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最新研究成果登国际顶级期刊#【“闻”出来的肿瘤?#嗅觉刺激诱发胶质瘤产生#!浙大最新研究成果登上《自然》】肿瘤是如何产生的?一直是横亘于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系、良渚实验室研究员,浙大二院双聘教授刘冲团队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抽丝剥茧,首次通过清晰证据链,证明了嗅觉感知体验和胶质瘤发生之间存在独特的直接联系。
这项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11日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陈鹏祥,通讯作者为刘冲研究员。

脑洞大开,嗅觉刺激诱发胶质瘤产生

令人闻之色变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从发现疾病到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5个月。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多模式治疗。目前认为,胶质瘤的病因由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后天环境中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但是,尚未确定环境刺激究竟如何与疾病关联。
在十数年的研究中,刘冲一直在思考,什么因素会诱发胶质瘤的产生?“肿瘤细胞的成长,会与周围的细胞交流、传递信息。而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神经放电方式来发挥功能。因此,我们聚焦于神经元活动,探究其是否会影响胶质瘤的产生。”刘冲介绍。

揭秘环境刺激与胶质瘤产生的关系,第一个挑战是要构建能够自发生成胶质瘤的实验小鼠模型。因为自发而非移植产生肿瘤,才能真正反应出肿瘤在大脑中形成的过程。面对这一挑战,刘冲实验室耗时数年,构建了模拟人类大脑中胶质瘤的产生过程的可靠动物模型。通过严谨的分析,团队发现肿瘤主要自发产生于嗅球的突触小球层,也就是嗅觉环路第一级神经元(嗅觉感受神经元)和第二级神经元(称为僧帽/簇状细胞)的信息交流区域。

“既然嗅觉脑区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那么,嗅觉环路的神经元活动是否会影响胶质瘤的发生?”这个突如其来的“脑洞大开”,成为整个研究的关键。刘冲团队随后对这个猜想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浙大研究团队利用前沿的化学遗传学干预手段,精确抑制小鼠嗅觉感受神经元活动。研究人员发现,抑制嗅觉感受神经元活动后,肿瘤体积显著下降;而激活其活动后,肿瘤体积增加。结果证实,嗅觉环路神经元的兴奋性活动是胶质瘤产生的根源。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浙大团队进一步通过精准的物理阻断方式,阻断小鼠单侧嗅觉输入。直接封闭小鼠单侧嗅觉输入后,研究人员发现,封闭侧大脑嗅球中肿瘤的体积缩小,充分证明了嗅觉刺激可以调控胶质瘤发生。“该研究首次通过物理手段干预自发胶质瘤生成,也验证了嗅觉神经环路在胶质瘤生成中的地位。”刘冲说。

追根溯源,一条电波穿起了肿瘤发生

明确了诱发胶质瘤产生的嗅觉神经环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追根溯源,搞清楚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刘冲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筛选出生长因子IGF-1是潜在的重要效应因子,而嗅球中IGF-1主要表达在嗅觉环路第二级神经元僧帽/簇状细胞中。基于上述发现,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小鼠模型,可以同时模拟胶质瘤发生和去除僧帽/簇状细胞特异性来源的IGF-1。结果显示,敲除了僧帽/簇状细胞中的IGF-1后,肿瘤体积显著降低。随后,团队在此小鼠肿瘤模型上,同时激活嗅觉感受神经元和阻断IGF-1信号通路,发现嗅觉激活导致的促瘤作用被完全消除。清晰证明,嗅觉活动主要是通过IGF-1信号通路调控胶质瘤的发生。

刘冲介绍,“在整个胶质瘤发生的环路中,嗅觉环路中的僧帽/簇状细胞受到嗅觉刺激分泌出生长因子IGF-1,相当于电波发射塔发出了生长信号。而这个信号被肿瘤细胞上的生长因子受体接收,这就好像电波被天线接收,进而传递到肿瘤细胞内,启动细胞恶变和增殖的程序。”
科学研究需要夯实的基础、求真求是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方向。多年来,在与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刘冲实验室一直关注神经系统肿瘤细胞起源、肿瘤演进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研发。最新成果的发表,从全新角度揭示外部感觉(嗅觉刺激)可以直接影响胶质瘤发生。

刘冲表示,这一成果为后续进一步探究不同感知觉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甚至是情绪应激和异常神经功能相关疾病,是否也会影响肿瘤发生提供了无限思考空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此研究的深入探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肿瘤发生本质这一基本生物学问题,并为胶质瘤的预防、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通讯员 柯溢能 摄影 卢绍庆 科研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中国大陆最高的“树王”是如何发现的?我们采访了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通过和北京大学牵头的科研团队合作,在中国藏南地区墨脱县境内的格林村记录到的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刷新了此前位于云南高黎贡山的72米秃杉创造的纪录,成为目前中国大陆已知最高的一棵树,荣登大陆“树王”宝座。参与此项调查的科研人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棵不丹松刷新的是中国大陆“树王”的记录,而全中国的“树王”还在台湾省。下一步,科研人员将与当地林业部门一起对这棵不丹松进行研究保护,计划利用当地出色的自然条件发展生态旅游,并推动在当地建设国家公园。#西藏发现中国大陆已知最高的树#

