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山水宴宾朋——桦甸市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优秀旅游县(市)”“中国最具绿色(旅游)投资价值城市”“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最受欢迎自驾游线路”“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城”“首批中国最佳品质旅游胜地”……不久前,桦甸第16届白桦节启幕,这座山水之城向公众晒出了多个版本的名片。

名片上的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旅游”无一例外是核心体现。透过名片,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淌金流银的山水风光,还可以感受富丽堂皇的五彩文化。纵观大美桦甸,并非是某一个或几个景点的崛起,而是处处皆景,置于“全域”背景下的整体嬗变。

依托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区位、资源、文化、生态等特色,桦甸积极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数年耕耘,只争朝夕,如今已到收获季节:1月份-5月份,桦甸市旅游接待人数21.3万人次,旅游收入13940万元,同比均翻了两番以上。

绿水青山与振兴发展的互动

“2016年,初到桦甸政府任职,这里的青山绿水便让我深感震撼。近年来,我们班子坚持把绿水青山当作最重要的资源,不断谋求发展和改善,努力让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桦甸市委主要领导说。

围绕打造旅游产业这个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桦甸市着力构建“1321”现代产业体系,明确提出新的发展定位:打造长吉长旅游服务中心城市、长白山下最美驿站,建设生态旅游新城。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桦甸市做大做强冰雪旅游产业实施方案》《桦甸市旅游业加快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把旅游产业列为优势产业加以培植。

几年间,桦甸累计投入资金3亿余元,南楼山3A级景区、苏密沟A级景区、名峰生态度假村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苏密沟晓光民俗村和民俗博物馆完成改造;长白山特产商贸城、白云国际酒店、秀水街美食城完成改造;清水绿堤景观带完成改造;五桦、桦辉、榆江、吉桦等城乡公路全部建成水泥路;新建城市公交站点247个,景区栈道15公里,停车场16处5.8万平方米;新建旅游公厕25座。

桦甸为绿水青山撑起保护伞,绿水青山则为桦甸带来滚滚财源。在全域旅游的强力拉动下,桦甸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悄然转向新增长点。2016年-2019年,共接待游客395.6万人次,年均增长14.6%,实现旅游收入23.7亿元,年均增长24.14%。2020年,纵然在疫情影响下,全市仍接待游客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2021年,全市文旅产业不断实现新增长,预计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旅游+”引领 一业兴百业旺

近年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当甸野藏金的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桦甸市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当地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壮大市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把全域旅游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的助推器。

依托中国长白山林蛙之都、国家野山参标准化示范区等农业品牌资源,桦甸市开发出一系列旅游名镇、民俗村和农家乐项目,促进了农旅融合、农民增收。名峰生态度假村,是吉林市休闲农业十大景区之一,不仅设施齐全,有多样的娱乐、运动设施,独特的观赏景点,还有绿色无公害的果蔬采摘园区等,集保健养生、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于一体。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美宜人,被游客誉为“世外桃源”。随着“旅游+农业”模式的深入开发,桦郊乡红星村“知青旅店”等一大批以农业为终端的特色旅游项目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围绕文化旅游资源,桦甸市开发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其中桦甸农民画尤受市场追捧。仅2020年,该市指导创作农民画(剪纸)作品就多达700余幅。

在桦甸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打造产业兴旺的助推器,就要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旅游+”。“如今,我们的‘旅游+’可谓百花齐放:‘旅游+冰雪’,将冰天雪地转换为真金白银;‘旅游+乡村’,把古村落、古民居变成旅游产品;‘旅游+红色’,将巍巍森林同红色战迹地遗址相结合,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影视’‘旅游+体育’‘旅游+摄影’等等,旅游带动多项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旅游拉动乡村振兴 乡村成就更美旅程

红石花海花浪起伏,斑斓澎湃;友谊花海芬芳四溢,迷醉缠绵;晓光村尽展乡村风情,围炉对饮,妙趣横生……近两年,乡村振兴战略在桦甸得到有效推进,结下累累硕果。

桦甸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乡村振兴的突破,离不开全域旅游的强力支撑。当地发展全域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富民强市,让城乡居民过上好日子。

