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45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君子:在上位者的君子之道。《解义》:“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以敬修其身而已,身修而后德成矣。诚能修己以敬,则正己而物正,可以推之而安百姓矣。”
▲修己以敬:用敬来修为自己。即立己、成己,都可以看做修身的意思。钱穆:“修己以礼也。礼在外,敬其內心。”《四书绍闻编》:“有物必有则,惟敬则得之,不敬则失之,故曰‘敬用五事’,即修己以敬之旨也。”
▲修己以安人:安,使……安。人,指九族、朋友、同事。安人,同时也含有齐家的意思。《注疏》:“言当修己,又以恩惠安于亲族也。”钱穆:“人与人相处,己不修,如何安人?就一家言,一己不修,一家为之不安;就一国与天下言,在上者不修己,即在下者无得安。”或曰:“使上层人物安乐。”此处的“人”并不是指“上层人物”,在经典中,“人”是从人和动物区别的角度来说的。
▲修己以安百姓:使百姓安乐,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意思。钱穆曰:“安人之‘人’,指政府百官与己接触者言。百姓,指社会群众与己不相接触者言。一己不修,即政府群僚皆为之不安,连及于天下众庶亦为之不安。”《正义》:“修己”者,修身也;“安人”者,齐家也;“安百姓”,则治国平天下也。”
▲尧、舜其犹病诸:尧舜:圣君贤王的代表。郭象:“今尧舜非修之也,万物自无为而治,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明,云行雨施而已,故能夷畅条达,曲成不遗而无病也。”病:如同“难”。苦其不足。诸:“之乎”的兼词。之,指“修己以安百姓”。张栻:“又曰‘尧舜其犹病诸’,欲子路之毋忽于斯也。凡覆载之内,尧舜固欲己之泽,均被之也,有未能焉,是尧舜之所病也。此修己以敬无穷意。” 郑汝谐曰:“尧舜何病于此也?一夫之不得其所,一事之累吾仁,尧舜之所忧也。三苗逆命,未免徂征,尧舜岂不以为病乎?”(三苗逆命:禹治理水患成功后,只有三苗负隅顽抗不肯接受工作任务,还要发动叛乱,舜为这事感到很忧虑。于是舜就派遣禹带兵讨伐三苗。后采用了伯益的建议,以德归化三苗。)

■现代翻译:子路向孔子请教在上位者怎样行君子之道。孔子说:“用敬来修身。”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己来安顿九族朋友。”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己来安顿百姓,家齐国治天下平。修己来齐家治国平天下,尧舜都很难做到啊!”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敬其身。人,谓朋友九族。病,犹难也。”

●皇侃《论语义疏》:子路问为君子之法也。子日:身正则民从,故君子自修己身,而自敬也。子路嫌其少,故重更咨问孔子如此而己乎。答子路:当能先自修敬己,而后安人也。子路又嫌少也。又答曰:先修敬己身,然后乃安于百姓也。先能内自修己,而外安百姓,此事为大难也。尧舜之至圣犹患此事难。卫瓘曰:“此难事,而子路狭掠之,再云如斯而已乎。故云:过此则尧舜所病也。”郭象曰:夫君子者不能索足,故修己者索己。故修己者仅可以内敬其身,外安同己之人耳,岂足安百姓哉?百姓百品,万国殊风,以不治治之,乃得其极。若欲修己以治之,虽尧舜必病,况君子乎?今尧舜非修之也,万物自无为而治。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明,云行雨施而已。故能夷畅(平和通达)条达,曲成不遗而无病也。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论君子之道也。子路问于孔子,为行何如可谓之君子也。子曰:君子当敬其身也。又以恩惠安于亲族也。又当修己以安天下之众人也。孔子恐其未已,故又说:修已以安百姓之事,虽尧、舜之圣,其犹难之,况君子乎!

