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古时候,一小孩从树上摔下来不省人事,小孩父亲请来一老者过阴救回孩子,条件是烧两百千纸钱,哪知孩子苏醒后,孩子父亲却反悔了!

小孩名叫王小山,七八岁年纪,家住一个小山村里,性情调皮好动,经常和伙伴们去野外玩耍。

这天,小山和几个小孩比赛爬树,只见他蹭蹭蹭几下就爬到了树梢,正在高兴,忽然脚下踩空,摔下来昏迷不醒。

孩子们吓得飞奔回家告诉大人,小山的父亲王老幺闻讯赶来,将儿子抱回家放到床上,又去请来郎中,小山的母亲趴在床头哭得肝肠寸断。

郎中诊治一番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山既没外伤,也没有内伤,呼吸均匀,仿佛睡着了似的,可就是醒不过来。

郎中试着给小山扎了几针,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叹息而去。

这时见多识广的刘奶奶说道:“看这孩子的情形,我觉得是丢了魂魄,不如招魂试试。”

王老幺受到提醒,赶紧制作了招魂幡,来到小山摔下来的那棵大树下,敲着锣,大声呼唤着“小山回来,小山回来”。

可呼喊了一个时辰,小山还是没有苏醒,王老幺夫妻禁不住抱头大哭。

忽然一人提醒道:“这种诡异的事情,怎么不去找郑阿公啊,他老人家擅长过阴,孩子走得不远,没准儿他能帮忙找回来!”

王老幺如梦初醒,赶紧跑到邻村郑阿公家里,把情况一说,老人二话不说便跟着来了。

到家后,郑阿公看了看孩子的情形,说道:“这孩子是被过路的阴差带走了,不过走得不远,我去给追回来!”

老人说完,便和孩子躺在一起,闭上眼睛,顷刻间睡了过去。

一家人坐在床边等着,直到掌灯时分,忽然油灯无风自动,小山睁开眼睛,呼的坐起来。

王老幺夫妻大喜,紧紧抱住儿子不松手,问他到底怎么了?小山说道:

“我爬到树梢时,忽然两个长相凶恶的人将我扯下树,然后拖着我走进一个昏暗不明的巷道。”

“正在走时,一个爷爷赶上来,和他俩说了些什么,两人似乎不同意,其中一人还踢了爷爷几脚,三人便争吵起来,后来爷爷便带我回来了!”

话音刚落,床上的郑阿公也苏醒过来,小山说道:“就是这位爷爷。”

郑阿公庆幸道:“好险!这两个阴差见这孩子身手敏捷,想抓回去使唤,我好说歹说,他们才肯放人,不过明天一定要烧够两百千纸钱,这是他们的条件。”

王老幺连连答应,然后送郑阿公回家,临别郑阿公一再强调,千万别忘了烧够纸钱。

王老幺答应得好好的,可到了第二天烧纸时,却心疼起钱来,心里寻思着,反正儿子已经回来了,随便烧一点儿,意思一下也就行了。

于是就在那棵大树下随便烧了点儿纸,应付过去了事儿!

三天后,郑阿公忽然托人让王老幺去家里,到了郑家,奄奄一息的郑阿公对他说道:

“王老幺,你不听我的话,没有烧够两百千纸钱,两个阴差生气又要来带走你的儿子。”

“我想着自己一把年纪,索性恳求他们放过小山,让我顶替,他们答应了,但先前说的纸钱绝不能少,记得一定要尽快烧给他们!”

王老幺惭愧不已,含泪承诺,明天一定烧够两百千纸钱,郑阿公这才瞑目。

可第二天早上烧纸钱时,王老幺依然没有烧够两百千。

因为他觉得既然郑阿公已经替儿子抵命,两个阴差再要钱就没有道理了!思来想去,这纸钱绝不能烧!

其实说白了,王老幺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讲诚信,无非是心疼银子,心存侥幸,所以总给自己找理由。

七天后的一个夜里,睡得好好的小山,忽然坐起来对王老幺说道:

“爹,郑爷爷埋怨你不守承诺,屡次陷他于不义,所以把我带走了!”

说完躺下不省人事,就和上次从树上摔下来一样。

王老幺大惊,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妻子连打带骂道:“都怪你这个铁公鸡不讲信用,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和你拼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老幺便跑到集市上买了大量纸钱,远远超过了两百千,来到大树下焚烧,边烧纸边磕头哭道:

“郑阿公不要生气了,请你原谅我,放过我的儿子,我把纸钱烧给你们,以后一定诚实守信!”

