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高考作文#

《红楼梦》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故事,其实只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领导的意见,比艺术效果的好坏,重要得多。至于「移用」「化用」和「独创」,究竟哪个好,并不取决于怎么做,而是取决于由谁来做。

什么时候应该「移用」呢?就是当自己的身份还不够的时候。假如没有欧阳修三个字,「翼然」就并不是一个如何高妙的词,「泻出」更是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贾政身边的清客相公,只是些陪玩帮闲的人,是没有足够身份来给大观园题对额的,所以要「移用」。搬出欧阳修来,若贾政点头,那是自己想得对了,若贾政摇头,那是欧阳修不好,不关自己的事。

主张「竟用他一个『泻』字」的,是贾政自己。这是化用了。按说老爷的身份已经足够,为什么他不独创呢?因为他还不够自信。

贾政好读书,但是既无功名,也无才名。除了几个清客相公围着转以外,从没有人夸他诗文做得极好。通观全书,可以得出一个定论,那就是他绝对算不上一个才子。他自己说的「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并非谦虚。

贾政是有自知之明的,想要独创,又有些忐忑,恐闹了笑话,所以还得借用欧阳公的一个「泻」字。这种心理极其微妙。一般来说,写文章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也总是喜欢引一堆人名书名的,就都有这种心理。

宋朝的江西诗派,写诗讲究字字有来历。意思就是,所写的每一句诗,其实都是古人已经写过的,他只是运用巧思,加以化用,把古人的变成自己的。你说他写得不好吧,他说古人就已经这么写了,岂能说不好。你说他抄袭吧,他说这是化用,古人虽然写过,毕竟不是这样写的。

要我说,做考证讲究出处来历是对的,写诗还讲究字字有来历,那还写个毛线。

说回到贾政。这里用个「泻」字,究竟好不好呢?显然是不好的。原著借贾宝玉的口,已做了评价:「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

最后是宝玉题了「沁芳」二字。属于独创。难道他的身份反在贾政之上吗?对,也不对。

先说不对的一面。贾宝玉之所以要独创,是因为他涉世未深。贾政带着一帮子人到园中游赏,让各位题写匾额对联。那些清客相公,都善于揣摩人心,他们虽然也很积极踊跃,但其实都是玩假的。知道老爷要试宝玉的才情,所以他们只能是抛砖引玉,拿些勉勉强强的词句来充数。假如题得太好,等老爷扭过头去问宝玉,那宝玉就只好两眼发直,哑口无言了。这样一来,就害惨了公子,老爷也不会开心。而就算宝玉没有参与,他们也不能题得太好,因为还必须给老爷本人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

也就是说,当时在场题咏的,只有宝玉一人是玩真的。再加上他也有意在老爷面前展示诗才。这是父亲对儿子的考较,是儿子对父亲的炫耀。所以实实在在,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过多的顾忌,也没有藏着掖着。

再说对的一面。按照《红楼梦》的设定,宝玉与元春虽是姐弟,情同母子。元春比宝玉年长很多,宝玉童年一直跟着元春,由她带大,也是她教宝玉读书识字的。后来元春进宫成了元妃,姐弟两就分开了。而元妃仍时时挂念宝玉,从宫里传信出来,让父母「千万好生扶养」。

如今要为元妃的省亲别墅题写匾额对联,宝玉实际就是元妃的代表。这一点他自己不知道,但贾政心里明白。所以贾政任由宝玉发挥,他的题咏越有才情,元妃也就越开心。原著后文也点明了贾政的心思,「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

在题对额这件事情上,宝玉的身份不是高低的问题,而是合适与否的问题。一方面宝玉确实有才情,题得好了,也是给贾政长脸,便有微瑕,毕竟是孩子手笔,也无人苛责。再考虑到他与元妃之间的特殊情义,他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了。

后来元妃乘舟游园,船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题着「蓼汀花溆」四字。「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座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

你看,作为贵妃的贾元春何等自信,根本不问「蓼汀花溆」有何出典,只淡淡一笑,「花溆」便好,何必「蓼汀」。贾政更不会呆头呆脑地去与她辨析,究竟是四字好,还是二字好,立马遵旨换掉,就是最好的。

事实上,贾政一开始就曾说过,「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只因贵妃尚未游幸,不曾见过园中真景,无法赐题,这才大家商量着姑且题了上去。

为什么该请贵妃赐题呢?