“这棵树以前就被我们的村民发现了,被形象地叫作‘望天松’。这棵树也是我们门巴族村民心中的‘辛达布’,也就是神树的意思。”格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家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这棵树在当地已经“出类拔萃”,但始终没能精确测量其高度。此前,曾有人尝试用无人机在茫茫原始森林中去一窥这棵树的全貌,也仅仅只能得出这棵树高约80米的粗略估算。

在墨脱县有过多年实地考察经验的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负责人李成是最早提出这棵不丹松可能为我国最高树木这一猜想的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李成介绍说,2013年10月,自己在格林村进行生态考察,在早起给西藏林规院布设红外相机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被雾气烘托的格林盆地有几棵特别高的树木。“当时估测这棵树有70~90米高。以前我们就曾推测中国最高的树木有可能就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而去年我们开始筹备详细测绘,并和北大联合组成了专业的测绘小组”李成称。

2022年4月,受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委托,北京大学吕植和郭庆华课题组、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组成了联合调查队,对墨脱境内的不丹松进行调查。北京大学郭庆华课题组基于星载与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在2022年绘制并发布了30米空间分辨率中国森林冠层高度分布图,根据分布图显示,墨脱县的森林平均冠层高度在国内领先,存在生长最高树的可能性。

“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遥感技术,能够直接、快速、精确地获取研究对象的三维点云模型。”郭庆华教授称。据悉,激光雷达是目前国际上权威、通用的测树方法,较之传统的测量方法更加客观、准确、精细。在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进行大范围测绘后,发现了11棵潜在高于70米以上的巨树。随后,调查团队携带背包激光雷达进入森林腹地,对11棵巨树分别进行精细测绘,获取11棵潜在高于70米巨树的三维点云模型,进而对这些巨树进行精准测量。

在经过为期10天的实地考察、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后,调查团队最终确定这棵不丹松巨树高达76.8米,该发现刷新了目前中国大陆最高树的纪录。研究团队获取了最高树的精细三维点云数据,并采用无人机获取数百张照片拼接成巨树等身照。除此之外,测量团队还采用无人机悬吊测绳和卷尺测量等方法,进行了高度和胸径验证,记录了详细的数据。

在此次调查中,研究团队在格林村一处就发现8棵高度在70米以上的巨树,高度从70.2米到76.8米,是目前中国大陆经过精准测量发现的巨树分布最多的区域,充分表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李成介绍,墨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有数量众多的巨树,和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分不开。全世界的高树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州海岸,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还有东南亚的婆罗洲,这些区域或是潮湿、云雾弥漫,或是降雨量很高,而墨脱的年降雨量大概是3000-4000毫米,当地有适合巨树生长的水热条件,也分布有许多适合长高的树种。此外,雅鲁藏布大峡谷没有强风天气,影响树木长高的外力因素较少,唯一的风险就是地震。

“雅鲁藏布大峡谷内高树密集,对不丹松而言,70米几乎是普遍的高度,只要在山地雨林环境合适的情况下,不丹松都能长很高。当年我们用无人机飞到上空,惊讶地发现这棵树曾经断掉过,我们在原始森林里也发现了大量因大地震而断掉的树木。所以,我们估测很有可能在这片原始森林里还有更高的树木。” 李成补充称。

李成指出,此次发现的这棵不丹松刷新的是中国大陆“树王”的记录,而全中国的“树王”还在台湾省。在墨脱发现大陆”树王”的消息公布后,台湾省媒体也给予了关注。据台媒称,台湾的台湾杉“桃山神木”比墨脱不丹松更高,高度达到79.1米。这一高度也让“桃山神木”问鼎中国“树王”。

此次在墨脱县境内发现中国大陆的“树王”也让当地充分认识到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在谈到下一步保护计划时,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格桑巴珠表示,未来,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将和研究团队充分合作,希望通过进一步数据采集与科学分析,探究最高树及其他墨脱巨树的形成条件与生长机理,为巨树及雅鲁藏布大峡谷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李成认为,墨脱这片区域保存有中国最大最好的原始森林,这棵巨树的发现是一个重要指标,是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原始性、原真性的确认,体现了该地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下一步,当地可以利用众多巨树资源开发生态旅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李成建议,应在当地加快推动国家公园的建设。“这片区域虽然敏感,但从科学角度出发,就算有争端,也应当开展相关工作。而国家公园的建立也是宣誓主权的一部分,这会对增强领土意识带来积极正面影响。”李成称。(环球时报-环球网 报道 记者 樊巍 单劼)

