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空地舆学,大约始于黄石公、郭景纯。黄石公著《青囊经》,郭景纯著《葬书》,可视为地学之根基,为地学之鼻祖。《青囊奥语》、《天玉经》、《宝照经》,洞澈阴阳之理。《青囊序》明大玄空正诀,《地舆辨证》、《古镜歌》、《水龙经》、《归厚录》等书,是地学经典。

河图(配先天八卦)

一六共宗:水;二七同道:火;三八为朋:木;四九作友:金;五十居中:土。

洛书(配后天八卦)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位居中。

九一合十。三七合十。二八合十。六四合十。

河图精义

河图,为地舆之原。其实为天运之本,生死之机,互乘于此,而定废兴之代谢。由是而名。

盖天一世水,地六成之。

水为南方,故天之一在北,地之六亦在北。一世一成,相为经纬。故天一当令为正神,即取地六之正神以助之。地六当令为正神,即取天一之正神以助之。而取洛书方位对面之九,与四为零神,此处言零神正神,尚未属方位说。此谓一六共宗。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火在南方,故地之二在南,即天之七亦在南,地二当令为正神,即取天七之正神以助之。天七当令为正神,即取地二之正神以助之。而取洛书方位应付之八,与三为零神,此为二七同道。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木在西方,故天三在东。地八亦在东,天三当令为正神,即取地八之正神以助之。地八当令为正神,即取天三之正神以助之。而取洛书方位应付之七,与二为零神,此谓三八为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金在西方,故地四在西,天九亦在西。地四当令为正神,即取天九之正神以助之。天九当令为正神,即取地四之正神以助之。而取洛书方位对面之一,与六为零神,此谓四九为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土居中央,故天五在中地,十亦在中,为皇极。而寄旺于四方为枢纽,而维系乎八气。此谓五十同途。但河图有理气,而有方位。有体质,而无运用,至洛书而方位出焉。

盖三元气运,本于河图。以天一、地二、天三,为上元。以地四、天五、地六,为中元。以天七、地八、天九,为下元。至于地十,则与天五同在中元耳。

河图之理,一世一成生者,为正成,即为催成者,为正生,即为催。而凡生成之正运者,取其实地,邪气入穴,非取其河道,所谓颠颠倒也。

洛书精义

洛书之文,与河图之数,相为表里。有河图而无洛书,则有体而无用。有洛书而无河图,则有用而无体。盖论三元气运,为本乎河图。而论三元方位,则不外乎洛书矣。

夫洛书之数以一对九,为十。以二对八,为十。以三对七,为十。以四对六,为十。

以地居四隅,以天居四正,一世一成,相为经纬。一阴一阳,相为交媾。九畴从此生,九宫从此配,九星从此挨,而治国经野之道备焉。

盖天一世水,故南方之天一,为上元首运。而河水必取乎南者,盖南方之水不能自生,必需南方天九之金以生之。又地六成之,故西北之地六为照神。

地二生火,故西南隅之地二为上元第二运,偏取艮方水者,盖火不能自生,必需艮方地八之木以生之。又天七成之,故西方之天七为照神。

天三生木,故正东之天三为上元第三运,偏取兑方水者,盖木能生火,故用西方天七之火以养之。地八成之,故西南之地八,即为照神。

地四生金,故西北之地四为中元首运,偏取乾方水者,盖金能生水,故用西北地六之水以养之。天九成之,故离方之天九,即为照神。

五十为中央是寄旺也,不用论。

地六成之,故乾方之地六,为中元末运,偏取巽方水者,盖水不能自生,必需巽方地四之金以生之天一世水,故坎方之天一,即为照神。

天七成之,故兑方之天七为下元之首运,偏取震方水者,盖火不能自生,必需西方天三之木以生之。地二生火,故坤方之地二,即为照神。

地八成之,故艮方地八,为下元中运,偏取西南方水者,盖木能生火,故用西南地二之火以养之。天三生木,故西方之三木,即为照神。

天九成之,故南方天九,为下元末运,偏取南方水者,盖金能生水。故取南方天一之水,以养之。地四生金,故西北之地四,即为照神。

大约四生如孩儿之恃父母,四成如朽迈之仗子孙。深言之,为五行相生之体,浅言之,即八卦颠倒之用。明乎河洛之义,更参以先天后天之卦,配之以九宫九星之用,约之以四吉四凶,判之以上中下三元,堪舆之秘旨尽矣。

