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知识】# “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但预报仍是世界级难题

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有人说,没有比夏天更让人关注天气预报的季节,雷电、暴雨、高温、台风,以及相应的城市高温、内涝,山区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都曾无数次地在这个季节一一上演。

来自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统计显示,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灾害较多的季节,过去4年,全国夏季预警占全年预警46%,预警最为频发,进入6-8月,最常见的就是雷电、暴雨、高温预警。这些预警信息是否准确,又能否抵达每位公众,是人们对于气象部门的追问和期待。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温预报之后,似乎总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有的说“天气预报越来越准,说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却说,“又被忽悠了,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说好的暴雨为何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这些争议的背后,是否有人们认知上的差异以及主观感受的不同,客观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我国天气预报的水平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客观预报不准还是主观感受差异

8月12日,全北京都在等一场大雨的到来。此前一天,中央气象台预报,京津冀地区将于次日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不过,直到8月12日中午前后,北京部分区域才出现一阵分散性降雨。网上很快热议起来,有的调侃“龙王进京需要核酸检测,大雨还在路上”,有的则抱怨“被天气预报忽悠了,真不该为大雨取消事先定好的约会”。

在气象专家看来,这场热议背后存在一个误读,即气象部门在预报这场暴雨时,就已明确主要降雨时段为中午到夜间,但有些人可能并未注意这一点。

当天一早,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也对此进行回应:大雨正在路上——从雷达图上可以看到,大雨正逐渐北上影响北京。

中央气象台和北京市气象局也分别给出进一步的天气预报:此轮降雨在18时至22时最为猛烈,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将于明早结束。

事实上,对于天气,人们在主观感受上的确存在一定差异。胡啸以暴雨为例,一般来说,气象上所说的大雨、暴雨量级,指的是累计降雨量,即一天24小时的降雨量。24小时降水量大于25毫米的降水称为大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降水称为暴雨。

“达到这个量了,都叫暴雨,但大家感受上会有不同,因为短时强降水和累计达到暴雨量级之间本身存在差别。”胡啸说,发生短时强降水时,可能几分钟内雨很大,但累计降雨量不一定达到很大量级,甚至都达不到大雨量级,也就称不上是暴雨。

相应地,有时候大雨或暴雨,雨下得比较平缓,累计雨量大,但公众感受不深,甚至有人会认为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

不只是暴雨,对于高温,有时候人们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

每到夏天,有时就会听到类似的疑问:大热天,感觉地表温度都能摊鸡蛋了,为啥天气预报才报30℃?走在大街上,为啥身上感到的温度,明显比气象部门公布的实况温度要高?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这对“双胞胎”说起。预报温度是指1.5米高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而研究表明,夏季中午至午后,地面与两米高处,温度差可超10℃,这就造成了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之间的差异。

更为重要的是,体感温度除了受预报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湿度、风速和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象局专家以风速为例,一定的风速会让人感到空气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也会感觉比较干爽。

从这个角度来说,“预报温度”,只是影响体感温度4项因素之一。公众单凭预报温度来判断个人感受,就会因此产生“科学的误会”。

为何极端降水预报是全球科学难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气象专家反复提到,尽管公众对天气预报有一定的误读,但必须承认的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这其中,暴雨预报更是世界级难题。

有人说,下一场雨,就好像从天上往地上泼一盆水。预报员可以预测大致的水量,也能预测大概哪些地面会被水打湿,但水不会均匀地落在地面上,有些地方打湿的面积大,有些地方水落下的比较少,要预知地面上每个点被打湿的程度,难度很大。

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蓝渝说,就暴雨而言,它是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与暴雨有关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料进行全面和综合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预报结论。

他以常规高空观测系统为例,目前该系统所提供的有关暴雨的观测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针对天气尺度的,而对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并不充分,甚至十分缺乏。

“这就好比用网捕鱼,网眼太大,小尺度的天气系统难免会成为漏网之鱼。”蓝渝说,所以暴雨预报中,常会出现“局地”这一名词,正是因为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

蓝渝说,从整个世界来看,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也一直不高,属于世界性难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也表示,天有不测风云,各类天气有不同的“可预报性”。极端降水预报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科学难题,我国的暴雨预报准确率目前与世界强国处于同一水平。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变化趋势,持续滚动更新,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他所提及的滚动预报,顾名思义,就是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符娇兰说,天气预报员以数值预报为基础,再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分析,最后得出预报结论。

