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超话]#阿難。爾時天帝釋復白放光如來言。世尊。我於是中都無疑惑。世尊。亦當先體我心。然我今日冀得如來久住於此忉利天宮哀受我等輕微供養。以是義故。我問如來。世尊。今者將諸大眾不見遺棄臨顧我宮。我心欣踊不自勝任。何以故。我從生來初未見聞。諸阿修羅及諸天眾歡樂共住。今蒙世尊加持威力。令我諸天共阿修羅歡娛受樂。

阿難。爾時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告天帝釋言。憍尸迦。汝豈不知。我今為此十四菩薩摩訶薩等滿宿願故。增長善根故。成其慈惠故。我今要欲攝此菩薩教示之故。又為此等得坐道場熏修因故。阿難。爾時十四菩薩隨從其父善臂阿修羅王在善法殿。於放光如來前。整理衣服偏袒右髆。右膝著地合十指掌。白言。世尊。我等自從有所聞說。盡力尋思未能開解。但於如來生敬重心。故敢諮問如是義處。世尊。已 證三種言教方便業藏。我等今日全未受持。是故我今欲知此義。惟願演說三法藏門。佛告諸菩薩言。善哉善哉。摩那婆。汝等欲聞如來法藏耶。諸菩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阿難。爾時放光如來即自舒其金色右手置於空中。告諸菩薩摩訶薩言。摩那婆。汝今當觀如來世尊手在何處。諸菩薩言。世尊。我等惟見如來世尊手指虛空。佛復告言。摩那婆。於意云何。此虛空者可得作耶。不也世尊。可得見耶。 不也世尊。可得聞耶。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摩那婆。若是虛空可作可見可聞可觸者。便可證知。如來藏義亦復如是。汝應善知。摩那婆。但是如來應供正遍覺。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見諸世間猶如幻化。假說諸法方便示現引導眾生。何以故。是中眾生有著法想。是故如來為其說法。其實如來亦無所說。摩那婆。若必有此三教藏者。彼不可動亦不可說。說於無說不可成就。摩那婆。若是虛空有增減相。無有是處。惟彼如來有是境界。所謂建立諸法。是中如來見諸世間猶如幻化。住大慈悲說如斯 法。令諸菩薩摩訶薩等得如斯法無有損減。

復次摩那婆。一切眾生有四十二出入息等。為四十二出入息句。令彼學知說字根本。是中若有菩薩摩訶薩。具得如是四如意足。而彼菩薩亦不能為諸眾生等說如是處。所謂初阿字門四十二句。如是次第數至八分。於八分中所有分段。即是為諸眾生說八思惟處。於世間中說此八法不令斷絕。是為第二教藏法門。汝應思惟修行此法。摩那婆。如阿字門不縛不解。當知一切諸法所有語言可說可見。彼等一切不縛不解。云何名為不縛不解。摩那婆。不縛不解者。謂一切法性本自空。誰能於中為縛為解。摩那婆。如彼板上文字章句。乃至言說亦無住所。若不方便有是言說。無一眾生知一句者。摩那婆。是為總解藏法門義。時諸菩薩復白佛言。云何總解。佛言。摩那婆。汝應受持。此入法義。汝於是中莫生疑惑。此解說中無有疑網。云何無疑。一切諸法皆如幻化。摩那婆。世間所有諸語言法。如來世尊悉知悉見。是中眾生有疑心者。如來所說如是等法。能令彼等斷疑惑心。云何斷疑。為作方便譬喻解釋故如說於此中 住。是則還令住阿字門得相生法。摩那婆。汝等惟應六日正念成如來業。當思惟時更莫他念。汝若思量法相義時。但當如是正念現前。念如來故。爾時若有所說。若無所說。於是法中無有疑心。因是六日念如來已。即能覺悟阿字法門。於六月中不思飲食。以是念故於如來前更得無量無邊辯才。如是念已若得迦字法門名者。即亦能得成就思惟。此第九分。於一心中云何得生。惟有如來住處故能知此。亦即不離如是說處。一切諸法猶如幻化。汝摩那婆。勿生二想亦莫致疑。亦不須作宮殿想也。但於六月念迦字門。因此即復思念如來。若能成就三昧定者。假使如來不現在前。亦即得見莫生疑惑。如來未為汝等作究竟斷疑之語。是故汝疑未能斷絕。又復如來雖為汝說終不得盡。何以故。摩那婆。譬如有樹花時出花果時出果。摩那婆。於意云何。彼樹若其花時未至求花得乎。不也世尊。果時未至求果得乎。不也世 尊。佛言。如是如是。摩那婆。如來亦爾。說時未至故不說耳。摩那婆。於意云何。又如彼樹可知來處。乃至花果知來處乎。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一切所有能說所說俱無來處。摩那婆。或時有人發掘彼樹。拔其根莖枝葉出已。復以刀斧芟剉令碎。乃至無有如棗栗許。摩那婆。於意云何。彼樹如是被分散已。求本花果有可得乎。不也世尊。何以故。既破散已乃至無有樹相可見焉得花果。佛言。如是如是。摩那婆。一切諸法無有相故。云何可說。