盖三元方位,本于洛书。而洛书之文,又不能外乎河图。

河图之地六,阴也,右转,而居于西北。河图之地八,亦阴也,右转,而居于西南。即二十四山阴从右转之理。

河图之天七,阳也,左转,而居于西。河图之天九,阳也,亦左旋,而居于南。即二十四山阳从左旋之理。八卦九宫之方位,不外是也。#2021年离婚登记人数大降43%##怎么看待成年人的崩溃#

荐书 | 《考古学家眼中的中华文明起源》
主编:陈星灿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版次:1
ISBN:978-7-5010-7230-9
定价:128元

《考古学家眼中的中华文明起源》收集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40篇文章。
考虑面向公众,收文兼顾了学术性和可读性,文章大多是短篇,有学术论文也有通俗性的报纸文章,虽收录的文章只是学界研究成果很小的一部分,但也大致反映最近三四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界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过程和样貌。

考虑面向公众,收文兼顾了学术性和可读性,文章大多是短篇,有学术论文也有通俗性的报纸文章,虽收录的文章只是学界研究成果很小的一部分,但也大致反映最近三四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界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过程和样貌从考古学上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一个主题。中国文明起源,有时候又等同于中国文化起源。从考古学上讨论中国文化起源,大致经过了如下四个阶段。

从1921年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开始的前10年,中国文化西来说甚为流行。仰韶文化发现之后,一方面,安特生推断仰韶村是“中国人的第一个史前遗址”,仰韶文化是“中华远古之文化”,另一方面,因为仰韶文化最有特色的彩陶,跟中亚地区今土库曼斯坦安诺遗址等地出土的彩陶又很相似,所以安特生又提出了仰韶文化即中国文化西来的假说。

1928年吴金鼎在山东历城发现了城子崖遗址。1930年的正式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卜骨、黑陶和城墙,城子崖遗址的面貌明显更接近刚刚发掘揭露的安阳殷墟小屯商文化。中国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因此认为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发现,证实了中国东西部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也即证实了傅斯年根据古代文献提出的所谓“夷东夏西”说。徐中舒认为,小屯文化和仰韶文化各有渊源,分属两个系统,仰韶为虞夏民族的文化,小屯的文字和青铜器说明它应该另有来源,直说“殷民族颇有由今山东向河南发展的趋势”,“小屯文化的来源当从这方面来探求,环渤海湾一带或者就是孕育中国文化的摇床”[1]。因为当时龙山文化主要发现在河南安阳以东的地区,仰韶文化主要发现在河南中西部及其以西地区,所以就在考古学上建构出龙山文化在东、仰韶文化在西的东西二元对立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史前文化的东西二元对立说成为显学。

