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第二十二段)
【阿难!你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是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必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佛说:阿难!你先回答我关于看见光明拳的问题,这拳上的光明是因何而有?如何成拳?你是用什么看见的?阿难说:佛的全身就像“阎浮檀金”,非常的光辉灿烂。“阎浮”是梵名Jambu-dvi^pa、巴利名Jambu-di^pa之音译:古印度有一种语言叫巴利语Pali,它是从公元前6世纪由吠陀语发展而来,属印欧语系印度雅利安语支。此语见于佛教经典,后来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传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
梵语是古代印度的标准书面语,原是西北印度上流知识阶级的语言,相对于一般民间所使用的俗语Prakrit而言,又称为雅语。我国及日本依此语为梵天“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所造的传说,而称其为梵语。
梵语共有47个字母,分为3种:吠陀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而狭义的梵语只指古典梵语。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远远超过希腊语和拉丁语,内容异常丰富。梵文和巴利文的母语是一个语系,有五分之二的字母相同,是佛陀时代舍卫国的大众语言,后流传于小乘教地区如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的经典以巴利文为主。流传到大乘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中国等国的经典以梵文为主。
“阎浮”是恒河的七大支流之一,“阎浮檀金”是指流经阎浮树间的河流所产的沙金,此金色泽赤黄,又带着紫气,为金中最高贵者。后世对佛祖金身描述,多用此檀金色,代表着最高贵的地位。
另一种说法是:此金产于北俱卢洲阎浮树下的河沙中,亦名阎浮檀金。常用以形容佛身之金色。阎浮檀金不论是产于恒河支流、或是北俱卢州,其色泽都非常好看,超过一般的黄金,金色特别明亮,如放一块在暗室中,会使暗室产生光亮。这里比喻佛的身体光艳灿烂如阎浮檀金色,这种金色光明如宝山赤金色焰,是从如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中发出,因此如来的拳也有了这金色光明。阿难回答说:佛拳头上的光明,我是用眼看见的,佛的五轮指端屈握成拳,示现给人看,就现出了光明拳相。
佛告诉阿难说:如来今天实话告诉你,凡是有智慧的人,都要用比喻才能“开悟”。“开悟”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的缩称。就大乘而言,“开”:意为开启智慧,破除见思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理,境界相当于十住位。“示”:意为显示智慧,除见思二惑,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境界相当于十行位。“悟”:意为证悟智慧,破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心体显现,对一切事物现象,自心本体,无不融通而所得之证悟,境界相当于十回向位。“入”:意为入佛智慧,事理融通,则可自在无碍,证入智慧法海,境界相当于十地位。具以上四义,名为“开悟”。
佛说:阿难!比如我的拳,如果没有我的手、就不能成我的拳;如果没有你的眼、你也就看不见;用你的眼根,来比我这握拳的理,这个眼和拳在义理上是不是均等的?谁也离不开谁?阿难说:是的,世尊!如果没有我的眼、我就不能见,如果没有如来的手、就没有如来的拳,用我的眼根来比如来的拳,在事和义上相辅相成,是相类的,眼与见和拳与手缺一不可,是一个道理。
佛告诉阿难说:你说是一个道理,其实这事和义是不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就事而言,因为如果没有手的人,拳必竟也就消灭了。但如果你没有眼,就不能说你全部都不能见,为什么这样说呢?不信你试着在路上去询问一个盲人,问他:你能看见什么吗?盲人一定会回答说:在我眼前,唯一能看见的只有黑暗,其它什么都看不见。就这个义的观念来看,盲人眼前的尘境,有什么亏损吗?比如他眼前有一棵树,这棵树会因他看不见而不存在吗?这个道理说明盲人虽然眼睛是瞎的,但还能看见黑暗,这能见的功能并没有亏损。阿难说:诸多盲人的眼前,既然只能看见黑暗而不能看见光明,怎么能说成是“能见”呢?
