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念佛的七大误区!

“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写信,说他准备打饿七(即断食),印光大师回信严厉告知:“灵严山坚决不允许开此一法”。我们来看看这封短信,言简意赅,《复慧空大师书》(摘自《文钞·续编上》):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的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

急着往生,于是故意不吃不喝,诚如印祖所说,吃饱饭念佛尚不能相应,等饿到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能相应吗?还能保持正念吗?佛号还提得起来吗?真信切愿是先锋,求往生的愿望要迫切、恳切,但不是急躁!急躁其实是一种贪心、贪快。所以印祖说“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此句摘自文钞·续编上《复念佛居士书》)

二、不得有求死之着心

有人写信给印光大师,自称“随时随地,得死便死”,好像很潇洒。是的,如果已经取得往生的把握,生死自在了,那么可以。否则,还是不要妄说大话,不可以有求死的执着心。听听大师怎么回答他: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着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将死,魔力已去,则苦不胜言,当生邪见,必致堕落。此执着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我等但老实念佛,只求临终往生即已。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倘先设一想念,则反成障碍。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严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属怪事。(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唯佛居士书》)

三、不当刻期定欲即生

也有人跟印光大师发誓“决欲年内往生”,他给自己限定了往生的期限。大师回复他:

“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纲经》后偈云“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生之心。即不生亦无所憾。但致诚致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
(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念佛居士书》)

四、不得自杀以求往生
另外,更加不可以自杀以求往生。有人提出这个想法,印光大师呵斥他:

“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大师说:“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若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
(摘自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五、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

外面有一些宣称专修“般舟三昧”的道场,光着双脚在地板上跺,双手不停的前后摆动,节奏从慢转快,又从快转慢;中途可以休息,可坐可卧,晚上照样睡觉。实际上他只是个般舟的形式,离佛经上讲的真正意义的般舟三昧距离还很遥远,大家不要误会。也许极少数的人真能做到般舟三昧,但般舟三昧的前提仍是真信切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没有生起来,跟着别人喊几天佛号就坚持不下去。我们看看印祖怎么说: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行益耳。”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今人体质多单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过为苦行,则反为于道于身,皆无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诚中得。非做一场面,即能了事也。”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汝是凡夫,不是圣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贪睡,不贪食,取其养息充饥即已。若如汝所说,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极,已稍伤神,故不睡。若伤神久,则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时精进过度,后便退惰。
(摘自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根敏道心虽切,恐规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则。祈教以量力而为,不可强勉硬撑,以致心身受病,遂难亲获法利矣。闻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废弛。初学人皆须以此意告之。
(摘自增广文钞卷一·《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六、急欲见佛,多招魔事

急欲见佛见境界,一边念佛一边想着我怎么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怎么别人看见莲花了我还没看见、怎么念这么久还没有功夫成片……这些着急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下面摘录印祖几段相关开示:

“汝欲在灵严闭关,真师已允许之,此再好莫有之机缘也。但当通身放下,并将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则自可得益矣。否则或恐着魔。凡着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明道法师书》)

“如子忆母,无时或忘。念时固然是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勿起即欲见佛之心。但求佛号外,无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见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闭关修净业,实为最善。但宜于信愿一心处着力。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着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心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忘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当以此勖而告之。”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传度和尚书》)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着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着魔。
(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凡修一切法门,总以至诚恭敬,求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不以见胜妙境界为事,即可不堕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见胜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饥如渴,即堕魔之由。纵令不丧心病狂,亦幸耳。非所应也。”
(摘自文钞·三编补《复念佛居士书三》)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见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谭碧云之着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魔境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翳目然,但能去翳,自复本明。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发光明,曷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境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
(摘自增广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七、往生之期,任缘迟早

最后,还是印光大师的话:
“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结,而心实未与佛相应,则必起魔事。”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七》)

