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10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穆公的孙子,郑国的正卿。是春秋时代颇有贤名的大政治家,主持郑国国政二十多年,无论内政外交,都有显著功绩。《左传》云:“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或曰:“子产严刑酷法”。黄氏后案:“子产谓子太叔,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所以矫子太叔懦弱之弊。刑书之铸,不过申明已坠之法,亦不足为子产病。子产为政以宽仁著绩,其事班班可考。”夫子此言为循吏述绩,非为酷吏解嘲也。陆稼书曰:“子产谓之惠人,亦以其宽处多耳,非谓政多严而心宽也。”
▲惠人:《释诂》:“惠,爱。”惠人,能够遗爱于百姓之人也。《注疏》:“子产仁恩被物,爱人之人也。”张轼:“子产之德,惠为胜,故独以此目之。”
▲子西:即楚国的公子申,也就是令尹子西,芈姓,熊氏,名申,他是楚平王之子。朱子:“子西,楚公子申。” 孔安国曰:“子西:郑大夫。”公孙氏,名夏。与子产为同宗兄弟。
▲彼哉:那个人啊,指没有值得称说之处。彼指子西。朱子:“彼哉者,外之之辞。"《注疏》:“无足可称也。” 毛奇龄论语稽求篇说:“这是古成语,孔子引以作答。”一说“彼哉”,若前者,如彼哉,与前者差不多,如子产。子西曾阻楚王用夫子,但夫子在评论时依然说他如郑国子产是惠人。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人。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 “华夏第一相”。
▲人:即“仁”。表示管仲是仁人。张轼:“人也云者,举其夺邑而人不怨,则可见其为政之得宜也。"皇侃:“人也,指管仲,犹云此人也。” 或指“善人”之人。
▲夺伯氏骈邑:夺:剥夺、削夺。伯氏:齐国的大夫。《义疏》:“伯氏名偃,大夫。时伯氏有罪,管仲相齐,削夺伯氏之地三百家也。”骈邑:伯氏的采地。管仲判决此案,如非出于仁心,判得合理,何能如是。《论卦》第二爻:“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音。” 据说讲的是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户的事,伯氏用章禾为邑宰,搜刮邑人的钱财,弄得人人怨声载道,而伯氏又壅塞忠言,邑人设法告到相国管仲那里,管仲了解实情后,于是将三百户人家收归了国有。伯氏信服相国处罚。一说,朱子:“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荀子.仲尼篇》:“齐桓公主管仲为仲父,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晏子春秋》云:“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 又云:“昔我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 管仲之邑为谷,既见传矣,而此又称骈邑,犹晏子于谷外又有狐之说也,管仲当兼有数邑。学者考证认为:“盖伯氏有罪,管仲削其邑,非夺以自益之谓也。”或曰: 一个“夺”字,说明管仲剥夺伯氏封地,似乎并不那么名正言顺。有言外不满、不足之意。
▲饭疏食:吃粗饭。疏,粗劣。
▲没齿:即终身。齿,年龄。无怨言:对管仲没有怨言。

■现代翻译:有人向孔子请教子产如何。孔子说:“他是爱人之人啊。”请教子西如何。孔子说:“那个人啊!那个人啊!”请教管仲如何。孔子说:“他是仁人啊。他削夺了伯氏家的骈邑三百户,伯氏只能吃粗饭,却至死没有怨言。”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惠,爱也。子产,古之遗爱。(昭二十年《左传》曰:“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杜注云:“子产见爱,有古人之遗风。”)”马融曰:“子西,郑大夫(《左传》:“子驷之子公孙夏也。”)。彼哉彼哉,言无足称。”或曰:“楚令尹子西。(《左传》:“公子申也,代囊瓦为令尹,为白公胜所杀者也。”)”人也。犹《诗》言“所谓伊人”(《诗•秦风•蒹葭》文也,毛《传》云:“伊,维也。”郑《笺》云:“伊当作繄,繄犹是也。伊人,若言是人也。”)。孔安国曰:“伯氏,齐大夫。骈邑,地名。齿,年也。伯氏食邑三百家,管仲夺之,使至疏食,而没齿无怨言,以其当理也。”

