打坐练功中的诸多要点,一定要了解!

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内丹工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

《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一步工夫。何谓穷理?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

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 ,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气穴中也。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学道甚难,而传道亦不易。传道者甚勤,学道者可懒乎?传道者耐烦,而学道者可不耐烦乎?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万无一成。孔子曰:“知几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见微动之息,非神不知也。今为分之曰:微动者几,大动者直。欲知其几,使心使意使念终不得见也。神乎!神乎!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光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是也。丹家云:“一念从归中起”,即真神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念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从不神中炼出,学者知之。

学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热心去则冷心来,人心绝则道心见,此吾所以撇功名势利,弃儿女家园也,顶真学道,要把道当为奇货可居,乃有效验。

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灌溉,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世有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寸进者,为无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于道,自然无事于心;人若心重于道,自然心轻于事;人若心浓于道;自然心淡于事。守其性兮不散乱,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杂念之扰哉!理胜欲则存,欲胜理则亡。

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

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贼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工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书,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湍。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湍,则精智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代办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予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

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从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金丹之道,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于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诀!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气慧者神自清,气即人身之时神表也,有何难知?特患心不静定耳。进气是修道第一步要紧工夫,若不静心细参,则不能知终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时时有琐碎之心,而不团聚,故本一心分作数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学道总要诚一,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

阿弥陀佛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淨法師:我們誦經‮的目‬是什麼-第391集 | 淨法師:一‮法切‬本無高下  2021/07/09 002 星期五

【淨法師:我們誦‮目經‬的是什麼-第391集】
自性你看‮叫又‬實相、又叫真如、又‮法叫‬界、又叫涅槃、又‮實叫‬際,這個地方就‮用引‬這麼多名詞。大乘教裡面至少有‮十幾‬個名詞,五‮個十‬以上,我都記‮清不‬楚,全是‮一講‬樁事情。 佛為什麼一樁事‮用情‬這麼多的名相?就是‮你叫‬不要執著。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告‮我訴‬們,聽經不要執‮言著‬說相,讀經不要執著‮字文‬相,他‮叫不‬文字叫名字,就是名‮術詞‬語,不要著‮個這‬相;不‮著要‬心緣相,心‮相緣‬就是看到這個‮就字‬生起意思了,沒‮意有‬思。沒‮意有‬思,它就‮無有‬量義;有意思,那就‮一是‬個、二個,不是無量。 所以誦經,誦經‮是就‬讀書千遍,目‮其的‬義自見,叫我‮得們‬三昧,開悟,用意‮此在‬地。不‮了是‬解經義,你‮這讀‬個經,想了‮它解‬的意思,天天‮想去‬它,那‮知是‬識。你‮麼怎‬想,想得再多,不‮佛是‬的意思,為什麼?佛沒有意思,你怎‮會麼‬起那麼多意思?講解‮時的‬候,講‮的解‬對象‮一不‬樣,所以‮講你‬解的意思也‮一不‬樣,沒‮兩有‬個同樣的意思,妙就妙‮此在‬地。 所‮佛以‬經只許可讀誦,不要‮研去‬究裡‮的頭‬意思,愈研究愈糟糕,把它變‮世成‬間法,把它變‮知成‬識了,佛學知識,那不‮經是‬典。經典‮可是‬以幫助你大徹大悟、明心‮性見‬的,你把它當‮知作‬識,永‮不遠‬會開悟。 所‮佛以‬法,特別‮大是‬乘,跟中國傳統‮學的‬術,用‮在現‬要用一般人‮的用‬理念、方法來‮學學‬不到,中國‮統傳‬學術是聖‮教賢‬育,他不會成聖、不‮成會‬賢,佛經,他‮會不‬成佛、不會成菩薩,統統是凡夫。這個道‮要理‬不搞清楚、不搞明白,佛‮難法‬了。
—————————————————————

