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痛苦

#情感语录##心情日记##人生感悟#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是: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受两支箭的攻击:

一支是外界射向你的,另一支是自己射向自己的。

但真正伤害你最深的,是后者。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但那些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都是自找的。

就像卢梭说的:“我们的悲伤,我们的忧虑,我们的痛苦,都是由我们自己引起的。”

以下让人痛苦的5大根源,看完你就悟了。

欲望太多,不懂知足

苏格拉底曾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

人一旦陷入欲望的深渊当中,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家道中落的拉斐尔在贫困中自暴自弃,有一次,输光了钱财的他,想要投河自尽。

在投河路上,他意外地得到了一张神奇的驴皮。

它可以满足主人的任何愿望,代价是主人寿命的减损。

起初,抱着怀疑态度的拉斐尔许了一个关于晚宴的愿望。

愿望满足之后,沉浸在惊喜之中的他,根本没在意驴皮的变化。

他随即又许愿想要600万法郎。

这次,拉斐尔成了有钱人,有了豪华的府邸和成群的仆人。

但看着驴皮缩小了一大截的他,这才恐慌起来,陷入了对死亡的恐惧当中。

他拥有财富,却无法享乐;不敢接触女人,怕消耗折损自己。

当真爱来临的时候,驴皮却只剩下一片树叶的大小。

他不得不抛弃爱人,放弃幸福,躲进了乡村。

当爱人溜进他的房间,无法拒绝情欲诱惑的他,生命也跟着驴皮一起终结。

其实,在作家巴尔扎克看来,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张这样的“驴皮”。

想要的越多,就越容易被欲望淹没,终究,痛苦会随着欲望一同喷涌而出。

爱迪生说:

“知足是人在世间最大的幸福。”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如果你总是学不会满足,那么即便拥有全世界,也依然得不到幸福。

高估关系,低估人性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99%的烦恼,来源于你高估了他人对你的在乎。”

成年人的关系总是聚散无常,可能昨天还在推杯换盏的朋友,今天一个转身就形同陌路。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与龙洋一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旅行中,旅馆丢失了12500日元。

学生龙洋一成了大家眼中的头号嫌疑犯。

松子在与他单独谈话后,也在心底悄悄知道了他的罪行。

但身为老师的松子决定帮助学生脱困,便好心掏出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私自挪用了同事的钱,还给了店家。

但对方仍不依不饶,非要逼学生出来道歉。

于是松子索性跪下来说钱是自己拿的。

然而这一幕被教导主任看到了,他不仅大骂松子糊涂,还把事情告诉了校长。

蒙受不白之冤的松子,求助从始至终被她保护的龙洋一。

然而口口声声答应要帮松子洗刷冤情的龙洋一,却当场反咬一口说是松子威胁他来顶罪的。

最终,松子丢了工作,被学校开除,人生也一落千丈。

有读者在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付出越多,越容易受到伤害?”

有个读者评论一针见血: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是有回报的,尤其是在感情中。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写道: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不要太过高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我们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理所应当的回应。

不是所有人都会在意我们的善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满足我们的期待。

与其寄希望于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毕竟风雨来临时,自己才是最好的港湾。

凡事比较,迷失自我

卡耐基曾经说过: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喜欢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做比较,然后来证明自己的不幸。

几十年前,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克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在美国,一个家庭所需要多大的住房面积呢?

当他的学生还在推测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是否需要车库的时候。

他给出的调查结果竟然是:

这主要取决于他们邻居拥有多大面积的住房。

如果他们邻居的住房比较大,那他们就需要盖一个更大的房子来超过自己的邻居。

在当时的美国,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总是体会不到幸福。

因为,他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这让我想起了歌德的一句话:

“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当我们执着于赢过别人,又怎么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就像两个同时散步看风景的人。

由于步伐不一致,落后的人总想要拼命加速追赶。

前面的人又担心被后面的人超过,也加快了脚步。

于是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再也无暇顾及路边的风景。

人一旦陷入盲目的攀比,就难免错失人生的风景,忘记自己的初心。

攀比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竞赛,一旦沉迷进去就很难走出为此奔命的怪圈。

然而生活不是竞赛场,我们也没必要冲入别人的赛道。

找好自己的节奏,走在自己的途中,才能追寻那属于自己的幸福。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往往有想太多的坏毛病。

