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述【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第四,外差内等。内证齐同,外现差别。自在所化,示普贤行。

“内证齐同”,讲“齐同不退”,“不退”是一个说明词,内在完全是相同的。

“外现差别”,外在显现有差别。

为什么显现差别呢?第一,随其本愿,他的本愿是这样的;第二,为众生故,随顺众生的因缘;第三,也是因顺余方,随顺他方世界的状态,多样显化,作为一种庄严。

“自在所化,示普贤行”,示现普贤行德。“普”是普遍,遍一切处,遍一切位,也遍一切行,一切行持都含在之内;“贤”是贤善的、随顺佛性的、趣向解脱的:这叫普贤行,一切六度万行都包含在内。

丝毫不勉强造作,不加任何人为。

“自然”就是免除了人为造作,自自然然,“自”就是本体、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这叫自然。

“自然”这两个字特别好,意义特别深。我们是自自然然往生的,所以各位就大胆放心吧。不加勉强造作,只要念佛,自然往生。担心害怕就不自然,就是人为的思虑、造作。自然往生,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不想往生那当然就不能往生了;你念佛真想往生,就自自然然决定往生。

“自然不退转”,也自然一生补处,也自然成佛,这每一位次、每一个状态都是自然。

下面列了有关“自然”的一些经文法句。

引《无量寿经》

1道之自然。

《无量寿经》讲“自然”的地方很多。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这里引用四个字“道之自然”。“道”,佛性本来这样,佛性的自然;弥陀的救度也是道。道之自然,本来就这样。

2自然之所牵。

《无量寿经》偈言“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自然”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牵随着我们,我们只要念佛,就和弥陀的本愿力相会了,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了,所以“自然之所牵”是本愿力的牵随,光明力的牵随。

弥陀的光明自然地牵随、摄取,名号力的牵随,弥陀的大愿心、大慈悲——“自然之所牵”。把我们牵到哪里去?牵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垂手下来牵着我们,是自自然然的,只要念佛,不知不觉就被弥陀牵上了,“自然之所牵”。你不念佛,阎罗王就把你牵上了,被阎罗王牵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慧净上人说“自然”有三种:一是“业力自然”,被阎罗王牵去三恶道;二是“愿力自然”,阿弥陀佛本愿力,念佛被弥陀所牵引;三是“无为自然”,就是佛性自然的作用。

3自致不退转。

“自致不退转”,这也是《无量寿经》里说的。“不退转”,自自然然就到达不退转了,没有勉强造作,去了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能不能理解?不要去理解,净土法门不是用来理解的。

《阿弥陀经》没有讲那些缠缠绕绕叫人理解的话,果地法门说了就这样。没有什么给你理解的,你接受就可以了,相信就好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理解不理解,释迦牟尼佛把事实端出来,就这样。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闻名欲往生”前面说“其佛本愿力”,这不是自然吗?“皆悉到彼国”,那就是自然之所牵,自致不退转。

4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我们看这些经文就特别安心,特别放松。比如我们自自然然坐在板凳上,全副身心放下就很自然。如果蹲个马步,半蹲半坐,就不自然了。“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彻底仰靠阿弥陀佛,我们自然就很放松。

了解这些,就会心中坦然无虑,不加人为造作,我们这样念佛,就“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这就是自然。

▍摘自《阿弥陀经讲记》

南无阿弥陀佛

———————————————

★《无量寿经》偈言“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自然”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牵随着我们,我们只要念佛,就和弥陀的本愿力相会了,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了,所以“自然之所牵”是本愿力的牵随,光明力的牵随。

★ 弥陀的光明自然地牵随、摄取,名号力的牵随,弥陀的大愿心、大慈悲——“自然之所牵”。把我们牵到哪里去?牵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垂手下来牵着我们,是自自然然的,只要念佛,不知不觉就被弥陀牵上了,“自然之所牵”。

★ 你不念佛,阎罗王就把你牵上了,被阎罗王牵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 “自致不退转”,这也是《无量寿经》里说的。“不退转”,自自然然就到达不退转了,没有勉强造作,去了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能不能理解?不要去理解,净土法门不是用来理解的。

★《阿弥陀经》没有讲那些缠缠绕绕叫人理解的话,果地法门说了就这样。没有什么给你理解的,你接受就可以了,相信就好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理解不理解,释迦牟尼佛把事实端出来,就这样。

★ “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我们看这些经文就特别安心,特别放松。比如我们自自然然坐在板凳上,全副身心放下就很自然。如果蹲个马步,半蹲半坐,就不自然了。“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彻底仰靠阿弥陀佛,我们自然就很放松。了解这些,就会心中坦然无虑,不加人为造作,我们这样念佛,就“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这就是自然。

南无阿弥陀佛

———————————————

相关法语

◇ 我们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面还说:「能不能往生?会往生不会往生?」就好像一边吃饭一边问能不能饱。所以,有这么一个比喻说:「如焰升空、水下流,此是自然之事。」皆是法尔自然的道理,像火,烧着之后,自然火焰往上升;那么,水,自然往下流淌。这个是自然而然就这样一回事情—— 师父

