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产值翻番 豪言三年上市 秦创原总窗口这家企业靠“金刚钻”揽“瓷器活”】2020年实现产值2.6亿元,2021年实现产值5.1亿元,一年翻了近一番。一边是营收的增长,一边是成本的下降,“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5年下来累计为企业节省厂房租赁成本2000万元左右——

这“一升一降”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激励,极大提振发展的信心。搭上“秦创原”的“快车”,短短1年时间,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合智能”)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跑出了扩能增产“加速度”,并有了3年内主板上市的新蓝图。

搬新家 提产能 产值实现惊人增长

作为一家立足于定向钻探领域的民营企业,“太合智能”主要从事钻探设备、配套钻具、仪器仪表、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去,他们的“家底”颇显“寒酸”,坐落在一个城中村,厂房面积只有2600平方米。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加之企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小而旧的厂房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和研发的需求,得“搬家”!但这个“家”怎么搬,是个头疼事儿!

“必须是一层厂房,层高不低于12米,还要能架20吨行车。”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义红说,因行业的特殊性,他们企业生产线对厂房层高、跨度、承重有着极高要求。在得知企业需求后,西咸新区和沣东新城两级管委会多方协调对接,并几经周折,为他们找到“新家”——沣东新城信息产业园辖区的锐港工贸产业园。

王义红告诉记者,2021年7月,企业迁到新址后,新区、新城还给了他们“两免三减半”的房租优惠政策,即前2年免房租,后3年房租减半,如此算下来,这5年可为企业节省厂房租赁成本2000万元左右。新厂房面积大、环境好,而且交通便利,产能得到充分释放,迁入新址后的几个月时间,“太合智能”就完成相当过去一年的产量。2021全年产值突破5亿元,较搬迁前的2020年产值翻了近一番。

送政策 强服务 企业研发攻关动力足

据王义红介绍,除享受厂房减免优惠政策,近两年,“太合智能”还相继获得325万元的西咸新区产业政策奖补资金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秦创原免审即享政策奖补20万元等。而且,在人才引进、生产研发、资源配比等方面,得到了新区、新城的全方位支持,先后与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展开技术合作。

如今,“太合智能”掌握了千米定向钻机自主核心技术,拥有50多项专利,年产钻机100套、钻杆10万根、智能测量系统300套,产品销往十余省,成为国内煤矿瓦斯定向钻装备领域技术最强、规模最大、新产品推出最多的民营领军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其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ZYL-25000D型大扭矩、超大扭矩钻机创造500米孔深、350mm成孔直径、可以孔代巷的高位顶板定向钻孔世界纪录,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更让国产千米定向钻机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秦创原这个大平台集聚政策、金融、技术、人才等资源,给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王义红说,西咸新区新近出台的“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奖励支持措施又为企业科研攻关、人才引进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好政策,企业在人才引进上步子更快、底气更足。就在不久前,我们新引入一位中法双博士,将为企业技术研发带来新的助力。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更大目标——3年内在主板上市,打开国际市场,让‘西安制造’走向世界。”

优生态 迸活力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像“太合智能”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比比皆是。其背后是西咸新区举全区之力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加速“三器”建设,将创新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为深化“两链”融合,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秦创原总窗口政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除规划像锐港工贸产业园等93个科创载体外,西咸新区梳理凝练省级70条政策包并制定相应配套细则,在西安市出台42条政策包的基础上,会同西安市编制支持总窗口9条专项政策,并制定发布新区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奖励支持措施等,形成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再到成长为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至上市的全阶段政策覆盖,打通省、市、新区三级政策兑现通道。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全链条服务也受到企业好评。

2021年,总窗口通过评审高新技术企业227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1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07亿元,1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国65个试点单位第一名……在秦创原建设引领下,西咸新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甚至吸引世界“目光”。近日,全球通讯社联盟发布的《资源聚集、政策利好——陕西西咸新区打造中国西部科创高地》一文,被全球40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关注转载。秦创原总窗口的主题海报也在“世界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亮相。

【记者手记】

软环境是发展“硬实力”