【中国大陆最高的“树王”是如何发现的?我们采访了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通过和北京大学牵头的科研团队合作,在中国藏南地区墨脱县境内的格林村记录到的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刷新了此前位于云南高黎贡山的72米秃杉创造的纪录,成为目前中国大陆已知最高的一棵树,荣登大陆“树王”宝座。参与此项调查的科研人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棵不丹松刷新的是中国大陆“树王”的记录,而全中国的“树王”还在台湾省。下一步,科研人员将与当地林业部门一起对这棵不丹松进行研究保护,计划利用当地出色的自然条件发展生态旅游,并推动在当地建设国家公园。#西藏发现中国大陆已知最高的树#

“这棵树以前就被我们的村民发现了,被形象地叫作‘望天松’。这棵树也是我们门巴族村民心中的‘辛达布’,也就是神树的意思。”格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家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这棵树在当地已经“出类拔萃”,但始终没能精确测量其高度。此前,曾有人尝试用无人机在茫茫原始森林中去一窥这棵树的全貌,也仅仅只能得出这棵树高约80米的粗略估算。

在墨脱县有过多年实地考察经验的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负责人李成是最早提出这棵不丹松可能为我国最高树木这一猜想的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李成介绍说,2013年10月,自己在格林村进行生态考察,在早起给西藏林规院布设红外相机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被雾气烘托的格林盆地有几棵特别高的树木。“当时估测这棵树有70~90米高。以前我们就曾推测中国最高的树木有可能就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而去年我们开始筹备详细测绘,并和北大联合组成了专业的测绘小组”李成称。

2022年4月,受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委托,北京大学吕植和郭庆华课题组、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组成了联合调查队,对墨脱境内的不丹松进行调查。北京大学郭庆华课题组基于星载与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在2022年绘制并发布了30米空间分辨率中国森林冠层高度分布图,根据分布图显示,墨脱县的森林平均冠层高度在国内领先,存在生长最高树的可能性。

“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遥感技术,能够直接、快速、精确地获取研究对象的三维点云模型。”郭庆华教授称。据悉,激光雷达是目前国际上权威、通用的测树方法,较之传统的测量方法更加客观、准确、精细。在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进行大范围测绘后,发现了11棵潜在高于70米以上的巨树。随后,调查团队携带背包激光雷达进入森林腹地,对11棵巨树分别进行精细测绘,获取11棵潜在高于70米巨树的三维点云模型,进而对这些巨树进行精准测量。

在经过为期10天的实地考察、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后,调查团队最终确定这棵不丹松巨树高达76.8米,该发现刷新了目前中国大陆最高树的纪录。研究团队获取了最高树的精细三维点云数据,并采用无人机获取数百张照片拼接成巨树等身照。除此之外,测量团队还采用无人机悬吊测绳和卷尺测量等方法,进行了高度和胸径验证,记录了详细的数据。

在此次调查中,研究团队在格林村一处就发现8棵高度在70米以上的巨树,高度从70.2米到76.8米,是目前中国大陆经过精准测量发现的巨树分布最多的区域,充分表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李成介绍,墨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有数量众多的巨树,和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分不开。全世界的高树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州海岸,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还有东南亚的婆罗洲,这些区域或是潮湿、云雾弥漫,或是降雨量很高,而墨脱的年降雨量大概是3000-4000毫米,当地有适合巨树生长的水热条件,也分布有许多适合长高的树种。此外,雅鲁藏布大峡谷没有强风天气,影响树木长高的外力因素较少,唯一的风险就是地震。

“雅鲁藏布大峡谷内高树密集,对不丹松而言,70米几乎是普遍的高度,只要在山地雨林环境合适的情况下,不丹松都能长很高。当年我们用无人机飞到上空,惊讶地发现这棵树曾经断掉过,我们在原始森林里也发现了大量因大地震而断掉的树木。所以,我们估测很有可能在这片原始森林里还有更高的树木。” 李成补充称。

李成指出,此次发现的这棵不丹松刷新的是中国大陆“树王”的记录,而全中国的“树王”还在台湾省。在墨脱发现大陆”树王”的消息公布后,台湾省媒体也给予了关注。据台媒称,台湾的台湾杉“桃山神木”比墨脱不丹松更高,高度达到79.1米。这一高度也让“桃山神木”问鼎中国“树王”。

