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乘、
大乘、
唯识家、
中观家说了千言万语,

说过来,
说过去,

横说、
竖说,

总之说的就是这个
‘ 缘起论 ’。

譬如什么叫无明,
先是简单的说,
无明就是认为事事物物都有个实在的东西,

然后就进行分析,
从这方面来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人我;

从另一方面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法我。

又人我就是烦恼障,
法我就是所知障,

然后将这两个东西拿缘起的道理一看,
没有自性 ──
‘ 空 ’。

只要这两个东西一空,
就可以断惑证真到最后成就佛果。

可是佛圆寂后,
各家各派演为无穷无尽的说法,

若把它收拢起来从本质上一看呢,
确实非常简单。

请问除了从缘起上指出自性空,
指出心识的作用而外,

究竟还有什么道理?

而这个道理早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二缘起之中就指出;

它不就是把这个道理加以扩充就是大乘中观派和唯识派。

小乘呢,
遗憾的是只把缘起的道理仅仅限于观察人生上面,

大乘呢,
它只是大踏了一步,
认为一切都是这个道理。

扩大此有彼有的相依相存所以无自性的道理,
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学派,

扩大无明爱取的业感缘起成立万法唯识,
这也就是所谓的唯识学派,

归根结底,
都是为了破除执有实体之物的错误的认识。

因为人们的认识自发性地总认为离开我们认识作用从外,

另外有个什么客观的实体存在,
这样一来就产生能所对立,

产生了人我执和法我执,
颠倒流浪于生死苦海之中。

佛就是看透了这一点而获得开悟,
由此所说的法无非针对这个实执,
彻底根绝,
以求得生命的解放。

此后大小乘的各色理论无非是把释迦牟尼佛原来的那些东西从不同的角度给以扩大和发挥。

照这样说法,
是否佛教就没有发展创新了呢?

是的,
在教言教,
既然承认了佛是觉悟最后的真理者,

应当强调,
在佛教里头,
只有发挥而已。

决没有任何超过释迦牟尼所见真理的新的发展。

涅磐寂静是最后的境界,
不能说比涅槃还有什么高的发展。

要是还有新的发展,
那就不能叫做最后,

既然是最后,
就不应该再有新的发展。

假使说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无上真理还有发展的话,
那不知道其他的人是怎么想的,
要是我就不皈依释迦牟尼佛。

反之,
如果说释迎牟尼佛的道理还有发展,
那这人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因为作为一个佛教徒。

还把自己的教主提到有发展的观念上看,
等于说释迦并没有见到绝对真理,

他还在前进中,
那实在是太可笑了。

说‘ 发挥 ’
是可以的;

因为真理的宣说是应当因人因地而采取不同方式的;

正因为承认了释迦已证得了最后的真理,

所以才称他为
‘ 释尊 ’、
‘ 两足尊 ’、
‘ 天人师 ’、
‘ 如来 ’,

所以才称他为众生的依估啊!
 

因为时间、
空间以及对机的不同,

讲法的方式,
也非固定。

对可以接受小乘法的就给讲小乘法,
对能接受大乘法的,
佛就给讲大乘法;

对可以接受显教的就给讲显教,
对能接受密教的就给讲密教。

随机而用,
对症下药,

都无非让众生随类得解,
各受其益。

所以佛法是立足于与现实生活相适应,
法无定法,
惟变是适,

但是佛法的根本道理,
那是不能随便更动的,

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出家的同学要有确切的认识,
因为究竟的真理是不可变的。

就以
‘ 三法印 ’来说吧,
‘ 诸行无常 ’,
过去现在将来无不如此。

这种道理谁能把它推翻?

‘ 诸法无我 ’
谓一切法都是依藉种种的因素和条件所构成的,

过去、
现在、
未来的一切法绝无例外,

这个道理能变吗?

正因为它是始终不变的究竟道理,
才叫它做
‘ 法印 ’。

既然我们从上面两个法印看出真理的不变性,
而涅槃寂静正是这两种法印的显现。

它虽然不是普通的境界,
也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

但是不能说这种境界没有,
这是释迦牟尼佛已为我们做了担保的。

可见三法印都是如此不易驳倒,
更何况谈到宇宙的最后真理,

还要想有什么新的发展,
这是不通的,
除非承认佛所见到的未必是最后的真理,

否则,
佛既见到最后的真理了,
就不能说还是在发展中了。

要想学禅宗,
也是非肯定这一点不可的。
 

让我再重覆一下,
就是以后的佛教各派无论是小乘,
还是大乘,

乃至中观、
唯识、
天台、
华严等等,

它们尽管从形式上来说,
当然比原始佛教要扩大得多,

不过要追根究底,
都是把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本义加以发挥而已。

因为这个道理就是那么个道理,
佛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嘛,

‘ 佛未出世,
法尔如是,
佛不出世,
法亦如是。’

如如不动,
非时空架构所能范围。

不变异尚且没有,

何得有变异呢?
 