佛告诉阿难说:盲人没有眼睛,唯一能看见的就是黑暗,如果与有眼睛的人同处于黑暗的房屋中,二人所看见的黑暗是有区别?还是没有区别?阿难说:是的、世尊!此暗室中有眼的人,与一群盲人,所见到的两种黑暗,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
佛说:阿难!如果一个没有眼睛的人、或是眼睛瞎了的人,全部见到的都是黑暗,但突然他的眼好了,在光明中,同样能见到眼前的尘境和种种物相,这名为眼睛看见的;这个时候有眼睛的人在暗室里看见的仍然是黑暗,但如果忽然获得了灯光,也可以在眼前的尘相中,见到种种色境。如果你认为这是因为有了灯才能见,就应该给它取个名,叫“灯见”。这“灯见”如真能见,它的名字就不应该叫灯;如硬要说成是灯见,那么既然这灯能自己看见,就不关你的事了,就不是你在看,而是灯在看了。
由此应当知道,灯只能显现出物相,如此能看见者是眼,而不是灯。眼能看见灯光所显现出来的物相,这也只是“自性”中一个能看的功能。也就是说:“眼”能看见一切事物景象,是“自性”的功能,“自性”是“心”、“能见”是“自性”所生,既然“能见”是“自性”所生,那么通过眼之“能见”的功能就可以找到“自性”,他们如同母子关系,通过“子”就可以找到“母”,这就是守子以识母的道理。这个道理说明要见的“性”,是“心”而不是“眼”,“心”如同是“母”、“眼”如同是“子”。
这一段是世尊告诫学佛之人不要本末倒置,不要被“能见”的功能和“所见”的物象所迷惑,而是要通过“能所二见”返璞归真,找到自己的“本心”

燃灯子佛学分享——从《西游记》谈佛学

五百年来,《西游记》的艺术魅力是有口皆碑的,可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角度不同,价值观念各异,便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引出不少争鸣性的意见。多元价值评论中也包含着宗教观念。本文拟从佛学角度谈些看法。

  《西游记》里的玄奘一行人为了追求真理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取得了真经,成了正果,这实际是教育人们,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可以说,整个《西游记》,就是一曲意志决定论的颂歌。《西游记》的内涵,就是扬善弃恶,也可以说它是探求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它不但完整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而且把善恶、美丑作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艺术形象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塑造方法有着极大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完整的人,而《西游记》的唐僧师徒四人都只是各自代表人的某一方面。

  一切众生世界有相之万法,皆由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所综合变现而起,并非由某一识单独生起的。然众生不识见相二分如幻,以妄心计见分为心,相分为色,执为实有。见相二分乃一识之两分,见分是见闻觉知,相分是一切境界。识所缘境属识相分,能认识相分的能力即是识见分,离见无相,离相无见,皆是心识所现的影像,属内境。因此,众缘所生的心、心所体及见相二分,不管有漏无漏,都依众缘而起。这些见相二分是我们的妄想、执着,须破除这些心里的见相二分,而不是一味地只祛除表面的幻象。因为表面的幻象只会变不会灭,它并不构成障碍,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由意识与末那识所产生的。

  从佛教唯识宗来看,《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唐僧就是阿赖耶识的代表。阿赖耶识的性能就是没有思维辨别的能力,故而遇到大小神佛,不辨真假,朝见各国君王不分贤否,人妖不分,善恶不辨。所以取经路上无论好坏事,非由唐僧承担不可,这正是阿赖耶识作为八识之总体,亦为一切善恶业力之所寄托的形象体现。不过这不是了解唐僧真正意义上的僧人实际形象,而只是佛教义礼一种形象比喻。因为唐僧的原型,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第二个人物就是沙僧——末那识的代表,他的特点是执我和思量,所以他就执定了唐僧,与唐僧形影不离。无论是化斋还是巡山,无论降妖还是救人,都是悟空和八戒的责任,而他要留下来陪伴和照顾唐僧。于是在去西天的路上,他只负责牵马挑担,护持师父,可是重要关头总是冲将上去,救取经队伍于危难之中。第三个人物就是悟空——意识的代表,意识是无形的,一切外力都拿他无可奈何。由于人的意识无形,不受外力约束,所以他可做出自由的想象,大小、善丑、老少、男女,变化诸多,就是这样他才能保护唐僧到达西天灵山佛地,完成了取经的伟大业绩。最后是八戒——眼耳鼻舌身的代表,是有形可触的人物。故而变化粗鲁笨拙,能大不能小,能丑不能美。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是人接触外界的工具,八戒是师徒四人中唯一的集贪色、贪睡和贪名利于一体的人。他对取经事业非常不坚定,不过他的性格憨厚,本质单纯、朴实、善良;他对取经事业也有贡献。所以说,他是孙悟空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这点在佛教里表明为眼耳鼻舌身五识与意识的关系。慧远在《大乘义章》卷二十六里说:“六识之心,随根虽别,体性是一,往来彼此,如一猿猴。”佛门一直把心猿意马当作明心见性的大障碍,必须遏止以达到“心猿罢跳,意马休驰”的清净地。《心地观经》则称:“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心如画师,能画世间种种色故。”前五识中,只要有一识生起,意识便同时俱起。因而前五识所作所为,意识看得清清楚楚。故而代表前五识的八戒心理所怀的各种鬼胎,都瞒不过代表意识的悟空的火眼金晴。如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所言: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禅定。

