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真正发心念佛,佛菩萨照顾你https://t.cn/A6M2naim

「行人发心念佛,仗弥陀本愿摄受,威神加被,护持行者,魔不能扰」,这是真正发心念佛的。《十往生经》里面说得好,「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就是阿弥陀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真发心!真发心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真发心对这个世间没有所求,还有留恋、还有所求,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发心的人很多,真的很少!得二十五位菩萨日夜护持,你的冤亲债主都不能够干扰你,他们护法,不得其便,这个人不多。这么多年来我们在道场上看到许多附身,男女老少都有,那是什么?那是鬼神得其便。有些人带著非常深的怨恨,来索命、来讨债;也有些鬼神看到你往生,他感动,把过去这冤业一笔勾消,他求超度,这都是属於有善根的那些鬼神。这些事情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假的,装不出来。中国有这些事情,外国也有。前几个月我在日本讲经,我打听日本有没有?有,有附体的、有通灵的。几乎在全世界每个地区都发生过这个事情,这些事情在今天很普遍,不是某一个地方有,处处都有,你能说它是假的吗?所以佛在《十往生经》上这些话,我们应当谛信,真相信他,不是假话。

「又《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这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二十五圆通里头所讲的,他在这个世间,在这个娑婆世界,摄受就是接引,就是帮助那些念佛人归於净土。真正发心,佛菩萨照顾你,又何况阿弥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日夜照顾,你不会遇到障难。「故《净修捷要》云」,《净修捷要》这本书是夏莲居老居士著的,这里头有一段话说,「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作大利乐。於念佛人,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这是说大势至菩萨在这个世间照顾念佛人。今天我们的问题,是在是不是真发心?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愿意往生?关键在此地。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只要有一丝毫留恋,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往生没有丝毫留恋。而自己心里念念都作往生想,真正是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起心动念,佛菩萨知道,这是现代科学家都懂得,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这个信息都传到,这是心法。色法,我们的肉体,肉体每一个细胞它都在振动,这个波也是立即传遍虚空法界。这就是说明,我们物质身体的状况,遍法界虚空界这一切神圣都知道,一般众生也知道,只是众生迷惑颠倒他有障碍,虽然收到信息他不清楚,不是他收不到。我们同样的,我们这个身体也能够收到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信息,我们统统收到。收到,机器不灵没反应,这什么原因?业障,我们有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障碍住。

障碍少一分,我们的能力,就是这个感应恢复一分,所以见思烦恼断了才证阿罗汉果,阿罗汉就能够收到法界虚空界的信息。菩萨收到的就更多,到法身菩萨收到的几乎就是圆满的,就是经上讲的阿惟越致菩萨,遍法界虚空界信息你全收到了。我们的身体是个接收体,也是个发射体,我们把我们自己的信息往外发,同时也收到遍法界虚空界,一个都不漏。今天科学家形容宇宙像一个什么?无量之网,这话说得好,像一个看不见的电网,从来没有停过。一秒钟发多少信息?一千六百兆一秒钟,同样一秒钟我们自己也接收这么多的信息。所以我们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关系多么密切,真是一体不能分割,无你我他,没有。你我他从哪里出来的?从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离开分别执著你我他就没有了,凡圣没有了,它是一体。给诸位说,善恶没有了,祸福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佛法里头所讲的法身,法身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大乘教上佛常讲,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佛有没有名号?没有,菩萨也没有名号,都是假的。所以名号不可以执著,执著就错了。「又《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都是引经来做证明,说明念佛人一定得佛、菩萨的护念,大势至代表一切菩萨,阿弥陀佛代表一切诸佛。《十往生经》里面说的,是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萨,这特别照顾你的,在你修学过程当中,他们帮助你。

下面念老在这里做个总结,「由上可见」,上面所举的这个例子你能够看到,「念佛之人,有弥陀所遣之廿五菩萨,於一切时处,拥护加持」,念佛人他的福报功德由此可知。「又有大势至菩萨等,威德摄受,复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没有不加持的,你要问为什么?我们凡夫不知道,这些诸佛菩萨、护法神都知道,因为你本来是佛,只是现在带著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放下,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立地成佛了。凡夫跟佛的差别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也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那一念,这一念转过来就成佛了,这一念迷了佛就变成凡夫,凡夫跟佛不二、没有丝毫差别,就是迷悟不同。「故得远离魔难,安稳修持。仗他力故,化险为夷,称为易行道」。这真的一点都不假。哪个人在这一生当中,在过去生生世世当中,不造恶业、不结恶缘,这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有恶业、有恶缘,在这一生当中行菩萨道安安稳稳,没有遭受重大的挫折,或者说挫折没有把你难倒,这什么原因?读这段经文懂得了,善神护持你,菩萨护持你,诸佛护持你。总而言之,都是属於他力,才能够化险为夷,称为易行道。易行道也不容易,这么多佛菩萨护持。