以上说明,
佛教各教理的立宗辨义,

虽有大、小、显、密、中观、唯识、天台、华严等等的不同,

但已尽括于原始佛教教义中,
发挥则有之,

随时空形势的不同,
门庭施设,
详略轻重,
随机应变则有之。

但基本道理则古如是、
今如是、
未来如是。

又必须认识到原始佛教惟出于释迦牟尼一悟,
而此一悟,

释迦牟尼首先即宣布为
‘ 我法妙难思 ’,

那么,
他所宣布的
‘ 四谛 ’、
‘ 十二因缘 ’等等,

并不难思,
可知他的说法,
也只是以
‘ 不难思 ’而藉以说明其
‘ 妙难思 ’的东西于万一,

绝非文字语言所能尽情表达的,
表达出来的种种只是俗谛而已。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段
‘ 拈花公案 ’。

这是禅宗的人经常喜欢说的,
并且这个公案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语言。

特别是作诗填词的人每每喜欢借来增加他们作品的美的感染力。

据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集会,
当人天百万众前,
大梵天王供养金毕钵罗花请为大众说法。

释迎牟尼佛在座上默然拈花示众。

大家莫名其妙,
唯有迦叶尊者在下面破颜微笑。

于是佛就对大众说 :

‘ 吾有正法眼藏,
涅磐妙心,
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

此中
‘ 正法眼 ’ 是说今天所提示的是正法中的
‘ 眼 ’,

我们知道,
眼睛在人身上是非常重要的。

东晋时代有个著名的画家顾恺之,
他善于画像,
据说他画人每每不画眼睛,

人间其故,
他说因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全表现于眼睛上,
不能轻易点出的,

还有说一位画家画龙的故事,
说他画了龙没有点眼睛,

有人请点一点看,
他就举笔点了两条龙的眼睛,
结果两条龙就破壁而飞。

从这两个小故事里可见眼睛的重要性。

以此来比喻佛法,
佛法如身,
也应当有
‘ 眼 ’。

佛法的正法眼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
‘ 涅磐妙心 ’。

什么叫涅磐妙心呢?

即亲证法空寂灭的心。

一般讲,
凡夫的心是证不到涅磐的。

只有此心入微 ──
成为无分别智才能证得涅磐。

老实说,
所谓涅磐就是这个妙心。

如果说以妙心证涅磐,
这个说法有把本体打作两截之嫌。

应当是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
‘ 涅槃 ’,

从那一方面来说就是
‘ 妙心 ’。


‘ 心 ’字之前加个
‘ 妙 ’字,
‘ 妙 ’即涅槃。

‘ 实相无相 ’,

什么是实相呢?

就是诸法的本来面目。

我们之所以成为颠倒众生,
就是因为没有证到诸法实相。

但是这实相非文字语言所能表达,
所以实相只能是无相之谓也,
它非指世间上庸俗的有无之无,

这个无相的意思就是说,
假使你要从世间上任何的比喻,

任何的说法,
都不能把实相问题说清楚,
故强名无相,

但是你不要把实相当成什么都没有了,
实相是有的,

只是你想要以你现在的语言思想来把它描绘出来就成为没有,

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法实在是太微妙了,

故说为
‘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

‘ 教外别传 ’
就是说教外直接传授的东西,

以心传心,
传授给摩诃迦叶。

但是佛仅是把花拈了一下,
并没有说话的呀!

这究竟传授给迦叶的是什么呢?