尽管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刘燿(尹达)就怀疑安特生把仰韶村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搞混了,并通过类型学的研究,正确地把龙山文化遗物从仰韶文化遗存里分离出来,但直到50年代中期,仰韶文化向东发展, 龙山文化向西发展,在河南形成所谓“混合文化”的理论,还很流行。直到1956年安志敏发掘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发现夹在庙底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庙底沟二期文化,证明至少在河南地区,龙山文化是从仰韶文化经由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张光直明确提出,从仰韶到商,“是一个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文化的传统的演变与进步。把仰韶与龙山当作两个'文化’,再在文化之外去找殷商文化的来源,似乎是不必要了”[2]。张光直还指出,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四方发展,形成所谓“龙山形成期”或者 “龙山化时期”,最终奠定了历史时期中国文明的基础[3]。这样,就在考古学上建构出中国文化起源的一元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同时并存、东西对立的二元论,最终被仰韶文化发展到龙山文化,再发展到历史时期商文化的一元论或中原中心论所取代。这个学说,一直流行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与此同时,由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60年代以来,在中原地区之外的广大地区也有相当多的重要的考古新发现,碳-14测年又揭示出各地史前文化的年代,夏鼐在1977年率先提出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否定了中国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并向周围地区传播的旧学说[4]。1981年,苏秉琦和殷玮璋发表著名的《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把中国古代文化分为六个区域,即陕晋豫邻境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及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和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明确指出“在历史上,黄河流域确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文明时期,它常常居于主导的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在发展着。各地发现的考古材料越来越多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影响总是相互的,中原给各地以影响,各地也给中原以影响”[5],对中原中心论提出公开挑战。张光直在1986年新版的《古代中国考古学》中,提出相互作用圈理论,也否定了中原地区一枝独秀的学说。他把从公元前四千年开始还没有迈过国家门槛的中国相互作用圈,分为内蒙古长城地带,以兴隆洼文化最早;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多个文化圈,明确指出,这些区域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相互作用,“布定了最早的中国历史文明的地理舞台”。又指出,每个区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文化上和社会上都越来越复杂、越分歧、越分层,终于导致这些区域中产生文明的基础。严文明把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中原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甘青文化区、江浙文化区、长江中游区等六个地区,认为后五个文化区都紧邻和围绕着中原文化区,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五个文化区是花瓣,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假如我们把中原地区的各文化类型看成是第一个层次,它周围的五个文化区是第二个层次,那么最外层也还有许多别的文化区,可以算作第三个层次……它们同第二个层次的关系较同第一个层次的关系更为直接也更为密切,好像是第二重的花瓣。而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6]在肯定“在文明的发生和形成的整个过程中,中原都起着领先和突出的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中国早期文明不是在一个地区一次发生,而是在许多地区先后发生的,是在这一广大地区中的许多文化中心相互作用和激发的结果。早期文明的起源地区应包括整个华北和长江中下游”[7]。虽然学者之间的论说有不少区别, 但大都认为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到20世纪80年代中叶,中国文化起源的多元论终于取代了一元论。

但是,中国文明起源又不等同于中国文化起源。文明起源,更确切地说是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如果不算李济1957年在美国出版的《中国文明的开始》一书,明确在考古学上提出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是1985年夏鼐出版的《中国文明的起源》[8]。他说“我以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像别的古老文明的起源问题一样,也应该由考古学研究来解决。因为这一段历史阶段正在文字萌芽和初创的时代。纵使有文字记载,也不一定能保存下来,所以这只好主要地依靠考古学的实物资料来作证”[9]。作为“保守”的考古学家,他又说:“二里头文化同较晚的文化相比较,是直接与二里岗文化,间接与小屯殷代文化,都有前后承继的关系。所以,我们认为至少它的晚期是够得上称为文明,而又有中国文明的一些特征。它如果不是中国文明的开始,也是接近开始点了。比二里头更早的各文化,似乎都是属于中国的史前时期。”[10]尽管如此,他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应该到诸如晚期河南龙山文化、山东晚期龙山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和西北地区的“甘肃仰韶文化”等中国的“晚期新石器文化”中去寻找。他说,“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中已具有一些带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发展的。”[11]

1986年,在《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兼谈当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或大课题》一文中,苏秉琦提出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概念,根据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发现,提出“我国早在五千年前,已经产生了植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12]。在稍后发表的《中华文明的新曙光》一文中,苏秉琦又明确提出,“这一发现把中国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但还不是我们文明的起点,寻找比这还早的文明,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这一论断,把中国文明的起源明确追到了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13]。

苏秉琦的观点一方面激起很多争议,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地推动了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1989年9月和1991年11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编辑部先后两次召开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多位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发表意见,也推动了中国文 明起源的研究。随后不久,苏秉琦又提出了“古国、方国、帝国”的国家起源和发展三部曲[14]。1997年,苏秉琦发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提出:“秦汉统一时中国幅员内各地大都经历了从氏族到国家的历史过程,各地相差幅度一般不超过五百到一千年,但都可追溯到四千年、五千年、六千年前,甚至还可追溯到更早。总之,在距今五千年前后,在古文化得到系统发展的各地,古城、古国纷纷出现,中华大地社会发展普遍跨入古国阶段。”[15]苏秉琦还认为,古国时代以后是方国时代,方国的最早出现是在夏以前,良渚文化被认为是最早的方国,把良渚文化放在跟夏商周等早期国家一样的地位上。