  上述可见,《西游记》人物形象个性独特、丰富和复杂,共性则融化于个性之中。从寓意和象征的角度来理解小说《西游记》,取经就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为人类不惜冒险、牺牲七情六欲、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拯救众生的理想的事业。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把“普度众生”作为人生的追求。他们在虔诚的唐僧带领下,为此而排除万难,在追求理想的宏伟事业中,求得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这就告诉人们,孙悟空那样争名夺利闹地位,贪嗔痴怨无已时,为了一己之私而闹得天翻地覆,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惜生灵涂炭,完全是由于野心、贪心、痴心、妄心使然。这样的心态作为,绝不能修成正道。所以他被象征正心的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而到最后,唐僧把他救出来,同时让他皈依佛门,改过自新,同他一路。但是要得到真理,唐僧师徒一定得经历种种磨难,战胜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特别是克服了自己心中的种种魔障,才终于“猿熟马驯”,“磨灭尽”,“功成行满见真如”。因为佛教认为自性即佛,心本体的自性或本性就是佛性,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学家也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言,心外无义”。由此看来,决心修行者的内在动力是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接而产生的欲望,因之而产生的烦恼称为六贼。悟空把它们统统消灭,象征他皈依佛的决心。佛教认为:“三界唯心所依,如梦所见,如镜中像,无有自体,离心则无六识境界,以从心故。心生法生,心灭法灭,诸法生灭皆随于心。”,“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成佛成魔,均在一心之念,所谓“即心即佛”。孙悟空牢拴心猿,紧锁意马,以至心无挂碍,在紧箍咒的制约下,一步步走向成熟,战胜了所有的妖魔鬼怪。终于紧箍脱去,圆满功成,云开月朗,得大自在,“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成为人类心灵最生动、完美的象征和表现。“见色非染色,闻声不是声,色声无怪碍,方到法王城”(证道的境界)。

《金刚经》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第二十四段(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佛说:是何缘故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这里说的“色身”是什么意思呢?色身就是父母所生的肉体之身,此身外表被皮肤包裹,皮肤有颜色,由颜色可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故名色身。有生命活力的色身是由五个基本元素所构成的,这五个基本元素必须要蕴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有生命的色身,所以这个色身又称名“五蕴身”。那么是哪五蕴形成的这个色身呢?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形成的,其形成状态如下:
1、色蕴:色蕴总括形成色身的五根及外尘五境,扩大点说,包括整个物质世界。色义为质碍,有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是指有形质之物互起障碍;变坏是指转变破坏。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名色。五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根;五境是指色、声、香、味、触境。色蕴为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2、受蕴:受是对一切事物外境的接受和领纳,是识心的作用。一般将有所接受分为三领纳,三领纳都是通过触景生情来表现的,即:一、乐:乐是快乐,快乐是一种非常愉快的心情,从心想事成的满意中获取。二、苦:苦是痛苦,是一种非常难过的心情,来自于意外的灾难或失意的情景。三、不苦不乐:既不感觉苦、也不感觉乐,是一种非常短暂的无对境的觉受。
这三领纳在身心上表现为六种受,名六受身。即眼触所生受、耳闻所生受、鼻嗅所生受、舌尝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想所生受。此三领纳与六所受聚合在一起,名受蕴。
