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强大的能量叫“愿力”(深度好文)
作 者:水木然

宇宙有个基本法则:
能力敌不过业力,业力大不过愿力。

能力
就是我们的实力/方法/技能,
包括各种套路/捷径;

业力
就是我们曾经创造的价值/帮过的人,
积下的恩怨;

愿力
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源动力/初心和理想;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智商再高,
都抵不过他做过的事带来的影响。

同样的逻辑:
一个人做过的事再厉害,
都抵不过他的正心/正念带来的影响。

守住初心,向往光明,
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这就叫愿力,
它才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1
宇宙有一个基本的投射法则:
你发去出‬的所有东西,
必会在某时个‬时间反弹到你身上。

世界就是你信念
在现实里的一种投射。
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
终将会报应到你身上,这就叫愿力。

例如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愉悦,
你将会收获别人给你的欢喜;
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
你将得到安乐。
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
是憎恨、怒气、忧愁,
你也将被这些东西包围。

我们天今‬所遭遇的,
必定是我‬们曾经发出去过的 ,
只不过宇宙以另外一种形式
在另一个阶段返还给了我们。

愿力也叫因果。
种什么因,就有什么果。
我们未来想成为什么的人,
就必须在此刻开始埋下相对应的种子。

人,肉体只是一个表面,
本质是一个系统、更是一个敏感的能量场,
时刻都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你在想什么?
你相信什么?
你发出了什么?
这些综合起来,
就形成了一个将你环绕的世界。

如果你乐观向上,
你发出去的能量就是积极的,
所以你接受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如果你怨天尤人,
你发出去的能量就是消极的,
所有你接受到的世界就是阴暗的;

这也叫: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2
愿力,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

我们经常见到富贵的人,
很多人遇到这样的人,
就会心里不平衡,

他们会心想:
凭什么你们能赚大钱?
而我就是普通人?
于是心生妒忌和埋怨……
时间长了就会偏激和极端。

但是有一种境界叫“随喜他的功德”,
富贵的人能有今天必定是之前的福报,
那么我们就可以顺便祝福一下他的功德,
这也是一种给自己增加福报的方式。

同样的道理,我们遇到可怜的人,
也要假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他们,
去感受他们的痛苦,
然后尽可能的伸出援助之手。
而不是幸灾乐祸,赶紧躲得远远的。

这就是给出正能量的方式,
就这么直一‬给下去,到了一定阶段,
它们都‬会一一的回到你自己身‬上。

如果给你‬出的嫉妒,
是幸灾祸乐‬等负能量,
它们也会折回到自己的‬身上。

人生的很多结果,
在我们起心动念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现在社被“算法”操控的社会,
“算法”已经将人们彻底包围,
不断的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
从而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于是每个人内心所向往的一切东西,
都会变成一个小世界将每个人包围,
结果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
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也叫“信息茧房”。

比如现在很多人,
对垃圾信息产生了强烈的依赖,
比如不厌其烦的刷着短视频,
里面都是一夜暴富、娱乐八卦、猎奇,
博出位等等各种段子,
长期泡在这些浮夸的内容里,
人会变的浮躁不堪,一停下来就觉得空虚,
然后浑浑噩噩的消耗自己的生命。

3
很多人总以为自己能力超群,
再加上努力进取,就可以改变一切,
得到一切,岂不知再大的能力都大不过愿力。

再大的能力,
都只能在“技能”层面发挥作用。
能力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因为能力如果没有品行作为支持,
只能间接的给自己招来灾难。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一个人越有能力,
反而必须时刻深思自己的言行,
千万不能胆大妄为,为所欲为。

有句话叫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这里所谓的“业”就是“业障”,也是“业力”,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带有一定的业力,
这些业力是我们之前积累的,
我们经常说不要“造业”,
意思就是不要给自己积累这种负能量,
否则总有一天会反弹到我们身上。

还有一个词叫“消业”,意思是消除业障,
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做好人好事,
来不断的消除之前积累的负能量。
我们可以不断的给自己积累功德,
当这种功德大于之前的业障,
就会变成自己的福报。

