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真人《福寿论》#:遵道守分,方能福集寿臻!
近来读《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被里面的深意所吸引,不禁产生了下笔的想法。
今天想写的主旨是“遵道守分,福集寿臻”,然后结合孙真人的《福寿论》进行写作。我们首先要谈到“遵道守分”。遵什么道,怎么遵道?而“守分”,又是守什么分,如何守分?

一. 天道与本分
“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这是《玄纲论》里对道的一个大的概述。再往小些往人性上说,道者何也?
《中庸》上说:“天之命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天之命谓性”,是指人的天性。“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的原则去进行修治。
《黄帝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生成之后,人又是天地的一个小化身。太空中一点不昧的虚灵,即天性。此性长清常静,无情无意,无思无为,但它应变事物无有休停。此性应之于人,即为人心。

人心因为有情有意,想思有虑,时时在动,故谓:“人心,机也”。而天道,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所以要想得到人类社会的太平,人身自我身命的安宁,必须返本归根,依循常清常静、无思无为、无情无意的天道。这就是遵循本分。

二. 仁与俭:天道所常,人之本分
清代悟元子刘一明祖师则补充解释说:“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如果没有做到守道,或者超过了限度,就是非分。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里的提到了富贵者与贫贱者的非分:“富贵者,以轾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佞盗取,为非分也。”之后又举了例子:官爵之非分者,车马之非分者,妻妾之非分者,童仆之非分者,而这四种非分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之非分。

道与儒不同,这里的“仁”不是儒家的“仁”的含义,不是指仁义,而是指廉谨。廉,即棱角分明、是非分明;谨,即谨慎。这里的“不仁”,就是指是非不分,恣情纵欲。
后面的屋宇之非分者,粟帛之非分者,衣食之非分者,饮食之非分者,这四种总结起来就是不俭之非分。不俭,简单来说就是不节俭。

《道德经》有言: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由此可见节俭的重要性,做不到的话,自然也是非分。
不仁不俭,如此种种,皆与造善之积不符。积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皆记之,神而追之则矣。尚不能逃其往负之灾。
道教是讲承负的,《文昌帝君阴骘文》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因此孙真人说:“如此者,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若是真有以此为富的,也不过是为富不仁,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三. 元载:不遵道,不守分,福寿全无
我印象中最不“遵道守分”的人,当属唐代宗李豫时期的宰相元载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巨贪之一。抄他家时,起赃无数。就冲他家中藏有赃物胡椒八百石,钟乳五百两,就略可知其奢糜腐败的程度。

这也最为让人记忆深刻。胡椒日常用量极少,一餐饭,数粒即足。然而,从其家抄没的差不多有现今的六十多吨重。这就得需要上百峰骆驼,才能从印度洋的海滨,运到唐首都长安,现今航空距离也得有三千多公里,何况是当时的驼队?何等辛苦不易!

元载遂兼任度支使时,志得意满,自恃除恶之功,非议前贤。他认为满朝文武,无人比得上自己。后来,元载为独揽大权,上奏皇帝,要求吏部、兵部对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不得检验考核,并于公府门前杖杀了弹劾他的大臣。从此人们再也不敢公开非议元载,就算走在路上,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周幽王时期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唐朝完美的重现了。当时,元载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信赠送厚礼。元载任相时,宣州有一老者向他求官。元载只给了他一封书信便打发走。

老者走到幽州,拆信观看,见上面只有元载的署名,别无他话,非常生气,但只得持信去求见当地节度使。节度使见了元载所书,将老者迎到馆舍,加以款待,又赠送他绢帛千匹。元载得势之威势,可见一斑。
唐代宗对元载所为非常清楚,但考虑到元载任相多年,想让他善始善终,因而单独召见,加以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元载却不思改过。

嚯!皇帝亲自来劝还不听,古往今来也是没谁了,利令智昏莫过于是。

后来代宗下诏赐死元载,妻及子并赐死,并且挖开元载父祖坟墓,劈棺弃尸。这可就不只是“死有余责,秧其子孙”了,连死去的宗祖都要一起受辱。史书称:“及死,行路无嗟惜者”。他得势时是如此的倒行逆施,人们对他的死无人叹息也就不足为怪了。

《资治通鉴》上说元载临死前,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要求,元载知道逃不过一死,于是他央求:“愿得快死!”刽子手说:“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于是脱下脏袜子塞其口而杀之。

