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市场经济下的粮价会怎么涨?

这篇不针对任何地方,只是阐述一个理论。
声明:本文理论非原创,来自某国外经济学家某著作的前几页,但我确实忘了是谁,如果有人知道,请不吝赐教。

有些“市场经济”的狂信徒认为,粮食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供应多了价格就跌,供应少了价格就涨,至于饥荒?不可能的,阿玛蒂亚·森说了,市场经济没有饥荒。
这些言论完全忽视了粮食的特殊属性,把权威随口的一句话当做了证明。如果把粮食当做普通商品,那么,世界粮价在过去二十年的走向就完全没有道理。比如,图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小麦价格。看看2005-2007年间的涨幅,是因为世界小麦生产出现了50%左右的缺口么?显然不可能。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粮食的特殊性。

假设某个非常小的小国只有100个人。
其中最富的人年收入100,其次年收入99,以此类推,最穷的人年收入1。(收入是相对的,单位不重要)
这个国家的粮食从国际市场购买,每人每年需要1单位食物。
在供给充足时,粮食的价格很便宜,为0.5,即使最穷的那个人也只需要花收入的50%买食物。
该国奉行完全的市场经济,没有政府调控价格,价格由“看不见的手”决定,甚至所有人彼此之间没有经济联系。(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想象为100个人住在100个小岛上)
然后,某一年,可能是因为粮食减产,可能是因为运输问题,总之只有99份食物能到达这个国家。
请问粮价会如何变化,粮食又将如何分配?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既然供给少了1%,那价格也就上涨1%(左右)。
另外有人可能觉得,吃1单位跟吃0.99单位没什么区别,那大家都少吃一点,也没人会太挨饿。
是这样吗?

很遗憾,在纯粹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以上两种推断都是错的。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首先假设这100个人都没有存粮,而且粮食不能储存到明年。即,如果他们不买到1单位的粮食,那么就会挨饿;如果他们买多于1单位,那么就是浪费。
其次,可以先看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每1单位的粮食不能分割。每人要么买1单位,要么不买(饿死)。这种情况的分配结果显而易见:最穷的那个人将买不到粮食,其他99人都能吃饱。
但价格呢?价格并不会因为只“短缺1%”,而仅仅上涨1%。
市场经济决定,为了确保其他99个人都能买到粮食,价格必须涨到最穷的那个人即使拿出全部收入也买不起——即比1还高一点。按我们之前的设定,价格从0.5涨到1,上涨了100%。
这就是粮食的特殊性:一旦供给不足,它的价格不会只上涨一点点,而是会让穷人拿出全部收入也买不起。
你能责怪富人们为了吃饱而买走了所有的粮食吗?不能,他们只是按市场规律参与其中。

我们可以放宽“每单位不可分割”的假设。但显而易见,收入最高的那些人还是会要求买1单位的粮(想想《基督山伯爵》中用十万法郎买一只烤鸡的腾格拉尔,图二),只有中低收入的人会考虑买0.8单位,0.7单位,等等……具体的数字我们不必分析,粮价一定还是会涨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即便最穷的那个人没完全饿死,他也买不起多少粮食。
总之,在没有储备的情况下,微小的短缺就会导致粮价涨到一个看上去非常不合理的价格。因为粮食不是衣服、烟酒、房子、车子——这些没有,都还能活,但没有粮食就真的会死!
唯一能让粮食市场变得像其他商品一样的,不是市场经济,而是粮食储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不慌就不会抢购,不抢购就粮价不会暴涨。

理解了这个简单的模型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图一,结合现实,应该可以明白几件事:
-全球的粮食供给大体是充足的——如果不考虑运输成本的话。
-如果考虑运输成本(以及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粮食可能在某些地区形成短缺。而且,由于粮食生产周期至少几个月,所以新的供给不可能快速补上。
-粮价上升幅度和短缺的幅度不成比例。即使是微小的短缺也可能造成粮价大幅上涨。
-如果粮食供给被几个寡头垄断,那么他们必然有意愿制造短缺或者散播“短缺可能到来”的言论。如例子所示,1%的短缺就可能带来100%的利润,100%的利润能让人做什么,马爷爷早就说过了。
-唯一能抵制粮价暴涨的只有粮食储备。
-完全依赖“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对于一个没有粮食定价权的大国而言很危险。

