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
●礼斗、拜斗https://t.cn/A6Mi39il
●持斋
佛言九月者,少阴用事,乾坤改位,万物毕终,衰落无牢。众生蛰藏,神气归本,因道自宁。故持九月一日斋,竟十五日。(《法苑珠林》)
●陵寝荐衣
天宝二年,敕朕承丕业肃恭祀事,至于诸节常修荐享,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令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贻范千载,庶展孝思。(《通典》)
●吃花糕
夫花糕虽多用在夏历九月九日之节,而富有之家,常讲究九月初一日即食花糕。今者时代维新,而馋吻亦与之俱进,更不俟九月一,即欲尝试。(《重阳花羔》)
●搭坐
故事,宰执、侍从自八月朔搭坐。绍兴元年,以江、浙地燠,改为九月朔,著为例。(《宋史》)
●占卜
九月朔日,欲晴及重阳日,晴主冬。晴十三日,晴易刈穫。(《嘉善县志》)
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凡北风,则谷贱,以日值月占之。谚云:重阳无雨一冬晴。(《泸溪县志》)
九月初一日,风雨,芝麻贵。其日有东风半日不止,禾不收,谷大贵。其日值寒露霜降,主饥荒。月内多雨,米贵柴缺。其月上卯日,风从北来,米贵三倍,应在来年三七月。东风,米大贵。月内雷鸣,谷米大贵,俱应在来年。是月行夏令,大水伤田;行冬令,国多盗贼,边境有警。(《龙泉县志》)
九月初,有雨多,谓之秋水。中气前后起西北风,谓之霜降信。有雨,谓之湿信。未风先雨,谓之料信雨。霜降前来信,易过善。后来信,了信,必严毒。此信乾湿,后信必如之。谚云:霜降了布衲著得。言已有暴寒之色也。(《农政全书》)
季秋月朔占,值寒露,主寒温不时。值霜降,主多雨及来年饥。有风雨,主来年春早夏水,麻贵。若东风半日不止,则米麦皆贵。霜降,官祭旗纛,月内忌雷,主谷贵。虹,主人灾。霜不下,来年二月多阴寒。(《永平府志》)
●轶事
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书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后题曰: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郝经传》)
吴孙权嘉禾三年九月朔,陨霜伤谷。按刘向说:“诛罚不由君出,在臣下之象 也”。是时校事吕壹专作威福,与汉元帝时石显用事陨霜同应。班固书九月二日, 陈寿言朔,皆明未可以伤谷也。壹后亦伏诛。京房《易传》曰:“兴兵妄诛,兹谓 亡法。厥灾霜,夏杀五谷,冬杀麦。诛不原情,兹谓不仁。其霜夏先大雷风,冬先 雨,乃陨霜,有芒角。贤圣遭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其霜在 草根土隙间。不教而诛,兹谓虐。其霜反在草下。”(《宋史》)

●礼斗、拜斗https://t.cn/A6Mi39il
●持斋
佛言九月者,少阴用事,乾坤改位,万物毕终,衰落无牢。众生蛰藏,神气归本,因道自宁。故持九月一日斋,竟十五日。(《法苑珠林》)
●陵寝荐衣
天宝二年,敕朕承丕业肃恭祀事,至于诸节常修荐享,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令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贻范千载,庶展孝思。(《通典》)
●吃花糕
夫花糕虽多用在夏历九月九日之节,而富有之家,常讲究九月初一日即食花糕。今者时代维新,而馋吻亦与之俱进,更不俟九月一,即欲尝试。(《重阳花羔》)
●搭坐
故事,宰执、侍从自八月朔搭坐。绍兴元年,以江、浙地燠,改为九月朔,著为例。(《宋史》)
●占卜
九月朔日,欲晴及重阳日,晴主冬。晴十三日,晴易刈穫。(《嘉善县志》)
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凡北风,则谷贱,以日值月占之。谚云:重阳无雨一冬晴。(《泸溪县志》)
九月初一日,风雨,芝麻贵。其日有东风半日不止,禾不收,谷大贵。其日值寒露霜降,主饥荒。月内多雨,米贵柴缺。其月上卯日,风从北来,米贵三倍,应在来年三七月。东风,米大贵。月内雷鸣,谷米大贵,俱应在来年。是月行夏令,大水伤田;行冬令,国多盗贼,边境有警。(《龙泉县志》)