《新唐书》称元载“嗜学,工属文”。《旧唐书》称他“性惠敏,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元载出身寒微,应当知晓百姓之苦,然而当他做了宰相,却大兴土木,全然不顾庶民之生死。

他好读书,尤擅道书,考虑到他的时代,很还可能是读过孙真人的福寿论的,可他干的全是非分之事,更别说遵道守分了。此等不仁之富,也就促成他最后成了真正的为富不“人”。

四. 福与寿: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接下来,“福集寿臻”要怎么做到呢?这其实也就是孙真人的这篇福寿论里探讨的主旨“福”与“寿”。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福?什么是寿?为什么说福满了寿就会到来呢?
古人认为,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对福与祸的一种辩证认识。《礼记》则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

许慎《说文》里提到:“福,佑也”。有着赐福,保佑之意。
纵观古今,人们对“福”字的认知各有侧重点。孙真人福寿论的第二段开头就说道:“福者,造善之积;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福或者有祸,全因自己善或不善的作为。

《太上感应篇》里也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认为祸、福虽然难以预测,但是会因为人自己的行为而转化、改变。

《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此,一般人都会认为长寿便是有福。五福从来先说寿,其次云何?直至三公未足多。

然何为寿?《说文》里提到:“寿,久也”。在古代寿的含义代表着祈福平安,延年兴旺长久之意。“寿”字寄托着人们的期盼、祝福和向往。如何能被称为久?那自然是长生才能久视。

韩非子也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而孙真人却说:“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

由此可见,仅仅多寿还不能被称为有福,只是因贫穷而不罚寿罢了。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曾在他诗作的《贫歌》中说道:“寿居福之首,贫为士之常。造物赋我贫,乃以寿见偿。”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则在他的《病中感秋》一诗中说道:“寿外康宁方是福,不然徒寿不须休。”这些都说明了“福”里囊括了“寿”,但与“福”相比较起来,“寿”却不能代表“福”。这就像是数学里的集合,福为母集,而寿只是子集。

五福齐备,百福骈臻,才能以寿为福,从而福集寿臻。如果只是长寿,贫穷而又困苦,或者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这种长寿反而使人痛苦,自然也称不上享福,甚至可能还是一种受罪。

乡下把结婚和有些老人的去世,谓之为红白喜事。之所以把有的老人的去世称作喜事,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得到了长寿,却常年瘫在床上,动弹不得,生不如死。因此,福寿双全,才应该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孙真人在福寿论里,倡导大众所追寻的根本目标。
《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福寿论中也将人也分成了圣人、贤人、达人、信人等等,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缺点,进而虚心改过,取长补短。

恰如《福寿论》最后所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如此这般,自然证得福寿双全。那么福集寿臻,福寿骈集,又哪里是什么难事呢?
作者:逍遥顽仙

#药王孙真人《福寿论》#:遵道守分,方能福集寿臻!
近来读《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被里面的深意所吸引,不禁产生了下笔的想法。
今天想写的主旨是“遵道守分,福集寿臻”,然后结合孙真人的《福寿论》进行写作。我们首先要谈到“遵道守分”。遵什么道,怎么遵道?而“守分”,又是守什么分,如何守分?

天道与本分
“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这是《玄纲论》里对道的一个大的概述。再往小些往人性上说,道者何也?
《中庸》上说:“天之命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天之命谓性”,是指人的天性。“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的原则去进行修治。

《黄帝阴符经》上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生成之后,人又是天地的一个小化身。太空中一点不昧的虚灵,即天性。此性长清常静,无情无意,无思无为,但它应变事物无有休停。此性应之于人,即为人心。

人心因为有情有意,想思有虑,时时在动,故谓:“人心,机也”。而天道,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所以要想得到人类社会的太平,人身自我身命的安宁,必须返本归根,依循常清常静、无思无为、无情无意的天道。这就是遵循本分。

一. 仁与俭:天道所常,人之本分
清代悟元子刘一明祖师则补充解释说:“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如果没有做到守道,或者超过了限度,就是非分。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里的提到了富贵者与贫贱者的非分:“富贵者,以轾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佞盗取,为非分也。”之后又举了例子:官爵之非分者,车马之非分者,妻妾之非分者,童仆之非分者,而这四种非分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之非分。

