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临终,现在就已经不退转、已经无量寿了

净土宗的特色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身不退”,“现生不退”的意思是,不用等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才确定不退,现在就已经不退转了。

若依照华严、天台、禅宗、唯识、三论的解释,要到极乐世界以后才有不退转。我们这个法门不是这样,而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现在就已得不退转了,就如《无量寿经》所讲:“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必等待来生往生极乐世界后,不隔时、不隔日,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法门!

往生极乐世界都是不退转的菩萨的身份,是必须等到往生极乐世界才获得?还是现生尚未往生就获得了呢?是“现生不退”──还在娑婆,就预先获得了不退转的身份。因为必定往生,而往生必定是不退的。所以从因来说果,在因地时就说这个果报的话,现在就已经是不退,现在就已经是无量寿了。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所谓“即”就是当下,不隔日,不隔时,从“至心回向”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往生涅槃报土的身份,永不退堕。

就一般了解,须得往生到净土之后才不退转,或者是自力的功夫证悟到初地或七地以上才不退,但现在未到极乐世界就获得不退转了,这是“从果说因”。因为我们必定往生,今生今世必定“顺次生”,下辈子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说来,岂不是现在就不退了。

“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亦即:平生之时,已得往生身份,不待临终之刻;身在娑婆,已得不退转位,不俟往生之后。

我们这个法门是简易殊胜,是现生不退,不退报土,不退涅槃境界,不退成佛之身。

第十一愿当中有两个愿事:第一就是“住正定聚”,第二就是“必至灭度”。这两种利益是到极乐世界才能获得,还是现在就能获得?从昙鸾大师的问答解释中就可以了解。

昙鸾大师说:“不断烦恼得涅槃分”,意思是说,在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无量贪嗔痴、尘沙烦恼罪业还没有断除时,就已获得终必成就涅槃的身分。所以“涅槃分”就是指“住正定聚”。完全的“必至灭度”是往生后就能够获得。

所谓“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这个不退转,是只要“乃至一念”(“乃至一念”就是“上尽一形,乃至临终十声、一声、一念,念其名号”之意)──这个念佛不是只为了现世的福报,或者是为了将来求生人天,都不是,而是“至心回向,愿生彼国”;有了这“回向愿生彼国”的话,“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当下就获得往生身份了。

在四十八愿当中,乃至在整部《无量寿经》当中,除了说念佛以外,也谈到诸行来迎、也谈到三辈功行,可是,诸行来迎的目的,是要导归念佛必生;三辈功行虽然各有不同,但每一辈都谈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尤其是第十八愿的成就文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乃至命终,一念念佛、愿生极乐,当下就往生,就住于不退转的果位,岂不是念佛很殊胜、超越一切、当生成就!

《观无量寿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这在在都在说明依第十八愿“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的众生,他就是正定聚不退转菩萨。

我们学佛的目的在于成佛,如果能够进入必定成佛、不会退转的地位,这样虽然现在还没有成佛,也就没有恐惧了,因为既然已入不退转位,总有一天必定会成佛。反之,如果我们还没有进入不退转位,那么即使才高学博,深入经藏,而且精进勇猛,但仍难免心中会存有在多生多劫中可能会在某个因缘下退转的顾虑。因此,菩萨道的各阶位,最重要的就是初地,也就是欢喜地、不退转地,只要能够进入这个阶位,接下来就只有前进,而绝无退转,这样岂不是必定成佛可期了。

弥陀本愿名号具足万善万德,此万善万德让于称名之人,所以称名愿生之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之正因正业,于此娑婆世界虽是凡夫,已获不退转决定成佛之果位,将来诞生极乐,自然升进成佛。

现生不退
(一)典据 字意 宗义
典据:“特色”举出十则,在此引用数则经论法语以明。

《大经》言: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小经》言: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字意:“现生”,现在还生存在娑婆世界,尚未到极乐世界。“不退”,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决定成佛之位,不退转成佛之位。“现生不退”,现在娑婆世界即已获得不退转位,不必等到往生极乐世界方才获得。

宗义:弥陀本愿名号具足万善万德,此万善万德让于称名之人,所以称名愿生之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之正因正业,于此娑婆世界虽是凡夫,已获不退转决定成佛之果位,将来诞生极乐,自然升进成佛。