此次在墨脱县境内发现中国大陆的“树王”也让当地充分认识到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在谈到下一步保护计划时,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格桑巴珠表示,未来,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将和研究团队充分合作,希望通过进一步数据采集与科学分析,探究最高树及其他墨脱巨树的形成条件与生长机理,为巨树及雅鲁藏布大峡谷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李成认为,墨脱这片区域保存有中国最大最好的原始森林,这棵巨树的发现是一个重要指标,是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原始性、原真性的确认,体现了该地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下一步,当地可以利用众多巨树资源开发生态旅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李成建议,应在当地加快推动国家公园的建设。“这片区域虽然敏感,但从科学角度出发,就算有争端,也应当开展相关工作。而国家公园的建立也是宣誓主权的一部分,这会对增强领土意识带来积极正面影响。”李成称。(环球时报-环球网 报道 记者 樊巍 单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快转 快转拉黑昼夜携着自律奔走 歌声袭来梦想的风 连树梢都挂起低调的灯笼,刘宇宁,春风十里,不如你,你就在我心里@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
  • (事前tp占比15%)全网、日网、Whosfan、Whosfan vx小程序️时间:4月1日13:00至4月4日8:00(北京时间)️教程:全网、日网:Whos
  • 1.在意我的话 就在意我的话 2.先活着 其它再慢慢想办法 3.我们共有过去 却各有未来 4.别慌,月亮也在大海处迷茫 5.慢慢变好的我 慢慢等你慢慢来 6.好
  • 2⃣️折清仓‼️‼️我们一罐198,两罐380‼️兰蔻、香奈儿、雅诗兰黛同专利瑞士CRB专研:EOS抗压精华+视黄醇一罐满足保湿、补水、抗衰老、抗氧化~限量薅羊
  • 说完海带的功效,再来聊聊几个关于它的说法~3个海带问题,一次说清海带表面的白色粉末,能吃吗?海带:实至名归的“长寿菜”海带吃起来鲜鲜的、黏黏的,风味和口感都顶呱
  • 于细小处见真功显实效,萧山区每月亮灯率都能保证在98%以上,带给市民视觉上美的体验、美的享受。就是因‌为这‌样一群手艺人,秉着“工匠精神”几十年专‌注做一‌件事
  • 被封的第十二天应律所高伙们鼓励,开始了自媒体普法之路,每次直播及视频录制都很耗费精力,但可能源于热爱以及想完成小时候做播音主持梦想的执念,在繁累中感受乐趣与成就
  • 有时候,当自己成功了,再回首往事,真的会感到无比的辛酸和搞笑,正如当年曹云金在德云社地位显著时,岳云鹏,还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师弟,与曹云金打招呼,人家都
  • 새봄을 맞이한 전야에 과감한 전진기상이 나래친다 평원군의 일군들과 농업근로자들 만만치 않은 잡도리, 더욱 고조되는 다수확열의 새봄을 맞이한
  • 现在,与其在脑海中一直想着挽回对方,不如想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分手?现在,与其在脑海中一直想着挽回对方,不如想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分手?
  • 酸辣又开胃,这种蔬菜做成零食简直香哭了!
  • “去年,龙湖智创生活物业管理板块全口径收入达到104亿,商业运营板块有61个购物中心已经开业实现运营管理和服务,累计获取项目120余个,未来每年会有滚动项目的接
  • Bassike/ Jac + Jack 澳洲本地品牌,极致的简洁和自然百搭,又有小小的设计感,也是我拥有最多衣服的两个牌子,基本我80%的Casual裤子和T都
  • 家,真的是一个可以治愈人的地方,港湾这个词如此贴切原本的我,满身的刺,不愿意回家,觉得自己就是条丧家之犬,没有安身之所。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感受到了更多的爱
  • 离开外甥宝宝的第一天,虽然很轻松,但已经开始想他了[爱你][爱你]今晚的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确是佩服导演的奇思妙想,把博物馆的人物直接在夜晚复活,充满了历史的
  • [难过][难过][难过]这段故事真的很温馨,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最后这两集真的是哭得稀里哗啦,老林的结局太意难平,情绪到现在还无法平静下来,珍惜身边人,希望
  • 红妞发文被迫退网,喊话我红妞一直以来与世无争,没想到人在家中坐 祸从天上来,我每天早上三点中起来 五点之前准时直播带大家开心 哪怕身体生多大病就每天吃药打针都会
  • #三门峡市第三中学[超话]##崤函夜话#“在这复杂世界里,我们应该拥有认真过好这一生的四种能力:得自在、知孤独、记初心、要豁达。[月亮] 【朱虹 曹雯芹:生命史
  • 绕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恋,在琵琶和鸣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孤寂难掩,耳畔的呢喃似花落时一声轻叹;情缘诉不尽笙箫,一世寂寞谁人怜,朦胧中四下里无
  • 而现在呢,确实应该叫我阿姨了,我突然开始不想接受了,我还年轻,甚至想一直年轻。整个晚上,这个媳妇就一直缠着陈医生,陈医生一直拒绝,不停地说“不可以,不可以”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