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欧洲“瞒天过海”买俄石油,“不透明市场”出现】
#欧洲瞒天过海大量偷买俄石油#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一直高呼要禁运俄罗斯能源,不断放话称其正在制定制裁措施。但数据显示,欧洲国家虽然天天把制裁挂在嘴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量却持续反弹,不少交易商甚至还通过“灰色渠道”偷买石油。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1日报道,为维持经济运转、防止燃料价格进一步飙升,欧盟国家4月的俄石油进口量较上月大幅上涨,从3月的平均每天进口130万桶上升至160万桶。其中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希腊等国的进口量甚至就上月翻了一倍。

不仅如此,为规避西方的批评声音和制裁措施,一个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不透明市场”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俄罗斯石油被运往“不明目的地”与其他油轮上的石油混合,许多西方交易商试图通过这种规避制裁的方法“瞒天过海”偷买石油。

报道援引油轮追踪机构TankerTracker的数据显示,4月迄今,作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之一,欧盟成员国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已升至平均每天160万桶,而3月份的进口量为平均每天130万桶。

尽管欧盟嘴上嚷嚷着要制裁俄罗斯能源,但欧洲各国也迫切需要进口原油维持经济运转、防止燃料价格进一步飙升。交易商称,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平均价格比布伦特基准价格要低20至30美元,俄罗斯石油的折扣对买家而言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巨大需求的驱动下,欧洲4月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不减反增。4月,运往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希腊和保加利亚的原油产量较3月平均水平增加一倍以上。作为欧洲最大的俄石油买家之一,荷兰的石油进口量也明显飙升,从上月的平均每天进口50万桶上涨至65万桶。

为规避可能出现的新限制措施,不少西方石油买家还加快了俄石油进口业务的进程。报道援引船舶追踪数据称,荷兰壳牌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等跨国石油巨头和大宗商品贸易公司,都在租用船只从波罗的海和黑海的俄罗斯石油出口终端运往欧盟。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指出,西方买家购买的俄罗斯石油甚至比俄乌冲突爆发前还要多,“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与俄罗斯的长期合同,也与廉价的能源有关。在西方彻底实施禁运之前,这些生意都会继续下去。”

图1:一艘装载俄罗斯石油产品的油轮驶入英国珀弗利特港 图自美媒

与此同时,出于对批评声音和未来制裁措施的担忧,欧洲石油买家们也在寻求可以绕开制裁继续购买石油的渠道,并“悄悄”构建起了一个“不透明市场”。

《华尔街日报》称,4月从俄罗斯港口运往“不明目的地”的石油数量正在变多。与那些在运输文件上有明确目的地标记的石油不同,超过1100万桶石油被一反常态地装载到了没有预定航线的油轮上。

分析师和贸易商表示,使用“目的地未知”的标记往往意味着船上的石油会在海上转运到更大的油轮上,这是一种“古老的规避制裁手段”,伊朗和委内瑞拉等石油出口遭受西方制裁的国家都曾采用过这种方法。

有船舶运营商和参与转运的人士向该报举例称,四月中旬就曾有一艘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油轮,从来自俄罗斯港口的船只上接管了三批石油。船舶跟踪数据显示,这艘油轮从韩国仁川出发,现在正前往荷兰鹿特丹港。

通过这种“瞒天过海”的转运操作,俄罗斯石油可以与船上装载的其他石油混合,从而“模糊”石油的来源以避开制裁。一些交易员还透露,市场上供应的不少“拉脱维亚混合油”、“土库曼斯坦混合油”等精炼产品,很可能就含有大量俄罗斯石油。

对此,德国《经理人杂志》指出,这样产生的庞大“不透明市场”在俄乌冲突之前是几乎不曾有过的,由于“不透明市场”模糊了石油的来源,因此很难追踪俄罗斯石油的交付量。

图2:油轮追踪机构TankerTrackers统计的部分3月和4月俄罗斯对欧洲平均日出口原油数据

一些西方能源公司也借用类似的手段“钻空子”,试图在交易中规避制裁。如欧洲能源巨头壳牌公司4月7日宣布,将停止在现货市场购买俄罗斯石油。但该公司规定,如果混合的俄罗斯石油含量不超过49.9%,就可以视作非俄罗斯产的石油并进行交易。

《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因银行交易融资枯竭、保险成本飙升等原因,欧洲许多能源公司在3月实施了“自我限制”,导致俄罗斯石油进口量有所下降。但欧洲4月的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回升、“不明目的地”的货运量激增,这表明很多欧洲买家已经找到了“变通方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者西蒙·约翰逊直言:“即使我们能看到欧盟实施某种石油禁运,他们会去制裁油轮吗?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期,未来还会看到更多石油在船只间转移。”

欧洲一面高呼制裁俄罗斯能源,一边又通过各种“灰色”渠道购买俄罗斯石油,与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关系密切。欧盟领导人既希望孤立俄罗斯,又不想让能源价格上涨损害本国经济,但欧盟27%的石油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这让他们迟疑不决。

