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 顿渐品 第八卷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勿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对曰:“不是!”

师曰:“何得不是?”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坐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

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jìn)。

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lì)。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qiān),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huì)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máo)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楞严经》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第二十四段)
【佛言:如是!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盼,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佛说:憍陈那从客尘之义,悟证圣果,说得好!这时如来于大众中,将五轮指握成拳,又伸开,伸开后又握成拳,对阿难说:你看见什么了?阿难说:我看见佛的“百宝轮掌”,在我们大众中一开一合的。“百宝轮掌”之“百宝”是指一百种珍宝,意为尊贵;“轮掌”指的是佛的手心和脚心各有一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的辐条,意思是手和足都布满了网轮纹,表法众相圆满,犹如千辐之轮,这些轮相各有妙用,非常神奇,是常人所没有的。
佛告诉阿难说:你看见我的手在众人中一开一合,是我的手有开有合呢?还是你的“所见”有开有合?阿难说:是佛的百宝轮手在众人面前有开有合,我看见如来的手自己在一开一合的,不是我的“见性”有开有合。看见如来的手、是所见;能产生所见作用的名“见性”。“见性”就是“心”,“心”是无形无相如如不动的,不会有开有合。
佛说:那么我的手和你的所见,谁为动?谁为静?阿难说:是佛的手不住的在动,但我的见性“心”随着你的手动,也没有静止,但谁是静止不动?谁是无住?我也不知道。佛说:是的!你说的是实话。于是佛从百宝轮手掌中,放一道宝轮光明在阿难的右面,阿难就回头往右顾盼,佛又放一道光明在阿难的左面,阿难又回头向左顾盼。佛告诉阿难说:你的头为何左右摇动?阿难说:我见如来将妙宝光明放到我左右两面,所以我就两面都看,头自动就摇起来了。
佛说:阿难!你顾盼两面佛光,头就左右摇动,是你的头在动呢?还是你的见性“心”在动?阿难说:世尊!是我的头在动,但这能看见佛光的那个见性“心”也没有静止,到底是我的见性“心”在动?还是头在动?还是佛光在动?它们当中到底是谁在动?谁在不动?我还真不明白。
佛说:是的!你说的都是实话。于是如来普遍地告诉法会大众说:如果有众生想认识这个道理,就应该以阿难摇动的头,名之为“尘”、“尘”是妄境;以其没有静止的所见为“客”、“客”是妄心。“妄心”为不住,名之为“客”,“客”是妄相。你们看阿难的头自己摇动,但他能看见一切事物的那个“心性”,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知道客尘,能产生“见”的功能的“心”却没有动。
再看我这一开一合的手,那个能见之性“心”也不会因手的开合而有舒有捲,这没有动、没有舒、没有捲,又能“知”的能见之性,才是你的常住“真心”!为什么你如今,以摇动的头为自己的身,以动态中的所见为实境呢?以致从无始劫以来,你的“心”从始洎(jì)终,即自始至终都在生住异灭的动态事物里,见景生情,喜怒无常,念念都在生灭中,永无止息,从而遗失了本来不动的“真心本性”,这一切都是在“颠倒”行事。
所谓颠倒,是指背觉合尘,对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产生的错误知见,共有八种,是凡夫和二乘人的通病,他们各有四种,如:凡夫认心无常为常、受是苦为乐、假我为真我、身不净为净。二乘人只知心无常、不知佛性常;只知受是苦、不知涅槃乐;只知人无我、不知大自在我;只知身不净、不知法身净。在这些错误知见下,就容易产生本末倒置,阴阳混淆,将真认成了假、假认成了真,真假不分。由此而失去了自性真心,认有思维作用的客尘妄想心为自己的本体觉心,并“轮回”在这客尘妄想中,自取流转。
轮回:即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被后立佛教所认同。原始佛教的教理中只有五道轮回,即:人道、天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是佛讲大乘法时所介绍的,在本经中,佛就详细地讲述了阿修罗道。
轮回的大概意思是:一切有生命现象或特征的有情众生,都是以各种欲望为因缘,并随缘造作善不善业,自作自受,如车轮回转不已,生死于六道中,接受果报。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果报大小而划分的,具体去往何处是由自己所造善恶二业来决定。
佛经说修上品十善者生天道、修中品十善者生人道、修下品十善者生阿修罗道;造上品十恶者生地狱道、造中品十恶者生饿鬼道、造下品十恶者生畜生道。一切众生,在没有证悟圣果之前,都在这六道中轮回。佛说人们只知用六识妄想心(客尘)去认物为己,随缘造业,就只能在轮回中自取流转了。
《楞严经》第一卷到这里就介绍完了,这一卷的中心思想是世尊用七问七答七否定的论辩方式,阐释众生生命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常乐我净、永恒不变的常住真心。并指示众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常住真心,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常住真心,佛法才能不求自得、才能得到本属于自己的无上菩提。这一卷悟明白了,常住真心就找到了。

