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智顗(yǐ)大师是天台宗开宗祖师,世称“天台大师”。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为法华宗。

隋太子(即后来的隋炀帝)在大师前受戒,而且供上大师的名号为“智者”,从此称为“智者大师”。

天台宗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

大师生平造寺三十六所,造经十五大藏,造像八十万躯,剃度一万四千人,传法三十二人,得悟的人有一千多,三十年只有一件衲衣。

大师二十三岁那年,在大苏山拜见了思禅师,思禅师一见智顗即笑着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又来矣!”

自此,智顗就在思禅师的座下,精进苦修。有一天,他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句,豁然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证得了法华三昧。

他所创立的天台宗十分强调佛教哲学与具体实践的结合,非常注重出世间与世间的圆融统一”

智觊认为大乘佛教《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众经中最重要的一部经。《法华经》全名叫《妙法莲花经》,是用美丽纯洁的莲花来比喻这部佛经的美妙。《法华经》认为人人都具有佛的本性,这是与生俱来的。如果通过修行,克服各种贪欲,转迷为悟,人人都可以觉悟成佛。这是大乘佛教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把小乘佛教所追求的修行到阿罗汉的最高理想提升到成佛的境界。

圆融三谛:
智顗大师的圆融三谛,在于说明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实相,这是对龙树中道缘起论的发展。他将龙树的真俗二谛发展为空假中三谛,认为一切事物皆是因缘而生,没有自性实体,叫做空谛;一切事物虽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却有如幻如化的假相,叫做假谛;空、假不出法性,不待造作而有,空假二名,原本是一,是谓中谛。又,空谛不空,不碍假有,假有不实,不碍本空。空谛之教,意在破有。假谛之教,意在破空。空有相破,意在实相。实相无相,包罗万象。万象森罗,归于一性。实相万相,一体不异。空谛假谛,无非一真。空谛之空,三谛之空;假谛之假,三谛之假;中谛之中,三谛之中。故中道实相,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中三谛,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互具互摄,融通无碍,无所隔离,故名三谛圆融。所以,天台之教,说空之时,不离假、中;说假之时,不离空、中;说中之时,不离空、假。空、假、中三谛,圆融无异,三一无碍,举一即三,全三是一。故天台宗认为,中道实相,包罗万象,万相之德,总为空假。如是而观万法,则一色一香,尘尘刹刹,无非中道。此三谛圆融之观,尽在一心之中,故又名一心三观。

智顗大师认为,圆融三谛是一切现象实相的基本内涵。三谛不只是三重真理,亦是同一真理的三种表述和三个方面。宇宙万物随缘起灭,就是真如的全体全用,真如常住万物的当体。真如即万物实相,万物是真如的显现。诸法即真如,真如即诸法。

一念三千:
天台宗依照《法华经》义,建立十如是之说,认为佛所究尽的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为“十如是”。《法华经·方便品》云:“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慧思提出一切现象有十如是的说法,把一切现象列入相、性、体等十种范畴之中,富有理论意义。智顗在慧思十如是思想的基础上,相成三千如的观念。智顗认为一念心中,具足十法界,此十法界,一一界中,各具十界,乃成百界。此百法界中,一一界中,皆具十如。百界互具,乃成千如,所谓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尽在一心,离此心外,更无别法。智顗《摩诃止观》说:“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一念三千,即说整个宇宙的无量法相,就存在于众生的一念心中。

天台宗的性具实相论,把“三千”归于“一念心”,即是说,一念心生起和具有宇宙一切现象,众生通过空、假、中、圆融三谛即可把握一切现象的实相,证悟真如佛境,从而获得究竟解脱。所以,天台宗的教义,立足无上一乘——佛乘,诱导众生,体认自心中所具现的诸法真如实相,契证万德庄严的佛智境界。可见,天台宗的缘起论,是以真如缘起论为基础,同时具足业感缘起和中道缘起论,通过一念三千,认识宇宙万象的生起和本原在于介尔一心,即体认三界生于一心,一心具足三千;再通过空假中圆融三谛观照宇宙万象的真如实相,最终契证佛智境界而觉悟解脱,这是一种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智顗认为:空、假、中都是真实,称为三谛

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即空;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相貌宛然,即假;
空、假原是诸法一体的两个对立侧面,从全体看不应偏于任何一面,空即假,假即空,空假不二即是中。
空、假、中同时具于一念,叫做“一念三千空假中”。
空、假、中都是真实,称为三谛。三即一,一即三,三一融通无障无碍,是为三谛圆融。
修此一念三千空、假、中的三谛圆融,见空为一切智,见假为道种智,见中为一切种智。
所以三谛圆融也就是三智圆融。通过圆修三谛,达到顿断三惑,圆证三智,此即天台宗的中心理论。用“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两说,作为观法修行,即观三千、三谛诸法具于现前 介尔阴妄一念之心,心即诸法,诸法即心,心法一体。