烧完纸回家,王老幺发现小山已经苏醒过来,他告诉父亲:

“郑爷爷带走我是吓唬你的,他让我提醒你,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千万不要骗人,更不要欺骗鬼神,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王老幺后怕不已,从此再也不敢违背承诺了!

故事《诚信的代价》中,王老幺屡次三番违背承诺,害死了郑阿公,还差点害死自己的儿子,真是让人气愤不已。

故事不涉及封建迷信,只是告诫世人,人无信不立,不管做事做人,都要言必行,行必果,否则必将自食恶果,后悔终生! https://t.cn/Rxef1Yn

隆莲法师
《心经》浅释

上隆下莲法师讲
弘永根据录音整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

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
  
一 、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於 “ 阿含部 ”。

“ 阿含 ” 是译音。

含:即包含。

南洋国家没有大乘经典,只有五部阿含,

中国祗译了
《杂阿含》、
《长阿含》、
《中阿含》、
《增—阿含》,

中土称之为小乘经典。

世界上称为原始佛教,是佛的常随弟子们,

特别是阿难尊者记载佛讲的法。

是佛最初度脱弟子的敦法。

称为“ 阿含 ”的意思是

“ 这是佛亲口所说的法 ”。
  
藏经中的大乘经典中有一部叫

“ 般若部 ”,有许多种,

最大的是玄奘大师请回并译出的《大般若经》,共600卷。

这部《大般若经》总共有十六会,

即十六次说完的。

第一会说得最多,说了400卷,

第二会说了一百多卷,

第三会说80卷,

第四会至第九会说了两卷。

後面每会说得很少,到最後的十六会时说菩萨的六度。

六度:
布施度、
持戒度、
忍辱度、
精进度、
禅定度、
智慧度。

前五度是福德资粮精进度通於五度,

最後的智慧度又叫般若度,是智慧资粮。

要成佛度众生必须积聚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资:即资本、资粮。

因智慧资粮是由福德资粮而生,

故菩萨应先修福德资粮,

在六度中亦以福德度为先,

智慧度最後说。
  
从前上师
( 能海上师 )

等大德到西藏求法,用骡子驮银子。

因为第一是应广修供养。

第二自己还要带生活费。

如果没有这些福德资粮,是不可能求得妙法的。

但福德以智慧为引导。
  

现在每个道场都有大殿,这是供养三宝的地方,

也是我们培福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地方。

( 大家除了念经、作佛事、搞清洁、礼佛外不应到大殿上走动 )

搞大殿上的清洁如:

烧香、换水等都是供养三费,给佛菩萨当侍者师。

所以不要把这么好的培福机会让给别人了。

菩萨的六度就是培福、培慧。

有了圆满的福德资粮,才能产生甚深妙智。

在培福当中建立智慧资粮,

由 “ 实践出真知 ”故。
  

民国时佛教界办了许多佛学院,

一办佛学院就把佛事、培福的事忽视了,

一天只是上课,丛林中的一切事都不做,

就是上殿也只念三遍心经,

因此办了将近百年出的法师并不多。
  

《八心》就是讲 “ 般若 ”,是讲小般若,

但是这部心经却包含了整个

《大般若经》600卷的内容。

此经属於般若部中最小的一部,

仅用260个字就把600卷的内容说完了。

大般若经如最大的照片,

心经如最小的照片,

所以内容完全一样,不过是把它缩小了而已。

我们天天念心经等於念了大般若经六百卷。

因此今天我们就跳一下,从佛法的最高处

—— 般若开始学。
  

心经有多种译本,藏经中有鸠摩罗什译的,

还有藏文译本,

与一般的经一样前面有 “ 如是我闻 ” 等六事。

我们天天念的心经是玄奘大师译的,

没有一般经上的 “ 如是我闻 ” 六事的句子,直接译正文。
  

般若经;

为何属於大乘经呢?

小乘经也有讲智慧的经,为何又不叫般若,

这与大乘讲的智慧有何异同呢?