2001年以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集合全国学者开展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到今天为止,虽然学界的意见远非一致,但不少学者认为,距今5300年前后,包括黄河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辽河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已经步入文明化的轨道,或曰出现了“古国”政体;公元前三千纪龙山时代的不少考古学文化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门槛。比如严文明就认为:“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以及燕辽地区都已经步入文明化的轨道,出现了许多象征国家的大型聚落或城址。古代城就是国,城里人叫国人,广大的乡村叫野或鄙。所以大量城址的出现就意味着小国林立局面的形成。这些小国的统治者往往握有政权、军权、财权和神权,这只要看看那些最高等级的墓葬的随葬品就明白了。各国的情况不同,在相互的斗争和交往中,有的兴盛了一段时期就衰落了,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则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也更加复杂化,从而为下一阶段世袭王朝的建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6]

张光直对此也有详细的描述:“在公元前第四千纪中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布定了最早的中国历史文明的地理舞台。每个区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文化上与社会上都愈来愈复杂、愈分歧、愈分层,终于导致这些区域中产生文明的基础。”[17]在《王的兴起与城邦的形成》一文中,张光直又说:“到了龙山时代的初期,大约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现代中国境内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东海岸地区,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城邑。通常数个城邑构成一个'国’,国的居民在国内国外组成宗法制度的亲属群。这些宗族内部有结构性的社会层次,在上层的统治者以积聚财富为业。他们积聚财富的手段,完全是政治性的。第一是战争,希望能够战胜将敌邑吞并,将它的财富据为己有。第二是增加劳动力:或增加劳动人口,或增加原有人口的生产量。无论是哪一个手段,国王的政治权力必须不断增加。政治权力不断增加的一个主要手段便是国王对巫术的独占。”[18]

这只是对中国文明起源时间和地点的探讨,最近20年来,学者们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动力和机制进行了不少研究。

这部文集,收集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40篇文章,因为考虑面向公众,收文兼顾了学术性和可读性,文章大多是短篇,有学术论文也有通俗性的报纸文章,虽不能把学界的研 究成果悉数纳入本书,实际上收录的文章只能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也 大致反映最近三四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界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过程和样貌。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宏观的讨论,第二部分是与主题相 关的专题性论述。两部分皆大致依照发表时间的早晚排序。韩建业先生为本文集的出版出力不少,杨新改和张晓雯女士为此书的编校尽心竭力,在 此对他(她)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所选文章或有疏漏,也难免偏颇,诚恳地希望批评指正。

2021年10月5日

大挠探五行之情,依五行之数始作十天干十二地支。天干表示天的行度,地支表示地的行度!依五行之数那就是说:依五行方位坐标。始作十天干是说:天球无限宇宙太空,虚无廖郭相对地球这个参考是永远恒净的,古人叫做天或混天。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向无限太空无限延伸到无极处与天球的交点,把周天等分五份。就是五行方位。把周天等分十份,就是十天干刻度。用来记量天体的行度,天的行度用天干表示。天球上十天干方位与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永远是对应变化的,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东方永远是甲乙,南方永远是丙丁,西方永远是庚辛,北方永远是壬癸。这样十个天干就把无限宇宙太虚天球等分成十份,叫十天干五行方位坐标。作为天体运行的统一度量单位和坐标。等分天球宇宙的十天干方位和地面上的五行方位永远是一一对应的。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所以张衡《混天说》:混天如鸡子,地如内中黄!从视运动看:混天是围绕着这个内中黄运转的。