道与儒不同,这里的“仁”不是儒家的“仁”的含义,不是指仁义,而是指廉谨。廉,即棱角分明、是非分明;谨,即谨慎。这里的“不仁”,就是指是非不分,恣情纵欲。

后面的屋宇之非分者,粟帛之非分者,衣食之非分者,饮食之非分者,这四种总结起来就是不俭之非分。不俭,简单来说就是不节俭。

《道德经》有言: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由此可见节俭的重要性,做不到的话,自然也是非分。
不仁不俭,如此种种,皆与造善之积不符。积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皆记之,神而追之则矣。尚不能逃其往负之灾。

道教是讲承负的,《文昌帝君阴骘文》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因此孙真人说:“如此者,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若是真有以此为富的,也不过是为富不仁,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此非分也,神已记之,人不知也。

二.元载:不遵道,不守分,福寿全无
我印象中最不“遵道守分”的人,当属唐代宗李豫时期的宰相元载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巨贪之一。抄他家时,起赃无数。就冲他家中藏有赃物胡椒八百石,钟乳五百两,就略可知其奢糜腐败的程度。

这也最为让人记忆深刻。胡椒日常用量极少,一餐饭,数粒即足。然而,从其家抄没的差不多有现今的六十多吨重。这就得需要上百峰骆驼,才能从印度洋的海滨,运到唐首都长安,现今航空距离也得有三千多公里,何况是当时的驼队?何等辛苦不易!

元载遂兼任度支使时,志得意满,自恃除恶之功,非议前贤。他认为满朝文武,无人比得上自己。后来,元载为独揽大权,上奏皇帝,要求吏部、兵部对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不得检验考核,并于公府门前杖杀了弹劾他的大臣。从此人们再也不敢公开非议元载,就算走在路上,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周幽王时期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唐朝完美的重现了。当时,元载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凡是想求官仕进的,都要向他的儿子、亲信赠送厚礼。元载任相时,宣州有一老者向他求官。元载只给了他一封书信便打发走。

老者走到幽州,拆信观看,见上面只有元载的署名,别无他话,非常生气,但只得持信去求见当地节度使。节度使见了元载所书,将老者迎到馆舍,加以款待,又赠送他绢帛千匹。元载得势之威势,可见一斑。
唐代宗对元载所为非常清楚,但考虑到元载任相多年,想让他善始善终,因而单独召见,加以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元载却不思改过。

嚯!皇帝亲自来劝还不听,古往今来也是没谁了,利令智昏莫过于是。

后来代宗下诏赐死元载,妻及子并赐死,并且挖开元载父祖坟墓,劈棺弃尸。这可就不只是“死有余责,秧其子孙”了,连死去的宗祖都要一起受辱。史书称:“及死,行路无嗟惜者”。他得势时是如此的倒行逆施,人们对他的死无人叹息也就不足为怪了。

《资治通鉴》上说元载临死前,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要求,元载知道逃不过一死,于是他央求:“愿得快死!”刽子手说:“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于是脱下脏袜子塞其口而杀之。

《新唐书》称元载“嗜学,工属文”。《旧唐书》称他“性惠敏,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元载出身寒微,应当知晓百姓之苦,然而当他做了宰相,却大兴土木,全然不顾庶民之生死。

他好读书,尤擅道书,考虑到他的时代,很还可能是读过孙真人的福寿论的,可他干的全是非分之事,更别说遵道守分了。此等不仁之富,也就促成他最后成了真正的为富不“人”。

三. 福与寿: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接下来,“福集寿臻”要怎么做到呢?这其实也就是孙真人的这篇福寿论里探讨的主旨“福”与“寿”。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福?什么是寿?为什么说福满了寿就会到来呢?

古人认为,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对福与祸的一种辩证认识。《礼记》则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

许慎《说文》里提到:“福,佑也”。有着赐福,保佑之意。
纵观古今,人们对“福”字的认知各有侧重点。孙真人福寿论的第二段开头就说道:“福者,造善之积;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福或者有祸,全因自己善或不善的作为。

《太上感应篇》里也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认为祸、福虽然难以预测,但是会因为人自己的行为而转化、改变。

《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此,一般人都会认为长寿便是有福。五福从来先说寿,其次云何?直至三公未足多。

然何为寿?《说文》里提到:“寿,久也”。在古代寿的含义代表着祈福平安,延年兴旺长久之意。“寿”字寄托着人们的期盼、祝福和向往。如何能被称为久?那自然是长生才能久视。

