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育“新麦”,“新麦”破魔咒】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6月1日上午,在位于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300亩“新麦26”示范基地,来自河南省种子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农科院的专家站在“新麦26”300亩示范基地地头,共同见证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测产结果——

  依据国家原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验收办法,专家组在“新麦26”示范基地随机选择了10个样点,根据调查的亩穗数、穗粒数和“新麦26”常年千粒重等指标计算,“新麦26”亩产量达到765.26公斤!

  当专家验收组组长、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高声宣布这一结果后,现场响起一片欢呼和掌声。

牛!“新麦”让“中国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

《河南日报》6月10日版样

优质 细数“新麦26”究竟有多牛

  由新乡市农科院培育的“新麦26”,是2019年农业农村部评定的国内仅有的4个超强筋小麦品种之一,也是我国黄淮南部麦区唯一的超强筋小麦品种。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适合生产优质面包粉、优质饺子粉、优质拉面粉、优质面条专用粉的优质强筋小麦市场需求迫切,而我国优质专用小麦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

  黄淮南部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小麦调出区和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在国家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的资助下,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经过多年攻关,突破关键技术,选育出的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于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解决了优质强筋品种品质指标不高、品质稳定性较差且产量水平普遍较低的“卡脖子”难题。

牛!“新麦”让“中国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

2019年6月7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在辉县冀屯镇麻小营村进行“新麦26”实打验收

  据介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评定标准中有个重要指标,看面团稳定时间。一般超过10分钟就被认定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而“新麦26”可达20至50分钟,堪称“超强筋”。2019年9月,“新麦26”被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全国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评定为“超强筋、面包、面条”兼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有效缓解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自2010年审定以来,“新麦26”目前已推广了12年。据2021年在济南召开的全国种交会上公布的数据:“新麦26”被列为全国推广面积十大品种,“新麦26”排第7位,而在强筋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全国排名第1位。在黄淮海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6891万亩。

  由于“新麦26”突出的优质强筋特性和优良的综合性状,被国内众多育种单位作为骨干亲本,已育成新品种17个,新品系33个,形成了家族庞大的“新麦超级群”。特别是“新麦45”,高强筋、综合抗病性好,矮秆抗倒、高产稳产,为我国优质小麦生产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

高产 打破“魔咒”鱼和熊掌能兼得

  小麦育种长期以来有个“魔咒”,即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似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新麦26”却做到不仅优质,还高产稳产。

  “没想到去年晚播半个月,今年产量还能这么高!‘新麦26’每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3元,一亩地高出近200元,我这300亩地增收6万元不是问题!”平陵村“新麦26”示范基地种植户马富国高兴地说,2019年,他试种了200亩“新麦26”,收获时发现不仅产量高,还能卖上高价。如今,他将流转的600亩地全种上了“新麦26”。

  “通常规律是优质品种不高产,但‘新麦26’产量却不低,与普通小麦品种产量相当,每亩基本稳定在1200斤至1500斤之间。”在新乡县大召营镇李唐马村“新麦26”种植示范基地,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军,结合自己多年种植推广“新麦26”的体会说,到目前为止,所有审定和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没有任何品种能在综合品质方面超越“新麦26”。

牛!“新麦”让“中国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

今年3月,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蒋志凯(左二)和科技人员在新乡县茁壮种业“新麦26”种植基地指导农户进行春季麦田管理

  “新麦26”如何打破优质不高产的魔咒?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蒋志凯说,该所采用“确保群体,增加粒数,提高库容、协调源库关系”综合选择技术,实现高产稳产,破解了“新麦26”选育的高产难题。同时,利用常规育种与生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新麦26”的超强筋品质特性,解决了小麦品质和产量难以协同改良的重大技术难题。

  据新乡市农科院院长杨海峰介绍,近年来,该院建立“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多主体合作的一体化推广模式,拉动了优质小麦的产业化发展,缓解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高效 大户“马百万”大赞农科院

  5月31日,在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专项——“新麦”系列优质强筋品种观摩现场,省、市农科院专家和当地小麦示范县相关技术人员、种粮大户、企业负责人,参观了新乡县任小营“新麦45”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后,种粮大户马有永成了被追捧的“明星”,大家纷纷加他微信。因为种粮年收入几百万元,马有永也被大家开玩笑称为“马百万”。

  “省、市农科院就是我的贵人!我要跟农科院长期合作,我愿意尝试种植农科院所有的新品种。”马有永激动地说:“从新麦9号到‘新麦45’,我跟新乡市农科院已经合作18年。‘新麦26’和‘新麦45’的商品粮价格每斤要比普通麦高0.1到0.15元。我有5000亩地,每年可生产300万公斤麦种,今年每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2元,仅此我就能多收入100多万元!”