人的一大痛苦不是来自于我们遇到的困难,而是我们想象中的困难。

作家洪晃,曾是一名重度拖延症患者。

有一次,她要为自己的工作准备一个PPT。

她在脑海中拟出了PPT的大纲,却又害怕别人听不懂,就开始重新构思。

可她看着电脑屏幕,觉得自己不擅长做这个,迟迟不肯摸键盘。

她越想越焦虑,始终没法输入第一个字。

最终,她的计划只是沦为了一纸空谈。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总会像她这样,用过度的思虑折磨自己,却迟迟不肯付出实践。

月初的时候想着月中,月中的时候想着月末,月末开始焦虑和后悔,并发誓下个月一定重新做人。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计划时踌躇满志,行动时犹豫不决,一切还未开始,已被臆想打败。”

许多时候,令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过度思索事情所带来的焦虑。

这不仅会消耗掉我们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也会瓦解掉我们做事的决心和意志。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烦恼,不过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而绝大多数的失败,也都发生在脑海里。

想太多,其实是我们在不断地给计划设限,让思想戴上枷锁。

只有放下心中的顾虑,才能丢掉思想上的包袱,轻装前行。

求而不得,不忍放下

在书中看过一个有关马嘉鱼的故事。

这种鱼平时生活在深海,在春夏之际会到浅海产卵。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渔民捕捉的最佳时机。

渔民要捕捉它们的办法也非常简单:

只需要用一张孔眼粗疏的渔网,下端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便可拦截鱼群。

外来的游客都很疑惑,渔网的孔眼那么大,并且三面都敞开着,这就想让鱼自投罗网,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渔民们还是一船接着一船地将马嘉鱼带回港口。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种鱼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认准了一个方向,便一往无前,即使遇到阻碍也不会拐弯或者掉头。

结果一条条马嘉鱼前赴后继,被渔网牢牢卡死。

我们何尝不是深海里的马嘉鱼呢,为了某一个目的,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就一根筋往前冲,结果求而不得,反而让自己变得更痛苦。

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和遗憾。

小时候,是别人手里的棒棒糖,自己得不到的小玩具。

长大了,是拿不到高薪的工作,是买不起的车子和房子。

生活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既然很多东西没法拥有,又何必苦苦追求。

爱因斯坦说: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快乐,无非是心中的执念太深。

就像是伸进糖果罐子里的拳头,你越是不忍松开,就越难拔出来。

与其盲目地执着,倒不如清醒地放弃。

伏尔泰曾经说过: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有时候,能打败我们的不是外在的困境,而是痛苦的内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虽如逆水行舟,但掌舵的一直是我们自己,人的悲喜都由自己决定。

把执念放下,把心态放宽,把日子过好,幸福自然就来了。

点个在看,直面痛苦的根源,觉醒成更好的自己。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是: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受两支箭的攻击:

一支是外界射向你的,另一支是自己射向自己的。

但真正伤害你最深的,是后者。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但那些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都是自找的。

就像卢梭说的:“我们的悲伤,我们的忧虑,我们的痛苦,都是由我们自己引起的。”

以下让人痛苦的5大根源,看完你就悟了。

欲望太多,不懂知足

苏格拉底曾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

人一旦陷入欲望的深渊当中,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家道中落的拉斐尔在贫困中自暴自弃,有一次,输光了钱财的他,想要投河自尽。

在投河路上,他意外地得到了一张神奇的驴皮。

它可以满足主人的任何愿望,代价是主人寿命的减损。

起初,抱着怀疑态度的拉斐尔许了一个关于晚宴的愿望。

愿望满足之后,沉浸在惊喜之中的他,根本没在意驴皮的变化。

他随即又许愿想要600万法郎。

这次,拉斐尔成了有钱人,有了豪华的府邸和成群的仆人。

但看着驴皮缩小了一大截的他,这才恐慌起来,陷入了对死亡的恐惧当中。

他拥有财富,却无法享乐;不敢接触女人,怕消耗折损自己。

当真爱来临的时候,驴皮却只剩下一片树叶的大小。

他不得不抛弃爱人,放弃幸福,躲进了乡村。

当爱人溜进他的房间,无法拒绝情欲诱惑的他,生命也跟着驴皮一起终结。

其实,在作家巴尔扎克看来,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张这样的“驴皮”。

想要的越多,就越容易被欲望淹没,终究,痛苦会随着欲望一同喷涌而出。

爱迪生说:

“知足是人在世间最大的幸福。”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如果你总是学不会满足,那么即便拥有全世界,也依然得不到幸福。

高估关系,低估人性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99%的烦恼,来源于你高估了他人对你的在乎。”

成年人的关系总是聚散无常,可能昨天还在推杯换盏的朋友,今天一个转身就形同陌路。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与龙洋一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旅行中,旅馆丢失了12500日元。

学生龙洋一成了大家眼中的头号嫌疑犯。

松子在与他单独谈话后,也在心底悄悄知道了他的罪行。

但身为老师的松子决定帮助学生脱困,便好心掏出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私自挪用了同事的钱,还给了店家。

但对方仍不依不饶,非要逼学生出来道歉。

于是松子索性跪下来说钱是自己拿的。

然而这一幕被教导主任看到了,他不仅大骂松子糊涂,还把事情告诉了校长。

蒙受不白之冤的松子,求助从始至终被她保护的龙洋一。

然而口口声声答应要帮松子洗刷冤情的龙洋一,却当场反咬一口说是松子威胁他来顶罪的。

最终,松子丢了工作,被学校开除,人生也一落千丈。

有读者在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付出越多,越容易受到伤害?”

有个读者评论一针见血: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是有回报的,尤其是在感情中。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写道: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不要太过高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我们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理所应当的回应。

不是所有人都会在意我们的善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满足我们的期待。

与其寄希望于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毕竟风雨来临时,自己才是最好的港湾。

凡事比较,迷失自我

卡耐基曾经说过: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喜欢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做比较,然后来证明自己的不幸。

几十年前,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克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在美国,一个家庭所需要多大的住房面积呢?

当他的学生还在推测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是否需要车库的时候。

他给出的调查结果竟然是:

这主要取决于他们邻居拥有多大面积的住房。

如果他们邻居的住房比较大,那他们就需要盖一个更大的房子来超过自己的邻居。

在当时的美国,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总是体会不到幸福。

因为,他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这让我想起了歌德的一句话:

“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当我们执着于赢过别人,又怎么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就像两个同时散步看风景的人。

由于步伐不一致,落后的人总想要拼命加速追赶。

前面的人又担心被后面的人超过,也加快了脚步。

于是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再也无暇顾及路边的风景。

人一旦陷入盲目的攀比,就难免错失人生的风景,忘记自己的初心。

攀比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竞赛,一旦沉迷进去就很难走出为此奔命的怪圈。

然而生活不是竞赛场,我们也没必要冲入别人的赛道。

找好自己的节奏,走在自己的途中,才能追寻那属于自己的幸福。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往往有想太多的坏毛病。

人的一大痛苦不是来自于我们遇到的困难,而是我们想象中的困难。

作家洪晃,曾是一名重度拖延症患者。

有一次,她要为自己的工作准备一个PPT。

她在脑海中拟出了PPT的大纲,却又害怕别人听不懂,就开始重新构思。

可她看着电脑屏幕,觉得自己不擅长做这个,迟迟不肯摸键盘。

她越想越焦虑,始终没法输入第一个字。

最终,她的计划只是沦为了一纸空谈。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总会像她这样,用过度的思虑折磨自己,却迟迟不肯付出实践。

月初的时候想着月中,月中的时候想着月末,月末开始焦虑和后悔,并发誓下个月一定重新做人。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计划时踌躇满志,行动时犹豫不决,一切还未开始,已被臆想打败。”

许多时候,令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过度思索事情所带来的焦虑。

这不仅会消耗掉我们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也会瓦解掉我们做事的决心和意志。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烦恼,不过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而绝大多数的失败,也都发生在脑海里。

想太多,其实是我们在不断地给计划设限,让思想戴上枷锁。

只有放下心中的顾虑,才能丢掉思想上的包袱,轻装前行。

求而不得,不忍放下

在书中看过一个有关马嘉鱼的故事。

这种鱼平时生活在深海,在春夏之际会到浅海产卵。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渔民捕捉的最佳时机。