#大法炬陀羅尼經##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十八##佛經##大藏經##佛教##放光如來##阿難##阿字門##迦字門##幻##空##念佛##正念##淡水#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29)
2021-08-13
阅读 6815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为了各位更好地理解本ID解释的与众不同,从本章开始,前面都先列举一些所谓大家的解释,由于一般人文言文都不好,文言文的就不列了,否则还要解释文言文的解释,太占篇幅。而白话文解释里,重点选三家,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至于什么南怀瑾之流,那些在古书中东掰西抓来忽悠的,连幼儿园水平都不适合,不提也罢。

杨伯峻: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钱穆:先生说:“不要愁得不到职位,该愁自己拿什么立在这个位上。不要愁没人知道我,该求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李泽厚: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要愁的是如何才能在位置上尽职守。不要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

详解:由上可见,这些所谓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何谓“位”。前章,曾对“位”与《易经》的关系有了相应的揭示。《易经》,中华文明之源。孔子与《易经》的关系,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及。如果连“位”都不理解,显然是无法明白《易经》的,当然对《论语》也只能瞎解了。就像本章的解释,这三人都有其“位”,但都把“位”当职位了,其所“立”错了,其解当然就不可能对,这真的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了。更重要的是,三人也是通常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断句是错的,应该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位”,就是位次,就是所“止”,就是所“立”。“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即所“立”、即所“止”、即所“位”。有所“立”,则“立”其“有”,其“有”必有其“位”,何谓“有”?用现代术语,就是“存在”。与“有”相对的就是“无”,“有”有其“位”,“无”有其“位”吗?两千年后,海德格尔关于“有”的思考是以其对“无”的思考为背景的,存在与非存在,海氏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倒不在?”对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孔子两千多年前的回答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对于孔子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以何立”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而不是“何以立”的“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倒不在?”

至少对于中前期的海氏,孔子和他有着“以何立”与“何以立”的分野,“何以立”没有参悟到何谓“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因而才有“何以立”的纠缠。而孔子悟之而摆脱“何以立”源始境界的纠缠而直抵“以何立”的当下境界。从“何立”现象境界到“何以立”源始境界再到“以何立”当下境界,对应着“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三重境界,不辩此,无以谈儒学、西学。不过要补充一句,别把这三种境界和禅宗连一起,否则一棍打你色身星散,禅宗岂是儒学、西学可思可议?

“患”,即“畏”,对于海氏来说,“畏”启示着“无”的源始境界。海氏将“无”从“何立”现象境界对“有”的单纯、抽象否定,拯救性地开拓为“何以立”的源始境界使得“有”得以而有,其对西学的功劳是大大的。但对于儒家来说,这还不够,困于“何以立”的源始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犹未脚跟落地。但后期海氏已经开始打开这源始境界的大黑笼,用存在之“思”的源构域展现当下的生机,可以说,海氏最后已经触及“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境界。在第七节里,本ID曾说“ 当然,西学之内也并不都是糊涂蛋,例如马克思、海德格尔,他们所展示的就是柏拉图以来西学完全不同的道路。从气质上说,马克思走的是刚阳路子,而海德格尔是阴柔的,这方面的研究,这里就不展开了”。而前面曾把马克思与孔子来了一番对照,这里把海氏抓来,也算把第七节中的不展开来了一个初步的展开。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患”,以“不患”的“无位”而“立”,“立”在古代是和“位”相通的,“患,所以立”,“患,所以位”也。老子说“人之大患,患其有身”,其实,凡其“有”,必有其“患”,在海氏则认为,只有“畏”、即“患”,使此在本真地能在。而“不患,莫己知求”,“求”,选择。“莫己知求”,不以自己“所知”来选择。“为可知也”,“为”,就;“可”,能。后期海氏存在之“思”的源构域,与此“能知”可参照参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不以自己“所知”来选择,就是“能知”,就是存在之“思”在天地人境界当下大易流行、生生不息。

