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7年:如何成为全球独一无二】

在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海子山上,位于海拔4410米的高处,有一个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的巨大“圆盘”。

它的任务是接住从外太空洒向地面的带电粒子。

当这些粒子穿过稀薄的大气落到“圆盘”上时,科学家可以通过与“圆盘”相连的计算机,挖掘出粒子带来的信息,并由此触及宇宙的奥秘。

这个“圆盘”名叫“拉索”,全称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支持建设。中国科学家用了7年将它建成。

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观测站,把人类与宇宙连在了一起。

“我们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

看似空空荡荡的星际空间里,有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粒子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其中不少粒子会“撞上”地球。

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乘坐气球飞到5000米高空时,确证了这些来自宇宙的不速之客,从此,人类有了一条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线索——宇宙线。

中国的宇宙线研究几乎与新中国同龄。新中国成立初期,王淦昌、张文裕、何泽慧、肖健等科学家回国,开启了中国宇宙线观测研究。

他们曾在昆明东川一座3200米的山峰上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宇宙线实验室——落雪站。

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谭有恒到日本留学。

日本先进的综合性空气簇射阵列让他产生了在中国做类似实验的想法。

回国后,他积极申请经费,希望在中国建设世界级宇宙线观测基地。

“要使中国的生产和技术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必须有自己的基础科研作背景。”在一份材料中,谭有恒如是写道。

1989年,谭有恒等人提出在西藏建立第一代伽马天文探测器——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

1992年,作为谭有恒的学生,曹臻成为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的第一个值班人员。

“在那之后,我们已经基本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但仍不算领先,所以我们就在思考,如果说国家再给一次比较大的支持,我们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曹臻回忆。

这次思考的结果就是“拉索”的诞生。作为中国第三代宇宙线研究者,如今已是“拉索”首席科学家的曹臻记得,“拉索”方案形成过程中,他们在科学目标和工程技术实现能力之间反复平衡与取舍。

2015年12月31日,“拉索”方案经过中科院和国家层面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边建设,边运行”

把“拉索”建在海子山上,是曹臻和选址团队在立项之前历时5年才决定的。

宇宙线容易受到大气层的影响,因此,宇宙线观测站需要建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域。

5年里,为了给“拉索”找个合适的地方,曹臻等人跑遍了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所有具备高海拔特征的区域,最后发现只有海子山能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条件。

选址团队成员、“拉索”建安分总体负责人吴超勇记得,“拉索”所在的场地里河道遍布,稍有不慎就会一脚踏进沼泽,大家只能在一块块石头上跳着往前走。

这里的气候条件对施工来说也是挑战。“太冷的时候,这里无法进行混凝土施工,施工建设的时间大概是从每年5月到10月底,一共不到6个月。”吴超勇说。

即便如此,在曹臻眼中,这里仍是块“宝地”:“海子山海拔高,可以减少大气对宇宙线粒子的影响;地势平坦,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大量超纯净水的需求;各级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2017年,“拉索”主体工程动工。为克服环境对工程的影响,曹臻等人提出了“边建设,边运行”的思路。

按照设计,“拉索”工程包括1平方公里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和有效面积达42000平方米的缪子探测器阵列、以测量簇射粒子在水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为探测技术的78000平方米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第一年,我们先建1/4,运行半年,然后再建1/4,凑成1/2,再运行半年……”曹臻说。

“真正的突破”

2020年1月,就在他们刚刚建成一半阵列的时候,“超出人们想象”的高能粒子和“幸运”一起降临在这个尚未完全成型的“圆盘”上。

科研人员通过“拉索”发现,银河系内普遍存在能够将粒子能量加速超过1拍电子伏特的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这一发现超出了天体物理学家的预期。5月17日,成果发表于《自然》,被期刊专业副主编评价为“真正的突破”和“新时代的开始”。

在一个多月后,7月9日,《科学》上又出现了来自“拉索”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利用“拉索”,精确测量了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亮度,在更广的能量范围内为超高能伽马光源测定了新标准,并由此确定在大约仅为太阳系1/10大小的星云核心区内,存在能力超强的粒子加速器,直逼经典电动力学和理想磁流体力学理论所允许的加速极限。