(二)现生不退 不待往生
不退:亦名“正定聚”,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必定成佛之决定地位,不退转成佛之位。

人有三种:决定不退,名“正定聚”;决定流转,名“邪定聚”;随缘不定,名“不定聚”。

若生弥陀净土,不问圣凡善恶,必定证悟涅槃;故唯有正定聚,无二亦无三。

今,决定往生,心行具足之念佛人,因中说果,亦名正定聚,即是“现生不退”,因为弥陀“摄取不舍”故,临终“佛圣来迎”故,因果“法尔自然”故。其“经证、理证”已于《净土宗特色》(四、现生不退)举出经论释之文,在此略就“经证、理证”并“事证”,作一补充说明。

《大经》释尊于“第十八愿成就文”解释第十八愿言: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小经》言: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论何人,一旦愿生彼国,皆能即得往生。此“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之“即”,是“实时即”或“异时即”?若依龙树菩萨《易行品》之“本愿释”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及《本愿偈》言: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便可一目了然,“即得往生”之“即”是“实时即”,非“异时即”。换言之,就是“现生之时”,“即”已“住不退转”,此谓之“现生不退”。故“本愿称名”之念佛人,已得“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身份。

《易行品》又言: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称其名号。

或言“即时”,或言“此身”,此即“现生不退”之理。

又,若以《小经》之经文佐证,亦甚为明确,经言: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此“欲生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之经文,便可明知:愿生称名之念佛人,现在平生尚未临终之时,即已获得正定聚不退转之果位,不等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是故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下卷亦言: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凡欲成佛道,必须发心励行,生生世世,愿心坚固,正见不失,历经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如是愿行圆满,方得佛果;而此乃自力难行道,佛言“末法时 中,罕一得者”。然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菩萨之时,“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令诸众生,功德成就”(《大经》)。此功德之宝,皆在六字洪名之“南无阿弥 陀佛”之中。故此名号,万善具足,万行圆备;是万德所归,即是万德结晶,具足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功德,能令称名愿生之念佛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 生成佛的正因正业,此即佛言“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之意。是故“本愿称名”之念佛人,必得往生弥陀之“报土”,而且已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从因说 果,因既已完成,果亦自然决定故。

愿生极乐,专称佛名,心决定时,净土莲花,现其色相;

例如须达,将造祇园,心决定时,欲界诸天,现其宫殿。

是故,心行相续,业成不退。(转载)