水深则鱼悦,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壮大创新主体,一刻也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一年多来,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在政策体系完善、资源要素整合、体制机制创新、“两链”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全盘发力,取得诸多成果,总窗口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记者在对秦创原总窗口入驻企业采访中,注意到一个细节——企业家们谈到企业一路成长时,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喜悦。这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而提到秦创原,提到西咸新区,他们口中的高频词是“服务好”。

何为服务?是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精准满足企业各类需求。这也是一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硬”软实力。有这样的软环境,自有“金凤凰”“千里马”纷纷来投,他们的技术、才力,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秦创原总窗口的诸多经验做法,值得剖析与借鉴。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忠虎 吕聪

【一年产值翻番 豪言三年上市 秦创原总窗口这家企业靠“金刚钻”揽“瓷器活”】2020年实现产值2.6亿元,2021年实现产值5.1亿元,一年翻了近一番。一边是营收的增长,一边是成本的下降,“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5年下来累计为企业节省厂房租赁成本2000万元左右——

这“一升一降”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激励,极大提振发展的信心。搭上“秦创原”的“快车”,短短1年时间,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合智能”)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跑出了扩能增产“加速度”,并有了3年内主板上市的新蓝图。

搬新家 提产能 产值实现惊人增长

作为一家立足于定向钻探领域的民营企业,“太合智能”主要从事钻探设备、配套钻具、仪器仪表、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去,他们的“家底”颇显“寒酸”,坐落在一个城中村,厂房面积只有2600平方米。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加之企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小而旧的厂房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和研发的需求,得“搬家”!但这个“家”怎么搬,是个头疼事儿!

“必须是一层厂房,层高不低于12米,还要能架20吨行车。”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义红说,因行业的特殊性,他们企业生产线对厂房层高、跨度、承重有着极高要求。在得知企业需求后,西咸新区和沣东新城两级管委会多方协调对接,并几经周折,为他们找到“新家”——沣东新城信息产业园辖区的锐港工贸产业园。

王义红告诉记者,2021年7月,企业迁到新址后,新区、新城还给了他们“两免三减半”的房租优惠政策,即前2年免房租,后3年房租减半,如此算下来,这5年可为企业节省厂房租赁成本2000万元左右。新厂房面积大、环境好,而且交通便利,产能得到充分释放,迁入新址后的几个月时间,“太合智能”就完成相当过去一年的产量。2021全年产值突破5亿元,较搬迁前的2020年产值翻了近一番。

送政策 强服务 企业研发攻关动力足

据王义红介绍,除享受厂房减免优惠政策,近两年,“太合智能”还相继获得325万元的西咸新区产业政策奖补资金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秦创原免审即享政策奖补20万元等。而且,在人才引进、生产研发、资源配比等方面,得到了新区、新城的全方位支持,先后与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展开技术合作。

如今,“太合智能”掌握了千米定向钻机自主核心技术,拥有50多项专利,年产钻机100套、钻杆10万根、智能测量系统300套,产品销往十余省,成为国内煤矿瓦斯定向钻装备领域技术最强、规模最大、新产品推出最多的民营领军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其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ZYL-25000D型大扭矩、超大扭矩钻机创造500米孔深、350mm成孔直径、可以孔代巷的高位顶板定向钻孔世界纪录,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更让国产千米定向钻机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秦创原这个大平台集聚政策、金融、技术、人才等资源,给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王义红说,西咸新区新近出台的“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奖励支持措施又为企业科研攻关、人才引进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好政策,企业在人才引进上步子更快、底气更足。就在不久前,我们新引入一位中法双博士,将为企业技术研发带来新的助力。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更大目标——3年内在主板上市,打开国际市场,让‘西安制造’走向世界。”

优生态 迸活力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像“太合智能”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比比皆是。其背后是西咸新区举全区之力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加速“三器”建设,将创新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为深化“两链”融合,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秦创原总窗口政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除规划像锐港工贸产业园等93个科创载体外,西咸新区梳理凝练省级70条政策包并制定相应配套细则,在西安市出台42条政策包的基础上,会同西安市编制支持总窗口9条专项政策,并制定发布新区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奖励支持措施等,形成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再到成长为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至上市的全阶段政策覆盖,打通省、市、新区三级政策兑现通道。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全链条服务也受到企业好评。