●皇侃《论语义疏》:或人问于孔子,郑之子产德行,於民何如?子答曰:子产之德于民不家资,拯救于民,甚有恩惠。(子产德行流于后世,有古人之遗风。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事在春秋第二十四卷,鲁昭公二十四年冬传也。)问郑之大夫子西德业如何?(郑之公孙夏,或云楚令尹子西。)答:无别行可称也。问管仲之德行于民何如也矣?答曰:管仲是人也。(《诗》曰:“所谓伊人,于焉逍遥。”是美此人,今云“人也”是美管仲也。)夺伯氏骈邑三百(时伯氏有罪,管仲相齐,削夺伯氏之地三百家也。),伯氏食邑时,家资丰足,夺邑之后,至死而贫,但食粗粝以终余年,不敢有怨言也。所以然者明管仲夺之当理,故不怨也。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历评子产、子西、管仲之为人也。子产仁恩被物,爱人之人也。“问子西”者,郑大夫子西无足可称也。伯氏食邑于骈邑三百家,管仲夺之使贫,但饭疏食至于终年亦无怨言,以其管仲当理故也。

●陈祥道《论语全解》:郑之子西,俯仰于子展子产之间,其与杀子孔之专,则因子展而已;其与伐陈则因子产而已,其才不足道也。楚之令尹子西,理百姓寔(shí,实)仓廪百姓得所,楚王贤之,其才可知也;不狥白公仇郑之谋,而终死于白公之乱,其正可知也。或问子西,孔子彼而弃之者,非楚之子西,意郑之子西乎?老子曰:“去彼取此,彼者在,所去此者,在所取。” 人也,犹言之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无怨言,至公也。桓公以仲为圣人,施伯以仲为贤人,荀卿以仲为野人,其言各有当,与此谓人也,异矣!骈邑三百,言夺之多;饭疏食,言贫之甚;没齿,言废之久。盖夺之虽多而贫不甚,贫虽甚而废不久,其无怨则易。若伯氏则无怨难矣,故继之以富而无骄易(下章)。江熙曰:“颜子无怨不可及也,子贡不骄犹可能也。”此之谓欤!孔子前言子产,则继之以晏平仲,此则继之以管仲者,荀子曰:“晏子功用之臣也,不如子产;子产恵人也,不如夷吾。”

●朱熹《论语集注》:子产之政,不专于宽,然其心则一以爱人为主。故孔子以为惠人,盖举其重而言也。子西,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亦贤大夫也。然不能革其僭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止之。其后卒召白公以致祸乱,则其为人可知矣。盖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荀卿所谓“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拒”者,即此事也。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曰:“管仲之德,不胜其才。子产之才,不胜其德。然于圣人之学,则概乎其未有闻也。”

●张栻《癸巳论语解》:凡夫子之称管仲,皆举事以言之。圣人抑扬之意,固亦可见。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孔子就人论品,以昭万世之公也。春秋时,如郑之子产,楚之子西,齐之管仲,皆贤大夫也。子产听郑国之政宽猛相济,尝铸刑书以禁民之非,其迹似乎寡恩,其心实本慈爱。一日或人问子产为何如人?孔子曰:子产之徳泽广被,国人歌诵不衰,盖惠爱之人也;子西为楚平王之子名申,能逊国于昭王,又能改修国政,以定楚行事,虽有可采,然不能革楚之僭号称王,亦其短处故。或人又问子西为何如人?孔子不置可否曰:“彼哉,彼哉!”外之也。因又问管仲。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有功于齐甚多,孔子曰:只举一事便可见其为人,昔桓公夺大夫伯氏所食之骈邑三百戸,以封管仲,后来伯氏穷约,所饭不过疏食,至没齿终无怨恨,非心服管仲之功,岂能如此?三子一时并着贤名,而优劣则非一律。孔子以一字之褒贬尽其生平,万世之公论由此而定然。则方人岂易易哉?

