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拚的是体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当时收藏只是觉得写得超级像自己的性格,诊断自己是内向型的焦虑,然后自己为自己开了一系列“处方”,花了快一年的时间调整睡眠调整状态,觉得效果很好,希望对敏感焦虑的你有帮助。

高敏感这个词,往往跟容易感到疲劳、压力以及焦虑不安、犹豫不决、自我压抑等情绪联系在一起。对于曾经深陷在高敏感旋涡中的我来说,与高敏感特质漫长的抗争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由于高敏感的人与普通人相比,能量消耗较快,恢复则相对缓慢,所以对于高敏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能量的稳定并努力提升能量。

高敏感人群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都是内向、安静的性格,有30%的高敏感人群属于外向型。内向型人和外向型人能量的来源方式有很大不同。外向型人的注意力主要投放于外界,从环境、周围的人以及社交中获取能量,不喜欢长时间独处;而内向型人注意力则主要集中于自身,善于从独处和自我思考中获得能量,与人群的大量接触反而会消耗自身能量。

所以,高敏感的人要想提升能量,首先要分辨自己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性格的人,然后找出自己的能量来源方式以及会消耗自己能量的事物。

以我自己为例,我属于内向型高敏感,我的能量来源主要都是自身,一个人读书、看电影、思考、记录等等,我会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除此之外,跟一些真正互相理解、很合拍的朋友交流、逛街、看展览等,只要频率不是很高,都是能够给我补充能量的事情。
至于会消耗能量的事物,对于高敏感的人来讲可能要比其他人多很多。我很排斥无效社交,不能忍受长时间无意义的闲聊,人多的聚会我都是能躲则躲。身体不舒服、饥饿、睡眠不足、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大,也会给我的神经带来很大负担,导致能量降低。有些敏感程度特别高的人,对噪音、疼痛等的忍受阈值会特别低,当处于类似情况时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对的,能量低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无来由的沮丧、悲观、失望、焦虑、烦躁、恐慌、愤怒、挑剔等等。这些情绪有时针对别人,有时针对自己,但本质上都来源于对自身的不满。又由于高敏感的人往往很介意别人的看法,或是担心给别人添麻烦,总是尝试自己消化情绪,很难找到合适的发泄渠道。如果能量一直很低,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的话,就会演变成自我压抑,要么越来越自我怜悯,要么越来越自我厌恶,而这两者对于人的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所以,高敏感的人一定要懂得如何提升自身的能量。在找到自己的能量来源和消耗方式之后,尝试做到三件事:

第一,想办法让自己每天的产能/耗能比≥1。举个例子,与无效社交斗智斗勇了这么多年,我最终发现,无效社交之所以让我焦虑烦躁,并不仅仅由于它多么无聊,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占据了我本来可以用来做正事的时间。如果我能够保证每天一定量的有效工作时间,或是顺利完成自己当天的目标任务,给我带来的能量足以超过无效社交对我能量的消耗,那么无效社交也就没那么难以忍受了。同理,如果你度过了又饿又累的一天,你的能量减少了80,但是晚上回家,你洗了一个暖乎乎的热水澡,又看了一个好电影,给你补充了100的能量,那么这一天结束的时候你仍然是开心的。接下来就要做到保持这些补充的能量,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一天。要注意的是,每个人情况不同,同一个人不同状态下的能量来源和消耗的方式也有可能不同,要积极尝试,发现某个方式不适合自己当下的状态时及时调整。

第二,经常留意自己的能量高低,发现自己能量低时要及时补充能量。能量高低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好分辨,尤其那些很讨厌自己总是有负面情绪的人,往往会否认自己的情绪,在人前装作开心乐观,演着演着似乎连自己都相信了。但是能量高低骗不了人。能量很高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走路带风,攻无不克,不管做事还是与人沟通都胸有成竹,事半功倍。而能量很低的时候,除了上面列举的那些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之外,还有两个很明显的表现,一是容易觉得疲惫,即使什么都没做也觉得懒懒的,打不起精神做任何事;二是容易有戾气,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做什么都觉得不顺心。所以,你可以凭借自身表现看出自己的能量高低,能量低的时候赶紧想办法补充能量。如果觉得人群太吵让你很烦躁,就找个地方自己安静地发会儿呆;如果觉得体力或者脑力消耗过大,就给自己一点时间休息;也不要小看饥饿对高敏感人心情的影响,饿了别忍着,吃点东西先。总之一句话,不开心的时候,不要拖,不要等,赶紧找点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事去做。
第三,不要对自己过高要求,允许自己“偷懒”。前面已经说到,高敏感的人负面情绪往往根源在于对自己的不满。当我抗拒自身存在的那些缺点,如过度谨慎、挑剔、消极、自卑等等时,我迫切地想要摆脱这个自己,妄想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一下子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又精力十足的人。我相信我的灵魂深处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只是被掩埋在潜意识中,无法表露出来。当我像无头苍蝇一样,尝试了各种方法却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我才突然发现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人怎么能通过否认自我来找到自我呢?只有当你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能够接纳当下这个原原本本、完完全全的自己,改变才能自然而然地发生。