九月初,有雨多,谓之秋水。中气前后起西北风,谓之霜降信。有雨,谓之湿信。未风先雨,谓之料信雨。霜降前来信,易过善。后来信,了信,必严毒。此信乾湿,后信必如之。谚云:霜降了布衲著得。言已有暴寒之色也。(《农政全书》)
季秋月朔占,值寒露,主寒温不时。值霜降,主多雨及来年饥。有风雨,主来年春早夏水,麻贵。若东风半日不止,则米麦皆贵。霜降,官祭旗纛,月内忌雷,主谷贵。虹,主人灾。霜不下,来年二月多阴寒。(《永平府志》)
●轶事
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书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后题曰: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郝经传》)
吴孙权嘉禾三年九月朔,陨霜伤谷。按刘向说:“诛罚不由君出,在臣下之象 也”。是时校事吕壹专作威福,与汉元帝时石显用事陨霜同应。班固书九月二日, 陈寿言朔,皆明未可以伤谷也。壹后亦伏诛。京房《易传》曰:“兴兵妄诛,兹谓 亡法。厥灾霜,夏杀五谷,冬杀麦。诛不原情,兹谓不仁。其霜夏先大雷风,冬先 雨,乃陨霜,有芒角。贤圣遭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其霜在 草根土隙间。不教而诛,兹谓虐。其霜反在草下。”(《宋史》)

《大悲咒》十种大悲心
(第九十五段)
【尔时大梵天王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我从昔来经无量佛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我等大众愿乐欲闻。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汝今善听吾为汝等略说少耳。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观世音菩萨诵完84句《大悲咒》后,大地出现了六变震动,天上雨下奇珍妙花,十方诸佛皆大欢喜,天魔外道则非常恐怖。一切来参见大悲法会的会员,都分别获得了大小不等的果证。有得声闻初果至四果的、有得初地至十地的,还有无量多的众生发菩提心的,此皆是《大悲咒》威力所致,无比殊胜!
这时大梵天王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整理好衣服,非常恭敬地合掌,对观世音菩萨说:善哉、大士!(大士为大菩萨的别称),我从往昔,经过无量多的诸佛法会,听闻过各种各样的佛法及各种各样的陀罗尼神咒,但却从未听闻过观世音菩萨所宣说的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惟愿观音大士为我们讲解此《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的形象面貌,是一个什么样的相状?我及在场的所有参加法会的人们都非常愿意、非常乐意地想听闻到。
于是观世音菩萨对大梵天王说:你为了方便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好!那么你而今可善自听好,我将为你们略微少许地讲解一些关于《大悲咒》的真实相状,《大悲咒》的真实相状归纳起来就是十种心,即:
1、大慈悲心:什么是慈悲呢?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佛陀之悲是以众生之苦为己苦,故称同体大悲。
《大般涅槃经》记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就是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这是凡夫的慈悲,称为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于诸法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这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最初的慈悲,称为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绝对平等之慈悲,此为观音菩萨所发之大愿,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
