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访#福建# 省泉州市南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少波】
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这里是贤才辈出的福地,是锻造希望的热土。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同频共振。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人民满意,成为“学在南安”的鲜明标识。如何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近日,南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少波做客中国教育报融媒体教育局长访谈直播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把内涵提升作为第一动能

记者:教育想要让人民满意并不容易,南安如何解答这个难题?

陈少波:南安是教育大市,有各级各类学校800多所,在校师生32万人,山海、城乡、校际之间差距比较明显。我认为,老百姓想要的教育是公平优质的教育。围绕这个目标,从发展环境来看,南安注重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实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超越两个“三年行动”,科学谋划全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从内部动力来看,我们坚持把优化管理、内涵提升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能,重点围绕“依法治教、质量立教、优师兴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深入实施小学“强基”工程、初中“壮腰”工程、高中“筑梦”工程。

记者:今年南安教育的重点及突破口是什么?

陈少波:今年南安教育的重点主要在四个方面。优质资源方面,加快8个教育资源整合提升项目建设,抓好总投资超20亿元的“教育工程包”建设。发展水平方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创建38所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48所乡村温馨校园和5个三级(城区市直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乡村完小)紧密型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着力打造省内一流、行业认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内涵提升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深化“三二制”复合型城乡教师研修机制。队伍建设方面,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引才待遇和名优教师岗位津贴,完善名优教师梯级培养机制,加快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稳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师资均衡配置。未来,南安将重点围绕夯基、提质、强师、暖心四大工程,扎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记者: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陈少波:南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聚力项目攻坚。2021年抓好教育惠民实事项目,办好高考考点用电安全保障整改提升工程等10件实事,建成投用14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9200多个,完成首批11个校园体育场地改造提升。二是点亮贫困家庭学子希望。建立覆盖各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21年发放助困型资助资金1061.21万元,受益学生1.84万人次。三是关爱特殊群体。南安有195名身患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儿童,我们在全省首创特殊教育云端学校,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医教结合、精准帮扶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送教+送康全覆盖”“线上+线下全发力”“集智+集资全参与”,免费为他们提供个性、精准的专业服务。

记者:落实“双减”的当下,南安如何把握减负和提质间的平衡?

陈少波:减负不是降标准、减质量,提质才是真正要达到的目标。在做好“减法”方面,南安实行“市教育局高位调度+市教师进修学校下沉指导+相关学校具体落实”三级作业管理机制,推出21条作业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学校作业设计质量。开展“点题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在做好“加法”方面,南安支持各校采取“专任教师+高等院校师生”“专任教师+民间艺人”“专任教师+文艺工作者”的方式组建课后服务师资队伍,积极指导各校构建系统、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启动实施提质强校方案,组织全员岗位大练兵,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促进教育与产业良性发展

记者:南安是经济重镇,实体经济一直是南安的立市之本,为南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如何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发展?

陈少波:近年来,南安职业教育重点围绕服务“泉州制造2025”“南安泛家居产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培育了一批与产业群对接的特色专业学科,为南安输送了一批专业型技术人才。为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南安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指导职业院校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推动3所公办中职学校与省内16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支持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全市年均培训高技能人才320人、产业工人3000人,各中职学校主动服务区域产业,面向企业及社会年培训人数超1万人次。

记者:南安是福建省首个“奥运冠军之城”,“体育强市”的品牌越来越响,这与南安教育对体育的重视分不开,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陈少波:长期以来,南安坚持体教融合,探索实行体育项目网点校建设模式,推动项目训练进校园、进课堂,已建设击剑等10所网点校,常态化组织运动员开展基础训练,优选后备人才。

校园足球方面,南安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拥有5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10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南安先后成立足球改革发展和校园足球两个领导小组,已连续举办十届全市中小学足球赛、九届小学生春季足球联赛,参与学校150多所,顺利打通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校园联赛。传统体育方面,南安坚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有国家级校园篮球特色校15所、国家级象棋特色校3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校8所。

作者:本报记者 王家源 龙超凡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04日第3版 版名:区域周刊

#奋进吧山东##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聚焦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党代会报告“热词”解释

九个方面比较优势

是指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我省在九个方面形成的比较优势,包括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

十大创新

是指省委围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部署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以此引领全方位创新。