“这是我们的幸运!这些观测成果已经展现出‘拉索’强大的科学发现威力。”由于兴奋,曹臻的脸微微有些泛红。

“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让曹臻如此兴奋的,不只是“拉索”出了两个成果,更在于这两项成果证明“‘拉索’的方向是对的”。“未来十年,我们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都由此明确了。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一定会产出更加重大的科技成果。”曹臻说。

今年10月17日,“拉索”通过工艺验收,进入科学运行阶段。“国际科学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拉索’,不少国际科研团队提出希望加入我们的科研合作组。”曹臻说。

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发布了其最新的10年调查结果,概述了未来10年天文学界的科学目标,其中多次提及“拉索”作为该领域领先的项目,将决定本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由于该报告提到的3个这种级别项目中,只有“拉索”已进入工作状态,因此,“拉索”也被天体物理学家Felix Aharonian称为“正在运行的‘未来探测器’”。

“拉索”已经建成运行,但曹臻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因此止步。面向未来,“拉索”团队还有提升空间分辨能力的新设想。“我们计划在‘拉索’上再建一个由32台望远镜组成的阵列,这个阵列建好之后,‘拉索’相当于又增加了一双‘火眼金睛’,将具有超高能宇宙线发射位置的识别能力,进一步逼近最终的答案。”曹臻说。

每每谈到宇宙线探测的科学目标,曹臻总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在依托“拉索”开展宇宙线研究的同时,他还带着中国第四代和第五代宇宙线研究者走向国际,参与南部广域伽马射线天文台(SWGO)的酝酿工作。

“我们还有很多想法,未来可能通过国际合作去实现。”曹臻说。而这一国际合作被认为“有望帮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继续探索宇宙射线的起源,进一步了解银河系本身”。(中国科学报)

1.2亿成交!蔡元培之女西湖边故居被私人买走 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原本希望它成为纪念馆
蔡元培之女蔡威廉故居原貌(仲向平供图)

就在不少人买买买的“双11”当天,有人花1.2个亿在西湖边买了一座房子。11月11日,一则“1.2个亿成交!蔡元培之女故居被神秘买家买下”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成为不小的热点。

八十多年前蔡元培资助女儿女婿修建

还亲题“马岭山房”匾额

早在今年9月22日,蔡元培之女西湖故居挂上司法拍卖网站时,已经上过一次热搜。房子买卖很常见,西湖旁边的房子很贵也不奇怪,但这座房子的历史并不简单,它曾经是蔡元培之女蔡威廉的故居,属于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被评定为二级历史建筑。

众所周知,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教育家、美学家。他的女儿蔡威廉曾在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任教,是著名画家。1928年,林文铮迎娶蔡元培的长女、画家蔡威廉。在20世纪30年代,蔡元培送了女儿一笔钱,加上女儿女婿的积蓄,在杭州西湖边马岭山上建成了这幢房子,当时蔡元培还亲题了“马岭山房”匾额。

据上述司法拍卖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蔡威廉故居于杭州市西湖区玉泉路1号,总建筑面积为276.08平方米,土地面积为269平方米;从房屋介绍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别墅由3幢房屋构成,不仅门窗都脱落了,甚至部分墙体也已经倒塌。

绿荫翠丛中有幢看上去十分破败的小楼,“如果不是身处西湖景区黄金地段,你会以为到了深山老林里年久失修的老屋。”据到现场的杭州记者描述。

老屋前面竖着一块石碑,上有“杭州市历史建筑,蔡元培之女蔡威廉及女婿林文铮旧居,建于20世纪30年代,包括三幢西式建筑”等字样。房产分前中后三排建筑,前排是坡顶平房,砖木结构,做起居室之用。前屋二层是个小阁楼,后边是两排楼房。后面那排房子的骨架还在,原来是厨房,但已凋败不堪。白墙斑驳,瓦片零落,红漆大门破了两个洞,窗户也成了空架子,有一堵墙还裂开了一大块,露出老底子墙壁隔层里的竹篾。别墅前有个院子,看得出来原先是花园,但现在已经成了荒地。

