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患有重度厌食症的女孩,在医学已经放弃的情况下,忽然有一天胃口大开,主动进食。
不久后,竟完成了自愈,恢复了健康。
令人费解的是,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偶然间读了一本童话小说。
而这本创造奇迹的小说,正是斯宾塞本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本书很简单,讲了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寻找奶酪的故事。
可就是这本连三岁孩子都能看懂的书,自1998年问世以来,引爆了全球阅读热潮。
不少社会精英、商界巨头将其视为“人生启示录”,上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将其当作员工的教科书。
这本书看似浅显,却指向了一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如果你正在经历焦虑与迷茫,这本书或许是一枚解药。
01

情绪内耗,正在压垮你的生活。

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一个迷宫里。
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寻找奶酪。
这天,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奶酪C站——一个堆满各种奶酪的地方。
他们欣喜若狂,一头扎进奶酪里,从此过着安逸又颓废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奶酪全部消失了。
意外来得措手不及,哼哼和唧唧先是震惊,之后便愤怒地相互指责,用恶毒的语言咒骂拿走奶酪的人。
他们不出去找食物,反而不停地发泄情绪,直到筋疲力尽、奄奄一息。
斯宾塞在书里写道:
“迷宫象征着我们错综复杂的生活,而奶酪则是我们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机遇,乃至家庭、健康、情感、自我价值。”
充满变数的生活里,每当意外降临,人们往往会陷入慌乱,进而被愤怒、焦虑、悲伤等各种情绪绑架。
很多时候,压垮我们的不是“奶酪”的消失,而是无休止的自我战斗。
正如心理学家于德志所言: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在微博话题#内耗#中,有这样几则让人痛心的留言。
失独妈妈倾诉:儿子去世五年后,我一直活在巨大的悲痛里,感觉一切都没有意义;
失恋的女孩说:自从失恋后,我一直纠结于他为什么变心,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有人在考试失利后,陷入自卑;有人在失业后,怒斥社会的不公……
这些人都失去了他们的“奶酪”,也都像哼哼唧唧一样,饱受负面情绪的折磨。
不得不承认,情绪内耗,是我们生活的头号劲敌。
它会耗尽我们用于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身心资源,让我们无力行动。
导致生活中的难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把我们彻底击垮。
此时没有人能帮助你,除非你自己下定决心,出一记猛拳,打破情绪的牢笼。

02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

小矮人中,首先想要自救的是唧唧。
他不想再坐以待毙,打算返回迷宫,和过去一样,每天奔跑,寻找奶酪。
对于他这个决定,哼哼不屑一顾,他质问唧唧:“如果找不到怎么办?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
但唧唧不愿再想那么多,他拖着虚弱的身躯,茫然地消失在道路尽头。
他告诉自己:迈出这一步,的确不一定能找到奶酪,但不行动,就一定找不到。
他踉踉跄跄地在迷宫里跑着,偶尔捡到一块发霉的奶酪,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渐渐地,他恢复了体力,心情也好了不少。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另一条路的尽头,发现了奶酪N站。
但这次,唧唧不再沉迷于此,他每天来N站吃饱肚子后,就转身跑入迷宫,继续寻找。
而哼哼依然在C站怨天尤人,等待死亡的慢慢靠近。
唧唧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著名的“水杯实验”。
一个教授拿着一小杯水,问同学们:这杯水多重?
有人说5克,有人说加上杯子,应该有10克。
但教授摇摇头说:水的重量不在于几克,而在于你拿着它的时间。
你刚拿起它的时候可能只有5克,但你拿着它一整天呢?或许就有千斤重了。
怎么摆脱这种重负呢?
——放下。
奶酪丢了,就立马去找;水杯很重,就立马放下。
很多时候,一个行动,好过一千个想法;一个改变,远胜过无意义的坚持。
与其在内耗中折磨自己,不如用行动打破僵局。
就像搜狐董事长张朝阳说的:
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要想,干了再说。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停止内耗,从行动开始。

