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虞城:坚持项目为王 致力产业倍增】5月30日,虞城县高新区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高耸的塔吊挥动着长臂、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碌有序地作业……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4月份,全县新增‘四上’企业及5000万元以上投资法人单位55家,居全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居全市第二位;固定投资额同比增长20.2%,居全市第三位。”虞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重点项目办主任任洪艳介绍,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强的项目入驻,推动了虞城县经济大发展。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储备发展后劲

  “虞城县坚持项目为王,推进‘三个一批’,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不断催生调结构突破点、新动能生长点、稳增长关键点。坚持‘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无中生有’,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产业生态上培土奠基,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先行区’”。虞城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逯德标说。

  着力强化产业集聚。把延链补链作为集群培育的主渠道,立足“三大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强化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比如,河南啤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砂浆罐占到了河南省总量的85%,是中国砂浆罐的标准制定者,洗车机、啤酒设备等产品在全国已有2600多家加盟店,目前正大力研发10—20公斤的家用啤酒酿造设备。着力加快科技创新。把实施智能化作为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出台攻坚方案,积极引导培育,持续完善智能制造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个,年底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自主研发覆盖率50%以上,科技创新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量。着力培育企业上市。紧紧抓住商丘市培育企业上市的发展机遇,对12家上市储备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分包、梯度培育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发挥行业优势,上项目、扩规模、提质量,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挂牌上市。

  “我们对未来产业进行全图谱式分析研究,推动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的现有产业‘过门口’‘跨门槛’,推动现有产业未来化。对新科技、新需求、新动力、新空间的未来产业,勇于尝试、敢于突破,力争未来技术产业化。以大气魄、大手笔、大格局筹划未来产业,前瞻30年为虞城产业发展谋篇布局。”虞城县发改委主任胡昌标说。

  大力推进产业倍增,全面增强发展动能

  在虞城高新区,记者看到豆制品产业园、彩印包装园、豫健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做强装备制造业,做优食品加工业,做大医药制造业。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虞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招引,被列入省长分包项目,全力打造河南省金牌装备制造园。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3个省重大白名单项目,均已实现开工并部分投产运营。1—4月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市第一位。虞城食品工业园一期项目豆制品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占地500亩,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税收收入3亿元,形成豆制品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会极大推动豫东乃至河南省豆制品产业规模化和绿色化发展。总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中的豫健医疗健康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后,将形成生产及物流分拨自动化、仓储立体化、运营现代化、发展环保化等为一体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区,年产值可达30亿元,有望打造全球最大无纺布生产基地。

  “现在仅韵达日均吞吐量就达150万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又给韵达提供了1.3万余平方米的仓储,投产后日均可达200万单。你看,左边还有顺丰,右边是极兔快递。现在很多物流企业想入驻园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商丘电商物流产业园总经理李志自豪地说。

  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全面强化发展支撑

  “我们的区中园,均采取由开发运营公司集合构建功能和配套完善的各类硬件设施,如果企业想拎包入驻,开发运营公司也可以代购生产设备。这样做能很大程度地减少重复建设投资,比如科研办公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仓储分拨设施、冷链物流设施等,以实现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产业、集合构建功能、集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入驻企业的前期投资成本,真正打造配套完善的投资洼地。”虞城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韩春玲介绍。

  强化基础,以提品质、优环境为重点,把产业集聚区纳入城市建设范围,目前“四横八纵”路网体系、“四纵五横”水系框架基本形成,工业大道水系东延、仓颉大道水系南延、江浙大道水系打通等工程,以及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二污厂扩建等项目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水、电、路、气、网全覆盖。

  优化园区,按照“集约、节约、高效、优化”的思路,科学规划“一区十园”空间布局,建成了商丘保税物流中心、电商物流园、电镀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其中,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加深与国外经贸合作,全面加快综保区申报步伐,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500亿元交易额的内陆最大的进口肉类产品、海鲜产品批发集散地。

  精准招商,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高新区“一区十园”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编制招商图谱,实现精准招商。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包括五金科创产业园等50亿元以上项目3个、零碳产业园等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在谈项目183个。