【印祖开示念佛的七大误区!】

人间佛教

导读☞凡修一切法门,总以至诚恭敬,求心与道合,心与佛合。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写信,说他准备打饿七(即断食),印光大师回信严厉告知:“灵严山坚决不允许开此一法”。我们来看看这封短信,言简意赅,《复慧空大师书》

摘自《文钞·续编上》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的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

 急着往生,于是故意不吃不喝,诚如印祖所说,吃饱饭念佛尚不能相应,等饿到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能相应吗?还能保持正念吗?佛号还提得起来吗?真信切愿是先锋,求往生的愿望要迫切、恳切,但不是急躁!急躁其实是一种贪心、贪快。所以印祖说“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

此句摘自文钞·续编上《复念佛居士书》

 二、不得有求死之着心

 有人写信给印光大师,自称“随时随地,得死便死”,好像很潇洒。是的,如果已经取得往生的把握,生死自在了,那么可以。否则,还是不要妄说大话,不可以有求死的执着心。听听大师怎么回答他:“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着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将死,魔力已去,则苦不胜言,当生邪见,必致堕落。此执着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我等但老实念佛,只求临终往生即已。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倘先设一想念,则反成障碍。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严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属怪事。”

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唯佛居士书》

 三、不当刻期定欲即生

 也有人跟印光大师发誓“决欲年内往生”,他给自己限定了往生的期限。大师回复他:“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纲经》后偈云“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生之心。即不生亦无所憾。但致诚致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

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念佛居士书》

 四、不得自杀以求往生

 另外,更加不可以自杀以求往生。有人提出这个想法,印光大师呵斥他“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大师说:“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若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

摘自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五、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

 外面有一些宣称专修“般舟三昧”的道场,光着双脚在地板上跺,双手不停的前后摆动,节奏从慢转快,又从快转慢;中途可以休息,可坐可卧,晚上照样睡觉。实际上他只是个般舟的形式,离佛经上讲的真正意义的般舟三昧距离还很遥远,大家不要误会。也许极少数的人真能做到般舟三昧,但般舟三昧的前提仍是真信切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没有生起来,跟着别人喊几天佛号就坚持不下去。我们看看印祖怎么说:“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行益耳。”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今人体质多单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过为苦行,则反为于道于身,皆无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诚中得。非做一场面,即能了事也。”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汝是凡夫,不是圣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贪睡,不贪食,取其养息充饥即已。若如汝所说,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极,已稍伤神,故不睡。若伤神久,则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时精进过度,后便退惰。”

摘自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根敏道心虽切,恐规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则。祈教以量力而为,不可强勉硬撑,以致心身受病,遂难亲获法利矣。闻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废弛。初学人皆须以此意告之。”

摘自增广文钞卷一·《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六、急欲见佛,多招魔事

 急欲见佛见境界,一边念佛一边想着我怎么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怎么别人看见莲花了我还没看见、怎么念这么久还没有功夫成片……这些着急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下面摘录印祖几段相关开示:

 “汝欲在灵严闭关,真师已允许之,此再好莫有之机缘也。但当通身放下,并将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则自可得益矣。否则或恐着魔。凡着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明道法师书》

 “如子忆母,无时或忘。念时固然是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勿起即欲见佛之心。但求佛号外,无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见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闭关修净业,实为最善。但宜于信愿一心处着力。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着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心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忘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当以此勖而告之。”

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传度和尚书》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着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着魔。”

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凡修一切法门,总以至诚恭敬,求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不以见胜妙境界为事,即可不堕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见胜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饥如渴,即堕魔之由。纵令不丧心病狂,亦幸耳。非所应也。”(摘自文钞·三编补《复念佛居士书三》)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见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谭碧云之着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魔境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翳目然,但能去翳,自复本明。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发光明,曷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境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

摘自增广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七、往生之期,任缘迟早

 最后,还是印光大师的话:“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结,而心实未与佛相应,则必起魔事。”