儒家,内圣、外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外王,是和“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内圣相互相成的。这是参悟儒家之说的大关键,岂是如上边三家之流可识,更不是鲁迅、胡适等吃洋人残唾之辈可识。后世儒家,多于内圣入手,却不知何谓内圣,最后拼凑了点宋明理学、新儒家,可笑可怜;至于外王之说,更被弄成汉儒的把戏,用假儒的“鲁式”混杂被法家光大的“齐式”,为祸中国两千年。这些都和孔子无关,异化本来就是一个普遍现象,这问马克思就最清楚了。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患”,无位次;“患”,以“不患”的“无位次”而“位次”。“不患”,不以自己“所知”来选择,就是“能知”。

注意:以后都按照这种形式,把整句的直译放在最后,这是为了照顾喜欢直译的人。但具体的含义,一定要看上面的详解,否则看直译,还是很难明白,特别像这一章哲学意味这么重的,估计哲学底子薄的,看详解也很难明白。本ID在这里从外王打到内圣,直破东西哲学的巢穴,绝对前无古人,横扫的,可不单单是两千年的宋明腐儒、五四竖子、六六小儿了。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于喧嚣浮华的尘世,修得一颗清净心,平常心,柔软心,能达到这种境界,才是智慧的人生。于喧嚣浮华的尘世,修得一颗清净心,平常心,柔软心,能达到这种境界,才是智慧的人
  • 很多队员20日晚上没吃饭就紧急参加救援,就这么空着肚子坚持到21日下午,携带的饮用水也早已用完,不少人体力消耗过大,嗓子已经“冒烟”了,“当时最大的奢望就是有一
  • 考虑到被执行人可能会更换号码的情形,该意见备忘录明确规定,失信彩铃将对被执行人名下的所有号码进行全覆盖,并根据实名制规定失信彩铃将会覆盖其新号码,实现对“老赖”
  • 一被我吃了[摊手]找不到大概这么个意思適当にまとめると[嘻嘻]3人の友達が事故で砂漠に落ちました神様に会いました神様のクイズに答えられたら砂漠から救出してくれま
  • !!
  • 26日上午在酒店休息,13:30自驾车返回东岔镇码头村,18时在小卖部附近活动,之后返回家中。病例7活动轨迹:10月21日,5时乘私家车到达麦积区商埠路,15时
  • #李玟雨[超话]##李玟雨##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李玟雨# @MSTYLE79 @MSTYLE79 #Repost @mstyle79pm20:00 오늘 드디
  • 23、医药和白酒(高端白酒)中的头部企业的长期投资逻辑是成立的,因为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是大趋势,即在需求不断增长、消费份额不断上升的行业中,选择头部企业可以获
  • 海藻心想:“她与宋思明之间尽有刻画在心头的床地之欢外,还剩下什么,海藻的肚子一天天鼓出来,盖都盖不住,那个孩子正等待着出来的那一天,召告天下,我是一段孽缘产物,
  • 盖哥舒翰征吐蕃有穷荒黩武之虞,而用新附之兵,高时为掌书记,公欲假高以问之。#永远是个兵# 天天#最爱读古诗#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 再后来去了展厅内光线好一些的地方,我揣摩着时机,想再帮朋友尝试一次(第一张朋友的脸被灯光挡住了)自己当时实在是太过紧张了,害怕冒昧又因为能与散人对话而兴奋,于是
  • ”“那万一忙不过来呢?”“那万一忙不过来呢?
  • 28、万千不如意,睡得着,就过的去。27、敬了你这剩下很酷的人生。
  • 这真的会让人止不住鼻血的-q-】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看点3
  • 都是我爱吃的!还在草原上喝了茶百道 小田喝了当晚就失眠了哈哈哈哈哈哈!
  • 为地球降温1℃|拯救我们自己的家园今年夏天,不同寻常的“热”似乎成为全世界每个人的焦点。我们还把有记录以来,“三伏”期间的气温都摆在一起比较了一下,和大家印象中
  • 在七月,在现在,那个男孩,依然是我的男孩,甚至变成了更爱我的男孩人们说写《上林赋》得心上人[haha]我说,猴子拼泰姬陵得意中人[心][心]其实,日子每天都平淡
  • 鼻头丰满鼻子在面相代表的是一个人的财运,运势等,往往会以鼻头长得丰满有肉为福气,财运兴旺福气满,而且鼻子长得好的人,往往脑子转的灵活,个人的应变能力会非常的强,
  • 不过,演员作为一个人,有权利做一个最优秀的产品,这种“所谓的”产品会自己行走,会勤奋工作充满商业味的电影界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明星” 这个地位象征显得很天真幼
  • (dream一个但是zxw先生该给我走的流程一点也不能少be like:下150斤才可以继续以上流程再be like:给我超级浪漫的求婚再再be like: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