全域旅游,托起了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在乡村亮出一个又一个手笔:推进绿色示范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15个、美丽庭院1530个、干净人家2060户,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将五桦、桦辉沿线2个乡镇19个村37个社整体打造成具有山水特色、风格统一的北方村落民居,辐射延伸周边村屯连片成带,形成了点上有特色、线上有亮点、片区有文化的美丽乡村示范带;“七边”环境卫生治理和城乡绿化行动为美丽乡村再上靓装,截至6月,已建“口袋公园”162个,绿化面积14.26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6万株、灌木2.4万株。

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临近枫雪部落景区,每年夏秋的旅游季,近百名当地农民到景区打工,人均增收近万元;名峰山庄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肇大鸡山稻花香合作社,实现周边农户耕地成功流转,农民增收明显;桦郊乡友谊村花海建成5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0余万元,带动100多名农民稳定就业,村民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

今日,全域旅游有效拉动乡村振兴;明日,乡村振兴必然成就桦甸更美的旅程!(李婷 丁美佳 王天娇)

【五彩山水宴宾朋 ——看桦甸市如何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优秀旅游县(市)”“中国最具绿色(旅游)投资价值城市”“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最受欢迎自驾游线路”“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城”“首批中国最佳品质旅游胜地”……7月1日,桦甸第16届白桦节启幕,这座山水之城向公众晒出了多个版本的名片。
  名片上的表述虽各自有所不同,但“旅游”无一例外都是核心体现。透过名片,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淌金流银的山水风光,还可以感受富丽堂皇的五彩文化。纵观大美桦甸,处处皆景,并非是某一个或几个景点的崛起,而是置于“全域”背景下的整体嬗变。
  依托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区位、资源、文化、生态等特色,桦甸积极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数年耕耘,只争朝夕,如今已到收获季节:1月份-5月份,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1.3万人次,旅游收入13940万元,同比均翻了两番以上。
  绿水青山与振兴发展的互动
  “2016年,初到桦甸政府任职,这里的青山绿水便让我深感震撼。近年来,我们班子坚持把绿水青山当作最重要的资源,不断谋求发展和改善,努力让水更绿、让山更青、让天更蓝。”桦甸市委主要领导说。
  围绕打造旅游产业这个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桦甸着力构建“1321”现代产业体系,明确提出新的发展定位:打造长吉长旅游服务中心城市、长白山下最美驿站,建设生态旅游新城。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桦甸市做大做强冰雪旅游产业实施方案》《桦甸市旅游业加快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把旅游产业列为优势产业加以培植。
  几年间,桦甸累计投入资金3亿余元,南楼山3A级景区、苏密沟A级景区、名峰生态度假村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苏密沟晓光民俗村和民俗博物馆完成改造;长白山特产商贸城、白云国际酒店、秀水街美食城完成改造;清水绿堤景观带完成改造;五桦、桦辉、榆江、吉桦等城乡公路全部建成水泥路;新建城市公交站点247个,景区栈道15公里,停车场16处5.8万平方米;新建旅游公厕25座。