曾陷法律纠纷十几年

蔡元培之女蔡威廉故居现状一角

关于这座房子的纷争,曾轰动杭州。蔡威廉和林文铮先后于1942年、1989年去世。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杭州“老房子”研究专家仲向平对封面新闻记者说,大约是2010年的时候,蔡、林后人告诉他,因为这栋房子而官司缠身,所以以1000万元的价格将房子卖掉了。这桩官司涉及到蔡、林后人与一位租户“李女士”之间的租赁关系,中间牵扯了十来年。

2015年,从蔡、林后人手中买到该房子的张某夫妇起诉李女士,要求她搬离。2017年12月,张某夫妇向西湖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18年7月21日,杭州市西湖区法院的执行法官们对这栋老别墅里居住了二十余载的李女士一家进行强制腾退。就此,该房被正式转交到了新主人张某夫妇手中,与蔡、林两家再无关系。

11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杭州“老房子”研究专家仲向平。仲向平长期从事杭州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街巷里弄、名人故居的挖掘研究。参与杭州十余项综保工程,著有《杭州老房子》等图文书籍二十多种。对于蔡元培之女蔡威廉故居,他已经关注了30多年,对其中的来龙去脉较为清楚。

记者:作为杭州老房子的研究者,据你了解,这个“马岭山房”有怎样的历史?

仲向平:我30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个房子。它是山地别墅,所在地就是一个叫马岭山的小山坡。如今已经不大有人知道这个小山坡的名字了,只知道这里叫杭州植物园。如今的地址位于杭州市玉泉路1号。20世纪20年代末,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在西湖的“平湖秋月”办学。法国留学回来的蔡元培之女蔡威廉是国立艺专西画教授,她的丈夫林文铮则是国立艺专的教务长,两人都是骨干教师。

在建造马岭山房之前,两人租住在一间很破旧的老房子里。20世纪30年代初,国立艺专的办学条件渐渐好起来,教师的待遇也好起来了,蔡威廉夫妇便开始筹钱造了一栋自己的房子。大概凑了7000大洋,蔡元培应该出了3000大洋。当时在这个地方建房子的教授还有林风眠,当时是国立艺专的校长。马岭山风景好,离西湖近,很多画家喜欢在这一带居住,黄宾虹的旧居也距此不远,周围尚有吴大羽旧居、雷圭元旧居等,俨然成为了一个艺术家“村落”。

记者:从一些文图资料上可以看出,这座房子的建筑很有艺术气息的。

仲向平:这座房子建成时黑瓦粉墙,泥壁木地,上下错落,前为平房,后为楼房,还有大小花园,附属用房若干,井一口。据说,这幢房子几乎就是蔡威廉的作品,连围墙、窗花、铁门都是她亲手设计的。 整体风格质朴、朴素,并不华丽,不是达官贵人建的西洋别墅,而是中式风格。

它的材质是泥木结构,肯定比不上石头材质的别墅结实。但是它的艺术风味很浓,在没有破败之前,身处其中,会有桃花源记的感觉。 马岭山房外,原本还有篱笆围墙和一口老井,井水甘洌可直饮泡茶。不过20世纪50年代建造植物园的时候,马岭山房花园的围墙被拆掉了,花园跟植物园融为一体,那口井如今还可以在植物园找到。

是“历史建筑”,但不是“文物保护单位”

产权清晰的私房可进行私人买卖交易

记者:很多网友关心这个新闻,其中一个大家关切的焦点在于,这房子属于历史建筑,拍卖符合国家法律吗?