【大经科注】《现希神变》
  【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
我们就看到这里。我们再翻到一一O七,前面这一页一一O七页,倒数第六行当中,我们看这段批注。「如序分《大教缘起品》,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放大光明,数千百变。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有。如是之瑞应称奇瑞,以昔所未有也」。经文读到最后这一段,「天地征瑞」,让我们回想到本经的序分,有放光现瑞,在本经的正宗分也有,《礼佛现光品》都有,在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了,前面细说,这个地方略说,没有说得那么详细。我们把序分、正宗分,跟这一品合起来看,这一品是流通分,合起来看,大致上都能够明白。下面这一科,「光照十方」。『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序分里面也是「普照十方」,正宗里头还是「普照十方」。
  诸天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善根,为什么?佛讲经,我们在迷惑颠倒之中,没见到佛,也没有听到说法,佛现种种神变,我们丝毫没有感触到。这是什么?这是业障。平时说到业障,不知道业障的严重,在这个地方给我们有一些体会。体会得愈深愈好,体会得愈深,是你的业障比较轻,业障重的人体会得浅,甚至于根本就没有体会。就像前面我们看到念老注这个经,注到阿弥陀佛,生生世世追逐我们,慈悲到极处,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自己没有觉得,这业障深重。说到这些地方,老居士落泪了,掉 眼泪了,这是他的感触。我们读到这个经,看了这个批注,没流眼泪,我们也受一点感动,没有那么深。从这些地方就能够慢慢体会到,凡夫业障不可思议。十方世界诸天,他们的烦恼比我们轻,诸天在虚空当中有感应,见到佛放光现瑞,他们在空中奏乐,『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色界天比欲界天高,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天更高,他们感触得更深,所以闻佛放光现瑞他们在赞叹,「叹未曾有」。经上讲的念老这批注很简单,「天乐盈空」,空中有音乐,空中有现相,神变希有,光明普照。这部经讲圆满了。后面我们再看这一段:
  【无量妙花纷纷而降。】
  这是什么?这是天人散花,「天花纷降」,纷纷而降。「经云希有神变。故今所现亦是奇瑞」。《无量寿经钞》里面有这么一段,「序分中有光颜奇瑞。今」,到经讲完毕之后,「亦现此瑞相。当知佛意,表郑重也。」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读到这个地方,心里要知道佛的意思,放光现瑞表什么?表郑重。「《嘉祥疏》谓流通现瑞者,明感瑞证益」。说明对于瑞相起感动,自己得利益,证明得利益了。《净影疏》里头也说,「如来化周」,周是圆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到这个地方圆满了,介绍完毕了,为了帮助众生增上恭敬心,「故以神力」,这释迦牟尼佛的神力,「动地放光,作乐雨花。总之皆为众生证信」。我们看到天花纷纷而降,这是诸天为我们证明,佛所说的一切法是真的,真实语,帮助我们生起信心,「于经所说难信之法,应生实信。」实信是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取这个意思。最后这一段:
  【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阿难』是本经上半部的当机者,等于是听众里面由他来做代表,『弥勒菩萨』是后半部的,后半部弥勒菩萨当机,所以这部经,阿难多闻第一,弥勒是未来佛,现在是补处菩萨。时节因缘成熟了,释迦牟尼佛这个法运终结了,弥勒菩萨到这个世界上来,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龙华三会。不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三百多会,弥勒菩萨将来讲时只有三会,他的会期长,得益的人多。哪些得益的人?现在释迦牟尼佛会下的一些弟子,没有求往生的,还在这个世间修行的,阿罗汉以上,还有一部分天人,在龙华三会就能得度。这些『菩萨』、阿罗汉,『声闻』是阿罗汉,还有『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这一句「皆大欢喜」要特别留意。大欢喜,为什么会大欢喜?得真实利益。
  我们读了这部经,真相信了一定发愿,真发愿了一定放下,往生净土。念佛的同修最后不能往生,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没有看破怎么说?对极乐世界没有真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苦难多。难得遇到一个生活的环境非常美好,自己心心向往,希望移民过去。这个世界再好,也不能跟极乐世界比。你要真正认识西方极乐世界,我相信你的出离心一定发起来了,我希望离开娑婆世界,我希望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大欢喜心。信,真信了,信了怎么样?发愿我这一生非去不可。能去得了吗?你有这个心就真能去得了,为什么?这个心跟阿弥陀佛接引的心相应,阿弥陀佛要接的人就是这种心,真想去,一点怀疑都没有。
  善人极乐世界接受,恶人也接受,平等对待一切有缘众生。有缘就是真信,真愿意去,这就有缘。纵然自己这一生当中,过去不说,造作很多恶业,甚至于五逆十恶,坏事干尽了,遇到这部经教,听完了生大欢喜心,能不能往生?能,也能往生。为什么?你在世界上所造的一切善恶业,自性里头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于明心见性,是那样的境界,所以去的时候心不清净,五逆十恶不清净,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罪业消了,没了。为什么没了?环境上没了,极乐世界找不到一个恶人,找不到一个人有恶念,没有恶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能把我们无始的罪业转变过来,变成求生的功德。所以怎么能不欢喜?真正欢喜表现在哪里?表现在『信受奉行』。
  后面这一段念老有批注,我们看他后面所注的,说明欢喜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说者清净。于诸法得自在故」。说的人是释迦牟尼佛,身心清净,究竟成佛。成佛是什么样子?我们想想惠能大师当年开悟了,开悟就是成佛了。五祖忍和尚召见他,问他,明心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你见到的性是什么样子说来听听。他说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就清净的。有没有染污?没染污。我们今天修善造孽是染污,染污什么?染污了意,六根里头意根,眼耳鼻舌身意,是这个东西受染污。这意还有个根本,意的根本是什么?根本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所以染污的是妄心。到极乐世界的人不用妄心,用真心,这点很重要,妄心没有了,转妄心变真心,相宗所说转八识成四智,是这个意思。所以自性里头没有染净,自性里头没有对立,自性里头没有欠缺,圆满的,所以于诸法得自在故,得大自在,清净。第二个,自性不生不灭。第三个说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你明心见性了,自性里头的智慧德能统统现前,所以你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外国的宗教赞美上帝全知全能,佛法里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你证得法身菩萨,你就自在了,你就具足了,都现出来了。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就成佛了。是本自具足,具足无量功德。我们今天无量功德,是被一些罪孽,妄想分别执着这染污障碍了,不能起现行。这个东西去掉、放下了,本自具足的都能现前。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苏轼〔宋代〕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注释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 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 ’答曰:‘枇杷是也。’”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创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368篇诗文 ► 3449条名句