其实大、小乘讲智慧都是讲 “ 无我 ”。

小乘的慧学如《俱舍论》中的最後一品讲的是 “ 无我品 ”,

这部书是弥勒菩萨的大弟子世亲菩萨造的,

叫做 “ 聪明论 ”。

在当时被印度人认为是最聪明的人所写,是智慧的结晶,

小乘讲的 “ 无我 ” 叫 “ 智慧 ”。

大乘讲智慧时的无我叫 “ 般若 ”。
  

有的人认为小乘讲的无我祗是说人无我,

没有大乘讲的细致深入,

大乘不仅讲人 “ 我 ” 没有,

且讲法 “ 我 ” 也没有。

但是在中观宗的应成派却说小乘也要见法无我,

因为说明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理由,

都是 “ 缘起故性空 ”。

“ 人 ” 也不过是诸法之一,

能通达人无我,必通达法无我,

因此大、小乘讲的智慧都是相同的。
  

大、小乘的根本区别只是在於:

大乘人发了菩提心

—— 即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心,

小乘人没发菩提心,只发了出离心。
  

佛教讲般若,特别识无我慧。

小乘一开始就讲无我。

小乘的戒定慧三学分开来就是讲三十七道品。

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分三层讲戒、定、慧,一层比一层更深入、细致。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是第一层,是修加行的三学。

四念处是慧学,
四正勤是戒学,
四如意足是定学。

因为声闻乘人的水平高,

故佛以五根、五力讲,五根、五力为第二层三学;

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是第三层三学。

四念处是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最後的 “ 观法无我 ”

就是 “ 无我意”。

“ 我 ” 究竟指的是什么东西 ?

这是大家用功的地方。

怎样个 “ 无 ”?

有人说小乘只通达人无我,不通达法无我,

这个说法有争论。

究竟来说小乘亦通达法无我,

因为四念处中就说的 “ 观法无我 ”。

大、小乘的根本区别上面已说过了。
  
为了便於初学的同学们,

我采取一个字一个字翻译的讲法。
  
般若:智慧。

波罗蜜:彼岸。

多:到。

波罗蜜多合为 “ 到彼岸 ”,

即是 “ 彻底 ” 之意。

一件事的完成叫彼岸、开始行动为此岸。

佛法里说生死、流转,凡夫是此岸;

涅槃、成佛是彼岸。

心:心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

用此字作为这部经的题目。

意义在於:
此经讲的是《大般若经》的最重要、最扼要的内容。

经:
是贯穿意,读音同 “ 径 ”,

顺牵的叫 “ 径线 ”
( 织布时 )。

喻能贯穿道理。

经又当 “ 常 ” 讲。

即是说此理永久不变。

是颠扑不破的常恒的真理。
  
这部心经是玄奘大师译的。

《大唐西域记》中说玄奘大师在去印度求法的路上全靠心经的加持力,而能克服重重困难。

由於大师摄持着心经的妙理,

因此不被任何魔事所扰。

所以我们天天念心经,不懂道理念了文亦能得加持,

如是不沟,理解错了就会产生误解,

因此大家应知道个大纲领。

下面依文讲释。
  
二 、释正文
  
观自在菩萨:
“ 菩萨 ” 是梵语

“ 菩提萨埵 ” 的简称。

菩提意为 “ 觉 ”。

“ 萨埵 ” 意为 “ 有情 ”,

全意为 “ 觉有情 ”。

凡是一切有生命的都叫 “ 有情 ”。

佛法说 “ 有情 ” 指胎、卵、湿、化四生。

人是胎生中最有灵性的,故最高极,蚊虫、禽类等是卵生,

湿生是一定的温度、湿度合和产生的生命。

天人、鬼神、地狱中的人是化生,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莲花化生。

但现在科学还没有发现化生的有情。

化生是众生业力

( 正业 ) 所感,

化境是依报所感。

如做梦—般,是依、正二报现前,在现实中不能找到的。

“ 情 ” 是指有心识、有精神、有思维活动的,最下等的动物也是有神经的。

“ 有情 ” 即 “ 有心 ”,

“ 心 ” 就是人的粘神,有思维能力。

有情的范围很宽,菩萨也是有情,是最高尚的有情,

是 “ 觉悟了的有情 ”,

故叫 “ 觉有情 ”。

菩萨觉悟的是什么呢?