仲向平:“马岭山房”曾经被杭州市住建局列入“历史建筑”名单,但并没有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任一名单上。这种没有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历史建筑,在杭州和上海比较多,散落在民间,但其实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不在文保单位上的历史建筑,属于私房。只要产权明晰,是可以合法买卖的。目前“马岭山房”能够进行司法拍卖,也说明在相关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历史建筑的改造、重修

要遵守有关部门的明文规定

记者:新的业主买到它之后,对这个房子的维修或者再建,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吗?还是说完全可以自由决定?

仲向平:维修“马岭山房”这样的历史建筑,条件的确是成熟了,因为这套房子的主要建筑, 两层楼的房子,目前已经自然倒塌。另外的平房也是危房,不能居住。因为它是泥木结构,并不牢固,经历时间风雨难免自然倒塌。但是关于历史建筑的改造、重修,需要遵守有关部门的明文规定,需要上报房管局、历保办等多个部门审核批准。比如不扩大面积,并保持原先的层高,风格尽量保持原貌等等,只有相关条件满足了才能动工。

记者:既然大家都很关注这个房子的后续情况,不知道这位新买主会不会主动露面回应大家的关切?

仲向平:目前只知道这位业主是来自上海,我个人猜测新业主应该不会主动出来回应。虽然这是私房,法律允许买卖。但是从情感上,我们还是希望像这样的名人旧居,历史建筑,最好还是维护升级成纪念馆,面对大众开放更好。

“马岭山房”旁边就是根据林风眠故居改成的林风眠纪念馆。目前,林风眠旧居已修葺一新,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景点。我作为一个杭州人,研究杭州老房子的一位作家,我个人认为,没有改造成纪念馆,是挺可惜的。 很多年前,蔡、林的子女还未将马岭山房售出之前,我曾听闻中国美院曾有动议收购此别墅改建为蔡威廉、林文铮纪念馆的建议,我深以为这是这栋别墅的最好归处,也能将老宅最好地保护起来。如今这个愿望落空了。

记者:查了相关可靠新闻报道,发现这房子还引发过法律纠纷。那位被强制执行撤离的李女士是谁?跟蔡元培女儿蔡威廉与女婿林文铮有亲属关系吗?

仲向平:没有亲属关系。她曾经是这个房子中平房部分的租户。但是她好像是出了一些钱,让租和借变得含糊不清,我估计是在这个问题上僵住了。

【“拉索”七年:向着宇宙线研究的最前沿!】在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海子山上,位于海拔4410米的高处,有一个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的巨大“圆盘”。它的任务是接住从外太空洒向地面的带电粒子。

当这些粒子穿过稀薄的大气落到“圆盘”上时,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与“圆盘”相连的计算机,挖掘出粒子带来的信息,并由此触及宇宙的奥秘。

图:“拉索”鸟瞰图(来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这个“圆盘”名叫“拉索”,全称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支持建设。中国科学家用了7年时间方才将它建成。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观测站,把人类与宇宙连在了一起。

“我们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

看似空空荡荡的星际空间里,有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粒子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其中不少粒子会“撞上”地球。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乘坐气球飞到5000米高空时,确证了这些来自宇宙的不速之客,从此,人类有了一条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线索——宇宙线。

中国的宇宙线研究几乎与新中国同龄。建国初期,王淦昌、张文裕、何泽慧、肖健等科学家回国,开启了中国宇宙线观测研究。他们曾在昆明东川一座3200米的山峰上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宇宙线实验室——落雪站。

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谭有恒到日本留学。日本先进的综合性空气簇射阵列让他产生了在中国做类似实验的想法。回国后,他积极申请经费,希望在中国建设世界级宇宙线观测基地。

“要使中国的生产和技术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必须有自己的基础科研作背景。”在一份材料中,谭有恒如是写道。

1989年,谭有恒等人提出在西藏建立第一代伽马天文探测器——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1992年,作为谭有恒的学生,曹臻成为羊八井宇宙线国际观测站的第一个值班人员。

“在那之后,我们已经基本上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但仍不算领先,所以我们就在思考,如果说国家再给一次比较大的支持,我们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曹臻回忆。