诚念地藏菩萨名号 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这个塑画地藏菩萨形像、瞻礼地藏菩萨形像的人,他能在三七日里,前面说一个礼拜,现在是三个礼拜。在三个礼拜当中,“一心瞻礼”:专一其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就是礼拜地藏菩萨形像。“念其名字”:再念地藏菩萨的名字。“满于万遍”: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名字满一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这个时候,就应该得到地藏菩萨现无边的身。无边的身,没有边际的,无论什么地方,他都可以到的。也可以说是“无类不现身”,所有众生的种类,他都可以现身去教化他们。但是现在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地藏菩萨现到这三七日礼拜菩萨的这个人面前。

“具告是人”:他完全告诉这个人,“眷属生界”:他的眷属父母、兄弟姊妹所生的地方。“或于梦中”:信佛的人因为太迷了,所以菩萨不能在我们明明白白、清清朗朗的时候,没有睡觉的时候,来和我们接触,和我们交谈。他在梦中,“菩萨现大神力”:显大威神力。“亲领是人”:亲自带领这个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在所有的一切世界,见所有的一切眷属。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你若再能每天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满一千遍,“至于千日”:念一千天,就是三年。“是人当得菩萨”:这个人应该得到地藏王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他派遣所在──你住在什么地方,即是什么地方的土地和鬼神。“终身卫护”:在你一生中,他都保护着你。
“现世衣食丰溢”:现在你在生的时候,衣服饮食都很丰溢,也不缺食,也不缺衣。“无诸疾苦”:什么病痛也都没有。“乃至横事不入其门”:横事就是不如意的事,大横、小横不入其门,家里都没有这些问题发生。“何况及身”:况且是到你的身上呢?

“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这个人一定会得到菩萨来为你摩顶授记,说:善男子!你发大菩提心,将来就能结菩提果。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所有的人。“衣食不足”:想要穿衣服,也没有钱买新的;想要穿旧衣服,又都烂了。或想要找一件旧衣服,也没有法子找得到。吃的东西,吃饱了一顿,或者不知隔多少天,才有第二顿可以吃,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想要求什么,也求不得。连衣服饮食都没有,你说其它的事情更办不到了。乖愿,就是违背他的愿力,与他的愿力相违背。

“或多病疾”:或者常常生病,或者去做工、做生意,或者想法子得到一点钱,以为够几个月的生活,孰不知就生病了。生病,请医生要钱,吃药也要钱,住医院更要钱。因为没有买保险的这笔经费,所以也没有买保险。这样一有病,把身上所有几个钱都用了。钱用完了,病也好了。病好了,再去想法子找钱。钱找来了,又病了,这叫多病疾。为什么这样呢?这就是业障。

“或多凶衰”:凶,是不吉祥、凶相。衰也是不吉祥的,令一切事情,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好。“家宅不安”:家里头的住宅也不安。不是这个房子不安,是人在这个房子里头住了不安。“眷属分散”:这个家庭骨肉分离,不能常常聚会在一起。“或诸横事”:或者有很多的横事,“多来忤身”:多来对这个身体不好,多来忤逆这个身体,不顺着这个身体。譬如你想要没有病,它就生病了。这叫多来忤身。

“睡梦之间”:或者在睡觉的时候,或者做梦的时候,“多有惊怖”:例如前几天讲做梦,梦见有人来杀自己,有人拿枪来打自己。又有自己正走到一个山底下,啊!山上有几百吨、几千吨的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几几乎砸死自己。或者走到墙底下,墙就倒了,把自己也几几乎压死了,在梦里边吓得全身都出汗了,吓得不得了。

“如是人等”:像这一类的人,“闻地藏名”:闻见地藏菩萨的名字,“见地藏形”:见地藏菩萨的形像。“至心恭敬”:要生至诚恳切的心,恭恭敬敬的,“念满万遍”:念地藏菩萨一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这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就一点一点的消灭了。“即得安乐”:就得到安乐,以前是不安乐,现在因为念地藏菩萨名念满万遍,也都安乐了。以前是衣食不足,没有衣服,也没有吃的东西,现在衣食丰溢,都够了,什么都有了。“乃至于睡梦中”:乃至于在睡觉梦寐之中,“悉皆安乐”:都非常安乐。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
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
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
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