最后补充两点:
-这篇并非鼓励个人大规模屯粮,主要原因是个人屯粮的储藏成本过高(空间不足、容易变质)。如果诸位认可本文的结论,那么要支持的是国家的粮食储备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玛蒂亚·森关于“市场经济能避免饥荒”的论述也不能说完全错误,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早就不用“饥荒”(famine)和“饥饿”(hunger)这两个词了。二十年前主要用malnutrition(营养不良),十年前到现在主要用food insecurity(粮食不安全)。按照美国农业部数据,2020年美国有3800万人(或1380万户)处于“粮食不安全”中——要说这不是饥荒,那就不是饥荒吧。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吃过中午饭开始把存手机里的图片导出来!因为手机最近内存确实有点危险!我真的感叹一下自己好能存啊!甚至是存过一遍又一遍的图图[二哈]但是没办法谁让公主那么好看!!!谁让耶耶长的像女娲毕设一般!谁让他俩那么绝配![春游家族][春游家族][春游家族]
然后我看到几张一些好配的拼图!是拼图!没有技术加工的,就是单纯两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的!好绝!!!

cr:有水印见水印
没有别的意图 想一起欣赏并且感叹一下[开学季][开学季][开学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我们除了接受和适应,别无选择。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目标。
  • #韩国留学[超话]# 加图立大学 一般大学院 公演艺术文化系 详细说明加图立大学一般研究生院公文艺术文化系新设于2021年,院系旨在发现艺术的审美、社会和经济价
  • 近期,我们注意到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现了未经授权销售的FANCL健康食品。3. 仔细查看商品评价和反馈华中正品优选的小店虽然销量不高,但已有消费者反映购买到的宫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刘宇宁书卷一梦#✨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书卷一梦✨刘宇宁南珩✨刘宇宁离十六老大开机
  • 回首去年,我还是一个忐忑不安的试管妈妈,而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幸福满满的辣妈了。谢谢你我的宝贝,如果我能早点认识你该多好啊,虽然我还没完全学会做个情绪稳定的人,但
  • 后来想想,金钱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东西,它也是后天演化的。​​我想有质量的活着的意思,​多半也就是这样了。
  • 生肖狗33岁和35岁是属狗人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此时人际关系却会出现不小的问题,导致事业进展不顺,求财难成。率先开展的是推车比赛,已经成为了老古董独轮车又被拉
  • 直到20岁的一场大病,在休养期间接触到了画画,他说:“从我抓着颜料盒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就是我的生命……”马蒂斯大展#艺术[超话]##马蒂斯##艺术#「马蒂
  • 吃完我们就出发前往汉江三峡啦,到了才发现,坐船的人特别多,排不到我们了,刚好我也不想坐,于是我们就继续出发去后柳水乡啦,路上发现脖子过敏严重,奇痒无比,反应过来
  • ”_周书蕴邵怀瑾   肖任是故意用了她那份并不完美的风险评估报告,以争取再见面的机会。”_周书蕴邵怀瑾   吃完午餐,也到了布结果的时候,所以肖任带着她们再次回
  • 谢谢无氪白屏老师画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画得这么好…… 开头提到的事故,是最近书柜装好了有空间收拾包包和周边,才意外发现的……所以速速把学生证拆了,顺势把别的也
  • “很意外的我有了热度,每天线上咨询的顾客有上百人,根本回复不过来,为了确保拍摄质量,我现在一天大概能拍2组客人。”上一世就是因为陆余明说喜欢孩子,十年来我不间断
  • 可现实是我把孟宴南甩了,摆明了我不在意他和谁在一起,许微澜怎么还要时不时来嘚瑟?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帝尧
  • 第二、本回之所以出现四种带有“道气”的修法,是要告诉我们,修行的路上会有哪些常见的误解。之前开团过并已绝版停产的基础款,再加上这次的小金表以及皮制表带款,这下真
  • 然此道非文墨所独有,如若摒除杂念,专心致志,不为功利所累,亦能于行中得悟,于静中启智,洞见己心,撷获新知。 故曰,行文之道,亦当如是,心随笔动,意随心转,
  • 但是,哭完之后走出图书馆,我瞬间就觉得解脱了……”有网友说,《活着》这本书是极端的悲剧,却又是极端的鼓励。再一次就是新东方转型那会,公司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我去中
  • 作家们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肃,他们谈故人、谈风景,谈古论今,书中有很多小细节也很戳人心,觉得很可爱,比如“余华用手梳理着浓密的头发”这句话莫名戳中我的笑点,
  • 无论是用贴纸、水彩还是其他装饰,都能让手帐焕发独特魅力,成为你的专属日记本。5月11日,LUMIÈRES JéJé 光之辑将快闪上海惠灵顿学校2024沙滩派对。
  • #江谷光[超话]# 240508✨冠军秀更新 SHOW CHAMPION喜欢让人心动的歌词... 1. 明明她看着我笑 2. 为了那一刹那挑选只言片语后
  • 身为李雪梅的男朋友,柏晓飞知道女朋友被黄晓云等人为难,知道她抖上看到一条评论:他这个人是矛盾的,前几季他只是喜欢,生来就为强者的他只是想留住她,想把她永远留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