●陈祥道《论语全解》:《书》称尧之德(《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始于钦明(敬肃明察。马融曰:“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后遂以“钦明”为对君主的颂词。),中于平(pián)章(辨别彰明。或曰天下太平,政绩彰明。),卒于于变(变革、革命、创新。《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处于穷尽局面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钦明者修己以敬也,平章者安人也,于变者安百姓也。老子言修之身,而其终至于天下修;《礼》言“毋不敬”,而其效至于安民。与此同意。修己以敬,自爱也;修己以安百姓,博爱也。夫正者未必安,而安者必以正。孟子以正己而物正,为大人之事;则修己以安百姓者,圣人之事也。尧舜于此可以不修,而犹病之者,以其不免有窜(流放)殛(jí,杀戮)之刑故也。《书》曰:“安民则恵,惟帝其难之。”此之谓欤!《孝经》言“得人之欢心”,又言“得百姓之欢心”,是人不及百姓之众也。

●朱熹《论语集注》:修己以敬,夫子之言至矣尽矣。而子路少之,故再以其充积之盛,自然及物者告之,无他道也。人者,对己而言。百姓,则尽乎人矣。尧舜犹病,言不可以有加于此。以抑子路,使反求诸近也。盖圣人之心无穷,世虽极治,然岂能必知四海之内,果无一物不得其所哉?故尧舜犹以安百姓为病。若曰吾治已足,则非所以为圣人矣。程子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知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程子曰:“敬胜百邪,古来无偷惰放逸的学问,故下一敬字摄入诸义。就中大题目,只是克己复礼、忠恕一贯、择善固执、慎独、求放心。”(求放心: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人路:人的大道。放:放任,失去。学问之道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张栻《癸巳论语解》:修已之道,不越乎敬而已。敬道之尽,则所为修已者亦无不尽,而所以安人安百姓者皆在其中矣。盖一于笃敬,则其推之家,以及于国以及于天下,皆是理也。极其至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兆民虽众,其有不得其所安者乎?是则修已以敬,一语理亦无不尽者。子路疑其未足也。则告之以修已以安人,安人是已之所推而已。又疑其未足也。则告之以安百姓,安百姓是安人之备者而已。又曰“尧舜其犹病诸”,欲子路之毋忽于斯也。凡覆载之内,尧舜固欲已之泽,均被之也,有未能焉,是尧舜之所病也。此修己以敬无穷意。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言修己治人之要也。子路问为君子之道当如何?孔子曰: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以敬修其身而已。盖无事则收敛身心,使天理常存,有事则几检言行,使人欲不作如此,则身修而徳成矣。岂不可为君子乎?子路又问君子之道甚大,岂但如此而已乎?孔子曰:敬者人己合一之理,诚能修己以敬,则此感而彼通,可以推之而安人矣。又问君子之道甚大,岂但如此而已乎?孔子曰:敬者天下为公之理,诚能修己以敬,则正己而物正,可以推之而安百姓矣。夫修己以安百姓,其学问至精,其功用至大,虽尧舜之圣,其心犹歉然不敢自以为足也,而谓未足以尽君子乎。盖敬为修己治人之要,而亦学问彻始彻终之道,千圣相传不外乎此。近而公私邪正,远而废兴存亡,皆于一念敬肆之几决之,君天下者诚不可以不审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凡安人、安百姓,皆本于修己以敬,故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钱穆《论语新解》:人道莫大于能相安,而其端自安己始。安己自修敬始。孔门本人道论政事,本人心论人道,此亦一以贯之,亦古今通义。《论语》又云:“君子笃恭而天下平。(或曰语出《中庸》)”笃恭即修己以敬,天下平即百姓安。今试问一人笃恭,遂可以平天下乎?故曰:“尧、舜其犹病诸。” 尧、舜尚嫌有不能,自尧、舜以下,能笃恭,能修己以敬,岂遂能使百姓安而天下平?子路屡问:“如斯而已乎?”正疑仅此之不足。然世固无己不安而能安人者,亦无己不敬而能敬人者。在己不安,对人不敬,而高踞人上,斯难为之下矣。孔子所言,悬之千百世之后,将仍见其无以易,此所以为圣人之言。故欲求百姓安,天下平,惟有从“修己以敬”始。至于百姓之不尽安,天下之不尽平,尧、舜犹以此为病。孔子盛推尧、舜,而《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凡二见,(另一处见《雍也》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则人力有限,所以君子又贵乎知命。