●刘宝楠《论语正义》:《荀子.大略篇》日:“子谓子产惠人也,不如管仲”。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子大夫。

●钱穆《论语新解》:其人存心惠爱于民。《左传》:“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子产为政严,而孔子特以惠爱许之,此即所谓特识也。春秋时有三子西,一子产之同宗兄弟,此两人常以同事见优劣,且相继执政,齐鲁间人熟知此两人,故连带问及。本章与上为命章相承,皆论郑事,此子西必系郑子西可知。其他二子西,皆楚大夫。一宜申,谋乱被诛,一公子申,后孔子死。《论语》记孔子评骘当时人物,多在齐晋郑卫诸邦,並多在定、哀以前,公子申既楚人,又当时尚在,孔子弟子当不以为问。伯氏虽以此毕生疏食,然于管仲无怨言。此如后代诸葛亮废廖立、李平为民,及亮之卒,廖立垂泣,李平致死;皆以执法公允,故得罪者无怨。

★此章记孔子历评子产、子西、管仲之为人也。一语之褒贬尽其生平,“微言大义”也。 https://t.cn/RxRVHIh

觉世真经注解(10)

舍药施茶

舍药以治人病,施茶以解人渴,二者方便济急事也。人至患病,其痛苦人人难忍。富者医药供给,尚属便易;若贫乏之人,其平时食力为生,所恃者强健耳。一旦灾病忽侵,则食指无措,命且不保,何能余力医药乎?故小病每致伤生,浮灾或殒命。非病之故,力不能治之故也。诚得乐善之人,丸药以施,对病予治,救济之功甚大。此条凡治医行道之君子,尤便遵行。不计利物,不分贫富,急时就视,细心脉理。遇贫无力者,垂悯恤之心,授方药,随时施舍。于时行瘟疫之际,广行此善,全人性命更多也。至于茶水虽易得之物,然当长途消渴之际,冒暑冲寒之候,得一杯之饮,不啻醍醐灌顶。往往有不获茶水,烦闷致伤者。余昔于丁卯入场,以卷误候领,凌晨至暮,未获滴饮。入夜始遇一人,予茶一壶,倾而饮之。觉此时感惠之心,无出其右者。即此以观,施茶之济人,岂浅德哉?所愿有力之人,不计小费,以行此善也。

注:人至患病,人到患病时。

便易,简便;方便容易。

食力,靠体力劳动生活。

食指,家族人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一家十馀食指,无冻馁忧。”

无措,不知如何应付,形容极其惶恐。

何能余力医药?哪里有余力购买医药呢?

浮灾,骤来的灾祸。

非病之故,力不能治之故也。不是疾病导致的,而是疾病没有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导致的。

丸药以施,对病予治,对症施舍药丸。

治医行道,为人治病的行业。

尤便,更加方便。

不计利物,不计较自己的钱财与得失。

就视,去诊治。

脉理,脉搏的状态。

消渴,干渴。

冲寒,冒着寒冷。夏天施舍凉茶,冬天施舍姜汤。

不获,没有得到。

烦闷致伤,舌干口燥,导致伤身。

卷误候领,试卷错误,等候换领。

予茶,给茶。

感惠,感恩图报。

无出其右,没有能超过他的,与天下第一相近似。出自《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浅德,小的功德。

小费,少量的费用。《韩非子·南面》:“是以愚赣窳墯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戒杀放生

戒杀,对平日好杀者言也。放生,则比戒杀者又上一层矣。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因口腹之故,而多杀生命,以肥己身,岂仁人君子所宜乎?况贪生畏死,人与物无二理也。惊恐畏怖,人与物有同心也。人为虎豹恶兽所食,当其时,宜何如痛苦,何如恐怖。物类为人杀食,其情当与人畏虎豹恶兽相同。存此心而反观之,当有不忍下箸者矣。能多戒杀,则我之杀机灭矣;能多放生,则我之生机活矣。人谓生杀果报,不爽者在身后;吾谓号嘶痛惨,不忍者在眼前。是宜推此恻隐之心,以副上天好生之德,是乃仁术也。

