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6周发现孩子有肿瘤,爸爸的选择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就是一场冒险。

小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各种美好的词汇:喜悦,惊叹,娇嫩,怜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提问:

如果你在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这个问题难以想象 ,又何其残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爸爸的真实经历。

我儿子,在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预产期前 20 多天,B 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 41mm × 38 mm × 44 m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宝宝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

毕竟长达 10 个月的孕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像所有的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医生问我:孩子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要知道,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

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肿瘤,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 62 mm × 42 mm × 42 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那种晴天霹雳的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

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

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既然决定留下孩子,就一定要尽力到底。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

照顾好产妇和 baby,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儿子在出生后 20 天,做了人生中第一次 MR。

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

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让第一次检查失败。

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

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

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8mm × 42mm × 49mm,考虑为恶性肿瘤。

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 MR,结果显示:

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 50mm × 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几百块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

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

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听说某个医院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让我们去找找。

最后我们决定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

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

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

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

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

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没可能啊,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

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

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

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

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

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

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几百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 5 分钟。

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普通医院看,还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

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 B 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从开始的 4CM,3 个月就长到了 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 3 个月大的孩子肚里。

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和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

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

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

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 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 9cm,而是变成了 7cm。

再下一个月,7cm 变成了 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 6 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经变成了 39mm × 30mm。

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

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谢天谢地,更感谢小 baby 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

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

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 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后,我们给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 B 超,验血。

结果显示各种指标正常,B 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

一个 8 cm 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

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

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 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现在,小家伙现在天天上兴趣班好忙,9 月就升中班了。

他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弟弟。

两兄弟感情不错,他会给弟弟讲故事,喂弟弟吃饭,过马路保护弟弟。

当然,还会抢弟弟的玩具,跟弟弟吵架。

我们现在,忙乱,并快乐着。

我们这个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没有参考价值。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一般问题产检应该都能检出,正如其它回答说的那样,问题严重就应该打掉,道理大家都懂,产检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像我们这种到临出生才爆出来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

试想怀胎十月,天天盼望着TA的到来,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见面了,才忽然要做这种残酷的抉择…

我们是下不了手…

而且信息量也不够,只有生出来才知道是好是坏,难不难处理。

这种情况只能看各家情况自行判断了,很考验判断力和运气。

希望没有人再需要面对这种困境了。

真的,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就积极面对,负责到底。

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事情很无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么简单。

建议还是着重参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为参考。

再次祝愿所有宝宝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们这样的难题了。

【他是谁?“我为杨振宁先生塑像”】上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了为中华杰出人物塑像的文化工程。杨振宁先生是我十分希望要塑的对象。

真巧,1997年5月25日,“杨振宁星”命名大会在南京举行,我应邀参加。当时,我向杨先生介绍了我部分作品的图片,他极敏锐地看到我受红山文化、罗丹、贾科梅迪的影响,并写下“吴为山的雕塑极有创建性”。之后,他在来信中评价了我所塑造的鲁迅像、费孝通像、吴作人像。先生对雕塑艺术形与神,以及像与艺术性的问题的阐释的深刻性使我对科学大师深厚广博的人文底蕴和对艺术的直觉感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关于我为他塑像的问题,先生表示:等我们熟识后再塑。不久,他寄来了他的著作《读书教学四十年》和论文《美与物理学》。

熟识,我的理解是相知。而人之相知,贵心相知。要能知杨先生,对于我这个高考物理只得69分的人而言,是不可及的。然而,令我好奇与兴趣的是,杨先生谈美。在《美与物理学》文中,先生剖析了科学家论文的风格,谈科学实验中产生的美,以及物理方程与诗的共同点。他认为对美的准确规律的把握增加了实验室工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美的认识;学物理的人了解了像诗一样的方程意义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又十分复杂的。在谈论科学家的论文风格时,他通过狄拉克(P. Dirac, 1902—1984)的论文就像“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与海森伯(W.Heisenberg,1901—1976)朦胧,不清楚,有渣滓,有时似乎茫然探索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感悟到杨先生对风格与研究方式,对结构的美和妙的不同认识,对美与创造性的内在联系的洞见。在杨先生看来,每个创造性活动都表现为一种风格,风格的强烈决定了创造者的贡献。