于是后来,当我清楚自己本身能量就偏低的时候,就不再以那些高能量的人为标准,每天强行让自己完成很多很多工作,导致能量耗尽;当我自己情绪也不好的时候,我不再勉强自己去安慰因为小事发牢骚的朋友,给自己独处修整的时间,能量回升之后再与其沟通;当我完成了一个目标,取得了一点进步,就奖励自己一个适当放松的机会,以便状态更好地迈出下一步。

一定要记住,不要跟别人比,而要跟自己比;比起拔苗助长式的自我消耗,高敏感的人更要懂得要珍惜自己的体力和心力;比起一步到位成功的狂喜,更要相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力量。

给自己时间,你要慢慢来。 https://t.cn/EGc2DE2

艾灸有效果后还要继续灸吗?

艾草是纯阳之物,而艾灸通过皮肤表面向经络、脏腑渗透能量,其直接作用可驱散寒气,温通经脉,气血痹阻不通的各种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人体正气最有效的方法。

有好多人在艾灸的时候尝到了甜头,也调理好了某些疾病,于是又开始挥霍掏空自己的身体,心里想着“没事,有艾灸呢,以后还可以灸回来”。

艾灸的本质作用到底是什么?

但是我们都知道,艾灸的本质作用在于艾灸通过刺激穴位,艾热走窜经络,从内部为身体补充阳气,滋补脾肾,健肾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体自我修复、防御的自愈力。

实际上, 艾灸法所起到的是一种激发、催化、打开人体“暖气阀”的作用,效果反映的是人体固有的正常功能,无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

通过艾灸神奇的能量释放,短期可消除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病痛,长期可提高、复原、保护我们体内的“随身医生”,使之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我们少生病、不生病。

比如说《黄帝内经》开篇不是讲如何治病,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养生可以不生病。因为其核心思想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就是告诉我们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要过度劳累,不要大量喝酒,要节制房事等等,就可以健康长寿。

人如果出现亚健康,说明我们的养生做的不够,需要赶紧用艾灸养生的方法,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所以艾灸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是仅仅是有艾灸的观念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还要学会如何正确艾灸。

1、艾灸注重“少”而精!

在实际应用中,切忌把艾灸变成铁板烧!我们认为艾灸要“少而精”,其中的“少”,不仅是穴位要少,而且是艾灸的频率也要控制,这与艾灸的本身的调理机制有关,艾灸是依靠经络传气起效,而不是热力去烤热全身。

而如今,特别是在网络传播中存在很多误区,再加上很多人没有很好地了解艾灸就开始灸,搞得艾灸就和烤火一般,一烤一大片,恨不得全身都烤遍。

要知道,每个穴位都有其突出的作用,在取穴时我们就要找到那些对于你来说是精准有效的穴位,不需要多,但需要有效!

很多人刚开始艾灸时选取穴位较多,而且可能还会凌乱,既没有按照取穴原则来,也没有注意引火下行,这样只会被忙得上跳下窜。

而艾灸起效的关键就在于灸量,取穴一多了,就容易分散精力时间,单个穴位的灸量灸不足了,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对上班族、学生党而言更是无形中提高了难度。

2、艾灸注重“精”而少!

上面我们说了艾灸要注重少而精!其中“少”是取穴要少,而精呢?就是每个穴位要灸透,要喂饱穴位(标志:皮肤潮红、灸感消退)!请不要因为有些人经常提到——“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而就只灸这么长的时间,事实上,那只相当于起点!

15分钟每穴对于刚开始接触艾灸的朋友来说是比较适宜的,如果你已接触艾灸多时,对自己的承受能力有了清楚的了解后,就可以逐渐增加灸量了!灸量到位了,艾灸效果才能突显!

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直至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病重可一日1-2次,一周内休息1-3天。

3、若睡眠没问题,晚上也可以艾灸!

艾灸时间的问题我还是有很多灸友纠结。其中最多的是纠结于“晚上能不能艾灸”这个问题,在这里,在这里再重申一遍:若是睡眠没问题,白天可艾灸,晚上也可艾灸,只要是一段稳定的空闲时间,只要是情绪稳定,就可以艾灸。

一般情况下,早上艾灸为最佳,但若是睡眠没问题,晚上也可艾灸,但不宜超过晚上十点。

艾灸是一门体验疗法,重点在于体验,不用过多的拘泥于书本的说法,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毕竟物随事迁,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适合古人的不一定就适合现在。

包括艾灸时间也好,艾灸灸量也好,只要是自己灸的舒服,只要是自己灸的有效,就可以继续灸。

4、艾灸不是仙丹,忽期望一灸即灵。

艾灸本来就是个功夫活,就像艾叶要长时间储存才能效果出众,艾灸也要长期累计才能起效,艾灸效果关键在于坚持!