从一月而论,阴历一月约30日,约在阴历二十九日,日月会于同方位戊宫,古天文学叫坎象流戊,即:日月同位于戊,戊就叫天门。对宫太阳离中就己为地户。周天一周以十天干等分之,天干以十进制数反应了“混天”的方位变花周期。《奇门遁甲》以甲子遁戊为起点。排布了日月运动相对于五行十天干方位相去与相会的六十甲子周期。从一日论,日中为已叫离中就己,对宫为戊叫坎戊月华,戌已精化之光纳入中宮属土气,以孳生万物;四象金、木、水、火居四方。则天上天干之方位与地面上五行之方位就有了一一对应关系。天的运行历六甲与地之行度相会。叫六十甲子。

地支表示地的行度。即以地平圈上的五行方位为坐标,十天干数反映地平面上五行方位与等分天球无限宇宙太空的天干方位所成的角度变化与行度周期。十二地支数反映地平面上五行方位相对太阳光照方位角度的变化与运行周期。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的同时还公转了两个天干度数。所以:地行之数地支以十二进制数为周期。因天左行五度、地右行六度,则:天左行十天干度,地必右行十二地支度为一太阳日。表示地球相对太阳的运行周期。干支合这就形成了六十甲子计时。

《黄帝内经•素问》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以期。”五运指天球无限宇宙上的天干相对地上五行方位的运行角度变化。五运即:甲己土远、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壬木运,戊癸火运。六气就是地球相对太阳的运行周期。与十二支时间相对应。六气为:子午少阴君火,丑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天地运行产生了运与气变化。甲子记时运气可期。就是说:天地运行运气与气候变化总是有规律的随甲子变化应时而期。

戊为天门,甲遁戊后,三奇、六仪应太阳行于九宫方位的周期:《奇门遁甲》中叫九星运行。《黄帝内经灵枢》叫太一九宫曰游。九星以十天干来衡董太阳相对九宫方位角度的变化。太阳(帝星)行于九宫(帝之居室叫宫)就是九宫星。九星就是太阳在天球星宿间周期行于九宫。九星随十天干刻度以九进制数于天球星宿中周期循环。九星变化就是《灵枢经》中的日游九宫周期。总之,日、月、星、空(空指地球周围的天球无限宇宙)相对于地面上五行方位的不同角度变化周期。都具体的反应在《奇门遁甲》盘的变化中。

古人以十进制的天干数为度量刻度单位,来反映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与天体皇文所成的角度,及日、月、星系的运行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360度,历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干度,叫十二地支时辰。一个时辰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360度/12=30度,这30度就是一个时干度的度量单位。一太阳日地球相对太阳运转了12个30度,也就是说运转了12个时干度。30度是天左行五度地右行六度的公倍数。是天地的交会数。十天干绕五行方位转就是《河图》、《洛书》数。一日地球相对于太阳运行十二时干度。五日地球上的五行方位相对于太阳运转60个时干度为甲子一会。则十五日一气地球相对于太阳周行了180个时干度。为周天干之半周数。三十日周行360个时辰为一小周天,即地球相对太阳运行360个时辰时干度,约合月球绕地平面上五行方位运行一周,叫一个小周天。十二时干等于一日干度数。即:地球自转360度为一日干度。地球公转一周360个日干度是一个年干单位,360年干为天地一大会。为一大周天,由此知,周天就是周行360天干度,小周天是月球绕地平面上五行方位的运行周期,大周天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15数三元一会。15x360=540年天地又一大会。

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是以轨道成23.5度的倾斜方向自转与公转的。当地球自转或公转360天干度一周天时,360/23.5=15.319149天干数,接近二十四节气中一气的气数。按一日地球公转一日干度,逆过来运算,贝15.3191490x23.5=360日干度。就是说:从一个朔望月近30日看,每隔15.319145天干时日地球的这种倾斜方向与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就返还360度一个周期,归回到原来地球与太阳月球天球所成的角度,倾斜角度与原方向相交会。站在地平面五行方位坐标上观察。约十五日余地上五行方位方向与太阳、月球、天球的角度方向相合一次。即15.319145日地球的倾斜方向与太阳月亮又返还到原来的角度。这基本就是二十四气中十五日余一气的气数。月象纳甲的六十甲子变化,就是日、月、星、空、地之间的五行方位角度与行度变化周期。同时也反应地球公转的二十四节气点约每逢15数余相会一次。