  大力推进金牌服务,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我县高新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可以说是起步早、效果好,既实现了两剥离一加强,又通过国有公司参股或控股,引入民营公司资本,使高新区各区中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新模式,把区中园建设、融资、招商、运营、服务等全面推向了市场,建设进度和效益明显好于预期。”逯德标说。

  据了解,该县坚持落实“早餐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产业集聚区工作例会,解决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实现10天为高新区彩印包装园项目征地450亩、打通道路,创造了虞城速度。做优“最多跑一次”,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发挥助企干部作用,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今年1—4月份,该县先后解决企业土地、证照办理、招才用工等方面的问题199个。提供“保姆式”服务,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一时一策”,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对高新区293家企业,推行ABC分类管理,A类企业“培优做强”,B类企业“助力攻坚”,C类企业“腾笼换鸟”。今年以来,已盘活土地280亩、闲置厂房2万平方米,引入企业3家,新增财税收入2800万元。

  虞城县坚持打造“河南强县、中原新城”,奋力加快率先崛起,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建设“产业新城、振兴新城、创新新城、活力新城、宜居新城、幸福新城”作为战略任务,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科学统筹、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遵循发展规律、具有虞城特色的发展之路。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于战超
图为:位于豫健健康产业园的新上项目。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摄

【阜阳 绿能涌动 助力高质量发展】阜阳市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十大特色产业之首,提前布局新能源产业,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积极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七位一体”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去年以来,阜阳通过开展一体化、产业链、基金群招商,在新一轮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按下了“快进键”,相继引进了三峡能源、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国家电投、赛拉弗等一批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着力打造风电、光电、火电和热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七位一体”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

“十四五”时期,阜阳市将积极抢抓“双碳”发展机遇,全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可再生能源产业,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聚焦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风、光、火、热、储、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七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目前,阜阳市围绕发展新能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正在加快推进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阜兴新能源国内首个年产20GW N+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中科海钠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安徽赛拉弗光伏组件及电池片生产和三峡·金风科技新能源产业园、东方电气氢能产业科技园、国电投铁-铬液流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全国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

阜阳市以构建新能源产业链为切入点,坚持系统性开发,建立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和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七位一体”产业集群——

构建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双百亿”装备制造产业园。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上下游协调发展,从电机、叶片、塔筒到整机制造、风电开发,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雏形初现。风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示范项目已开工建设,主要生产整机大部件,一期将实现年出货量5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实现年出货量100万千瓦、产值25亿元。近期,中车风力发电机、天杉高科、江苏保龙等风电设备企业纷纷来阜洽谈合作。谋划建设阜阳市三峡·金风现代能源创新示范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总规划占地2400亩,主要承载现代能源(风、光、氢、储能)生产、研发、检测等全产业链及配套设施项目。

打造完整光伏产业链,以阜兴晶体、三峡能源、燕龙基、赛拉弗等光伏上下游企业为核心,推进N plus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光伏玻璃、电池片、光伏组件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和一批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华润电厂二期2×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推进电厂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

加快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据勘测,阜阳市浅层地热能总储量65.573×1013千焦/年,合2241万吨标准煤/年,开发利用后可减排有害物质5416.67万吨/年。

瞄准新型储能技术,打造储能示范项目。落地全国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加快建设三峡能源阜南储能30万千瓦/6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引进国家电投铁-铬液流电池示范项目,签约国家电投集团科研院阜阳研究中心。

加快发展氢能产业,重点建设东方电气(安徽)氢能产业科技园、中科昊海超纯液氢项目等,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车示范推广应用。

深入推进农村能源革命,重点发展生物质产业,率先发展生物天然气,打造生物天然气样板示范,与皖能集团合作成立省级生物天然气开发平台,在全市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生物天然气阜南“三全”模式。2021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65%,其中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70%以上,较去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质量明显提升。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签约项目奖补、标准收储中心奖补及产业化利用奖补共计7132.55万元。

