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陕西安康一位农民,在地里干活时挖出了一个大土块,用䦆头敲击后,发现里面锈迹斑斑的,拿回家清洗后,像是一顶古代头盔,也没多大用处,便丢在鸡窝里用来喂鸡了。

1987年,冬天,时任安康博物馆馆长的李启良,一次在好友家里做客时,无意间看到了好友描摹的几行钢笔字,看着不像象形字也不像篆字,倒像极了古代的钟鼎文。

钟鼎文,因铸刻于钟鼎之上而得名,也叫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字。

李启良心里好奇,这一询问,才知好友描摹的正是一件古青铜器上的铭文,李启良心想这古铜器上刻着这么多字的铭文,一定是件宝贵文物,于是请好友拿出来过过眼。

不料好友一脸为难,称此器物就在安康,只是早已流落到民间了。李启良听了,一脸失望,但还是和同事四处打听,可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1988年10月,时隔不到一年,李启良收到了一封省文物局寄来的书信,信的大致内容如下:“安康关庙早阳乡有一位村民上报,称发现了一件带有许多铭文的青铜器,因为上报人地址不详,要求安康博物馆尽快派人去落实。”

李启良看了大喜过望,信中所言的青铜器八成就是自己想要追回的铭文器具了。事不宜迟,他即刻带上21岁的大学生施昌成来到关庙早阳乡政府。

经打听询问,很快便来到了那个上报人的家里,可他却有事出门了,李启良只好向他父亲说明情由,父亲同意让儿子回来就到博物馆见面。

几日后,博物馆来了一位青年农民,自称姓王。李启良起身接待后,从谈话中得知,两年前,村民王老汉在地里干农活时,挖到了一个像是古代头盔的物件,王老汉一看也没多大用处,就丢进鸡窝里,做了喂鸡盆子。

一次,村里来个收破烂的小贩,在王老汉家里收了半斤烂铁,掂完称后,结账时却多给了50元钱,想收走那个“喂鸡盆子”。

原来,汉江一代古物特别多,这小贩长年在各乡里收破烂,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古物,时间久了,眼睛就毒了起来了。

今儿,他一眼瞅见那“喂鸡盆子”虽然脏臭不起眼,但盆底却刻着许多铭文,看来定非凡物,所以他才要多给50元钱,想淘回去看看能否倒腾个好价钱。

王老汉正愁家里缺钱呢,结果刚对小贩说了句“拿去呗!”不料,这时突然来了一个小青年,过来请小贩去家里收破烂。

王老汉认得是本村的小王,巧得是,小王似乎也想买下那个“喂鸡盆子”,一下答应给王老汉100元钱。

原来这小王读过几年书,最爱看一些历史类书籍,眼瞅那“喂鸡盆子”造型古风古朴,上面铭文粗拙简约,便认定是个文物,想买来请人鉴定一番。

那小贩见状,也不好强要,又见那个“喂鸡盆子”烂了好几处,心里便打了退堂鼓,于是抽回50元,将剩下的钱给了王老汉,随后砸吧着嘴,一脸不快地离开了。

等小贩走后,小王果真买走了那个“喂鸡盆子”,王老汉乐呵极了,心想,白得了100元钱,这可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喽!

后来,小王去镇上找过几位专家鉴定后,确定这个“喂鸡盆子”绝非一般古物,为了确定这件古物的具体年代和真正价值,他又给省文物局写了一封信,告知了此事。

很快,安康博物馆便来人请他过去一趟,而接待他的人正是博物馆馆长李启良,随后二人约定好明天就到小王家里看看东西。

第二天,李启良终于在小王家里看到了心心念的那件古青铜器物。这是一件口沿、底座有些残损的青铜簋(guǐ),内底曾被人用砂纸轻度打磨过,铭文清晰可见。

随后,李启良细心,又反复地为小王讲解了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希望他能够将这件青铜簋上交给安康博物馆保管,最终小王一咬牙,答应将青铜簋无偿上交。

