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哲思》
心灵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内心能不受欲望的冲激与勾引,烦恼自然减少。劝告别人时,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不洗澡,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尊贵是来自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当别人真正需要你帮忙时,应当不吝的伸出你的手。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佛法是一种解脱束缚的教育。

《恶魔》
恶魔的领土是欲、黑暗、争执、剑、血、战斗。也是嫉、妒、憎、欺、谄、谀、隐秘与毁谤。记忆是意识的残影。切莫造成包袱。人生是在不断与自己战斗的连续剧。妄想是生命无谓的浪费。人能逃过法律制裁,不可能逃过因果业力。能学著不干扰别人,他就能心无恐惧地和平生活。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边跑。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事实),不如去接受它,这叫认命。

《自胜》
生活中凡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错误的东西。如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於把生命交给别人。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金刚经》
只说一个布施,布施即舍,把得的心舍掉,舍掉之后才能恢复本来面目。布施是一切佛法的总纲,一切佛菩萨的正行。古德说五欲六尘舍不掉就离不开欲界,当然不能生色界天,因为色界天没有五欲六尘;不舍掉世间法就不能得到佛法,到最高的境界连佛也要舍掉,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行与解相辅相成,必须行解相应。舍之一字万不可看轻,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教人放下,若能看得破放得下,佛也无话可说了。

佛的身口意与众生不同:佛已证法身,可以随时随地现色身,随一切众生之缘现百千万亿身,在九法界度众生,神通亦不可思议。至于口业,佛的音声非近非远,尽虚空遍法界,音声同时在一句话中能说一切法门,一切众生都能听得懂。佛的意业,等觉菩萨亦不懂得,佛有感必应,一切不着,绝无私心,此之谓广大秘密之境。

《佛言》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福长。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陇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见佛光。魄灭后则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性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佛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佛来坐堂。

《戒性》
什么事情看不透 做成样子气冲冲
无端小事心火动 伤神坏身不中用
有时不妨慢慢讲 何须怒气在心中
事情总会有结果 何须弄得耳面红
倘若激坏中枢气 便要花钱买耳聋
君子不吃眼前亏 卧薪尝胆待从容
要知百忍能成金 做人无需太冲动
凡是应以和为贵 和能生财路能通
四海之内皆兄弟 何须冰炭不相容
爱心能解万种仇 莫把仇恨来深种
大事化小小化无 人前处处有雅风
只要人人让一步 海阔天空道路平
修养高深是真勇 为人处世最有用
顾全大局都体面 日后定会喜相逢
平心静气想一想 心态平静百事通
水落自然见石出 闲气争来过眼空
试问谁人没有错 得容人处且相容
谅解对方言语过 赢得对方深感动
山水也有相逢日 人生何处不相逢

今生富贵人是前生修来的;若今生不乐善好施,福报享尽,来生就要受苦。穷人造业机会少,富人造业机会多,富人天天吃馆子、图享受,杀生必多,故富人死后堕落三恶道的机会亦多。修福的时候,如存心贪图福报,就不清净,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这种修福谓之三世怨因。例如前生修人天福报,今生享受人天福报,福报享尽,到第三世必受苦报。所以修福报要回向作为修佛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不要求人天福报。菩提所求的佛果,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小乘人有分别心,菩萨是无拣别的,有求必应,众生心就是菩萨心。

梦,不能做得太深,深了难以清醒。
话,不能说得太满,满了难以圆通。
调,不能定得太高,高了难以合声。
事,不能做得太绝,绝了难以进退。
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
利,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难以明志。
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
世,不能看得太清,清了难以作为。

《爱与幸福》
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无论谁都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一颗舍得付出懂得感恩的心才能拥有一生的爱和幸福。

是啊,不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懂得感恩和珍惜,这份情才能长久。

路的距离不代表心的距离,少了电话不代表少了牵挂,不常见面更不代表没有思念。

遇见不论早晚,真心才能相伴;

朋友不论远近,懂得才有温暖。

轰轰烈烈的,未必是真心;

默默无声的,未必是无心。

把一切交给时间,总会有答案。

平淡中的相守,才最珍贵;

简单中的拥有,才最心安。

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

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知道是“永恒”

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

有一种心情总在离别后,才明白是“失落”

有一种美丽总在放弃后,才懂得是“珍贵”

有一种情愫总在困惑时,才感到是“孤寂”

有一种向往总在停泊后,才知道是“无奈”

有一种忧伤总在回味时,才知道是“落寞”

有一种遐思总在独处时,才感到是“静美”

有一种幸福总在成功后,才知道是“欣慰”

有一种快乐总在拥有时,才感到是“真爱”

