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选择学校,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什么时候选择谈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山岔路口,眼见风云千变,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本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人生路上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场修行,一次蜕变。

    人生的许多事情,唯有经历了,才会懂得,才会更加的珍惜。唯有经历了,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事业上如此,唯有经历了,才会更加成熟,更加强大;爱情也一样,唯有经历了,唯有爱过了,才会更加的懂得彼此,在乎与珍惜彼此。一个时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  都会把每一次的经历,当做是一场修行,一种成长,更当做是一次蜕变。

    不管这场经历,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它都会让你更加的懂得人生的真谛!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陈与义已经快五十岁了。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年前与朋友的一场游兴。

那时,天下无事,游兴盛行,后来,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逃难南方,遍尝苦兴,当他回忆二十多年以前的往事,百感交集。

那时的词人,与友人游赏饮宴,赏花吹笛,那些杏花疏影都变成了回忆罢了。

一切无常。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无常:身体会衰老、工作会改变、命运会逆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变化。正如佛《贤愚经》中提到无常四边:“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生际必死,高际必堕。”

1、高际必堕

有位高权重之时,必然有堕下的一天。

2、生际必死

有出生就必定有死亡。死亡很残酷,但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有些人说:“不要讲这些,我不相信!”这其实叫掩耳盗铃。

3、聚际必散

不论家人还是朋友,有相聚之日,就难免有离别之时。

4、积际必尽

人们积累的财产总会消尽,有些是自己受用的,有些是朋友享用的,有些可能是怨敌使用的。



《佛说四不可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有兄弟四人,放弃了家庭产业,隐居深山,证得五通,自号仙人。他们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就碰头商量说:“我们早已经得到神足通,可以飞腾自在,所到之处无所挂碍。如今无常将至,我们要各自寻得避难之所了。”
其中一人腾身跳入虚空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洋洋得意地说:“无常难道还能在虚空中找到我吗?”
一人隐身在闹市之中,想借庞杂的人群的气息隐藏自己的行迹。他心中想道:“无常只是要取一人的性命,有这么多人挡着,想必不会找到我头上。”
一人潜入大海之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他身在海底,心想:“这下子无常可找不到我了吧?”
剩下的一人深入到渺无人烟的大山之中,将山劈开两半,然后隐身其中再把山合并在一起,心中得意地想:“无常怎么样也找不到这里吧?”
虽然,四个人都努力地挣扎,但可惜的是,他们一个也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藏身在虚空中的,因缘成熟,自己从空中坠落,摔死了;进入闹市之中的,突然暴毙在众人面前;在大海中的,因缘到来时,登时死去,成为鱼鳖腹中之食;在山中的,被两座大山合力挤死了。
兄弟四人就这样一一死去了,无一人能够逃脱无常。
佛陀用佛眼看到这一切经过时,心中悲伤地想道:“这四个人想要借助神通来消除宿世的业障,何等的愚痴!殊不知,贪嗔痴三毒未能灭除、无上菩提未能通达,又怎能挣脱无常的魔爪呢?”于是,佛陀念诵了一首偈颂:
虽欲藏在空,若处大海中,假使入诸山,而欲自翳形,欲求不死地,未曾可获之。是故精进学,无身乃为宁。


这个故事说完之后,佛陀又为弟子们开示了世间四件不可得的事情。

第一、想要青春年少不老,终不可得。

年幼时面容姣好,光鲜美貌,头发乌黑、牙齿洁白,皮肤光泽,气力充沛,举手投足间自信洒脱,坚毅刚强,乘车、骑马时众人无不赞叹爱敬。将来有一天忽而年老,头发变白、牙齿脱落,面容起皱、皮肤松弛,身体需要拐杖来支撑,气息短促呻吟不断。想要青春永驻而不变老,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二、想要身体常安无病,终不可得。

身体强壮而健康,骨骼实盛、骨髓密实,走路步伐稳健轻松,无人能比,饮食顺畅自如,头部五官健康得当,无有不适,这种健康也是无人能及。想要免于疾病、身体安乐无有疾病,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三、要想长寿永活世间,终不可得。