而这里很奇怪的是,
旁人都不懂得,

只有迦叶一人懂得,
并且以破颜一笑作表示,

也同样没有说话,
所以这叫
‘ 拈花公案 ’。
 

在这个公案中讲的人就是这么讲,
讲而无讲,

受的人就是这么受,
受而无受。

中间根本不需通过任何语言文字,
只是一拈一笑,
彼此之间心心相印,
此时此景,

〔出处《古今观音感应录选》惭愧居士敬辑〕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亦未尝无感应也。(文钞三编卷一·复蔡锡鼎居士书二)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音顿堵,敦厚笃实)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险,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倘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天灾、人祸,不时降作。祸患之来,莫能预料。避无可避,防不胜防。若能依《文钞》、《嘉言录》所说,至诚念佛及观世音,必能于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转有为无,或转重为轻,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一)
  ●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以期疫疠消灭。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即汝之眼疾,亦当由宣布此语,而得痊愈。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祈与乡人详说之,则幸甚。(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十四)
  ●念观音,不独邀净友念,当于村中及近村宣告,无论老幼男女,通皆吃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家各人在各人家里,一路做事一路念。于行住坐卧中常念,决定可以不遭瘟疫。前年各处虎疫甚剧,陕西澄城县寺前镇附近,死数百人。一弟子村中有五、六十家,人皆令念,只死两个坏人,余均无恙。甘肃甘谷何鸿吉居士提倡念佛,凡念佛处,疫不入境。汝邀净友念,是小办法。教全村中老幼男女念,是大办法。顶好吃净素,如其不能,亦须少吃。即未吃素,亦要念。当此凶险之时,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为能救护。(文钞三编·复穆宗净居士书二)
  ●十余年前川中一居士,提倡持楞严咒救国息灾,以不能念者印咒作一小卷,俾带之身上,悬之门首,供之家中,其费亦颇有可观。而不知教一切人念观世音,则不需费。而一切老幼男女,同种莫大之善根。……念观音除不发心者外,虽三岁孩子,也能念。念楞严则万中一二人耳。(文钞三编卷二·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二)
  ●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人之所致也。欲挽劫运,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与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不可。现今之世,常在患难中,唯有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可以倚靠,当常持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转移。又祈与诸眷属,及亲友、乡党,皆以是为倡导,则其利大矣。(增广文钞·复马舜卿居士书)
  ●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fá伐),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音渠,大路),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当看观音本迹颂,观音灵感录,观音慈林集,可以知其大略。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音是护,依靠),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文钞续编卷下·历朝名画观音圣像珂罗版印流通序民27年)
  ●一心念佛,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比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当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则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以经中未曾说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观音也。(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可蒙菩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
  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纵令定业难转,丧身失命,亦可仗菩萨力,往生西方。则是因宿业而殒(音允,死亡)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鉴此愚诚。(民国26年)(文钞三编卷四《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事》)


人死做鬼吗?
鬼死做什么?
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六道生死轮回

文 / 圣严法师

一般人的观念中,
除了他是唯物论者,

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

近代欧美倡行的
“ 灵智学会 ”,

他们研究的,
也就是灵魂。

以为人的作善作恶,
死后的灵魂,
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

好者上天堂,
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
对于灵魂的说法是根深蒂固,

并且认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
灵魂与鬼,

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
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

更由于鬼有些小神通,
又以为灵魂是
“ 三魂七魄 ”
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
鬼是六道众生之一,
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

人固然有生有死,
鬼同样有生有死

( 人是胎生,
鬼有胎生和化生等 ),

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

而于灵魂,
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
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
用灵魂作为桥梁,

生是灵魂的投胎,
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
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

老房子坏了,
搬进新的房子,
房子经常在淘旧换新地搬进搬出,

住房子的人,
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

这也就是说,
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
肉体可以换了又换,

灵魂是一成不变的,
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轮回中的主体。

事实上,
正信的佛教,
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

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
站在
“ 生灭无常 ” 的立足点上,

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
物质界是如此,
精神界亦复如此。

用肉眼看事物,
往往会发生
“ 成而不变 ” 的错觉,

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
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

易经所说的
“ 生生 ”,
其实在生生的背后,
也包含着死死,
也就是生灭变化。

那么试问:
灵魂的不变性,
灵魂的永恒性,

那是可能的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
纵然活着的时候,

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

照这样说,
佛教既不相信灵魂,
那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

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的特别之处,
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
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生灭无常

佛教主张
“ 因缘生法 ”、
“ 自性本空 ”,

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
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

因缘聚合即生,
因缘分散即灭,

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

小至一茎小草、
一粒微尘、
一个原子,

无一不是假借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

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
一物也不可能存在,

所以,
从根本上看,
是空无一物的。

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
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

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
但决不是唯物论者。

佛教的精神界,
是用一个
“ 识 ” 字作为命名,

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
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大乘佛教增加两识,
共有八识,
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
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
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

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

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
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
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

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
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

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
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

搬进搬出是第六识,
造作善恶业的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
第八识的功能,
是在储藏,
但不等于只进不出。

而是不断地由外面存进去,
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

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
称为业因或种子,

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
称为业果或现行。

就这样进而出,
出而进,
种子而现行,

现行而种子,
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

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

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
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

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

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

所以第八识的本质,
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

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

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

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

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

所以,
第八识的存在,

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

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
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

正像水的潮流,
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
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
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

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
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