一群两心三圈

是指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一群”,即山东半岛城市群,涵盖山东发展全域。“两心”,即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三圈”,即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综合考虑国家所需、山东所能,聚焦绿色低碳方向,进一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先行先试、攻坚突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重点地区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路子。

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

是充分挖掘山东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打造的山东省道德建设品牌。其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建设新时代美德山东为目标,以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省深入实施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全力培育1家国家实验室、30家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左右山东省实验室、30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打造具有山东特色、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是指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支持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交叉型、前沿性研究,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技术研发的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是承载国家使命、体现国家意志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目前,国家已布局建设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工程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坚持链式整合、园区支撑、协同发展,集中布局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链条完整、集约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

按照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原则,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优选一批标志性产业链进行重点突破,由省领导牵头担任“链长”,每条产业链精准绘制形成“1张产业链图谱”,配套制定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产业技术攻关、重点项目等“N张清单”,精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支持有条件的市发挥各自优势,率先探索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加快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G全连接工厂

通过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实现生产制造企业各生产要素的全面互联、数据实时采集、数据价值挖掘利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生产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

“十大扩需求”行动

是指2021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扩需求稳增长,提出的实施基础设施“七网”、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工业技改提级、数字赋能增效、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养老托育拓展、外贸固稳提质、公共安全提升等十大行动。

基础设施“七网”

是指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和农村基础设施网。

“吨半粮”县

是指在有条件的县开展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行动,每亩耕地年可生产1500公斤的粮食。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是指为使国际贸易和运输相关各方在单一登记点,递交满足全部进口、出口和转口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的措施;如果是电子报文,则只需一次性提交各项数据。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覆盖全省所有口岸,通过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金融、税费等跨境贸易全流程服务。

“双全双百”工程

是指围绕企业从开办到退出、个人从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各推出不少于100项办事需求大、关联度强、办理频率高的事项,大力推行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办事便利度。

无证明之省

是我省创新推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一项具体举措,主要是通过电子证照证明和数据的共享,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码”“居民码”,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领域,努力实现免证办事、一码通行。“无证明”不等于“零证明”或不需要证明,而是指在省内办理业务需要提供由省内制发或可获取的证明、证照时,可通过告知承诺、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网上开具或帮办代办等方式,无需本人本单位再自行开具、出示或提交相关证照、证明材料。

省级新区

是我省实施区域战略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着力打造区域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新区作为承担全省重大改革发展任务的综合功能区,主要复制推广国家级新区经验模式,整合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及开发区、特殊监管区等各类支持政策和制度创新成果,赋予更大的先行先试权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目前,已批复建设菏泽鲁西新区、德州天衢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和烟台黄渤海新区。

转型金融

是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延伸,更关注高碳产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具体是指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支持传统的高排放行业向低碳和零碳方向转型,主要包括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

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挖掘利用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冀鲁边等红色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地标和特色片区,打造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传承教育、研学旅游等示范基地,为全国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齐鲁文艺高峰”计划

是指依托我省文化资源富集、文脉厚重优势,突出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加强重点选题策划、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引领性的精品力作,培育壮大鲁剧、鲁艺、鲁版图书等品牌,打造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艺创作高地。

山东手造

这是我省发挥文化资源丰厚、传统工艺品类齐全优势,创新打造的文化创意区域公共品牌。主要以非遗或传统工艺资源为依托,以生活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创意、新造为核心,通过建设一批带动群众就近就业的非遗工坊,在景区、商超、高速公路服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建设一批手造展示体验销售专区,体现齐鲁文化内涵,实现文化活态传承,满足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消费需求,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

是我省强化就业优先、兜底安置就业、推动共同富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促进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双赢”。岗位设置突出需求导向、公益属性,重点面向城乡困难群体、大龄人员,大幅提升公益性岗位规模,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促进充分就业、有效增收。

五个减量替代

2021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两高”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实施产能、能耗、煤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制度,并分别提出减量替代比例。

碳达峰十大工程

是指围绕实现碳排放达峰任务,拟重点实施的十项重大工程。主要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节能降碳增效、城乡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低碳转型、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全民绿色低碳、绿色低碳开放工程。

蓝色碳汇

也称海洋碳汇或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主要指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三种生态系统固碳储碳。