2、平等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里,始终都有高低贵贱之分,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只有超越三界后,在法身无相中,才有真正的平等,修行到了这种境界,所有的世俗观念都升华为圣人观念,看一切众生平等、看一切世界平等、看一切法平等,没有什么善恶邪正,人我是非,贫富美丑等种种差别相,为人处世,永远都不偏不倚,绝对平等,如此名为平等心。
3、无为心:无为心从无为法中生,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原本是涅槃的异名。为诸法之本体,与“法性”、“真如”等为同一含义。以法相唯识宗为代表。该宗以修持境界立论,分无为法为六种,即:
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法相唯识宗于以上六种无为中突出真如无为,认为前五种无为都是“真如无为”的不同显现,因为只有真如无为才是佛教的究竟圆满处。具足这六种无为法,名无为心。
4、无染着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清楚明白,却能即相离相,不生执着,即是无染着心。
5、空观心:观十方世界是空、观十二类众生是空、观一切法是空、观一切相是空,于空处见缘起,于缘起处见实相,于此实相中彻悟自性本空,空生大觉,是名空观心。
6、恭敬心:尊敬比自己年龄大辈分高的比如父母长辈等名“恭”、尊敬比自己有知识有智慧的比如佛菩萨师长等名“敬”。恭敬心就是以下敬上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恭敬一切人,古德说: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我虽长处比人多,但都有不如人处,所以,能做到尊敬一切人,即是恭敬心。
7、卑下心:“卑”不是卑贱的“卑”,卑在这里是一种谦辞,就是谦虚的意思;“下”即上下的“下”,这个下也不是低人一等的下,而仍旧是谦虚的意思。卑下心的意思就是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绝不高高在上,这种心态,名为卑下心。
8、无杂乱心:心不专一名“杂”、东想西想名“乱”;杂乱使人昏沉、掉举、散乱,不能得定、不能得解脱。修四禅八定可治杂乱心,得四禅八定者,名无杂乱心。
9、无见取心:“见”生我见、“取”生占有;凡有我见者,对一切物质的及非物质的,都想占有,男人想占有女人、女人想占有男人,对金钱财物等都想占有。想来世再得人身的、想往生天堂的、想取小涅槃的、想取大涅槃的,有这些想法和行为的,名见取心。无见取心是没有这些想法,也没有这些作为,于无作无为中彻悟诸法实相,得大解脱,名无见取心。
10、无上菩提心:菩提就是无生无灭的妙觉心,此心依众生所悟程度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菩萨菩提、佛菩提这四种,此四种中,唯有佛菩提为最真实究竟,名无上菩提,发心修无上菩提法者,名无上菩提心。
观世音菩萨讲完以上所说十种大悲心后对大梵天王说:这里说的十种大悲心,就是《大悲咒》的陀罗尼形貌状相,你们应当依此十种大悲心而修行,这样就能得到《大悲咒》的真实妙用。
大梵天王说:听了观音大士的一席话,我等茅塞顿开,犹如拨云见日,非常欢喜,因为从今天开始,才真正认识了《大悲咒》的陀罗尼相貌,明白了此咒的真实意义,所以我们将从此受持,不敢有丝毫懈怠或亡失。

(第九十五段)
【尔时大梵天王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我从昔来经无量佛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我等大众愿乐欲闻。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汝今善听吾为汝等略说少耳。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观世音菩萨诵完84句《大悲咒》后,大地出现了六变震动,天上雨下奇珍妙花,十方诸佛皆大欢喜,天魔外道则非常恐怖。一切来参见大悲法会的会员,都分别获得了大小不等的果证。有得声闻初果至四果的、有得初地至十地的,还有无量多的众生发菩提心的,此皆是《大悲咒》威力所致,无比殊胜!