  桦甸为绿水青山撑起保护伞,绿水青山则为桦甸带来滚滚财源。在全域旅游的强力拉动下,桦甸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悄然转向新增长点。2016年-2019年,共接待游客395.6万人次,年均增长14.6%,实现旅游收入23.7亿元,年均增长24.14%。2020年,纵然在疫情影响下,全市仍接待游客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2021年,全市文旅产业不断实现新增长,预计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旅游+”引领一业兴百业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当甸野藏金的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桦甸市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当地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壮大市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把全域旅游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的助推器。
  依托中国长白山林蛙之都、国家野山参标准化示范区等农业品牌资源,桦甸市开发出一系列旅游名镇、民俗村和农家乐项目,促进了农旅融合、农民增收。名峰生态度假村,是吉林市休闲农业十大景区之一,不仅设施齐全,有多样的娱乐、运动设施,独特的观赏景点,还有绿色无公害的果蔬采摘园区等,集保健养生、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于一体。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美宜人,被游客誉为“世外桃源”。随着“旅游+农业”模式的深入开发,桦郊乡红星村“知青旅店”等一大批以农业为终端的特色旅游项目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围绕文化旅游特色资源,桦甸市开发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其中桦甸农民画尤受市场追捧。仅2020年,该市指导创作农民画(剪纸)作品就多达700余幅。
  在桦甸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打造产业兴旺的助推器,就要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旅游+”。“如今,我们的‘旅游+’可谓百花齐放:‘旅游+冰雪’,将冰天雪地转换为真金白银;‘旅游+乡村’,把古村落、古民居变成旅游产品;‘旅游+红色’,将巍巍森林同红色战迹地遗址相结合,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影视’‘旅游+体育’‘旅游+摄影’等等,旅游带动多项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旅游拉动乡村振兴 乡村成就更美旅程
  红石花海花浪起伏,斑斓澎湃;友谊花海芬芳四溢,迷醉缠绵;晓光村尽展乡村风情,围炉对饮,妙趣横生……近两年,乡村振兴战略在桦甸得到有效推进,结下累累硕果。
  桦甸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乡村振兴的突破,离不开全域旅游的强力支撑。当地发展全域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富民强市,让城乡居民过上好日子。全域旅游,托起了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全域旅游在乡村亮出一个又一个手笔:推进绿色示范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15个、美丽庭院1530个、干净人家2060户,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将五桦、桦辉沿线2个乡镇19个村37个社整体打造成具有山水特色、风格统一的北方村落民居,辐射延伸周边村屯连片成带,形成了点上有特色、线上有亮点、片区有文化的美丽乡村示范带;“七边”环境卫生治理和城乡绿化行动为美丽乡村再上靓装,截至目前,已建“口袋公园”162个,绿化面积14.26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6万株、灌木2.4万株。
  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临近枫雪部落景区,每年夏秋的旅游季,近百名当地农民到景区打工,人均增收近万元;名峰山庄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肇大鸡山稻花香合作社,实现周边农户耕地成功流转,农民增收明显;桦郊乡友谊村花海建成5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0余万元,带动100多名农民稳定就业,村民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
  今日,全域旅游有效拉动乡村振兴;明日,乡村振兴亦必然成就桦甸更美的旅程。此乃驴友之幸,此乃桦甸之幸!