这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可以在一两天前“随便报一下”,然后全凭灾害天气来临前再进行更新。滚动预报的关注重点包括那些中小尺度的灾害天气,这些天气系统“船小好调头”,“变脸系数”高,发展趋势难以提前准确把握。

符娇兰因此提醒,公众应多关注滚动预报,即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因为大气环流形势每天都在调整,天气系统时刻发生着变化,所以,预报员就需要用最新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结论制作出预报产品,再进行订正,最终给出“在此刻更新的天气预报”。

距离“十报十准”还有多远

那么,我国天气预报现有的水平究竟如何?符娇兰说,随着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预报准确率和时效上均在不断提升。基本上,提前3天左右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目前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

据她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对强降雨的时间和空间精细分布特点预报越来越准确。同时,中央台研发的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5公里分辨率、时间间隔为逐小时,同时还能根据实况进行滚动更新,不断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数值模式,一个让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今年年初,85岁高龄的曾庆存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大家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数值天气预报领域。他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

数值天气预报还被世界气象组织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和社会进步之一,《自然》杂志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全球天气预报可与模拟人类大脑和早期宇宙的演变相媲美”。

曾庆存曾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如今的气象监测,已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预测,也已从经验预报发展到数值天气预报。

据他透露,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目前的3天预报,在全球范围可以达到70%至80%的准确度,如果是一定区域,比如我国华南地区的3天预报,准确度能高于80%。

这其中,台风预报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据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近年来,多个台风的24小时预报登陆点和实际登陆点相差50公里左右,台风半径是1000公里,看相对值的话,50公里已经是很小的误差范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数值天气预报是“国之重器”,我国近年来大力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体系,在同台竞技中表现越来越出色。2017年,中国气象局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成为全球9个世界气象中心之一,拥有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预报体系是最重要因素。

据他介绍,现在和1998年相比,我国综合气象观测、数值预报、预报平台的科技支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预报员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加以订正,就形成了公众获得的预报预警信息。

曾庆存面对这些进步依然十分冷静,他说,天气预报达到“十报九准”甚至“十报十准”,目前来说不大可能,“天气有偶然性,它不在人工实验室里,也不被人为控制,是预报总会有偏差。”

这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敬畏自然的力量,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不测风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气象科普知识】# “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但预报仍是世界级难题

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有人说,没有比夏天更让人关注天气预报的季节,雷电、暴雨、高温、台风,以及相应的城市高温、内涝,山区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都曾无数次地在这个季节一一上演。

来自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统计显示,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灾害较多的季节,过去4年,全国夏季预警占全年预警46%,预警最为频发,进入6-8月,最常见的就是雷电、暴雨、高温预警。这些预警信息是否准确,又能否抵达每位公众,是人们对于气象部门的追问和期待。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温预报之后,似乎总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有的说“天气预报越来越准,说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却说,“又被忽悠了,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说好的暴雨为何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这些争议的背后,是否有人们认知上的差异以及主观感受的不同,客观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我国天气预报的水平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客观预报不准还是主观感受差异

8月12日,全北京都在等一场大雨的到来。此前一天,中央气象台预报,京津冀地区将于次日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不过,直到8月12日中午前后,北京部分区域才出现一阵分散性降雨。网上很快热议起来,有的调侃“龙王进京需要核酸检测,大雨还在路上”,有的则抱怨“被天气预报忽悠了,真不该为大雨取消事先定好的约会”。

在气象专家看来,这场热议背后存在一个误读,即气象部门在预报这场暴雨时,就已明确主要降雨时段为中午到夜间,但有些人可能并未注意这一点。

当天一早,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也对此进行回应:大雨正在路上——从雷达图上可以看到,大雨正逐渐北上影响北京。

中央气象台和北京市气象局也分别给出进一步的天气预报:此轮降雨在18时至22时最为猛烈,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将于明早结束。

事实上,对于天气,人们在主观感受上的确存在一定差异。胡啸以暴雨为例,一般来说,气象上所说的大雨、暴雨量级,指的是累计降雨量,即一天24小时的降雨量。24小时降水量大于25毫米的降水称为大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降水称为暴雨。

