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破的“魔障”,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道教修行中有个词叫“魔障”,是指在人们修道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来自于外界,有的来自于内心,只有历经了层层考验之后,才能真正地明心见性,洞彻大道自然的妙理。

“魔障”一词,可以分为两个字意来理解,即“魔”和“障”。先来逐字解读一下:

魔:道教中的魔和我们平时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的魔是不一样的概念。道教中有魔王一说,当一个人笃定想要修道的时候,魔王就会时不时为其设置一些障碍,目的是考验此人的道心是否坚定。如果在重重考验中败下阵来,说明此人修行的机缘还不到;如果最终能够战胜重重魔考,诸天魔王就会联名保举其证圣成真。所以道教中的魔并不是来害人的妖怪精灵,而是每一位道人修行的试金石。这一特殊的定义,也正符合道教对阴阳的理解。

在道教看来,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由阴阳构成的,正如有黑就有白、有人便有鬼、有仙则有魔。和简单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阴阳虽然是互不相同的两种属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相互转化。道祖说“知白守黑”“知其雄,守其雌”,意指道人修行意在洞彻阴阳互生互化的奥妙,所以才会在万千变化的世事中保持住自己的真常之体不变。以静心而制万缘,便不会因魔王的考验而扰动修道的心。

如钟离权祖师曾经十试吕洞宾,虽然魔考是一种试炼,当一旦冲破魔考,魔王便由考验之身转变为保举之人,这亦是阴阳的转化。若是真修行者,面对魔王考验,能够澄心去欲,自然可以识破所有的事物都是迷障,因此也就可以悟到破障的心和术。

由此,我们再来说说“障”的概念。什么是障?顾名思义,障就是阻挡人们的眼睛使其看不清事物真相的东西。在自然界中,可以有烟障、雾障、山障……人们身处烟雾之中时往往辨不清东南西北,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苏东坡有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因为自己身处在群山之中,眼睛被山障遮挡而看不到山的全貌,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胡乱揣测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至此,就会引出修行中的一个大问题,当身处在迷障之中,又如何能够明悟大道呢?所以修道的第一个关键词,便是“破障”。

破障之前,先要明白一点,“障”从何处而来。借用上文提到的阴阳理论,修行的“障”也需要用二元辨证的观点去看,一为外缘之障,一为内心之障。

外缘之障比较好理解,在宗教家的笔下有诸多名词来解读,如红尘大千、爱河尘沙、五音苦爽等等,总结起来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正身处的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世上存在太多诱惑,时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欲望。若被这些外缘牵引了自己的心,心随物转,修行就难有定性了。所以道祖告诫后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一旦沉迷于此,便终生脱离不了生生死死的世道轮回。真正修道有成的圣人,则是选择了“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只关注于本我的需求,去除掉过度的贪求和欲望。心不再去外求,所谓的迷障也就失去了遮挡眼目的意义。

世人常说修行不易,当把修行人清苦的生活和世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对比时,则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挨得住孤寂的时日,能否见得到自己的内在光明。这也就引出了迷障的第二层含义,即我们常常能在物质的贪恋中觉醒,但是否能更进一步觉醒自我内心的迷障呢?

人们和外缘世界产生关联的联结点在于一个“心”字,心上产生了欲望,所以才会被自我内心升起的迷障遮蔽耳目。道教中说,一念入天堂,一念归地府。所有执念,本都是自己的魔障。外在的迷障容易识破,却当陷入对自我、对修行的执迷中时,是否还能觉破此亦为修行的障呢?

道教修行理论中有“坐忘”一词,南华祖师也曾提出过“心斋”的概念。这是在告诉人们,修行不仅要断外缘,更要断了自己内心升起的无穷念想,真正做到无外、无内且无我之烦扰,使修行可以超越了“我”的局限,进而上升到与万物相合为一的高度。南华真人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意思是说:古代修道有成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因为内外皆无值得烦恼之事,所以才能视一切日常皆为修真,视一切际遇都是平常。心中无执,何惧魔考!