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七》

印祖开示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写信,说他准备打饿七(即断食),印光大师回信严厉告知:“灵严山坚决不允许开此一法”。我们来看看这封短信,言简意赅,《复慧空大师书》(摘自《文钞·续编上》)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的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

  急着往生,于是故意不吃不喝,诚如印祖所说,吃饱饭念佛尚不能相应,等饿到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能相应吗?还能保持正念吗?佛号还提得起来吗?真信切愿是先锋,求往生的愿望要迫切、恳切,但不是急躁!急躁其实是一种贪心、贪快。所以印祖说“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此句摘自文钞·续编上《复念佛居士书》)

  二、不得有求死之着心

  有人写信给印光大师,自称“随时随地,得死便死”,好像很潇洒。是的,如果已经取得往生的把握,生死自在了,那么可以。否则,还是不要妄说大话,不可以有求死的执着心。听听大师怎么回答他:“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着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将死,魔力已去,则苦不胜言,当生邪见,必致堕落。此执着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我等但老实念佛,只求临终往生即已。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倘先设一想念,则反成障碍。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严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属怪事。”(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唯佛居士书》)

  三、不当刻期定欲即生

  也有人跟印光大师发誓“决欲年内往生”,他给自己限定了往生的期限。大师回复他:“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纲经》后偈云“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生之心。即不生亦无所憾。但致诚致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念佛居士书》)

  四、不得自杀以求往生

  另外,更加不可以自杀以求往生。有人提出这个想法,印光大师呵斥他“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大师说:“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若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摘自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五、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

  外面有一些宣称专修“般舟三昧”的道场,光着双脚在地板上跺,双手不停的前后摆动,节奏从慢转快,又从快转慢;中途可以休息,可坐可卧,晚上照样睡觉。实际上他只是个般舟的形式,离佛经上讲的真正意义的般舟三昧距离还很遥远,大家不要误会。也许极少数的人真能做到般舟三昧,但般舟三昧的前提仍是真信切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没有生起来,跟着别人喊几天佛号就坚持不下去。我们看看印祖怎么说:“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行益耳。”(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今人体质多单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过为苦行,则反为于道于身,皆无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诚中得。非做一场面,即能了事也。”(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汝是凡夫,不是圣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贪睡,不贪食,取其养息充饥即已。若如汝所说,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极,已稍伤神,故不睡。若伤神久,则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时精进过度,后便退惰。”(摘自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根敏道心虽切,恐规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则。祈教以量力而为,不可强勉硬撑,以致心身受病,遂难亲获法利矣。闻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废弛。初学人皆须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广文钞卷一·《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六、急欲见佛,多招魔事

  急欲见佛见境界,一边念佛一边想着我怎么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怎么别人看见莲花了我还没看见、怎么念这么久还没有功夫成片……这些着急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下面摘录印祖几段相关开示:

  “汝欲在灵严闭关,真师已允许之,此再好莫有之机缘也。但当通身放下,并将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则自可得益矣。否则或恐着魔。凡着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明道法师书》)

  “如子忆母,无时或忘。念时固然是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勿起即欲见佛之心。但求佛号外,无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见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闭关修净业,实为最善。但宜于信愿一心处着力。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着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心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忘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当以此勖而告之。”(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传度和尚书》)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着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着魔。”(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凡修一切法门,总以至诚恭敬,求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不以见胜妙境界为事,即可不堕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见胜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饥如渴,即堕魔之由。纵令不丧心病狂,亦幸耳。非所应也。”(摘自文钞·三编补《复念佛居士书三》)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见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谭碧云之着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魔境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翳目然,但能去翳,自复本明。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发光明,曷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境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广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七、往生之期,任缘迟早