韩非子也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而孙真人却说:“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

由此可见,仅仅多寿还不能被称为有福,只是因贫穷而不罚寿罢了。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曾在他诗作的《贫歌》中说道:“寿居福之首,贫为士之常。造物赋我贫,乃以寿见偿。”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则在他的《病中感秋》一诗中说道:“寿外康宁方是福,不然徒寿不须休。”这些都说明了“福”里囊括了“寿”,但与“福”相比较起来,“寿”却不能代表“福”。这就像是数学里的集合,福为母集,而寿只是子集。

五福齐备,百福骈臻,才能以寿为福,从而福集寿臻。如果只是长寿,贫穷而又困苦,或者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这种长寿反而使人痛苦,自然也称不上享福,甚至可能还是一种受罪。

乡下把结婚和有些老人的去世,谓之为红白喜事。之所以把有的老人的去世称作喜事,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得到了长寿,却常年瘫在床上,动弹不得,生不如死。因此,福寿双全,才应该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孙真人在福寿论里,倡导大众所追寻的根本目标。

《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福寿论中也将人也分成了圣人、贤人、达人、信人等等,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缺点,进而虚心改过,取长补短。

恰如《福寿论》最后所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如此这般,自然证得福寿双全。那么福集寿臻,福寿骈集,又哪里是什么难事呢?
作者:逍遥顽仙 腾讯道学

世事无常,
我们该
“ 听天由命 ”吗?

佛在经中说,生命在呼吸间,

“ 无常大鬼,
不期而至;
冥冥游神,
未知罪福。”。

“ 无常 ”
是佛门弟子的必修课,

那么,面对世事无常,

我们是该选择“ 听天由命 ”,

还是报之以深情呢?

认识无常

首先,认识无常。

什么是“ 无常 ”?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这样总结: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

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

这就是十一义中
“ 性无常义 ”和
“ 刹那灭义 ”。

佛经中说:
“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
就是这个意思。

“ 诸行 ”,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

“ 行 ”是迁流变动的意思,

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的,

所以叫做“ 行 ”。

这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

“ 生灭 ”二字,

实际上包括着“ 生、异、灭 ”三字

或“ 生、住、异、灭 ”四字。

这里每个字表示着一种相状:

一个现象的生起叫做“ 生 ”;

当它存在着作用的时候叫做“ 住 ”;

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 异 ”;

现象的消灭叫做“ 灭 ”。

刹那是极短的时间,
佛经中说弹一下指头的时间有六十刹那。

刹那生灭,
就是一刹那中具足生、住、异、灭。

有人问,一个人的寿命一般有几十年,怎么是刹那生灭呢?

佛教把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叫做一期,

一期是由刹那刹那相续而有的。

对一个人的整体来说,
他有一期的生住异灭,
即生、老、病、死;

但从他的组成各部分来说,则是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

佛经说人的身体每十二年全部换过一次。

一个物体的生住异灭,
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

实际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的存在。

照佛教的教义,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

佛教把主张
“ 有常恒不变的事物 ”
的见解叫做“ 常见 ”,

认为是错误的。

无常的价值

在一般人的思想观念里,大都不喜欢无常,

总觉得人生无常,令人恐惧;

人情无常,令人悲伤;

世界无常,成住坏空;

一切无常,虚假如幻。

所以一谈到无常,往往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没有意义的。

但从另一层面来看,无常实际上是蕴含着积极奋发的思想。

对此,星云大师开示了无常的价值:

一 、带来希望的人生:

无常的定义是好的会变坏,坏的会变好,

所以它带给我们无穷的希望,

它让我们懂得珍惜美好的,改善不好的。

譬如现在我贫穷,没有关系,贫穷是无常的,我可以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一旦我有钱了,我也知道要好好惜福,

因为我知道无常,如果不好好爱惜,千万金钱也会随流水而去。

在情感上,你爱我,我会珍惜,你对我不好,没关系,

我来改善不好的前因,未来我们就有希望结成善缘。

二 、具有自由的精神:

无常的另一个定义是,凡事都不是命定的。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可以从改变处世的方法等种种改变上,来扭转原有的命运,

这种改变,是我能你能,大家都能的。

因为无常是人人平等的,无论你是国王大臣,还是贩夫走卒,无常一样跟你在一起。

所以大家都可好可坏,可坏可好,这是很平等的。

三 、否定神权的控制:

人活着,最苦恼的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茫然无知,

因此很容易被神权控制,

很容易把自己的未来交给神权去主宰。

但是如果明白无常的道理,

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

就能脱离神权思想的控制,而做自己因缘的主人。

四 、破除定命的论调:

如前所说,凡事都不是命定,命运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只要我们心好,只要我们不侵犯别人,而又能广结善缘,无常亦能使乖舛的命运转好。

万事万物,
因缘聚合

一件事能否做成,
心态消极的人说“ 听天由命 ”,

信奉成功学的会讲“ 人定胜天 ”,

而学佛之人则会祈愿“ 因缘和合 ”。

那么, 因缘,到底是什么?

和“ 听天命 ”又有什么不一样?

因缘,
其实是“ 因 ”和“ 缘 ”的并称。

因,是指引发结果的直接的内在原因;

缘,是外来的相助的间接原因。

所以,因缘也常被叫做
“ 内因外缘 ”、
“ 亲因疏缘 ”。

不仅仅是做事,世间的万事万物甚至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来自于因与缘的聚散。

用缘起来看世界,一切都是因缘聚合之后形成的现象,

如果脱离那些内在的原因、外在的助缘,

根本找不到能够永恒不变、独立存在的人、事、物。

所以,不论是我们做什么事,

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

大到生活着的城市山川,

甚至地球所在的浩瀚宇宙

…… 都是这些因缘聚合起来的暂时现象。

例如,
从种子生长为大树,成长过程中,种子是最重要的内因,

而阳光、水土、不会被砍伐的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看做外缘。

但无论是内是外,这些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手中握着种子,就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拥有树林,这真是太高估了自己。

当种子真的长成为大树后,

水土是否还足以支撑大树的生长、

虫害是否会侵袭大树的健康、

周围的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

…… 这些条件依然在发生变化。

所以,百年大树、千年古树才会如此难得。

因缘变化,
所以无常

因缘瞬息变化,从缘起的观点看,

世间没有任何现象是可以永恒的,这就是无常。

有的因缘可能变化速度比较快,而有些比较缓慢,

我们只盯着手中所拥有的事物就会浑然不觉。

而我们内心的贪瞋痴,
我们的无明,
更使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很多错误的认知,

