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六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二十一页倒数第二行,科题,「心佛难思」,不可思议。请看经文:

  【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众生业报』,「业报指业因与果报。由于善恶之业因,则遭受乐苦之果报」。念老举《宝积经》里头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阎罗王)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是你自己造的罪业,你到鬼道来了,你到地狱来了。地狱跟鬼道虽然是两道,这两道很近,有一点像我们人道跟畜生道一样,我们人跟畜生杂居,鬼跟地狱跟这个很类似。你自己造的罪业,鬼道、地狱道都是罪业,不善的业;如果是善业,果报在人天,人间、天上。阎罗王很慈悲、很公正,告诉到这来受罪的人,他说无有少罪我能加,我能不能加重一点罪业给你?不能;换句话说,你的罪业,我也没有能力帮助你减轻一点。他没有能力加给你,也就没有能力减掉,罪报完全是业因变现出来的,没有业因决定不能有恶报,不可能。我们造这些罪业,违背伦常道德就是罪业。善恶是在一念当中,起心动念这个念头,一个念头里头有恶有善,那就得看你善恶的成分,恶的成分多于善的成分,感得的是三恶道;恶的成分比善的成分少,善多恶少,这就能感得人天,三善道,是这么回事情。三善道有诸天、人道、修罗道。如果是恶多于善,所感得的是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

  六道从哪里来的?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六道、十法界全是心想生,我们起心动念就不能不谨慎。什么叫善念,什么叫恶念,标准是什么?这个容易懂,确实有标准。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与性德相应的,与自性性德相应的是善,相违背的就是恶。我跟同学们说过很多次,人生百日,小孩出生一百天,体露真常,他的身体表露在外面是真的,常是永恒不变的,他的心是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真心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叫真心。有起心动念就是妄心。起心动念是阿赖耶;造作善恶是末那,末那叫染污;第六意识是分别,这都是恶。阿赖耶起心动念,让你永远出不了轮回,麻烦大了。见不了本性,出不了轮回,时间多长?无量劫,不是年月日,太可怕了。我们一般凡夫迷失了自性,完全不觉,要不是佛留下来这么多的经典,我们有缘读到,才知道有这回事。回光返照,照照自己,经是一面镜子,拿它来对照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就知道,我们今天从早到晚干了些什么。要照,不照不得了,照自己就清楚明白了,你不可能不造业,念念都在造业,我念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造无明的业,日夜不断,一分一秒都不断。

  大乘佛法里告诉我们,一个念头存在多久?一个念头,单独的一个念头,存在的时间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所以佛跟我们说,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为什么会存在,它不会消失掉?那就是这个念头灭了,底下一个念头又生了,这就灭不掉。前念永远在灭,后念永远在生,生灭不住,这是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太可怕,假相,不是真相;真相怎么样?真相叫实相。实相不生不灭,所以叫真的;妄相有生有灭,所以是假的。妄的都是假的。真的怎么样?真的不可得。真的虽然不生不灭,它没有念头,它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念头的现象。所以真心有,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但是它不可得。你能体会到,你不能掌握到,能体会到就是大乘教里所说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佛告诉我们,真、妄都不可得。确实像我们现在面对着电视的屏幕,我们打开屏幕,看电视先打开屏幕,屏幕是一片光明,这一片光明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寂,清净寂灭,换句话说,它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着,这叫寂;光明遍照,平等的遍照。我们觉悟,成佛,遍照;我们没有觉悟,迷失了自性,今天做六道凡夫,也是遍照。觉悟,遍照知道;迷失自性的人,遍照不知道,差别在此地,我们要晓得。