阜阳市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实施安全降碳,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稳步推进煤炭有序替代转型。2021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30.29亿千瓦时,较2020年增加3.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1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截至2021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202.7万千瓦,同比增长25.6%。其中:生物质发电25.04万千瓦,同比增长17%;风力发电3.8万千瓦,同比增长1420%;光伏发电约174万千瓦,同比增长24.5%。截至2022年4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222.3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7.4万千瓦,光伏发电19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5.335万千瓦。全市2022年在建和计划开工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总规模达200.75万千瓦,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建项目1个,装机规模1.5万千瓦;风电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11个,装机规模122.25万千瓦;光伏发电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7个,装机规模137万千瓦。

“延伸链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阜阳市节能环保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铅蓄电池和锂电池再生利用、再生塑料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生产基地和中原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基地,华铂科技、天能集团已成长为产值超百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2021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766亿元。

近期,为加快界首田营科技园和太和肖口工业园一体化发展,阜阳组建并挂牌成立了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进一步推动阜阳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当前,阜阳正在依托南都、天能、骆驼、超威、五矿集团长沙矿冶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再生铅精炼及深加工产业,不断完善锂电池再生产业链,加快发展再生塑料产业,持续壮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

阜阳市不断延伸节能环保产业链条,大力引进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发展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高效节能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等新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实现减碳、节能、降耗的目标。

优化发展目标 科学谋划未来

进一步优化发展目标。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明确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产业。充分发挥阜阳经开区、阜合园区、首太园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主战场作用,提高产业链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2022年,新能源产业力争新增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4个;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产业规模9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左右,新增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全力抓好已签约项目投资进度。“十四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以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发展为主战场,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电池)回收再制造为核心,以太和县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界首市再生铝循环利用、阜南县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界首市再生塑料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的“一核多翼”发展格局。

进一步健全工作格局。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强化专班组织赋能,充分发挥县区及工业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做实定期外出招商、分层级调度、重点企业培育等各项工作,合力服务保障项目招引落地,推动解决项目招引和落地中的要素制约问题,形成各方协调、扁平高效的工作格局。阜阳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双招双引优惠政策指导意见,在项目落地奖励、经济贡献奖励、运营成本补贴、经济扶持、产业项目扶持、招才引智奖励、引荐奖励、“一事一议”政策共10个方面,对直接投资或合资新上项目给予政策奖励或者扶持。专班将加大宣传,全程服务,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专班协调调度、全程跟踪、精准服务等职能,各项工作推进上下贯通、左右融通、全盘畅通。进一步收集长三角和沪苏浙先发地区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的配套政策,尤其是各项土地、规划、能耗、金融、环保、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及时吸纳采用,完善该市节能环保产业链政策体系。

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对于新能源产业,结合“三个百亿”项目和2022年重点项目,提高谋划质量。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持续关注天能集团、南都集团等龙头企业新投资计划,又要围绕补链延链,多渠道收集招商信息,切实做好项目招引工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落实“专班专责”推进机制。对已经开工的项目要抓紧投资进度,已经签约的项目加强保障尽快开工,在谈的项目加快跟踪尽快签约。专项协调解决首太产业园项目能耗容量指标、基本农田调出指标、成片开发编制方案与产城融合规划冲突问题。

进一步强化对接招引。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紧盯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溢关键期,尤其是与苏州结对帮扶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节能环保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主动与沪苏浙地区涉及节能环保产业的科研单位、重点园区、领军企业,加强对接交流,寻求合作机遇,开展技术研发,构建合作联盟。积极搭建招引平台,激活行业商协会作用。创新招引方式,采取面对面、点对点、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以企招商、以商招商,推动全市联动错位发展。(安徽日报)

#奋进吧山东##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聚焦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党代会报告“热词”解释

九个方面比较优势

是指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我省在九个方面形成的比较优势,包括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

十大创新

是指省委围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部署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以此引领全方位创新。

一群两心三圈

是指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一群”,即山东半岛城市群,涵盖山东发展全域。“两心”,即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三圈”,即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综合考虑国家所需、山东所能,聚焦绿色低碳方向,进一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先行先试、攻坚突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重点地区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路子。

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

是充分挖掘山东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打造的山东省道德建设品牌。其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建设新时代美德山东为目标,以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省深入实施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全力培育1家国家实验室、30家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左右山东省实验室、30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打造具有山东特色、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是指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支持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交叉型、前沿性研究,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技术研发的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是承载国家使命、体现国家意志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目前,国家已布局建设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工程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坚持链式整合、园区支撑、协同发展,集中布局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链条完整、集约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