——来自古诗文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会上,邀请4家金融机构解读金融政策,并由省级教授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进行专题辅导。为充分发挥零售业务自身优势,开拓信贷业务新渠道,深度拓展县域、
  • 吃以前不爱吃的菜;不坐车陪着她压马路;初雪牵着手给她拍照、;为了她,成功的成为一名厨师;给她买爱吃的零食,陪她一起跑步;知道了口红原来有这么多色号……爱你就像我
  • !!
  • 今天是NINE PERCENT解散190天希望解散后的190天里九只崽都找到了音乐界里适合自己的领域希望九只崽能记得自己的初心,把自己音乐越做越好蔡徐坤希望新年
  • 陈 巍,女,1970年11月生,河南禹县人,2006年10月入党,1992年9月参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祁玉
  • #朋友圈没有了生活的痕迹#之前微信只是熟人的沟通工具,加的全是熟人朋友,大家微信朋友圈发的全是生活记录。后来微信逐渐添加了更多的陌生朋友,也逐渐成为了工作中沟通
  • 中国人心中,带着“犁”的“老黄牛”代表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在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也有一头“老黄牛”身为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他每次都冲在疑难纠纷调解、风险排查第一线
  • 但他好像并不觉得这个蝉和之前的“小虫子”有什么关系[笑cry],结束后依然叫我把蝉壳送回小虫箱去了。这个人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茧皮的口弄大了一点,小蝴蝶最后完全
  • (看微信截图)我院做汗管瘤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一次就能看到不错的消退表现了,外在突兀的表现也会有比较大的改变了(看微信截图)关于复发的问题:在咨询中她还问到一个问题
  • 2. 例:S3C2440内部LCD控制器结构图1我们根据数据手册来描述一下这个集成在S3C2440内部的LCD控制器:1) LCD控制器:REGBANK、LCD
  • 缅甸“政治犯援助协会”(AAPP)表示,缅甸上一次司法处决发生在 1980 年代后期。2022年8月20日上午,掸邦东部勐拉南板地区举行了向当地少数民族根据“潘
  • [爱你][加油][太阳]做了个梦,梦里自己在开车跑客户,后面打个电话,客户说不在,我就拿出鱼竿(实际没有鱼竿)钓鱼,钓了几条鱼,然后想尿尿了,找了个厕所尿尿,然
  • 马上开学的仔都来囤一囤,晚上宵夜就指着他过了[馋嘴]【37.9】食族人爆肚粉 150g*4+酸辣粉84g*2双11一桶还要8块钱呢,现在折算下来一桶才6.1‍♂
  • ” “便宜点嘛,十块钱三斤卖给我好了” ……9、上了动车,发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一位陌生人,我假装淡定实则内心幸灾乐祸的用平静的口吻说:大哥,你坐错了吧,这是我的
  •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李郁军应邀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五期法律讲堂作报告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检察院 2022-08-25 18:47 发表于甘肃图片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李
  • 这三个星座虽然智商卓越,但碰到爱情,总会一败涂地水瓶座:水瓶座走心了水瓶座的智商卓越众所周知,甚至就算平日里他们都很努力的让自己去扮演一个傻子,那也没有多少人会
  • !!
  • ——夏日香香系列——妮维雅走珠~用了N年的走珠,用空不知道多少瓶,一到夏天就会备上,真的巨喜欢夏天出汗较多或出汗的时候喜欢用,可以抑制汗液产生的臭臭的味道~想知
  • 秀场还展示了暮色上唇的公主在逃妆容,小珂爱萌一起来康康吧~~#公主在逃妆# #暮色上唇 公主在逃#本次#暮色上唇 公主在逃#话题征集,珂珂看见了好多美好呀~[哇
  • ”若小糖辩解,就深情凝视她开启奶狗耍赖撒娇模式:“都怪妳表达太含糊,怪我爱得太坚决,结果当然是我的坚决消融妳的含糊!””[笑cry][笑cry]为了心爱的幼稚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