03

拒绝内耗,是人生最好的解药。

在迷宫里,除了小矮人,还住着两只头脑简单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
它们“鼠如其名”,一个时刻保持着警惕,一个则是天生的行动派。
当时,它们和小矮人一起发现了奶酪C站,反应却截然相反。
它们既没有为此狂喜,迷失在舒适区,也没有在奶酪消失后,陷入愤怒和迷茫。
小老鼠从不想太多,也没有多少情绪,它们做的,就是发现变化,应对变化。
它们发现C站的奶酪越来越少,提早做好了准备,先人一步找到了奶酪N站。
与“聪明”的小矮人相比,反而是“没脑子”的小老鼠,生活得更自在、更舒服。
作者斯宾塞不禁感慨:生活,最大的障碍,竟是我们自己。
紧接着,他在书里讲了朋友查理的故事。
查理,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赛事播音员,一直是单位里的“台柱子”。
可是忽然有一天,领导告诉他,下届奥运会不再转播田径项目,换成了游泳和跳水。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查理的一切,像C站里的奶酪,凭空消失了。
他被边缘化,不再是同事间的佼佼者,也没有任何升职提拔的机会。
他像小矮人一样,愤怒不安,三番五次找领导叫板,结果自己被处罚、被停职。
他向斯宾塞诉苦,斯宾塞则给他讲了奶酪的故事。
深思熟虑后,查理不再纠结“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像小老鼠一样,积极寻找新奶酪。
他开始认真研究游泳和跳水,1个月后,查理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完全可以胜任新工作。
结果不出所料,他凭借专业的解说,重回事业的巅峰。
很认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
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不必为此抱怨。
生活很难,我们都挨过命运的耳光,经历过痛苦与挫折,遭受过不公与背叛。
如果只知道去问“谁动了我的奶酪”,就会陷入持续的自我内耗。
当你清空思绪,专注于行动,比山大的困难,就会缩小成路途上一个矮坡,看似跨不过去的深渊,就变成了一条浅滩。



如果把奶酪的故事照进现实,小矮人与小老鼠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事的不同反应。

当我们遭遇意外,起初我们可能是愤怒的哼哼,之后可能像唧唧一样,经过反思,重振旗鼓。
但最聪明的做法,却是成为小老鼠一样的行动派,着眼当下,少想多做。
世界级心灵导师奥南朵有句格言:
“我就是去做,不担心结果,如果不成功,我就接受结果。”
人生旅途上,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你无数次的徘徊;
最快的脚步也非冲刺,而是你一个接一个的行动。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作者:瑾山月
·

最快的脚步并非冲刺,而是你一个接一个的行动。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患有重度厌食症的女孩,在医学已经放弃的情况下,忽然有一天胃口大开,主动进食。

不久后,竟完成了自愈,恢复了健康。

令人费解的是,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偶然间读了一本童话小说。

而这本创造奇迹的小说,正是斯宾塞本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本书很简单,讲了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寻找奶酪的故事。

可就是这本连三岁孩子都能看懂的书,自1998年问世以来,引爆了全球阅读热潮。

不少社会精英、商界巨头将其视为“人生启示录”,上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将其当作员工的教科书。

这本书看似浅显,却指向了一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如果你正在经历焦虑与迷茫,这本书或许是一枚解药。

01
情绪内耗,正在压垮你的生活。

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一个迷宫里。

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寻找奶酪。

这天,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奶酪C站——一个堆满各种奶酪的地方。

他们欣喜若狂,一头扎进奶酪里,从此过着安逸又颓废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奶酪全部消失了。

意外来得措手不及,哼哼和唧唧先是震惊,之后便愤怒地相互指责,用恶毒的语言咒骂拿走奶酪的人。

他们不出去找食物,反而不停地发泄情绪,直到筋疲力尽、奄奄一息。

斯宾塞在书里写道:

“迷宫象征着我们错综复杂的生活,而奶酪则是我们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机遇,乃至家庭、健康、情感、自我价值。”

充满变数的生活里,每当意外降临,人们往往会陷入慌乱,进而被愤怒、焦虑、悲伤等各种情绪绑架。

很多时候,压垮我们的不是“奶酪”的消失,而是无休止的自我战斗。

正如心理学家于德志所言: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在微博话题#内耗#中,有这样几则让人痛心的留言。

失独妈妈倾诉:儿子去世五年后,我一直活在巨大的悲痛里,感觉一切都没有意义;

失恋的女孩说:自从失恋后,我一直纠结于他为什么变心,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有人在考试失利后,陷入自卑;有人在失业后,怒斥社会的不公……

这些人都失去了他们的“奶酪”,也都像哼哼唧唧一样,饱受负面情绪的折磨。

不得不承认,情绪内耗,是我们生活的头号劲敌。

它会耗尽我们用于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身心资源,让我们无力行动。

导致生活中的难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把我们彻底击垮。

此时没有人能帮助你,除非你自己下定决心,出一记猛拳,打破情绪的牢笼。

02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

小矮人中,首先想要自救的是唧唧。

他不想再坐以待毙,打算返回迷宫,和过去一样,每天奔跑,寻找奶酪。

对于他这个决定,哼哼不屑一顾,他质问唧唧:“如果找不到怎么办?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

