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历史那些事[超话]#1957年6月,安徽阜南县的徐庭兰在小月河打鱼时,看见上游河床水面下隐约有青灰色的影子,他以为是条大鱼,于是上前几步一网撒下,然而收拢渔网时,却怎么拉也拉不动,似乎被什么东西扯住了。
徐庭兰从小在河边长大,捉过不少大鱼,但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竟然连渔网都拉不动,他趟着水走过去一摸,摸到一个脸盆似的东西,摇晃了一下,那东西纹丝不动。
奇了怪了,谁家的脸盆能这么沉?徐庭兰好奇心起,沿着脸盆的边缘继续摸索,发现这脸盆似乎没有底,随后,他摸到稍小一些的器物,拿出水面后发现,这是两个喇叭样式的器物,器身上刻着繁复的花纹,一看就不是现代的东西。
徐庭兰高兴坏了,接着用手挖那个脸盆,但河床上的泥土太硬,仅靠手指根本挖不动,于是他到附近的村子白庄找人借了一把铁锹,回到河里继续挖,连续奋战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将这个大家伙给弄了上来。
紧接着他又在水下发现了另外几件器物,也一并给挖了出来,清洗干净后总共两大六小共八件,徐庭兰用渔网将它们包上,挑了个最小的文物送给铁锹主人,他带着另外七件铜器,高兴的回家了。
在当时闭塞的农村,徐庭兰在河里挖到宝贝的事情不亚于一件重大新闻,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听说此事后,像赶集一样涌到他家看热闹,他也不避讳,把这七件铜器在院子里一字摆开,让大伙痛痛快快的看。
最大的那个青铜器,就是徐庭兰误以为脸盆的东西,大概有半米多高,上面是个类似大喇叭口的形状,颈部稍微收缩,腹部再度鼓起,铜器肩部被3个立体的龙头和竖起的扉棱间隔成三等份,龙头伸出铜尊肩外,每条游龙后面还尾随小龙一条,每个画面的中间是一个突出的虎头,显得非常威风。
老百姓们虽然看不懂图案的意思,但能感觉到这个青铜器不简单,又有龙又有虎的,说不定是以前皇帝用过的东西,大伙都说徐庭兰运气好,这些都是古董,能值上不少钱,徐庭兰听了只是哈哈一笑。
没想到众人的话很快得到了验证,两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外地人来到徐庭兰家,看到那几件青铜器后,两人商量片刻,把徐庭兰拉到一旁小声说,要将这几件青铜器全部买走,让他开个价。
徐庭兰反问他们,这些青铜器是啥时候的,干啥用的,那俩人遮遮掩掩不愿意回答,只是一个劲让徐庭兰给个痛快话,想卖多少钱。
两个南方人的态度,让徐庭兰起了疑心,他说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再做决定,那两个南方人失望地离开,临走时说过几天还来。
就在这时,阜南文化馆馆长蒋家琦也听说此事,立刻赶到徐庭兰家,不过,他也无法准确判断这些器物的年代,徐庭兰问他“这究竟是啥东西?是铜是金?有几个铜铁收购贩子几次来要买走。”蒋家骐意识到事情紧急,立即给安徽省博物馆写信反映,二十天后,安徽省博物馆文物专家葛介屏一行五人赴阜南考察,葛介屏辨认后说:“这是一套罕见的商代青铜酒器,属国家重量级出土文物。”
葛介屏建议徐庭兰将这些文物上交国家,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让老百姓都能欣赏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 ,徐庭兰说有人想出高价钱买走,葛介屏告诉他,这些青铜器极其珍贵,一旦被文物贩子买走,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流落到海外,成为外国人的私人收藏品,被他们把玩占有。
专家离开后,徐庭兰想了好几天,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这些青铜器都是祖先留下来的宝物,要是为了几个钱就把祖先的东西卖给外国人,恐怕自己这辈子都抬不起头,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下定决心:把这些文物全部上交给国家!
