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6篇:归根第十六。本章讲述了修道的方法。除情去欲,使内心达到一种极度虚空的状态,坚守清静。孔子曰:“人皆鉴于止水,而莫鉴于流水。”只有平静的水面才能照见人真实的像貌,只有虚空清静的内心才能观照出外界真实的样子。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生长、发育、运动和变化之中,想认清事物很困难,只好回归到对事物本源的认知。本源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认知。比较而言认为明代憨山道人之解更佳:“并作,犹言并列于前也。然此目前万物本来不有,盖从无以生有,虽千态万状,并列于前,我只观得当体全无,故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世间万物纷繁杂,周而复始,千变万化,但终归于无。譬如一颗参天大树始于一颗小小的种子,待以时日,其便会根深叶茂、姿态万千;沧桑变换,大树也有枝枯叶落之时,曾经的生命也会随风飘散,无成为大树最终的归宿。若念及此,当世之得失、对错、名利又有何紧要。万物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只有归于无时方可称静;而无可生有,静下来之时才可会孕育新的生命;这种从无到有、再从有至无的不断循环往复就是大道的普便运行规律。知道大道这种普便运行规律的人可除情去欲、身世两忘、返观内照、守道之妙;而不知道大道这种普便运行规律的人就会逐名好利、贪欲无厌,从而引来戕生伤性、亡身败家之祸。知晓大道的人才会心胸宽广、包容万物;只有包容万物的人才会公正无私,对待万物一视同仁;只有能做到公平公正的人才会推行以天下为公、德政教育(而不是法制武力)的王道,这样的人才有做领袖的潜质;王道是知晓大道之人效法天道去做事的,而天道又是与大道相统一的;只有真正修得此道之人,才会能公能王、通天合道、道德弘远、无殃无咎,才会身虽死而道常存!

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佛道双修#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一、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道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二、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

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三、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

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https://t.cn/Evk4evd

#道教#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爷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1、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老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2、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3、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来源:北京白云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偷笑][偷笑]@摩登兄弟刘宇宁♤摩登兄弟刘宇宁 mdxd刘宇宁lyn 棚主宁哥♤#刘宇宁白愁飞#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摩登兄弟[超话]# [兔子]◯⦿
  • 6:当个股趋势向上时,除了成交量,什么指标都不要看,缩量、平量就持有,巨量天量你就跑,量价是灵魂,量是水,价是船。3:如果新手不知道如何买入卖出,最简单直接的方
  • 果然最狠的还是自己卷自己[求饶]没用过1.0的直接撸2.0就完事了~这个眼霜可以说是我用过淡黑眼圈以及消肿效果最好的眼霜了本资深熬夜星人表示对黑眼圈真的有效果!
  • 而且定制柜体才花了不到2万[酸][酸]!原来她报名了全友全屋定制的16800元套餐[礼物][礼物],不仅有免费设计、免费量尺、免费安装三大服务[给力][给力],
  • 地人十周年了,我只陪他们走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相遇的起点是高中同学在班上放打歌摁头安利,真正开始的起点是我游戏退坑于是无聊到想起当年打歌视频里那个寸头男,以他为
  • #教体动态#【播种希望 收获快乐—泗城镇第五小学扎实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在五一劳动节快要到来之际,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学生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
  • 而我们都是生活在真实的现实中……你还说你想成为我所喜欢的小南辰王,但殊不知,在你的身份之下,不就是正做着像小南辰王那样“愿国土之上,再无百里硝烟,愿我中华,百姓
  • #张嘉元# #一往无前的蓝# hello‼️你在搜张嘉元吗,大帅哥张嘉元,是那个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你是我们的嘉元的涨价元吗指弹吉他手张嘉元营口之光✨涨价元ns
  • 不信你跟他讨论一下生化武器实验室的问题,你嘴里吐出德特里克堡这个单词儿,他的表情要不骤然变化算我输。前些天和美国人对话,关于生化武器问题我只提了个头儿,美国人鼻
  • [思考]顺便再提示一些穿衣服的小常识:第一:尺码一定选好[可爱],太大有危险,容易绊倒,太小勒在身上,容易刺激皮肤生病。小男孩的衣服,身长尽量短一些,否则“圈地
  • [傻眼]”S.H.E的三个人先后发博庆祝,网友真的有一种“爷青回”的感觉。[傻眼]下午3点14分,Selina发博庆祝S.H.E出道二十周年,她晒出三人合影并配
  • ♑️周日在家昏睡了一天,休息够了的♑️邀约了几个好友去迪吧,微醺的时候,♏️帅哥出现在了♑️身边,摩羯♑️着实被惊到了!那晚♑️对面坐着位养眼的大帅哥,帅哥整晚
  • 更神奇的是这个,想看一下八卦说拉里那个M女友的什么新照片,发现我搜不到她,点人家发的ins链接都看不到她主页,我tm应该是被melisa拖黑了哈哈哈哈哈哈。我也
  • 其实说实话,到了相亲的地步,不如彼此真诚一些,或许还能找到好的,如果太挑剔,那可能真的就没辙了。8、来相亲的不一定都是条件差的,有些人不过是在该恋爱的时候,选到
  • 崇法敬法是法律人的天性,也是国泰民安的思想基础,择尚法为训,寓意恪循律条,秉公办案,维护法之尊严,契合法院之文化。#法院历志录#今日院训丨厚德 明辨 崇红
  • #朱科祺[超话]#从昨天看到自己的志愿者申报成功了就一直都很激动 今天写了一个随笔,算是我来旗子大家庭的正式官宣吧[打call] (微博名为了完成目标暂时就不改
  • 草木会发芽 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 不为谁 停下命运的站台 悲欢离合 都是刹那人像雪花一样 飞很高 又融化世间的苦啊 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 走多远都记得回家平
  • 推进区域套改,按照“钱随事走”和“保存量、分增量”原则,优化财税分成和数据统计,建立公平、科学、一致的利益分享机制,最大程度实现“1+1>2”效果;创新园区运营
  • #乙女游戏#单纯感慨,才吃到纳豆奶奶的瓜,同时又吃到了另一个关于乙女和宅腐不合的瓜,不会真的有人在乙女里面搞txl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但凡读过一丁点剧情有一
  • 我一个人站在放眼无际的荒原 看着地的尽头天的边缘 看不见 我一个人等待经过无限的时间 感觉所有回忆旋转围绕我身边 我还记得当初曾经和你 一起走到这个地方 静静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