后来经考古专家鉴定:此青铜簋呈圆底,敛口鼓腹,高11.65厘米,口沿外径20.5厘米,如此外型实属平常,但贵在内底铸有的93字铭文,分列10行,每行9字,是迄今为止,汉江地区发现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铭文内容为:“惟十又一月,王命师俗、史密曰:东征,敆南夷。卢、虎会杞夷、舟夷,雚,不折,广伐东国。齐师、族徒、遂人乃执鄙宽亚。师俗率齐师、遂人右,伐长必。史密左,率族人、莱伯、僰,周伐长必,获百人。对扬天子休,用作朕父考乙伯尊簋,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大意是说:“西周时期,周天子派陕南名将史密和师俗去征讨东方诸侯,战胜后,抓获俘虏100多人,同时受到周天子的封赏,为了纪念亡父,同时让这份荣耀世代流传下去,史密命人打造了这个青铜簋,并将此事刻于簋的底部。”

后来,历史学教授李学勤根据这篇铭文,将这件青铜簋定名为“史密簋”,而“史密簋”的发现,曾轰动了整个考古圈,甚至国内不少史学家都纷纷为其撰写论文。

如今,“史密簋”在穿越过1300多年的时光隧道后,被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安康博物馆中,继续为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提供着重要的资料和宝贵的实物依据,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朝鲜中期画家谭恩贞的铭刻着名字的琴…时隔47年再次问世:

墨竹花(用水墨画的竹子画)的大家滩隐亭(1554~1626)的号和制作时期的玄鹤琴被公开。也有“肉眼鉴定”结果显示,琴画和字体看起来也是这样的。还确认了记载琴由来的文件和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中期的媒体报道。只剩下树木组织检查等需要经过科学验证的阶段。谭恩是世宗玄孙,封石阳君的人物。刘德长和神位一起被选为朝鲜时代三大墨竹画家。据说在诗和字上也很出色。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全允秀最近在倾向性报纸上公开了这首琴。长161厘米,宽20.2厘米,高14.5厘米。材质是梧桐树。琴身上刻有万丁秋面隐铭文。“万历是中国明朝新种的年号(1573~1620),在朝鲜由先祖和光海军使用。”“精舍秋”是指正史年的1617年(广海郡9)秋天。原本看琴身左边是竹子图,右边是梅花图。右上角有一铭文“万年亭事秋叹隐”。金记者原版报道弹是李正,竹子,丝纤维,119.1x宽57.3厘米,1622年。国立中央博物馆在图的右下角写着“天启壬戌年春天,谭恩颐月禅定所画”,可见这幅画是1622年春天李静画的。这幅画是一幅因下雨而湿漉漉的竹子。以“雨竹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幅清秀的竹子形象。乌竹一般画成二段结构,前面画被雨水浸透的竹子,后面画被浓雾笼罩的模糊不清的竹子。在这幅画中,前面的竹叶也含着雨水。但与其说是无力,不如说是活生生的感觉和弹力依旧。在后面的雾气中,隐约可见的竹子营造出朦胧的氛围。来源国立中央博物馆的躯干板上还刻有四君子中的梅花和竹子图。全允秀说:“李静在版上写了号,画完画之后,好像是琴师阴刻的。”全所长说:“为了不让琴上端和中间部分的玉饰和共鸣板接触到地面,琴侧面的木片也进行了精雕细琢,一眼就能看出是相当的高级品。”看原版,贴在琴座上的玉装饰。金记者朝鲜绘画专家梨花女子大学名誉教授洪善杓通过肉眼确认了这件琴的实物。他和记者通话时说:“琴上的梅花和竹子画在形式上与李静的非常相似,光看画,李静的几乎没有错。”洪善杓说:“但是,不能排除有人在18至19世纪刻下了这幅画和文字的可能性。这棵树是17世纪的吗?要经过科学验证。