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金融学教授徐远:打工人该怎么办?

从2020年到现在,就业市场肯定是不好的,和疫情、政策都相关。

2020年上半年,主要是相对低收入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受损比较严重。

2021年这个劳动力市场还没复原,房地产、教培、医疗、互联网平台,这波原来就业市场塔尖的行业,又受到巨大冲击。

这些行业和体制内的工作一样,是上一波中国中产、中上产形成的主力赛道,现在的情况就有点让人迷惘。

政策叠加、情绪放大、媒体发酵,这几代打工人大多活在社交媒体上,很难不产生各种撕裂和焦虑。

但是焦虑归焦虑,还是要放到自身来讨论“怎么办”的问题。

1.中概股跌得鼻青脸肿,大厂都在裁员?未来怎么办?

先说中概股大跌、互联网大厂裁员这系列事件吧,不完全是外因,也有内因的。

第一个内因是基本面。

金融学者香帅认为,2021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转折点。

从1995年我们搞信息高速公路开始,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一直是持续高速增长。当上网人数增速开始放缓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大大拉长了上网时间。

但到了2021年,互联网行业首次出现了,上网人数和上网时间增速双降的现象。换句话说,这个行业的高增量时代在逐渐退隐,存量博弈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更文艺的说法,在互联网这个赛道上,那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刻,将不再是常态。而那些时刻留下的资产,也进入了存量盘点期。

换句话说,现在的裁员,和过去几年的扩招是一个强正相关关系。

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永远存在着过度反应的倾向:在乐观时候容易冒进,在悲观时候容易畏缩。其实机构、国家都一样,这个预期是需要有的。

互联网大厂仍然是有机会的,但是大家心态要放平,要知道:人类不会两次踏进同样的河流。

第二个内因是政策面,而且是长期持续的政策面影响。

平台企业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形态,尤其是巨型数字平台经过20多年辛勤耕耘,确实拓荒出了一个数字世界、数字社会。

这个“世界”规模小的时候,就像个游戏没啥大不了。但当这个数字社会真正开始成为“社会”,并且不断生长,和现实物理世界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平台、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能之间有了交叉重叠。

同时,平台又挖到了“大数据”这么一个新生产要素的矿,开始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都产生影响。这时候,平台和现行秩序之间必然会面临一些调整和摩擦。

现在说实话,全世界,包括政府、法律、思想观念、社会组织结构,都没有完全做好准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都没有现成答案和解决方案。

但是如果我们相信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就会相信,人类社会还是会朝着数字化这个大方向在走。

这个过程大家需要磨合,中国的磨合过程可能更痛一点。

那中国平台的发展路径有什么提纲挈领的原则吗?中央党校的郭强教授给了一条原则,非常精准,这个原则叫:经济领域绿灯,社会领域黄灯,政治领域红灯。

这个原则不难理解。我们试着回头看看,这一波中概股大跌里边跌的最少的是谁?京东。

为什么是京东呢?首先电商这个领域属于经济领域,再者京东重资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很支持就业市场,这个方向就没有问题。

Easy Money(容易钱)不要赚,要干踏踏实实的活。其实美团,甚至阿里的业务范畴都属于经济领域,也都跟民生相关,理论上都处于绿灯区域。

但是不要出圈,什么叫出圈呢?举个例子,现代社会是信贷支持的,货币权是最大的国家权力,金融权是资源配置权,在这些领域开疆拓土,就有出圈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Easy Money不能挣,就像茨威格那句被用俗了的话: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2.如果没相关行业经验,能从0开始跨到高速发展的行业么?

一个现实情况是,现在中国经济就是冷热不均,大部分是海水,但是也有火焰。

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工作了五六年,甚至十年的年轻人,会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如果没相关行业经验,能从0开始跨到高速发展的行业么?

还是先讲个故事吧,一个传统行业,房地产的案例。

房地产盛世的时候,好点公司都有自己的内部杂志,带点宣传PR的意思,也带点行业研究,内部参考的性质。招的人也大多是新闻,中文,经济等对口专业。

后来房地产业下行了,作为附属部门,杂志肯定是边缘化的。有几个年轻人慢慢感觉这个奔头不足,然后就思考琢磨,发现:即使是存量市场,这也是一个刚需的庞大市场。

购房者真的缺乏有效信息。比如说我们做了很多城市研究,可以判断哪些城市甚至区有潜力。

但是到现实购房的时候,很多人的困难更微观具体,是关于哪个小区,甚至哪个楼层、价格、公摊、学位等种种细节性问题。

而这种需求其实被满足得不够,链家有类似服务,但因为有销售环节,所以又难免意向性太强,或者过于细节。

所以他们就琢磨着,利用自己以前行业积攒的经验,认真研究一个城市微观的房产。于是就做了个自媒体,提供知识服务、咨询,然后慢慢做大,开始替房地产公司提供类似FOF(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的服务,也就这么做起来了。