按照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原则,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优选一批标志性产业链进行重点突破,由省领导牵头担任“链长”,每条产业链精准绘制形成“1张产业链图谱”,配套制定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产业技术攻关、重点项目等“N张清单”,精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支持有条件的市发挥各自优势,率先探索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加快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G全连接工厂

通过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实现生产制造企业各生产要素的全面互联、数据实时采集、数据价值挖掘利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生产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

“十大扩需求”行动

是指2021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扩需求稳增长,提出的实施基础设施“七网”、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工业技改提级、数字赋能增效、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养老托育拓展、外贸固稳提质、公共安全提升等十大行动。

基础设施“七网”

是指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和农村基础设施网。

“吨半粮”县

是指在有条件的县开展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行动,每亩耕地年可生产1500公斤的粮食。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是指为使国际贸易和运输相关各方在单一登记点,递交满足全部进口、出口和转口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的措施;如果是电子报文,则只需一次性提交各项数据。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覆盖全省所有口岸,通过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金融、税费等跨境贸易全流程服务。

“双全双百”工程

是指围绕企业从开办到退出、个人从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各推出不少于100项办事需求大、关联度强、办理频率高的事项,大力推行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办事便利度。

无证明之省

是我省创新推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一项具体举措,主要是通过电子证照证明和数据的共享,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码”“居民码”,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领域,努力实现免证办事、一码通行。“无证明”不等于“零证明”或不需要证明,而是指在省内办理业务需要提供由省内制发或可获取的证明、证照时,可通过告知承诺、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网上开具或帮办代办等方式,无需本人本单位再自行开具、出示或提交相关证照、证明材料。

省级新区

是我省实施区域战略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着力打造区域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新区作为承担全省重大改革发展任务的综合功能区,主要复制推广国家级新区经验模式,整合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及开发区、特殊监管区等各类支持政策和制度创新成果,赋予更大的先行先试权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目前,已批复建设菏泽鲁西新区、德州天衢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和烟台黄渤海新区。

转型金融

是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延伸,更关注高碳产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具体是指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支持传统的高排放行业向低碳和零碳方向转型,主要包括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

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挖掘利用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冀鲁边等红色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地标和特色片区,打造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传承教育、研学旅游等示范基地,为全国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齐鲁文艺高峰”计划

是指依托我省文化资源富集、文脉厚重优势,突出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加强重点选题策划、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引领性的精品力作,培育壮大鲁剧、鲁艺、鲁版图书等品牌,打造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艺创作高地。

山东手造

这是我省发挥文化资源丰厚、传统工艺品类齐全优势,创新打造的文化创意区域公共品牌。主要以非遗或传统工艺资源为依托,以生活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创意、新造为核心,通过建设一批带动群众就近就业的非遗工坊,在景区、商超、高速公路服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建设一批手造展示体验销售专区,体现齐鲁文化内涵,实现文化活态传承,满足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消费需求,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

是我省强化就业优先、兜底安置就业、推动共同富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促进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双赢”。岗位设置突出需求导向、公益属性,重点面向城乡困难群体、大龄人员,大幅提升公益性岗位规模,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促进充分就业、有效增收。

五个减量替代

2021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两高”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实施产能、能耗、煤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制度,并分别提出减量替代比例。

碳达峰十大工程

是指围绕实现碳排放达峰任务,拟重点实施的十项重大工程。主要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节能降碳增效、城乡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低碳转型、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全民绿色低碳、绿色低碳开放工程。

蓝色碳汇

也称海洋碳汇或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主要指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三种生态系统固碳储碳。