【淨法師:一切法本‮高無‬下】
知道‮切一‬法本無高下。為什麼‮有會‬高下?「唯‮眾以‬生垢‮障重‬深,心‮智粗‬劣,飢‮王遇‬膳,而‮能不‬餐」,用這個來做比喻。我們為什麼會‮到看‬法不平等?這‮我是‬們,垢‮染是‬污,什麼東西染污?煩‮染惱‬污你,迷惑障礙你,你沒‮智有‬慧、沒‮定有‬功,垢‮障重‬深。心‮智粗‬劣,就‮我是‬們講‮心粗‬大意,心‮氣浮‬躁,這樣的心態學‮很佛‬難。佛教‮們我‬念一部經,念經不‮為是‬別的,念經是修定。我們不‮上是‬上根機,叫我們天‮舂天‬米、破‮我柴‬們開不了悟,惠‮大能‬師行,他‮我比‬們高明。 對知識‮子分‬最方便‮方的‬法就是叫‮讀他‬經,讀經‮什是‬麼?修定。絕‮能不‬想這個經‮一這‬句什‮意麼‬思、這一段什‮意麼‬思,不可以,那‮就你‬有分別、有執著了,你‮不就‬能成就,你斷‮了不‬煩惱,你得‮到不‬三昧。要‮麼怎‬念?從「如是我聞」一直念下去,不‮它管‬什麼意思,決定不想經是什‮意麼‬思,經沒‮意有‬思。只要字沒‮念有‬錯,沒有‮漏念‬掉,只把‮住握‬這個,意思‮麼什‬不管它。天天念,老實念,念上幾千遍,得‮昧三‬了。為什麼?目‮達的‬到了,這個‮的目‬就是經‮上題‬的清淨‮等平‬覺。念到清淨‮現心‬前,清淨心‮智生‬慧,小智慧,是小‮智乘‬慧,聲聞、緣覺,那比一‮人般‬聰明多了;如果‮平得‬等心,平等是沒‮分有‬別,菩薩‮修所‬得的,提升了。菩‮心薩‬平等,小乘‮清心‬淨,這都‮是算‬得三昧。覺就‮開是‬悟,就是自見,讀‮千書‬遍,其‮自義‬見,自己明白了。這一‮白明‬了全‮明都‬白了,不是這‮句一‬明白、這‮段一‬明白,全部書‮白明‬了。其‮的他‬沒有學過的,只‮一要‬看就明白,一聽‮明就‬白,沒看、沒聽‮知不‬道,一看一‮全聽‬知道。
—————————————————————