无常来时,就像风吹散云一样,希望长生不死却难敌无常,忽然命终,对色身的拥有无法自在遂愿。想要长寿无极,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第四、要想亲朋永远跟随,终不可得。

父母颐养天年,兄弟孝悌有序,家眷守礼知节,亲族互助共进,朋友深情厚谊,知音志同道合,夫妻琴瑟和鸣,家产富足,高官厚禄,外出骑马乘车游乐观赏时,妻妾子孙随心所欲快活玩乐,使幼奴和仆人快步随行,自己则骑马环视人群顾影自怜,对人轻蔑无理,抱有独一无二的优越感。无常来时,就像热水消融冰雪一般,内心则焦虑惧怕,请求别人帮助度过患难,怎么可能如愿呢?一旦呼吸停止,生命终结,灵魂独去,父母、兄弟、妻妾、子女、亲戚、朋友、知音、恩爱全部独留世间,高官厚爵、家产仆从也全部如星星般,分散流落各奔前程,欲求不死,毕竟是不可得的事。


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的情感是无常的,财产是无常的,生命也是无常……世间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不可乐、不可信、不可依赖、不可凭靠。因此世间的事情,无论有多么重要,论其迫切都不如了生死,言其高尚都不如成佛道!
而反观我们自己,一生不过百年,除去睡眠占据的一半时间,再除去从小到大求学的十几年,我们真正遇到佛法,可堪精进用功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呢?
除非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的上根利智,一闻千悟者,不然一般中下根性的人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想要修持佛法有所成就,本已不易。若再加上放逸、懈怠、懒散,不肯用功精进,却想要在短时间内把无始劫来的生死妄想全部了却,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观无常,方能清醒认识一切外境无论是好是坏,皆是缘起性空,通达了般若智慧,才不会被外在的人事物所迷惑。

观无常,方能真诚发心,勤修十善,远离三途,进求无上菩提之路。 

观无常,方能鞭策我们对有限的生命产生紧迫感,于身体强健之时精进修行,努力行善,奉献自我,自利利人。





【天人合一,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经先秦两汉的漫长发展,到了魏晋六朝,自然山水逐渐进入到文人墨客的笔下,成为兼具物质性和人文性的审美对象,并深刻影响了文士的生活方式。在南朝时期,“山居”成为当时颇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与南方不断得到开发有关,也反映了南朝文人亲近自然山水、追求个性独立的审美观念的新变。#每天读国学#

据史料记载,南朝百余年间,文人“山居”生活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较为纯粹的遁世隐逸。如南齐的褚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南齐书·褚伯玉传》)其“山居”生活以离群索居为特点;二是年老之后退隐“山居”。如萧梁时期的王规,晚年“辞疾不拜,于钟山宋煕寺筑室居焉”,是一种看透宦海浮沉后的超然选择;三是以“山居”而兼讲学和游山玩水,最具普遍性。如沈麟士曾“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南史·沈麟士传》);顾欢“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南齐书·顾欢传》)。这两人的“山居”生活,实际兼有避世和授徒讲学的双重性质。

《梁书·何胤传》中记载,何胤先后在东山、若邪山及秦望山隐居,也是以讲授儒学为主。沈德威在梁太清末年“遁于天目山,筑室以居,虽处乱离,而笃学无倦,遂治经业”(《陈书·沈德威传》)。张讥“性恬静,不求荣利,常慕闲逸,所居宅营山池,植花果,讲《周易》《老》《庄》而教授焉”(《陈书·张讥传》)。

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在文学中也有生动的表现。谢灵运即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宋书·谢灵运传》)在谢灵运看来,“山居”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生活方式,他的《山居赋》以始宁墅为蓝本,从上古穴居一路说到当时的文人山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不仅细致描绘了自己始宁墅的内外设置,写到了山中的亭台楼榭,山川形胜,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重点表现了山居“有异乎市廛”的生活情趣,而且结合抒发了自己的思古幽情和“心放俗外”的隐逸情怀。