“贫穷众生及疾病”:或者有很贫穷的众生,或者多疾病的众生。

“家宅凶衰眷属离”:家宅多凶事灾祸、衰败没落,眷属分离,所以都不欢乐。

“睡梦之中悉不安”:即使在睡觉做梦时,也尽做凶险的恶梦。

“求者乖违无称遂”:就是发什么愿,想求什么,都是乖违,都是不满愿,都是不能遂心如意。甚至于做梦里头求什么,也都是违背自己的心愿。不能称遂:称就是称心如意,想求什么就得什么,这叫称心;求什么不能得什么,就是不称心。

“至心瞻礼地藏像”:无论有什么困难的问题,只要至诚恳切,用这种的思想,这种的心,这种的志愿,来叩头顶礼地藏菩萨的像。

“一切恶事皆消灭”:所有的一切恶事,都不知不觉就没有,都远离了。

“至于梦中尽得安”:甚至于在做梦之中,都是平安的,都是很吉祥的。

“衣食丰饶神鬼护”:衣食也都不缺,丰衣足食。神鬼护,你能瞻仰礼拜地藏菩萨,一切鬼神都保护着你,令你一切的事情都如意吉祥。
#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

净慧长老:生死就存在于生活中,把握当下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

佛教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死。简单地来说,生活问题如果不包括精神生活在内的话,主要靠物质来解决;而生死问题主要靠精神来解决。实际上佛教有时候是把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生死问题也包括了生活问题,生活问题也包括了生死问题。佛教是把两者放在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点上来思考和处理的。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在分析的时候作两点来分析是可以的,但是解决的时候就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决,不能分成两次来解决,要一次性解决。解决生死问题就是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解决生死问题。为什么呢?我们众生或者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它既包括生活问题,也包括生死问题,因为生死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我们一般人在讨论生死问题的时候,总是截然地把生和死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认为我们从娘肚子里出生的那一刻就是生,到临终咽气的那一刻就是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生和死实际上是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念当中,所谓念念生死。

没有生活当中每一念的生死,也就不可能有那种阶段性的生死,如果把生死仅仅看作是生的那一刻、死的那一刻,就没有因果的相续。因为生死是一个因果念念相续的过程,所以佛教在处理生活问题和生死问题时,把它们摆在一个点上作一个统一的思考、统一的处理。

这一个点在什么地方呢?这一个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也是历代祖师所说的当下一念。当下一念既有生活问题也有生死问题, 把当下这一念处理好了,生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了。

这样讲是不是有些玄呢?我们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实际上问题就是这么直接。我们每天晚课都要念的“蒙山施食”仪规,一开头有四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什么是法界性呢?这就包括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生死问题的本来、生活问题的本来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在哪个地方呢?一切唯心造。心有凡心、圣心,有生死心、菩提心,区别何在?一念迷悟之别。一念迷就是生死心,一念悟就是圣贤心。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不要绕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从当下这一念来修。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够了生死于生活中;当下这一念把握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生活可以说就是生死问题,修行也可以说就是生活问题。为什么呢?修行就是觉悟,生死是迷或者说生活是迷。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们面对自己的心灵也是千头万绪,种种的问题,把它概括起来,很简单, 就是一个生死问题、一个生活问题,或者说一个迷的问题、一个觉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和表现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一切条件的限制。任何东西可能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要说无条件存在的东西,恐怕就是烦恼。当然,烦恼也是有条件的,但在好多情况下,它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我说的这个条件,比如职位高低、钱财多少、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等等,烦恼可以不受这些东西的限制。

它唯一可以让步的地方,那就是在觉者面前,在觉者面前烦恼转化了。烦恼在觉者面前还有没有呢?还是有,觉者也要面对我们人类所面对的这些问题, 但是对觉者来说,他不把烦恼当作烦恼,他在烦恼当中把烦恼转化了,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在有些地方叫灭除烦恼、断烦恼。断也好,灭也好,实际上都是转化。他不以烦恼为烦恼,就是断了烦恼。

不以烦恼为烦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欺负你,你生气不生气?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有一位祖师,皇帝叫他到京城去,他不去,他说他有病。叫了一次他不去,第二次又来叫,又来催,他还是不去。到了第三次,皇帝派来的京官就对老和尚说:你老人家可要识抬举呀,皇帝三次召你都不去,你知道后果是什么?你人不去,就要把你的头拿去见皇帝。