“达到这个量了,都叫暴雨,但大家感受上会有不同,因为短时强降水和累计达到暴雨量级之间本身存在差别。”胡啸说,发生短时强降水时,可能几分钟内雨很大,但累计降雨量不一定达到很大量级,甚至都达不到大雨量级,也就称不上是暴雨。

相应地,有时候大雨或暴雨,雨下得比较平缓,累计雨量大,但公众感受不深,甚至有人会认为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

不只是暴雨,对于高温,有时候人们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

每到夏天,有时就会听到类似的疑问:大热天,感觉地表温度都能摊鸡蛋了,为啥天气预报才报30℃?走在大街上,为啥身上感到的温度,明显比气象部门公布的实况温度要高?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这对“双胞胎”说起。预报温度是指1.5米高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而研究表明,夏季中午至午后,地面与两米高处,温度差可超10℃,这就造成了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之间的差异。

更为重要的是,体感温度除了受预报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湿度、风速和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象局专家以风速为例,一定的风速会让人感到空气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也会感觉比较干爽。

从这个角度来说,“预报温度”,只是影响体感温度4项因素之一。公众单凭预报温度来判断个人感受,就会因此产生“科学的误会”。

为何极端降水预报是全球科学难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气象专家反复提到,尽管公众对天气预报有一定的误读,但必须承认的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这其中,暴雨预报更是世界级难题。

有人说,下一场雨,就好像从天上往地上泼一盆水。预报员可以预测大致的水量,也能预测大概哪些地面会被水打湿,但水不会均匀地落在地面上,有些地方打湿的面积大,有些地方水落下的比较少,要预知地面上每个点被打湿的程度,难度很大。

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蓝渝说,就暴雨而言,它是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与暴雨有关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料进行全面和综合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预报结论。

他以常规高空观测系统为例,目前该系统所提供的有关暴雨的观测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针对天气尺度的,而对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并不充分,甚至十分缺乏。

“这就好比用网捕鱼,网眼太大,小尺度的天气系统难免会成为漏网之鱼。”蓝渝说,所以暴雨预报中,常会出现“局地”这一名词,正是因为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

蓝渝说,从整个世界来看,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也一直不高,属于世界性难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也表示,天有不测风云,各类天气有不同的“可预报性”。极端降水预报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科学难题,我国的暴雨预报准确率目前与世界强国处于同一水平。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变化趋势,持续滚动更新,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他所提及的滚动预报,顾名思义,就是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符娇兰说,天气预报员以数值预报为基础,再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分析,最后得出预报结论。

这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可以在一两天前“随便报一下”,然后全凭灾害天气来临前再进行更新。滚动预报的关注重点包括那些中小尺度的灾害天气,这些天气系统“船小好调头”,“变脸系数”高,发展趋势难以提前准确把握。

符娇兰因此提醒,公众应多关注滚动预报,即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因为大气环流形势每天都在调整,天气系统时刻发生着变化,所以,预报员就需要用最新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结论制作出预报产品,再进行订正,最终给出“在此刻更新的天气预报”。

距离“十报十准”还有多远

那么,我国天气预报现有的水平究竟如何?符娇兰说,随着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预报准确率和时效上均在不断提升。基本上,提前3天左右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目前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

据她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对强降雨的时间和空间精细分布特点预报越来越准确。同时,中央台研发的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5公里分辨率、时间间隔为逐小时,同时还能根据实况进行滚动更新,不断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数值模式,一个让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今年年初,85岁高龄的曾庆存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大家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数值天气预报领域。他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

数值天气预报还被世界气象组织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和社会进步之一,《自然》杂志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全球天气预报可与模拟人类大脑和早期宇宙的演变相媲美”。

曾庆存曾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如今的气象监测,已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预测,也已从经验预报发展到数值天气预报。

据他透露,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目前的3天预报,在全球范围可以达到70%至80%的准确度,如果是一定区域,比如我国华南地区的3天预报,准确度能高于80%。

这其中,台风预报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据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近年来,多个台风的24小时预报登陆点和实际登陆点相差50公里左右,台风半径是1000公里,看相对值的话,50公里已经是很小的误差范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数值天气预报是“国之重器”,我国近年来大力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体系,在同台竞技中表现越来越出色。2017年,中国气象局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成为全球9个世界气象中心之一,拥有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预报体系是最重要因素。

据他介绍,现在和1998年相比,我国综合气象观测、数值预报、预报平台的科技支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预报员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加以订正,就形成了公众获得的预报预警信息。