杨先生精辟的论述也适用于对美术家的艺术风格之理解,从很大意义上道破艺术表现的天机。我所力倡与不断实践的写意雕塑便是在模糊中、在光影浮动中、在形体的隐显凹凸中塑造生命的内在结构,与海森伯阐释世界的方法与文风颇有相似之处。

所以,我确信杨先生对我雕塑的看法是入骨的。果然,他在多种场合发表讲话、撰写文章,其核心内容为:“吴为山一次又一次从中国三千年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探索着中国二字的真义。他的雕塑打造了一种神似与形似之间的精妙平衡,而这种平衡是中国艺术的立足之本。”

杨先生如此“熟识”我,他以平衡二字妙释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关系,他的点化使我在对着这位“知音”塑像时,充满自信。因为我已知,他懂我,他对我是满有信心的。

我想,他所讲的“熟识”乃指彼此之间的熟识吧。

记得第一次是在南京大学我的工作室,我面对面塑他。熊秉明先生在场,他建议“你要把杨振宁的数理性做进去”。我汗流浃背。杨先生一会儿微笑,一会儿严肃,一会儿沉思,他甚至说,“你可以摸我的头,你可以感受”,他很懂艺术家的心。等泥塑稿出来后,杨先生拿着照片一点一点地琢磨,像是发现科学真理。他让熊秉明看,又特意请他的弟弟看,他说:“秉明虽是我的老友,但他是哲学家、雕塑家,他可以从远处看,我弟弟是近距离看的,从生活方面更了解我。”

时隔十年,在北京我的工作室,同样是面对面塑他。翁帆和我夫人在场,杨先生泰然自若,也许他从翁帆的眼神中得到肯定。二小时后,面对塑就的胸像,杨先生对待已熟识的自己,没有提任何意见,也没有询问在场的任何人。他已超然。正如他所言:“塑像是一个三度空间的东西,是一个静止的,可是一个雕塑家要把它制作出来,成为一个超越时空,而且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可以想象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我知道这雕像还有一个特点,再过几十年以后,大家觉得这个就是杨振宁应该的样子。”

以客观自然规律和历史逻辑看待自己的人生,评价雕塑的价值,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在塑者与被塑者之间,杨先生以豁达的态度,以诗化的哲学,在宏宽的多向维度,品味着艺术与艺术作品,人生与人生境界……

自1997年至今,我先后为杨先生塑过头像、胸像、全身像。有青铜铸就的,也有汉白玉雕琢的,分别立于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塑像中那脸型,饱满的天庭,富有数理逻辑的方正脸型,一丝不苟的发型,儒雅内敛的嘴角,永远向世界发出疑问又获得肯定的敏锐而深情、仁厚的双眼……或立于图书馆的大厅,或伫立于大学绿色草坪,或在博物馆展厅,在灯光或自然光的照耀下,单纯、清晰,雕塑的线条和块面,受光面与投影,构成利落大方,客观本然的艺术形体。随着光线的移动,产生无数的韵律,它还原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手指与刀痕的节奏变化,时浅时深,时捷时缓,时曲时直,十指连心,大拇指顺着形体结构的滑动,推压所形成的轨迹。在微妙的神情中,展示了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无限可能,仿佛宇宙万象也在光的晃耀中进入科学家探索真理的心灵。其实,这心灵在融通有形与无形,连接客观与主观世界中,表现为“性灵”,正像杨振宁先生所喜欢的高适(700年-765年)的诗句:“性灵出万象”。它包涵了儒家关注现实的人世之道,也包涵了道家超然出世的“逸”境,这是中华人文精神所在,在杨先生的气象里,还辉映着科学理性之光。这性灵遥接中国古圣贤思想智慧。杨先生在评述我创作的孔子像时这样写道: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遵循孔子的教导,创建了世界上最悠久持续,最多人口,最有坚韧生命力的和谐文化传统,所以中国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可见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之魂渗入其脉。因此,拳拳赤子心,殷殷家国情在他的精神深处,且时时流露。在他的塑像落成清华大学时,他说:“我出生在中国,生长在旧中国,现在定居在清华大学,我对新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不能想象的变迁,而且这个变化还在继续进行着。我自己觉得能够在晚年参与这样一个重大的变迁而感到非常幸运。当然,这个里面也包含了很多朋友的促成,这个雕像放在这里也就是许多促成当中的一个……”。