《奇门遁甲》为了准确反应“九宫纵横〖5数”的阴阳变化。又特设了超神、接气、拆补局。以便准确反应日、月、星、空(空指天球太空)之间的方位角度变化与六十甲子的关系。

因地平圈上是以五行方位坐标定位的,五日周甲子一侯。十五日一气。则15/5=3,一气有三候变化,五日一候是60甲子天干地支之交会。也就是地平面上五行方位与天球星宿方位角与接受太阳光方位角度的交会周期。同理:十五日180时干度为一节气;两个15日360时干单位为一小周天;三个十五日540个时干为一卦节单位叫天地一大会。故45日余太阳日游一宫。即地球公转过程中,地上五行方位角与太阳星于天球恒星间周期运转的交会点。这就是《灵枢经九星太一日游》中的45日或46日太阳日游九宫的科学依据。太阳星在星宿间随天干依九宫周期运行,准确的反映了太阳之星在宇宙星宿间与地平面上的五行方位角及九宫方位坐标的变化周期。天上九星与地上九宮的一一对应关系。即九星太阳日游规律。证明了《奇门遁甲》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地球相对太阳运行360度/24=15度为一气,一气三元甲子一小会,约30日地球相对太阳运行360个时干度一周天,即月球绕地平面上五行方位的运行周期,俗称小周天。360天干为一周天数:天左行五五得二十五度,地右行五六得三十度而复会。天地凡数五十有五的图》数是六十甲子数的根源。

一年360日天干度中,每45日余日行九星宫之一宫、天地交会一次,则360/45=8。说明地球自转360个天干度30日一小周天。一年地球公转360天干度中:太阳方位角与地面五行方位以八进制数周期变化。这就是八卦周期数重叠能反映气候变化周期的原因。是《易经》变化的根源。也即《奇门遁甲》书中所论地球自转一周的八门变化,天干地支、九星、八门、五行是使用的同样度量,成比例变化的。天干以十进制数为周期;九星以九进制数为周期;八门,八卦以八进制数为周期;地支以十二进制数为周期。并且都以天干度为单位。因为180度为圆周之半周。所以古人以周天之半周数以定三元甲子之交会。

五日六十时辰一甲子天地运气复会。三元甲子十五日180时辰,天地运、气交一小会。45日三元甲子540时干又大会。纵横十五数依《洛书》九宫数变化。所以,《洛书》也叫河运转旋机图》。

更重要的是,三元甲子变化与人体的对应。十五日一气,一年二十四气,对应于人体二十四椎脊神经,主宰着人与髙等动物体内的气血阴阳变化与内脏活动,月球运行周期小周天,对应于人体小周天,是中华气功的理论基础,《参同契》中也重点论述了月象纳甲与人体气血的关系,子午流注,甲子运气学已人人皆知,人体与各种髙等动物身体之枢要、头、胸、腹三部也应三元甲子数而成造化,头部象天应《奇门遁甲》天盘九星之变化,胸部及万物中间之气应中盘八门变化,包括大气层之气候变化,腹部应地盘八方之气。头上之神分九部以分管人体之九野。头上之九神按五行九宫分布定位,百会下以内中央为中宫。中宫以前视觉中枢区午未申三部以离宫为主,有泥丸妇人、玄关、祖窍三部神主宰,是道家修炼之秘窍,非仙人秘传,世人鲜知,应东四宅坎、离、风、雷四卦。脑后玉枕之内上中下分坎宫三部之神,即侨脑、干脑、小脑三部,道曰:无机之真,佛曰清静佛即指此三部,此三部之神在大脑清静无为状态下主宰体内乾坤万物造化,脑后兑卦,小腹为艮卦;主山泽通气,(即调整内分泌系统平衡)应西四宅乾坤艮兑四卦;另有左脑主记忆,右脑主思维,中脑戊己宫和四象调阴阳以应四时变化。此左、右、中恼三部之神主卯酉周天,应日出东落西之阴阳消长。主万物昼醒夜眠及左右肢体的分工运动。此三三、九部八位之神随三元甲子九星,八卦变化之数生化。子午周天为经,卯酉周天纬,合为经天纬地之学。夹脊之上中下三部受卯辰已乾宫三部神即侨脑、小脑、干脑主宰,调整坤腹、艮肠、坎肾三部之变化,以应中盘八门之变化,叫西四宫乾坤艮兑合;命门以下脊髄受离宫午未申三部之神:泥丸、玄关、祖窍呼应,叫水火相济,风雷相激,主宰心、肺及胸腺、肾上腺三部活动以应地盘之气变化。(丹经曰:“忙取北河初潮水,灌济南山老山根即喻此)。东西各四卦分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随阴阳消息交替调节。上中下三元小甲子合为45数,以应三元大甲子之会合卯酉周天。时时受左脑、右脑、中脑三部之神的主宰。此三部之神时刻调整着乾坤交泰,山泽通气;水火相济,风雷激荡(见书中八卦丹炉妙用),证明了人身也是一个小宇宙。与天地万物同造化。这就是同契)的精糖。