渔民要捕捉它们的办法也非常简单:

只需要用一张孔眼粗疏的渔网,下端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便可拦截鱼群。

外来的游客都很疑惑,渔网的孔眼那么大,并且三面都敞开着,这就想让鱼自投罗网,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渔民们还是一船接着一船地将马嘉鱼带回港口。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种鱼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认准了一个方向,便一往无前,即使遇到阻碍也不会拐弯或者掉头。

结果一条条马嘉鱼前赴后继,被渔网牢牢卡死。

我们何尝不是深海里的马嘉鱼呢,为了某一个目的,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就一根筋往前冲,结果求而不得,反而让自己变得更痛苦。

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和遗憾。

小时候,是别人手里的棒棒糖,自己得不到的小玩具。

长大了,是拿不到高薪的工作,是买不起的车子和房子。

生活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既然很多东西没法拥有,又何必苦苦追求。

爱因斯坦说: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快乐,无非是心中的执念太深。

就像是伸进糖果罐子里的拳头,你越是不忍松开,就越难拔出来。

与其盲目地执着,倒不如清醒地放弃。

伏尔泰曾经说过: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有时候,能打败我们的不是外在的困境,而是痛苦的内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虽如逆水行舟,但掌舵的一直是我们自己,人的悲喜都由自己决定。

把执念放下,把心态放宽,把日子过好,幸福自然就来了。

直面痛苦的根源,觉醒成更好的自己。

​​​

#三联美食# 常熟是江南一方福地,古来唤作“虞城”,得名于境内一座“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

说起虞山,是绕不过兴福寺的,南朝出了一位“爱江山更爱佛祖”的“和尚皇帝”。上既有天子以身事佛,下亦不乏刺史舍宅为寺。

于是,兴福寺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很多年前,我从虞山北麓一路下行,石径幽长,寺前涧泉淙淙,林后幽鸟鸣啭,古柏森森,一抹黄墙掩映在烟岚环翠间;落红有声,禅院安静得很。

一股萦绕着泥土的山林气息与与古刹中浮漾着的梵音浑然一体,融入悠远静穆的空气中,传递着禅的灵性。一如唐朝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所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模样。

游罢兴福寺,不吃上一碗本土蕈油面是引以为憾的。在虞山脚下、兴福寺隔壁,有一块被古树环绕的盆地,这是一个市井烟火气十足的露天茶馆,稀疏凌乱地摆着几十张四方桌和竹椅,两三人一桌摆龙门阵,一支烟、一杯茶,从茶米油盐聊到风花雪月,不经意间时光就从指缝中溜走了。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泡在茶水中的城市”,若你来到常熟,便会被如火如荼的喝茶场面惊倒。常熟人喝茶,不似广东人那般注重茶点精致,叉烧包、虾饺……济济一堂,亦不及福建人喝功夫茶那般讲究茶道艺术,他们不讲究地点,不拘泥于场合,甚至连喝什么茶叶也无所谓,山林间、园林里、庭前屋后、街头巷尾……

一只热水瓶、一个玻璃杯、几钱茶叶,两三老友围坐,处处皆是茶馆。一杯茶,并不是常熟人的全部,一碗面,在常熟人心目中同样占有重要位置。常熟人的一天,是被一碗面叫醒的。

我找到了老字号面馆“望岳楼”,打量起价目牌,浇头花样倒是不少:大排、爆鱼、焖肉、素浇……与苏式汤面相差无几,价格在几块到十几块钱不等,唯独蕈油面,30元一碗,这个鹤立鸡群的价位,吸引了我的眼球,怀揣着十二分新鲜和好奇,咬咬牙点了一碗蕈油面。

蕈油面的“浇头”很简单,即采自虞山上的松树蕈,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夸赞此物:“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用蕈作“浇头”的面,鲜到眉毛也掉下来,因此,当地有“尝过松树蕈,三日不思荤”的说法。