曾庆存面对这些进步依然十分冷静,他说,天气预报达到“十报九准”甚至“十报十准”,目前来说不大可能,“天气有偶然性,它不在人工实验室里,也不被人为控制,是预报总会有偏差。”

这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敬畏自然的力量,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不测风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白的《赠汪伦》是打油诗吗?
●文/南郭居士

有人说,汪伦能在李白笔下千古留名是忽悠来的,这个我们权作戏言估且不论,而又有人问,李白的《赠汪伦》是不是打油诗?而这首诗毕竟非常有名,到底是不是打油诗,这可真得好好理论一番。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这句诗,汪伦的名字便几乎尽人皆知了。“汪伦,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宣州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百度还说,汪伦是“诗人,著名诗人李白好友。”虽然未见其一首诗,却也成诗人了,而且“名留青史”。

一般地说,打油诗具有不讲格律、通俗、幽默、嘲谑的特点,可用语俚俗,浅白显露。而所谓正统诗主要指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的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不容易沦为打油诗。而古体诗除了用语雅致委婉外,要求比较宽松,因此容易被误判。而两者之间的相同处是都要压韵。

我们就全诗进行分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两句,“将欲行”、“忽闻”其实都是典型的书面用语,首句起的直接,颔句承的生动,并带了一点悬念,即有人踏歌而来。踏歌是唐代一种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颈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尾句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的动人的份量。看来,从章法上讲,《赠汪伦》是符合古诗词的写作特点的。

那么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诗又是怎么来的呢?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
翻译过来就是,泾川豪士汪伦非常仰慕李白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修书一封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旅游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等李白欣然而至,才知道十里桃花是距此十里外有一个潭叫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其实只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对汪伦善意的捉弄,李白哈哈大笑,为报汪伦的一番心意,他写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赠汪伦》一出,竟名动一时,此诗把朋友间的友情描写的情真意切,分别的场景又朴实无华,使两人间的真情实感油然而露。

虽然这首诗带点民歌风味,是李白即兴而作,却恰恰因其自然入妙,清新流畅而历来为人传诵。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下面再从格律方面分析。
全诗平仄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好就是仄起首句押韵格式的七言绝句。
而押韵的韵脚是平水韵的“八庚”:
李白乘舟将欲行【行:七阳(平),八庚(平),二十四敬(仄)】 押韵
忽闻岸上踏歌声【声:八庚】 押韵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情:八庚】 押韵

通过以上方面论证可知,这首诗其实原本就是非常正规的格律诗,而不是所谓的打油诗。

这样的送别方式,也从侧面表现了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都是不拘俗礼、快乐自在的人。山村僻野,也没有上层社会迎来送往那套繁复礼节,李白走时,汪伦似乎不在家中,这才有“忽闻岸上踏歌声”这句。李白浪迹天下,漫游四方,走遍了名山大川,而当时隐居在泾县山村的士人汪伦,也是不求功名,无心仕途之人。于是才有当年此地两人的豪饮畅吟传为了佳话,据说汪伦的子孙把这首赠诗一直当作无价之宝珍藏着,只有高朋好友来了,才愿拿出,让他们一睹诗仙的真迹。

其实对诗的后两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接近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难怪会有人质疑是否为打油诗。

本来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然而,李白这首诗的特点却是坦率,直露,其“语直”,“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是“直”中含情之自然流露,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也不能"定于一律"。而他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是如此。

当然并不是说李白就不写打油诗,比如他看杜甫写诗苦思冥想很费神的样子,就写了一首《戏杜甫诗》:“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又如,据说他在黄鹤楼见有尘锁墨迹的崔颢(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题诗,就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那首,李白赞叹不己,觉得不便再行题诗,恰巧欠老板的酒钱未付,于是吟了一首打油诗撒气:“一脚踢翻黄鹤楼,两把抓破鹦鹉洲。眼前有景写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旁有一游人听吟诗颇有气魄,便买下此诗,李白方才付了酒钱。
其后他写了一首与崔颢的黄鹤楼诗类似的诗作《登金陵凤凰台》,其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境,晋代衣冠成古丘。”常被后人引用。只是《赠汪伦》的确不是打油诗。