但唧唧不愿再想那么多,他拖着虚弱的身躯,茫然地消失在道路尽头。

他告诉自己:迈出这一步,的确不一定能找到奶酪,但不行动,就一定找不到。

他踉踉跄跄地在迷宫里跑着,偶尔捡到一块发霉的奶酪,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渐渐地,他恢复了体力,心情也好了不少。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另一条路的尽头,发现了奶酪N站。

但这次,唧唧不再沉迷于此,他每天来N站吃饱肚子后,就转身跑入迷宫,继续寻找。

而哼哼依然在C站怨天尤人,等待死亡的慢慢靠近。

唧唧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著名的“水杯实验”。

一个教授拿着一小杯水,问同学们:这杯水多重?

有人说5克,有人说加上杯子,应该有10克。

但教授摇摇头说:水的重量不在于几克,而在于你拿着它的时间。

你刚拿起它的时候可能只有5克,但你拿着它一整天呢?或许就有千斤重了。

怎么摆脱这种重负呢?

——放下。

奶酪丢了,就立马去找;水杯很重,就立马放下。

很多时候,一个行动,好过一千个想法;一个改变,远胜过无意义的坚持。

与其在内耗中折磨自己,不如用行动打破僵局。

就像搜狐董事长张朝阳说的:

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要想,干了再说。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停止内耗,从行动开始。

图片

03
拒绝内耗,是人生最好的解药。

在迷宫里,除了小矮人,还住着两只头脑简单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

它们“鼠如其名”,一个时刻保持着警惕,一个则是天生的行动派。

当时,它们和小矮人一起发现了奶酪C站,反应却截然相反。

它们既没有为此狂喜,迷失在舒适区,也没有在奶酪消失后,陷入愤怒和迷茫。

小老鼠从不想太多,也没有多少情绪,它们做的,就是发现变化,应对变化。

它们发现C站的奶酪越来越少,提早做好了准备,先人一步找到了奶酪N站。

与“聪明”的小矮人相比,反而是“没脑子”的小老鼠,生活得更自在、更舒服。

作者斯宾塞不禁感慨:生活,最大的障碍,竟是我们自己。

紧接着,他在书里讲了朋友查理的故事。

查理,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赛事播音员,一直是单位里的“台柱子”。

可是忽然有一天,领导告诉他,下届奥运会不再转播田径项目,换成了游泳和跳水。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查理的一切,像C站里的奶酪,凭空消失了。

他被边缘化,不再是同事间的佼佼者,也没有任何升职提拔的机会。

他像小矮人一样,愤怒不安,三番五次找领导叫板,结果自己被处罚、被停职。

他向斯宾塞诉苦,斯宾塞则给他讲了奶酪的故事。

深思熟虑后,查理不再纠结“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像小老鼠一样,积极寻找新奶酪。

他开始认真研究游泳和跳水,1个月后,查理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完全可以胜任新工作。

结果不出所料,他凭借专业的解说,重回事业的巅峰。

很认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

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不必为此抱怨。

生活很难,我们都挨过命运的耳光,经历过痛苦与挫折,遭受过不公与背叛。

如果只知道去问“谁动了我的奶酪”,就会陷入持续的自我内耗。

当你清空思绪,专注于行动,比山大的困难,就会缩小成路途上一个矮坡,看似跨不过去的深渊,就变成了一条浅滩。

如果把奶酪的故事照进现实,小矮人与小老鼠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事的不同反应。

当我们遭遇意外,起初我们可能是愤怒的哼哼,之后可能像唧唧一样,经过反思,重振旗鼓。

但最聪明的做法,却是成为小老鼠一样的行动派,着眼当下,少想多做。

世界级心灵导师奥南朵有句格言:

“我就是去做,不担心结果,如果不成功,我就接受结果。”

人生旅途上,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你无数次的徘徊;

最快的脚步也非冲刺,而是你一个接一个的行动。

【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中国科学报:4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催化》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油脂。

“该工作耦合人工电催化与生物酶催化过程,发展了一条由水和二氧化碳到含能化学小分子乙酸,后经工程改造的酵母微生物催化合成葡萄糖和游离的脂肪酸等高附加值产物的新途径,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的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灿评价道。

这一成果由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课题组共同完成。

温和条件下工业废气变“食醋”

那么,二氧化碳究竟是如何变成葡萄糖和油脂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供微生物利用的原料,方便微生物发酵。”曾杰介绍道,清洁、高效的电催化技术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工作,是实现这个过程的理想选择,他们就此已经发展了很多成熟的电催化剂体系。