财富的本质,
其实就是自己积累的福报的变现。
很多人生来就有荣华富贵,
那是因为他们前世积累的福报。
但是,如果一个人从不积德却只享福,
那么当他的福报被享用完的时候,
灾难往往就来了。

很多人生下来就一无所有,
甚至成长的路上苦难重重,
那是因为他们前世积累的业障太多,
但是如果他们今生一直在积累功德,
当他积累的功德大于前世业障的时候,
福报(财富)就来了。

有个古训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意思就是:
当我们的贡献(福报)配不上的我们享受的生活的时候,
灾难往往就开始埋下伏笔了。

中国人讲要惜食、惜衣,人贵惜福。
意思是我们不要过快的消耗自己的福报,
同时你还得多多积攒自己的福报。

所以还有个古训叫“厚德载物”。
我们必须不断的积累功德,
才能承载住这些物质财富。

一个人的财富,
千万不可大于自己的功德。
中国人自古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们所能拥有的财富,
都是靠我们创造的价值转化出来的。
然而太多人人本末倒置,
只为了赚钱而赚钱。

所以这两年可以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前些年那些赚钱很容易的人,
这些年很多都散尽了家财,为什么呢?
就是他们的功德承载不了那么多财富。

再比如,几乎人人都向往住豪宅,
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思考一个问题:
你的功德能配的上那么大的豪宅吗?
真让你去住了,你镇的住吗?

如果镇不住,
住进去之后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永远记住这句话:
能力大不过业力,
业力大不过愿力。

宇宙有个基本法则:能力敌不过业力,业力大不过愿力。

能力就是我们的实力/方法/技能,包括各种套路/捷径;

业力就是我们曾经创造的价值/帮过的人,积下的恩怨;

愿力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源动力/初心和理想;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智商再高,都抵不过他做过的事带来的影响。同样的逻辑:一个人做过的事再厉害,都抵不过他的正心/正念带来的影响。

守住初心,向往光明,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这就叫愿力,它才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宇宙有一个基本的投射法则:你发去出‬的所有东西,必会在某时个‬时间反弹到你身上。

世界就是你信念在现实里的一种投射。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会报应到你身上,这就叫愿力。

例如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愉悦,你将会收获别人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憎恨、怒气、忧愁,你也将被这些东西包围。

我们天今‬所遭遇的,必定是我‬们曾经发出去过的 ,只不过宇宙以另外一种形式在另一个阶段返还给了我们。

愿力也叫因果。种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我们未来想成为什么的人,就必须在此刻开始埋下相对应的种子。

人,肉体只是一个表面,本质是一个系统、更是一个敏感的能量场,时刻都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你在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发出了什么?这些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将你环绕的世界。

如果你乐观向上,你发出去的能量就是积极的,所以你接受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如果你怨天尤人,你发出去的能量就是消极的,所有你接受到的世界就是阴暗的;

这也叫: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愿力,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

我们经常见到富贵的人,很多人遇到这样的人,就会心里不平衡,他们会心想:凭什么你们能赚大钱?而我就是普通人?于是心生妒忌和埋怨……时间长了就会偏激和极端。

但是有一种境界叫“随喜他的功德”,富贵的人能有今天必定是之前的福报,那么我们就可以顺便祝福一下他的功德,这也是一种给自己增加福报的方式。

同样的道理,我们遇到可怜的人,也要假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他们,去感受他们的痛苦,然后尽可能的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幸灾乐祸,赶紧躲得远远的。

这就是给出正能量的方式,就这么直一‬给下去,到了一定阶段,它们都‬会一一的回到你自己身‬上。如果给你‬出的嫉妒,是幸灾祸乐‬等负能量,它们也会折回到自己的‬身上。人生的很多结果,在我们起心动念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现在社被“算法”操控的社会,“算法”已经将人们彻底包围,不断的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从而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每个人内心所向往的一切东西,都会变成一个小世界将每个人包围,结果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也叫“信息茧房”。

比如现在很多人对垃圾信息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比如不厌其烦的刷着短视频,里面都是一夜暴富、娱乐八卦、猎奇,博出位等等各种段子,长期泡在这些浮夸的内容里,人会变的浮躁不堪,一停下来就觉得空虚,然后浑浑噩噩的消耗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总以为自己能力超群,再加上努力进取,就可以改变一切,得到一切,岂不知再大的能力都大不过愿力。