【传灯法师:净土法语】

修行法门,乃如来对病之良药也。药随病广,数逾恒沙。求其至捷径,最简要者,莫胜于念佛求生净土法门。可谓速出生死之玄关,疾成觉道之秘诀也。盖凡修行,求出离生死,须仗三种力。一自力,二他力,三本有功德之力。若惟务自修,悟明心地,裂无明网,出爱欲河,成佛作祖,谓之自力。是为没量好汉,真大丈夫。如佛在世,及正法中诸大菩萨声闻缘觉,及诸大祖师,是其人也。若像末之世,去古既远,根器谫劣。有虽修而不悟,悟而不精。内照似脱,对境仍迷。纵使不迷,犹然坯器。菩萨有隔阴之昏,初果有入胎之昧。方之博地,安免随流。此自力之无功,出尘之不效。一错百错,实可寒心。是以诸佛菩萨,曲垂方便,又有仗他之法门兴焉。此之法门,经论发明,其品亦伙。求其苦口叮咛,极言称叹。列祖弘通,人心崇奉。惟极乐世界念佛一门为究竟。可谓言言阐唯心净土之心宗,句句演本性弥陀之妙法。悟此者,达生心与佛心平等,心土与佛土无差。修此者,获妙观与妙境相符,自力与他力兼济。况本有功德之力,无始性具者,因此以全彰。旷劫积累者,藉之而顿发。故得娑婆报满,净土现前。莲华化生,不迷生阴。一入永入,更不退转。故曰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数甚多。比夫在娑婆而入道,历尘境之粗强。险难恶道,无处不有,固不侔矣。然而说之匪难,行之为难。行之匪难,心要为难。此昔人之所诫,在我辈之当遵。若求其为吾真切教诫,莫要乎杨次公之两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夫念佛以一其心,恳切持名,专志不乱,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忘之而不能念,念之而不能一。无他,为情爱之所牵也。夫轻爱以杜其妄,斩断情根,脱离爱网,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念之而不能忘,忘之而不能尽。此无他,为念心之不能一也。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即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之所转,而不得生,矧多念乎。盖爱之所以为爱者,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种种妙好,不可枚尽。大而重于泰山,小而轻于鸿毛。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之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之不归于一,则不得生。呜呼,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此两语,可谓刮翳眼之金铋,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乐者,宜以此书之于屋壁,铭之于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撕。于娑婆之爱,日务求其轻。极乐之念,日务求其一。轻之又轻之,以渐阶乎无。一之又一之,以渐邻乎极。果能如此,则此人虽未脱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虽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临终正念现前,往生极乐必矣。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乎一念。又问,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乎轻爱。或者莞尔谓曰,师言首鼠两端,似无主正。俾学者乎何从。曰,非两端也。欲明一念之所以也。盖念之所不能一,由散心异缘之使然。散心异缘,又由逐境纷驰之使然。故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故曰,心生故,种种法生。法生故,种种心生。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尘沙莫尽。爱苟不忘,念能一乎。故欲一其念者,莫若轻其爱。欲轻其爱者,莫若一其心。一其心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则万缘都寂。万缘都寂,则一念自成。一念若成,则爱缘俱尽。故曰,欲一其念,莫若轻爱。欲轻其爱,莫若一念。盖爱之与念,势不两立。若日月之代行,明暗之相背也。或曰,杜境有道乎。曰,余所谓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观也。将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正以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物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万法空,万法空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则情自绝。情自绝,则爱不生,而惟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又问曰,轻爱与一念,同乎异乎。对曰,能轻娑婆之爱,未必能一极乐之念。能一净土之念,必能轻于娑婆之爱。此约无志有志间说也。若去无志而独言有志,则爱非念一而不忘。念非忘爱而不一。两者功夫,初无间然。又问曰,轻爱既闻命矣。一念为之奈何。对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夫不疑谓之信。苟有疑焉,则心不得其一矣。是以求生极乐者,要以敦信为之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弥陀,非是他佛。大要有二。一悟妙有遍周遍具,以为欣净之本。一悟真空圆离圆脱,以为舍秽之原。第二修行者。前敦信如目视。今修行如足行。信而不行,犹有目而无足。行而不信,犹有足而无目。是故信解既备,应当念佛修行。犹如目足兼备,然后能到凉池。故次信而说行也。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生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此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而垂终之正念必然。身无病苦,不受恶缠。预知时至,身心欢喜。吉祥而逝,坐脱立亡。亲见弥陀,垂光接引。若理一心者,此无他法。但于事一心中,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经。境有十六,观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紫磨黄金色像。立七宝华池之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相有八十种随形好。作此想者,亦有事理。事则以心系佛,以佛系心。初观足下安平犹如奁底,次观具千辐轮相。如是次第,逆缘至于顶中肉髻。复从肉髻,顺缘至于足底。了了分明,无分散意。理一心者。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如来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汝等应当系念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此义具明微妙三观,具如观经疏,妙宗钞中说。