这时大梵天王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整理好衣服,非常恭敬地合掌,对观世音菩萨说:善哉、大士!(大士为大菩萨的别称),我从往昔,经过无量多的诸佛法会,听闻过各种各样的佛法及各种各样的陀罗尼神咒,但却从未听闻过观世音菩萨所宣说的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惟愿观音大士为我们讲解此《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的形象面貌,是一个什么样的相状?我及在场的所有参加法会的人们都非常愿意、非常乐意地想听闻到。
于是观世音菩萨对大梵天王说:你为了方便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好!那么你而今可善自听好,我将为你们略微少许地讲解一些关于《大悲咒》的真实相状,《大悲咒》的真实相状归纳起来就是十种心,即:
1、大慈悲心:什么是慈悲呢?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佛陀之悲是以众生之苦为己苦,故称同体大悲。
《大般涅槃经》记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就是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这是凡夫的慈悲,称为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于诸法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这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最初的慈悲,称为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绝对平等之慈悲,此为观音菩萨所发之大愿,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
2、平等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里,始终都有高低贵贱之分,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只有超越三界后,在法身无相中,才有真正的平等,修行到了这种境界,所有的世俗观念都升华为圣人观念,看一切众生平等、看一切世界平等、看一切法平等,没有什么善恶邪正,人我是非,贫富美丑等种种差别相,为人处世,永远都不偏不倚,绝对平等,如此名为平等心。
3、无为心:无为心从无为法中生,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原本是涅槃的异名。为诸法之本体,与“法性”、“真如”等为同一含义。以法相唯识宗为代表。该宗以修持境界立论,分无为法为六种,即:
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法相唯识宗于以上六种无为中突出真如无为,认为前五种无为都是“真如无为”的不同显现,因为只有真如无为才是佛教的究竟圆满处。具足这六种无为法,名无为心。
4、无染着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清楚明白,却能即相离相,不生执着,即是无染着心。
5、空观心:观十方世界是空、观十二类众生是空、观一切法是空、观一切相是空,于空处见缘起,于缘起处见实相,于此实相中彻悟自性本空,空生大觉,是名空观心。
6、恭敬心:尊敬比自己年龄大辈分高的比如父母长辈等名“恭”、尊敬比自己有知识有智慧的比如佛菩萨师长等名“敬”。恭敬心就是以下敬上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恭敬一切人,古德说: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我虽长处比人多,但都有不如人处,所以,能做到尊敬一切人,即是恭敬心。
7、卑下心:“卑”不是卑贱的“卑”,卑在这里是一种谦辞,就是谦虚的意思;“下”即上下的“下”,这个下也不是低人一等的下,而仍旧是谦虚的意思。卑下心的意思就是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绝不高高在上,这种心态,名为卑下心。
8、无杂乱心:心不专一名“杂”、东想西想名“乱”;杂乱使人昏沉、掉举、散乱,不能得定、不能得解脱。修四禅八定可治杂乱心,得四禅八定者,名无杂乱心。
9、无见取心:“见”生我见、“取”生占有;凡有我见者,对一切物质的及非物质的,都想占有,男人想占有女人、女人想占有男人,对金钱财物等都想占有。想来世再得人身的、想往生天堂的、想取小涅槃的、想取大涅槃的,有这些想法和行为的,名见取心。无见取心是没有这些想法,也没有这些作为,于无作无为中彻悟诸法实相,得大解脱,名无见取心。
10、无上菩提心:菩提就是无生无灭的妙觉心,此心依众生所悟程度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菩萨菩提、佛菩提这四种,此四种中,唯有佛菩提为最真实究竟,名无上菩提,发心修无上菩提法者,名无上菩提心。
观世音菩萨讲完以上所说十种大悲心后对大梵天王说:这里说的十种大悲心,就是《大悲咒》的陀罗尼形貌状相,你们应当依此十种大悲心而修行,这样就能得到《大悲咒》的真实妙用。
大梵天王说:听了观音大士的一席话,我等茅塞顿开,犹如拨云见日,非常欢喜,因为从今天开始,才真正认识了《大悲咒》的陀罗尼相貌,明白了此咒的真实意义,所以我们将从此受持,不敢有丝毫懈怠或亡失。

【少夫人命理风水馆】为什么要还受生债
一、什么是受生债?