●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为学问道德到了相当标准的人。能以非常严肃、庄重、恭敬的态度,修正自己心里的思想,和外表的行为,这就是君子。你自己的修养做好了,随时能够庄严、恭敬以后,进一步要利人、利社会;还要利天下、利百姓。就在尧舜做起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缺憾,总难做到十全十美的,何况我们?!

★此章言君子修身之体用也。《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敬者,圣学终始之要,修己正心之法也。“修己以敬”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凡安人、安百姓,在修己中实有是事,非意之外者也。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则无为而治也。尧、舜犹以此为病者,尧舜之至圣犹患修己事难,至于“安家人”则不能无遗憾,泽均被之也有未能焉。 https://t.cn/RxRVHIh

贤劫千佛最精进者—释迦牟尼佛

宁波慧日禅寺 2022-04-25

释迦牟尼佛——贤劫千佛最精进

释迦牟尼佛曰:阿那律,诸佛世尊皆同一类。戒律相同、解脱、智慧也相同,惟有精进不同,在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世尊中,至于精进,以我为最胜。人身难得如同须弥穿针(从须弥山上垂一条线下来,山下放一个绣花针,线一掉下来刚好就穿进针孔),佛法难闻如同千古一瞬,我们有幸得人身,生在中土,值遇佛法。实在是幸运。

佛经上所称的劫,如不标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之所以谈劫,就是想说明,佛法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一次佛法非常之难。我们所在这个大劫叫贤劫,又叫善劫,共有一千尊佛出世,至今已经有四尊佛出世了。其中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是最特殊的一尊佛。因为他宁舍身命,不忍众生苦。堪称忍辱第一。

第一尊佛拘留孙佛出世时,人寿六万岁;第二尊佛拘那含牟尼佛出世时,人寿四万岁;第三尊佛迦葉佛出世时,人寿二万岁;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百岁。在这贤劫千佛里,唯有我们伟大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的五浊恶世【劫浊、见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里成佛的。

这和释迦牟尼佛在因地里的大愿和因地里勇猛精进的修行是分不开的。早在佛因地里还是菩萨的时候就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而不起嗔心;做兔王时,跳入火中供养修行者;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等,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苦修六度万行。

舍身救鸽

释迦牟尼为一国王时,帝释化为鹰,边王化为鸽,鸽子飞到国王的宫中求救,国王慨然应允。当鹰飞来索要鸽子时,王愿以百倍重的其他肉代还,但鹰非要以国王自身的肉相抵不可,结果国王身上的肉被割尽,仍达不到鸽子的身重,遂命将自己杀死,以髓相补。帝释知道国王守信不移,便复化原形而稽首于地,并命神医用药敷王身,使其完好如初。

饲虎救虎子

释迦牟尼曾为一修行者,于山中恒心修道。一日在途中见一母虎,用乳汁喂饱了虎子后因疲困饥饿,想吃掉幼虎。修行者见状大发慈悲,想到自己学道是为救济众生,以后死去时身体只会白白遗弃,不如现在救下虎子以成德。于是,他把自己的头伸向虎口,虎得饱餐而母子俱全。释迦牟尼舍此一生。

舍身救鹿

释迦牟尼曾为鹿王,见当地国王日日行猎,群鹿死伤甚多,便到城中而见国王,知其每日仅需一鹿,就答应每日送一只来,请王罢猎,国王应允。一日,轮到一母鹿要被奉献国王,但此鹿有孕在身,乞求产后赴死,若让下一只鹿去则此鹿等于先死一日,鹿王不忍,便径自赴城。厨师认出鹿王后忙向国王禀告,国王问明原因悔恨万分,他让鹿王回去,并划一地界让群鹿自由生活,还下令他人不得猎捕。