“2+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是新时代山东人才工作的重要目标。其中,“2”是指充分发挥济南、青岛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强化“头雁”引领,积极融入国家人才发展布局,高水平创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N”是指其他各巿要发挥各类园区优势,加强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微生态”,构建星罗棋布、多极支撑的人才“雁群”。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赵君 整理)

【#陕亮十年#(四)丨求新求变 陕西这样跑好文旅融合“新赛道”】2022年4月26日,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开馆迎客。这座位于西安高新区天谷七路899号的省图新馆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设计藏书80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未来,伴随着图书馆的全面开放和综合服务的持续优化,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必将成为体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陕西文旅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2021年,陕西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提出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派话剧”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守正创新

陕西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进步的火炬,是党和人民的重要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底蕴深厚的文学陕军、长安画派,厚积薄发的陕西影视,异军突起的陕派话剧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陕西品牌,让陕西具备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和可能性。

作为陕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文学陕军”在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而歌的征程上主动担当,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现实题材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出警》等,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截至目前,“文学陕军”已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

在影视作品上,西部影视异军突起,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首部亮相央视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到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陕西影视厚积薄发,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从荧屏、银幕上走进了百姓生活,也走进了群众心间。

同时,“陕派话剧”不断推陈出新,《平凡的世界》《麻醉师》《共产党宣言》《路遥》等优秀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13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作品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6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4人获“文华表演奖”,28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台台精彩剧目、一件件书画艺术作品,绘就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繁花似锦、日新月异的图景,成就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派话剧”等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也奏响了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激昂序曲和华彩乐章。

摸清家底

为文物保护建起法治防护墙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也有周、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上千年的建都史,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

在陕西,出土有10万至1.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陕北地区发现的气势恢宏的宫室类建筑、布局规整的宗庙类遗迹和等级分明的大型墓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太平遗址的考古研究,使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开展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新进展;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发现、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为研究我国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遗珠、秦汉闳放、隋唐之风……近十年来,陕西取得的考古新成就不胜枚举。三秦大地留下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书写着中华民族悠长壮阔的历史。而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建起防护墙,让人民群众能感受文物之美、体会文化之韵?这是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3月3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秦始皇帝陵的保护范围,规范管理体制,用法治的力量促进保护秦始皇陵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田文平表示,《条例》的修订出台对推动秦始皇陵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具有关键作用。

立法保护秦始皇陵,只是陕西省保护文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无论从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还是从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再到奖励惩罚制度,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陕西在摸清守好文物“家底”的同时,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焕发新光彩,古老的文物古迹与全新的时代命题正在碰撞出夺目的火花。

务实惠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文化惠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年来,陕西省众多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先后举办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文化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89场,参与人数超过2578万人次。此外,陕西省还颁布《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举办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惠及群众600余万人次。

为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吸引更多读者朋友“走进”图书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和汉台区邮政分公司联合推出“汉图有书任你借,邮政一元替你还”惠民服务。读者可以在家通过微信公众号“你看书我买单”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书,借阅的图书通过快递便可免费送到读者手中。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归还借阅的图书时,可以选择到汉台邮政分公司邮政网点的便民还书站支付1元的邮寄费用,将所还图书和签条一并封装后交邮政工作人员即可。

小小尝试,解决了借书还书的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

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求新求变

陕西旅游产业破局求变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而旅游则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无疑是整个陕西乃至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景区之一,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全国热榜,登上西安景点种草TOP1。在线下,“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只为一睹大唐盛世,感受大唐文化魅力。

进入大门的那一刻,宛如穿越至1300年前的唐朝长安城。游客不仅可以与“崔器”“王维”“李白”等演员互动,还可以观赏唐风建筑,品尝长安美食,体验唐风娱乐活动,全方位、全体验、全身心地“回到唐朝”。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为什么这么火?作为全国首个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将影视IP与文化IP进行了巧妙结合,通过多元业态带给了游客沉浸式的体验,从而打造了一个“爆款”文化旅游产品。

疫情当下,除了将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之一。由于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国内游客跨省、跨市旅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露营旅游、近郊度假成为全国旅游的新热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露营相关企业有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这说明“小”露营也能塑造出“大”经济。

实际上,陕西旅游的新增长点不止于此,民俗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或业态逐渐兴起。陕西旅游从原来的“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对着镜头笑一笑”的初级观光方式,正走向多业态、多内容、多形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年发展历程,陕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陕西文化经历了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发展转变。如今,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陕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凭借“文化+旅游”的双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旅发展道路。