“北方重禅法、南方重义理”的南北学风之异趣,到智顗提出止观双运、定慧双修之学说,在理论上提供了南北思想融合的可能与路径,而这正是让中国再次走向统一的大隋帝国所需要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杨广,之所以礼智顗为师,正是因为看到了智顗的哲思对于南北思想统一的价值。杨广统军灭南陈异常顺利,但疆土一统之后的人心归一却困难重重,这是杨广流连江都的主因,其真正内情决非小说家言的纵情声色。

金刚经048

【虽会归中道,中亦不着。】

“中道不存。”“中道”也不能执着。心里面有一个“中道”,就执着“中道”了,就错了。心里面想“我现在两边都不执着”,你说你有没有执着?着了,着了“两边都不执着”,那就是“中道”的意思,你早就着了。

由此可知,一起心、一动念就着了;“我不起心、不动念”,你已经着了“不起心、不动念”。

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你想想他有没有一物?他有,有一个“本来无一物”,还是着。六祖虽然说这一句,他确确实实没有执着;我们没有办法,我们达不到他的境界。他说“本来无一物”,他真的“无一物”;我们说“本来无一物”,已经着了这一物,这就是我们不如他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达不到他境界的地方。他是真的“一切皆空”,我们“一切皆空”,还着了一个“一切皆空”。麻烦就在此地。

大乘佛法无论怎么学总是着相,学“有”着“有相”;学“空”着“空相”,非着不可!这就是生生世世搞成这个样子,连一个初果须陀洹都没有证得,我们读《金刚经》才恍然大悟。在过去总认为小乘人着相,大乘菩萨不着相。读了《金刚经》才晓得,连小乘须陀洹,他都不着须陀洹的“相”,所以他才能够证得须陀洹果。

佛在这个经上确实为我们大家都授记,我们有善根,这是佛在经上承认的,而且善根非常深厚。何以见得?我们听这个经不惊、不怖、不畏。

江味农居士学四十年《金刚经》,最后还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我们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累积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议,为什么没能证果?小乘初果都没证到。原因在哪里?就是刚才说的,心不干净,总是有执着,没有真的能放下。在这样状况之下,除了念佛往生之外,没有第二条路;还有这微细的执着没放下,这就叫做“带业往生”。

由此可知,过去生中我们虽然遇到净土法门,为什么没去得了?可以“带业往生”,为什么没去得了?对这个世界有贪恋,放不下。你的地产放不下,你的金银财宝放不下,你的家亲眷属放不下,那好了,阿弥陀佛也没办法,也不能强迫你去。这就是说明,这些粗重的“贪嗔痴慢”能放下,决定往生,其他的法门没指望。

刚才江味农居士讲过,江味农居士自己也做不到。他学《金刚经》学了四十年,写出《金刚经讲义》,可以说是历代《金刚经》注解的权威,没有人能超过他,他自己还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把“般若”全部都搞通了,还是做不到,这个就晓得真难!净土法门之外,真难!禅也好、教也好、密也好,没有一样不难。如果你要是修三界有漏的福报,行!所有大小乘经典都能够帮助你得福;你想了生死出三界没份,实在是没法子。

“空”是“心”上而非“事”上,“事”上“空掉”就大错特错

【此佛菩萨所以以大空三昧为究竟,以无智无得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话真的说到究竟处。在佛法当中这是上上乘法,所谓“大乘之大乘”,了义之了义”,真的是究竟法。

“以大空三昧。”什么叫“大空”?“人空”、“法空”、“空也空”,这叫“大空三昧”。

“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受”也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正知正见”。

“一空到底。”诸位要记住,“一空到底”是在你心上“一空到底”,而不是“事”上,“事”上“空掉”那叫大错特错!在“事”上,佛教给我们修“三福”、修“六和”,都是事上。“三福”第一句,那是基础的基础,这在“事”上修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没有“空”!“空”在哪里?心里头不能执着。

“妄心”孝养父母时间久了会嫌弃、讨厌;“真心”孝养不会

要不要孝养父母?要。尽心尽力孝养父母,心地清净,不能着这个“相”,着这个“相”就错了。

心里不着相,有些人问:“那怎么个孝顺法?那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心里头没有父母,表面上有父母,那不是假的吗?你这是在打妄想。你心里面有父母,形相上也有父母,那才真的是假的。为什么?“妄心”。心里面干干净净,“真心”。“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妄念。你那个“孝养父母”是“真心”在孝养,你那个“奉事师长”是“真心”奉事,“真心”是永恒不变。“妄心”孝养父母,时间久了还嫌弃、还讨厌;“真心”里面没有,“真心”没有妄念,佛菩萨用的是“真心”。