你说他们算转行了吗?也算,也不算,对吧。

这个事用一个词语可以精准表达——老树新芽。

房地产行业不如以前好是事实,但这样万亿级别的大存量刚需市场,说没机会肯定是假话。只是那种粗放的大开大合的机会变少。“随手可得的低垂之果没有了,这是一个高垂之果的年代。”

再比如说,现在大家都说纸媒一塌糊涂,但是自媒体里做的好的,基本都是传统媒体里出来的。

还有前些年,互联网高速扩张期,PR(公关经理)部门、研究部门、战略部门去了大量纸媒人、财经记者之类。

换句话说,职业名称可能变,工作内容可能变,但基本技能还却还是可携带可提升的“个人资产”。技能在,老树上也能长出新芽。

3.职业要选上行赛道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个90后男生。

他从大学开始就对数字加密货币这类新东西感兴趣,毕业出来放弃了进体制的机会,去相关赛道折腾搞技术,五六年下来起码经历了十多家公司,从数字加密货币到区块链,从ICO(区块链行业术语,指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到现在搞元宇宙。

公司倒闭得快,他也跳的快,而且薪水长得快,现在早已经过了百万级。

因为这是一个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上行赛道,人力资本的供给小于需求,所以人力资本有很高溢价。他并不是什么超级牛校的超级牛人,但是确实获得了职场的溢价。

香帅认为,她不赞同中产在比特币这些数字风险资产上下重注,因为他们代表了“确定未来,模糊终局”,而终局不定,你的投资就可能血本无归。

但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她非常赞同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

要记住,人力资本投资和自己的金融投资,这是两码事。

资金要投的稳,而投资自己要往最高增长的赛道去投,宁可挤红海,也要挤上车。因为红海竞争,吃亏的是老板,打工人又不吃亏。

比如说20、30年前的互联网,死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进入那个领域的,谁觉得后悔?

汽车,航空,在当年都是代表未来生产力的赛道,所以最好的人才,最多的资金都往里面涌,这样会将行业技术革新加快,平均利润率拉低,改变了世界但不一定投资赚到钱。

但是,正因为是上行的红海,正因为资金人力会源源不断涌入,所以这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好机会啊。

这个赛道有很多车,车还容易坏,不要紧,只要你的岗位让你的人力资本得到积累,你下来换一辆车,只要这个赛道向上,你就向上啊。

4.对于打工人的建议

所以,关于打工人怎么办的问题,香帅有几个建议。

① 要待在有利于自己人力资本积累的岗位上。

② 不要惧怕红海赛道,尤其是上行的红海赛道,一定要去挤。

即便赛道上的企业坑可能前仆后继的倒下,但是个人的人力资本会积累。一家不成,跳另外一家。把成本留给老板,把机会留给自己。

③ 跨赛道的时候,你要尽量“顺势”,尽量别凹造型。

比如上面说到那几个年轻孩子转行的故事,你说他们跨赛道没有?好像跨了赛道,又没完全脱离原来的行业。因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④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被一些情绪化的舆论引导。

比如现在大家都说进体制好,小县城环卫局的一个岗位都N多博士生硕士生抢。其实职业好坏这个事情真是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香帅说,她大学毕业时,进外企还很流行,后来央企、银行、互联网大厂都火过,现在又轮到了体制内。

未来呢?其实谁都不知道。

所以说只要有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都是好岗位,尽量找上行赛道,但也不用太过在乎行业兴衰,最关键的还是你能干啥。

⑤ 唯一没有上限的,就是技能。

时代起落,但手里有活,心里不慌。这个时代给有本事的人仍然提供了很多机会。

一个非常典型的趋势是,现在数字基础设施极度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新职业也层出不穷,而且很多是不需要坐班的。

同样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小姑娘美术专业毕业,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的体制内工作。

她无意中在网上发现那些卖几百块钱的画,好像也没比自己画的强到哪里去,就开始学着卖画,几十块一张,慢慢攒点人气卖到几百块千把块一张, 现在一个月卖画的收入能够上万,这在三四线的小城市里边就很不错了。

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个案,现在年轻人“斜杠”的特别多,包括公号小编、视频剪辑,都是年轻人的兼职。

这里值得多说一句,斜杠青年灵活就业可能不是个暂时的状态,未来灵活就业这件事情真的会成为一个常态。像刚才说的小城市女孩儿,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

而且很多年轻人是在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方式,因为他们也发现,只要干的活是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在哪儿都差不多,也不必要呆在一个地方到死到老。

何况现在大厂都裁员,大学老师都可能是合同工。原来还指望着在单位里养老,没想到35岁就面对天花板,或者被淘汰。

说来说去,唯一没有上限,不被淘汰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技能。

所以,斜杠、练技能、狡兔三窟,是年轻打工人的最后堡垒,也是突围抗内卷的一个良药。#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没看,没心情看
再回首,往事随风
有些人有些事,留记忆里[心]就好。
珍惜眼前人[爱你]
最近暖男爱盯着我刷牙,睡前牙膏挤好了递过来,“妈妈你得刷牙睡觉了”然后一把抢过我的手机放去插电……
换三五年前的,我早就火大了
现在的我,火不起来,教娃学着同理心,慢慢自己也学会了。
没有很好,只是,也不会差。