撕去古老、厚重的文化标签,陕西正以一个朝气蓬勃、古今交融的形象,朝着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奋勇前进。#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03~2004赛季的欧冠赛场,Valerón和小伙伴儿们在淘汰赛遇到了卫冕冠军AC米兰,首回合于圣西罗他们1比4惨败——几乎没人会认为西班牙俱乐部可以翻盘。
  • 然后我开玩笑说:那时候是你要妹妹呀,不然我就打掉了呀,她奶奶接着说:波妞多好啊,那么可爱,567说:可爱是可爱,难脏是难脏(难搞是难搞)还要欺负我。她姑姑说老实
  • 勿扰他人即是善。 善贵行而不贵知。
  • 他的黑料属实有点多,有做出来切到神经导致面部歪斜的,B站有个UP主就在一直维权中。 因为篇幅,具体就不说了 成都东篱李运峰: 川大华西口腔医学博士,目前的职
  • 你就摊上我了#天天晒早餐##二人食##早餐打卡##好好吃饭# #方特小贴士#2021年7月18日,星期日今日天气:中雨,东南风2级,湿度96%,温度24℃-28
  • 我见证过你眼里有光并且也认为前路有光的时刻。我见证过你眼里有光并且也认为前路有光的时刻。
  • 第四名 江苏江苏的白酒“实力”不容小觑,而且宿迁市还被公认为四大酒都之一,其中洋河酒的名气现在也仅次于茅台和五粮液,从以前的白酒三大头“茅五剑”如今成为了“茅五
  • 2⃣️0⃣️2⃣️1⃣️0⃣️8⃣️2⃣️5⃣️ ︾处ൢ暑ൢ︾☀️───²³/₈───✈︎─⛅️ ⇄ ◁ II ▷↻处暑是夏天的尾巴 ​​​ 心心念念了好久
  • 心很累,很累。。
  • #任嘉伦[超话]#[礼物][礼物]#任嘉伦心疼周生辰# [礼物][礼物]#任嘉伦周生如故# 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什么现在整个人得状态就是神伤周生辰注定了悲壮的一生
  • 不过不管怎么说,那是我所选择的东西。那毕竟是我自己选择的,而且我想如果那里面有什么样的问题存在的话,那问题本身应该包含着我自己的本质吧。
  • 我说哈哈哈哈你要对自己有自信,况且男人坏起来不分好看难看的,有些长得丑的坏心思更多,还不如找个好看的,至少看起来养眼,不亏然后我朋友说那个小哥哥也是不想找太好看
  • 跟○视频给她看小红花○:哇!(模仿波妞中)我:还有更大的有身体的红花,我看看能不能得到○:要怎么得到呢我:认真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哦~(姑且这么说吧…)○:嗯...
  • 民间故事:夜深人静,书生听见耳边传来喊声,快跑,晚了就没命了 明朝万历年间,书生贡进取父母双亡,家境贫困,为了生计,不远千里投奔在外地做官的堂叔。堂叔和皇甫将
  • #厨房# #厨艺# #厨fun秀# #我的厨房不能没有烤箱# #我和厨房的日常# #美食时刻#分享近期吃吃喝喝✨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奈雪因为觉得喜茶太甜了但我发现了
  • #推文[超话]##推文##言情推文# 小说推荐 | 言情小说| 忠犬 男主 文爱意必何‬公之于众 我为你受的苦又是不‬想邀功———————————————
  • 喝茶,喝的是一种情调,欲语还休的沉默、欲笑还颦的忧伤、“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喝茶惯了也就行随心性了,开始也许还有些装模作样,但是慢慢由“喝”到“品
  • 辅延幼儿园东侧区间道路(迎宾路至刘伶巷段):监控抓拍时间24小时,禁止机动车由南向北行驶青果路:监控抓拍时间24小时,禁止机动车由南向北行驶南街(环城东路到青果
  • 揭榜单位中涵盖了省外的多家高校、企业和团队,他们将成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强力外援,为辽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供科技支撑。拉长产业链 提升“原”价值石化
  • 不一会儿又放我讲台上一把花生,也是一脸似笑非笑,我示意她把耳朵倾过来,说了一句:“以后让你妈妈经常过来哈”她白了我一眼,似乎说我肤浅,我才不管[doge][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