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
既不藏进去什么,
也不拿出来什么,
那就成了空性,

那在佛教称为
“ 转
( 烦恼 )识成
( 清净 )智 ”,

不受生死的支配,
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
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

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
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
也就成为不可能了。

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
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

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

才是彻底的解脱。

不过,
第八识被否定之后,
并非等于没有,

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
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 刀哭我了第一部看哭的电影我受不了了姐姐把关于透的记忆一点点删除那里仿佛透从未来过为什么不能好好活着幸福下去非要心脏病猝死朋友那
  • \n驼色和乌木色GG帆布\/进口丝绸牛皮面\n内里进口丝绸牛皮\n男女同款\n黑色皮革和橡胶滚边\nEVA橡胶鞋底\n低跟\n4.5厘米跟高\n女码:35#~4
  • 可匿名鉴定,不需要提供任何证件,样本可以自己采集,但个人亲子鉴定报告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只供客户自己了解,可作为上诉的依据。我的【旺仔工作室】设立于2023.6,
  • 盗摄摄得工作人员一直用红光笔提醒,后面甚至还有一首不知道是杏里姐姐随机应变的还是本来就有的,摆了pose让大家“拍吧拍吧”(虽然真的很可爱)。可能跟场地有关,也
  • 太公牡蛎公园:花费0免费赶海的地方,和闺蜜随便翻翻礁石就有很多小螃蟹,礁石⛰️上面很滑,最好是穿防滑的鞋子。发一下游戏ID和q号大家都让身边亲友壁垒一下吧不要跟
  • 1??面料:羊皮 2??内里:环保进口羊皮内里 3??大底:真皮大底 4??码数:35-40(344041定做) 男+10情侣款亚历山大王24新款休闲
  • 书名:《杀死一只知更鸟》月底时间:2024.5.23. 我希望你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并不是把枪拿在手里就是勇敢。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
  • 超有趣美少女日常文案ིྀ:1、星期2、笨蛋美女˙³˙3、耶 small啦!4、·͜·˖ 状态最佳5、有趣日常6、: 礼拜五7、⑉快乐瞬间.ᐟ.ᐟ8、氛围感美女9
  • #Naim# #Statement# #放大器#【#dCS LINA# 测评录】#dCS only the music##dCS# 《Sampler N°6》N
  • 朱辛庄再现网红爆盘 ❗沙盘样板间盛大开放❗ 2024工科中海|焕然朱辛庄新作 8号/昌平线旁·朱辛庄地铁站 极核双轨处·都芯理想生活方式 建面约98-1
  • 其实关于ETA机芯的沛纳海到底值不值得买,我的观点是不值,因为有些高仿的表也用这个机芯,为此我还与一位拥有沛纳海的网友进行过争论,最终的结果是我输了,他说:“我
  • 2024.05.23 星期四 #心情日记# 在千千万万个选择里,我永远选择去做那些,我认为值得的事,我可能干的很漂亮,也可能一塌糊涂,但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为之努
  • [嘻嘻] 暑假中,要懂得平衡,才能让暑假静美。现状中,总是有各式烦恼,只要你们开心就好。
  • 3.有病心爱的人就在身边,还在打王者,好好好,跟王者过去吧!我们是呆了几个小时,绕湖三圈,真是人间仙境~~#记录时光##日常碎片plog##遇见美好# 1.啊啊
  • 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变成消费的因素,也可以成为获得财富的途径。因此,你如果想要获得财富,想让自己过得很好,就要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价值。
  • ♡⠀ ·̩͙ ᕬ⠀ᕬ⠀ ⁺ . ♡+⠀♡⠀( ⸝⸝ɞ̴̶ ·̮ ɞ̴̶⸝⸝)⠀♡┏━♡━ U U━♡━┓@任嘉伦Allen 任嘉伦♡ I Lᵒᵛᵉᵧₒᵤ❤
  •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遇到不够完美,但又足够好的关系时,能够勇敢的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积极的去面对一次次的矛盾和争吵,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内耗。所谓的成长和成熟
  • 至于,是不是为了钱才和胖猫在一起的,我想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不是为了钱,为何会两年找胖猫要了几十万?第一,她对胖猫是真心的,并没有奔着他的钱去?
  • 《简微顾珩》(简微顾珩)(最新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H{LL7hq ‼书名:《简微顾珩》 ‼主角:简微顾珩 -----↓↓↓公仲呺【子心读屋】↓↓↓--
  • 玄黄—人之道 (初稿) 天之道利物而不争,地之道育物而无声,人之道泽物而无名。 故天主道善公,恒一。地主德育物,无名。凡人主道德,合造化。 人者本仁,德心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