由此可知,雕像在杨先生心中的份量。因为,从雕像可以看到立体的自己,可以看到他人的评价,不仅可以“吾日三省吾身”,还可让历史、未来“三省”其身。记得,2001年,杨先生看我为他所作的泥塑像时,曾意味深长地对他的老友熊秉明先生说:“我想,如果把每个人看自己塑像之前的心理状态作一番记载,那将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塑像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真的塑像是自我塑造。正如我曾给杨先生的信件中所写:“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您用自己的人品、学识自塑了一尊雕像……因此我想底座上还是只写‘杨振宁’三个字,不要任何后缀(头衔),且最好你自己来写”。

回顾与杨振宁先生的交往,1998年他第一次到我工作室便题写“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2002年为熊秉明先生的《孺子牛》题写“秉明塑造出二十世纪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识”,在谈到他一生的成就,他说:“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这些近乎于公理、定律的思想精粹折射了他的学养、道德、修为。令我十分崇敬的是他将珍藏的熊秉明三件代表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变家宝为国宝。近二十年来,我时常去清华园杨先生家中,聆听其真切、睿智的预言和真理。所感动者,近百岁的大哲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与期待。

写到这里,敬仰之情,由内而外。

我们将真性可以比喻成天空,云之上,一片澄明。杨先生,一个世纪走过来了,这是无数次吐故纳新的生命历程。他在自己的汉白玉像前伫立,凝神,那微笑可算是这世界上返璞归真的最纯真、最灿烂的笑!#杨振宁# https://t.cn/A6MVLUHj

关于子午流注、真太阳时、平太阳时等问题答之前微博评论区网友留言(第二)

上篇有点跑题,这篇继续拉回来讲古天文、历法与观测。

我们现在知道了:古人对宇宙时空、天地万物的认识,是来自于实际观测。
而现代人对宇宙时空、天地万物的认识,大多来自于人为设定。

举个栗子:我们所说的东经120度,这个就是从位于威林格治天文台旧址的“零度经线”标志点,推算出来的。
而这个“零度经线”,本身就是人为设定的。

那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宇宙大道,肯不肯被人为设定呢?

换句话说:人体与宇宙浑然一体,每时每刻受天体运行、四季轮回、日廛月宿、阴晴圆缺…各种影响,体内气血运行会不会受科学家设定的规则去运行呢?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明确了吧?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判断人体气血运行的规矩呢?
古中医留下两首歌诀,都是根据实证得来,千百年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气血运行规律。

第一个是:子午流注歌诀,也叫十二正经纳地支歌诀: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第二个是:十二正经纳天干歌诀: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这两首歌诀指明了人体气血运行、脏腑相旺的时辰,相互映证之下,可以用来指导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辨证、以及治疗。

我们知道:单独的十二地支,本身就是一套完美的时间、方位坐标系;同理,十天干也是。
但是这两个坐标系统,表现的细节并不完全一样。

十二地支表达的内容偏于宏观,十天干表达的内容偏于微观。
这样,当我们把这两套系统联合起来使用时,它基本上就可以无所不包、涵盖我们日常中所见的绝大部分问题。

所以,不仅仅是中医在使用这套干支系统,我们其他绝大部分跟古文化有关系的学术门类,都离不开干支系统。
只不过,大部分人只把这套系统用于计时,用来推算年月日和时辰。
这就有点大材小用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大材小用,干支纪年、计时法,它最小的单位是字:“昼夜下百刻”,“时刻不息”的那个“刻”。
一刻等于三字,一字等于4.8分钟。

当然这只是官方通用的记录单位,天文观测计时还有它更为精确的另一套计时单位,比如度、时、分、秒、毫、丝、忽…

而干支纪年、计时法的最大计时单位,目前已知是“元”。
一元复始的那个“元”。

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 年。 一元之年数为「一元」即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所以,一日有12时辰=100刻=300字;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运 = 12世;
1会 = 30运 = 10800年;
1元 = 12会 = 129600年。