注:所宜,所应该的。

人与物,人与动物。宣化上人说:“首先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有生命;其次动物和植物有一定的区别: 1、动物有灵性和血气。植物有灵性,没有血气。2、 动物被杀死的时候,它非常怨恨和痛苦,因为它的灵性眷恋肉身不肯走,植物则不是如此,它的灵性会立刻离开。3. 从佛教的角度,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 动物参与六道轮回,植物则不会。不过佛教也要求弟子不可以砍伐草木,草都不可以踏,花都不可以折,因为草木是鬼神精灵的住所,砍了草木,他们就只好另外寻找住所了。

何如,多么地。

下箸,拿筷子夹东西吃。

不爽,没有差错。

号嘶,啼哭叫喊。

造桥修路

桥以通水,造谓创建之也;路以行陆,修谓平治之也。皆方便济人之事。通都大邑,桥路虽有官为修造,然因时整理,全赖众力。若乡邑里巷间,逢雨水之积潦,行人跋涉维艰,往往阻隔逆旅,受累甚大。所仗附近居人,随时修治,或叠木石以为桥,填低洼以成路。有财者出资,无财者出力,行方便于众人,种善缘于斯世。剪荆榛,除瓦石,使崎岖归于平正,险阻得以开通。将见履道坦坦,共卜幽人之贞吉,岂非盛世哉?

注:通水,在水上的建筑物,便于通行。

平治,修整使道路平坦。

通都大邑,四通八达、经济繁荣的大城市。

因时整理,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修整。

积潦,jī lǎo,亦作“积涝”。成灾的积水;洪涝。

逆旅,旅馆。

斯世,此世,今世。

荆,、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

榛,丛生的树木。

幽人之贞吉,出自《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走的道路很平坦,像隐士一样坚持下去,吉利。不然,如果企图走一条不平常的路,想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则不一定吉利。

摘【史家批顾颉刚疑史 及顾氏承认破坏历史】

1921年春,顾颉刚首次看到罗振玉、王国维的全部著作,当时就受到很大的震撼,“十年春间……最得到益处的是罗叔蕴先生(振玉)和王静安先生(国维)的著述。……我知道要建设真实的古史,只有从实物上着手的一条路是大路,我的现在的研究仅仅在破坏伪古史的系统上面致力罢了”。

1940年代所写的《为“古史辨的解毒剂”进一解》一文中,矛头直指顾颉刚的核心主张:

王国维所谓和禹稷同样有大功德于民的服牛的王亥,东周初没有人说过,孔子时没有人说过,孟子时又没有人说过,那就是不知道王亥,也就是根本没有王亥。《山海经》突然说起王亥,依照顾先生的大理论,这是《山海经》凭空创造出来的,可以供他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好材料。不幸碰着硬磞磞的甲骨文至少有十二次提及王亥,把他们的法宝碰碎了!

几乎以同样的方式,李季又严厉批评了古史辨派的殿军杨宽,否定他的基本理论:

什么“困民国”之人,到底还是人。再看杨先生运用他的“最厉害的武器”,根据《楚辞·天问》和《国语》《晋语》等书,说王亥即蓐收……依照他的“八股式的理论”,“此乃传说之初相”,而《山海经·大荒东经》郭注引《古本竹书纪年》作“殷王子亥”,“是由神话中演化而来”。可是碰着硬绑绑的龟甲兽骨的卜辞宣布“初相”是“高祖亥”、“高祖王亥”,而不是什么“金神”“刑神”。这使“集疑古的古史学大成的人”变成当面说谎,未免有点难为情罢。

李季的批判可谓釜底抽薪,试图否定顾颉刚和杨宽开展研究的“基石”:“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和“神话演变分化说”,而这种批判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王国维的王亥考证。此种批判是否得当,值得商榷,但至少可见王国维古史考证所带来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具有了权威价值。

江绍原也写过一篇长文《关于殷王亥传说的研究》,在王国维之后,专门研究王亥的论著,恐怕无有出其右者。该文搜罗了历代关于王亥的各种主要观点,其中也包括王国维、顾颉刚、郭沫若等人的研究,并一一辨析,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王国维和顾颉刚的研究,江绍原总结道:

王国维首先把“卜辞”和《楚辞·天问》《山海经》《古本竹书》,及其他古籍里关于王亥的材料,排比研究,大有功于史学文学。然其所得似犹浅,且为说不无疏失。……顾颉刚年前遽引王考,以释《周易》大壮旅两卦的各一条爻辞,察其所说,既与《周易》体例不合,又悖于本辞之显言本义,迹近穿凿。愚无取焉。

在王亥之外,能利用《山海经》中材料于古史研究另辟新径者,却不多见,其中胡厚宣的《四方风名考证》可视为一个精彩的创获,其研究也进一步肯定了《山海经》的史料价值。胡厚宣晚年回顾治学生涯时曾说过,自己“受王静安‘二重证据法’之启发教育,用甲骨文结合商史与商代遗迹,来解决甲骨学殷商史上的重要问题”,其中撰于抗战时期的《四方风名考证》一文,“举出《山海经》、《尧典》及其它古书中有一整套的古史资料,与殷武丁时代的甲骨文字完全相合,这在当时颇引起一般学术界的注意”,证明《山海经》“并非荒诞不经之作,而确实保留有不少早期史料”。

1944年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的《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自序》,《四方风名考证》完成于1942年。书前有徐中舒、高亨的序和缪钺的题辞。高亨在序中指出该书有五点长处:取征甚详、立论不苟、匡正旧说、创获新义、证实古书。在第五点“证实古书”中,指出当时的学者往往重视新史料,而轻视旧史料,重视地下史料,轻视纸上史料,古书上的记载见于金石甲骨,则信其有,否则就疑其无。高亨认为这种对待古书和旧史料的态度是不合适的,因此特别指出:“金石甲骨每足以证实古书,而古书亦足以申疏金石甲骨。如卜辞之王亥,散见于《山海经》《竹书纪年》(古本)、《天问》《吕览》《世本》诸古书,非卜辞无以证实其人,非古书无以申疏其事,是最昭之例也。”胡厚宣的《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一文,无疑也是证明高亨观点的一个范例。在文中,胡厚宣直接利用了《山海经·大荒经》上关于四方风名的四条重要材料,(59)通过考辨,证实《山海经》中的记载与甲骨文上的四方名及风名相符合,其效果当然与王国维考证王亥见于卜辞相同。在文章最后,胡厚宣的一段话,特别能说明其对《山海经》及王国维研究的态度:

夫《山海经》者,自来多数学者所视为荒诞不雅训之言也,今人且以《大荒经》为东汉时之作品。王国维氏虽于《大荒东经》发现王亥一名,印证卜辞,有功马《纪》。然论者以此或出偶然,固不信其中尚有整套的史料也。……今由早期之甲骨文字,乃知此三种史料所纪四方风名,实息息相通,完全密合,岂非古史上一饶具兴会之发现耶!

注:图片1为著名的「四方风甲骨」——殷商人知道东西南北与一年四季的铁证。

从右至左,骨辞内容为:

东方曰析,风曰协。
南方曰夹,风曰微。
西方曰夷,风曰彝。
北方曰宛,风曰伇。

胡厚宣引《山海经》(图2)释:

析、夹、夷、宛四方神名也。
分别代表春生、夏长、秋熟、冬藏(图3为大汶口文化出土陶器上的刻符整合试译)。

协风——和煦之风。
微风——微弱之风。
彝风——大风。
伇风——烈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蓝色起源周一(5月9日)宣布了他们的名字,但在一份新闻稿中没有确定目标日期。 杰夫·贝佐斯的航空航天公司今天(5月13日)宣布,计划在5月20日发射NS-2
  • 该如何让善良却不自信的女孩子知道,美是多元的,你的美丽不止建立在异性缘上 更何况其实是人都喜欢和给人感觉很舒服的人在一起 这个无论性别的。不做作,不敷衍,不世故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带️艾特️带tag️带hui/hu字️快砖降双方的qz 谢谢配合 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交流,少一些攀比。
  • #减肥日记# 昨天忘记更新咯1. 早餐是一个肠仔面包➕鸡蛋➕黑咖2. 这个蛋白棒好好吃啊!9. 晚上的蘑菇烤的时间太久了[泪] 1.拖鞋真好穿嘻嘻够方便2.3.
  • 七里花海以“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为群众创造了增收平台,蕨菜、当归、青绣、富硒药水等土特产受到游客极大欢迎,旅游人数不断上升,经营收入稳步增加,辐射带
  • 有的人喜欢追求轰轰烈烈,有的人生活里总忧忧郁郁,有的人稀里糊涂活一生,也有的人努力着明明白白过生活……一路走来,在跌跌撞撞里,在起起落落中,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 【1-25周】【2022年Gaon榜单音源Digital Part男团出身男Solo汇总】 导读:周涨幅前三 宰范1094万 智旻&成云574万 灿多291万
  • 中國不在大陸中間,更不是地球的中間,為什麼我們叫「中」華?[666][吃瓜][耶]中華這套體系以五為尊,五即是尊,是帝王,是樞紐,不能動。
  • 茶可静心,是用一颗平常心去淡泊名利,是雅的人生之境,是悟的心灵禅语;酒可醉人,是用一颗清醒的心去麻醉自己,是性情舒张的纽带。把盏人生,也就是善品生命,知味生活,
  • 而我终于懂得,生命的快乐在于且行且珍惜,不去叹昨日的忧伤,不必知明天的模样,你若还在,我便心安。那些年磕的cp至今一对都走不出来 [春游家族]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
  • 停了一下,刘成说:“同事一场,你们也真是太小气了,本来我还打算等我在新公司站稳脚跟了,带你们去赚大钱,谁知道你们居然一点格局都没有,既然这样,以后大家就别联系
  • 然后把自己从一个不聪明但是开心的人改造成了不聪明也不咋开心的人[笑cry] 以前老说快乐就好,后来发现我人是挺快乐的,可脑袋是空的[笑cry]后来把脑袋填充了,
  • 这阵子双取了很多人,拉黑了很多人,取关并不是说我觉得你人怎么样,就是单纯的不想看到让我闹心的话了,这次的事有些粉微博都删了,半年可见了,取关了,退圈了,不是不爱
  • 比赛回顾:首节上来,霍福德罚球2中2,绿衫军率先开张,很快,追梦-格林抛射入网,勇士还以颜色。本节末段,布朗扣篮、三分连进,已得分20+,斯玛特上篮、跳投也进,
  • 刘知府后悔不已,感叹道:“狐狸变成新娘,无人能够分辨,我却可以;强盗伪装成茶客,我却不能识别,最后酿成如此惨剧。就这样,刘知府把举人兄弟关起来审问,但是举人兄弟
  • ”“那——那——”小家伙半天没找出新的理由,过了会儿又说,“那哥哥的牙齿会黑黑的吗?既来之,则安之,竟然来了,就想努力去喜欢一座城市,了解一座城市。
  • #遇见春光##天气即天意# 大风好凌乱的一个晚上~老郭不喜欢照相,现在还是我大学每天让他拍训练出来的~老郭不喜欢吃鱼,因为他小时候…~老郭不喜欢吃香菜,但是大一
  • @ 自慢酒家,上海 既这两年的wine bar/bistro潮之后,上海的sake bar也突然开了好几家,虽说清酒的大众普及度明显没有葡萄酒来的高,但客户群体
  • 昨天才吃完三文鱼手握现在又馋了[泪][泪][泪]太肥美了太好吃了 服务员的态度也很好~一进门问我几个人,我说一个,然后我说帮我找个偏一点的位置,然后直接给我整了
  • ”但同行并没有听我的,而是一个翻滚,直接朝我跑过来,自带那种银光特效,我摸了半天,掏出了手机、中性笔、发卡、还有润喉糖和马哥的猫条……扔了一地都没有武器,眼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