  最后,还是印光大师的话:“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结,而心实未与佛相应,则必起魔事。”(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你为了一点点琐事烦恼的时候,想想那些已经离开这些世界的灵魂,现在的我们还活着,还能够感知人间的美好,这不就已经是最大的拥有了吗?当你抱怨自己钱不够多的时候,想
  • 举个例子,我自己是极氪001车主,我试驾过问界m5,给我的感觉就是真的比极氪差一点。举个例子,我自己是极氪001车主,我试驾过问界m5,给我的感觉就是真的比极氪
  • 所以当吴莫愁第一次哭的时候,黄小蕾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觉得每个女孩都要学会自己独立成长,她不希望吴莫愁哭得那么轻易,得到的安慰也那么轻易。第一次跨界的她,终
  • 全球思维,中国智慧!全球思维,中国智慧!
  • 假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把所有的利润用于现金分红,那股票价格的表现或许还能根据市盈率的高低来决定,用市盈率选股也会更可靠一些。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们能确定的市盈率,
  • 其实,最应该听点养生之道,注意饮食调养的恰恰是中年人。其实,最应该听点养生之道,注意饮食调养的恰恰是中年人。
  • 我:不好意思我看了五遍(不过味道真的很好然后去了灯塔公园 对 就是这个没什么吊意思的灯塔我爸骑山地车 让我骑共享单车 来回四小时我真的谢 后来我还哭了 累哭的
  • 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704校花”事件,被爆出来是变相的“校园贷”现在骗子的手段是越来越高,乳山市金融办提醒学生们不要以身冒险,也不要存侥幸心理,要保护好自己,
  • )2.猪猪油嘴滑舌哄人法3.肉肉宝贝反驳法 并且他说我可爱 但他再惹我生气 我就要送叛逆少年去变形记让他在乡下面对着镜头哭着想我4.猪猪傲娇了 现在是明白猪啥都
  • 您将拥有一个办公室(我们随时配合您工商局和银行的检查,提供真实房间)您将减少大量成本(每个月只需要500rmb,挂.靠地址无烦恼) 公司注.册怎么办?信誉:创富
  • 当我伤害了她,她依旧会原谅我,这种原谅会使我感到更加惭愧,更加讨厌自己。但她会治愈我,两者同时存在。
  • p2是米粥画的,圣诞树还外加了鸡腿树版本的!茶饼即是农药又是肥料,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 《青春岁月》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共青团河北省委主管、主办的省级优秀社科期刊。《天津教育》知网G4 曾三次被评为核心期刊封面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字样稳定
  • 【安利】橘朵四色眼影22号姐妹们我又双叒叕来了趁着刚到的美瞳来撸了个妆 橘朵这盘好像买了蛮久了 俺还挺喜欢蓝黄配色的 蓝色可以用来画下眼影或者眼线 感觉可以画的
  • 这种分好多篇章的,属于群戏,类似于早期唐人拍的那种,这种剧爆不了的,现在单元剧都爆不了,因为线太分裂了,不够统一,情绪的起伏也不够统一,我不建议艺人拍这种单元剧
  • !!
  • 618现金超大红包,每天可领一次,淘宝链接:京东链接:【领券直降】【精选】一次性洗脸巾纯棉柔巾抽取式母婴干湿两用擦脸巾加厚洁面巾卸妆棉悠云鸟 桃你喜欢【珍珠纹】
  • 我讨厌单向没有回应的付出,我希望每一次的关心都是有回答,希望每一次的用心都是对等,因为这是我能够继续下去的动力,我感受到的爱意会让我有勇气付出双倍的爱。”[话筒
  • 音乐上,他仿佛总能将自己那少年新潮劲儿表达的老练精确,也让刻意的技巧变得有趣玩味,好像一杯新奇醇厚的果茶,有青涩新鲜的果味,又有苦涩甘甜的茶味,看似矛盾却意外和
  • #孟美岐# 孟美岐|mmq|创1|创c|孟美岐粉丝|岐岐|毛毛球|山支大哥|紫海|炒C|密码器|萌妹岐|奶岐|孟美岐|时尚|1015|十大人格|舞台女王 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