然此二种正行,要当相须而进。凡于行住睡卧时,则一心称名。凡于趺坐蒲团时,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坐以观佛。坐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西方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者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凡是一切有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者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修之,无非净土助行。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于历缘对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之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其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想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苦。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苦。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其乐无央。凡是所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于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第三愿者。夫净土般若舟航,要以信为点头探水,行为篙橹风帆,愿为船柁拨正。无点头探水,则不知通塞浅深。无篙橹风帆,则不能至其所止。无船柁拨正,则无约束要制。故次行以明愿也。第所发之愿,有通,有别,有广,有狭,有遍,有局。通如长途修忏课诵,古德所立回向发愿之文。别则各随自己之意所立。广如四弘,上求下化。狭如自修自度,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要须体合四弘,不得师心自立。大率所发之愿,宜别不宜通。通恐随人语转,而自无绳准。别则自己标心,克志进取。若能随通文而生决志,此则虽通而别。若于别文而久生滥漫,此则别亦成通。又宜广而不宜狭。广则所发之心大,而所克之果胜。狭则所发之心小,而所获之果劣。宜遍而不宜局。局则标心有限,数数间断于期心。遍则念念要心,刻刻圆成于乐土。如此三法,可谓生净土之弘纲,觐弥陀之宝筏。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乎是矣。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万物有灵,守护它们和我们自己~ 『火烈鸟领养』在南京红山动物园,我们领养了象征着自由和洒脱的火烈鸟,希望欣欣和小石榴们,未来之路红火坦荡~ 『希望胶带,宝贝
  • 不是没想过收养,但是家里有原住民,而我又因为工作原因,会不定时出差,最搞笑是刚认识白白的时候,白白特别瘦,褐色瞳孔让我心里发毛,所以我一直的打算就是我在一天就投
  •    特别提醒:    天公生当日也有“安太岁”的仪式,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便可以到庙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由庙方负责供奉即可。    在
  • 心情不好的时候 别为难自己 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只要太阳每天照常升起 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生活已经那么累了 你又何必想那么多 把自己搞得那么疲惫 你难道就
  • #晨艺[超话]# #晨艺亦是花火个人巡演# 过了那么多天,终于整理出来了,看着这些周边感觉又回到当时那一瞬间的情绪激动、开心、感动、不舍都是属于20号的回忆谢谢
  •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书中透露的8个单元故事——1、以宫斗为主题,女主将在本单元饰演一名失宠的妃子,但最终她逆袭,成为了太后。据爆料应该会采取选择多位男主客串的方
  • #食物语手游[超话]##回应玩家,还我年限#❗️请bt正视三文鱼玩家的合理诉求 ,公开正面如实回答玩家超话相关问题‼️保证未来正常运营手游‼️三文鱼在11月没有
  • 冬天的红薯,总想起一家长围着火炉烤吃聊天的情形记忆尤深,父亲总会讲述工地上发生的事情,哪放线错了,他发现了和人争吵,最后他们都服了父亲的细心,谁家孩子怎么厉害考
  • #原生家庭真的会让人窒息#? 现如今动不动就说原生家庭怎么怎么的!那么 ,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从父母生下孩子之后一直到孩子离开家庭独立
  • -小豆说的对,因为你爹地装小狗太像了,所以爸爸才中招了!#JaeDo[超话]#《育儿一则》1小豆今天从幼儿园回家后就一直唉声叹气的,豆嘤怎么问都不愿意说,好不容
  • 2️⃣️6️⃣平生第一次见冻雨,美丽与危险并存(家停了两回电2️⃣️7️⃣成品都送出去两天了,突然在地上看见花蕊零部件[哆啦A梦害怕]2️⃣️8️⃣继续做手工!
  • 朋友圈最热闹的一天哈哈哈,前有我跟我姐大半夜就开始虔诚认真迎财神,求一个缴纳偶然所得税的机会;后有我对我弟说出了最恶毒的话,“大年初五睡懒觉,你今年发不了财[d
  • #王鹤棣[超话]#[爱你]#王鹤棣21分钟砍18分#[馋嘴]#王鹤棣半节连得8分#[好爱哦]#王鹤棣破中国明星名人赛历史记录#|#王鹤棣时宴#whd#王鹤棣以爱
  • 送草的缘起是我跟她感叹我侍弄花草的笨拙,这花嘛养死了,那草嘛也快要死了,就连很普通的铜钱草也是养不活的。六月雪是我最喜欢的花草之一,小小的白花,长长的花期,蓬勃
  • !!
  • 弟弟小时候就是一个小太阳 不过有点别扭又直球[允悲]长大了是漂亮小狗本质是一个乖宝 怎么说学会钓哥哥了还故意咬自己嘴角说是哥哥咬的每次撒谎哥哥都一眼看出来哎呦
  • 《熊出没》系列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们是硬生生的自己做出来的品牌,没有借用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啥的,因此他们的剧情创作自由度更高,更容易贴合每年的社会热点。我是在小朋友
  • ​​抹茶鳗鱼鸡蛋卷///真的太喜欢日料的鸡蛋制品了,每次看到我都要点一份,永远嫩滑,永远热泪盈眶。么有一点啤酒味,挺喜欢P2鸡皮饺子,崭新尝试,可以P3牛舌,日
  • 2. 相聚的计划:尽管目前相聚的机会有限,但你们是否能够制定和实施一些计划,以弥补相聚的不足?请记住,异地恋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耐心,但如果两个人都真心希望在一起,
  • 离开家的时候,我带着两个孩子一一紧紧拥抱了他们,这个自然的拥抱对于我的孩子非常容易,但对于我自己其实来得不是那么容易,我和我的弟弟以及我们长大的这一代人显有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