他说那很好,于是说了四句话,我只记得后两句,“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杀头好像刀子割风,风不知道痛,也不知道痒, 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那就是将烦恼转化了, 将生死转化了。生死就成了菩提了,生死就成了涅槃了。烦恼成为菩提了,彻底地觉醒了,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我们天天在诵《金刚经》,《金刚经》上面讲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他在那个时候没有嗔恨心,更没有烦恼,他彻底地了了生死。在什么地方了生死呢?就是在生活中了生死,将刀子来割他的头,那就是生活,他不起烦恼,不动念头,这个就是真空。

不是说修行的人就没有烦恼了,烦恼都躲开他了。可以说越修行的人烦恼越多,他躲避不了的,怎么会躲避得了呢?烦恼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不论任何情况,就是看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你处理得好,烦恼就是菩提;处理得不好,烦恼就成了生死了。

所以,烦恼随时会遇到,烦恼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念当中,我们每一念都有生死,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烦恼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修行也同样要如此,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而且还要不能有疲厌,不能有满足感。

这个很现实啊!我们不管是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是出家修行也好,在家修行也好,一定要把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同时来解决。要在生活中解决生死问题,在解决生死问题的同时来生活。这样才是我们修道者、求道者的生活。能如此,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有空过的时候。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观照自己,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生活在圆满、幸福、安祥之中。

实际上不是因为这样的推理才有这个问题存在,你当下去体会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一念一念的迁流,哪有生死啊?这个念念迁流是从我们有这一期生命、从你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如果把这个念念迁流往前延伸,那就可以延伸到过去生中,一直可以延伸到过去的无量劫中;而把它往后延伸、往未来延伸,也是一直可以延伸到未来的无量劫中,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

我们这一念心就叫法界性,法界性就是法身,法身是无始终、无内外的。我们人人具足此法身。虽然在迷失当中你不能确知,但是这一点灵明不昧的觉知觉照,永远没有离开你,永远是你最亲密的朋友,也可以说永远都是你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还没有觉知的时候,它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一念回光返照的时候,啊!原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以学佛的人要从根本上来学,要立足在根本。既得本,何愁末?本是体,末是用,得了体,自然就能起用。

人类的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存在,农民也存在,做大官的也存在,而且他的这个问题更突出,因为凡是做大官的人应该说都是世间最有智慧的人。所以,人们经常看到那些伟人面对茫茫苦海也会发出长叹。什么是茫茫的苦海?就是我们这一念的迷失,我们不要以为在我们心之外有个苦海,苦海就在我们方寸之间,把方寸之间的问题解决好了,那就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回头是很快的,一步也不用走动,就到了彼岸。学佛要学到这样的地步了,那么对佛法可以说有些了解了,那就可以修行了。如果没有学到这个地步,认为从苦海到极乐世界有很远很远的路,要搭飞机轮船,可以说你永远到不了,你要知道回头是岸。

所以,再建议大家认真地读《六祖坛经》,读《金刚经》,读《普贤行愿品》。我们在家教徒时间宝贵,不可能读很多的经典,读这三本经,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修行要经常看经典,经常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能够经常得到善知识的启发,修行就可以少走弯路,就能够沿着一条捷径来修。不过,这虽然是个捷径,不离寸步就从苦海到达了极乐世界,但又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修行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比作革命的话,它是要革自己当下的命,不是等待很久,不是革别人的命,而是革自己的命。

你当下的烦恼怎么解决?一事当前你是怎么面对的?人家打了你一个嘴巴,你是跟人家没完没了, 还是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打我?如果你能反问自己,你就不会去想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会想到你自己有什么不对。

我们很多的事情往往总不知道要求自己,总是要求别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总是希望别人做得事事都满你的意,怎么可能呢?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有家庭生活的人,希望家庭所有的人都听你的话,家里人所想的一切问题,都跟你想的一样。我们出家人,没有家庭,住在寺院,住在佛学院,也希望常住的所有的事情都满我的意,老师教书满我的意,管事的人满我的意,一切的事情都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怎么可能呢?一百个人就有一百条心,满了你的意就不大可能满第二个人的意,张三这么想,李四那么想,王五又是一个想法,怎么办呢?大家总要取得一些妥协,取得一些谅解,能做到大体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了生死,这一法门就是我提倡的生活禅。修生活禅这一法,大家一听起来好像有些庸俗,但是你仔细思考一下,生活当中要有禅,要在禅悦当中生活, 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是最难最难的法门。但是,你如果真正实行起来,那是最有味道的、最活的法门,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用得上,都有力量。