至于要转化为哪种“原料”,研究人员将目光瞄准了乙酸。因为它不仅是食醋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优秀的生物合成碳源,可以转化为葡萄糖等其他生物物质。

“二氧化碳直接电解可以得到乙酸,但效率不高,所以我们采取‘两步走’策略——先高效得到一氧化碳,再从一氧化碳到乙酸。”曾杰说。

即使如此,目前一氧化碳到乙酸的电合成效率(即乙酸法拉第效率)和纯度依旧不尽如人意。对此,研究人员发现,由一氧化碳催化形成乙酸盐,特异性地受催化剂表面几何形状的影响,一氧化碳通过脉冲电化学还原工艺形成的晶界铜催化合成乙酸法拉第效率可达52%。

“实际生产中,提升电流可以提升功率,但是可能降低法拉第效率。”夏川说,好比把每天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虽然上班时间更久,但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我们把最高偏电流密度提升到321mA/cm2(毫安每平方厘米)时,乙酸法拉第效率仍保持在46%,能够较好地保持‘高电流’和‘高法拉第效率’的平衡。”

不过,常规电催化装置生产出的乙酸混合着很多电解质盐,无法直接用于生物发酵。因此,为了“喂饱”微生物,不仅要提升转化效率、保证“食物”的数量,还要得到不含电解质盐的纯乙酸,保证“食物”的质量。

“我们利用新型固态电解质反应装置,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原本的电解质盐溶液,直接得到了无需进一步分离的纯乙酸水溶液。”夏川介绍道,利用该装置,能在250mA/cm2偏电流密度内,超140小时连续制备纯度达97%的乙酸水溶液。

微生物“吃醋”产葡萄糖

得到乙酸后,研究人员尝试利用酿酒酵母这一微生物来合成葡萄糖。

“酿酒酵母主要用于发酵奶酪、馒头、酒等,同时也因其优秀的工业属性,常被用作微生物制造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于涛说,利用酿酒酵母通过乙酸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就像微生物在“吃醋”,酿酒酵母通过不断地“吃醋”来合成葡萄糖。“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酿酒酵母本身也会代谢掉一部分葡萄糖,所以产量并不高。”

对此,研究团队通过敲除酿酒酵母中代谢葡萄糖的3个关键酶元件——Glk1、Hxk1和Hxk2,废除了酿酒酵母代谢葡萄糖的能力。敲除之后,实验中的工程酵母菌株在摇瓶发酵的条件下,合成的葡萄糖产量达1.7g/L。

“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从无到有’地在克级水平合成了葡萄糖,这代表了该策略较高的生产水平与发展潜力。”于涛说,为了进一步提升合成的葡萄糖产量,不仅要废除酿酒酵母内源对葡萄糖的再利用能力,还要加强它本身积累葡萄糖的能力。

于是,研究人员又敲除了两个疑似具备代谢葡萄糖能力的酶元件(YLLR446W、EMI2),同时插入来自泛菌属和大肠杆菌的葡萄糖磷酸酶元件(AGPP、YIHX)。

于涛表示,这两种酶可以“另辟蹊径”,将酵母体内其他通路中的磷酸分子转化为葡萄糖,增加了酵母菌积累葡萄糖的能力。经过改造后的工程酵母菌株的葡萄糖产量达2.2g/L,产量提高了30%。

新型催化方式助力高附加值化合物生产

高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的工艺,被学界认为是实现未来“零碳排放”物质转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对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一碳和二碳等小分子产物,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富含能量的碳基长链分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规避二氧化碳电还原的产物局限性,可考虑将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与生物过程相耦合,以电催化产物作为电子载体,供微生物后续发酵合成长碳链的化学产品,用于生产和生活。”夏川表示。

合适的电子载体对微生物发酵至关重要。由于二氧化碳电还原的气相产物均难溶于水、生物利用效率低,因此往往优先选择二氧化碳电还原的液相产物作为生物发酵的电子载体。然而,普通电化学反应器中所得的液体产物是与电解质盐混在一起的混合物,不能直接用于生物发酵。鉴于此,固态电解质反应器的开发有效解决了二氧化碳电还原液体产物分离的问题,可以连续稳定地为微生物发酵提供液态电子载体。

微生物作为活细胞工厂,其优点是产物多样性很高,能合成许多无法人工生产或人工生产效率很低的化合物,是非常丰富的“物质合成工具箱”。比如,在人们常见的白酒、馒头、抗生素等食品药品的加工中,微生物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曾杰表示,“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新型催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碳的附加值。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电催化与生物发酵这两个平台的同配性和兼容性。” 未来要合成淀粉、制造色素、生产药物等,在保持原有电催化设施的同时,只需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即可。