  这个事情从佛经上得到的信息,然后要从我们生活上去证明。首先证明虚妄存在。真的,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没有停止过,外面境界,这是心外。外面的境界,物质现象,包括我们的身体,这物质现象;包括我们念头,起心动念,心理现象,或者说精神现象;还包括不属于这两类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生灭不住,念头生了,现象就生,相由心生。这个道理现在连量子力学家也发现了,告诉我们,证明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所讲的没错。存不存在?不存在,时间太短,几乎可以说是生灭同时。太快了,速度太快了,一秒钟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单位是兆。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物质现象是虚妄,精神现象(就是心理现象)也是虚妄,自然现象还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的,确实所有一切现象全都是生灭法,没有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是自性,明心见性的人见到,怎么见到的?他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了。

  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八识,把这个放下,就是把八识放下。八识放下,好!八识放下,四智现前,它跟四智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叫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见到真相,八识迷失了真相。四智见到真相,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无所不知,有大智就有大能,大智是无所不知,大能是无所不能。我们常说德能无量无边,那是自性,见性,德是智慧,从体上说的,能是从作用上说的,全是自性,离开自性,自性是真心,无有一法可得。一切法不管是真是妄,都是自性为它的本体,是由自性而生而现。惠能大师开悟,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整个宇宙,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包括阿弥陀佛,也包括九法界众生,包括地狱众生,统统都是它所现所变的。一个回头,一个解脱、明白了。没有回头,迷,迷而不觉,造业。觉悟的人不造业,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法身菩萨;不分别、不执着,三贤菩萨;不执着,小乘阿罗汉。不执着,清净心现前;不分别,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正觉现前。这个都在我们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真的,学佛所求的就是求这个。为什么求不到?你没放下。你没有放下执着,你就比不上阿罗汉;你没有放下分别,你就比不上三贤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你还起心动念,你比不上法身大士。

  我们回忆,章嘉大师教我的一点都不错,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快速契入佛法?我们年轻,性子急,希望赶快能证得,这个话问得没错。老师教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就契入了。看破见思烦恼,因果都是假的,都不可得,这看破了。看破怎么?没放下,没放下你造作的业还要受报,起心动念无非是三途六道,造这个业,果报还是自己承受,就这么回事情。要想像阿罗汉一样,那得放下,放下就证阿罗汉果。真放下,彻底放下,心里头找不到,干干净净,找不到染污,再向上提升,三贤十法界也不是真的,还是在阿赖耶的范围,心现识变,要放下。放下,出六道轮回,没有出十法界,再向上提升,不起心不动念,修这个。不起心不动念就见性,人人都能见性。相信佛的话,佛没有说错,没有说妄语,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要眼见色,不起心动念;耳闻声,不起心动念;鼻嗅香,舌尝味,都不起心动念。看佛,不起心动念;读经,不起心动念,六根对六境不起心动念就是阿罗汉。用少分真心,妄心没有全断,用少分真心,永远脱离六道轮回,阿罗汉果。再向上提升,用什么功?不分别。阿罗汉还分别,不执着,所以他的心虽然清净,还不平等;三贤菩萨心平等,不分别就平等,平等就超越十法界。清净超越六道轮回,平等超越十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到实报庄严土去了,全都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就没有业报;有起心动念,有业,有报。我们能老想着这个问题好!走这条路,这路怎么走法?一定要依靠阿弥陀佛跟我们同行,我们行这个路有一个伴侣。念佛,信愿持名,你不但很安全的走上这条道路,你还很快速,一生成就。