南朝时期另一位深入描绘“山居”生活的著名文人,是齐梁时代的刘峻,其代表作品有《东阳金华山栖志》《始居山营室诗》等。与谢灵运对“始宁墅”穷形尽相的描摹相比,刘峻则重在表现“山居”生活的人文特性。他本来是安成康王萧秀的幕僚,后来“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东阳金华山栖志》以自己隐居金华山十余年的生活为基础,特别是以所居山舍为中心,采取移步换景式的全景描述,把从山麓抵达自己山居之所的过程完全呈现出来,辅之以介绍金华山的诸多文化景观,可谓是一幅精彩细致的金华山名胜导游图。

另外,此文也可与其《始居山营室诗》一诗对读,更能看出刘峻对山居生活的精心安排,其山居之所“凿户窥嶕峣,开轩望崭崱”,选择了开阔平整之处,既适合建造面积可观的房宇,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又方便广招生徒讲学。可见其生活属于前文所述的第三种“山居”类型。

《梁书》刘峻本传曾记载“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追随其问学者有官员、士人、道士和僧侣等,不一而足。这说明刘峻的“山居”之所已演化成儒释道学术文化交流之地。而其居所周围则是“激水檐前溜,修竹堂阴植。香风鸣紫莺,高梧巢绿翼。泉脉洞杳杳,流波下不极。”(《始居山营室诗》)。茂林修竹,潺潺流水,飞禽翔集,幽雅的环境显示出田园诗意般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刘峻作为主人对居所安排的良苦用心。《山栖志》中的描述与此大致相似:“寺观前皆植修竹,檀栾萧飋,被陵缘阜。竹外则有良田,区畛通接。山泉膏液,郁润肥腴。”这种诗情画意的美丽图景与上述之多元文化融汇的特征可算是相得益彰,南朝文人“山居”生活的丰富多彩,于此可见一斑。