这个时间单位体系是北宋天文、历法、儒学、数学、音律、易学…(此处省略若干字)大师邵雍制定的:没办法,他用来推算的那个东西太过于庞大,没有合适的计时单位了。

所以,仅仅是用于计时,干支系统也已经近乎完美,不可思议。

古人在观测日月出没、五星轨迹,并且测算它的时候,逐渐弄明白了宇宙的真相。
从此,中国人的三种宇宙观确立起来。

第一种,叫作盖天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我们日常生活中,出门向东还是向西;城市规划、家里盖房子、种地起个田垄、修个水沟…
所用到的,统统都是盖天说,它距离我们最近。
也只有盖天说中,才有东南西北和上下的概念。
(画重点,要考)

第二种,叫作混天说:《浑天仪注》:“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翻译一下就是:“天”就像个鸡蛋一样,大地像个蛋黄,悬空在空中。
浑天仪的制造原理,就是这一段,它能把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周天四千多颗星辰的运行轨迹投射下来,用以记录和绘制星图。

第三种,叫作宣夜说。
关于宣夜说,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载是最多的,比如: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地本太空一气,静极则动,变而为二。轻清向上,为阳为天;重浊向下,为阴为地。”——《大丹直指》

“一者,形变之始也。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冲和气者为人。”——《列子·天瑞篇》

“夫鸿蒙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其质阳也;重浊下凝者为地,其质阴也。”——《清静经图注·序》
………

而事实上,宣夜说也最符合目前天文学探索发现之后的结果,它与现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不谋而合。

但是在古代,一个没有中心的天文学说,对于王权来讲,是没有价值的。(王权所在,必须是天地之中心,比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个星座的核心,是中央土,所以皇家一切用品都是赭黄。)

而且只用盖天说加上混天说,我们就完全可以制定出精确的历法,指导农时,乃至预测日食月食、彗星回归、气候异常…

那么,宣夜说就只能成为一种在学术界流传的“隐学”,官方观测机构的理论依据中,是无法找到它的身影的。

絮絮叨叨扯了好多文字,总算是大概交代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那么,我们现在就得到了一下信息:

平太阳时是人为设定的结果;
真太阳时是真实观测的结果;

我们的“农历”,根据“观象授时”这样一种方式,结合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制定的一部历法。
这样一部经过四千多年观测、120多次修订、传承至今的天文计时历法。
这部历法,实际上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之大,只是以前没人告诉我们罢了。

举个栗子:告诉一些老人今天的农历日期,哪怕是阴天下雨,老人也能告诉我们今天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月亮升起应该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龙尾伏辰”
“三星在户”
……

这些,曾经都是老百姓口中的天文学,大字不识的农夫村妇,也能脱口而出的天文学知识。

除了中国农历,我们目前在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部历法,可以同时显示日月星象、气候变迁、物候变化的。

这一部结合了天文实际观测历法、又被无数往圣先贤不断修订改善,达到尽善尽美的历法,它代表的,实际上是宇宙时空在每个时间节点的真实变化。

而人类,作为整个宇宙中的一份子(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时刻在受宇宙运行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女生月经的周期,受月相影响。古人为什么给它取名叫月经?)

人体内一切能量的运行,是有迹可寻的,天象变化,对它影响非常大。
(大家可以试着记录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睡眠,感受一下满月和朔月时的不同。)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各种基于经络学的时间治疗方法,背后的核心理论,就是天文历法。

从“714”工程开始,七十年代,国家就开始筛选、培养航天员,在航天员的生理健康指标中,就有一项是根据“子午流注”去测定他的状态是否可以满足任务需要。
这套系统一直沿用到后来的“863”工程、以及后来1992年重新提上日程的载人航天,直至今日。