舍身供养道士

过去有一道士,在山中与狐、獭、猴、兔为伴,向四兽讲道。后因山中果实已尽,道士欲往他处,狐等非常忧伤,就决定各自尽力寻食以供养道士,结果,狐、獭、猴各有所得,唯兔子空手而归。兔子想,生必有死,死后身体便抛弃,凡人一万不如得道之士一人。便对道士说,我身虽小,可供一日之食。遂自投火中,但火为之不燃。道士感而留下,向他们日说妙经。这个舍身投火的兔子就是释迦牟尼的又一世生命。

为法忘躯

释迦牟尼有一世是在山洞里面修行的一个僧人,远离人世间,在一个山洞里面闭关打禅,后来天上的帝释天,看他修行得很精进,过来考验他。化成一个罗刹鬼,在释迦牟尼闭关的那个洞口,然后饿得就跌倒了,释迦牟尼那时候正在打坐就没有理他,然后他说两句话:“诸行无常,为生灭法。”他就不说话了。

释迦牟尼一听:“咦?这两句话很有道理哎,这个是宇宙的实相啊!”他睁开眼睛说:“哎!你把这句话说完啊。”然后那个罗刹鬼说:“我这快饿死了,几个月没吃饭了,我几个月没有吃到活东西了,已经饿得说不出话来了,我得吃饱饭才能告诉你下两句呀!”释迦牟尼说:“你只要把后面这两句偈子告诉我,你告诉我完整的四句偈,我愿意把我的身体供养给你,让你吃掉。”

那个罗刹鬼说:“一言为定啊!”他就说完了,“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就是佛教上很有名的四句偈子。释迦牟尼听了之后,非常欢喜,就把这四句偈抄到贝叶上,什么叫贝叶呢?就是树叶上面。然后他想:“这不行,这树叶马上就烂了呀!”

他跟那罗刹鬼说:“你稍微等一下,我把这四句偈刻在石头上,让后世的人能得到它。”他在石头上把这四句偈刻了,然后他爬到大树上去摔下来,准备把自己摔死,然后供这个罗刹鬼吃。罗刹鬼当时就化成了帝释天的样子,把他接住了,原来是过来考验他的天人。

释迦牟尼没有因为他是一个罗刹鬼的形象,而去鄙视这个人,仅仅因为这个人能说出来四句偈,哪怕他是个鬼,他也愿意以身去供养他,这个叫求道者。

身做千灯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瞻部洲国王,名为甘谢讷巴乐,当时他统领诸多小国,又具有强烈悲心。为听闻佛法,答应一婆罗门将自身躯体做成一千盏灯以为供养,大众听到如此消息后,尽皆哀伤痛苦。

婆罗门便宣说偈子道:“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国王对他所说非常满意,更加坚定自己布施、供养之心,他以无有后悔之心态发愿道:“我希求佛法只为得到佛果,愿我得佛果时,必能以智慧明灯遣除众生无明黑暗。”

待国王发愿完毕,身上千灯燃起时,整个世间开始震动,天人、菩萨相继前往虚空看望国王,并撒下阵阵花雨。帝释天以种种妙音赞叹他并询问道:“大国王,你承受如此巨大痛苦有无生后悔心?”

国王掷地有声地回答说:“无丝毫后悔心。”帝释天试探他道:“看你现在身躯抖动、表情不悦,还说自己不后悔,有谁会相信?”