这种融自然性、人文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山居”生活,在南朝文士中不仅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而且深刻影响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理念,即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审美化艺术化。据《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记载,萧子良“移居鸡笼山邸,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依《皇览》例为《四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他在鸡笼山的居所集合如此众多且思想各异的文士,从事图书修撰。不同思想相互激荡,造就颇具声律之美的“经呗新声”,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这对“永明体”诗歌的新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萧子良在《行宅诗》中也写了自己“山居”生活的感受:“幼赏悦禽鱼,早性羡蓬艾”,诗序中说明了他之所以有如此选择,主要是受自然山水的感召:“余禀性端疏,属爱闲外。往岁羁役浙东,备历江山之美。名都胜境,极尽登临。山原石道,步步新情,回池绝涧,往往旧识。以吟以咏,聊用述心。”表现“山居”生活的审美体验,也多见于其他南朝文人的作品。如梁代吴均《山中杂诗》三首:“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中窗里出。”(其一)“绿竹可充食,女萝可代裙。山中自有宅,桂树笼青云。”(其二)“具区穷地险,嵇山万里余。奈何梁隐士,一去无还书。”(其三)何逊《答高博士诗》:“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吴均诗中的“山居”生活透露出那些厌倦尘俗之士归隐山林的恬静之趣,何逊之诗则表现了“山居”生活所形成的思想理念对文人的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即使没有自然山林的物质条件,自己的生活依然可以通过花草竹木、清流绕径的设计获得脱俗快性之感。这显示出南朝文人以山水花竹娱情、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唐长孺先生曾指出,在南迁之后,经历北方战乱的世家大族占据了山川林泽的广大土地,这是南朝文人体验“山居”生活的现在基础。而玄学物我两忘、逍遥自由的文化追求,则推动了文人走向山林草野,借此寻求人生和自然的真谛。加之东汉后期以来隐逸风尚的流行,都促使众多南朝文人自觉选择“山居”生活。不仅体现了重视生活质量、全身养性的生活态度,也表现出追求天人合一、自得其乐的审美趣味。因此,南朝文人的“山居”生活,与西方“诗意地栖居”的理想具有深层的相通之处,也是我国古代文人群体精神旨趣和审美理想的重要表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若上庭宽阔饱满,额头丰隆色泽光亮,没有任何瑕疵,说明此人从小就拥有丰富的知识,能获得父母的疼爱,运势极佳。从面相角度来讲,分析人的脸部特征,最基础的入门知识应该
  • 人的一切苦恼,都是修行和认知不到位的结果,都是执着于表象的结果,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自己的认知,修的是破除“我执”。……因为它不知和谁学的,不走正道,如果一
  • 不是第一次表达对M的喜欢了 是唯一一个能这样明张目胆表达对小博的喜欢的姐姐 每次回味她的文字 时而安静有韵味 时而平淡却又充满对小博无限的包容与期待 有时候无聊
  • 感受到“爱”才能精彩地生活~如果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阿尔吉侬的坟上~【责任】人确实有选择自杀的权利。如果有一年你可以有选择,从而改变你的境遇、你的品性、你的
  • 无条件的爱,是给你最好的礼物[心]无论你长到多高多大,都是我的宝贝小孩儿[亲亲]感恩父母,为我付出的一切感谢苦难。这一天毕生难忘,让我成为一个母亲。
  • 「不知道写什么就记录吧」1⃣️切大葱2⃣️我的肉串3⃣️4⃣️5⃣️6⃣️艺术生的烧烤串多姿多 有一种能串出花的感jio 7⃣️祝某加入切菜行列 是个喜欢切菜的
  • 这位老兄热泪盈眶,飞速抄完我的考卷后,交卷!。
  • 人这一生啊,跌宕起伏,高光低谷波浪式前行,每一次到达,都会比之前的顶峰更高.水面处变不惊,水底拼命滑行.待下一次上岸,便是人生高光之时,新的巅峰.目标既然已定,
  • 五分熟牛排(medium):牛排内部为粉红且夹杂着浅灰和综褐色,整个牛排都很烫。2.一份熟牛排(Rare):75%红肉,牛排内部为血红色,内部各处保持一定温度。
  • ❶❾ 就算我们分道扬镳,也希望你越来越好,因为我相信我当初是不会看错人的。❺ 宫崎骏曾经说过,当陪你的那个人,要下车时,即使你在不舍,你也要心存感激,挥手告别,
  • 日元为甲木,甲木又很旺,如果八字中的土多,就是财多,男人八字财为妻,财多也可以理解为妻多,这样的男人在婚姻谈恋爱方面那就比较随便,尤其是八字偏财多的,更是朝三
  • 四季如春的岭南,就连秋天也带着夏天的余温。一到秋天,广州就美成了岭南都说南方人看到下雪很激动,但其实广州人看到秋天才是最激动的。
  • ”“我认为上赛季库兹马某种程度上是在等待他的时间,他在扮演一个角色,他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在一支总冠军球队,这样挺好的,但某种程度来说,他有点想要展翅翱翔(希望得到
  • #家庭#生活中,我们需要珍惜我们拥有的,珍惜我们过去的,忘记我们没有的。无论生命中的动静,不极端,不焦虑,动静都是适宜的,它是生命的尺度。
  • #bsszd[超话]#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一美人,清扬婉如。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一美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
  • 樵夫《终南枯坐》:聊聊坐枯枝,寂寂对南山;孤云有去来,不如我独闲。 憨山祖师《山居诗》:几片白云不去,一轮明月飞来。伴我山中寂寞,笑他世上尘埃。 台湾歌手赵传:
  • #襄阳城事#【护城河上的桥建好了,下周三开放】(文/图:全媒体记者谢勇)11月12日,中建三局工人在西护城河上为一座栈桥刷漆,施工已进入尾声。这里曾是滚水坝,下
  • 没有事的时候,我会望向白驼山,我清楚记得曾经有一个女人在那边等着我。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清楚。
  •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 语文作业都是组长改 有一次发现作业上他写的 “优”字特别好看 看着他批改时大笔一挥 意气风发的样子让我着迷并向往着 于是我日日渴望着当上组长
  • #佛教微课堂[超话]#“心地无非自性戒”引出的知见​​前天有人评论中有这么一句话“心地无非自性戒”,那么,这句话对吗?对!这句话错吗?错!为什么?我们来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