“2+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是新时代山东人才工作的重要目标。其中,“2”是指充分发挥济南、青岛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强化“头雁”引领,积极融入国家人才发展布局,高水平创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N”是指其他各巿要发挥各类园区优势,加强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微生态”,构建星罗棋布、多极支撑的人才“雁群”。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赵君 整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鮀品】厚底鞋/运动鞋【首先吐槽下,这个品牌的价格品牌方真的控的太严格了,一点差价都不愿轻易给我!讲真,这期的样品我收到后都想多自留几双,特别是单鞋类,是
  • #heybona 06/15 20:00# “30岁的老娘依旧是元气担当”鬼马少女 宇宙无敌用彩色的衣服调剂生活的枯燥本期单品: 慵懒酷酷的牛仔 显瘦显高简约
  • 得知此消息后,包头供电公司创新开展“提升用电体验”特色主题服务活动,在2021年间,共有8家黄芪企业享受供电公司“三零”服务,大大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固阳供
  • #博君一肖[超话]# 以下是我是我的cpn[哈哈][哈哈][哈哈]小室7号发了七张照片,14号又发了七张照片为什么是7张呢七张照片代表一周七天,每天都在想你七号
  • 虽然事情总是会发生变化,但我们目前的目标是在年底的某个时间让你的手中得到一个新的和改进的星空巨龙。从符文大地各处抓一些最好的牡蛎,而你将会听到俄斯特·比尔的怪诞
  • 来“颜控猫小美”直播间还有更多惊喜福利哦~get同款韩国超防脱洗发产品|秃头小宝贝快码住‼️咱也不知道为啥,虽然我一直都是一个熬夜人,但来了韩国之后,熬夜冠军已
  • 从弗洛伊德到伍迪·艾伦,从优越论到失谐论,伊格尔顿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切入,带你探究我们平时的轻笑、大笑、讥笑、傻笑中的内涵。 后浪文学最新出版的《幽默》是当代
  • 所以大多数人的平庸,都来自于极差的执行力……翻看K线图,拉长了时间看,觉得像一幅幅山水画,起起伏伏,每一段K图背后一定对应着一段背景,是先果后因的故事……生活中
  • 欲望使这个城市充满了活力,也成了超级罪犯的温床,而墨小羽选择成为一名英雄,清除罪恶的源头……...#叩醒心灵[超话]# 【雪后素颜】昨日有人惊喜地告诉我,苏州下
  • xuan的南望:我还是第一次吃!!
  • #杨紫颜淡# [心][心][心]#杨紫小夭# 我知道唯粉是想打造一个超话乐园,剧粉在里面不用做数据,随意分享生活和心情但是很多剧粉其实不知道,不去掉前面的超话名
  • 18年拼到抢七但命运的捉弄保罗伤退只差一步就能走到终点19年第二轮面对没有kd的勇士遗憾落败感到惋惜20年威少的到来但第二轮被湖人打败我就感觉这只火箭已是强弩之
  • 21大连海事大学工业/物流复试录取详情一、进入复试人数及平均分工业工程与管理21届进入复试52人,特殊计划2人最高分250最低分197平均分220物流工程与管理
  • 【投稿】我8号在上遇到一个姐妹要拍裙子,当时说要分期说上周来拍,结果现在只有如图回复,说拿小号拍,而且要加vx转的时候我就犹豫了,但是看她评论都挺好就没在意,我
  • 【今日分享 |爱豆彩虹屁②】上一次在【】加上这次 这个就更完了1⃣️ 模仿长辈语气️ "나 몰랐는데 OO 좋아하네"️ "我以前
  • ★G2003太原绕城高速西北环段,长风西南站出口68车道(超宽车道)因施工,暂时关闭。/ 泛域设计#设计师改造家##装修设计##家装设计##高速公路畅通行动#
  • 同时,钢丝线的运用,也有对家纺城文化的表达。同时,钢丝线的运用,也有对家纺城文化的表达。
  • 细微之处体现着美食的精致,培乳肉的形成却是一种偶然,孙兰说:据史料记载,1860年(清朝咸丰10年)酱菜名家潘恒广为逃避战乱,来到临涣镇,在制作酱菜过程中,他发
  • 他2018年和演员女友Jui结婚,婚后夫妻俩为了生娃尝试各种方式,8日透过IG宣布做人成功,晒超音波照感谢所有支持过他们的人。在一个档节目里,主 持 人问唐嫣:
  •   服务核心功能,奠定空间基础,支撑高质量发展  突出服务国际交往功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吸引国际组织、产业联盟、仲裁机构等落户。  交通网便捷密集,打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