……

我分享了【《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六集】, 快来看吧! | https://t.cn/A6x1fj2h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宏包党,微商,活动达人和小号,朋友圈只发几条的看不到个人生活照片的,加完就删的人不算)活动真实有效‼️(参加活动最好备注名字谁推荐的) #海盐身边事#好产品卖家
  • #朱志鑫[超话]##朱志鑫 王牌ACE# 朱志鑫#朱志鑫 三代第一主舞#“他叫朱志鑫,有低血糖,天蝎座,喜欢蜡笔小新,准高中生,素人上楼,舞担门面,不喜欢水煮蛋
  • ”所以,發一幅释迦牟尼佛像,與同修善友一起每日在微博上供養(評論中有蠟燭、鮮花等)只要有供養的心或供養的行為,便可積累非常大的功德。 以此迴向,願求著如願,願苦
  • date with胖纸,YQ原因推迟了两年的久石让音乐会,昨晚终于近距离亲眼所见久石让老先生本尊,激动不已[鼓掌][鼓掌],钢琴独奏“千与千寻”主题曲的时候,刚
  • 事‌业财运:羊见鼠,是见财,但‌是因‌为财而受‌害,则代‌表职场容‌易遭‌遇小‌人,被排‌挤,被质‌疑的情况,事‌业上受气比‌较多。感‌情运‌势:今年咸池桃花,
  • 今日有幸与抠出小阳人的大白近距离共进晚餐,并共饮一瓶水,且社会距离未达到一米,干了整整一天没时间正经吃饭,累到双腿生疼,脚底发麻,腿回不了弯,腰被勒到疼的弯不下
  • #INTO1[超话]# #INTO1拾忆小情书# #INTO1成团满三月# 宇你相遇于海花岛赞叹少年出彩舞姿力压群雄吸引观众米语甜言想跟你说尘光熹微想与你看林
  • 交通的便捷对于生活的舒适来说至关重要,新西塘孔雀城位于长三角内核区域,可快速连通苏州、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大中型城市理想生活的驻守,是既可以感受到城市的脉搏,又能
  • 其實呢,茶比酒更養人,因為這茶是空氣,和生命息息相關,不可或缺但我常常忽略她;酒是姑娘,和慾望如影相隨,可有可無但我就是愛呀!捨不得清洗昨夜的香茗,必然喝壞今天
  • 这个夏天跟着运动狂人户外,对我来说,其实运动量和强度都有点点超量了。这两天我们的routine里越野车变成了jogging.一起运动,健康,同时两个人互相陪伴,
  • 展哥用心到让我自愧不如,之前计划去冲浪,随口说的一句怕晒被他记在心上,默默给我备好了防晒大礼包,还在自己生日零点前一分钟交给我,戳死算了。再叙下次[笑而不语])
  • #党报热点#【机动车停占斑马线 该清】笔者近日经过通州区嘉创二路与经海七路交叉口时,发现各类机动车随意停在街口、人行道和绿化带里,不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辗坏花草
  • 如果不是恶毒女二三陷害颜淡跳了了无桥,应渊也不会卸下一切毅然决然选择情罚,这点心思怕是一辈子都不会宣之于众了[苦涩]成毅完美的诠释了应渊这个角色,他们俩的爱情真
  • 老王尽管年纪不算太大,但资格好,沉稳,都称老王,早年为了孩子呕心沥血,落了病根,在5年前离大家而去了,大家回天乏术……还有一位年龄最小的叫”强雄”因早年在社会上
  • 【#江西老表扔下安全帽飞奔救人#:如果不救,我一辈子会做噩梦】近日,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一司机不慎将车开进了池塘,自己被困水中。体验的过程中,记者跟着邓月明和徐
  • #索达吉堪布[超话]#|睡前故“释” [月亮] 波斯匿王减肥的窍诀 许多人对自己的身体特别执著,人人都希望减肥。《别译杂阿含经》中也讲过一则减肥的公案。 当
  • 周五的下午,我手上的工作完成的差不多了手机震动是虾虾发来的消息,说她快到楼下啦给我带了我最爱吃的馅饼和椰汁,来接我一起下班。办公室对面正好是巴黎最繁华的商业区,
  •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当年9岁的徐娇遇到周星驰,是幸运的,因为在戏里,她能得到周星驰亲自指导甚至是示范;而在戏外,周星驰认徐娇做了干女儿。于是这部电影出现这个多年来
  • 인앤아웃버거。이걸 로위안삼으며오늘도먹죽Boudin-clam chowder。
  • 机制环节会很有意思,个人觉得会更满足阵营玩家喜好,盘凶环节非常符合欢乐本的走向,可以脑洞散开的方式去盘凶,整个过程非常有意思!脑洞大开的玩家说不定会创造出意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