唯当破除执念后,便知一切魔障都由本心起。大道本是无为,人生是一场使心用心的过程,修行却是复归自然的历练。若是人人都能各还本性自然,当如此时,修行既无,魔障也既无矣。道祖曾曰:“百姓皆谓我自然。”是然也。

#每日一道#

修行要破的“魔障”,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道教# 修行中有个词叫“魔障”,是指在人们修道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来自于外界,有的来自于内心,只有历经了层层考验之后,才能真正地明心见性,洞彻大道自然的妙理。

“魔障”一词,可以分为两个字意来理解,即“魔”和“障”。先来逐字解读一下:

魔:道教中的魔和我们平时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的魔是不一样的概念。道教中有魔王一说,当一个人笃定想要修道的时候,魔王就会时不时为其设置一些障碍,目的是考验此人的道心是否坚定。如果在重重考验中败下阵来,说明此人修行的机缘还不到;如果最终能够战胜重重魔考,诸天魔王就会联名保举其证圣成真。所以道教中的魔并不是来害人的妖怪精灵,而是每一位道人修行的试金石。这一特殊的定义,也正符合道教对阴阳的理解。

在道教看来,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由阴阳构成的,正如有黑就有白、有人便有鬼、有仙则有魔。和简单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阴阳虽然是互不相同的两种属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相互转化。道祖说“知白守黑”“知其雄,守其雌”,意指道人修行意在洞彻阴阳互生互化的奥妙,所以才会在万千变化的世事中保持住自己的真常之体不变。以静心而制万缘,便不会因魔王的考验而扰动修道的心。

如钟离权祖师曾经十试吕洞宾,虽然魔考是一种试炼,当一旦冲破魔考,魔王便由考验之身转变为保举之人,这亦是阴阳的转化。若是真修行者,面对魔王考验,能够澄心去欲,自然可以识破所有的事物都是迷障,因此也就可以悟到破障的心和术。

由此,我们再来说说“障”的概念。什么是障?顾名思义,障就是阻挡人们的眼睛使其看不清事物真相的东西。在自然界中,可以有烟障、雾障、山障……人们身处烟雾之中时往往辨不清东南西北,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苏东坡有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因为自己身处在群山之中,眼睛被山障遮挡而看不到山的全貌,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胡乱揣测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至此,就会引出修行中的一个大问题,当身处在迷障之中,又如何能够明悟大道呢?所以修道的第一个关键词,便是“破障”。

破障之前,先要明白一点,“障”从何处而来。借用上文提到的阴阳理论,修行的“障”也需要用二元辨证的观点去看,一为外缘之障,一为内心之障。

外缘之障比较好理解,在宗教家的笔下有诸多名词来解读,如红尘大千、爱河尘沙、五音苦爽等等,总结起来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正身处的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世上存在太多诱惑,时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欲望。若被这些外缘牵引了自己的心,心随物转,修行就难有定性了。所以道祖告诫后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一旦沉迷于此,便终生脱离不了生生死死的世道轮回。真正修道有成的圣人,则是选择了“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只关注于本我的需求,去除掉过度的贪求和欲望。心不再去外求,所谓的迷障也就失去了遮挡眼目的意义。

世人常说修行不易,当把修行人清苦的生活和世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对比时,则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挨得住孤寂的时日,能否见得到自己的内在光明。这也就引出了迷障的第二层含义,即我们常常能在物质的贪恋中觉醒,但是否能更进一步觉醒自我内心的迷障呢?

人们和外缘世界产生关联的联结点在于一个“心”字,心上产生了欲望,所以才会被自我内心升起的迷障遮蔽耳目。道教中说,一念入天堂,一念归地府。所有执念,本都是自己的魔障。外在的迷障容易识破,却当陷入对自我、对修行的执迷中时,是否还能觉破此亦为修行的障呢?

道教修行理论中有“坐忘”一词,南华祖师也曾提出过“心斋”的概念。这是在告诉人们,修行不仅要断外缘,更要断了自己内心升起的无穷念想,真正做到无外、无内且无我之烦扰,使修行可以超越了“我”的局限,进而上升到与万物相合为一的高度。南华真人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意思是说:古代修道有成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因为内外皆无值得烦恼之事,所以才能视一切日常皆为修真,视一切际遇都是平常。心中无执,何惧魔考!