今天我讲的就是我们人类面对的两大问题—生死问题和生活问题。佛教的根本出发点是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考虑,因为解决好了生活问题也就解决了生死问题,解决了生死问题也解决好了生活问题。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就是时时觉照,念念觉照。因为生死在念念中,所以需要念念觉照,一念相应就最容易,一念相应就能念念相应,如果你一念不相应,你念念都不相应,那就成了最难的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体会,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

内容来源:净慧长老浅释“妙法莲华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群里群主也一直强调不要ky这种“一家三口”不然早晚要给人骂,可是根本没有用吖[单身青蛙]随便来个人说一句satzu之女,哪怕只是在遥测,我们cp粉就要被骂吖
  • 同时,李律师发表的如《办理“非吸”案件的7个法律要点》、《刑事案件庭审中,辩护人可以从哪些发面进行辩护》、《认罪认罚案件律师可以做哪些工作?》、《庭审发问是刑辩
  • 若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滋味,那我当然可以心安理得的去接受别人的爱,无需愧疚与不安,也可以尽情享受对方带给我的哪怕不算慷慨的点滴关怀都足以使我心怀温暖
  • 当然,任何艺人的想法,在舞台实现之前照样要过节目组这一关,任贤齐讲述了自己安排好组员们各司其职的每个环节之后,导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小齐哥吹口琴的部分,希望
  • 虽然现在两点一线偶尔也有一种 我们公司是不是要完蛋了 的错觉但其实生活中也有点点滴滴值得去体验喜怒哀乐的时刻[开学季]比如前几天晚上回来经常碰到一直乖乖的黑白小
  • 这次疫情没上学,每次出门,他要求一定得跟他道别,不想睡醒之后就看不到妈妈的身影。专家:装睡的人叫不醒》如果要问哪个国家的汽车在我国卖得最好,德系车称第二,没有人
  • 长着一张离经叛道的脸,却是全剧中最尊师重道的大师兄!更何况韩沐伯与师傅大吵一架,坐在酒吧包厢里跟女生眉来眼去,一看就是拿了离经叛道的剧本,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脸上写
  • 虽然平日里修理顽劣徒弟毫不手软,却不许别人动他一分一毫;河清海晏的时候一堆人在晚宁教育墨燃的时候求情,但是当天下人唾弃墨燃的时候,当墨燃被嫁祸之时,也只有他放弃
  • 【#小米被曝与北汽集团商谈联合造车#,双方股价今日均冲高】据彭博社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小米集团正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商讨合作生产电动汽车事宜,小米集团表示公
  • 首先摩羯是一个特别有灵性的人,面对人和事想的透彻,看得清楚,但唯独面对感情,他永远想不通,看不开。比如一个男孩子追摩羯,摩羯那感性的一面让他第一反应觉得很欣喜,
  •   评论:  正道之光:请师尊安,仙盟大会已经准备完毕,烦请师尊检查  入魔的混账:师尊,教里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开始扫黑除恶了  未来的正道之光:师尊早,我今天
  • !平均一集13分钟,一共20集,太好磕了太好磕了!
  • 上海链家回应下架万套二手房源:暂时性下架 上海链家官方微博就“链家上海下架万套二手房源”一事发布说明称,链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将不符合要求或资料不够完善的房源暂
  • 从18年那年你弹完了一首落叶归根,回来了,从你回来的那一刻起,我看到了你的努力,直到现在我都看的到你的努力,爱你不是没有理由,理由太多,不知如何说起,只知道我
  • 做梦梦到自己和亲友组团打兵武塔,嗯…现实生活的那种,结果里面的场景更像是尼尔的复制工厂废墟,梦里化身体能健儿的我被亲友评价如猴子一样,然后打着打着变成旅游团了,
  • 13.慢慢体会我的极端与浪漫吧。7.永远会因为温柔而心动。
  • “真正的突破”2020年1月,就在他们刚刚建成一半阵列的时候,“超出人们想象”的高能粒子和“幸运”一起降临在这个尚未完全成型的“圆盘”上。由于该报告提到的三个这
  • 25日凌晨2:30,在中国电信网络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下,经过近1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突击队提前高质量完成了方舱医院的网络建设。[小红花]98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
  • 第二次阅读2021.05.16至2021.05.24.《杨家将》二刷读后感:如果不是嫡系部队,你再勇武也不能得到十分信任,杨家将作为后汉降宋部队,受到的待遇大抵
  • 时下生活被罕见酷暑蒸烤与疫情反复狠撞,而却喜提价格腰斩“爱马仕“-阳光玫瑰葡萄,氤氲着市井气息和人间烟火的日常味道,在困惑岁月中抚慰人心,成为富足时光里的不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