2021年,总窗口通过评审高新技术企业227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1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07亿元,1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国65个试点单位第一名……在秦创原建设引领下,西咸新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甚至吸引世界“目光”。近日,全球通讯社联盟发布的《资源聚集、政策利好——陕西西咸新区打造中国西部科创高地》一文,被全球40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关注转载。秦创原总窗口的主题海报也在“世界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亮相。

【记者手记】

软环境是发展“硬实力”

水深则鱼悦,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壮大创新主体,一刻也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一年多来,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在政策体系完善、资源要素整合、体制机制创新、“两链”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全盘发力,取得诸多成果,总窗口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记者在对秦创原总窗口入驻企业采访中,注意到一个细节——企业家们谈到企业一路成长时,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喜悦。这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而提到秦创原,提到西咸新区,他们口中的高频词是“服务好”。

何为服务?是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精准满足企业各类需求。这也是一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硬”软实力。有这样的软环境,自有“金凤凰”“千里马”纷纷来投,他们的技术、才力,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秦创原总窗口的诸多经验做法,值得剖析与借鉴。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忠虎 吕聪

【#专家谈# 马广奇:建设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西部高地”】中华五千年历史悠久,经济思想源远流长,经济发展曾在世界上长期领先。但现代“经济学”却是舶来品,无论是主流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经济学,现代经济学都是从西方传来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的经济学如何发展或构建,中国经济学教育如何创新和跟上,是一个急不得又慢不得的历史性战略性话题。

陕西作为高校聚集地一直是经济学教育重镇,被誉为"经济学家的摇篮”。在世界经济中心东移、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新时代,陕西高校应该有所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西部高地“,发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西部声音",为中国特色经济学构建和中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空间分布及陕西定位

从空间分布上看,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学主要有两大中心。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在京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代表,包括后来的北大光华、清华经管等共同构成的经济学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基于官方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雄厚基础和传统的苏联经济学体系,以中国经济发展政策需要为导向的经济学群体,长期居于中心地位,“政策味”更浓一些。二是以上海、武汉等地,以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为主要代表,以引进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西方范式为蓝本,解释和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学群体,也是一个中心,“学术味”更浓一些。无论是经济学研究成果,还是经济学大学教材来看,大体是这样的特点,呈现这样的空间格局。其他地方高校不同时期虽然也有亮点出现,但都没有形成集群,只能算是中国经济学版图里的“星星之光”。

陕西一直是中国经济学教育的重镇,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时。表现在,西北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实力超群,以何炼成为代表的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科研和教学成就显赫一时,培养了张维迎、张曙光、刘世锦、栗树和等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的摇篮”。同期,原陕西财经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经金学院)的“应用经济学”实力不凡,以冯大麟、江其务、邢润雨等为代表的金融经济学影响很大,陕西财经学院1986年获批的“金融学”博士点,是西部最早的经济学类博士点,比西北大学还要早几年,培养的江小娟等一些经济学家以及金融、财经等主要经济行业的高层领导精英人才群星闪耀。不过,新世纪以来,随着商业化大潮的冲击和陕西区域经济实力不济,陕西高校的经济学实力也不断式微,风光不再。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大学的理论经济学排名A-,西安交通大学的应用经济学排名A-,分别位于全国第9、第10名,不再领先,大体处于“第一方阵”的末尾。

二、新时代陕西经济学的发展出路

在新时代,陕西经济学如何定位布局,如何调整优化,如何特色发展,能不能保持优势,成为中国经济学的西部学派,或者成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西部高地”,发出中国经济学的“西部声音”,是我们这一代在陕经济学人的角色与责任的历史拷问和担当。

