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指(self-exciting)的宇宙」

/ 2021.08.17 阅读笔记《量子物理史话》 Ⅳ

逻辑流程:[“延迟实验”]→[“参与性宇宙”模型]→[“人择原理”]→[探索者的余晖]→[走向小径分岔的花园]

在上一篇笔记「什么是意识·https://t.cn/A6Ia2he9」中,我们从“观测者使波函数坍缩”的观点出发,所以不得不对“意识”、“观测者”进行定义,然而这是一块烫手山芋,我们甚至很难说清一个人和一台照相机之间有什么分别?

在沿着这条道路探索的最后,还有一件事需要被提到。爱因斯坦的同事,也是玻尔的密切合作者之一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提出过一个令人吃惊的构想,也就是所谓的“延迟实验”(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

⏲️实验的基本思路是这样:

·「用涂着半镀银的反射镜代替双缝。把一块半射镜和光子的入射途径摆成45度角,那么这个光子有一半可能直飞,另一半可能被反射。所以它有了两条可能的前进路径。

若在半道上再摆放一个反射镜,我们又可以把这两条分开的岔路再交汇到一起,如图1所示。如果我们在终点观察光子飞来的方向,就可以确定这个光子当初究竟走了哪条道路,会得到一个随机、但唯一的答案。

现在,我们在终点处再插入一块同样呈45度角的半镀银反射镜,如图2,我们发现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个光子“自我干涉”,在一个方向上抵消,而只在另一个方向出现。按照量子派的说法,因为发生了干涉,光子必定“同时经过了两条道路”。」

·「总而言之,若我们不在终点处插入半反射镜,光子就沿着某一条道路而来,反之,它就同时经过两条道路。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要在终点处插入反射镜,我们可以在“最后关头”才做出决定,而这时候理论上光子早就通过了第一块反射镜,这个事件已经成了过去。然而,有趣的是,它却必须在快到达终点的时候,根据我们的选择,反过去决定自己当初到底走的是“一条路”还是“两条路”。也就是说,它必须根据“未来”的事件,去选择自己的“过去”应该怎样发生!」

简单来说就是,输入和输出都是确定的,但路径却是一团迷雾。直到你观测之前,路径不存在。也许你会觉得这纯粹是痴人呓语,然而,在惠勒的构想提出5年后,已经被多次验证。

这样稀奇古怪的事情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宇宙的历史说不定可以在已经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这样一来,宇宙本身由一个有意识的观测者创造出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虽然从理论上说,宇宙已经演化了几百亿年,但某种“延迟”使得它直到被一个高级生物观察之后才成为确定。我们的观测行为本身参与了宇宙的创造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宇宙”模型(The Participatory Universe)。宇宙本身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参与了这个谜题答案的构建本身。」

·「这实际上是某种增强版的“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人择原理是说,我们存在这个事实本身,决定了宇宙的某些性质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讨论所有问题的前提是:事实上已经存在了一些像我们这样的智能生物来讨论这些问题。无论如何,首先得保证有一个“”来问问题,不然就没有意义。」

·「举个例子,目前宇宙似乎是在以一个“恰到好处”的速度在膨胀。只要它膨胀得稍稍快一点,当初的物质就会四散飞开,而无法凝聚成星系和行星。反过来,如果稍微慢一点点,引力就会把所有的物质都吸到一起,变成一团具有惊人密度和温度的大杂烩。而我们正好处在一个“临界速度”上,这才使得宇宙中的各种复杂结构和生命的诞生成为可能。这个速度要准确到什么程度呢?大约是10^55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你从宇宙的一端瞄准并打中在另一端的一只苍蝇(相隔300亿光年),所需准确性也不过10^30分之一。类似的惊人准确的宇宙常数,我们还可以举出几十个。」

·「为什么宇宙恰好以这样一个不快也不慢的速度膨胀?人择原理的回答是:宇宙必须以这样一个速度膨胀,不然就没有“你”来问这个问题了。」[疑问]

·「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形:各种宇宙常数首先是一个不确定的叠加,只有被观测者观察后才变成确定。但这样一来它们又必须保持在某些精确的范围内,以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令观测者有可能在宇宙中存在并观察它们!这似乎是一个逻辑循环:我们选择了宇宙,宇宙又创造了我们。这件怪事叫作“自指”或者“自激活”(self-exciting)意识的存在反过来又创造了它自身的过去。」

「这个理论的古怪差不多已经超出了我们可以承受的心理极限。哪怕从哥本哈根解释本身而言,“意识”似乎也走得太远了。“难道亿万年来,宇宙波函数一直在等一个单细胞生物的出现,然后才坍缩?”