只要最终确认树木年代,就是相当的文化遗产。”洪善杓以国宝或宝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了等级划分,批评了国家管理的体系。只是他说:“如果这首琴最终被判定为当时的,通俗易懂地说,可以说是‘宝物级’。”国家指定的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乐器匠人高兴昆在此期间参与了多个文化遗产的鉴定。高兴昆也对这首琴进行了肉眼鉴定。他和记者通话时说:“确实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从肉眼的感觉来看,至少有300年以上了。当时90%以上的人确信是琴。(很难模仿的)手上或者技术还剩下。”高兴昆也表示:“树木组织检查等科学验证还需要再进行一次。”琴中还有“自辜胶”的篆体铭文。全允秀说:“这个琴的制作者是元朝著名的乐器工艺家,比孙悟空手艺差,像是用谦虚的意思刻的字。”在琴上找不到破损的痕迹。全允秀说:“17世纪的琴中很少有像这样完整的形态流传下来的。”和这架琴一样大小、形状的琴也一起出现了。全允秀说:“在琴上刻有国立国乐院的前身‘李王焘雅乐大’的字样,可以说是后代某个制作人模仿了李静的琴。可以说是李静琴的价值很大。”看原版,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田润秀(音)解释了印有李靖号的琴(左)。放在右下方的是模仿琴(右)。这首琴上刻有国立国乐院前身“李王焘雅乐台”的字样。金项目记者全允秀还公开了曾是国乐界巨头、首尔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的高惠九写下琴由来的文献。李惠九以谭恩贞为例写道:“诗书画三节特别是竹花而闻名”,“任乱(壬辰倭乱)时,右臂受伤,一度中断了画作。治疗后画笔变得更加熟练”。李惠九记录说,兴宣大院君把这首琴赐给薛庆佩,在大院君的爱情中使用。雪景牌是一个擅长唱歌和歌词的妓女。记录会延续下去。薛庆佩在李王直娥乐府乐师张涵华镇(1884~1948)和乐师李秀景的不懈劝说下,交出了这首琴。通过咸化镇卖给了宋传哲(1906~1962)的一家弟弟声乐家陈传哲。这时确认了坦恩的号。陈全哲当时为了建立音乐博物馆,收集了各种乐器和乐谱。拿到这首琴后,邀请咸化镇、李秀景、李惠九和近代传统武乐大师韩成俊到明月馆自庆。看原本李惠九写了琴由来等的文章。中国美术研究所提供的典型季节的收藏品在解放后因为事业失败而被拍卖。这架琴是借给咸化镇的,卖不出去。咸化镇以药价为代价把琴交给了亲友玄哲,玄哲的儿子玄宗建在父亲去世后保管。在1973年6月12日制作的记录中,李惠九写道:“如果玄宗的案子以后卖琴的话,我想在(首尔大学)音乐学院购买,请通知我。”这个记录也有错误。李静的生灭年代是1554~1626年,据说“在壬辰倭乱前去世”。壬辰倭乱是1592~1598年。受到兴宣大院君宠爱的妓女薛景牌是大院君死的那年(1898年)4岁。似乎流传着把当代最高权力者和有名妓女的故事混合在一起的虚构故事。李惠九记录的支持这首琴存在的媒体报道也确认了2件。朝鲜日报在1959年5月4日报道了题为“打开备注(4)玄哲的琴”的报道。中央日报在1975年6月3日写道:“这首琴是由趣味音乐家玄宗建收藏的,文化遗产管理局将指定为重要民俗资料,或将其购买后保存在民俗博物馆。”朝鲜日报1959年5月4日“打开备注(4)玄哲的琴”。之后很难找到关于琴的记录。这是在行踪不明的情况下,时隔47年才确认存在。全允秀没有透露现在的个人收藏者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怎么弄到这首琴的。他说:“个人收藏者为了在国乐相关博物馆展示这首琴,申请文化遗产审议,将进行实物公开。”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田润秀(音)叹解释了刻有李政浩的琴的特征和由来。