从这个地方你就晓得,“事”跟“理”是一不是二,有“事”必有“理”,有“理”必有“事”,这才叫“菩萨道”、“菩萨行”。“大三空三昧”,这是究竟,究竟圆满。

学佛人所求的就是一个“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在佛门里面的术语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实在讲是可以翻成中文的,他没有翻是为了尊重。

从前译场有个规矩,叫“五不翻”。五种不翻,这是五种里面的一种,叫“尊重不翻”。我们对它很尊重,不翻,保留它的音,加以解释,它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怕大家听了意思不明了,我就用一个简单的话来说,大家一听就懂,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大家好懂,“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什么?无智无得。《心经》到末后总结论“无智亦无得”,那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有智有得”,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距离远之远矣。

我们今天学经,你们同学学讲经,为什么那么困难?你知道你困难在哪里?因为你“有智又有得”,就麻烦。你如果真的是“无智亦无得”,佛法、佛经摆在你面前,喜欢怎么讲就怎么讲,长讲短讲、深讲浅讲,就得大自在;如果你有智有得,那就麻烦大,关键就在此地。

无量智慧、福德是从“看破、放下”里头得来的

说个实在话,我们学佛做佛的弟子,是最不听话的弟子,我们自以为是佛的弟子,佛究竟有没有承认我们还不晓得。佛在这个经上的教训,我们要真的听话、真的去照做。怎么做?“放下”。

这一“放下”,就“看破”;一“看破”,更容易“放下”,“看破、放下”相辅相成,得大自在,得无量智慧、无量的福德。无量智慧福德,是从“看破、放下”里头得来的,何必斤斤去求福、去修福,所修来的三界有漏的福报,没有意思。这个理很深、甚深甚深,诸位如果听错了,那我就害了大家,从今以后就不修福。你“自性”里面真正的福报不能现前,因为你没有“般若智慧”,又不肯修福,你的日子就过得很苦。到那个时候你不能怪我,我没有说错,你听错了,是你听错了,我没有说错。要从这里面细心去体会。

人死做鬼吗?
鬼死做什么?
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六道生死轮回

文 / 圣严法师

一般人的观念中,
除了他是唯物论者,

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

近代欧美倡行的
“ 灵智学会 ”,

他们研究的,
也就是灵魂。

以为人的作善作恶,
死后的灵魂,
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

好者上天堂,
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
对于灵魂的说法是根深蒂固,

并且认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
灵魂与鬼,

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
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

更由于鬼有些小神通,
又以为灵魂是
“ 三魂七魄 ”
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
鬼是六道众生之一,
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

人固然有生有死,
鬼同样有生有死

( 人是胎生,
鬼有胎生和化生等 ),

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

而于灵魂,
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
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
用灵魂作为桥梁,

生是灵魂的投胎,
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
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

老房子坏了,
搬进新的房子,
房子经常在淘旧换新地搬进搬出,

住房子的人,
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

这也就是说,
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
肉体可以换了又换,

灵魂是一成不变的,
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轮回中的主体。

事实上,
正信的佛教,
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

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
站在
“ 生灭无常 ” 的立足点上,

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
物质界是如此,
精神界亦复如此。

用肉眼看事物,
往往会发生
“ 成而不变 ” 的错觉,

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
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

易经所说的
“ 生生 ”,
其实在生生的背后,
也包含着死死,
也就是生灭变化。

那么试问:
灵魂的不变性,
灵魂的永恒性,

那是可能的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
纵然活着的时候,

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

照这样说,
佛教既不相信灵魂,
那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

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的特别之处,
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
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生灭无常

佛教主张
“ 因缘生法 ”、
“ 自性本空 ”,

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
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

因缘聚合即生,
因缘分散即灭,

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

小至一茎小草、
一粒微尘、
一个原子,

无一不是假借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

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
一物也不可能存在,

所以,
从根本上看,
是空无一物的。

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
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

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
但决不是唯物论者。

佛教的精神界,
是用一个
“ 识 ” 字作为命名,

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
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大乘佛教增加两识,
共有八识,
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
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
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

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

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
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
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

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
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

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
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

搬进搬出是第六识,
造作善恶业的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
第八识的功能,
是在储藏,
但不等于只进不出。

而是不断地由外面存进去,
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

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
称为业因或种子,

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
称为业果或现行。

就这样进而出,
出而进,
种子而现行,

现行而种子,
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

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

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
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

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

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

所以第八识的本质,
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

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

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

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

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

所以,
第八识的存在,

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

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
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