这次思考的结果就是“拉索”的诞生。作为中国第三代宇宙线研究者,如今已是“拉索”首席科学家的曹臻记得,“拉索”方案形成过程中,他们在科学目标和工程技术实现能力之间反复平衡与取舍。2015年12月31日,“拉索”方案在经历中科院和国家层面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边建设,边运行”

把“拉索”建在海子山上,是曹臻和选址团队在立项之前历时5年才决定的。

宇宙线容易受到大气层的影响,因此,宇宙线观测站需要建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域。5年里,为了给“拉索”找个合适的地方,曹臻等人跑遍了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所有具备高海拔特征的区域,最后发现,只有海子山能满足“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条件。

选址团队成员、“拉索”建安分总体主任吴超勇记得,“拉索”所在的场地里河道遍布,稍有不慎就会一脚踏进沼泽,大家只能在一块块石头上跳着往前走。

这里的气候条件对施工来说也是挑战。“太冷的时候,这里无法进行混凝土施工,施工建设的时间大概是从每年5月到10月底,一共不到6个月。”吴超勇说。

即便如此,在曹臻眼中,这里仍是块“宝地”:“海子山海拔高,可以减少大气对宇宙线粒子的影响;地势平坦,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满足交通、通信和探测器需要大量超纯净水的条件;各级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2017年,“拉索”主体工程动工。为克服环境对工程的影响,曹臻等人提出了“边建设,边运行”的思路。

按照设计,“拉索”工程包括1平方公里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和有效面积达42000平方米的缪子探测器阵列;以测量簇射粒子在水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为探测技术的78000平方米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第一年,我们先建四分之一,运行半年,然后再建四分之一,凑成二分之一,再运行半年……”曹臻说。

“真正的突破”

2020年1月,就在他们刚刚建成一半阵列的时候,“超出人们想象”的高能粒子和“幸运”一起降临在这个尚未完全成型的“圆盘”上。

科研人员通过“拉索”发现,银河系内普遍存在能够将粒子能量加速超过1拍电子伏特的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这一发现超出了天体物理学家的预期。5月17日,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被杂志社专业副主编评价为“真正的突破”和“新时代的开始”。

在一个多月后,7月9日,《科学》杂志上又出现了来自“拉索”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利用“拉索”,精确测量了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亮度,在更广的能量范围内为超高能伽马光源测定了新标准,并由此确定在大约仅为太阳系十分之一大小的星云核心区内,存在能力超强的粒子加速器,直逼经典电动力学和理想磁流体力学理论所允许的加速极限。

“这是我们的幸运!这些观测成果已经展现出‘拉索’强大的科学发现威力。”由于兴奋,曹臻的脸微微有些泛红。

“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让曹臻如此兴奋的,不只是“拉索”出了两个成果,更在于这两项成果证明“‘拉索’的方向是对的”。“未来十年,我们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都由此明确了。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一定是会有更加重大的科技成果。”曹臻说。

10月17日,“拉索”通过工艺验收,进入科学运行阶段。“国际科学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拉索’,不少国际科研团队提出希望加入我们的科研合作组。”曹臻说。

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发布了其最新的十年调查结果,概述了未来10 年天文学界的科学目标,其中多次提及“拉索”作为该领域领先的项目,将决定本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由于该报告提到的三个这种级别项目中,只有“拉索”已进入工作状态,因此,“拉索”也被天体物理学家Felix Aharonian称为“正在运行的‘未来探测器’”。

“拉索”已经建成运行,但曹臻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因此止步。面向未来,“拉索”团队还有提升空间分辨能力的新设想。“我们计划在‘拉索’上再建一个由32台望远镜组成的阵列,这个阵列建好之后,‘拉索’相当于又增加了一副‘火眼金睛’,将具有识别出真正发出超高能宇宙线位置的能力,进一步逼近最终的答案。”曹臻说。