再大的能力,都只能在“技能”层面发挥作用。能力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能力如果没有品行作为支持,只能间接的给自己招来灾难。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个人越有能力,反而必须时刻深思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能胆大妄为,为所欲为。

有句话叫“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里所谓的“业”就是“业障”,也是“业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带有一定的业力,这些业力是我们之前积累的,我们经常说不要“造业”,意思就是不要给自己积累这种负能量,否则总有一天会反弹到我们身上。

还有一个词叫“消业”,意思是消除业障,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做好人好事,来不断的消除之前积累的负能量。我们可以不断的给自己积累功德,当这种功德大于之前的业障,就会变成自己的福报。

财富的本质,其实就是自己积累的福报的变现。很多人生来就有荣华富贵,那是因为他们前世积累的福报。但是,如果一个人从不积德却只享福,那么当他的福报被享用完的时候,灾难往往就来了。

很多人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甚至成长的路上苦难重重,那是因为他们前世积累的业障太多,但是如果他们今生一直在积累功德,当他积累的功德大于前世业障的时候,福报(财富)就来了。

有个古训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就是:当我们的贡献(福报)配不上的我们享受的生活的时候,灾难往往就开始埋下伏笔了。

中国人讲要惜食、惜衣,人贵惜福。意思是我们不要过快的消耗自己的福报,同时你还得多多积攒自己的福报。

所以还有个古训叫“厚德载物”。我们必须不断的积累功德,才能承载住这些物质财富。

一个人的财富,千万不可大于自己的功德。中国人自古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所能拥有的财富,都是靠我们创造的价值转化出来的。然而太多人人本末倒置,只为了赚钱而赚钱。

所以这两年可以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前些年那些赚钱很容易的人,这些年很多都散尽了家财,为什么呢?就是他们的功德承载不了那么多财富。

再比如,几乎人人都向往住豪宅,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思考一个问题:你的功德能配的上那么大的豪宅吗?真让你去住了,你镇的住吗?

如果镇不住,住进去之后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永远记住这句话:能力大不过业力,业力大不过愿力。

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
那么学佛修行的人,

当要彻底明白它,
不可轻易忽略它。

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让我来略说一下 :

一 、涅槃的意义

涅槃是梵语,
正音为波利匿缚男,
旧云涅槃,
今顺古亦云涅槃。

又名泥洹,
或云涅槃那,
皆音之讹略,
或楚夏不同。

旧译为灭度,

或云寂灭、
无为、
解脱、
安乐、
不生不灭等,

名虽异其义则同。

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 :

灭度,
即“ 灭 ”除烦恼,

“ 度 ”脱生死的意思。

寂灭,
寂谓理性“ 寂 ”静,
灭谓烦恼“ 灭 ”除。

亦可说,
证得“ 寂 ”静之体性,
自然烦恼“ 灭 ”除;

烦恼灭除,
自然证得寂静体性。

“ 智论 ”云 :

涅名为出,
槃名为趣,

谓永出诸趣生死,
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 ——

玄奘法师则译为
“ 圆寂 ”,
此义比较来得完善,

因为寂灭、
灭度、
解脱等译,

不过仅约断德方面,
言断灭生死烦恼。

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

今略释之 :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
“ 圆 ”;

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
“ 寂 ”。

简单的说 :

即德无不“ 圆 ”,
患无不“ 寂 ”。

详细的说 :

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 圆 ),
三惑烦恼彻底清除,
二种生死完全度脱( 寂 ),
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

回复
“ 圆 ”明“ 寂 ”照的本有心体,

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

这就是涅槃的境界 ——
圆寂。

圆约进善方面言
( 成就一切福德 );

寂约灭恶方面言
( 断惑灭苦 )。

据此研究起来,
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槃,

寂静、
灭度等为小乘涅槃。

要之,
圆寂也就是指得
“ 圆明寂照之真心 ”。

因为它 ——
真心 ——

本具一切功德( 圆 ),
永离一切烦恼( 寂 )故。

成佛即证此真心,
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
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
因此不能证得。