说起“蕈”这种菌类,《吴菌谱》中记载“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可见,只有从树底下长出来的菌物方有资格唤作“蕈”。虞山又称“乌目山”,因吴王直系先祖虞仲卒葬于此,遂更名“虞山”,帝王陵地,松柏成荫,密林的滋养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菌类生存环境,虞山上野生菌蕈诸如鸡枞菌、鸡脯蕈……林林总总约有几十种,其中,更为高级罕见的松树蕈,对环境要求几近苛刻,除了只生长在适宜温度、湿度的松柏混交针叶林地,还“嫌老爱嫩”专挑树龄短的“鲜肉”松底下扎根。每逢黄梅、初秋两季,山上的松树蕈才开始生长,一个个形似蘑菇,色呈淡棕,等过了季,顿消逝的无影无踪。

山里人凌晨两三点钟就要上山采蕈,趁露珠未干,把蕈采下来,当地人管采蕈叫“捉蕈”,或蕈与人参相似,长脚会跑,故有“捉”字一说,采摘之难,可见一斑,松树蕈稀少难觅,到底长在哪里,无迹可寻,须一处处仔细翻寻,而每个采蕈山人心里自有一张“藏宝图”。

野蕈这物什,或有毒性,在《如懿传》里,卫嬿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上大宝,便偷偷嘱咐心腹在皇后的儿子十二阿哥永璂的每日膳食中加上一道野蕈的配菜,吃了会上瘾、产生幻象,吃久毒素在五脏六腑累积蔓延至一定程度,便会不治身亡。

野蕈有毒无毒,全凭捉蕈人多年练就的一双慧眼,把刚采摘的新鲜松树蕈带回家,与鸡枞菌、鸡脯蕈……混合在一起制成蕈油,其味特别鲜香。

捉蕈难,制蕈油亦不易,刚采下的野蕈里有小虫子,须撕去表面一层膜衣,清洗干净,在盐水中浸泡三、四个钟头,用纯正的上等农家菜籽油熬制成“蕈油”。

先支起大铁锅,倒入菜油,煸炒出香,将姜块拍松后投入锅内,烧到锅内冒青烟时,放入八角、茴香等佐料,然后将蕈投入油锅爆炒,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调味烧煮到位,冷却后即成食用蕈油。用虞山特产松树蕈熬制的蕈油,才是常熟人认可的家乡味。

蕈油面端上桌,是苏式风格的红汤细面,一抹面条齐齐整整铺在碗里,宛若古代女子的发髻,汤内散布的棕色蕈块便是松树蕈了。

面要趁热吃,轻轻夹起面条,放至嘴边,吸溜一口越过舌尖,蕈油特有的鲜香在面条的热力作用下充溢喉舌,面条脱胎换骨般回味甘长,难怪小小一勺蕈油,把兴福寺素面推上江南“素面之王”的头把交椅。

再看野蕈,细细长长,口感紧实有嚼头,有点似嫩肉,又类野菌,咀嚼中还带着松树本身特有的丝丝芬芳。这素食、素味,倒也颇合本地人与世无争的性情。

在江南,一道美食背后大抵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近水楼台先得蕈,最早的时候,兴福寺僧人入山采摘食材,觅得此物,爆炒熬汤,做成素面浇头,供与僧人或招待香客食用。

清朝末年,曾先后担任同、光两朝帝师翁同龢在告老还乡后,经常去兴福寺与法灯大师谈经论禅,住持常以蕈油面款待,翁同龢吃过盛赞不已。

到了民国,在大都市呆闷了的宋庆龄、宋美龄两姐妹,去常熟乡下采风,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炊,侍卫从庙里端出几道素食和蕈油面,吃刁了嘴的宋氏姐妹用过后,居然赞不绝口,“想不到一个小地方也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有了“第一夫人”打广告,兴福寺蕈油面自此名扬天下。

很多年后,我又记挂起了兴福寺一碗面,买了张常熟客运车票,下站台等公交之际,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向我打探千年古刹兴福寺怎么走,闲聊之中,得知也是慕名远道而来一尝其鲜的,遂结伴而行。老地方依旧竹林落叶、鸟语花香,只是露天桌椅见缝插针,且座无虚席。

望岳楼修葺得焕然一新,蕈油面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择了一棵百年老树下的座头,照旧点了一碗纯松树蕈油面,周遭都是端着面碗或埋头吃面的人,在一片“呲溜溜”吮面声响中,不分贵贱,无论贫富。