#佛经[超话]#爾時,世尊即於是時以其偈頌答彌勒菩薩摩訶薩曰:

「如是月光童子者, 讚歎如來愛無比; 如是讚歎如來已, 後還為世所稱美。 昔日於此王舍城, 已曾覩見多億佛, 於彼佛所常請問, 如是勝妙寂滅定。 修行菩提道行時, 於一切世為我子, 常能具足無礙辯, 恒常安住於梵行。 彼人末代可怖時, 惟是彌勒所證知, 一切時中住梵 行, 能廣分別是三昧。 若欲求是勝三昧, 稱道所行則能得, 無量億佛所攝受, 供養最勝大導師。 我住智中故記說, 於此月光勝妙行, 末代世時無障礙, 於其梵行及壽命, 知於千億諸如來, 如觀掌中菴羅果。 又復過彼恒沙數, 能於未來修供養, 諸天及龍有八億、 夜叉眾有七千 億, 未來供養兩足尊, 是等悉能相佐助。」 得聞如是授記已, 歡喜愛樂而充滿, 月光踊身七多樹, 住空發於希有言: 「嗚呼!佛說最無上, 安住解脫智神通, 安住決定勝智故, 一切異論莫能壞。 遠離二邊證解脫, 觀察於事不著事, 於三界中智無礙, 悉無一切諸戲論。 一切戲論而不染, 諸見覺觀悉斷除, 善修於道無所依, 不為他壞、不違他。 又於三界無所依, 斷除諸結所行淨, 愛縛枝蔓悉捨離, 諸有相續皆盡滅。 悟解非有自體性, 離言說法悉了知, 於其 顛倒無智者, 如師子吼摧野干。 佛今為現妙法藏, 我今獲得妙寶聚, 斷除一切諸惡趣, 我今 得佛定無疑。 百福金色莊嚴手, 願此寶掌摩我頂, 對於天人大眾前, 惟願人尊灌我頂。」

「我念過去修行時, 於師子幢佛法中, 時有比丘甚聰叡, 名曰賢施為法師。 我作王子名黠慧, 身遇病苦甚困篤, 時彼賢施為我師, 柔軟淳直備儒德。 五百良醫無減少, 咸皆盡來為我治, 彼悉不能除我病, 親戚眷屬懷憂惱。 是時大師聞我患, 便至我所而慰問, 賢施即生悲愍心, 而為我說是三昧。 我得聞此三昧已, 不顧財寶心愛樂, 了知諸法體性故, 其時病 苦即除愈。 比丘行於菩提行, 得成佛道號然燈; 我昔黠慧王子時, 以此三昧除苦惱。 以是 因緣故,童子! 我憶是事今付汝: 能忍罵詈、毀辱等, 受持、讀誦如是定。 末世比丘有無量, 放逸毀禁多慳悋, 堅著衣鉢樂為惡, 於是三昧起誹謗; 嫉妬輕躁縱諸根, 止住俗家為貪利, 常依出入息利活, 是等當謗此三昧。 舒手展足奢縱誕, 趨步言笑自顧影, 伴黨挑臂隨路行, 若入聚落現異相。 如是不應儀式人, 晝夜繫心在童女, 於彼色聲常愛著, 遊行村邑現是儀, 心常貪嗜於美食, 戲笑歌舞及音樂, 販賣貿易恒規利, 憙樂飲醼及乘騎, 廣貯積聚飲食已, 命終墜墮三惡道。 專事墾殖及耕田, 保翫自己所住處, 受他教命傳書信, 棄捨禁戒及威儀, 親近白衣違佛教, 毀破禁戒住惡道, 常作佛不讚歎業, 所謂斗秤諸欺誑, 造作如是諸惡行, 以此惡行墮惡道。 多饒財寶、珠、金、貝, 棄捨親愛而出家, 不能安住淨戒聚, 還為販肆作鄙業。 牛馬雄雌相孚乳, 惟恃財穀為勝想, 何為出家除鬚髮, 而不護戒及儀式? 我於過去行菩提, 於千劫中修苦行, 為求如是寂滅定, 愚人聞之生嗤笑。 行非梵行憙妄語, 常貪利養趣惡道, 披梵行服為標式, 毀戒謗定言非法, 彼此遞互相破壞, 不能應法求利養, 各欲共相求短失, 命終墮於三惡趣。 百千人中難得一, 謂能住於忍辱者, 朋黨鬪諍無量人, 棄捨忍辱恒忿競。 咸自稱歎是菩薩, 欲望聲流遍諸國, 若得虛名自欣慶, 尚無善行何況道? 我曾不聞亦不見, 無有淨行欲樂者, 誹謗此法無欣慕, 而能獲得菩提道。 為不活故多出家, 不求一切佛菩提, 愚人安住我見中, 聞說無我便驚怖。 彼此更互恒諍論, 我慢自舉相陵蔑, 自稱己是說他非, 常行不善妄歡喜。 成就淨戒諸功德、 安住慈心行忍辱、 調伏柔濡淳善者, 是等善人為彼欺。 若有當來起惡心, 極甚抵突為不善, 喜樂鬪諍行非法, 是等爾時得供養。 我今善相勸告汝, 汝當於我生淨信, 於此如來所說教, 彼惡人輩勿親近。 於極貪愛及重瞋、 多愚癡人惛慢者, 無慚、無愧、心不調, 汝於彼速起忍力。 我今所說無量德, 比丘於此不安住, 非但口言得菩提, 要須堅固行者得。」