1986年,陕西安康一位农民,在地里干活时挖出了一个大土块,用䦆头敲击后,发现里面锈迹斑斑的,拿回家清洗后,像是一顶古代头盔,也没多大用处,便丢在鸡窝里用来喂鸡了。

1987年,冬天,时任安康博物馆馆长的李启良,一次在好友家里做客时,无意间看到了好友描摹的几行钢笔字,看着不像象形字也不像篆字,倒像极了古代的钟鼎文。

钟鼎文,因铸刻于钟鼎之上而得名,也叫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字。

李启良心里好奇,这一询问,才知好友描摹的正是一件古青铜器上的铭文,李启良心想这古铜器上刻着这么多字的铭文,一定是件宝贵文物,于是请好友拿出来过过眼。

不料好友一脸为难,称此器物就在安康,只是早已流落到民间了。李启良听了,一脸失望,但还是和同事四处打听,可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1988年10月,时隔不到一年,李启良收到了一封省文物局寄来的书信,信的大致内容如下:“安康关庙早阳乡有一位村民上报,称发现了一件带有许多铭文的青铜器,因为上报人地址不详,要求安康博物馆尽快派人去落实。”

李启良看了大喜过望,信中所言的青铜器八成就是自己想要追回的铭文器具了。事不宜迟,他即刻带上21岁的大学生施昌成来到关庙早阳乡政府。

经打听询问,很快便来到了那个上报人的家里,可他却有事出门了,李启良只好向他父亲说明情由,父亲同意让儿子回来就到博物馆见面。

几日后,博物馆来了一位青年农民,自称姓王。李启良起身接待后,从谈话中得知,两年前,村民王老汉在地里干农活时,挖到了一个像是古代头盔的物件,王老汉一看也没多大用处,就丢进鸡窝里,做了喂鸡盆子。

一次,村里来个收破烂的小贩,在王老汉家里收了半斤烂铁,掂完称后,结账时却多给了50元钱,想收走那个“喂鸡盆子”。

原来,汉江一代古物特别多,这小贩长年在各乡里收破烂,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古物,时间久了,眼睛就毒了起来了。

今儿,他一眼瞅见那“喂鸡盆子”虽然脏臭不起眼,但盆底却刻着许多铭文,看来定非凡物,所以他才要多给50元钱,想淘回去看看能否倒腾个好价钱。

王老汉正愁家里缺钱呢,结果刚对小贩说了句“拿去呗!”不料,这时突然来了一个小青年,过来请小贩去家里收破烂。

王老汉认得是本村的小王,巧得是,小王似乎也想买下那个“喂鸡盆子”,一下答应给王老汉100元钱。

原来这小王读过几年书,最爱看一些历史类书籍,眼瞅那“喂鸡盆子”造型古风古朴,上面铭文粗拙简约,便认定是个文物,想买来请人鉴定一番。

那小贩见状,也不好强要,又见那个“喂鸡盆子”烂了好几处,心里便打了退堂鼓,于是抽回50元,将剩下的钱给了王老汉,随后砸吧着嘴,一脸不快地离开了。

等小贩走后,小王果真买走了那个“喂鸡盆子”,王老汉乐呵极了,心想,白得了100元钱,这可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喽!

后来,小王去镇上找过几位专家鉴定后,确定这个“喂鸡盆子”绝非一般古物,为了确定这件古物的具体年代和真正价值,他又给省文物局写了一封信,告知了此事。

很快,安康博物馆便来人请他过去一趟,而接待他的人正是博物馆馆长李启良,随后二人约定好明天就到小王家里看看东西。

第二天,李启良终于在小王家里看到了心心念的那件古青铜器物。这是一件口沿、底座有些残损的青铜簋(guǐ),内底曾被人用砂纸轻度打磨过,铭文清晰可见。

随后,李启良细心,又反复地为小王讲解了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希望他能够将这件青铜簋上交给安康博物馆保管,最终小王一咬牙,答应将青铜簋无偿上交。

后来经考古专家鉴定:此青铜簋呈圆底,敛口鼓腹,高11.65厘米,口沿外径20.5厘米,如此外型实属平常,但贵在内底铸有的93字铭文,分列10行,每行9字,是迄今为止,汉江地区发现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铭文内容为:“惟十又一月,王命师俗、史密曰:东征,敆南夷。卢、虎会杞夷、舟夷,雚,不折,广伐东国。齐师、族徒、遂人乃执鄙宽亚。师俗率齐师、遂人右,伐长必。史密左,率族人、莱伯、僰,周伐长必,获百人。对扬天子休,用作朕父考乙伯尊簋,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大意是说:“西周时期,周天子派陕南名将史密和师俗去征讨东方诸侯,战胜后,抓获俘虏100多人,同时受到周天子的封赏,为了纪念亡父,同时让这份荣耀世代流传下去,史密命人打造了这个青铜簋,并将此事刻于簋的底部。”