所谓迷则颠倒梦想,
悟则究竟涅槃。

当知梦想,
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
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

即证一分真觉
( 如镜子去一分尘埃,
即现一分光明 ),

乃至全灭全证。

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
“ 圆 ”满,

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
“ 寂 ”,

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二 、涅槃的种类

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 :

涅槃有二种,

一 、有余,
二 、无余,

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 :

( 一 )就小乘方面 :

证得阿罗汉果,
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
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

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
( 生命体犹存 ),

叫做有余涅槃
( 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 )。

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
更不随业受生死,

叫做无余涅槃
( 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 )。

换言之 :
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

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

此为无余涅槃。

以上为小乘的有余、
无余涅槃
( 此有余、
无余同为一体,

因同断见思,
同证真理。

其不同处,
唯在有漏依身上灭,
未灭上分 )。

( 二 )就大乘方面 :

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槃,
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槃。

此为大乘的有余、
无余涅槃。

( 三 )就大小相对言 ;

小乘所证涅槃为
“ 有余 ”,

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
灭分段生死而已,

尚“ 有 ”其“ 余 ”的尘沙、
无明烦恼未断,

变易生死未了,
故曰有余。

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
则为
“ 无余 ”,

因为它是三惑全断,
二种生死永灭,

再“ 无 ”其“ 余 ”的烦恼可断,

生死可了,
故曰无余。

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
无余涅槃。

又近代的学者说 :

果报身未灭为有余
( 虽惑断而身尚在 )
待果报身灭时,
始称为无余的涅槃。

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槃的分解,

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

1 、小乘灭生死而涅槃,
大乘达生死即涅槃,

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
此其一也。

2 、小乘唯断界内见思,

大乘并断界外
( 三界外 )
尘沙、
无明,

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
此其二也。

3 、小乘无身无智,
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

大乘则身知具足,
众德圆备,

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
此其三也。

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
使读者易懂。

“ 法华玄赞 ”二云 :

“ 一 、真如之体灵明妙觉,
名为般若 ”;

彼为觉性故也。

小乘之涅槃体非觉性,
故不名般若。

二 、真如之体出所知障,
名为
“ 法身 ”;

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

小乘之涅槃非为功德法所依,
故不名法身。

三 、真如之体众苦都尽,
名为
“ 解脱 ”;

彼离分段变易故。

小乘之涅槃唯离分段,
未脱变易,
故非圆满解脱。

据上所说,
小乘涅槃所断的是见思烦恼,

所灭的是分段生死,
所证的是偏空真理,
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

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
( 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 )。

大乘涅槃,

所断的是尘沙、
无明烦恼,

所灭的是变易生死,
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

此则以尘沙、
无明为变易生死因,

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
不受后有而入涅槃。

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
息妄归真,
而证无余涅槃。

或云 :
“ 佛息应身之化,
归于真身之本 ”

谓之无余涅槃。

总之,
二乘所证涅槃,
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
偏空真谛理显现。

菩萨所证涅槃,
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
但中俗谛理显现。

佛所证的涅槃,
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
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
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

因此,
亦得称为涅槃 ——
小涅槃;

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

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
可就不同了,

它是圆断烦恼、
圆满解脱、
圆证三身、
圆获三智;

那法身、
般若、
解脱三德具备,

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槃、
无住涅槃,

合前有余、
无余为四种涅槃。

有余、
无余是三乘共证,

凡夫无分;

性净涅槃是凡圣同具;

无住涅槃是佛果独证。

今略说明之 :
“ 性净涅槃 ”

谓诸法自体,
性本空寂,
不假他修,
法法平等,
圣凡不二的理性。

“ 无住涅槃 ”
是说不住生死,
不住涅槃,

因为它是福慧圆满,
更无所求。

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

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

又以大悲故不住涅槃
( 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 );

以大智故不住生死
( 不被无明所迷,
业力所转 ),

故云无住。

结语

如上所明,
涅槃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
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

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
竟以涅槃认为是死的别名,
这是根本错误的!