觉悟了 “ 诸法无我 ”,

菩萨觉悟了这个妙理後把他传给宽生,

使众生也能同他们一样觉悟。

这是菩萨发了菩提心,

由於有这个高尚的心而能度一切的有情,

这也是菩萨区别於声闻乘人的地方。

只要发了菩提心的人都能称为

“ 发心菩萨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APD亚太日报消息#【“鲁迅”与“胡适”】1、鲁迅的伟大在于其作品描述的是华人“精神的不自由”而不是怜悯华人的“肉体不自由”。 6、所以鲁迅能得到国共两党的共
  • #睢阳播报#【区民政局:认真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区民政局坚持把落实养老政策、加强老年服务作为养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着力
  • 有人说一个人到底内心有多强大,面对众多谩骂的声音可以做到毫不在意……最近的一次直播争议是在3月15日,有很多媒体以“4500元一瓶的酒直播间优惠价4799元”为
  • 北京,一座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五天虽然去了主要景点,但还是没玩够,也是北京城够大,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没有走到,下一次,继续寻找老北京味
  • 」我们也想过与『樱桃魔法』一样的话那就,但是完全没有类似拍摄前想着都是和食,如果太相似怎么办,打开盖子一看,就是寿司和大阪烧的区别。因为看了好几次不喜欢的人,所
  •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
  • 6.人间枝头,各自乘流。 2.人间枝头,各自乘流。
  •   我们做单时也有一个防御的过程,在你做单前,做单中,以及平仓后的每一步都有很多注意点,根据多年对周围人的观察,往往是随意性的做单亏掉了他们所有的利润,因此杜绝
  • 1、搜集到飞机残骸和碎片累计24047件,并设立残骸仓库发布会上,民航局安全检察专员、防控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今天是事故发生的第六天,搜寻工作仍在进行中。在
  • #上下齐心打好河南防疫攻坚战# 【微观河南丨清明防疫严防“一刀切”】#清明节放假# 清明节将至,面对仍然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如何引导群众文明祭扫,确保祭扫安全,
  • ᴛᴏ ꜱᴏʟꜰ ᴊ.ᴋɪᴍʙʟᴇᴇ ᴇɴᴊᴏʏ ᴡʜɪᴛᴇ ᴠᴀʟᴇɴᴛɪɴᴇ'ꜱ ᴅᴀʏ. "ɪ ʟɪᴠᴇ ɪɴ ᴛʜɪꜱ ʟɪᴛᴛʟᴇ ᴡᴏʀʟᴅ ᴏꜰ
  • 北戴河·渔田小镇 ‮京全‬津‮唯冀‬一夜游景区,唯一冬季‮营运‬景区。夏‮夜季‬游梦幻演艺,世‮美界‬食集市,水上乐园,冬季冰雪‮世大‬界,日式温泉泡池,5
  • 在神煞里面,对女性最好的就是天德、月德、天乙贵人,但凡日支有这些神煞婚姻一定好。这个前提下,即使婚姻宫的字不为喜用神,是闲神或是忌神被制住,女人的婚姻也有幸福感
  • [拳头]上了国家线,也能进复试的同学们,一定要抓紧这一次机会,挤破脑袋也要上岸,不然你不知道你下一年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拳头]上了国家线,不一定能进复试的同学们
  • 】上次讲完胖多囊以及胰岛素抵抗,下次再讲瘦多囊,下丘脑闭经的养姨妈原则,妹纸这些困惑可能你也有[爱你][心]1.多囊能喝牛奶吗?】上次讲完胖多囊以及胰岛素抵抗,
  • ”四条汉子哪里理睬,上上下下把郝郎中搜了个空,随后猛地把他推了个趔趄:“快滚吧,不要让老子看着你扎眼!”2郝郎中捡得性命,于是便慌不择路拔脚就逃。3小孩娘正在灯
  • 如今那个小馆已经不复存在了,导演后来也销声匿迹了北京超市热销的凉皮大多是芝麻酱系的,而唯有带着辣子和小醋包的凉皮,才是我山西朋友们的至爱,在有限的选择中,他们认
  • 美丽的小野花,请你跟我回家,请你不要害怕,我一定会好好爱你,就像爱我可爱的娃。亲爱的小野花,请你跟我回家,我想和你天天静静地坐在一起,也想悄悄对你说说心底的话—
  • 女主她爸好棒哦,给她做了条白色公主裙,但是她爸和她妈的精神追求不一致,所以很难融合女主发现她妈出轨了,很隐晦拍的,小女主冒着雨去找爸爸,说不想回家,我觉得小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