受生债又名寿生债,为人受胎下生后所欠阴债。在道教,讲受生债的经典有很多,比如《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太上元始天尊说开库钥匙妙经》等。其中《受生经》有些地区将“四品经”、《真武经》合称“六品经”。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十方一切众生,命属天曹,身系地府,当得人身之日,曾于地府所属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使用。方以禄簿注生,为人富贵其有贫穷者,为从劫至劫,负欠冥财,夺禄在世穷乏,皆是冥官所克,阳禄填于阴债。也就说,众生在地府所属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注生,如果累欠禄库受生钱财在世就会穷乏。
二、人是怎样受生的?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昔赐宝树一株,付与酆都北帝,植于冥京,明察众生善恶果报。以圣箭三矢,神弓三张,给与得生人身男女。将此弓箭望宝树而射,射得东枝,得官爵长寿身。射得南枝,得延寿康健身。射得西枝,得富贵荣华身。射得北枝,得贫穷困苦身。上之宝树者,乃是业镜果报之缘。若在生钦敬三宝,方便布施,设斋诵念,行种种善缘,及依吾教,诵念此经,填还禄库受生钱者,得三生常为男子身。若复死亡,不经地狱,再复人身。酆都若以弓箭施于宝树,灵宝天尊以神力扶助,无使中于北枝,再得荣贵之身。
简单地说,灵宝天尊曾赐酆都大帝一株宝树,植树在冥京(十殿阎罗也称作冥京十王),以明察众生的善恶果树。将要得生的男女都会通过三矢圣箭、三张神弓射此宝树。射中东枝,得官爵长寿身。射中南枝,得延寿康健身。射中西枝,得富贵荣华身。射中北枝,得贫穷困苦身。如果在生,行种种善缘,及依吾教,诵念此经,填还禄库受生钱者,得三生常为男子身。在酆都射宝树时,灵宝天尊会以神力扶助,使中北枝得荣贵身。
三、为什么要还受生债?哪些神仙主管受生债?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太上老君,在太清境上,大赤天中,黄金殿内,召五老帝君,及东斗注算君,南斗上生君,西斗记名君,北斗落死君,中斗总监君,九天生神君,九天注生君,九天注禄君,九天掌籍掌算君,九生财库禄库君,九天消灾散祸君,九天圣姥元君,九天太乙元君,九天监生大神,北斗七元星君,南斗六司星君,本命元辰建生星斗君,各随本部功曹灵官,金童玉女,无量圣众。”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酆都北帝、十王真司、禄库曹典、本属元辰、一切仙众等。
四、还受生债有什么好处?不还受生债的有什么坏处?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若人本命之日,依此烧醮了足,别无少欠,即得见世安乐,出入通达,吉无不利,所愿如心,自有本命星官,常随荫佑,使保天年,过世之时,不失人身,得生富贵,文武星临,财星禄星,五福照耀,身命胎宫,安乐长寿,不值恶缘。
《太上元始天尊说开库钥匙妙经》有:元始天尊於太极之先,开皇元年,在玉京山上,论定阴阳,查对生死,忽听幽冥殿上,男啼女悲,哭声哀叫,大帝问曰,何事悲哀,良久不觉,时有妙行真人,上白天尊言,阳间众生,只贪快乐,不想求生人道,曾借冥府库中,受生银钱,买求阳道,得生人身,不肯填还,自老身亡,飱命魂赴幽冥,阴间考较,受生银钱,至由如斯。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若复有人在世悭贪愚痴,不信经法,负债不还,更相嫉妬,不思善因,惟恶是作,致使罪簿注名,天曹减筭,及负欠冥司受生钱财,在世不还,更相诳妄,死入地狱,万劫万生畜兽之身,辗转果报。若复得为人身,再以神弓圣箭,施于宝树,自然果报。射中北枝,既得为人,贫穷下贱,及不信善缘之报。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在道教还受生债可“见世安乐,出入通达,吉无不利,所愿如心,自有本命星官,常随荫佑,使保天年,过世之时,不失人身,得生富贵,文武星临,财星禄星,五福照耀,身命胎宫,安乐长寿,不值恶缘。”如果不还受生债,“自老身亡,飱命魂赴幽冥,阴间考较,受生银钱,幽冥殿上,男啼女悲,哭声哀叫”、“在世不还,更相诳妄,死入地狱,万劫万生畜兽之身,辗转果报。若复得为人身,再以神弓圣箭,施于宝树,自然果报。射中北枝,既得为人,贫穷下贱,及不信善缘之报。”