要知道,
它 —— 涅槃,
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

是由历劫辛苦,
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

就以小乘涅槃来说 :

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槃。

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说动一个部位就可以给面部带来很大变化的话,大家第一想到的会是什么部位呢,很多宝宝第一个想到的就一定是眼睛和鼻子,很多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鼻子是整体面部立体
  • 这些美好的事情是我可能这辈子都想要珍藏的,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我写了这首歌。谢谢那些让我在我疲惫的时刻,赠予我美好的所有人,也谢谢他们一直停留在我的生命当中,希望我
  • 清蒸大闸蟹食材:大闸蟹600g、香醋适量、生姜适量、白酒适量做法:1)大闸蟹用刷子刷洗干净2)锅内加水加生姜片3)倒入适量白酒4)将大闸蟹放入蒸锅中肚子朝上5)
  • 烂桃花对我们的感情乃至性格都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应该怎样减少遇到烂桃花呢?首先要对自己的感情负责,改变一下自己易招烂桃花的性格,其次还要讲究一些流年运势和风水局势
  • 我明年不想待在家这边了,想去其他城市生活一年,但男朋友应该陪不了我,可我又真的好喜欢我们在大城市生活的感觉。是真的不喜欢现在一成不变的生活,我还这么年轻,我想多
  • 那么很有可能,他在你身上投资的这些时间、金钱、精力,只是他很小的一部分,用来满足他的自恋和认同感,但实际上他可能并不希望和你开展一段长期关系。那么很有可能,他在
  • 而给了恶毒的人受到分外的伤害的,这个人一定会因为你,报应哪块永远补不上的缺憾,哪怕是别人看不见的。不知道为啥这几天特别想熬夜(不可以不能再起痘了发完微博就睡)转
  • 有了托付孤独的人,生命是长是短都有意义,喜欢吃鸡腿儿,喜欢看星空,有人记住了你的喜欢,就不再是一个人,有人陪着的感觉,真好,你去了远方也想着回来,有人拿着樱花等
  • 这次董事欧洲游学酒店是奥黛丽赫本举行婚礼的地方查理卓别林/科菲安南都曾到访过这里 婷姐给真珠女孩的都是最好的入住 背靠阿尔卑斯山 前望琉森湖的美好林南希和柳柳美
  • 参观历史总是给人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历史是需要浏览的,那时的历史就在眼前,延安枣园,杨家岭,可以感受到那时的景那时的情。 #二社[超话]##海纳百川文学社##二
  • 你若做人正直,必会为人所骗。即便如此,也请行善。
  • 他会发现,有相當長一個時期,他的認真和努力,是為了獲得外界的認同,他是在拋開自己的真實感受的前提下,去用盡力氣想得到他人的認可。這條路每個人的具體經歷不盡相同,
  • ​​定制N*B中长款情侣羽绒服团399不包     反馈反5/id休闲的工装风羽绒服,宽松版型,经典的三个颜色,好搭!!
  • #张艺兴 梦幻新国风##张艺兴代言梦幻西游手游##张艺兴深圳演唱会#他,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追梦少年。#张艺兴[超话]##张艺兴[超话]##张艺兴深圳演唱会# 今
  • @惨哥不惨团 在这里 祝惨哥 去阿勒泰晒大太阳大家都不要好过[跪了][跪了]如果可以 明天给你们偷拍一下穿朋克的妈妈[笑cry][笑cry]我看到张翰粉丝一个个
  • #美甲分享[超话]# 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美甲# ​​#U3美甲##美睫##日式美睫培训##日式美睫##美甲分享##日式美甲培训##
  • 每次吃饭都有好多次忘记说不要香菜 然后再一根一根的挑出来刚刚一个人出来吃饭 刚点完饭 没多少座位了 刚要坐在窗子跟前 一个妈妈辈的阿姨说外面冷 里面还有座位
  • 也能不能别踩我来捧高自己…[疑问]然后我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咋们以后aa算清楚好吧[二哈]啊~怎么办啊[跪了]好郁闷啊…只能微博发发牢骚发泄下情绪……能怎么办呢也不
  • 答:GC是垃圾收集的意思(Gabage Collection)内存处理是编程人员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忘记或者错误的内存回收会导致程序或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溃,Ja
  • 首先,在自动驾驶地图的测绘方面,根据《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在国内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方可在测绘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且自动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