唯当破除执念后,便知一切魔障都由本心起。大道本是无为,人生是一场使心用心的过程,修行却是复归自然的历练。若是人人都能各还本性自然,当如此时,修行既无,魔障也既无矣。道祖曾曰:“百姓皆谓我自然。”是然也。 https://t.cn/RyhpuQA

道家智慧 | 修行要破的“魔障”,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道教修行中有个词叫“魔障”,是指在人们修道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来自于外界,有的来自于内心,只有历经了层层考验之后,才能真正地明心见性,洞彻大道自然的妙理。

“魔障”一词,可以分为两个字意来理解,即“魔”和“障”。先来逐字解读一下:

魔:道教中的魔和我们平时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的魔是不一样的概念。道教中有魔王一说,当一个人笃定想要修道的时候,魔王就会时不时为其设置一些障碍,目的是考验此人的道心是否坚定。如果在重重考验中败下阵来,说明此人修行的机缘还不到;如果最终能够战胜重重魔考,诸天魔王就会联名保举其证圣成真。所以道教中的魔并不是来害人的妖怪精灵,而是每一位道人修行的试金石。这一特殊的定义,也正符合道教对阴阳的理解。

在道教看来,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由阴阳构成的,正如有黑就有白、有人便有鬼、有仙则有魔。和简单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阴阳虽然是互不相同的两种属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相互转化。道祖说“知白守黑”“知其雄,守其雌”,意指道人修行意在洞彻阴阳互生互化的奥妙,所以才会在万千变化的世事中保持住自己的真常之体不变。以静心而制万缘,便不会因魔王的考验而扰动修道的心。

如钟离权祖师曾经十试吕洞宾,虽然魔考是一种试炼,当一旦冲破魔考,魔王便由考验之身转变为保举之人,这亦是阴阳的转化。若是真修行者,面对魔王考验,能够澄心去欲,自然可以识破所有的事物都是迷障,因此也就可以悟到破障的心和术。

由此,我们再来说说“障”的概念。什么是障?顾名思义,障就是阻挡人们的眼睛使其看不清事物真相的东西。在自然界中,可以有烟障、雾障、山障……人们身处烟雾之中时往往辨不清东南西北,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苏东坡有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因为自己身处在群山之中,眼睛被山障遮挡而看不到山的全貌,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胡乱揣测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至此,就会引出修行中的一个大问题,当身处在迷障之中,又如何能够明悟大道呢?所以修道的第一个关键词,便是“破障”。

破障之前,先要明白一点,“障”从何处而来。借用上文提到的阴阳理论,修行的“障”也需要用二元辨证的观点去看,一为外缘之障,一为内心之障。

外缘之障比较好理解,在宗教家的笔下有诸多名词来解读,如红尘大千、爱河尘沙、五音苦爽等等,总结起来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正身处的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世上存在太多诱惑,时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欲望。若被这些外缘牵引了自己的心,心随物转,修行就难有定性了。所以道祖告诫后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一旦沉迷于此,便终生脱离不了生生死死的世道轮回。真正修道有成的圣人,则是选择了“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只关注于本我的需求,去除掉过度的贪求和欲望。心不再去外求,所谓的迷障也就失去了遮挡眼目的意义。

世人常说修行不易,当把修行人清苦的生活和世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对比时,则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挨得住孤寂的时日,能否见得到自己的内在光明。这也就引出了迷障的第二层含义,即我们常常能在物质的贪恋中觉醒,但是否能更进一步觉醒自我内心的迷障呢?

人们和外缘世界产生关联的联结点在于一个“心”字,心上产生了欲望,所以才会被自我内心升起的迷障遮蔽耳目。道教中说,一念入天堂,一念归地府。所有执念,本都是自己的魔障。外在的迷障容易识破,却当陷入对自我、对修行的执迷中时,是否还能觉破此亦为修行的障呢?

道教修行理论中有“坐忘”一词,南华祖师也曾提出过“心斋”的概念。这是在告诉人们,修行不仅要断外缘,更要断了自己内心升起的无穷念想,真正做到无外、无内且无我之烦扰,使修行可以超越了“我”的局限,进而上升到与万物相合为一的高度。南华真人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意思是说:古代修道有成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因为内外皆无值得烦恼之事,所以才能视一切日常皆为修真,视一切际遇都是平常。心中无执,何惧魔考!