五、受戒持斋,对与受生有什么好处?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若人在世之日,心崇大道,供养天尊,孝养父母,和同六亲,不嫉不妒,不贪不淫,或持斋戒,或作善缘,或受三戒,五戒,十戒,十二可从戒,十四持身戒,二十四戒,三十六戒,七十二戒,一可八十戒,三百大戒,或修上清斋,金籙斋,三元斋,三七斋,庚申斋,甲子斋,本命斋,如是斋戒,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之者,名系天人,世世生生,不失人身,富贵聪明,人中殊胜,五体具足,十相端严,且人之生也,皆受五方五老帝君,各降真气,金章灵符,混合自然,化生为人。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若有善信男女,意乐经法,布施货财,依此经典,建立道场,严修香花灯烛,虔诚供养三宝大道、诸仙圣众。六时行道,十遍转经,修斋设醮,准备所欠受生钱数,及许元辰冥财,一一明具,合伺疏牒,填还本属库分主者,即得今世荣贵康泰,来生永无苦难。若有众生不信前缘,返生毁谤,永堕九幽,若不俱陈,故有生死苦乐之报。
《太上元始天尊说开库钥匙妙经》有:善男信女,发心开转此经,流传在世,转轮散施,十方善信男女,恭敬礼拜,虔心看诵,消愆赦罪,福力无边,功德无量,永消地狱之门,不失人身,生归天界,快乐自在,十相端然。
依据以上经文可知,如果“心崇大道,供养天尊,孝养父母,和同六亲,不嫉不妒,不贪不淫,或持斋戒,或作善缘,或受三戒,五戒,十戒,十二可从戒,十四持身戒,二十四戒,三十六戒,七十二戒,一可八十戒,三百大戒,或修上清斋,金籙斋,三元斋,三七斋,庚申斋,甲子斋,本命斋,如是斋戒”、“名系天人,世世生生,不失人身,富贵聪明,人中殊胜,五体具足,十相端严”、“消愆赦罪,福力无边,功德无量,永消地狱之门,不失人身,生归天界,快乐自在,十相端然”。

一、什么是受生债?
受生债又名寿生债,为人受胎下生后所欠阴债。在道教,讲受生债的经典有很多,比如《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太上元始天尊说开库钥匙妙经》等。其中《受生经》有些地区将“四品经”、《真武经》合称“六品经”。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十方一切众生,命属天曹,身系地府,当得人身之日,曾于地府所属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使用。方以禄簿注生,为人富贵其有贫穷者,为从劫至劫,负欠冥财,夺禄在世穷乏,皆是冥官所克,阳禄填于阴债。也就说,众生在地府所属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注生,如果累欠禄库受生钱财在世就会穷乏。
二、人是怎样受生的?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昔赐宝树一株,付与酆都北帝,植于冥京,明察众生善恶果报。以圣箭三矢,神弓三张,给与得生人身男女。将此弓箭望宝树而射,射得东枝,得官爵长寿身。射得南枝,得延寿康健身。射得西枝,得富贵荣华身。射得北枝,得贫穷困苦身。上之宝树者,乃是业镜果报之缘。若在生钦敬三宝,方便布施,设斋诵念,行种种善缘,及依吾教,诵念此经,填还禄库受生钱者,得三生常为男子身。若复死亡,不经地狱,再复人身。酆都若以弓箭施于宝树,灵宝天尊以神力扶助,无使中于北枝,再得荣贵之身。
简单地说,灵宝天尊曾赐酆都大帝一株宝树,植树在冥京(十殿阎罗也称作冥京十王),以明察众生的善恶果树。将要得生的男女都会通过三矢圣箭、三张神弓射此宝树。射中东枝,得官爵长寿身。射中南枝,得延寿康健身。射中西枝,得富贵荣华身。射中北枝,得贫穷困苦身。如果在生,行种种善缘,及依吾教,诵念此经,填还禄库受生钱者,得三生常为男子身。在酆都射宝树时,灵宝天尊会以神力扶助,使中北枝得荣贵身。