  据国内面粉加工企业反映,在普通中筋小麦中搭配10%~20%的“新麦26”或“新麦45”,就可生产出优质烩面粉、拉面粉等;在普通中筋品种中搭配40%~70%的“新麦26”或“新麦45”,则可生产出中高档面包粉。蒋志凯说,为显著提高制粉企业的产品附加值,该院还专门研究集成了“新麦26”“新麦45”配麦配粉技术规程。

牛!“新麦”让“中国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

“新麦26”丰收,种植户史建保笑开颜

  “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面粉生产企业,我们对小麦的品质十分挑剔。过去所需的优质小麦只能依靠进口,自从用了新麦系列品种后,不仅完全取代了进口,而且各项主要品质指标都优于进口小麦。”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经理于涛说,尽管“新麦”品种每公斤比其他普通中筋品种价格高出约0.3元,但该企业需求量逐年递增,去年购进“新麦26”5.5万吨,今年准备再“抢购”6万吨。

  如今,新麦系列已成为五得利、中粮、益海嘉里、香港南顺(山东)、陕西老牛、河北金沙河等大型制粉企业高端面包粉生产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骨干供给品种,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优质化。

新观|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南优质粮”

  “新麦26”的最新测产结果令人振奋。振奋不仅仅因为它的高产稳产,还因为它的出身——“级别”较低的地市级农科院;还因为它的主要品质指标都优于进口品种,结束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强筋当中谁最强?“新麦26”是“标杆”。

  民以食为天。国人餐桌上,除了馒头面条,也要有饺子面包。“中国碗”不仅要盛满“中国粮”,还要多盛品质高的中国粮!

牛!“新麦”让“中国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

封丘黄河滩区,母亲河畔麦浪金黄

  如何确保小麦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企业效益更好、粮食安全更稳,希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粮食科技的“芯片”是良种。被誉为豫北粮仓的新乡,盛产“中国第一麦”,还育出了“百农”“新麦”等一系列在国内叫得响的知名小麦品种。

  尤其是“中原农谷”加持,聚焦国家种业、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必将为河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粮安天下中原担当的重要举措。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大批农业科研人员的坚守和耕耘,我们的“中国碗”里一定能装更多“河南优质粮”。

强筋当中谁最强 “新麦26”是“标杆”

  “‘新麦26’是公认的强筋小麦‘标杆’‘试金石’!今天(6月1日)的测产既刷新了‘新麦26’的高产纪录,也引领了中原、黄淮优质强筋小麦的高产稳产纪录。在去年受汛情影响、新乡小麦普遍晚播的不利影响下,人努力、天帮忙,通过科技加持,‘新麦26’实现了超常丰收!”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

  “从现场验收情况来看,这个产量实现了‘新麦26’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晨阳

  “‘新麦26’品质稳定,不管是在河南省还是黄淮地区种植,品质都达到了优质强筋一级标准,是当前优质麦的标杆产品,为引领全国优质小麦育种发挥了主导作用。”

  ——省种子站研究员周继泽

  “‘新麦26’品质优良,产量突出,企业认可!下一步希望能通过品种引领、技术支撑,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四大目标,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企业增效。”

  ——省农科院研究员李向东

  “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小麦品质提升和纹枯病抗性改良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4月,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组织以赵振东院士为组长,张新友院士、许为钢研究员为副组长,郭天财、王清连、茹振钢、尹成华等专家为委员的评价委员会,对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优质超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6’选育与应用”成果如是评价。

【“液态阳光”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立方米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立方米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1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1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来源:甘肃日报)