因为好坏对错这种价值判断,通常都是由身份高的人来拍板的。身份越高,其见解就越正确,越无可挑剔。

所以说,艺术效果究竟好不好,只在于领导是否喜欢。领导点头,那就好,领导摇头,那就不好。至于究竟是「移用」「化用」还是「独创」,根本就不重要。

同样是欧阳公,单就辞藻的好坏来说,「翼然」比「泻出」好。但老爷偏喜欢一个「泻」字。那能怎么办呢?作为清客相公,你只好连声赞叹:「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

作为读者,假如竟将这些对话当真,以为「泻玉」果然优于「翼然」,那可就太呆了。

——————

当然,作文题其实不是要讨论《红楼梦》,其用意是要大家说一说,「移用」「化用」以及「独创」,各有什么好处,而且点明了要尽量发散思维,不要局限于艺术领域。那么,这道题可说的点,实在是非常的多。

我上面所写的这一篇,显然「不切题」。好在我也不用考试,切不切题,无所谓了。

【关于道教的符、箓、斋、醮!】

道教箓文的创始,历来依托于太上老君,实际上开创于张道陵五斗米道。据《三国志.张鲁传》:“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

《汉天师世家》卷二说:张陵居阳平山修炼时,立二十四治区,造正一盟威经箓二十四品,分属二十四治气,督察二十四治区鬼神功吏。“箓”的含义比较广泛,天师道认为“箓”主要分下列几种:

一、记箓

通常指记箓有关天宫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如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如《太上正一盟威箓》卷三所载:“太上正一上仙百鬼召箓”上面写着种种神将、使者、功曹的名号。

《隋书.经籍志》说:“箓皆素书,记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

实即记箓天神的名册。另外“箓”又指戒箓,如《登真箓》(即奉道者的名册)、秘箓,如《天师秘箓》等。

二、符箓(佩箓、箓像)

箓和符的图样,性质、作用很多地方表现一样,因之“符”“箓”往往连称。又因符箓是道教法事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地方称符箓为“法箓”。“箓”也可以佩带身上,用以避邪镇妖,护身、保命,故又称“佩箓”。

《隋书.经籍志》上说:“受者必先洁斋,然后赍金环一、并诸贽币,以见于师,师受其贽以灵授之,乃剖金环,各持其半,云以为约,弟子得箓缄而佩之”。

“箓”还有箓像,系用黄裱纸印的一本三雨宽,一尺长的画像,是供烧的。据祖天师所传。箓有“保护来生延年益寿的作用。有超度亡灵免受地狱之夺的作用,也有避邪镇魔的作用。

箓主要有三种,即:

1、童子箓(给儿童做的,受箓后不会碰到邪气,平安成长,画有三十六员天兵天将)。

2、益寿箓(是儿女给父母做的,受箓后可延年益寿,此箓画有历代天帅像)。

3、超拔灵(超度亡人的,使亡人在地狱少受罪,此箓画有救苦天尊和十殿阎罗等。“箓”内容一般分为六卷,第一卷是玉皇大帝的像,共三至四张。第二卷是历代天师(从一代到当代)及其妻子的名字和像,共六张至七张。第三卷是三百六十个天地罡的名字和像。共一百零三张。第四卷是十恶十善(天堂地狱之类)的图像,共四至五张。第五卷是受“箓”人的形像,共三至四张。

第六卷是土地公公等像。箓是用刻板人工印刷的,印好晒干后,还要用五彩颜色描绘头部。木刻板的所有权归张天师,在六十三代张恩溥做天师时,上清镇先后有六家制“箓”店,其中李德记、戴彩云两家时间最长。

箓印好后,还要经天师府的制箓局加盖张天师的印(即阳平治都功印),才能装订出售,过去,箓大部分是运到苏州和上海出售。驻上海售箓的是一个道士叫张小山,驻苏州售箓的的叫高正庭(江西金溪人),经在苏州调查,据“玄妙观”的老道长反映,确有售箓店,并回忆到箓的形状,系用龙虎山特产的龙须草扎起来的一捆一捆的箓像,可惜没有保存,原来箓像未能看到。

三、经箓

是《道藏》的别名。据《云笈七签》卷四十五《明正一箓第三》说:“箓者,太上真神之灵文,九天众圣之秘言”。张道陵修道鹄鸣山中造正一盟威经箓二十四品。经箓的名称很多,如《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经箓》、《正一盟威经箓》、《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上清大洞经箓》、《五千文箓》、《洞玄箓》......

四、箓牒

正一道徒受戒的凭证。道徒受了箓等于有了任命状可以做法师,在神灵界既有了职务,又有了权力,根据所受箓的等级,如隋书经籍志上说:“其受道之法,初授《五千文箓》,次授《三洞箓》,次授《洞玄箓》,次授《上清箓》,来行使遣神役鬼的权力。

五、醮坛的名称

如箓斋、黄箓斋、玉箓斋《道门经相承次序》说:“金箓上元,天主;黄箓,下元,主地,玉箓,中元,主人。”

根据“箓”的不同意义和性质,因之箓的功用也膊幌帧,作为“经箓”的箓,是道徒“超凡入圣”的阶梯,“修证真仙”的必要途径。《洞玄灵宝课中法》说:“箓者,戒灵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正一修真略仪》亦说:“世人受道经戒,佩服箓文,纵未能次第依法修行,亦已不为下鬼,轮转不灭,与道有缘。”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堕,则可知经箓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勉强弟子按箓上记载的法门去修行学道,故《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卷上中说:“若能修持经箓中妙行法门。常令身心清净,神精明,年龄既高”。