所以,老子“不出户,不规(看)铺(窗户,即不向门窗外看)知天道”。这是因为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能识自身体内变化之妙,则知天地之运化规律。这种感悟是理论经实践验证的结晶!

同理,反映地球相对太阳运转周期的十二地支周期,与反映地球相对太阳公转周期度数的八门、八卦数的变化也在随着地球与运行轨道的倾斜运动而周期变化。这种变化能客观直接的影响地面上的昼夜四时气候变化。每日地球公转周期的八门变化,反映在《奇门遁甲》中盘。也叫人盘,反映的是地平面上八方位与地球公转八天干度的对应规律。八门是随十二地支变的。

万物生成靠太阳,太阳为万物之父,九星太阳光照辐射角的变化是大脑九神中枢神经系统生成的基础,所以地球上的高等动物生命多有昼醒夜眠的规律。证明了人与各种高等动物头部九神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依太阳九星光能辐射为基础而生成变化的。无极指无限太空。太阳就是太极一气,太极生阴阳。“道自虚无生一气,一气之分为天地”。天地气交而有四时昼夜八卦甲子阴阳变化。

而四时昼夜五运六气九星八卦等阴阳气候变化规律是形成人体五脏六腑经脉气血循环系统与九神八脉的基础。

而地气与人或动物体内的温度变也是形成人与各种高等动物体内的奇经八麻内分泌系统的基础。对应于小周夫自卞而上逆行,叫逆则成仙佛之道。此为天地人三才之气变化。即天气日光变化(九星变化)对应着人与各种动物体内的头部中枢神经及植物、花果的生成;人气应大气流通节气变化主宰动物胸腔器官或植物枝叶的生成及运化,地气主宰着动物腹腔器官或植物根须的生成。植物的花果是光合作用的结晶。动物的神经是光能造化的花果,植物的枝经是养气运行的道路经脉,其枝叶有呼吸与营运养分的能力,随昼夜四时而变化,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规律。动物的经脉脏腑血液循行,新陈代谢、心肺的呼吸、生化同样对应着五运六气昼夜四时的变化;遵循着四时昼夜阴阳的消长规律,《黄帝内经)对此有精深的论述。植物的根须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是受地气变化孕育生成的。《易经》说:“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此天地人三才造化之妙契,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太阳运行周期(即地球公转周期)之二十四气对应生成了人与髙等动物的二十四脊椎中枢神经。而月球绕地运行之小周天与后天八卦地气之变化,对应于人与各种髙等动物生命体内生成了奇经八脉内分泌系统之气的体液流通。四时昼夜的变化是生成人与各种动物祖先、血液、经脉、气血循环与脏腑器官生成的动力和基础。这些天地阴阳造化之妙契,比比皆是。