每每谈到宇宙线探测的科学目标,曹臻总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在依托“拉索”开展宇宙线研究的同时,他还在带着中国第四代和第五代宇宙线研究者走向国际,参与南部广域伽玛射线天文台(SWGO)的酝酿工作。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想法,未来可能会通过这项国际合作去实现。”曹臻说。而这一国际合作被认为“有望帮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继续探索宇宙射线的起源,并进一步了解银河系本身”。https://t.cn/A6xUp0e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至2035年,中国新增对非投资600亿美元,重点支持非洲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支持有实力的中国在非经贸合作区升级为中非产业
  • 安仔和李成昌拍了大約一小時,之後就到飾演夫婦的煒哥和安仔對戲,見煒哥一臉兇狠地罵安仔,安仔則木無表情捱罵。而甚少在社交平台「放閃」的Shirley,在農曆新年時
  • 愿世界上所有的恶意统统与你无关,愿你崭新的时光通透温热,万事可期,愿前路浩荡,我的男孩全力以赴又满载而归。又又,今晚的月色很美,诞辰日快乐@要吃可可花样年华,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筆者讀上文,有如下想法 -古漢語的表達很廣博 ,有時近於神秘,有時也會為你設陷阱 。來自傳說是高誘、或許慎寫的《淮南鴻烈解序》。
  • 今晚心情超激动,超兴奋,必须要记录一下,我怕我忘了这么重要的一天。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是小妹妹的一周岁生日,我们家这臭小子早就期盼着要给小妹妹过生日了,在吃完晚饭
  • 你好未来一805【家装设计】李益中|以受众圈层的审美趋向和生活需求为维度,我们决定以一种现代风尚的高品质空间,去贴合湾区人们渴望获得一处精神释放的一种生活态度。
  • 滚楼梯案例潜伏题材……一次性梳理短/中/长期“催化剂”V+https://weibo.com/5886617411/LnjOa6J3U?from=page_10
  • 下周,市场行情有可能会很磨人;这是因为:不管,大盘指数还是创业板又走到一个重新选择的位置,有点不好搞。下周,市场行情有可能会很磨人;这是因为:不管,大盘指数还是
  • 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亲生经历,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有的只会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老公在我生孩子期间做的我都看在眼里了,虽然你没有太多的话,不是那种侃侃而谈
  • 循环绿·创意坊2021年度收官活动,小星等你[来]◀ #星际穿越#——用爱穿越维度,用爱诠释首饰 ▶星际穿越跨越次元冰冷的屏幕,在现实与你交汇。希望这些首饰能为
  • #光猪六壮士[电影]##We Are Family-群星[音乐]##The Stripper (From "The Full Monty")
  • 好家伙 细节都被我熊哥拿捏的死死的 每次给自己买东西 都会买一份我爱吃的 只要是我爱吃的 给他吃 他都会说我不爱吃 还有我也贼爱吃黄桃罐头 但是只吃脆的 然后有
  • 言下之意,美国文化在形式上令人眼花缭乱,并难以让每一代美国人找到共同的交集。再怎么超音速,也比不过导弹飞的快,现代空战最主要的就是航电,航电厉害,就能实现降维打
  • 好不容易学校解封,两个大学生哥哥终于可以带着小幺去乡野抓鱼了,明媚的阳光潺潺的溪流都是他们向往的自由,只是不知道,这一次的小鱼是不是从上游放下来摔晕了的。他蹦蹦
  • 目前上海发生的9例重症均未接种疫苗以后的事情无法预测,但在奥密克戎时代,考虑到这个毒株的社会危害(而不是对个体的危害)我的结论是: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不共存
  • 给大家推荐一个我自己用了三个月才分享的实用好物,Waterpik洁碧冲牙器,我用了很多年电动牙刷,一直觉得电动牙刷清洁的足够干净,直到用了它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
  • 今天就到这咯~[爱你][爱你]#令人向往的春天在哪##春游季##发现海南之美# 世界屋脊的净土上体验飞翔 尼泊尔博卡拉 全球10大滑翔伞胜地 第9⃣️个尼泊尔博
  • 深情一缕染红笺,渴望千年,婉转与流连,往事如梦似烟,我怎会识得情深缘浅的夙愿里会隐藏着太多的惆怅!家乡的来信长年断绝,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 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