后来,历史学教授李学勤根据这篇铭文,将这件青铜簋定名为“史密簋”,而“史密簋”的发现,曾轰动了整个考古圈,甚至国内不少史学家都纷纷为其撰写论文。

如今,“史密簋”在穿越过1300多年的时光隧道后,被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安康博物馆中,继续为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提供着重要的资料和宝贵的实物依据,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祖辈流传的“养生”方法。 1,早不酒,晚不茶。 2,睡前泡脚,胜吃补药。 3,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4,五谷加大枣,胜吃灵芝草。 5,头要凉,脚要暖,肚子要不满
  • 活的简单快乐的姑娘会有福气,什么事都别对号入座上杆上线除非你问心有愧确实如此才存在面红耳赤,相反就像一个人人家本来和对方两个人好好的你刻意搞了些事,最后致敬这副
  • 然后,我意识到是梦,他那么拼命叫我起来,我就拼命睁开了眼[允悲]我傻!但是我就是很努力地睁开了眼睛,因为他想要我睁开[允悲]哇,这个梦,梦里的他[awsl][a
  •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实现了从“1G空白、2G追随、3G突破、4G并跑”到“5G领跑”的跨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携手中国联通
  • 就当还你们的,我为了高考中考休息的那三天,我容易吗我,我付出太多了,我还得调休,放弃我亲爱的小休,我真的付出太多了[流泪][流泪]#市场监管动态##重庆城市服务
  • #白鹿[超话]#[馋嘴]#白鹿宁安如梦# [馋嘴]#奔跑吧白鹿# 记住真心喜欢你鹿的会永远喜欢她,因为我们在流言蜚语之前认识她,比别人更加清楚她是什么样的人,她
  • #久保建英[超话]# 电台MVP获奖采访Pt⑨“Sorloth,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希望他继续留下来,他在赛场上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能力很不错,别看他很
  • 年初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每天都要挂点滴,有时候玩手机玩着玩着低头一看发现回血了,不过我对这种看似可怕东西一直都在状况之外,甚至觉得有点爽三月份开学,寝室聚餐,它是
  • 看之前看到各种电影博主在吹,很难想象在前一部如此惊艳出色的基础上还能怎样自我超越——看完我想只说,太好看了。就像有的博主所说,就像“在阳光下用放大镜聚焦看蚂蚁”
  • ”“船员投放垃圾前要先扫码,哪艘船、什么时候投放了垃圾,在平台上都有记录。 自动集尘:灰尘0接触,再也不需要每次倒垃圾了传统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需要经常清理,让我
  • 噗哈哈哈哈哈[允悲]现在的零零后真是一群有趣的人儿一天办公室逗我笑就算了下班回家也不放过我[裂开]在以前我觉得我是办公室最有趣最搞笑最疯的现在遇到这菇凉我甘拜下
  • (且这个排序在我看来比狗屎还狗屎)(就像前段时间招聘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执着于回湘 不知道是喜欢那遍地三千的工资 还是喜欢单休的工作 好在及时醒悟 痛改前非 回头是
  • 因为一般的交流发言,都是有上司在场的,而你平日的工作,上司却看不到,起码大上司看不到,这就是我当时宁肯把日常的工作丢一边,也要先准备交流发言的内容的原因。我是即
  • 对了,室友说你黑眼圈和眼袋重确实是我的原因,对不起啦,让你好久都没早睡过,跪下了,毕竟聊天只有晚上多一点,也笑的最开心,平时贪心了,想多聊会,就造成了这样。
  • 在过去心动表白时,想和你在一起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想好了你一定是我过去、现在、未来能娶到的最好最好的人,所以我这四年来一直在努力哪怕是从零开始,都在为2023.6.
  • #jhtseng[超话]#曾敬驊ig搬運2019.12.16#LEVI’S舊愛添新暖,讓我們當時所愛的衣物,添上最溫暖的新故事❤️ 小時候家裡總會我們把穿不下的
  • (当初说不亮让房东换房东以灯是好的为由不给换[骷髅])本来考虑要不要就拆了玻璃用,但是还是不怎么亮堂,而且真的很丑[二哈]又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直接换个灯,但是灯
  • 那些你羡慕的优秀的人,都曾默默地翻山越岭,很久之后回头再看你终会发现,所有成功都没有捷径,一味地抱怨没有任何意义,惟有坚持努力,才有赢的可能,那些你暗自努力的时
  • 倒是你们一个个都是严浩翔深柜,浩翔外务连加/更版都看得仔仔细细,也就只有浩翔会吸引你们全楼的眼神,感谢你们啦~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果然一些片只适
  • 优柔寡断只会让彼此的感情消磨殆尽,害怕也没办法,日子是往前过的,无论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我都必须硬着头皮坚强面对,有些事情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吞,憧憬毕竟只是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