三、为什么要还受生债?哪些神仙主管受生债?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太上老君,在太清境上,大赤天中,黄金殿内,召五老帝君,及东斗注算君,南斗上生君,西斗记名君,北斗落死君,中斗总监君,九天生神君,九天注生君,九天注禄君,九天掌籍掌算君,九生财库禄库君,九天消灾散祸君,九天圣姥元君,九天太乙元君,九天监生大神,北斗七元星君,南斗六司星君,本命元辰建生星斗君,各随本部功曹灵官,金童玉女,无量圣众。”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酆都北帝、十王真司、禄库曹典、本属元辰、一切仙众等。
四、还受生债有什么好处?不还受生债的有什么坏处?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若人本命之日,依此烧醮了足,别无少欠,即得见世安乐,出入通达,吉无不利,所愿如心,自有本命星官,常随荫佑,使保天年,过世之时,不失人身,得生富贵,文武星临,财星禄星,五福照耀,身命胎宫,安乐长寿,不值恶缘。
《太上元始天尊说开库钥匙妙经》有:元始天尊於太极之先,开皇元年,在玉京山上,论定阴阳,查对生死,忽听幽冥殿上,男啼女悲,哭声哀叫,大帝问曰,何事悲哀,良久不觉,时有妙行真人,上白天尊言,阳间众生,只贪快乐,不想求生人道,曾借冥府库中,受生银钱,买求阳道,得生人身,不肯填还,自老身亡,飱命魂赴幽冥,阴间考较,受生银钱,至由如斯。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若复有人在世悭贪愚痴,不信经法,负债不还,更相嫉妬,不思善因,惟恶是作,致使罪簿注名,天曹减筭,及负欠冥司受生钱财,在世不还,更相诳妄,死入地狱,万劫万生畜兽之身,辗转果报。若复得为人身,再以神弓圣箭,施于宝树,自然果报。射中北枝,既得为人,贫穷下贱,及不信善缘之报。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在道教还受生债可“见世安乐,出入通达,吉无不利,所愿如心,自有本命星官,常随荫佑,使保天年,过世之时,不失人身,得生富贵,文武星临,财星禄星,五福照耀,身命胎宫,安乐长寿,不值恶缘。”如果不还受生债,“自老身亡,飱命魂赴幽冥,阴间考较,受生银钱,幽冥殿上,男啼女悲,哭声哀叫”、“在世不还,更相诳妄,死入地狱,万劫万生畜兽之身,辗转果报。若复得为人身,再以神弓圣箭,施于宝树,自然果报。射中北枝,既得为人,贫穷下贱,及不信善缘之报。”
五、受戒持斋,对与受生有什么好处?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有:若人在世之日,心崇大道,供养天尊,孝养父母,和同六亲,不嫉不妒,不贪不淫,或持斋戒,或作善缘,或受三戒,五戒,十戒,十二可从戒,十四持身戒,二十四戒,三十六戒,七十二戒,一可八十戒,三百大戒,或修上清斋,金籙斋,三元斋,三七斋,庚申斋,甲子斋,本命斋,如是斋戒,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之者,名系天人,世世生生,不失人身,富贵聪明,人中殊胜,五体具足,十相端严,且人之生也,皆受五方五老帝君,各降真气,金章灵符,混合自然,化生为人。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若有善信男女,意乐经法,布施货财,依此经典,建立道场,严修香花灯烛,虔诚供养三宝大道、诸仙圣众。六时行道,十遍转经,修斋设醮,准备所欠受生钱数,及许元辰冥财,一一明具,合伺疏牒,填还本属库分主者,即得今世荣贵康泰,来生永无苦难。若有众生不信前缘,返生毁谤,永堕九幽,若不俱陈,故有生死苦乐之报。
《太上元始天尊说开库钥匙妙经》有:善男信女,发心开转此经,流传在世,转轮散施,十方善信男女,恭敬礼拜,虔心看诵,消愆赦罪,福力无边,功德无量,永消地狱之门,不失人身,生归天界,快乐自在,十相端然。
依据以上经文可知,如果“心崇大道,供养天尊,孝养父母,和同六亲,不嫉不妒,不贪不淫,或持斋戒,或作善缘,或受三戒,五戒,十戒,十二可从戒,十四持身戒,二十四戒,三十六戒,七十二戒,一可八十戒,三百大戒,或修上清斋,金籙斋,三元斋,三七斋,庚申斋,甲子斋,本命斋,如是斋戒”、“名系天人,世世生生,不失人身,富贵聪明,人中殊胜,五体具足,十相端严”、“消愆赦罪,福力无边,功德无量,永消地狱之门,不失人身,生归天界,快乐自在,十相端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