*作者简介:南郭居士,本名郭军,男,汉族,籍贯甘肃徽县。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狗尾草诗人原创艺术团队主创人员。有数百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

https://t.cn/E5psLf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雪天的 基德 柯南 平次 和叶 雕像❄️◆File.1084 雪莉的自言自语:好想快点听到速水さん的声音下…诸伏警官对山村说的话呢…◆2021年最想推的男/
  • #BeckyArmstrong[超话]# 颁奖礼在12.2号,三天后就是Becky的生日,我们想为她赢下这场胜利,拿下只属于她的单人,贝壳在泰国的泰妃[单身狗]
  • !!
  • 之前也浅看过一些其他cp,但从没有哪一对这么让我痴心(甘愿花钱的),记得刚看超话时只有2000多人吧,关注的时候是4000多,当时的物料也不是很多,主要是现
  • 代号/名字、福福品种:美短性别、公猫年龄:两岁左右健康情况:健康已做体检疫苗:有驱虫:有绝育:右性格:性格开朗粘人,是在21年被遗弃的在小区的猫,性格亲人,年初
  • 早上礼哥在群里问我们部门要不要吃蛋糕,最后请整个办公室的都吃上了冰淇淋蛋糕,不知道是我多想了,还是礼哥真的是这么细腻的人,天呐不得不感叹,我身边都是一群很哇塞的
  • 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将拥有的闲暇让给他人,循环往复让人觉得是个"憨直的人" ●活得聪明FUMA并不是像树一样可以依靠的人,而是利用树做成树桩椅
  • 他们给你的一堆理论,有时候有的人的貌似还挺有收获,因为命理师说他是什么格,终于知道自己的格局了! 他们给你的一堆理论,有时候有的人的貌似还挺有收获,因为命理师
  • 5⃣️:吃羊肉粉,将米线煮熟捞出,加入羊肉汤里,加香菜叶,辣椒油,还可以加韭菜,都是好的搭配。5⃣️:吃羊肉粉,把米线煮熟捞出,加入羊肉汤里,加入香菜叶,辣椒油
  • 很不方便这个面罩美容仪用着就不会因为麻烦而闲置啦,一般戴上就做做家务 刷个抖音啥的,10分钟就搞定了!最让我惊喜的就是戴着可以玩手机用电脑啥的不像传统大排灯 又
  • ”)没有什么追不追星 就是泥的歌我听得很舒服 而且对于我来说挺有意义的 它是一份“见面礼” 他是一份“引导词” 他是一份“调养剂”我不懂所谓饭圈不饭圈那一套 我
  • 近期,至少有两起事件引起统派高度不满,其一是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接受专访“不经意吐实”:我们一直在讲,我们中国国民党,绝对不是一个“亲中”或“统一”的政党……其二
  • #任嘉伦[超话]# 想起了任嘉伦的歌《少年如你》:“奔跑吧,永远不停下,越挫折越可以长大。任嘉伦,愿你一直清俊如少年!
  • #金钟仁[超话]##金钟仁solo# 231019 2023 MAMA Awards 'KAI - ROVER' 3项提名汇总 图片 cr.KaiS2com ✨
  • 所以我想,此时此刻的你,大概也有类似的感受:漫长的旅途中,非但没遇到更多人,反而弄丢了很多人。直到这时,你才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做的确实是减法:能见面的
  • #淘:老盆栽boutique# ✨一闪一闪大王的闪闪厚卫衣外套拉链款最近超实用的一件 学生天菜 如果是普通灰色我会考虑要不要买它 但是他浑身亮闪闪呀!这个闪不是
  • #任嘉伦[超话]#我喜欢你,不是我的一时兴起,也不是说说而已,我会用行动来表达我对你的喜欢,时光是最好的证明。这可是妥妥王子成长记啊✨ @任嘉伦Allen|电视
  • #城市公共交通摄影[超话]##日更要加油哦# 今晚的内容大家凑活看看——宇通ZK6609D2型[doge]说起来这台隶属于昆明公交城市巴士的小跳蚤是我去年暑假拍
  • #卡塔尔世界杯# 2022,第七届世界杯了不同于98年只看了决赛,02年只关注了中国队和四强战,真正每场比赛都关注,应该是06年开始的吧2006,初一的暑假,那
  • #韩剧kingtheland[超话]##李俊昊kingtheland##李俊昊# 20231019 follow_2PMJP Twitter更新配文: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