“该工作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生物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是二氧化碳利用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评价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里也有一个李丰田式的疯狗角色,刺激~~~我最大的感叹就是,这里的嫌疑角色,一个个都是007加班狗社畜职业,怎么背地里还有精力策划犯罪鲨人计划的呢?[拜拜][拜
  • p1是办公室养的小三花,跑出去那天我在办公室黯然神伤,同事进来问猫哪去了,我说让吓跑了,他说在后面二楼啃干脆面呢,我:?正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她灵光乍现问
  • 不想跟男人好,更不愿意接受冷暴力,她说一个人多简单自在,想吃什么了就做点什么,不想做了就点个外卖。毕竟,她的年龄也有大了,然后她就说,现在是年龄越大越不想结婚了
  • 所以不要再总是把别人当救命稻草 把所有希望在别人身上多爱自己一些 把注意力多放在自我提升上 我不能再继续当满是控制欲和敏感的难民病娇小女孩了 我要学会 真正的爱
  • 随后到了青协“最具技术含量”的部门—宣传部,各部员在总结时都谈到这一年的收获与成长,部长杨帆同学也提到,“看着部员们从什么也不懂的小萌新成长到几乎什么软件都涉及
  • 苏有朋拍摄《情深深雨蒙蒙》的时候有一个镜头是,他嘴里叼着一只鱼去逗猫咪,导演说让他用个布偶就行,但是苏有朋拒绝了:“没关系,我能克服,如果用布偶的话,观众也不傻
  • 对于我来说 周三才是新一周的开始别人都说 努力的意义 不在于让你一定取得多大的成就只是让你在平凡的日子里 活得比原来那个自己更好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我一直都是很
  • 【都可评论区戳我分析】 #宝姐攻略# 【戳我在线答疑】这个小伙伴的基础差,整个鼻子偏塌,重点想要改善鼻头和鼻翼,她的朋友推荐了赵延峰和葛志鑫、顾清几个医生,1
  • 重刷爱的二八定律秦施结婚见家人这一块我真的好窒息因为代入感好强我谈恋爱两个人的时候都没什么问题但我真的怕要结婚见家长准备结婚一系列事情我和秦施想得都差不多,就真
  • 通过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激素检测达到效果局面 戒之馆品牌沉淀于儿童护肤市场有着12年的研发经验,拥有这庞大的技术研发团队,每一款产品都在居家日用、肌肤护理各种环境
  • #一个好消息:今天星期5⃣️##巴掌脸是种什么神仙体验##露出我的小巴掌脸##论年龄小可以随时提出过分要求の重要性##关于高冷样纸女孩纸的日常##只有频率相同的
  • #光遇绊爱##光遇陪玩[超话]#荒年陪玩团又来送福利啦我们的群号 972254776接下来开始进入主题啦,今天绊爱返厂 所以我们憨憨的团长和派单员给我们可爱的板
  • 能看到自己潜意识里医药,营养等假的部分,然后心里面明白后的敞亮,就感觉二师姐说的藕断丝连的那个丝在断,感觉到是要活在师父告诉我们的真相里,才是真正的信。能看到自
  • 它的开始就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候,接着便是粗拙的青春时期,粗拙地企图去适应成熟的社会,具有青年的热情和愚憨,理想和野心;后来达到一个活动很剧烈的成年时期,由经验获
  • “我先走了……” 你想逃离这尴尬的场面,他却比你先起了身,“我送你。我发现我上学时候的老师真的影响我很深啊,我现在也沿用她们的方法来引导我的小朋友们✌️,这就是
  • 你付出的真情,或许成了别人眼里的滥情,你交出的真心,也许在别人看来只是无心,人与人,情与情,就这样在猜忌和不理解中变得疏离,一颗冷了的心,从此失去了热情。 失望
  • 当初在电视上看到张嘉倪的第一眼,买超就认定了,这就是她今生要娶的女人。你永远是我的小公主”的买超似乎还是奔赴了更年轻的妹子怀里。
  • 看,因为喜欢,一不留神就又想接近了(笑)但这违背了杰尼桑和前辈们为我们开辟的道路。大概是没有能总结为“有那味了”的同样的事情吧。
  • 这里面的剧情我只能说,优秀,真的太优秀了。原来我也喜欢上钓鱼了,原来皮蛋瘦肉粥挺好吃,几年不吃皮蛋的我发现原来它这么好吃,原来还能吃到新元味饭菜,在副驾拍照真是
  • 回想大宝在世的这些年,在我们一家人的努力下,大宝虽然不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玩耍、交朋友,但她过的非常好,我们一家人都很宠爱她,大宝在病床上待了7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