通胀数据持续增长带来的经济压力,更是让欧洲国家迫切寻求石油进口以维持经济运转。欧盟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通胀率达到7.4%,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4.7%,是推升通胀数据的主要原因。

由于内部意见始终得不到统一,欧盟直到现在也未能出台俄罗斯石油禁令。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4月25日对英国《泰晤士报》表示,欧盟正在研究对俄罗斯石油实施“智能制裁”,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对俄罗斯施压,同时最小化对自己的损害”。

但他表示,欧盟目前仍未能就制裁俄罗斯石油的具体细节达成一致,可能会采取“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或对超出价格上限的商品加征关税等措施。《华尔街日报》称,欧盟可能还要很久才能敲定制裁措施,不少业内人士则怀疑,届时石油交易商完全可能找到办法规避“制裁”,让石油继续流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遇到工程变更,必须牢记这7个原则、7个细节、2种程序!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最怕的就是遇到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对工程建设的经济性、质量及施工进度都存在较大影响。
  • #芜湖校园头条##芜湖身边事#【安徽发布低温雨雪冰冻预警!雨雪正在来的路上】#下雪啦# 今天上午,安徽省应急厅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2020年第1号(低温雨雪冰冻
  • 今天來回診,常常說等拍戲或是等待是很累的事情,我也常常這麼認為,所以今天也等待我那位帥哥名醫為我看病,卻沒有感覺特別累人,但是領悟到了人累還好,心累了才是最可怕
  • 恋 红颜 轻抚莲 宛如初见 前世今生缘 叹清盏碎流年 共看日暮苍山远 皇 神伤 眼彷徨 断翼翅膀 如何再飞翔 尘埃沾染衣裳 寒月翩翩夜
  • 《佛教奇闻 会高速飞行的比丘尼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观自在佛教网》高速飞行具神足 法师有道显真功 二○一三年九月在洛杉矶发生了一超自然现象的事,科学家对此无
  • #别人家的冬天#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周三上午好! 有种冬天叫咱家的冬天,也有一种冬天叫别人家的冬天。我能确定,我过了个真冬天,主要是别人家的冬天一点儿也不假
  •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明白你的故事里有过多少快乐或伤悲,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所以别傻傻的摊开伤口向别人诉苦,这世上多的是撒盐的人,而不是医生。慢慢的,慢慢的
  • 【#聚焦石家庄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集中力量做好九个方面工作:(一)大力发展“四种类型经济”。】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打破行政区划,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各类
  • 空瓶文案,随意拿走,修改删减都️ 金色中分发型,凸显着蔡徐坤雕刻般的五官轮廓,珍珠白剪裁大气时尚的西装上衣,再搭配他粗旷的颈链套在白色高领针织衫上,柔美与刚毅并
  • 一段关系里,有耐心比合适更重要,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想法性格都不一样,总会有摩擦和不合适,总会有想要放弃的时刻,只有对一个人有长久的耐心和温柔,才有一直走下去
  • 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设计为更多的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走到一起,我们充满了理想,并一直为此而努力,我们希望无论将来如何,都会有一批热爱
  • 天津跑步机健身器材维修专业公司 1.个人家庭跑步机健身器材维修、保养 移机 2.企事业单位健身器材跑步机等维修,保养 3.专业健身房 私教工作室定期签约维修维护
  • 逛淘宝天猫时发现大优惠(图一),于是咨询旗舰店的在线医师(图二三),她推荐我服用二至丸(图四五),并给出不要同时期服用两种补品的忠告![鲜花]然后发现阿里健康大
  • 【161项服务事项“随时查” 16项服务“零跑腿” “智慧滨海”微信小程序上线】#滨海微服务#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匠心编制“智慧滨海”
  • #泰国社会头条[超话]# 【边开车边看片?老司机却称根本不是,实际上他看的是…】 泰国头条新闻社讯4月4日,泰网友爆料一名男性出租车司机“边开车边看黄片”事件
  • 【农夫山泉被举报毁林取水 背后浮现137亿隐形富豪】农夫山泉早已家喻户晓,但是对于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市场却鲜有人知。如今,农夫山泉却突然被举报毁林取水,“
  • #朴智旻灿若星辰# .#朴智旻圈饭诱发者# ————————招新———————— 号外号外! 小心动来招募为爱发电小能手啦! 八个组!总有一个是你会的!
  • 刚刚听完老板的培训,突然想给自己打一个总结。插秧未来2019年8月16日上线以来,4874个顾客,267个会员。造就了我这个家庭主妇可以开心的吃喝玩乐,以前在淘
  • 刷到的wb互动贴时刚好在看音乐会和冬运会的花絮,就截了两张动图,P1是原T进舞蹈室时马上过去那讲话,P2是冬运会候场时三爷和贺儿的醉奶尬舞hh 今天是先看了好
  • #小云影话##唐人街探案3[电影]# 剧情简介:继曼谷、纽约之后,东京再出大案。唐人街神探唐仁(王宝强饰)、秦风(刘昊然饰)受侦探野田昊(妻夫木聪饰)的邀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