古人云: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任何疾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否则一个疏忽、偷懒就可能前功尽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发烧不能洗手、推荐不洗澡,夏天30多度高温天气由着十几二十岁的女儿不洗澡,一边教育女儿世界上没有公主一边把她们当公主,从来不用女儿做家务无论自己多忙忙到晚上九点才吃饭也好(家务这方面经过某人的好说歹说苦口婆心近来有所改善,但也经常想尽办法帮女儿偷懒[微笑])…等等等等等
我表示深深的担忧,为我将来的孩子担忧,我怕他们会成为我讨厌的人。虽说主要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来教育孩子,但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微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成毅[超话]# 本人是位新粉 从这刻开始 我多了一位喜欢的偶像 他叫〈成毅〉一开始其实是奔着杨紫老师来看沉香如屑的 一直以来都喜欢杨紫老师的演技 本人不是那种
  • 她不挣钱,被年薪150万陈俊生老公甩了[流泪]她因独立自强,被年薪500万商界精英贺涵直追[强]世上最毒的的情话就是“我养你”当你没有经济权时,尽管你像花一样美
  • 江苏|【“水韵江苏 ”将惊艳亮相澳门】第七届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工商峰会,将于10月19日-21日在澳门举办。其他航班动态和港口动态可戳下面链接:航班动态港口动态
  • 如果一个人的八字身旺以比劫星为忌的话,夫妻宫又坐了一个比劫星,比劫为相争之象,因而不论男女,感情上都容易有竞争之事,不利于姻缘的稳定,从而影响爱情桃花的结果。在
  • 这几天安吉拉•卡特好像很有话题,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我想起来我看过的《安杰拉•卡特精怪故事集》里面有一个关于爱斯基摩人的小故事,有一对和男方妈妈住在一起的爱斯
  • 觉得腿压得有点酸想放下,落脚时却发现他的腿就抻在自己凳子下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虎一改常态抛弃妈妈凳子下的空间,转而窝在他凳子前,反正她不小心踩到他的腿。在自
  • ——开心的是,咱们期盼的恐慌已经来了,题材股与抱团股双杀,恐慌过后就是钱钱,买入恐慌是用来实战的,俺没有忘记,俺说过要投奶的话,别问什么时候,我想不是明天就是后
  • 比较离谱的是,我的图片还会被拿去用来做推文广告的……”一张截图显示,在微信公众号底部,何青青的照片又和一位老人的照片摆在一起,写着“她结婚2次,6大富豪为她终生
  • 】​‎ ͏ 我‮最们‬关心的始‮是终‬您的健康简单方便‮艾的‬灸贴让繁忙‮工的‬作与养生同‮兼时‬顾开设沃‮国德‬济堂把疗效‮广更‬的治疗‮术技‬带到你身边不断
  • 眼神可以分辨一个人的贵贱,主要特征包括:第一是,瞻视有力:眼神如神鹰离巢,又如怒虎出林。如果一个人眼睛坚定有力,则说明这个人神闲气定;眼眸明亮的人,必定是心胸正
  •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爱尔兰的人均GDP这么高,达到99013美元,处于全球第2。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爱尔兰的人均GDP这么高,达到99013美元,处于全球第2。
  • 卷宗“丢失”后,逃跑18年才被抓到的罪犯之一杨继双居然想把自己弄成无罪,而松原市人民检察院不仅试图帮其弄成无罪,还公然对卷宗“丢失”一事称“不能认定公安机关相关
  • @保定公安网络发言人#台湾超5000人被诈骗集团骗到柬埔寨等国##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有多深##女子街头穿和服拍照被警方带走#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电信网络诈骗的发源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热爱漫无边际,生活自由分寸。
  • #大咖茶话会#推荐看杨洋的电视剧“荣耀三部曲”: [哇]热血电竞、人生导师看《全职高手》[哇]浪漫航天、甜蜜爱情看《你是我的荣耀》 [哇]硬核军旅、豪情壮志看《
  • 还有你说,这种人,他肯定觉得花呗借呗是救命钱,没有这些钱钱孩子和自己吃喝怎么办?说实话这个好像我弟啊明明很想我就是不承认[懒得理你]忽然想起来之前有一次回家 那
  • 期待解封的到来#贵阳疫情#不要看到别人晒娃都是又乖又优秀就搁家焦虑,那是因为这些照片都没发出来要是看到别人家娃原来也这样,瞬间就不焦虑了今天就来【反焦虑】我家每
  • 這是一筆亦真亦假的賬目;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實心任事吧,這才是你們欠著我的錢不還,對你們而言,最有利的托詞~[微笑](圖自網絡)#山猫科普[超话]# 由中国国家卫
  • 仁和恩视明眼贴 纯中药眼贴 适用人群:青少年人群:预防近视,治疗假性近视、控制度数增高、调理双眼正常生理功能电脑手机族:去除眼疲劳、眼干涩、眼痛、黑眼圈、眼袋,
  • 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用点点滴滴组成可信的故事场域、可感的审美体系,在生活里掘一口深井,打出滋味清冽的甜水。”  《山海情》播出后,不少观众对“脱贫攻坚”有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