作为记箓天神名册的“箓”,它的作用《正一修真略仪》说:“箓以检核三界官属,御远元元,统握群品,鉴骘罪福,考明功过,善恶轻重,纪于简籍...,又当诏令天地万灵随功役使,分别仙品,众官吏兵,亿乘万骑,仙童玉女,列职之事驱策给侍之数目”。即按照天神的旨令,检劾三界官属之功过,同时也按他们的职责去役使他们。

道士做法事,主要依靠驱使“灵”文中的功曹官属,方能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所以要背熟箓文听功曹姓名,自然界的一切(包括日、月、星、山川、河泊等)均受治于我,天神保我,吏兵护我,凶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扰。“箓”文成为道士,法师,辅正驱邪,治病救人,助国禳灾的主要手段。《正一法文科戒品》说得更为清楚,“总统天地一切鬼神,诛伏邪魔,斩灭妖精,征灵召气,制御山川,涤荡气秽,章奏传驿,通达神仙,莫先乎正一矣。”因此在道门内把“箓”文视为瑰宝。作为“符箓”的“箓”,其作用和符相同,如“童子箓”、“超拔箓”、“延生箓”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克劳利:紫色是多么高贵邪恶的颜色,我地位不如两位尊贵,一般只能够吃里面青涩的球体。克劳利:(微笑)过了几年后,突然反应过来的两位地狱公爵:他﹡的这不就是葡萄吗!
  • 有球迷说,或许他就不该来,在疫情严重的大背景下,外出打比赛,还没有接种疫苗,本来就是一件会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的事,但是澳洲网协和维多利亚州政府颁布“医疗豁免”的
  • 到了门外,一片漆黑,王璹不知身在哪里,用手摸向西边和南边,都是墙壁,只有东边没有障碍,但却黑暗,无法前行;王璹站了一会儿,看见之前查问他的官差从门里出来,对王璹
  • 郑微岚,就如我在之前那么多次背景考据中写过的一样,他是软弱的,因为软弱和自卑,所以才诞生了夏光,由夏光代替他写下那些不为人知的隐秘心思。徐均朔的微岚灵动鲜活、朝
  • 身高155~165,不太胖。儿子豆芽的亲爹至今仍是个谜,而他和吴永恩的官宣恋爱又撒了不少狗粮,让网友们羡慕不已。
  • 科目三考前模拟带设备一人一车轻松省时一对一的理论讲解手把手的操作指导随到随学包教包会科目三:考试道路实际模拟,灯光操作,上车准备,起步须知,直线行驶,加减档位,
  • 第三,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123位学生入职企业行政单位,其中71.65%就职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企业或跨国企业。第一,从各学院各专业就业率来看,人
  • 小炒黄牛肉米粉,是外来游客点单率最高的餐品,爆炒的码铺盖在下好的米粉上,口味比较偏重[鼓掌]#长沙美食##长沙美食分享##微博吃货秀##长沙·四姐米粉[地点]#
  • #星推官计划# 没试过精酿,别说你喝过真正的啤酒~#精酿啤酒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金黄色的液体,白色的泡沫,淡淡的苦味,解渴消暑酒精度低——这大概就是多数人第一
  •     命运是可以忍受的,    忍受所有的无奈与辛酸;    命运是可以转变的,    转变一切的挫折与困苦;    命运是可以奋争的,    我们没有办法选
  • 身份政治议题在艺术世界的蔓延在近年来可以说势如破竹,以激进的眼光来看甚至已经过度发酵直至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的陈词滥调。是谁就是谁做个作品是从根本上发现自己的潜意
  • 而且这条裤子的质量和商场里品牌打完折5-6百的一样好,不管是面料做工剪裁,都非常棒。质量性价比不是某宝某多能比的,对标商场大品牌的用料做工~黑色微喇弹力喇叭裤
  • 非常明显,依靠在以灌浆料为代表的终端产品技术上的这一点点优势是无法保证公司长期发展的,而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于让更多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可以利用华千素的技术支持
  • 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多一些。靠金钱维持的关系,不长久,用人品换来的感情,最牢固。
  • ——孟子 内容支持 实时天气(微信小程序) 洛克菲勒教育儿子,不要和安于现状的人交往,而要同那些永远也不屈服的人做朋友。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获得成就,这种人都
  • 想问你代表谁啊,那些拍了一辈子武打的人我可从来没听过他们因为怕对方受伤就自己用替身的言论。说实在的用替身就用了,这也没啥,但真没见过黄景瑜家粉这么搞笑的,为了吹
  • 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变了,封闭了自己,只做为父母的儿子和儿子的父亲生活着,直到他遇见静仁的那天,一见钟情,再见沦陷!可是静仁有要结婚的男友,还是他的学校前辈!
  • 俺たちはやっとこの楽曲に出会って、ちゃんとストリートダンスってものがフューチャーされるときがきました。そんなときはのんびりお風呂に浸かって温まりましょう♨️♨️
  • 另外,IU在10月发表的单曲《strawberry moon》也展示了可爱形象和清爽的美貌。 另外,IU在10月发表的单曲《strawberry moon》也
  •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的文章了,大意应该是说交朋友也是要彼此匹配的,也要讲究“门当户对”不要太高估了善意的感化,不平等的关系、太迁就的感情最后也只是感召了恶行与日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