#月燈三昧經##月燈三昧經卷第三##佛經##大藏經##佛教##月光童子##末世##彌勒##三昧##苦行##菩提##出家##貪##忍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世界计划多彩舞台[超话]#saki和rin妈人呢!你来多吃两口就成配了!
  • 7、一路上有你,苦一点没关系,苦太多就算了。反emo文案,也是我的态度1、你别生气,听我狡辦,我给你编。
  • #张泽禹[超话]##张泽禹 hook之神##张泽禹 第一主唱# #张泽禹C位出道#今天吃的什么菜?当然是TF三代【第一主唱】@TF家族-张泽禹这颗搞到就是赚到的
  • 昨夜深更半夜吐了一次,脸颊疼痛得厉害,未能入眠 今天中午后感觉有所恢复,进行输液,1:30前往7号楼进行全景和CT检查,返回后继续输液,医生说后天可以出院,如果
  • 他的自由滑节目为“蝙蝠侠”他又一次在4S上展现了很好的覆盖距离;然而,4T和3Lz两个跳跃的落冰都使用了步法滑出。虽然很明显没有满座(票价高无疑是一个因素),但
  • 刚买了皮肤就打了一局问我能不能再打一把(他用我平板玩的)但是我要睡觉了就说那平板放你那一晚上好了,我弟更开心了,毕竟他睡觉前是要交手机的,让他放纵一下好了,他2
  • (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他就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
  • 二次大战之后,人们为了摆脱战争的痛苦,彻底与之前的一切决裂,促使现代主义彻底的占领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现代主义者彻底决裂了传统,用一个从未见过的面貌出现,建筑上密
  • #沈昌珉0218生日快乐# It's been clicking in my head...Lights are shining far aheadI've
  • 站在新一年的坐标上,泉州找准了“信心”“拼搏”“陪伴”的破题“关键词”全市上下正以奋斗作序,以实干为笔,邀时代见证民营经济力量,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那是高擎“
  • མི་ཡི་སྤྱི་ཚོགས་ཁྲོད། ཉམ་ཆུང་། གཉོམ་ཆུང་། འཁོས་ཞན། སྡུག་ཐུག སྒྱུད་ལུག ལེ་ལོ། ཉམ་
  • 他的内心崩溃了,不敢再面对和女孩相处的点点滴滴,再也没回到训练的老旧体育馆里,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在殡仪馆送阿姨我想以后我也要用彩色的我要欢
  • 《北鸢》中“青梅煮酒流年去,橘黄蟹肥正当时”的时光的确是难回的往昔,但是希望我们也不要丢了雅意,要在喧嚣鼓噪的时代里静下来,去听听风声,和破土的新芽,他们都在努
  • 2月16日是大年初七,探亲流、旅游流叠加返程流,全国公路网将持续返程高峰,部分路段将出现短时拥堵缓行情况。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从17日开始,受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地
  • #檀健次分享朋友圈置顶内容# tjc#檀健次vlog里有魏大勋# 过年之际,好像大家都忙了许多,物料很多,自己的事情也很多,仿佛就是那句话 彼此忙碌 互相牵挂,
  • 此刻调其实也弱柔,抵抵达达,水儿总是三开的水儿了,按着身子对茶水的理解,也知道,是回收力儿的此刻,更应该。心儿难得可以如此放松着歇息一下,望弦,从底儿左,上,通
  • 一、请勿使用远光灯很多驾驶员朋友会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开启远光灯,认为这样能增加可视距离,同时更能警示对面来车,如果在正常的天气状态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沙尘天气就
  • �������۾���Ͷ����Ǻܾ��µľ��DZ��Ӳ����ÿ�-����������-��ͷ���������沿��ƽû�������-�������ʶ�
  • 这个春节,非遗很“忙”穿梭于各类非遗市集,购买一件心仪的文创产品,体验一次剪纸制作技艺,欣赏一场清雅的戏曲表演——春节期间,我市各区非遗活动竞相展开,成为新春佳
  • 《No. 1092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第十一 悉地王真言品第十五一顿不典型年夜饭+饭后娱乐—舒服自在最重要!又复授名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法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