国王即以谛实语发愿说:“从开始至现在,若我确无后悔心,则愿我身体即刻恢复如初。”他话音刚落,身上伤痕便消失不见。  

身钉千钉

昔日佛为阎浮提一个名叫毘棱竭梨的大国王的时候,为求如下这样一个四句偈,不惜给自己身上钉上一千个钉子。

一切皆无常,生者皆有苦。

诸法空无生,实非我所有。

多劫以前,在释迦牟尼佛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与弥勒菩萨是同学,跟随他的老师燃灯古佛修行, 燃灯古佛当时授记,弥勒菩萨是地球上第四尊佛,而释迦牟尼佛是第五尊佛。弥勒菩萨将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多年后,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候降生人间修行成佛,弘扬佛法。

在迦叶佛灭度、弥勒菩萨未成佛的这漫长的岁月中,一切众生因自己的业障而感得无佛降世,无法听闻佛法指导解脱,无福学佛,长夜黑暗,六道轮回,众生无边大苦即使是倾尽四大海水为墨,也写不尽众生因为没有佛法明灯指引,因愚痴所受到的痛苦!

然佛无数世舍头目脑髓,精进无比地修行,赶在了弥勒菩萨之前成佛。才让我等有幸在本无佛法的时代下,还能够得闻佛法。我等何其幸运,此等大福报若用七宝堆高如须弥山,钻石布满地球来和佛的降世及佛法的珍贵作比较。七宝与钻石都是一文不值!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传喜法师

佛教名词浅释[蜡烛]南无阿弥陀佛[蜡烛]