3、想蕴:想能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生想象,是识心的作用。想就是思想,指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想能取像为体,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于此加以分别,成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想身,此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
4、行蕴:行能对其他之境,如贪嗔等善恶诸法起造作,是一切心的作用。是指除了色受想识这些没有造作功能的四蕴以外,余下的就是有造作功能的一切行为,行为是通过身口意的造作来完成的,因为内心涉及外境,就能产生行为,一切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也是行的作用。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三世中所有的行为聚合在一起,名为行蕴。
5、识蕴:识是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有了别、识知的作用。识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意各一识,加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共计为八种。其中阿赖耶识为心王,能生一切法,前七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所生之前五识仅有能见能听等功能,而有分别认知等作用的则是第六意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第六识的作用。第七识只有执取一切事物景象的功能,作用都是靠第六识来完成。心王不仅是一切心识的王,也是天地万物之王,是我们要认识的永恒不灭的自我真心。心王所生之法有种种差别,这些差别集于一所,故名识蕴。
“色身”就是由这五蕴所构成,五蕴为因缘所生,因缘聚则生、散则灭,故知色身为生灭之身,生灭之身不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不生不灭,涅槃妙心,也就是八识心王。学佛之人的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找到八识心王这个真实的自我,那么怎么做才能找到呢?需破除五蕴色身即可找到。怎么破呢?首先要对色身生厌离心。怎样才能生厌离心呢?可修不净观等法门。
首先是观自身不净:观肉身是因四大缘识,和合而成之五蕴身,内有烦恼业因的不净种子、外有父母精血的不净种子,在母胎中十月不净,由此几不净,形成了体表与体内各有十二种不净物、体表有“皮、肤、血、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这十二种不净物;体内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这十二种不净物;外相有“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这十二种外相不净物。还有人死后特别是水淹死后,尸体胖胀臭烂的究竟不净相等,这所有的不净,都是起观处。
由此观而知我不净,从而领悟生死无常,一切法毕竟无我,对此虚幻不净之身,生起厌离,离此虚幻不净之身,而回归真实的清净自性,进而将这些不净作他观,观他不净,就不会对对方的姿色、美貌、情爱等产生贪欲和触乐,以伏灭心中的欲望和淫念。继而修白骨观、白骨流光观、白骨生肌观、至灭尽定,最后修成三昧真火,灰身灭智,到此已破除五蕴色身,色身即破,法身现前,烦恼不生,生灭永灭,得自在解脱。
以上所说,即是认识色身的意义,认识色身的意义在于正确理解须菩提回答世尊的问话时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因为如来应化来世,是托胎而来,具足肉体色身,但这个肉体色身不是如来真身,如来真身是无形无相的法身,也就是说:色身不是法身,只有见到法身才能见到如来,要见到法身,只能在心内见,心外见到的如来都不是真如来。所以,须菩提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佛说:须菩提!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也就是说: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色身,不是真实之身,是五蕴聚合而成的假我之身,正是这个假我之色身,障碍了自己真实法身的显现,致使一切众生沦落生死,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具足色身不是具足色身的道理,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领悟到,具足色身,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毫无实义。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佛说: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所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那么什么是诸相具足呢?诸相具足的如来有哪些相呢?粗说有法报化三身相、灵身十相、三十二相;细说有无量多的相,因为如来可化现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相,十二类众生有无量无边之多,如来都可以各现其相,这些各现之相都集于如来一身,此名诸相具足。
如来虽然具足诸相,但所有的相都是变化无常的,无有一相是恒常不变的。如果说如来的法身相是恒常不变的,那么法身这两个字已落文字相了,落文字相的法身就不是真法身,岂有不变之理!