唯当破除执念后,便知一切魔障都由本心起。大道本是无为,人生是一场使心用心的过程,修行却是复归自然的历练。若是人人都能各还本性自然,当如此时,修行既无,魔障也既无矣。道祖曾曰:“百姓皆谓我自然。”是然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柱正财多,不论喜忌皆好逸恶劳,贪财,与诗书无缘,财旺必然要克印日支十神主要看配偶 虽然有失偏颇,但这是命理基础,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深入的分析一个命局。
  • 复盘一些高中时的回忆、、发现我从小到大跟男生打交道最多的一段时期竟然就只有高中那三年了。。
  • 当两侧新鲜如初的壁画,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一个在草原上曾经从马驰骋的民族,他们的身影渐渐清晰了起来。通过工作人员对陪葬品的复原,一个精美雍容华贵的高翅鎏金银冠,
  • 每个人走在路上的时间也许早已被命运注定,所以,又生了一点贪婪,想要路过的风景,是吾心吾念。不忍心看到他们离队,太泪目了…想要路过,喜欢的风景……人生,应该是在走
  • #长春诸暨将承办新赛季CBA联赛# 篮球媒体人@我先沉思一会儿 透露了新赛季CBA赛会制承办地的最新进展,上赛季诸暨的联赛比赛场馆和吉林长春的长春市体育馆进入最
  • !!
  • 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一般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仗,养成了敢于冒险的特点,有些仗只有五成把握就敢打。对于指挥百万之众的统帅,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这一百
  •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SITE的主管丽塔·卡茨在一条推文中写道,“扎瓦希里没有提到塔利班在阿富汗的胜利,最早在2020年2月多哈协议达成后,他就能发出关于美国‘退出阿富汗’的言论。S
  • 这个乐队发行的第十二首歌 献给了神舟十二依旧是熟悉的浪漫氛围,一如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月兔,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神舟十二号
  • yesterday日本官员承认:“新的冠状肺炎实际上已经开始在日本蔓延“我们都知道日本地铁多么拥挤它比北京和上海的早晨高峰更加拥挤日本曾经为流感测试建模受地铁感
  • 但是如果此时吸奶器并不能轻松的吸出奶来,就不要再用吸奶器,以免拉伤乳晕、乳腺,只让宝宝来吸吮。堵奶可能会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冷敷可以起到很好的消肿作用。
  • 蓝色为主的彩色外套,挎着蓝色的包包,还有漂染的蓝色刘海,生日当天选择蓝色系清爽又减龄,同款友人化着淡淡妆容,这气质简直绝了,不愧是央视走出来的主持人,即使不在央
  • 兼职要求:一周能出勤四到五天班联系方式:15186743269(微信同号)Here有间清吧集美店招全职兼职数名:工作地点:厦门市集美区石鼓路Here有间清吧(集
  • 爱的盛放  这是和你相处的2920天,未来的华晨宇,要记得是投入的时间,让玫瑰展露芬芳。  渴望爱的孩子,想要得到爱的孩子,他苛求着自己,追求完美的自己,在风暴
  • 带货和选品 我们是认真的#私藏美妆小技巧#辣妹分享·上海鼻子修复 术后反馈变化大了简直像变了个人,好多人都问我是不是全脸都整了,我是真的没有哦!其实,女的说分
  • ”喜欢后面这两句,此时此刻,秋高气爽,又想起以前的这个时候,我刚配了眼镜,在西边场里写作业,满地都是玉米棒子,此时我想着我站在山里面,面对着漫山遍野的一片红,放
  • 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选择错误的方法来挽救婚姻 #分手挽回情感复合失恋分离新欢出轨婚姻# #任性作死分手如何挽回前男友#好多女人一旦发现丈夫出轨了,神经紧张,一
  • 天下最难看清的就是人心。其实考虑过卖房子……然后无忧无虑过自己的惰性的生活。
  • #樊振东[超话]# 一直在努力做到“顶峰相见”作为樊选手的事业粉也要好好搞事业呀终于赶在9月的最后一天办完博士后手续9月全运会买了票,虽没能到现场见证你登顶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