职场生存法则
【每日一个升职加薪小技巧】
不要总处于抱怨的情绪中
一个方案反复改
同事配合效率低
职场生活不舒心
就要学会调节自己
方案反复改
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
同事配合的不默契
是不是沟通时没有把事说明白
出现问题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先试着让自己做到最好
然后将心态调整到最佳
这也是自己的成长
不要忘记
优秀都是积累下来的
也许这种积累
是来自于公司、领导或者同事的影响
也也许
是来自自身的努力
要记住
每一份工作对个人来说都有某一方面的提升
每一场困境都是对人的一次历练
所以
感恩过去
珍惜当下
才能赢得未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顾星洛席深《顾星洛席深》(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笔趣阁阅读bac55qpd ?书名:《顾星洛席深》顾星洛席深 ?主角:顾星洛席深 阅读全文到公-仲-号【干柴
  • 参展艺术家苏献忠,曾于荷兰内格勒博物馆举办个展,参加英国V&A博物馆“德化白瓷:对话进行时”、“一路走来,中国白瓷”荷兰展、瑞士日内瓦现代艺术展等展览。
  • #迪丽热巴[超话]# 如果你不相信努力和时光,那么成果就会是第一个选择辜负你的。#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熊猫守护者##每日一善##实时号测试# 不需要
  • 在次要市场方面,增长了10.6%,其中南亚市场增长了7.2%,澳大利亚洲增长了13.7%,非洲增长了24.5%,拉丁美洲增长了8.6%,而俄罗斯和CIS(独立国
  • 行李物品证件:身份证学生证电器:充电宝充电器手机耳机相机洗护:护肤品化妆品牙刷牙膏毛巾交通指南1️⃣飞机北海福成机场(适合较远的宝子)2️⃣高铁北海高铁站(适合
  • 大作家们用智慧和温暖滋润了我的心灵,我真的太喜欢这本书了!你们也快去读读吧,相信你们也会被它的魅力所折服!一口气看完36集好过瘾,幸福来的太突然!#为什么一定要
  • 游戏一开始输个几局很正常,因为你们不认识 没默契 没提前沟通 这都是常有的事)【图7 车队,遇到这种了别瞎晃悠】【图8平民队,可以和队员配合去抓一波】【图9 游
  • A股:越到都撑不住的时候,大势也就到了该反攻的时候!要知道套的最深的绝对不是散户,散户实在不行割了了也就了了,而那些机构可不是想割就割的,到最后往往就是大资金拉
  • 《爱的修学旅行》,吴千语和施伯雄刚来就回答了很辛辣的问题。 吴千语回答的是一直以来网友对她的标签和疑问,经济能力?是否被包养?全职在恋爱? 吴千语说,因为我
  • #刘宇宁一念关山# | #刘宇宁宁远舟#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宁远舟[给力]刘宇宁燕子京把生活装点的熠熠生辉,愿你初心常在,坚持热爱,永远做自己喜欢
  • 初冬时节,心情尚处百无聊赖之中。无冬眠之常态,有久困之劳顿。忽听闻招工启事,仅限一日,招者廖廖,先到先得。一日忙碌换百元工薪,尚可按劳所犒。区区徒乎之劳,能以酬
  • ●戏画闲言     说是“放下”放不下            ·吴之如·文并画   《凤凰周刊》近日报道,朱令父亲接受采访,在谈及朱令铊中毒案时表示,对这个案
  • ​​快递大叔到我家,说我们当初没有当面验货,而且又过了几天,现在也说不清谁搞坏的,有可能是长途运输路上压坏的,也有可能我们自己不小心搞坏的。​​我觉得他送个快递
  • 我们一直陪伴着你们到天涯,到海角!#张民柱Aki[超话]# [心]#狐颜美貌张民柱# 时间是个神奇的生物转眼便迎来了寒冷的冬日因为有你这个冬日并没有太冷初遇,你
  • 起初只是想逃离一下竞竞世界当个小现充,现在从结果来看的话,有点变成快乐追竞人,貌似还顺便多找回一点对美好的感知力,从大二下学期意识到自己好像变钝了之后就一直有点
  • 调查数据显示,“80后”和“90后”最容易上当受骗华中师范大学保卫处相关负责人王东爽介绍,目前我省各高校已经构建了较为安全的网络体系,但当代大学生网民依然面临着
  • 这圣诞卡通馒头,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哦内含:圣诞雪人、圣诞树、麋鹿……不同造型,好吃又好看‼️造型给食欲加分❗️圆圆的,奶fufu的❗️颜色来源于果蔬汁本身,原料
  • 2023年倒计时,大总结(太精辟了!) 静读美文 2023-12-01 11:01 发表于河南 转眼,2023年就快过完了,这一年,我们努力过,拼搏过;这一
  • 回去的路上同事问我昨天是不是emo了哈哈哈哈,我说“很明显?”“是挺明显”“哈哈哈哈那我下次让它不那么明显,我今天又活过来了哦!一直想去看演唱会 但是因为约不到
  • ”听到这话,你本就无力的双腿一软,差点摔倒“好像说是昨天晚上”那个伙计想要伸手扶你“没事,睡得太久了”你及时按住门框,稳住自己“麻烦你跟胡堂主说一声,我去枫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