【振奋!榆阳区166个村累计分红2.38亿元】近日,记者从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了解到,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写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第三十八章第二条指出,“全省总结推广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探索农民集体资产股份退出、继承、抵押和担保等责权利转化关系,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早在“十二五”初,榆阳区就将加强全区党建工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治本之策,大胆探索,久久为功,遵循“三权分置”、抓实“三变改革”、明确“三条路径”、促进“三产融合”、饱含“三农情怀”,形成百村示范、整区推进的大好局面。先后成立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21个、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411个,盘活资源性资产总额90.8亿元,166个村累计分红2.38亿元。农村产改的“榆阳模式”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遵循“三权分置” 小山村实现大变革
2013年,榆阳区在赵家峁村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让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新格局。并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模式,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逐步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关系。通过“清产核资—界定成员—设置股权—制定章程—成立合作社—发放股权证”改革六步走,实现定人、定股、定机制,构建起联股、联利、联心的共同体。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利用村集体流转的土地和村民筹集的资金,全村建起了33座设施果蔬大棚、35亩集中养殖小区,新栽植山地葡萄150亩、山地苹果150亩、酥梨30亩。实实在在的增收让村民尝到了改革的甜头。“改革的第二年,我们村就有了自已的产业,村里的变化很大,村民们都盼望着过上好日子。”村民李青芳说。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榆阳区在赵家峁村大力推开“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从“两根钢丝一堆沙、一群娃娃树上爬、一条河上戏耍耍”的小型游乐设施起步,到9D玻璃桥、彩虹滑道、空中漂流等新项目,再到美食街区、窑洞民宿、研学旅游等新业态,蹄疾步稳踏上了转型发展的致富之路。2017赵家峁村高质量退出贫困村序列;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赵家峁村党支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赵家峁村从杏树红叶节起步,用‘三变’改革破局,将农业、旅游、文化、扶贫有机结合。2016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0多万元,村集体资产突破7120万元,村民连续四年分红5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60元,农村产改让我们村民分红越来越多了,日子越过越美了”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平说。
明确“三条路径” 全域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从赵家峁村试点起步,榆阳区将改革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三条路径”整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重点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整村整组流转,集体管理经营;在北部风沙草滩区重点推行“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制”,通过“一户一田”互换并地,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在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推行“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推进集体经济公司化、基层治理社区化,实现土地征收后集体经济的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家以前种16块地,都很分散,通过‘一户一田'整合后,现在种成了一块地,不仅土地面积增加了5亩多,而且从耕种到收割都能机械作业,既省时又省力,农闲时还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小纪汗镇大纪汗村贺二牛说。该区累计实施“一户一田”50万亩,受益农民达35万人。同时,通过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经营权,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规模化、高效益的现代农业,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让农民一同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车。
深化农村产改 厚植乡村振兴优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为农村产业发展打下来良好基础。榆阳区理清“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市场主导、产权推动,工业反哺、科技支撑,产业特色、融资多元,生态文明、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巩固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效益,突破发展“3+2+X”新兴主导产业,运用全产业链思维,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坚定不移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创出了“三农”领域11个“国字号”示范样板,蓬勃发展的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30万亩优质饲草、200万只榆阳湖羊、20万头优质肉牛,以及一大批特色产业,加速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改革赋能,群众受益。该区建立起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全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赵家峁休闲度假、红石桥乐沙戏水、镇川民俗文化、寨坬窑洞民宿、杭庄采摘观光、白舍牛滩乡村娱乐、三道河则草滩风情等一大批景点景区全域开花,从“中国美丽田园”起步,到建成30多个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榆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全国示范典型。2020年,榆阳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达35.7亿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是榆阳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区全面推进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治理模式全面推开。累计拆除废弃房屋圈舍及违建120多万平方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万余吨,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村的乡村道路全部硬化,环境卫生整治的也特别好,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整个村子干干净净。”古塔镇石井村青阳小区居民张志德说。据了解,榆阳区“三农”投入年均增长10%,2020年达到14.8亿元,今年将突破16亿元;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82.09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28元,是2010年的3 倍。全区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全面升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https://t.cn/A6tTj4Am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餐馆禁止儿童就餐
  • 茅台董事长被免职,茅台内部战争已经开始!
  • 新个税能省多少钱:10月1日起新个税起征点每月5000元
  • 首尔厕所偷拍女性,针孔摄像头无孔不入!
  • 苹果承认硬件缺陷: 可免费维修,但屏幕破裂要先修复
  • 快播破产清算,这部电影只能来这里看了!!!
  • 辣条抽检不合格 卫龙辣条回应抽检
  • 网友偶遇高圆圆陪婆婆探班赵又廷 这对姐弟恋间有几大重要节点
  • 网传章子怡替代范冰冰?
  • 魔道祖师作者遭粉丝人肉:网络暴力真的太恐怖了!
  • 夜读 | 工程师称发现MH370残骸且满是弹孔 澳官员否认
  • 陈小春自爆遭家暴,应采儿:我才是一家之主
  • 教官用刘昊然激励学生训练, 刘昊然真名刘源军训新repo,都是什么校园偶像剧啊
  • 北京启动九价宫颈癌疫苗接种预约
  • 独家|快播破产清算,深圳中院裁定即日生效
  • 早报 || 取消行政班,济南一初中308名学生一人一课表
  • 壁纸 | 余淮余周周姑侄合体一起军训,中戏变振华!
  • 潘粤明好友撕董洁是怎么回事?
  • 发际线男孩走红,花4万修公关眉...
  • 司机划拳定赔偿额,奔驰车主:和谐社会理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