所以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才有了中医膳食保健、中医四诊上天等一系列中医项目与航天的融合,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些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一点也特别有意思,国家话剧院的三轮面试,采用的是60分就合格进入下一轮的半淘汰制,这也是在所有同类单位中最宽松的招考要求,对于有志于报考的明星毕业生来说,可
  • 【#陕西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正式启用住房公积金个人综合业务服务大厅#】为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省中心个人综合业务服务大厅经过前
  • 治愈人心的朋友圈文案①要喜欢那些心情不好也不舍得凶你的人 ②愿所有的后悔有期都是它日的别来无恙 ③把期望降到最低,所有的遇见都是礼物 ④在你的星球做最可爱的宇航
  • 你现在是30岁到40岁的辛卯运上,为伤官忌神大运,运势并不理想,尤其对工作和婚姻方面不利,易工作遇到阻力和烦恼较多,压力也较大,而食伤是生财的,也容易有财来财去
  • #天津领养日[超话]##天津领养日线上领养# [心][心]蓝白小胖几,稍微有点"大佐"气质[偷笑][偷笑]但绝对温顺不拆家,是谁[举手]还差一个喜欢贴贴的小喵喵
  • #小摩托实时测试#补耗中[水稻][水稻][水稻]小摩托冲鸭[嘻嘻]履冰沐雨陳小宇滿腔熱血陳小宇緝毒民警陳小宇鐵血難涼陳小宇夢中情人陳小宇啵圈頂流陳小宇 陳sir
  • 儋州市政府和洋浦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此次项目集中开工签约,对儋州洋浦产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儋州洋浦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注入强劲动力,期待企业能够充分
  • [心]#案件播报#【#身体不适下班后在宿舍死亡算工伤吗#】陈某某生前是某塑业公司的职工,在挤出车间工作,工作时间为一周白班、一周夜班,依次轮替。通过民警走访调查
  •   据了解,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种牛203头,年采精能力达到350万剂,近几年通过资源整合,以整乡(村)推进的方式,集中在科右中旗、突泉县、科右前
  • 抬头看月时,路口开得正好的花刚好也撞进眼里,嘻嘻,到底没错过花期[送花花][送花花][送花花]一直觉得“天涯共此时”这句话十分有团圆的意境。小红里每天都能刷到顾
  • 为了拯救自己防止反派黑化,她三番五次的阻止反派与女主见面,拯救计划是成功了没错,但是反派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有些不对劲了…… 反派将她逼近墙角淡定的问:“你是不是
  • 她会回忆两人相恋的点点滴滴,也会在日常相处中总结夫妻间的哲理,会写小家的零碎生活,也会写大家的时代变迁——“写我们自己,也是写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这本书是
  • #微博公开课##这就是中国风# #国潮正当红# #情感#【好友发文维护向涵之,并否认认识王鹤棣、胡一天、张新成等“绯闻男友”】这几天吴磊向涵之的恋情传得沸沸扬
  • ——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人世间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间,只要将最美的遇见写在心里,将芬芳一路珍藏,让生命的轨迹且行且惜,让所有生命中的疏离,都被
  • ”萧逸乐得被你占便宜,就这么保持着这个奇怪的姿势带着你到了门口的自动照相机前,“拍个照?你要说有吧,每天每天给他递的情书都可以堆成山了,上哪儿都能留下一片闪光灯
  • 在怪诞奇遇的夏日音乐乐园里,你是疯狂的艺术家,让灵感和创造力一处迸发,在方圆之间野蛮生长。这些灯除了层次分明,更重要的是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和梦幻色彩,让人不得不佩
  • (明年我也十八啦,再過兩年就比你大啦哈哈~蹭蹭fifi的生日福氣,明年高考可以有一個好結果 考去北京離你更近啊[太开心])(ps.打的繁體,可能有錯別字,見諒~
  • 所以,这什么“镇魂”塔得全铲除,得清理,把中国的石头全拿回来!好了,本期就聊到这里,希望各位客官能够喜欢哦,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火供前必读忏悔文: 跪念: 火供前必读忏悔文: 我(姓名)归命顶礼现在十方一切诸佛。已得阿耨(nuo)多罗三藐(miao)三菩提者。转妙法 轮。持照法 轮
  • 最初创业缺少资金,是邮储银行主动找到了我们,从2010年到现在,每年为我们养殖户投放贷款,我个人的养殖网箱已从最初的400箱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箱,还建立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