下一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从国际全国的大视域里,宏观定位,把握方向,战略布局,扎实推进。这里抛砖引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两个龙头,各自归队。以西北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为龙头,其他高校各自归队。这两个高校在全国排名虽然滑落,但还没有掉出“第一方阵”,依然具有传统优势,自然是“核心”和“龙头”。西北大学主要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在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方面,尤其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构建方面有所作为;西安交通大学主要以“应用经济学”为主,在产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其他在陕高校,可以以自己现有的学科、专业为基础,立足于各自优势,自觉归队,在区域经济学、特色经济学领域精耕细作,增光添彩,群星闪耀。

2、存量优化,增量调整。陕西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涉及经济学教育的高校很多,经济学专业全面,存量很大。应该以存量优化为主,同时注意增量调整。具体来说,陕西经济学高校中,双一流院校提质增效,双非院校拾遗补缺,三本院校注重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总体上,各高校存量优化,增设应以“新兴”专业为主。

3、注重“交叉”,培育新的增长点。

(1)文科与理工的交叉。经济学的数学化促进了经济学的科学化,这依然是基础;经济学的工程化,促进了经济学的应用化,扩展了经济学的领域范围。好的经济学成果一定是经济学思想与数理工具的完美结合。所以,经济学作为文科的第一显学,与理工科的交叉势不可挡。陕西高校工科基础强大,应该注意发挥这一优势。

(2)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现代经济学250年,管理学大约100年,原来就没有管理学,管理学是经济学社会分工和市场竞争原理在现实商业活动和企业运行应用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而分立出来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原本不分家,我国在80年代只有经济学大类,90年代末才增加了“管理学”大类。西安交通大学的“管理学”是中国现代管理学源头,多年来全国居冠。陕西经济学可以发挥这一优势,不要人为强调经管的界限和藩篱,旗帜鲜明在全国倡导经管合流。

(3)理论与实践的交叉。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是灰色的,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长青”。西方经济学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西方经济理论越来越解释不了中国独特的经济增长现象。所以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东方,尤其是转移到中国,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中国式经济学具有土壤,不是凭空捏造、胡思乱想,需要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思考,需要有革命性的升级换代。陕西经济学人可以在这方面重点思考,有所作为,尤其是对后进国家或区域崛起的经济学理论创新方面有所贡献。

4、注重优势与特色的发挥。陕西经济学高校较多,而且各高校的特色鲜明,除了西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长安大学的交通运输经济,西安财经大学的统计学,陕西科技大学的丝路金融经济,西安科技大学的能源经济,地区高校的区域经济学等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强项,可以相对分工,继续强化,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陕西经济学教育“众星捧月、群星闪耀”的局面。

5、保留个性和“单打独斗”。强调整体、鼓励合作并不是不要发挥个性。文科并不像工科那样需要实验室,必须组建学术团队,需要系统性的整体性的兵团作战;文科包括经济学是一种发散性的理性思维,需要的是灵光一闪,一支笔、一台电脑就够了,主要是有没有思想,有没有经济学思想,有没有板斧,掌握不掌握数理工具,完全可以单打独斗,炸掉碉堡。刻意组建的所谓团队只能编写教材,或者完成课题,写不出有见解的论文,形不成独创性的专著,别指望出现有价值能够存世的科研成果。陕西学界人才济济,文化基因独特,又有不回头的愣劲和精益求精的韧劲的整体地方性格,就像文学界的陕军一样,都是个人独唱逐步形成合唱的文化群落崛起。所以,陕西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应该营造有利于个性发挥的氛围,在经费支持下,给与“科研特区”,板凳坐得十年冷,期待水落石出,等待大部头的存世成果的出现。