·「大多数“主流”的物理学家仍然小心谨慎地对待这一问题,持有一种更为“正统”的哥本哈根观点。然而所谓“正统观念”其实是一种鸵鸟政策,它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问题抛在一边,简单地假设波函数一观测就坍缩,而对它如何坍缩,何时坍缩,为什么会坍缩不闻不问。

但是,无论如何,当新物理学触及这样一个困扰了人类千百年的本体问题核心后,这无疑也激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热情和好奇心。的确有科学家沿着维格纳的方向继续探索,并论证意识在量子论解释中所扮演的地位,为此辩论至今。2003年,还有人宣称用实验证明了人类意识“的确”使波函数坍缩。不过这一派的支持者也始终无法就“意识”建立起有说服力的模型来,对于他们的宣称,我们在心怀敬意的情况下最好还是采取略为审慎的保守态度,看看将来的发展如何再说。」

现在让我们退回到最初,看看还有没有别的道路可以前进。嗯,我们发现的确还有一条小路通向未知的尽头,这条小道看上去笼罩在一片浓雾缭绕中,并且好像在远处分裂成无数条岔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 下篇笔记见

如何确定毕业课题的意义
从论文毕业的价值来自两个方面,即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论文理论价值是指论文,阐述的对科学理论具有开拓意义或丰富和完善其理论的内容;论文的实践价值是指论文所阐述的内容能够指导和促进实际工作。当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追求论文的价值作为我们的目标和出发点。
以下是三个论文课题:A.关于《在酒楼上》的艺术表现;B.《诗经》不是赞美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C.《老人与海》实施状态分析,这三个题目虽然没有写成文字,但是它们的价值已经被清晰地揭示出来了。
A的题目已经被前辈论证过了,也已经圆满解决了,所以这个题目已经过时了。如果大四学生选择这样的题目,他会花更多的精力,收集更多的资料,论证得更严谨,他的理论意义仍然不会很大,当然也不会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b的题目完全不同于以往学术界对海明威《小企业会计制度》体现“硬汉精神”的研究,其题目是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如果假设的结论能够得到充分的论证和确立,那么对海明威的研究将会增加一个新的视角和视角,这显然是一个创新的论文。
从学术角度来说,C的题目价值不大,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又增加了多少新的思路,就不好说了。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当前的经济现象及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能够指导正在进行的实体经济活动,为相关经济制度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实用价值。
它有学术价值,但不一定对社会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学术上,B和C这两个论文课题值得研究和写作。由此可见,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与选题密切相关。一个有价值的论文总是建立在选择重要课题的基础上,而课题的选择是决定论文价值的前提。
此外,人们往往把选题的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深刻地探讨过选题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深思良久。
问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技能。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用新的视角看待老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https://t.cn/A6IVXPig

【多个实锤证明新冠病毒来源自然 驳斥“实验室泄露”阴谋论】
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阶段病毒溯源计划,该计划将“中国违反实验室规程造成病毒泄漏”这一假设作为研究重点之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对此表示,这种提法,既违反常识也违背科学规律,中国政府是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溯源计划的。
曾益新指出,新冠病毒溯源一定是个科学问题,中国政府一贯支持科学地开展病毒溯源,“但是我们反对将溯源工作政治化,我们认为第二阶段病毒溯源应该在第一阶段病毒溯源的基础上来延伸,以世界卫生大会(WHA)73.1号决议作为指引,经过成员国充分讨论磋商后开展。对第一阶段病毒溯源时已经开展过的,尤其是已经有了明确结论的,不应该重复开展。”
7月4日,中国专家组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第二阶段溯源工作的中国建议,并与世卫组织专家交流。曾益新说:“在这个建议稿里体现了我们的考虑和核心观点,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认真地考虑中国专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议,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积极稳妥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持续开展溯源,要加强各国溯源科研的合作交流,要尽快找到最有可能的病毒源头,尽最大努力预防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