本文出自国易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关于秋天的诗词名句,这下可全了~】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 鬼迷心窍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斩了千次的情丝却断不了百转千折它将我围绕有人问我你究竟是哪里好这么多年我还忘不了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
  • 生殖器区域的软疣通常应进行治疗,因为它可能发生性传播。●治疗决策–免疫功能正常者的传染性软疣感染通常呈自限性,可以选择不治疗。
  • 所以啊,该醒醒啦,不要再寄希望于男人的忠诚来企图维系感情的稳定,更不要因为对方的背叛你就否定、怀疑自己输给了外面的女人,你只是输给了人性中自带的那份贪婪。他俩真
  • 刘以希从令的记忆中追索到父亲最后出现的地方,在寻找父亲的旅途上,慢慢打开父亲、生物实验以及令三者之间的关系……题材:双男主、悬疑冒险原作/编剧:白九 @狐少v白
  • 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其实海不宽,彼岸连此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或许,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如最初相识的感觉一样,哪
  • #熊博精选[超话]# 【BFM潮玩人偶】#Bigverse##NFT精选# |梅红TX作品描述:[BlueFunnyMan]系列最新IP人偶潮品BFM,他虽然有
  • 오늘 오후에 일하면서 씨엔 옛날 노래 듣고 싶어서 예전의 노래 다 셔플로 듣고 있다가 Angel 가 들릴 때 와우 너무 좋아서 갑자기 일본 생일
  • 平时一份薯条也要8块钱,现在四舍五入等于免费送啊~而且还有更疯狂的两份老北京鸡肉卷19.9,超好喝的桃之恋乌龙茶也只要19.9,全都是我的心头爱,肯定要全部安排
  • #再就业男团[超话]##王栎鑫问张远你是哪位##再就业男团新歌活该# 真的笑死我了,远远放下筷子期待的小眼神,被扎心,然后反扎糊糊!难怪你俩叫栎来栎远笑死我了,
  • 总之,放弃躺平的幻想,不如自己多干点[笑cry]买的平替笔到家了摸了个鱼,感觉没啥区别,省钱了。我给陆沉文案美工组磕一个[跪了]原来在大企业:“不带团队自己就干
  •   #大盛真步[超话]# 22/06/18 cr 筱崎彩奈 twi#AKB48の歌 大声ダイヤモンド 前編みていただけましたかー?#stu48##甲斐心爱# ミ
  • ”此外,白孟宸还指出,凶手采用了手枪的握把,而不是通常霰弹枪使用的枪托,这种设计缩短了全枪长度,方便凶手隐藏武器,突破安保检查带入现场,“所以说凶手很有可能是有
  • 轻叹流年,那些散落的记忆,可否是你我一路看过的风景?一树繁花,寂然不语,在清月下,静待花开。有些人,有些事总在心间默念,当岁月滑落,乱红又起,不由伤感。该用怎样
  • 昵称 馨馨目前所在地 湖北省 武汉市 硚口区性别 小姐姐年龄 1991-05-09职业 化妆品公司品牌经理身高 162CM星座 金牛座学历 本科
  • 男主长得可以但是一是挑角度二是眼神太木经常跟没睡醒似的,女主软乎乎很可爱,哥哥造型我看到海报的时候雷得不行,剧里倒是还好,哥哥演技也比男主更好。#影视推荐# |
  • 49、信任是启动积极性的引擎50、用人不疑是驭人的基本方法51、对业务骨干更要充分信赖52、信任年轻人,开辟新天地53、切断自己怀疑下属的后路54、向下属表达信
  • 我说你怎么那么会发言呀,我一开始很礼貌的去说,然后我的朋友@我,然后呢就你会阴阳怪气吗,后面误导别人这不就是你这话的意思吗,至于我说有拉踩内容,让主持人屏蔽一下
  • ”#尘埃-许魏洲ZZ[音乐]#若泉面膜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如发现有添加有害物质,赔偿人民币十万元整,这么硬气的面膜,你还不放心吗❓❓[害羞][害羞]微商不比淘宝
  • 当然,我不是想吐槽国家的制度,我没这个本事,我是一个爱党爱社会的进步青年。还有脱粉事件我也想发表我自己的观点,众所周知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