状态不好的时候 不太想和家里打电话
但觉得还是该打一下
打完觉得被多少治愈到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 慢慢放掉了一些叛逆
让自己变得柔软起来 想让爱的人放心
也褪下防备 羞涩但真诚地展现自己的困惑和坚持
不知道什么时候 慢慢放掉了一些固执
让自己学着平和 这或许不是软弱
反而能帮自己在迷乱中找到一些坚定和勇气

总是擅长塑造一些“假想敌”
暮然回首 才发现“盟友”何必费力找寻

我妈说 你不用担心什么 你也可以任性一次的
她说你最差最差还能回家呢
我笑着说那倒也不至于 她也笑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谢谢你总是真诚地回应我们的爱,这是你出道的第五年,期待下一个五年,陪伴你岁岁年年,我们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想对2022年的@王鹤棣_Dylan 说,这一年你参加了
  • 在动漫陶瓷展上,归集展示了全国各地80多名优秀创作者200多件陶瓷漫画作品,其中代表性的有唐三三创作的《千万》系列,桑葚创作的《秋日南瓜》系列,还有陈建英创作的
  • 最后,孩子不听话,家长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可以理解,但是就本案而言,刘某在殴打孩子致其牙齿都流血的情况下,不仅不送医院救治,反而持木棍继续殴打孩子,那么作为一位
  • 即便疫情如此 即便兜里没几两银钱希望我依旧能热爱所爱 热爱生活 保持善良好好工作 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 做做插画 浇灌鲜花 烹饪美食 对生活的碎碎念 说废话 高兴
  • 她饰演的曲婷是一个浑身没有优点,但缺点又是多到没法形容的母亲,连万茜自己也在采访当中说:她自己很不喜欢曲婷这个角色,可想而知,在剧中曲婷这个母亲做得有多糟糕
  • 最重要的是,一见倾心的滤镜太灾难了,这高饱和度曝光过度的阿宝色滤镜和于正18年前的电视剧滤镜搞得有的一拼,膨胀并模糊轮廓,反而突出了他本就不那么精致的五官,换谁
  • “双十一”原本就失去了热度,又曝出某商家搞活动先涨价,原价979元的羽绒服,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才省了二毛五(哦是二毛八)大家的心越发冷了。天天核酸检测真的
  • “双十一”原本就失去了热度,又曝出某商家搞活动先涨价,原价979元的羽绒服,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才省了二毛五(哦是二毛八)大家的心越发冷了。5.到底是哪天晚
  • #熊猫直播正式破产#【很实用的生活知识】1.你的脚容易出汗,每天用淡盐水泡脚可有效应对汗脚;2.游泳后晒晒太阳,可防肌肤卧槽~这张别有意境啊!#建议年三十纳入法
  • #清华对你说晚安# (摄/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摄影队 魏明伦)#王铮亮[超话]##20天安利王铮亮# Day1:入坑前奏是因为一个梦,可能之前对亮哥的印象是老师教
  • ​​​收藏的节气分析马未都出生在节气春分,是春分物候第一候,玄鸟至,春分是万物狂生,万物劲生,生机勃勃,马未都其实不是收藏,而是让文物焕发青春。 ​​​中国收
  • 去为世界的各种荒唐而笑,你会后悔;为它们而哭,你也会后悔;去为世界的各种荒唐而笑或者而哭,两者你都会后悔;要么你去为世界的各种荒唐而笑,要么你为它们而哭,两者你
  • 平均每件到手只要119.25元【发生退货视为放弃活动】【连帽棉服,最后1件库存】趣评测/古裁 连帽棉衣潮宽松工装加厚情侣棉服外套男 MY-1869【羽绒马甲,库
  • 越秀·岄湖郡的生活味十分浓郁;项目周边即是人和街商圈,更近享赛特奥莱、尚柏奥莱商业体,吃乐玩乐娱等生活所需轻松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岄湖郡业主会所也将升级重装绽放
  • 三. 有责任心我男友就是舍得为我花钱,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感情变淡!在他世界里,​家务活不是女人该做的!
  • 20. 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21. 学会温柔学会聆听。2. 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
  • 总而言之,爱了,目前价格还没有公布,9月21号官方公布具体价格以及换购政策,希望会亲民一点,物有所值,很不错的一次巡展,期待试驾车的到来[打call][打cal
  • 》娱乐档案】我们每天都会同大家介绍唔同艺人慨星途, 今日慨主角系李彩华 Rain,曾用艺名李彩桦,香港女歌手和演员。(继5五份开电褥子睡觉之后又一非正常人类行
  • 看到最后利久抱着八木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应该要很信任对方很默契才能完成吧,毕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里不仅仅是纯粹的对台词,是需要身体的触碰。再看到勇征的insta
  • 3、朱一龙的表现是电影卖座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电影报。这个配置拍电视剧那绝对是顶级的,问题是,王家卫的电影都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现在拍个30集的电视剧,如果再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