[蜡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蜡烛]三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蜡烛]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惟、修禅定所形成的。)
[蜡烛]六度: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就是六个从烦恼此岸到觉悟彼岸的方法。)
[蜡烛]十二因缘: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蜡烛]四圣谛: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蜡烛]三毒:贪、瞋、痴。
(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为饿鬼之源,瞋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
[蜡烛]五毒心(五毒):贪、瞋、痴、慢、疑。
(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蜡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教称人生八苦。)
[蜡烛]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蜡烛]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
信、愿、行:净土法门之宗要。
[蜡烛]四大: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蜡烛]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蜡烛]三善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
[蜡烛]三恶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
[蜡烛]五行:金、木、水、火、土。
(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蜡烛]三学:戒、定、慧。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蜡烛]四圣道:即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
[蜡烛]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分别是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蜡烛]五欲:佛教中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蜡烛]六尘:佛教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蜡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蜡烛]六触: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
[蜡烛]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蜡烛]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蜡烛]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蜡烛]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蜡烛]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四种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蜡烛]佛学四德:常、乐、我、净。
(指大涅槃的果德,又称涅槃四德。)
[蜡烛]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蜡烛]四念住:又称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蜡烛]五种观想法: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
[蜡烛]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
(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蜡烛]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蜡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蜡烛]六通:佛教名词,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蜡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蜡烛]五浊: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蜡烛]三业:身业、口业、意业。(①身之孽业,杀、盗、淫;②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③意之孽业,贪、瞋、痴。)
[蜡烛]如来十号: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蜡烛]正法、像法、末法: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蜡烛]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蜡烛]带业往生:修行改变之后,带业往生讲的是这个人曾经造过业障,或者犯过罪。现在修行忏悔罪业,还有留下的业障痕迹,是一些很轻的业,而不是带着重业往生。
带业往生带的是你过去的已经抹去的旧业的痕迹,不是带新业,如果带新业能够到天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就是乱因果。
[蜡烛]四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蜡烛]无我: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无我有两种:人无我、法无我。
[蜡烛]念佛的四种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1)持名: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2)观像: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3)观想: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4)实相: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
[蜡烛]十大行愿:①礼敬诸佛;②称赞如来;③广修供养;④忏悔业障;⑤随喜功德;⑥法物常转;⑦请佛住世;⑧常随佛学;⑨恒顺众生;⑩普皆回向。
[蜡烛]执著:我执、他执、法执。
[蜡烛]三身:法身、化身、报身。#大乘佛教[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杠板归又叫犁头草,还有一个别名叫“蛇倒退”这草药浑身是刺,叶子是三角形的,像以前耕田的犁,蛇见到此草都害怕,不敢穿越而过,而是倒退绕行,因为怕它的勾刺扎到自己身
  • #冈尾琥珀[超话]#230823 SPINEL KIDSの皆様へこの度は、僕たちKID PHENOMENONをデビューまで導いてくださり、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
  • 普通腕表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在50至100高斯(0.01特斯拉)磁场强度下就会严重受损。磁力会影响机械腕表的正常运行,但MILGAUSS配有保护机芯的劳力士专利防磁
  •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珍惜每个当下的瞬间,执着于任何人和事都没有意义,我们都在倒计时,生活和朋友也是越简单越好,这样我们不容易被迷失。所以,必须与往事清零释怀,与岁月
  • 这个项目的优势在于相较于代,效果提升了三倍,而且无需开刀和尴尬的恢复期,不用默默地在家里消磨时间等待恢复,对于脸部有些肉肉的人来说也非常友好。看着面部状态越来越
  • 只要找对正确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运动,30岁+的你的气色将会焕然一新,皮肤状态简直是太棒了!自律和节制让年龄感在你身上愈发难以显现,健康饮食和健身让我即使在31
  • Reno 12可以拍Live Photo了,支持发到微博小红书的那种,虽然很多安卓机都有类似功能,但发到网上就会变成普通图片,所以严格来说这是第一款真正支持Li
  • 后来我一想,20是鹿晗的生日,他可是我的首席偶像呢哈哈哈,当然有一席之地了哈哈哈,还有一个就是20是我自己的一个特殊的小日子。风象其实是很注意浪漫的我个人觉得,
  • 他们委托我们当地的公安亲自上医院来给我做思想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我息诉罢访,开口就说我违法了,我问我违了哪条法律,说我违反了治安条例,我说哪一条,又说不上来。他
  • 且后续做fotona 4d来加持效果不管是超声刀,热玛吉还是fotona 4d这些项目都是非侵入性的,如果你想要有一个特别的效果,那你应该要考虑的是手术,而不是
  • 所有莲络人伤心的大概也是他人生中的各种的不圆满,各种的遗憾,可是莲花在最后也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该报的仇已报,该交的朋友已经交了,该交代完的事情和人都已经交代了
  • ” “但凡有违反一条叫人知晓了,别怪我不顾情面拔了你的舌头将你发卖出去!” “都记住了么?!”《宣布单身后,前夫哥夜夜堵门》林斯理周豫《宣布单身后,前夫哥夜夜堵
  • 再有一个就是白玉京有人因为战神不近人情吃过瘪,就让她下来感受一下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扭转一下闻风丧胆的做事风格,也放松放松,毕竟一直这么绷着几万年也不是个事儿
  • ㅁㅊ 동생이지만 오빠에 부르고 싶은 [可爱]大声尖叫 疯了 虽然是弟弟也想叫哥哥독일에서도 재밌게 노는 모습 너무 보기 좋고[可爱]德国玩得很开心的样子
  • 很多很多东北的照片本来打算每天发一条留作纪念的,最终还是因为懒惰放弃了....东北真滴好玩!东北银也都嘎嘎热情hhhh不过每天都是收拾得人模人样出门,最后回酒店
  • #语笑阑珊[超话]#大家好就是问问咪们想不想吃段楚的棉花娃娃,娃稿在下面,我联系的娃厂说是五十成团我看看人多不多如果有希望的话我建个群大家来蹲蹲orz我本人成年
  •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三款腕表都是ETA2892的升级版的升级版,虽说如此但实属正常情况,毕竟高端腕表品牌还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需要在机芯上实现的。不过仅仅是如此,假如
  • 6.脱离现实,双鱼座的人爱做梦,他们喜欢沉迷在自己的梦幻当中,遇到事情又很容易逃避,很容易脱离现实。 ‍18.双鱼座很善良,体贴,那么坚强,有时候很爱幻想,甘愿
  • 2024年5月13日晚,海西州中院发布情况说明,称此案属重点监管的“四类案件”海西州中院派员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符合规定,但具体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监管措施不规范
  • 在网络世界中,有成千上万的“郭有才”想要走红,除了自身的努力,确实也需要那么一点运气啊。这是一个还没过期就已经过时的世界时间会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