有太多的飞扬思想总在冥思苦想过后,才明白生活是多么需要好好的爱自己和爱他人。

有太多的感觉总在千山万水后,才明白感情是多么需要好好的把握和珍惜。

短的是岁月,长的是真情。相遇在天,相守在人。

生命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有愿才会有缘,如果无愿,即使有缘人,也会擦身而过。缘是天意,份在人为。无论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得到即是造化。用宽容与豁达,去对待生命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人生苦短,缘来不易,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想也会觉得心酸,在两个人变得陌生以前,你是我洗澡时都要擦干手回复的人,你是我绕几条街都要坚持去见的人,你曾是我日日夜夜的牵挂,也是我分分秒秒的追逐。往后,他的
  • 原本故事已落幕 梦里P说让我做自己就好 静下心来花五个月 耐心等待结果 给自己一次机会也给别人一次机会 看彼此的变化 (管教的方式是被禁足 )……一清醒耳边回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 ​善行缘于善心,有着善的心灵就如同一股清泉,永不枯竭,清纯甘甜,发自内心的善才会有善行善举,唯善之心,处处欢声笑语,处处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己亦为善;与人有路
  •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 贵阳综保区组织人事部的90后志愿者刘美伶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时候正是党组织考验我的时候,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自己所能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上。姑娘
  • 现将该密切接触者在红塔区相关公共场所活动情况公布如下:3月3日:凌晨2时18分至凌晨3时在红塔区李棋街道60号老字号砂锅饭烧烤店吃烧烤。现将该密切接触者在红塔区
  • 这好像很合理,百智如果真的像解包一样是永恒之城民,关于死亡信的肯定就不是归树,而是通过唤声船死鸟体系去往的赫芬尖塔8、双蛇纹是拉卡德亵渎大蛇的标志。5、维赫勒原
  • 我只是【止】不是强势,只是蔡依林的形象让你们联想到我好像也很强势,你们都是盲人摸象. ​​​各方的理解都有偏差,虽然我也经常翻译错误经常情绪受布阵影响不稳定,但
  • 心是藏神,那这个神呢就是你的注意力,你可以睡得很好,那如果这个心......心脏里面的血不够,神没有办法呆在心脏里面,这个神出去了,神游,哦,就会造成失眠也是血
  • 就很想试试什么感觉,结果就遇到了来自泰安的尾巴同学,当时我妈让我在这只纯色和三花英短中选一个,我其实想要那只小三花来着,麻麻和爹都觉得纯色的好看,当时还在上
  • 不得不说奥利奥蛋挞太对我的口味了(吃完一个会有点腻但不影响它好吃遛狗的时候我是一定要去全家或者7仔买吃的 不为什么 嘴馋昨天把一瓶最爱的香水打碎了( 悲伤到忘记
  • #脆脆的日常# p1 尚莲的咖喱黄金蛋炒肉蟹 可以下两碗饭p2 甜品使人快乐 又想吃他家的拿破仑了p3 楠 只有冰好吃的火锅店p4 蔡澜点心 188p5 嘉里中
  • 《宠物沟通 No.2262》 为什么不用猫砂盆啊 我想出去玩,去安静的地方,我们家太吵了 为什么在水池里拉屎尿尿 太多人阻拦我,我就是要去,我想安静一些 是什么
  • 定义一种不适合大多数的理想化爱情:最坏的结果就是 你又沾染上了别人但是 我有把握的是 你戒不掉我如果你尝试戒掉我的话 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让我们俩都生不如死很
  • 继庭上信誓旦旦地搬来前男友的造谣为自己申诉,刘鑫又在自己新开的社交账号上反复给大家洗N:江歌从来没为我做过什么,我更没要求她为我做什么;搬到她的小破出租屋是她三
  • 非全幅传感器的静态拍摄相机:搭载IBIS、有出色操控的X-S10是我最喜欢的,但这款相机的新旧价格还不太合适,所以在这里选择价格已经足够低的EOS M6Mark
  • 经历了昨天,我才发现自己还是很犹豫,既希望尽可能的陪宝宝,又想有工作有收入。经过几番挣扎,明天开始真的要给宝宝断mr了,不知不觉坚持了近9个月,虽然跟很多mr喂
  • #光与夜之恋[超话]#某鱼避雷❗️❗️❗️❗️光夜倒爷p1-2 在十月份的时候我看他主页挂了日蚀吧唧以为有然后去问,结果没有之后他就开始缠着要我买繁花的吧唧,当
  • ”谢天华为了免费尝到老板的八爪鱼真的是完全豁出去了,自己的脸面都不要了,要知道一般的人在第一次暗示被拒绝后,就不会再提出要求了,但他却是越挫越勇,一直提,提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