【实锤一: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溯源(中国部分)结果:实验室引入“极不可能”】
3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外公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联合研究报告。参与此次溯源研究的中外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传人、直接从自然宿主传人、经中间宿主传人、实验室传人4个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的评估,评估的结论分成五级: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
这份报告指出,新冠病毒通过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Extremely Unlikely),这是中外专家组达成的一致共识。3月31日,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表示,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这是有一个区间的,尤其是中间宿主,是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
梁万年介绍,实验室引入“极不可能”是通过两个维度得出的结论。实验室引入只有两个最有可能的渠道:一个是人工合成,对此,科学家已经有明确的态度,是不可能的;第二个是泄漏,泄漏的最关键点是实验室有没有,“中外专家组专门到武汉病毒所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相关研究人员包括相关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考察。尤其我们对它规范流程、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的执行,包括武汉病毒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过去做的和正在做的一些项目的了解,最终得出结论——‘极不可能’”。
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汉病毒所研究员袁志明在7月22日的发布会上强调:一、2019年12月30日之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没有接触、保藏和研究过新冠病毒;二、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来没有设计、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三、目前为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职工和研究生,保持新冠病毒的“零感染”。
袁志明补充说:“有媒体曾经报道,‘武汉病毒研究所有3名研究人员曾于2019年的11月到医院就诊,其症状和新冠病毒是一致的’,这完全是无中生有。如果要搞清这个事实真相,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这些媒体记者告诉我们这三人的姓名,真相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其实我们很早就提出了这个建议,但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袁志明指出,面对目前仍然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唯有全球合作,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蔓延,才能让全球人民重新回到繁荣和谐的生活。武汉病毒研究所将秉承开放透明的态度,愿意和各位科学家一道继续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贡献。