三、结论与展望

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应该崛起,也能够崛起。陕西高校的经济学教育,不能只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既要兵团作战,也要个性发挥;不能小家子气,需要一定气场气派;不能随波逐流,而要随波逐浪;通过整体规划和学术特区,形成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西部高地”,发出中国经济学的“西部声音”,为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学教育以及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陕西省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冯雪雅[超话]# #冯雪雅非凡医者# 一念秋风起 一念思念长 秋日的暮色油画般浓郁 浸在糖水罐头里的橘色夕阳在沉沉暮霭之下 同即将来临的黑夜边缘 交换了一个
  • [音乐][圣诞帽][心]就像席慕蓉说的那句话:“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一个男人爱你的时候,你往往
  • 线上七天陪跑计划,线上赋能,每天都会有专业团队在群里给大家沟通方案:邀约的话术,铺垫的话术,对比图,案例素材,宣传文案等等,店家铺垫七天以后,公司可以根据店家的
  • 读书,提高自己的表达力,让你出口成章。大家也一起认识了许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 时间苍老了岁月老去了容颜,而我却没有成长⚡#今年我们20岁#唉,请不要拿我的事去增加自己的虚荣心,我哪好哪不好不需要被任何不跟我生活在一起的人知道,聚会场面请不
  •   海洋环境的改善也是吸引李永全坚持下来的原因,常年与大海为伍,李永全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喜人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渔民出海一趟能捕2000多斤鱼,一斤重的海
  •  必须得说真是羡慕谦大爷,有钱有闲有朋友,能够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事业的一部分,这绝对是令人向往的生活了。在一个短视频里,吴京被拍到与于谦热聊,手舞足蹈的,贡献出
  • 许多观潮者…悠闲的假期终究会过去的,想想明天一开学,一堆堆的事情感觉压的自己喘不过气来,在家里的日子是很舒坦,但这是爸爸妈妈给我的,并不是自己的日子,现在正是努
  • 唯一的缺点就是馄饨汤咸,吃的时候配着包子觉得鲜香无比,吃完之后就狂找水喝。晚上特别想吃卷饼,就只好随便点了一家,烹饪手法和娄三少差不少,包括土豆丝切的都不如娄三
  • 我们威廉每次直视镜头的样子都很意味深长,这一季不仅仅是看到威廉和西蒙感情上的拉扯,因为阶级无法互相站在互相立场去理解,最重要的还是王子成长过程中的孤单,来自王室
  • “宝,化妆这件事并不分【给谁看】或者【悦谁】你用化妆品修饰自己觉得更美的自己让自己开心,是因为你、我、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女性要美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非要用
  • 」她為了自我增值,所以拜師學戲及唱歌跳舞,希望在演技上有進步,能多元化發展。到达此阶段的人,完全抛弃了“我”的念头,只考虑世界的真相,不再执著于不如实不如理的妄
  • 毛戈平挣钱毛戈平花这个头饰真的重的脖子疼[衰]休息时间一人食[二哈]妈的双十一快递还有好多搬了一部分已经累死[苦涩]给小泽老师带的咖啡 前一天请我吃了炸蘑菇[打
  • 很多人喜欢安静的小区,自己更喜欢热闹的小区,宁波的方言也好,各地的方言也好,总感觉这样是烟火的,舒适的。最后,网友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买到很高大上的房子,但是也还可
  • “雪为五谷之精”确实有记载说雪水“取以煎茶,幽人情况”“味更清冽”……但唐·张又新《煎茶水记》里雪水在众水中只排到第二十位,宋·蔡襄《茶录》说雪水“性感重阴,不
  • 话语本身不伤人,除非,说这话的人对你而言很重要。话语本身不伤人,除非,说这话的人对你而言很重要。
  • [话筒]病例16:现住址:无(患者为长途货车司机,3月21日至3月25日在沈期间一直居住在车上)3月21日,自驾至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号街七号路。3月22日,曾
  • #今晚8点微店准时开抢##cat登场六周年# 正正,不知不觉已经这么久了啊2022了我依旧怀念在QG的你,以及那个夏天的es…很遗憾没有去现场看过你的比赛,更遗
  • 喝了你酿的爱情的酒,我愿意沉zui而不愿醒把一颗糖放枕头底下做个甜甜的梦最好梦到我想见的你我轻尝这一口香浓的诱惑,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想来想去,都是想你铃铛遇到风
  • 我们不能站在后来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这个周末过得很开心 跟猪猪待了三天呢^^猪猪白天很努力加班 我也会找个地方看书然后我们晚上一起吃饭 吃完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