第二天凌晨,徐庭兰用独轮车装上青铜器,老父亲徐运彦在前面用麻绳拉着,一路去县城,刚出村不久,那两个外地人又出现了,他们把徐庭兰拦住,掏出80元现金,说既然大的不肯卖,把那5件小文物卖了也行,要知道在五十年代,80元可不是一笔小钱,徐庭兰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他们。
徐庭兰所在的徐海孜村距县城约八十华里,两人走了一天,到晚上9点钟时,到达距县城8里路的白果寺,父子俩精疲力尽,只好在寺旁银杏树下过夜,他们生怕那两个南方人下手盗抢,睡觉时一人怀抱一个大青铜器,又在树下捡了些白果充饥,天亮后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到县文化馆,把七件文物上交到文化馆库房。
随后徐庭兰又与蒋家骐馆长一道赶到常白庄,向借铁锹的村民要回了之前送出的小件文物,自此这8件商朝青铜器终于得以团聚。
其中,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那件青铜龙虎尊,它集平雕、浅浮雕和高浮雕于一身,内壁随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匀,而这又都是通过铸造工艺实现的。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铸造技艺,即使以现代的精密铸造技术也很难做到。据说上交国博馆后,为了给安徽和阜阳一个复制件,许多专家参与了复制件的铸造工作,但是无一人成功,特别是那个宽大的口沿,一直是一个难题。
今阜阳博物馆藏的复制件是石膏制成,基本接近原件的形制,但安徽博物馆的铅制复制品就与原件有很大差距。
国家博物馆外出布展的是铜制仿制品,因为达不到原件的铸造工艺,仿制品的重量是原件的两倍。
像这件精美绝伦的龙虎尊,目前在我国也就只有这么一件,是当之无愧的国宝重器,

#历史故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同时,这段时间,人的精力和体力消耗也增大,容易犯困,大家不妨在午后安排一段时间小睡,以利安神养心。【午睡45分钟,记忆增5倍】工作了一上午,是不是已经感到昏昏沉
  • 男女宝宝尺码:100-110-120-130-140-150-160(正码)妈妈尺码S -M-L-XL-XXL(正码) 爸爸尺码:M-L-XL-XXL-XX
  • 积压的留言我会按照整理好的行李慢慢写的,一直都很感谢。p1.오늘 난 드디어 군것질이 입맛이 당긴다.사촌 언니와도 방금 전화 통화했는데.그녀는 이미 침
  • 关+车专+圈①抽五个娃娘送眼珠一对[哇]8.2中午12.00开奖~[羞嗒嗒]#恋与制作人周边交易[超话]#出个白起mini吧唧盘,非现需转寄,不包没有特别大火的
  • 我内心深处特别难过,奶奶重病,小姨和母亲还吵翻了,即使同院子的邻居都会给奶奶送鸡蛋牛奶,但是我奶奶没去看,我有时候想不通,一个人可以自私走不出自己的痛苦,也不愿
  • 然而,至于他到底有多少财富,一直不为外人得知。年纪太小过于感性过不了柴米油盐,年纪太大过于理性又过不了风花雪月,这个年纪,正好,一半失忆,一半诗意烟火…29岁是
  • 本当に1度では眼が足りなくなる舞台です」北澤「私が演じる浅野ひかるはバカ真面目な性格で、ほかのみんなに振り回されて、惑わされ吉宮「見どころは本当に全部です!
  •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 五代·佚名《望江南·天上月》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 在快乐嗑糖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和的根基并不稳固:节目里的镜头镶边,没有正面的故事线,剪辑对他更是没有多少善意可言;的赛道群狼环伺,竞争对手都不可小觑,如果被一时
  • 确实,水花这个角色帮助了热依扎不少,她自己也曾经在一段采访中提到过自己被这个角色治愈的事情——“因为你需要不停地笑,好像真的变得快乐了许多。也正是因为看到了热依
  • #馆长荐书# 明日9:00可约书《亡明讲史》[鼓掌]新文学的燃灯人——台静农先生最后一部小说作品,也是其所有小说作品中篇幅长、人物多的一部。本书是赖香吟在短篇小
  • 鼎香源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我们注重的不仅是美味,更注重的是营养和健康!以顾客为基准,我们坚持实地测量,打造出较适合您的方案,较大程度达到您的满意。
  • ②当1-3日内,股价以放量中阳线突破,反包第三根中阴线,并回补最后一个跳空缺口时,绝大多数会反弹成功,尤其是中阳线出现要涨停时,我们就可以重仓杀入。③同时,也为
  • 一是在金环小镇里的教堂外面一些教徒遇到喜欢的XX(忘记了带帽子叫什么啦)一起欢喜合影的情景;二是在红场看到花花绿绿的一群人以为是中国大妈,走进原来是穿着奥黛的越
  • 娃‮神娃‬ 招‮ 财‬人缘、成愿力‮非都‬常好反馈超强,灵力‮表爆‬的娃娃神能够为供养的‮信善‬带来‮不数‬尽的财运、人缘让供‮人养‬的生活‮福幸‬,事业顺利
  • 相对于成功而言,生命中的曲折的确是令人生厌的,但是不管你是否喜欢,曲折随时都有可能伴随着你。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
  • .磨砂膏去后背痘1️⃣一定用温水洗澡,太热得水可能会刺激到痘痘~2️⃣我每次都是用洗澡刷,要不用那种长的澡巾,因为够不到啊哈哈,先把磨砂膏抹到后背上按摩,磨砂膏
  • 哈哈哈笑完以后又有点想哭[泪][泪][泪]这就是我呀,爱猫爱狗各种宅是真的,和实体人包括亲人接触也要有个心理建设和缓冲也是真的,真的不需要保姆也是真的[泪][泪
  • 虽然刚刚做完一个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吴静仍然坚持来参加首届老年春晚的演出,再现《女儿情》的天籁之音,她表示:为了观众,她会一直唱下去。在如此多的幸福环绕
  • 牙釉质作为我们人体最坚硬的硬组织,咋会那么轻易的被超声震动损伤呢! 牙釉质作为我们人体最坚硬的硬组织,咋会那么轻易的被超声震动损伤呢!