总觉得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

期待我们拥有的家庭、事业、健康、人际关系都能长长久久。

事实上,
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只是内心不愿接受一切都在无常变化的现实。

真正理解了因缘和缘起,就能接纳无常。

无常只是一个客观规律,本身无所谓好坏。

无常不等于消极,不只是让我们接受一切最终都会毁坏的事实,

反而能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短暂聚合起来的因缘。

“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心理准备,

就不至于长久地沉溺在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拨,

也不会因为挫折而怨天尤人,

也更有力量来应对。

如果不愿面对无常,一味的抗拒真相,

除了给自己制造更大的痛苦,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广结善缘,
助力成就

我们在世间做事也是这样的道理,

缺少阳光、土壤等外缘的帮助,

再好的种子也难以发芽,更不要说长成大树了。

看似一帆风顺的事情,

也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因缘而出现波折,无常才是正常的,

调整心态,看淡得失,积极应对,这才是上策。

更何况,无常也不等同于坏败、消亡,

正因为无常,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坏的也可以变好,

我们多创造什么样的内因、外缘,

它也很可能就会朝什么方向去改变。

遭遇挫折时,也要记得否极会泰来,

做好我们能做的内因,同时祈愿外缘的和合。

想要“ 因缘和合 ”可以祈愿,

但也不是只要祈愿就可以的。

当我们还未成功时,要记得广结善缘,

在自己的“ 账户 ”上多积累功德,

因缘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各种方式来到,

这样祈愿才有“ 回响 ”。

而当我们获得成功时,应当感恩所有的助缘,切莫骄傲自大,要清醒地知道这并非自己一人之功。

无常不是消极,而是让人更加懂珍惜。

愿大家了知无常,把握当下,积极生活。

最后,愿逝者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射手座·射手座就是干脆的一个人,要么不爱,要么爱上就要百分百地信任,如果相爱的过程中还要花心思去怀疑,再去查证,这样的关系多累啊!同台时各有各的特色,平心而论
  • 但实际上,很多普通人没有时间精力去走这条路径,加之一些团购套餐本就涉及金额不大,在对成本与收益权衡后,很多消费者没有足够动力靠自己维权。问题是,当消费者遭遇商家
  • 【6⃣望町屋】忘了叫什么但很像戈薇的一套,上M下L裙长45,胸挡丢掉了可以自己配,有领结,售价110。(我感觉虽然都叫兰州拉面但是每个店都自成一体哈哈哈) 中午
  • 于是找她要内推信息的时候我憨批地顺手问了一句,“你是xx的吗”她说,“嗯嗯是的”我就好奇,问,“哪个专业的啊,我本科也是xx的”她说,“我是计科的”本来就想着聊
  • 这个问题你得先明白,长达5年的肌瘤,得耗散人体多少营养?生过孩子的妇女都经历过,刚刚生产的那个月,淋淋漓漓的流血、粘液、浊液,淤血等等,都是恶露。
  • #李秉宪[超话]##李炳宪[超话]##阳光先生# 昨晚二刷完阳光先生,半夜哭的心绞痛,真的真的被崔宥镇这个男人拿捏完了[苦涩],李秉宪把这角色塑造的太完美[泪]
  • 三,五部论都是唯识: 认为全部论典都是唯识的,有仁达瓦.寻努洛卓在〈对泽千堪布问答录〉中提到:「弥勒的教法,在唯识当中,被无着兄弟和其弟子们讲说,如果弥勒的教
  • 回头想想最初 再看看现在的状态 一切都变了 遗憾的是 没有达到预期 觉得对不起自己 或许 人生本就是旅程 有人上车 有人路过 有人,目的地相同 有人
  • 当时海氏和她的几个助手,用了两年的光阴一共临摹了百余幅阿旃陀壁画,使得这个埋没在特干高原的古代印度绘画艺术公之于世,在伦敦举行了一次轰动全英国的《阿旃陀壁画临摹
  • 反正都是要走的,不如放宽心珍惜当下,能够快乐一天已然满足今天去看的展我真的很喜欢首先是布展风格,纯白的背景,明亮的灯光,雕塑与画作的重叠,很有sense。画作有
  • 属于苍兰诀的夏天结束了 而我喜欢了四年的男孩也取得了他的好成绩 四年前的夏天是流星花园 就那一瞬间的画面就仅仅那一个镜头 让我这个从来没有追过星的人开始踏上追星
  • 唯你我迎娶真爱,心上人用心灌溉!唯你我迎娶真爱,心上人用心灌溉!
  • 最重要的是有些(所谓的“神婆“),有的帮人算命,看手相等。从路的一头闲逛到另一头基本上就算逛完了汪口,这边村民的生活没有被游人过多的打扰,街两边的小商铺还是以卖
  • 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没有辜负了自己,在我心里,无论你31岁也好,61岁也好,甚至永远,不管发生什么,你都永远是我心里那个爱笑,爱吃,爱睡的孩子,我愿你永远向
  • 你了解了事物的本性,于是你便是看到了自心本性,你会对实相的根本状态生起定见,也会彻断对智慧的困惑。当你认出明觉和本然觉性就存在于自身中,便没有利根器与钝根器的差
  • 今天去了医院 看了脸上的扁平疣 去年暑假就有 迫于开学 没有选择激光 买了药 但是效果不明显 我去学校涂了一段时间就没有涂了 最近某天照镜子 发现很严重了 就是
  • 「泊本6D玻尿酸保湿精华水 修护乳」友情提示:看清规则哦~[心]Tomi说:「1」背靠福瑞达集团研发背景,6种不同大小分子HA逐层擊破,透皮补水保湿。[彩虹屁]
  • #和悦唠唠嗑# 1⃣️六国论还没背完 又来个过秦论 刚读一遍都给累够呛2⃣️奶奶在 坠幸福 肉饼好香3⃣️wzk可爱我买的泡面“大金锅”了 他以为金子做的[思考
  • 12.人们常常会欺骗你,是为了让你明白,有时候,你唯一应该相信的人就是你自己13.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单再寂寞,仍要继续走下去,不许停、也不能回头。这
  • 一莲幽梦可记得忘忧湖畔三千素荷,临水照初妆我以一缕矜持的洁白与你润心润肺的倾城一笑一曲荷塘月色横笛沧海桑田一眼凝眸邂逅半世琉璃的痴盼藕花深处我用刻骨的相思临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