【实锤二:《柳叶刀》发文: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
7月5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文章《要确定SARS-CoV-2是如何传染给人类的,关键是科学,而不是猜测》(“Science, not speculation,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how SARS-CoV-2 reached humans”)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的理论。这篇文章由24名知名专家联合撰写。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必须使用科学方法获得的证据来帮助加深理解和作为解释现有问题的基础。这个过程并非没有错误,但它是可被自我纠正的,因为优秀的科学家努力不断提出新问题,应用新方法,并通过公开和透明的数据共享和持续对话来修正其结论。
这篇文章还指出:指控和猜测毫无帮助,因为它无助于获取更多信息,也不能帮助客观评估病毒到人类病原体的途径,而这些都可能有助于防止未来的大流行。相互指责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国际合作有任何推动作用。新病毒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因此保持透明度和各地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早期预警系统。
2020年2月19日,《柳叶刀》发表文章《支持中国科学家、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员抗击COVID-19的声明》(“Statement in support of the scientists,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of China combatting COVID-19”),上述24位科学家参与其中。这篇文章指出,中国科学家、公共卫生人员和医疗人员努力、有效地迅速识别此次疫情背后的病原体,采取重大措施减少其影响,并与全球卫生界公开分享成果,这一努力是显著的,“我们签署这份声明,是为了声援所有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拯救生命、保护全球健康的中国科学家和卫生专业人员。我们大家都在一起,与中国同行站在最前线,共同应对这一新的病毒威胁。”
时隔一年多,这些科学家表示:“近期,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单独收到了询问,问我们是否仍然支持去年年初说的话,答案很明确:我们重申,我们对当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人民,以及此后在与病毒的无情和持续斗争中冒着个人风险竭尽全力工作的许多世界各地的卫生专业人员表示声援,我们的尊重和感激与日俱增。”
此外,7月7日,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欧洲科学数据共享平台Zenodo上发表预印本文章,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来自于武汉实验室”;“没有证据表明任何早期的病例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存在联系”;“没有证据表明在大流行之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拥有或研究过新冠病毒的祖先”。
实锤三:“盲眼钟表匠”理论:新冠病毒无法被人工合成
7月16日,21位中国科学家和1位在中国工作的英国学者联名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题为《论SARS-CoV-2的起源——盲人钟表匠的争论》(“On the origin of SARS-CoV-2—The blind watchmaker argument”)的观点文章,运用经典进化理论——“盲眼钟表匠”,有力论证了为何新冠病毒只可能来源于自然,而不可能由人为制造。
这篇文章指出,与2003年SARS病毒相比,新冠病毒对人类的适应性非常好,从动物宿主到人类的适应性转移已经更为广泛。根据“盲眼钟表匠”理论,这种适应性转变只能发生在当前大流行暴发之前,并且需要依靠逐步选择的帮助。在这种观点下,新冠病毒不可能是从大城市的动物市场进化而来的,在实验室里进化而来就更不可能了。
1794年,一个英国牧师威廉·佩利提出,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完美地适应着各自的生存环境,就像一块精巧的钟表。你无法想象它来自自然,在这背后一定有一个钟表匠(造物主)设计并制造了它。
英国的理查德·道金斯反驳了该观点,他曾在《盲眼钟表匠》中指出,达尔文发现了一个盲目的、无意识的、自动的过程:所有生物的存在与看似有目的的构造,都可以用一个过程解释,这就是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自然选择没有目的,也没有“心眼(mind’s eye)”。它不为未来打算,也没有先见之明。如果自然选择就是自然界的钟表匠,那它一定是个盲眼的钟表匠。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吴仲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人在宣扬“人为论”“阴谋论”“实验室泄漏论”时,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像新冠病毒这么完美适应人体的病毒,怎么可能来自于“盲目”的、漫无目的的大自然?这是科学思想上的可怕倒退——一下子退回了200多年前一个牧师的思维。
吴仲义表示,正因为新冠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见证的最“完美”的病毒,它才必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因为哪怕是最顶尖的人类科学家,当他想要“制造”一个完美适应人群的病毒时,他其实不知道要造什么样的东西。就好比哪怕最富有技术和经验的电子产品公司,想要一次性设计出一款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也是不可能的——最“完美”的产品一定脱胎于市场的检验和反复的打磨。
吴仲义说:“我们推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相关病毒已经在野生动物和人群中经历了反复的互相感染,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积累了适应人体的突变。在入侵人间的过程中,病毒屡败屡战,直到演化成今天这种极其适应人群传播的状态。与普通感冒相关的人类冠状病毒(OC43、229E和NL63)的进化史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这些冠状病毒在全球传播之前,已经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相互感染与传播了数百年。”
曾经有印度学者发现新冠病毒里有部分序列和艾滋病毒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推测新冠病毒可能是人造的并写成论文,“但是这篇论文在预印版阶段就遭到国际同行的批驳,后来这个作者主动撤稿了”。
曾益新在7月22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也举例解释了新冠病毒无法被人类合成,因为在很多其他的病毒里都有类似的序列,所以不能凭这一点来推断新冠病毒是人造的。
曾益新补充说,还有更多专家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新冠病毒没有人工改造的痕迹,从根本上否定了人造病毒的可能性。
“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认真地考虑中国专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议,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积极稳妥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持续开展溯源,要加强各国溯源科研的合作交流,要尽快找到最有可能的病毒源头,尽最大努力预防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曾益新说,“溯源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病毒的源头搞清楚,然后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所以一定要本着科学原则,按科学规则推动这项工作,这就是中国政府的态度。”(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火箭4-1爵士晋级西部决赛 保罗41+7+10终圆西决梦
  • 李小冉生日晒美照 亲友齐聚庆生心情好
  • 好消息!北京99家博物馆下周五免费开放,最全的活动清单在这里
  • 德媒头条| 2018.04.06:朴槿惠被判了!
  • 中国游客疑在越南遇高价宰客 与店员争执引发群殴
  • 金龙鱼诉某微信公众号传谣案一审胜诉 被告公众号道歉赔偿
  • 皇马成立电竞战队,亚佰天辰推动中国电竞国际化
  • 郑爽单独逛街扫货被偶遇 微笑为网友签名
  • 刚发生!桂林熊虎山庄突发老虎伤人事件,有人活活被咬死
  • 嗯哼妹妹曝光,黄圣依真人秀洗白,这位妈妈未婚先孕?
  • 北京多人被狗咬 急寻咬人“凶狗”
  • 吉林高院决定再审的金哲宏案,又见“神探”,又见“狱侦耳目”
  • 最新报告发表! 全球最接纳移民国家加拿大排名全球第四!
  • 网售滞销水果套路:打“悲情牌”夸大营销内容
  • 张檬向刘雨欣道歉,插足刘雨欣家庭
  • 最大网红孵化基地落户武汉!美女云集!
  • 第一夫人剽窃风波:撰文与奥巴马著述如出一辙
  • 逃犯克星!又一逃犯来听张学友的演唱会,然后被警察蜀黍带走!网友特地改了一首歌...
  • 杨丽娟称还想见刘德华一面 懊悔当年害父亲自杀
  • 天降大狗砸中路人!女子颈椎砸断住进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