这变化无常的无量无边多的相里,哪一个相是如来呢?这是无法确定的,无法确定是因为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既然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就不能在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所以须菩提回答如来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诸相具足,不是诸相具足,所谓的诸相具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没有实义。
认识“色身”和“诸相”的目的,就是要破色身、见法身;离诸相、见实相。由此而悟入中道实义,开悟自性,实取涅槃,涅槃在自心,如囊中探物,又何愁道不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八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吃,很开心[太开心][太开心]欢迎大家多多光临吖[可爱][害羞]#杭州美食# #食客说# 【口味】点了面和小吃,味道很不错,「黄金脆皮猪五花
  • #情感##亲情#致父母  是你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让我看到旖旎多姿的世界,让我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真正的爱,不需要甜言蜜语,不需要轰轰烈烈
  • 当时嫌疑人见情况不妙,便抓起赃物逃窜不料反被车撞开,随即在街头巡警合力下将其抓获,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的精神也获得周围市民和警察的褒奖。【#泰国#吸毒男子企图强奸
  • 黄金微针适用1️⃣毛孔2️⃣细纹3️⃣痤疮疤痕、痘坑4️⃣颈纹、妊娠纹5️⃣面部提升、脸部细纹、面部年轻化6️⃣多汗症术前准备一般术前的准备都是有机构来进行的
  • 巴薩 B隊22/23 賽季即將開始,球隊繼續由Oscar Belis執教,球員於 8 月 2 日歸隊,儘管從本週開始,大部分球員已經參與了一線隊的季前賽訓練本賽
  • 30岁的生日愿望,希望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健康快乐,赚更多更多的钱,买想买的东西,去想去的地方。18岁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以后会怎么样,一切随意却不随心。
  • 重庆北碚美协副主席刘忠全四尺斗方写意人物,终身保真市场参考价:1000元一平尺. 【作者简介】 刘忠全 生于1955年四川重庆.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吴
  • 董宇辉聊到自己分手时说:“我当时一直觉得肯是因为我没有钱,才给两个人平添了那么多的痛苦。我们都喜欢一个非常丰富健全完美的人,不能把爱情等于金钱,所以我后来就懂了
  • 奚美娟老师饰演的程端阳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往往都在关键时刻出现,不管是对儿子皮丹的能力水平,还是对三个徒弟之间的本质秉性,她都了如指掌,不知道结尾的时候,看到4
  • 靳东又一部新剧开播了。 都市职场情感剧 《林深见鹿》 。 开播前,我看到很多观众反馈,我对靳东新剧不感兴趣。我觉得这部剧和他之前主演的《如果岁月可回
  • 别说dicila这个对家族贡献排下游的牌子,就连bareMinerals如果这两年还是救不回来,许家也应该当弃则弃。暗恋已久的男神约见面,你还在犹豫?
  • 双手合十,那便是倾听大自然的神往之境,席地而坐,便是将自己幻化为一粒细微尘埃,一朵轻盈云朵,或是一缕宁静清风哈 ? fjrv[笑哈哈]独立于茫茫天地之间,奔波于
  • 他将日积月累的创作技巧与脚踏实地的精神,以鲜明特色的国画作品,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建设和发展的成就图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文在致辞
  • 其次在这六场比赛中,我感觉吴指导把整支球队捏合到一起,球队更像是一个团队在战斗了,所以有了这么好的成绩。替补球员更需要在平常的训练中对自己的训练加量,比如力量、
  •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其中二孩占比为41.4%,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4.5%
  • 女三:男主男二的师姐,性格洒脱爽朗,暗恋男二,有点略自卑自己的长相但品行善良,多次暗示男二他的处境,后为男二受重伤不醒 还有反派团我就先不介绍了,而且涉及剧透
  • 我的心上,一直刻着你的模样, 十里春光愿揽一帘幽梦,倾一场宿醉,水墨淋漓,有我画不完的长街,摹不完的月色,看不够的眉目清晰的你。(不太按的出来了,我以为用完了
  • 野田洋次郎寄语:当我跟塚原导演进行讨论的时候,他说“这是一部畅快又明亮的快节奏作品,但也希望能反映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听了一些当下日本真实发生的审理案件,在脑
  • 口味诧异,匪疑所思...[允悲]《疗养院直播间》by一世华裳字数:26.74w主角:龙骏昊【文案】龙骏昊是个王爷,然后很不幸的他穿越到了现代 然后再不幸的他穿越
  • #黄仁俊[超话]# “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得不到的事物念念不忘,其实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够把握住的幸福。如果想与幸福靠的更近一些,那就放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