兴福寺恐怕自己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前,一首唐诗,让它荣登“网红”之榜;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一碗素面,再度让它红遍江南。

《这碗面,何以成为红遍江南的“素面之王”》作者 / 申功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婷点击“确认收货”600元的疫苗代抢费瞬间打入商家账户……小婷是浙江温州人,今年21岁,是北京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她将接种九价HPV疫苗列入这学期的必做清单。
  • 小孩子不能夸,昨天说阿宝喝奶速度,吃早餐也让人省心。今早直接就不喝奶了,面包吃半截,还好有个水煮蛋垫底。
  • 第二部分:济南二中庆教师节·迎百年校庆文艺汇演本场文艺汇演的参演人员全部是济南二中的老校友,年龄最大的已是74岁高龄,他们在舞台慷慨激昂、充满活力的表演,仿佛将
  • #跨境电商平台[超话]# 美国商超平台Costco开市客(‮oC‬stco)‮美是‬国‮大最‬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于1976‮加年‬州圣迭戈成立的P‮ir‬
  • 有了陶器就会有粮瓮酒缸,当然就能酿造生活中的甜蜜。究其根源,我才忽然明白,怪不得人们都要喝藏酒,原来是药水神泉的水酿造的,青藏水系九十九道弯,湾湾水相连,谁说水
  • &$*%#+&$…(以上省略为不文明之语言)突然横飞出来的大强,害的老子魂都未醒连退三步到门口,孤独又无助[苦涩][苦涩][苦涩]WHY?远水救
  • 这种离开也不一定非得是身体上的行动,可以是一边工作,一边想,只不过可能不会太搭理别人,只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当中。这种离开也不一定非得是身体上的行动,可以是一边工作
  • 想对pp说,很开心遇见十三亿中唯一的你,平安喜乐,万事顺遂#隔离日记# - 一觉醒来看到的都是这种屁话[可爱] 没完没了 拒收外卖快递能管多久[可爱]- 生气也
  • 此时,车企为了解决电动车的补能问题,通常会有三个选择:大规模建设超充站,比如特斯拉搞换电体系,比如蔚来搭载增程系统,比如理想所以,尽管我们总能在各种补贴政策看到
  • 回归剧情, 让我特别泪目的应该是,应渊在魔相中与玄夜父子相见的那一刻, 应渊劝玄夜说的一番话:有始无终地活着,从来不是生命的意义,有期限,有终了,才生眷恋,才生
  • 这两天在昆仑中心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里,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商品已经出现了缺货的情况。这两天在昆仑中心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特许商品
  • 天空中依然有阴云,远处的山脊如墨染,浓淡有致,山水画也不过如此吧。那份清香在清晨的空气中弥漫,虽是戴着口罩,你也能感受得到。
  • 《楞严经》惊人预言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
  • srds我不允许给我添堵的人出现,你先喷我喜欢的人了,我就喷回去,比起你把我逼成个喷子,让我添堵这事儿让我更忍不了。 …… 十一第五站常州恐龙园,早起退房直奔
  • 宁静是一种内心的富足和饱满,古语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宁静者必然处处厚仁达,事事从容淡定,不为琐事因扰,不为得失烦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
  • 作为瑶族的一个分支——白裤瑶族,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而广西河池南丹便是中国白裤瑶之乡,因为男子会穿
  • 有什么好黑的 想了解真相的人一看便能明了 剩下你那些小黑子是为了黑而黑吧 请大家多多关注今晚星汉灿烂 月升沧海的大结局谢谢入坑四个月三个版本接连复刻我喜欢的角色
  • 我真的相信我是考试超常发挥型选手[色]考前有多焦虑现在就有多开心!(其实也没很焦虑、因为沉迷clj已经摆烂了_(:_」∠)_附上考完的分析帖:
  • A:最难:LBS、LSE、牛剑的商学院其次:爱丁堡、曼大、华威再次:兰卡、格拉斯哥、利兹、伯明翰2023fall入学,申请爱丁堡大学授课型硕士研究生的友友们看过
  • 目前没有发现月季被感虫和病,主要是所有花灌木都是挡神,蚜虫吸花灌木不爱月季,我又在花园弄些瓢虫去养着,反正随时去看到都有些许虫,但却是平衡的,没有过多,也不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