正像水的潮流,
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
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
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

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
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

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
既不藏进去什么,
也不拿出来什么,
那就成了空性,

那在佛教称为
“ 转
( 烦恼 )识成
( 清净 )智 ”,

不受生死的支配,
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
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

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
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
也就成为不可能了。

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
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

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

才是彻底的解脱。

不过,
第八识被否定之后,
并非等于没有,

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
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3 Nisan'ı Birlikte Kutluyoruz】 Değerli Vatandaşlarımız, Pekin Yunus Emre Enst
  • HGガンダム アスモデウス、いよいよ4/16(土)発売!本次收录的场景和人物官方都给出了,有点多,这里列一下:1.デッカーA2.デッカーB3.トリガートゥルース
  • 在江苏很多地方,人们将吃春饼称为“咬春”。此俗起源于东晋,最初人们将这些有辛辣味道的生菜堆放在盆中,相互馈赠,称为“辛盘”或“五辛盘”。
  • (大娱制水)#肖战[超话]#我记得看过有人这样形容肖战,不是日韩风,没有欧亚范,国产的样貌国产的才华,中国正统教育下的中国风偶像,谦逊有礼,满满的正能量,激励了
  • 因为学历的差距,我们的家庭很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有时候我帮个忙拖个地,刷个碗,晾个衣服,我老婆就会主动的过来,她去做,我问她:你是打算做我的保姆嘛?她也在那里
  • 十、赢不赢利不重要,正不正确才重要将重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一旦我们将经历放在交易的正确与否而不是到底今天赢了多少钱来的更有意义做股票,很多人认为不能追涨,因为
  • 中午的轿子里开始热火了,前面还有好几个车待装,一时半会儿也轮不到,把车放在阴凉地方来个午休也不耽误事。✓之前有老妹儿换闲置被骗了,虽然咱们这里大部分老妹儿都是很
  • 规划展览馆新馆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由“序厅”、“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内陆开放高地”、
  • 赶快拿起你的相机和小编一起来拍照吧,拍出你心中那份最美的#西昌# 蓝[good]拙译《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圣艾尔摩之火(St. Elmo's fire)是
  • (我就是个爱吃鬼没错了[二哈])还喝了好喝的喜茶 抓着他拍照 虽然还是不太配合 但是在我精心p图17年的技术下 这都不算事[阴险] 心情都飞起来啦[污]日常浪漫
  • 绿叶最活泼,所有的绿叶都是动词,频频支棱小拳头,我真乐意它们能一拳一拳将我捶晕,晕在绿里,也是欢喜的。刘爸带了鳕鱼和海参给我,他看起来还是那副粗豪劲儿,臭嫚儿臭
  • 心又转想:‮先原‬在‮里这‬修行,好坏不说,还蒙韦驮‮萨菩‬来‮法护‬‎,‮因现‬一念贡高我慢心起,此后‮十二‬世‮不他‬再来护法了,左思右想,唉!居然我在这里
  • 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以为无法逾越的时候,就想想初中的体育,是怎么在这两年多时间通过一次次咬牙坚持的训练,逆袭了。加上后来电话匆匆说零食的事,就把考试的事忘记了。
  • 被封在上海的第43天我是一个人隔离在家的 在封控的期间本人情绪几次崩溃觉得好难啊今年还没赚到钱 就被封在家里一个多月了 上海的疫情数据每天都是持续增长偶尔下跌
  • 我喜欢初春的青草和午后的庭院,还有一旁叽叽喳喳的小鸟,闲来无事听风声,坐在庭前观花落,日子真应该像这样美好。我喜欢初春的青草和午后的庭院,还有一旁叽叽喳喳的小鸟
  • 美国向来容不得别人过得比他好,容不得别人比他强,只许美国欺负别人,自己受不得半点委屈,这是什么逻辑,这种恃强凌弱的霸道行径,早已引起世界的公愤,很多国家敢怒不敢
  • ” 有這種懷疑時,應當思惟︰這些有情對我所作的傷害只是一時的,而直接與間接對我所作的利益卻非常多,以我們現下的情況為例便可了知,因此,不應有親疏與取舍的分別。
  • 你们也是我的星星,我们要做彼此的星光。你们也是我的星星,我们要做彼此的星光。
  • #朴成训[超话]#❄️#朴成训门面舞担# ENHYPEN于220423发布的朴成训单人IG在发布后17H突破200W点赞,刷新了队内记录,恭喜朴成训 【之前队
  • 最近看了《蝉女》真的感触蛮深的敬佩于作者深厚的画功 也被剧情吸引其实客观来说 除了男主以外我都不是特别喜欢 但是故事是好故事(可能没谈过无法共情有一小段我特别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