◇ 自然:指弥陀本愿力,又是名号之功能。念佛之人,佛必来迎,此是自然也;称名之人,必然往生,此亦是自然也;既是自然,不用担心我今念佛,恐不得生。凡于心中筹虑:如何是自力、如何是他力、如何是信、如何是疑,一切皆背自然之理。唯不顾心中一切,但知称名必生,而一向称名者,即是自然也—— 上人

◇ 这名号就是引导你来往生极乐世界的,你念名号,就来往生,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师父

◇ 不管道理懂不懂,念起来再说,阿弥陀佛自然在心中调摄我们 —— 师父

◇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SD大师

行住坐卧.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某节目上,黄晓明说道:你像以前坐飞机我都不带怕的,我现在居然上飞机我会害怕,尤其飞机起飞的那一瞬间。黄晓明的心态我能理解,有了老婆孩子之后,顾虑的事情就多了,
  • 首先吕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盘根错节相当庞大,动吕泽一人,造成的震动,建政未久的汉未必能承受得起,何况要在胜负难测的与韩王信的外战中做这样的事,更加凶险无
  • 香蕉和花生酱的香味敲浓郁~当早餐或者下午茶太合适不过啦!上周日用空气炸锅做了香蕉披萨(图一~图二)味道怎么说呢,中规中矩,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
  • 『1965年,周恩来秘密安排一女子前往台湾,蒋介石亲自到机场迎接』不顾一切地,为了汪小菲的孩子,宁肯把自己的九亿财产分给大 S,也要离婚的大 S,最终还是对这1
  • 中国是世界工厂,一旦关闭,那么,别说你美国,就连欧洲等国家都会出现供应链断掉的可能,更会让他们国家商品价格大范围飙升,比现在的价格还要离谱。由此可见,俄罗斯只是
  • 抗菌的第五天,我增加了肠胃益生菌金免幽,确实是有必要!体重一点变化都没有 不吃就110 吃多一点就116了[泪]雪碧踢球晚上才回来 为我争取了很多私人时间 但是
  • 初发时,只略有隐痛或不适,月经来潮时症状加重,故常为人们所忽视,以为只是生理周期的正常反应  附件炎的危害二:未婚已婚女性都可以得附件炎,一般由内外阴逆行感染所
  • 欢迎加入中国第一品牌美途定制团队【美途定制正能量】有人说我对创业不感兴趣我不喜欢发朋友圈说实在的其实这一生你不感兴趣的事多了去了比如顶着寒风挤着地铁公交车或者骑
  • 应苏州博物馆、东家守艺人平台、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茶人陈佳雯女士的邀请,为了完成“ 2019年京都大德寺聚光院 · 佛光普照 ”茶会将要使用的中国茶器具
  • 很早之前就听说赵记羊杂在咸阳是非常受欢迎的羊杂汤馆子,如今西安一夜之间也开了很多家,每天路过这里的时候都能看到店里满满当当的食客,而且就在之前西安疫情比较严重的
  • 日常为团队建设投资:支出1️⃣0️⃣0️⃣0️⃣0️⃣‼️平常懒得‮这发‬些钱 接下来‮绝我‬不低调!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东西的钱没有发 包括沙龙线下的摄影 场地
  • 所以这样面相的男人在家庭方面是属于不错的的,对爱情付出多,对家庭比较重视,3、眉尾下垂男人的眉尾是微微下垂的,就像是八字一样,这种面相特征男人的性格都是很好的,
  • #疫情文学#渐渐明白人都是有表达欲和分享欲的,特别是针对喜欢的人或者玩得好的小姐妹。不确定因素太多意味着为太遥远的事情忧虑是件不值得的事情,所以不如去做确定性的
  • 请看这位女士壬水日干代表命主自己,生在戍月七煞格,坐下七煞时透己官看似官煞不弱然而年时两酉金正印一对一的化杀太过,生天干三比劫身太旺,时干己官坐酉印也被化初运癸
  • 对于《情圣2》提档的营销策略,有影评人评论称:“啥时候上映都不合适,提档是最好的选择!受吴秀波出轨门的负面新闻影响,《情圣2》声势一路走低,预售票房仅有四百万,
  • 还有,如同你写下的日记一般,似乎也了解你的优点?但是,这世上就难道没有像我这样,比我更了解我的人了吗?
  •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能明白中野挺进大别山是一着多么绝妙的连环棋了。甚至可以么说,中野挺进大别山,就是整个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和胜负手。
  • #塔罗牌占卜##星座[超话]# #新年星愿望#2021年12星座1⃣️月份运势之狮子座♌️ 恶魔逆这个月的狮子会积极找寻改变或新的机会,狮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
  • 之前所出演的很多电视剧,都让观众们见识到了他真正的实力。#网剧一闪一闪亮星星[超话]#被别人说到张万森是看了星星的那篇长日记才哭的那么惨时,刻意去又看了一遍视频
  • 先圣老子曾经给我们描述过一个有道之世界,但随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紧接着以是非、荣辱为典型代表的贪念和欲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